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5.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张籍(767—830) 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自学导航】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意万重()洛()阳榆()关那畔()行千帐()灯风一更()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我们想到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

【能力提升】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0d17595702.html,/Health/wu/82377.htm

最新版五年级上语文 5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和《儿童诗两首》。教学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和回顾·拓展二,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词三首 《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让船前进,透出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童年·骆驼队 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祖父的园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童年的发现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具体描述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儿童诗两首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读书、溪边垂钓、江上嬉戏,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咀嚼、羞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 3.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5.《古诗词三首》………………………………………………2~3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3课时 7*.《祖父的园子》……………………………………………1~2课时 8.《童年的发现》…………………………………………… 2~3课时 9*.《儿童诗两首》……………………………………………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3~4课时 回顾·拓展二……………………………………………………1~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古诗词三首 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 ca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5 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感悟诗中童年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时2学时 四、知识链接 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把古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勾画不懂的生字词。 2.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独学方法: 3.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独学检测 1.我能把《牧童》背诵给同学们听。 2.把下列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铺:横野: 棹:怪生: 张伞:遮头: 3.我能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相媚好()翁媪()亡赖( 4.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第一学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 二、教师导入 三、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 2.写一写:学习生字、新词。 3.秀一秀:我能背诵古诗词。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实 用文本)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 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撰写小论文等。 【教学理念】 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 【课前预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 计 华罡 教材分析: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 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 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重点难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 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 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 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 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 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 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 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各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3.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的方法。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单元主题 这里有一首杜甫写的诗,题目是《月夜忆舍弟》。其中有一句是千古名句,流传至今,那就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明月之夜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同学们,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出示课件2)

2.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两点要求? 3.今天,我们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自由读,说说那首是诗,哪首是词? 二、学习《泊船瓜洲》 1.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泊船瓜洲》。 2.齐读指名回答并朗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理解诗句 (1)出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中的瓜洲、京口、钟山、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 交流理解:一水间、只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2)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所以王安石是在南京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感情很深,可以说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时所写。诗题中的“泊”就是“停泊”的意思。 (3)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黄小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 2、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1、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 《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再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 ) 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_1

5 古诗词三首之《牧童》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我们既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也看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

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 古诗三首】 【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同学们,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同学们,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关于吕洞宾,谁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课件出示资料袋: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同学们,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请再读古诗,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

《诗词三首》导学案二(雪君)

《诗词三首》导学案(二) 年级:高一 编写:张雪君 审定:朱佩琳 日期:2010年3月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扬州慢》,了解“小序的作用。 2、重点领会本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化用前人诗句的好处 4、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情景交融的抒情技巧和化用诗句的好处。 【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诵读 【知识链接】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掌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互文、设问、反问等。 ▲掌握描写手法:渲染、烘托、白描、 动静、虚实、正面侧面、欲扬故抑、细节刻画。 ▲掌握其他手法:对比、照应、双关、铺垫、用典、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解说: 对环境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是渲染衬托. <<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就用“子规”、“夜月”、 “空山”等意象渲染凄清的气氛。 在一些写景诗里,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时只写静景或动景,有时则动静景兼写,进而达到动静结合 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技巧,写出了山间秋景的怡人。 现实的景 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进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技巧,通过烟钱别离时的不舍和想象别后的孤寂和痛苦,抒发了离别的惆怅落寞和无限伤情。 ★作者简介 姜 夔 (1155 — 1209):字 尧章,号 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婉约派词人。布 衣 终 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 词作多为咏物、写景、言情之作,其词风精工典雅,讲求音律,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歌曲》。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

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1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课题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总第15—17课时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思乡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望月思乡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

5、古诗词三首 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 片段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 生:(背诵《静夜思》)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生:是月亮。 师: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 片段二: 巧妙点拨,体会情感 师:刚才小组同学交流了关于诗句的理解,能谈一谈吗? 生:我想谈谈《秋思》这首诗。这首诗写了在秋天时诗人给家里写信,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情感。尤其是“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让人感觉到诗人要对亲人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话没有说,又打开信看一看。这个地方特别让人感动。

师:你从哪里感觉到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 生:我从“意万重”体会到的。 生:我认为,诗人想要说的话太多了,一定是离家好长时间了。 师:那么,这满腹的话都能写到信里吗? 生:不能的,那得写多长的信呀!何况,“匆匆”两个字说明信写得很匆忙,也不可能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 师:想要说的太多,看来只好挑主要的说了。信写完,应该是主要的意思就表达完了,为什么捎信人要走时,又打开信了呢? 生:可能他写完了以后,记不清是不是把要说的都写了,所以又检查一遍。 生:也可能是他又想起一件事,想把它补写上。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信短情长,小小的信封哪能承载游子所有的情感呢。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迫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 相关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xx 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我整理的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xx 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4 个生字,会写7 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

