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秦岭是我国哪些分界线

秦岭是我国哪些分界线

秦岭是我国哪些分界线

秦岭是我国哪些分界线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5、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秦岭-淮河线新人教版

秦岭-淮河线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重要地理意义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 2 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导学提纲 1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哪些界线要经过秦岭-淮河,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和_____;以南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 3秦岭山脉是我国_____流域和____流域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____平原,南侧是狭窄的____谷地. 4.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______性,地理______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5.在中国地图上,把________线,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________边缘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位于东部_________气候区.秦岭和淮河是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______地区和_____地区的分界线. 三探究讨论 探究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很大. 例1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是( ) A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例2 秦岭—淮河穿过的省区有( )①山东②河南③江苏④安徽⑤山西⑥陕西⑦甘肃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⑤⑥⑦ 探究二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训练题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秦岭-淮河分南北──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借助地图说明南方与北方的范围基础上,先阐述了两地人们在生活方面的差异,之后追溯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特别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 2、掌握秦岭—淮河大致经过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而学会分析南北方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 【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乡土,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人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对比,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来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在气候、农业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意义;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 教学难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春秋后期,齐国的上大夫晏殊出使楚国,楚王为了让晏殊难堪,和他的臣子想了一个使晏殊出丑的办法。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

秦岭——淮河线

第四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难点: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 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 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 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 入海。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 次侵夺淮河流域。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 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2.课件展示图4—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3.请再仔细读图:请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 a)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实战演习:出示的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 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归纳

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归纳 《秦岭—淮河分南北》重难点归纳重点: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 突破方案:这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通过初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部分学习地理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本教学重点主要是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研讨的方式进行突破。 对于“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图5—30,通过对课本P22舌动题的解答,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明确自己家乡的所属地理区域。第二步,通过PPT呈现课本图5—31,学生了解秦岭、淮河这两个地理事物。第三步,通过对图5—31的观察,说出秦岭、淮河与黄河、长江的位置关系。再结合之前所学的地理知识,以表格的形式对南北方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和巩固。最后,通过一组反映南北方生产生舌和自然景观的图片,再次明确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渗透地理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一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反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反映出一地的地理环境。 对于“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以上一教学难点的南北方地理差异的表现为引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舌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猜测引起南北方差异的缘由。从而得出气候是导致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通过一组地图一一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7月平均气温的分

布,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的指导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量上的特点,0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重合,由此可知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方分界线。第三步,让学生对课本P25页的文字和图片进行阅读,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南北方的生产方式进行探究研讨,并完成相应表格。最后,综合上述表格,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缘由和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秦岭—淮河一线成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突破方案:南北方差异的原因即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学生是七年级,背景知识还不是很丰富,所以让学生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分布来判断南北方差异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时,教师可找几张反映南北方生活差异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的生活方式分别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从图片上可看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判别地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学会关注、探究生活,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析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引起南北差异的原因。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知识要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二、跟踪训练 1.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2.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 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1月0 ℃等温线(局部)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 A.A B.B C.C D.D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5.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 A.1月0℃等温线 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6. 以下是家住图6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C.一月平均气温﹣20℃ 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 7.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纬度位置32°N~34.5°N。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正是因为诸多地位,秦岭,被称为“献给地球的礼物”。 从自然地理来分,是以秦岭——淮河一线分界。中国零度等温线是以此划分。传统上北边的河流有冰冻期封航,南边的则没有。并且分界线两边的物种有较明显的不同。从人文地理看,长江是南北分界线,历史造成的。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线教学设计 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中心学校欧昭戎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秦岭与淮河、秦岭与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三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起点低,分析推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及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界线和范围。 教学过程:一:秦岭—淮河线的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线自西向东通过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 江苏。 二: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一>、气温 1、1月份0c等温线 2、日均温>103积温4500 C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降水 4、年降水量800mm 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三>、气候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四>、农业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五>、植被 9、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六>、河流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秦岭(和巴颜喀拉山)还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七>、地形 12、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 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八>、区域 13、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线总结: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 分界线。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 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七、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青藏高原,北至秦岭、淮河。 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 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818204732.html,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作者:陈阳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8期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600千米,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是我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海洋。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分界线,分界线两侧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一、气候方面 1.气温差异:秦岭—淮河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冬季,秦岭一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北方地区常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南北两侧气温相差十几度,真是“一山之隔,如距千里”,景象迥然不同。产生原因主要是:东西向山脉对冬季南下冷空气起着屏障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气候截然不同。 2.降水差异:由于夏季风的强度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年降水量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加上秦岭南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使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降水丰富的地区,也是水分循环最活跃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秦岭—淮河线正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地。秦岭—淮河线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如郑州、北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秦岭—淮河线以南雨季较长,如广州雨季长达五个月。而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气候类型:秦岭—淮河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线以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该线以南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二、地形方面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分界线 1、气温: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 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 区域界限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秦岭-淮河分南北说课稿

