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幼小衔接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桂载秀

孩子不愿上小学,问题就出在孩子缺乏入学的心理准备上。心理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身心准备,轻知识储备,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和对老师尊敬热爱的心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开学前,要多跟孩子聊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例如学校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交到更多的朋友。家长还可以讲讲自己当年刚上学时高兴的心情,还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学校参观一下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对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就要上学了,学校里老师会告诉你的。”

但有些家长喜欢拿学校和老师吓唬孩子:“再闹,把你送学校去,让老师管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这对孩子的入学心理准备极为有害。

2.养成必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孩子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后,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上学前,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生活习惯上,最好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吃饭定时定量,不乱吃零食;按规定时间完成该做的事,比如20分钟内完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等一系列事情。

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安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画画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学习气氛,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如果孩子比较好动,不妨进行一些关注力训练,每天进行静坐练习,以能够坚持15

分钟~20分钟为宜。还有,家长应该提前教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孩子爱护文具、爱护书本等良好习惯。

3.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入学前,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会自己走进厕所大小便吗?会自己穿脱裤子吗?孩子能认清自己的东西吗?会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吗?会自己削铅笔吗?孩子知道自己家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吗?知道学校的校名吗?孩子能简单地回答别人的提问吗?在集体中能明白老师要求的事情吗?孩子会扫地和擦桌子吗?孩子遇到困难时能自己想办法吗?需要别人帮助时能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吗?这些都是孩子入学后必备的独立生活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一般来讲,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独立生活能力强的学生。4.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小学教育是有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不愿意上学,这就是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

象。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多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地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还可以带他回幼儿园看看,请教过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帮忙做做思想工作。

5.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不合群,因此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不容忽视。家长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教孩子学会合群,懂得尊敬老师,学习一些常规的礼貌用语。还应训练孩子克制自己,遵守纪律,从“玩耍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家长还要主动创造环境,帮孩子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其他同学回家里玩,让孩子学会和同学、伙伴友好相处。

6.与老师及时沟通。

孩子在家里是宝,很多时候家里的活动都以孩子为中心,一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大家庭,被“疏忽”的感觉会让孩子很不适应,老师也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用“哄”的方法解决。遇到问题时,家长应该听完孩子的诉说后,以

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孩子说到的问题症结在哪里,能帮助孩子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及时和老师沟通,相信老师。

另外,心理专家还提醒,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就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生活,父母一定要多给予鼓励,应该用平等相处、不责骂、不惩罚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学校生活的第一步,身心准备比知识储备更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让他们很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虽然相互连接但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衔接便是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求某种联系,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小学教室中则是固定的桌椅摆放。 作息制度不同。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过1小时,且幼儿在园每日有2~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的学习生活则较为紧凑,不仅取消了午睡,每天还要按照课程安排学习各科课程。 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都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而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 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蕴含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无论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分散的区域活动,甚至是楼道与班级的环境布置,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内涵;另外,除了预设课程,生成教育与随机教育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小学则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既定的课程。 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与表达;而小学的教学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评价方式不同。幼儿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评价,并不设立专门的考试;而小学则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幼儿的学习成绩。 二、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识汉字、学算术、说外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幼小衔接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片面衔接,忽视对幼儿各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 总结]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让家长接受了幼儿园、小学的专题指导,在家长会上进行了关于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4月7日下午小学校长和部门主要领导走进幼儿园,首先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说一些该做的事情,然后结合小学的工作实际作了介绍。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关于幼小衔接,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做些什么事情。以家长会形式对幼儿入学前家长和幼儿物质和心理准备,需要家长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进行辅导讲座,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 2.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离园倒计时主题,并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幼小衔接的课程,如集体教学活动“慌慌张张的莎莎”帮助

幼儿意识到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上学前做好准备。如区域活动“我上小学了”,让孩子进行角色游戏,学系红领巾,模拟小学课堂,学习整理书包,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正在地像一位小学生一样去做各项活动了 3、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5.参观小学,通过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参观小学的自然科学室、走廊文化,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更增添了他们向往上小学的愿望。 这个学期是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孩子读完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一、日常活动中进行幼小衔接的一些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轻松养成好习惯1、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进行小学,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现在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地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