的熏陶。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前准备 1. 了解诗人的生平。 2. 收集有关xx 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 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 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 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 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

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导学案(教 师版) 主备人:蒙丽审核人:级组成员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3.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 前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相关的教学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预习导航(通读《有趣的汉字》 76---83 页 5 遍) 根据阅读填空 1, ( 2, 3, 。猜字谜(各打一字) 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 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一点不出头。( 术 ) 十字 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 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 汉字大约产生于( 4000 多年前 演变 )过程。 汉字是世界上( 使用人口最多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 艺术 ),它经历了漫长的 )的文 字。 1, 2, 3, 4, 5, 6, 三。填写歇后 语 1, 2, 3, 4, 飞机上吹喇叭 四两棉花 —— 老虎拉 车—— 膝盖 上钉掌— 骑栽在石头上。 —( 想 ( 谈(弹)不上 谁敢 (赶) ( 离题(题)太远 --- ( 睬( 踩 )都不响) 磨) ), ) ) ) ) 踩)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 汉字。看,老 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 们 对 汉 字 有 哪 些 了 解 呢 ?( 学 生 可 以 自 由 发 言 , 教 师 相 机 点 拨。)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 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 格。你发现汉字和其他国家的文字有哪些不同吗?自由答 3.打开书第 76 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检测预习。 4.揭示内容。同 学们,你 们的发言,再 加上刚才书上的 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 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 字?好 ,让我们 在这段 时间里一起遨游 汉字 王国 , 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 教 师 谈话 : 首 先,请 大 家一 起走 进课 本 第 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 1—4” ,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① 认真阅 读 “阅 读 材 料 1— 4” ,思 考 :这 四 则 材料 分 别 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 ?为什么说是有 趣的?开展综 合性学习,感 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并为纯 78— 8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1《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文本分析: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展现了山居村民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人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声、浣女归来的喧笑声,以及渔船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枫桥夜泊》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长相思》描写了将士们在边塞军旅途中因风雪声大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此外,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古诗词的教学,首先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其次,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意的方法。学生通过感悟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榆、畔、更、聒”4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孙、泊、愁”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景。默写《枫桥夜泊》。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感悟诗词表达的情感;比较三首诗词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的异同。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我要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我知道以下是学习的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学法提示:想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要多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或手中的工具书,体会诗词的内容。 学习准备: 1、我想了解更多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要去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我能做到。 2、我要查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 学习过程: ㈠课前预习: 1、我能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蚕. 昼. 耘. 绩. 塞. 箬. 笠. 鹭. 蓑. 2、我能区别形近字组词: 塞( ) 箬( ) 蓑( ) 耕( ) 赛( ) 笠( ) 衰( ) 耘( ) 3、我要反复读一读诗文,多方查找资料,同时借助工具书,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大致的意思。 二、深入探究,学习提升。 1、学习《乡村四月》: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习题。 ①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 ②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句意思: 。 从中我知道了 ③“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 “了”: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意思: 从中我体会到了 ④《乡村四月》这道诗作者主要描写了 ______的景象;前 两句写 后两句写 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出诗人对 的赞美。 2、我还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第三首诗。 3、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4、我还能完成下列习题: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意思: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词句意思: 5、学习三首诗词,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点,都是描写 我来盘点一下: 1、我发现,文中的三首古诗为我们再现了三幅精美的画面,《乡村四月》描 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四时田园杂兴》则描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子》一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描写的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提纲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提纲 设计人郭照相 一、读课文《古诗词三首》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式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1、《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牧童在()的情景。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的()。本诗写了诗人()所见到得情景。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代的()。“清平乐”是()名,“村居”是()。这首词描绘了()的情景。 三、把课文读熟练,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牧童》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思想? 2、《舟过安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思想? 3、《清平乐村居》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思想?

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提纲 设计人郭照相 一、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义。 1、我新认识的字有:( ) 2、我能理解的新词: ()的意思是()()的意思是()()的意思是()()的意思是() 二、把课文读熟练,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再次自由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心头又浮现了那些童年的往事?

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导学提纲 设计人郭照相 一、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义。 1、我新认识的字有:( ) 2、我能理解的新词: ()的意思是()()的意思是()()的意思是()()的意思是() 二、把课文读熟练,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祖父的院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课文中的那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小组内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