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也通过改革开放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巨大利益,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使国内经济和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也给全球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一旦危机被引发,将可能陷入一场比20世纪30年代更恐怖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应对竞争力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而产生了新自由主义,也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

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仅如此,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1-2%。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

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

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于是,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成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引人注目,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次危机兴起于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却通过全球化的紧密联系,迅速扩张到全球,导致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在这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十分强的情况下,一旦因全球化使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萎缩而诱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将是一场巨大的、无法规避的灾难。

此外,经济全球化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技术革新的加快,贸易失衡情况日益严重,加剧了世界贫富悬殊,也使贸易失衡引起的贸易纠纷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例如全球汽车工业。经济全球化使跨国公司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大大削弱了国家经济主权,常常会使国内经济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减弱,甚至起着相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导致大规模游资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移动,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冲击,增大了全球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导致大量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保护环境的口号下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资源的盲目掠夺不但没有减少,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全球气温上升,全球生物物种急剧减少,臭氧层穿洞等现象就是最现实的佐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为适应WTO要求而实行的各种经济政策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国内经济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际市场。例如“911事件”以后,美国消费需求下降,进口门槛也提高不少,导致我国出口受阻,东莞就有大批中小型制鞋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而滞留在城市里,对城市治安产生极大地冲击。日益激烈的贸易纠纷使我国出口增长大大受阻,也使国内经济受到不良影响。而且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经济风险将变得更大。国际经济有什么风吹草动将迅速地影响到我国国内的经济。加上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相应的制度不健全,“政策市”的情况严重,且常有人为操纵股市的现象出现,不稳定的金融市场使市场的融资手段难以有效进行,大大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大方向,所有的参与国家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从中得益,想脱离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而独自发展将注定是失败的。全球化

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混合体,积极谋求降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才是正道。希望我国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审慎稳重,争取获得最大利益。

2010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第11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考点疏理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期中最主要的是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①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飞机、汽车、计算机等产品,往往是多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②贸易全球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总要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交换自己的劣势产品。这样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③资本全球化 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哪里利润高就流向哪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 【注意】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1)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就是,要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到国外寻找市场和货源。 (2)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商品、资本、劳务等市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推动市场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 (3)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到那里去,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到哪里去。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4)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也通过改革开放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巨大利益,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使国内经济和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也给全球带来更大的经济风险,一旦危机被引发,将可能陷入一场比20世纪30年代更恐怖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应对竞争力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而产生了新自由主义,也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 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仅如此,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1-2%。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 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 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高一历史第27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初中教材中也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但初中重在基本史实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的学习更侧重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0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试卷二 论述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这个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在这样背景下,我国顺应历史潮流,继广交会之后,于2020年9月4日举办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且在11月,如期举办了第三届进博会。中国以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外开放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交流平台。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00分) 答: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其次,“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即使在血与火中诞生一个新世界,也将是人类一次空前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也是向人类的挑战,全人类应该在这一挑战面前深思。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摘要:发挥课堂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坚持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质疑、商讨、体验;结合“智慧课堂”开设的公开课《面对经济全球化》阐释如何更好的质疑、商讨和体验,充分体验实用课程的精髓。 关键词:政治;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这一堂课,就教学设计方面,我进行了两次大的教学设计修改。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在设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时,我为了避免照本宣科采用了辩论的方式。 但是在一个班试讲过,我发现辩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只能照本宣科。 参加辩论的同学就是把课本上的语言分成几部分进行拆解,上来读课本的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由于此部分的知识比较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所以学生在搜集资料时也不够全面。 再次,基本上发言的都是辩论队的几个同学,其他同学都是旁观者,并没有参与到其中。 并不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只有气氛而没有时效。 而且组内老师提建议说我在听学生讲述时没有进行点评,也没有 1/ 9

进行概括和总结,好像就是走过场的感觉。 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修改这

---------------------------------------------------------------最新资料推荐------------------------------------------------------ 个环节。 我采用了新的方式,采用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和风险评估报告的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在讲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和跨国公司时,已经涉及到很多相关内容,此部分就不再提供相关材料,由学生讨论总结得出。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是整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提供给学生三则材料:苹果手机的价值分布、利润分布和“日本感冒、全球吃药” 。 让学生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一国的经济波动影响到另一国,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通过三则材料的分析,学生感同身受,从材料中可以直观的总结分析出相关知识。 从这些材料中抽象出了课本的重点知识。 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我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且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学生更有了积极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商讨、体验的思想。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开始我主要是采用学生通过我提供的案例 3/ 9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利大于弊

