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课题三十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2020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课题三十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课题三十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4.实践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法制建设: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

动”。

(二)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3.评价

(1)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

1.酝酿

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2.形成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3.成熟

(1)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2)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注]

民族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反帝。

[注]

民权主义缺少具体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概念。

[注]

民生主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未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拓]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拓]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辩]

这里的“相同”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而三民主义没有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中“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内容。

[拓]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提出了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苏联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

(2)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5.其他方面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任何真理和理论都有其相对性,需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活力。

(2)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3)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过程

南方谈话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3.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地位: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五、科学发展观

1.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

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确立: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重难点三民主义

(一)史料探史——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史料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①宣言中,孙中山表示:“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②,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③。”这里节制的“资本”既指私人资本,也指外来资本,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孙中山节制资本,仍然是为了保障多数人的权益,发展国家资本,让全国人民得益④。

——摘编自冯洁《“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脉络》[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及其提出的原因。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是中外古今思想融合的产物,也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相联系。结合①②③所获取的信息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

[提示]经济思想:发展实业,节制资本。

原因:中国工业落后的现实,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孙中山在欧美的经历及与时俱进的精神。

[系统认知]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二)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随堂巩固训练]

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

1.(2018·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读懂]“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体现了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反映了孙中山主张汲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经验/教训),说明孙中山意在改进(改进/放弃)革命组织的领导。

[做对]选C

2.(2018·海南高考)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读懂]材料中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并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和平建国,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致(一致/相悖)。

[做对]选B

3.(2017·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读懂]“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此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及时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做对]选D

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

1.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点拨:从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上分析。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并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A项错误;从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到临时政府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由狭隘的民族主义到真正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是在新三民主义中,故D项错误。

2.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点拨:抓准设问的限定词。

解析:选C材料主旨是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后建立一个什么国家政体的问题,故A 项错误;建立五权分立政府的目的是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提出保障普遍平等民权,故D项错误。

3.(2019·昆明一模)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

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D.群众路线

点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解析:选D材料“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强调的内容不符,排除。

4.(2019·兰州一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点拨: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解析:选B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都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故A、C两项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故排除D项。

5.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点拨:时间是解题的一把钥匙。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决策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可知,该诊断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故D项正确。

[课时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解析:选A“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没有让土地的所有权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农民拥有土地就成为一句空话,故A项正确。

2.(2019·德州期中)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这体现了革命派() A.科学的革命纲领B.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C.鲜明的反清立场D.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

解析:选C清朝是满族人统治天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宣传“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清立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同盟会纲领明显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是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报纸宣传内容,并没有说明报纸的影响力,故B项错误。

3.(2019·惠州模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原则之一——“图难于其易(注: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曾经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该学者得出的结论依据可能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解析:选B国民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抗击军阀和帝国主义,不能反映避实击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结合所学,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转战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避敌主力,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解放全国,故C 项错误;三大改造,是改革与创新的并举,消灭私有经济,故D项错误。

4.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解析:选C材料强调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关系,没有涉及革命领导权,故A项错误;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故B项错误;材料“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因此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体现出还未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项错误。

5.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

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C.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D.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解析:选A根据材料时间和“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得出其主张强调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为民主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故A项正确。

6.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

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

C.经济改革,市场主导D.力挽狂澜,创造历史

解析:选A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经济改革,市场主导”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故C项错误;B、D两项不合题意,排除。

7.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选B根据材料“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可知主要强调的是其思想解放作用,而未涉及党内主观主义,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非“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摘编自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

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编自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8分)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9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改革中国的主义”“谋民权的平等”“谋经济的平等”等关键信息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内容概括其“经济主张”;第二小问,根据“符合孙中山先生的原则”分析其关系。第(3)问,结合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信息分析。

答案:(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

(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宗旨: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