《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题:《秦岭—淮河分南北》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 一、说教学分析。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得知:前面第一课和第二课都是讲中国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从本课开始阐述我国不同的地域差异,到第六单元会更详细讲述区域差异,所以从结构上说本课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与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从内容上说本课是对我国的区域地理做了一个宏观的介绍,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地理分区做知识上的铺垫。而作为本节课的《秦岭—淮河分南北》是这课开篇,所以尤为重要。 2、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大部分学生没有出过远门,对不同地域的风情和习俗了解甚少,因此对南北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进行理解。 虽然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之前接触过的地理区域知识(自环境和人文环境),但用比较方法来学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会较多使用地图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由于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历有限,读图、析图、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学生的弱点。加强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上面的课程分析、学情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结合地图说出我国的四大区域;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及作为我国的地理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南北方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以及主动探究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情感目标:通过图片、资料、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通过比较认识到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山川壮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南北方的差异比较。确定依据是:从课程标准要求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描述南北方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南北方的差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到差异才能为下面探究打下基础。 2、教学的难点:南北方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依据是:从探究的角度:差异的形成原因本来就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要通过读图来理解。读图是初一学生的弱项,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会的却又提高很慢的,加上这类地图学生第一次接触更难了。从学情角度看,学生从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难度的。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1、“三自一导”法:三自是自主阅读、自主质疑、自主求索。一导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是我上课一直在用的、常规的教学法。我认为它在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上课一直有事课做,不容易走神。 2、讨论法: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为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动感与直观感,增大教学容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 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浅析秦岭淮河分界线

论秦岭——淮河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及建立标志的不合理性 孙淑艳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依据相关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秦岭——淮河作为我国东部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名副其实。从地质上说,它是由华北陆块和扬子板块经历漫长的接触碰合形成的南北分界线。从自然地理上说,它既是人们设定的一系列气候指标的分界线,又是植被和土壤的分界线。从人文地理上说,秦岭——淮河南北方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文化生活都有很大差异。(2)秦岭——淮河分界线具体的位置是有分岐的、不确定的。其一,秦岭——淮河分界线不是实实在在的一条线,而是一个呈带状的宽阔的过渡区域,不能因为淮河两岸各方面的差异而将其作为南北分界线;其二,对秦岭山地的分界线的划分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分别是秦岭北麓、秦岭南麓、和秦岭主脉,国内外学者分别从气候、植被[1,2]、土壤[3]等角度开展过大量研究论证界线的确切位置,但始终没有得到统一;其三,南北分界线一直以来呈现摆动趋势。综合看来,中国南北分界线怎样划分,具体在什么地方尚待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在秦岭——淮河任意区域建立中国南北分界的地理标志标志都是不科学的。 关键词:秦岭——淮河;分界线;地理标志; 引言 秦岭——淮河一线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东部南北方的分界线。不论是地质、气候、植被方面,还是农业生产、文化生活、习俗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方向都有很大的差异。而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协同中国地理学会更是将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问题出的秦岭——淮河线评为中国境内100年来最有价值的地学大发现,并位居“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首[4]。基于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知识点

1.秦岭淮河线知识点: ①南北方分界线②200mm等降水量线③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④0℃等温线⑤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⑥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2.秦岭淮河线两侧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0摄氏度 河流封冻情况封冻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两年散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子、枣子柑橘、茶叶、油棕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 3.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温带季风性气候,平原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南方地区:第十西高东低,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呵护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青藏地区: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使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那片湖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太阳辐射告知去;河流稀少,大多数为内流河;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四大地理分区的农牧业生产特征 北方: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长城以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作物: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东北、华北、渭河平原为重要农业地区。 南方: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地。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重要商品粮基地。主要热带作物: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青藏:主要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小麦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太阳光照强)主要胜出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北:主要牧区。出产:奶、肉、皮、毛。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畜牧基地。主要农作区:河套平原、银川平原。主要运用绿洲农业,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灌溉。绿洲分布: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以及塔里木、准格尔盆地边缘.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最新文档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大而造成不同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南北方差异明显,教材用了一个对话框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南北方的差异,然后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幅图有侧重点地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气候因素是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气温图和降水图来理解气候对水文、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气候对人们生产活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学生懂得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2.南北方气候差异对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影响。 【教学设想】 气候本身是教学的难点,尤其把这个知识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学生的理解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气候知道在《科学》中有比较详细的学习,本教材是文科,不要求学生拔高,而是落实一些“认识等温线,降水量线分布的规律”等基础知识,但教师的实际操作分寸难以把握。如何将难点再降低点呢?就是把常规的教学程序打破,采取练习题式的方式,使学生在乱中理清知识线索,在做中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十月的北方下雪》和南方《户外穿短袖劳作的情景》 师:我国东北这么早就开始下雪,而我们南方犹如春天,中午有时还要开空调。这是什么不同? 生:气候。 师:气候不同,北方人的生活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是否不同? 生:不同。 师:造成我国南北差异的地理分界线你们知道吗? 生:秦岭――淮河一线(板书)。 【导入新课】 1.[展示]《中国政区地图》 师:首都北京属于北方还是南方?而温州在南方还是北方?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那么南北方人们的主要生活情况又是如何的呢?请看两封来自南北方的小朋友的新年祝福邮件。(展示电子邮件) 来自北方和南方两位小朋友之间的春节问候(大雪纷飞,滑雪,看冰灯,穿棉袄,阳光明媚,沙滩度假,短袖) [读一读]请学生角色扮演,朗读电子邮件。 [猜一猜]谁来自北方,谁来自南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生:小明来自北方,因为那里春节大雪纷飞,人们冒着严寒去看冰灯。小红来自南方,因为那里阳光明媚,天气炎热。 生:小红来自南方,因为那里有高高的芭蕉树。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一线教案