开篇陈词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主持人,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具体是指什么?它们带来怎样的利与弊?今天我方将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上为大家解释及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首先,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站在中国的角度,民族文化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为了更好阐明两者间的关系,我方将从以下方面进一步说明: 第一,虽然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更为突显,但我们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逆流而上,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使国民对国家产生的信心信任大于其本身巨大挑战下形成的恐慌和愄惧。进而增强了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团结统一。 第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种文化的入侵,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启发和彰显大于异国文化的同化作用的影响。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中,民族文化不断得到再现、引申。这远远大于杞人忧天,消极面对,被动参与的保守主义。 因此,我方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 此外我方猜测,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容易进入以下误区:①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以局部现象概括整体,得出片面性结论;③刻意夸大弊的影响,缩小或无视利的方面而做的非公平性比较。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人们想象中的民族精神上的同质化...... 《人民网》上有这样一句叫人深醒的话: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人们想象中的文化上的同质化,而是引发了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和存在上的多元化。 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连锁反应有哪些 ·民族文化并没有以非此即彼或你死我活的“圣战”态度来对待外来的或异族的精神文化而是在兼收并蓄之后予以中国化。 ·民族文化对世界经济往来有深远广泛的影响。而制度化政策使其它各国的精神文化能得到适当尊重 ·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使得有悖于这种精神的思想行为被看作是不正常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经济全球化心得体会 篇一:经济全球化大赛课心得体会原创 XX年12月青年教师大奖赛心得体会大赛课虽然已经结束,但留下的记忆却让人久久回味,有痛苦,也有快乐,在比较中反思自己,在合作中凸显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提升自我。通过参加此次大赛课,我从中的收获比从事两年教学的经验还要多,发现真实的自己,以前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与人交流也少,教学方式多采取灌输式,知识积累较多,但教学方法不适应新课改要求,自己存在的问题缺少镜子来照出来,现将此次的收获总结如下: 1、学会与人团队协作。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个人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长补短,在团队中快速成长,在交流和沟通中思想撞出灵感的火花。在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尤其是我们高一政治组团队,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大赛课台上的比拼,除了参赛个人的水平外,在一定程度上比的是他们背后团队实力,集体智慧的浓缩,能否集思广益。 2、不管干什么事情压力应适度,不宜过大。此次参赛,我对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讲课紧张,课堂启发不到位,设置问题目的不明确,语言表达不清楚,教态死板,没有微笑和激情,课程很平淡,对时间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同组有的老师夸张的说法:小林今天多少脑细胞被吓死了,回去好好补补。虽然内心没有恐惧,但表现出来的让人感觉我好像怯场。 3、课堂教学与备课达到精细化,狠抓细抠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在准备中,我们逐字逐句来推敲,每一问题的设置,幻灯片 的字体、颜色、背景、动画、板式等,每一细节都会影响整个教学流程。 (1)精心认真设置每一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难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先说难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降低梯度,或注意启发和引导。并提前预测学生回答的看法,设计好预案。 (2)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评价的手势、语气、表情、措辞都应以鼓励为主,言简意赅,对亮点及时赞赏,对偏见及时发问,让同伴帮助来解决,对新颖的看法要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3)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控制时间,准确的估算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多道工序来进行深加工,第一道,阅读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时空观念]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 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 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2.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新特点:世界 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 样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特点出现 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唯物 史观”角度认识人类社会演进充满了机遇 和挑战。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1)背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国际力量出现明显失衡现象 (2)主要表现 ①“9·11”事件之后,美国指责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恐怖活动的策划者,迅速展开反恐行动。 ②2001年10月,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欧洲成立欧洲联盟,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 战略目标因缺乏对战争责任的反省,难以实现 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 (1)发展历程 时期概况 开始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发展 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2)存在问题 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如强调市场自由化,放松经济监管,引发经济危机 ②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2016年,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2.区域经济集团化 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英国脱欧凸显曲折性、复杂性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