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当然, 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

幼小衔接家长讲座总结

大班家长讲座活动总结 ——幼小衔接讲座 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5月20日下午四点,我园大班20名家长欢聚一堂,共同聆听了《幼小衔接中家长的作用》的讲座,幼儿园特意邀请了新源西里小学的骨干教师朱老师来做讲座。 很多家长不到四点就出现在了幼儿园的大门口,早早的等候着。四点,讲座活动准时开始, 朱老师是教育学专业毕业,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在朝阳区荣获多次奖励,同时也是新源西里小学的骨干老师。 此次家长讲座中,朱老师从小学的生活模式、学习模式等方面,详细的向家长们进行了介绍,帮助家长们了解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同时也提到,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对孩子照顾的会细致些,让家长们放心了。 同时朱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进入小学后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厌学、情绪激烈、身体不适、过度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不足、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人际关系紧张、有攻击性行为、逃课、恐惧老师等。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必然要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开始新的人际交往,儿童也要努力适应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衔接工作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朱老师提示家长在小学一年级期间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进入小学的过渡期。 朱老师向家长们介绍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重要意义。小学的生活中学生的独立性特别重要,要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自己准备学习用品……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一味的包办代替。 朱老师的精彩讲座,引来了家长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朱老师还不时与家长互动,在说说、听听、演演中,给家长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家长们获益匪浅。

家长如何做到幼小衔接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

幼小衔接讲座主持稿

幼小衔接讲座主持稿 幼小衔接讲座主持稿范文(精选3篇) 幼儿园升小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应该调整好孩子的心态,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幼小衔接讲座主持稿范文”,希望您喜欢! 幼小衔接讲座主持稿1尊敬的各位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胡埭中心小学的领导以及一年级的语数老师们。今天我们胡幼和胡小相聚在这里,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生活,身心和—谐发展。今天的幼小衔接活动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在多功能厅观摩我们胡埭中心幼儿园顾琦老师执教的大班数学活动《按数群数数》,二是在教工活动室就教学活动进行交流,并听取胡埭中心小学杭老师的专题讲座。 首先,请大家观摩胡埭幼儿园顾琦老师执教的大班数学活动《按数群数数》。 顾琦老师教学展示。 研讨交流:尊敬的唐校长、惠园长、各位老师,下面我们就顾琦老师的数学活动进行互动交流。 我们先请小顾老师就今天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下面请中心小学的老师对我们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提出宝贵

意见和建议。 专题讲座: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胡埭中心小学一年级的蒋老师给我们作关于幼儿入学衔接的专题讲座。 蒋老师做讲座。 蒋老师有着丰富的低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教学经验,她较全面的给我们介绍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在心理、学习方面的转变,并结合小案例指导我们幼儿园老师以正确的方法为孩子在心理、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相信通过今天的专题讲座我们在座的每位老师都会留下很多思索,也将伴着我们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付诸实践,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蒋老师为我们做的精彩专题讲座表示感谢。 接下来,请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就“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希望能增进我们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之间的默契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我们的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讲座主持稿2各位家长: 大家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本次大班段“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大班幼儿毕业顺利进入小学我园非常关注,也是各位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体会 凌英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习

幼小衔接讲座 感想教学文案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在参加过幼小衔接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年多了,明年9月份即将进入小学。渐渐地我们也开始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如上哪间小学、其他父母是如何选择的、择校与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个讲座给我们上了一节比较深刻的课,做讲座的老师以她很多亲身的经历和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平常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知道的做法和道理。 例如学前物品的准备。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那时我没上过幼儿园,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前,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新课本……什么都是新的,跟过年似的。一点没有象现在的专家学者分析的这个不适应那个不适应,这个断层那个断层(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德国有个叫哈克的教授专门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六个断层)。现在孩子宝贵了,父母的“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的苦、受一点点的委屈,什么都给最好的,这反倒成了“祸害”。例如挑文具,老师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挑那些太花俏的笔、笔盒和书包,书包要挑贴背的,笔盒要挑塑料的,没印那么花俏的,铅笔要挑六角型的,也不能太花俏的。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防止太花俏的东西转移他上课和做功课的注意力。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挑文具,铅笔也就那么几种,也根本不会印到花里胡俏的,笔盒也是很简单的那种铁皮盒,书包就更加简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很花俏的图案。老师提到了一种叫“握笔器”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听到。老师解释说,那是教会小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的工具。我对此有点不理解。我记得,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样握笔,怎么样写字的,手把手地教,直到