秦岭淮河一线 一、概述 ·初中地理七年级 ·课题来源于湘教版七年级和所需课时为一个课时 ·主要学习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秦岭淮河的走向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这节课的价值: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划分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同样也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等。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知识点,对初高中学生以后展开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奠定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首先让同学们先预习秦岭淮河一线,对新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查找有关的书籍,增加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教师是通过平时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的观察、来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在各个科室里,教师都配有一部多媒体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

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工具来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授课。 工具设计:中国地形挂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 首先,以两个问题引出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吗?大家思考一下,老师待会请同学们回答。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外交部长晏子到楚国访问,楚国国王在楚国大酒店宴请晏子。他们正在吃饭时,楚国公安部长来向楚王汇报,说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罪犯全是齐国人。楚王想借此侮辱一下齐国人,说齐国人素质低。晏子反驳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们齐国人在齐国都是遵纪守法的,到楚国就成了罪犯,这说明你们楚国的社会环境不好啊。” 看来晏子这位外交家还是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他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但是,同学们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原因吗?②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山北人们以面食为主,山南人们以大米为主食。提出问题:想一想,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 (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几次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引起南北方各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气候的差异。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引入新课教学。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板书)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哪里至哪里。 2、展示讲课的主题“秦岭淮河”、课程主题内容的讲解 A.以目录的形式展示讲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秦岭和淮 河的概况,其次重点的以图片结合讲解讲述秦岭淮河南北地理特征的差异,再次总结出秦岭和淮河作为一条重要的界线的主要体现 B.讲课过程着重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特征,以展现图片的形式,结 合板书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特征,利用两个视频结合课程内容讲解,一个为秦岭淮河分界线,主要是介绍这条分界线的意义,另一个视频是介绍了秦岭淮河分界的标志物。以小结来结束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南北地理特征的对比的总结,通过对

秦岭淮河分南北 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理解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方分界线;理解造成南北方差异的原因是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 2.难点:会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理解气候因素对南北方差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银泰城的三家餐厅——东北香、西北风、云石林过桥米线为导入,通过学生身边的美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各自特色有感性的认识。 (二)话南北分界 1.让学生在探究单中《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中填出对应字母的地理区域名称,并请学生说说这三家店分别属于我国哪一个地理分区,以加深学生对四大地理分区的印象。

2.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南北方的分界线。并请学生说说北京、哈尔滨、宁波、海口分别是属于哪一地理分区的城市。 过度:作为南北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它的南北两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美食去了解南北方的差异。 (三)比南北差异 1.请学生根据云石林过桥米线和东北香特色菜的差异,说说南北方在饮食方面存在着什么差异? 2.出示《中国水稻、小麦的集中产区》,请学生思考形成“南米北面”饮食差异的原因。 过度: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方主要种植小麦,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呢? 3.出示《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此类地图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等温线”的含义,并请学生指出北京一月均温是多少,以此检验学生对“等温线”的理解。 4.请学生根据《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完成探究单中的“差异之气温”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1)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并把它在图中画出来。 (2)以上四个城市中哪些城市一月均温在0℃以上,哪些在0℃以下? 由此可见,冬季南北方气温有何差异? (3)将宁波、海口、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按气温从低到高排列将宁波、海口、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 由此可见,纬度与气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5.请学生根据朋友圈中的消息“雪糕街边露天卖”,思考发信息者位于以上四个城市中的哪一个? 6.出示宁波和哈尔滨夏季的照片,请学生辨别照片拍摄地,并结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让学生了解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7. 出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指导学生阅读此类地图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8.请学生根据《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完成探究单中的“差异之降水”部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