经济全球化优秀教案

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含义,分析其成因及表现;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交流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资料,提高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向和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特点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趋向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及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繁荣与危机共生,因而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因此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勇于面对全球化,主动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原因和突出表现。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资料;调查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国际品牌。 教师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搜集、整理影像、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材料研习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可口可乐的图片,同时教师把可口可乐拿在手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师:同学们知道可口可乐产自哪个国家吗? (学生不难回答出:美国。) 师:那么,美国的可口可乐为什么卖到了中国来呢? 生:因为“经济全球化”。 师:对,就是经济全球化,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那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到底什么经济全球化吗?或者说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什么? 学习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师:快速阅读教材,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有哪些?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教师归纳并明确)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经济全球化就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趋向形成的时间、原因 师:同学们看书回答什么时候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向? 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 师:为什么在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才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共同探讨有哪些因素促成了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出现。 (学生看书本知识归纳概括)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经济全球化过程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②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投机色彩加重。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④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国际性经济组织日益完善,作用加强,国际经济规则也日趋规范。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的过剩也成为可能。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和国际经济行为的风险,各国经济安全随时受到挑战,面临考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会出现繁荣和危机的连锁反应,引起世界性的经济波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我们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区域经济 合作的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区域经济合作应着眼于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协调。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市场化、信息化和自由化的条件下,生产国际化、贸易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其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使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既有互相统一的一面,也有互相对立的一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无论经济全球化,还是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大国和强国其间的纵横的作用,无论是建设性的还是阻滞性的,对区域经济的合作都是举足轻重。这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资源和市场等日趋全球化,使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得不采取市场化取向的调整。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别 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是一种

资源配置方式,它并不是由某种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它不具有任何社会制度的性质。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基本动因。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均被卷入世界市场,经济活动的诸环节在世界范围内运作,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呈现出某种整体化、一体化的趋势。市场化有其相对独立的运行轨迹,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则表现为市场化在一国内、区域内、世界范围内的逐级演进,最终将促成一体化的全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本质不同。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际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范围内有关各方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互利互惠合作。二是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范围不同。经济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是在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下,促进世界各国在总体上实现资源市场化的配置;区域经济合作是有关双方为追求区域经济内部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但在理论层面,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却一直是学术界所争论的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反思2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学反思 姓名: 学科:历史 九年级

教学反思 之前我讲了一节公开课,题目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这次讲课先是进行集体备课,讲课之前我已经熟练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对本课的要求完全按照《课程标准》准备好了,集体备课时大家也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好评,所以在讲课之前我是信心十足的。但是讲课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理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导入。我采用的是图片导入,用肯德基、麦当劳、摩托罗拉、李宁等一些外国产品的图标展示,本来效果很好,同学们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大,但是后来我发现同学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图片上,只是图一时的新鲜,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二: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材料分析法、辩论法。先说材料分析法,我使用的多是大城市里跨国公司的情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课后集体评课时,有同事建议我应多用我们本地生活的一些例子,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但因为我本身是外地的,所以对本地的一些乡土材料不太了解,所以这方面准备不够好。 再说辩论法。辩论的题目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更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但是我忽略了这节课理论性太强,内容很难理解,而且同学们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多,再加上本节课内容较多,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所以辩论赛并没有辩论起来,而且气氛很凝重、很冷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辩论我选错了题目,这节课内容过于艰深,这种方法应该用于同学们

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的题目,而且我给他们准备的时间太少,第一天下午给他们题目第二天上课就要用,学生没有电脑没有办法查更多的资源,学生准备不足。 第三:交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这节课因为内容较多,现在又是九年级需要复习的东西多,所以这节课就用一课时就得完成,以致于时间太紧,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内容太紧凑、太难懂,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所以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吸收,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也没有时间进行讨论、探究。如果这个内容放在七八年级时间充足的时候讲,我想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反思我在另一个班级再讲的时候换了一种方法讲,时间充足,学生讨论充分,课堂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因为有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的备课更加认真、充足,更加以学生为主体,效果也都比较好。从这件事情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学中更要常常进行反思,这样不仅是对学生更负责,对教师以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以后在这方面我会更加用心,多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教案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对各种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通过分享对外开放的成就,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培养学生开放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问:老师想了解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平时都有接触过哪些外国的产品?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外国品牌广告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外国产品。 教师提问:刚才大家提到了很多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国外产品,那大家有了解我国有哪些产品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吗?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品牌的图片,让学生更了解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产品。 教师总结: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这些经济间相互往来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新课传授: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与加强,各国

的生产活动日益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案例分析:课本P89 思考:为什么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富士康这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为什么外国公司会选择在中国加工生产产品。 教师总结:生产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全球化 ①参与全球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 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的范围。 ②世界经济组织的建立 引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可见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很有必要建立一些经济组织来规定经济往来等方面的规则和维护贸易往来秩序。 a 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被称为“经济联合国”,负责管理世界经济与贸易秩序,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中国于201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充满机遇的平台,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大考验和挑战。 b欧洲联盟 引入:教师提问:中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人民币。 教师提问:美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美元。 教师提问:法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德国、意大利使用的货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几个国家使用的货币都是欧元,那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个国家共同属于一个欧洲地区的经济组织,为了方便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所以该经济组织规定欧元成为它们的通用货币。这个经济组织就是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由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地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3)资本全球化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加快了在国际间的流动,把各国经济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案例分析:阿里巴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