怎样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

翰林学校张友新 2005年9月 在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衔接时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和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4.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5.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 到底什么对孩子入小学更为重要呢我认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转变到小学,顺利小学适应期的四大关键因素 1、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代表了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是对学习的兴趣,这取决于两点,一个就是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能强迫性的灌输,另一点就是让孩子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观“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公益讲座有感育儿,是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长久以来关注的课题。简单的两个字,却是家长一生的心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让孩子顺利的过度到下一阶段,在这次的公益讲座中,让我体会颇多。 一、寓教于乐,学龄前,我会这样做 学龄前期,是幼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也就是幼儿园期间,正是我的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对于此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正是我最近比较关注的话题。这样的讲座,自然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讲座中,二十幼儿园的赵园长讲座的题目就很吸引我:“聚焦家园同步、幼小科学衔接”。幼儿园和家长保持一致,携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她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比如有的家长会过早开发孩子的各种能力,我是反对的。我认为开发要适度。正如赵园长在“当前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中讲到,从生理角度,孩子手部小肌肉发展尚未健全,大量的书写会造成幼儿手部肌肉疲劳等,还有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机械性地背诵,让孩子有抵触心理,完全不利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再比如,很多家长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英语,其实孩子的语言神经发展的仍不健全,过多的语言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健康。教育孩子,还要因人而异。这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而是抢跑了,就没有了比赛资格。老人们常说:三岁看老,孩子一定要从小培养。我认为,培养,不是单一的背诵和书写,培养的是一种学习和交流沟通的

能力。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任何一方。不能一味的依靠老师在幼儿园的管理,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幼儿园,是孩子脱离父母,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融入陌生的环境,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交朋友,这些都是孩子从幼儿园能学到的宝贵经验。孩子还小,不善于总结,我觉得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如果光靠老师的教导,那么,孩子不都是应该一样的吗?为什么一个班的孩子性格迥异?那更多的,还是家长的教育啊。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学龄前,我不会让他提前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陪他玩,发现他的一些兴趣、爱好,发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玩,并吸收着知识;乐,并吸取着经验。在游戏中寻找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二、以身作则,学龄期,我要这样做 学龄期,是儿童6岁~12岁,也就是小学期间。此期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大部分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孩子学习阶段中的起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尤为重要。讲座中,外国语小学沈校长的“用心力建树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引起了我的极大共鸣。沈校长的一席话,让我不禁感叹,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沈校长讲到,很多家长总在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

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

[幼儿园教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

幼小衔接讲座稿91946知识分享

幼小衔接讲座稿 91946

尊敬的幼儿园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今天能参加幼儿园的这次活动,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与各位家长做一次交流。同时我也感到压力非常大,因为同为幼儿的家长的我,不知道今天我的讲解是不是能给大家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困惑有所帮助。在此,我首先感谢园方对我的信任,也感谢各位家长的倾听! 六七岁的孩子上小学了,可能家长们都非常的激动,同时也或许有各种担心和紧张,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和转折点,作为即将踏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如何过好入学关,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做好这之间的衔接。今天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 为什么需要幼小衔接? ?“一年级新生适应问题”,统计资料表明: ?开学二个月后,60%-70%的学生适应小学生 ?活,30%-40%的学生不适应。不适应的情况普 ?遍反映为: ?1、规则意识差,听课的习惯差. ?2、任务意识差,做作业完成意识差. ?3、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不适应. ?4、与伙伴的合作、谦让、社交意识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有些非常大 的不同 儿童进入小学将发生的变化 1.校园环境的改变,生活上的不一样,生理上的不一样,心理上的不一样,学习引领人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改变。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小学是一个班几位科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跟随孩子,一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出汗衣服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 2.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习上的不一样,教学形式不同,教学载体不同,学习方法不同,检测方法不同。 幼儿园: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为主。 小学:有正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分科学习。 有作业,受教师支配,四十分钟一节课。有测试,有测验成绩。老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的关心会相对较小。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 幼小衔接是教育界一直关心和讨论的话题,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仅供参考! 20xx年6月8日下午,连续几天阴雨初晴的阳光活泼的洒向湖岭镇中心幼儿园的多媒体室,下午3点,大班段100多名家长相聚一堂,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会议上,首先是黄园长作重要讲话,她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安排幼小衔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下学期的新生招收相关事宜安排等方面向大班段家长诠释了本次会议主题的重要性;接下来,**中心幼儿园的保教主任王*老师围绕“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小学新课程的特点、聚焦习惯、家长准备”等四个方面给家长上了一堂“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的课;最后由幼儿园的保教主任针对幼儿园一系列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做了详细的介绍:“我是小小解放军”军训活动、“走进小学”参观实践活动、“有效评价”幼儿发展评析改进活动等等,并征求了家长的建议,家长们纷纷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不但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状况,重要的是获取了很多让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需的知识:要从时间上互相靠拢,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互相衔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能更好的协助孩子们踏上新的起点,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 篇一: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 参加幼小衔接家校夜话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习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习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

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 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近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近,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

学前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学前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 学前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发言稿篇一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大三班的两位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您的信任、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此,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真诚地谢谢您的热情支持。同时,更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工作。 再过几个月,我们的孩子将迈出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告别幼儿园开始小学生活,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大的转变,小学与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也许有不少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赢在新的起跑线上。因此,今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一起谈谈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下,孩子会走好这一步,逐步喜欢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生活的。 (一)首先介绍一下幼儿情况:我班现有幼儿45人,男孩26名,女孩16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本班的幼儿总的来看:基本能遵守活动规则,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积极主动参

与科学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的兴趣;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通过上学期的多途径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不能连贯地讲述、大胆地表达。但是由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上课做小动作,坐姿随便,不肯动脑筋;还有的孩子睡午觉的时候一定要不断的督促,否则不能安静的入睡;部分幼儿做事拖拉、欠缺责任意识,收玩具、做值日生角等工作常常需要别人提醒;部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分散,没有耐心;部分幼儿自控力欠佳,需老师不断的提醒,喜欢玩危险游戏,自我保护能力有待加强。本学期,我们也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受欢迎的小学生。 (二)幼小衔接教育是为了让幼儿通过在衔接班的学习和生活,使之能更快、更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所以我们老师也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结合已有的经验,在园领导的指导下,共同设计、制定了一套较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目标。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帮助孩子顺利、愉快地完成幼小衔接与过渡,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内容安排: 1、时间安排: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问题,对即将入学的孩子家长应该有启发和借鉴。 一、入学第一个月会出现的状况 1、音乐铃响了,还有孩子在操场上玩,不知道要上课了,时间观念问题 2、上美术课,到处找笔,忘带了 3、上课在讨论内容时,有孩子举手要上厕所 4、上课时都在读书,有孩子睡着了 5、回家后问孩子做业有没有做完,有孩子回答说忘做了,有的说先玩一会再做 6、下课铃刚响,就有老入进入教室,给孩子送水壶,送文具盒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幼儿园以保育为主,孩子没有压力,会涉及到一些知识地学习;小学则是以掌握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为主,孩子会有一定的压力。 三、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入学的前提 (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家长自己不能焦虑,要正面引导孩子,不要说诸如小学老师严格,作业做不好会批评等之类的话,给孩子造成恐惧,小学有一定的压力,但不是象家长想象得那么恐惧。比较好的方法是登录你要上学的学校的,给孩子看一些学校的活动的照片,给孩子有个认识,学校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带孩子去学校看看,也可以通过拜访朋友家已经上学的孩

子,互相交流。 (二)、学习用品准备简单、实用为主,并非贵的就是好的 1、准备一个双肩包要求:品牌的,后面有衬垫可以保护背部的,不建议选拖的拉杆箱式的书包,孩子会形成高低肩,书包两边有可以放水的袋子,书包里有隔层,语数外三本大书放一层,作业本放另外一层,每天都要带这三本书。美术、音乐这些书是循环使用的,书不带回家,放在学校。 2、铅笔盒不要选铁的,掉地上会影响上课,同时铁的也不安全,选简单的铅笔盒,正反两面或双层的,不要选有按键弹起,象玩具这类的铅笔盒,会分散孩子注意力。 3、铅笔选用2h的,铅笔上不要有橡皮的,擦不干净,不要选带卡通图案的,也不要笔杆是圆的,容易滚落地上,那种导弹笔可以一个个换的也可以,但导弹笔大多是圆杆的。 4、卷笔刀不给带去,考虑到安全,最好晚上先削好铅笔,铅笔上配上笔套,保护铅笔不易断,不要两边都削尖,另一头容易伤人,建议另一头贴上标贴,写上孩子名字中的一个字,以分辨。每天班上掉铅笔的很多,分不清是谁的。 5、橡皮、尺子、垫纸板橡皮:没有花纹,没有味道的,绘图橡皮最好。尺子:直尺,越简单越好,不要有放大镜或其他的(分散孩子注意力)垫纸板:分硬的和软的,那种软的可以卷起来的比较好,或用男士衬衫衬的板子垫也可以。可以准备两个垫纸板,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幼小衔接讲座稿新编

幼小衔接(发言稿) 在开始今天做之前,先给大家将几个真是的故事: 1、孩子每天都是由奶奶送到学校,交到作业本时,看见的不是孩子自己到书包中拿本子,而是奶奶拿,临走的时候奶奶还要把一部分本子拿走,变那边说,不好给你的,要弄丢的。试问,这样的学习,到底是谁在学习? 2、孩子学习上总是开小差,作业不知道要做,中午在学校也不能好好地吃饭,于是老师就找来孩子的爸爸想了解早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顺便想交给这个老爸一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未曾想几次交流这个老爸都是说,我没有办法的了,我小孩子是我妈管的,我妈在那儿宠的,我有什么办法啊? 3、两个女孩在学校里面发生了一个很小的矛盾的,孩子之间的事情大凡都是隔夜就能化解的,而今这两个孩子也只是在玩耍过程中互相碰了一下而已,期中一个孩子回家后把事情说了,但是孩子固有的想象力把事情夸大了,于是家长立即找到了老师,自己的孩子吃了天大的亏了,一定要老师主持正义,这还不算,当晚还就跑到了同学家中质问。试问,家长长期如此地呵护是真的在呵护,还是在扼杀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有这三个故事,我引出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主题,不要包办代替一切。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果说,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是第一次“社会性断奶”的话,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则走向更加独立、更加丰富、更加多变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天地,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这一次更重要,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里,孩子要学会自己做作业,自己打扫教室,自己整理书包,小学的老师主要职责是教学,不会像幼儿园的老师那样更多关注孩子的生活,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只要你敢于放手,孩子总是会学会做事情的。如果你到进入一年级之前还舍不得的话的,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比能做会想的孩子差掉一大截,因为这个差异,孩子也将失去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那么进入小学之前,我们孩子要有这些能力,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能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会自己又快又好地吃饭,会干简单的家务活,尤其是扫地和拖地。千万不要说孩子不会,只要你敢于放手,愿意看得惯孩子刚开始学习时候的马虎,脏乱你的孩子就能学会,只要你愿意想办法帮助孩子去学习做事情,而不是替代孩子做事情的,孩子总会变得能干的。 劳动能够改造人的,我们在远古时代都是猿人,是劳动,让猿人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创造农具,当你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相信你会发现孩子的种种紧随其后的变化,他也许改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也许变得大胆了,也许变得敢于交流交朋友了,也许还学会了自己处理身边的一些小矛盾和小困难…… 接下来想讲讲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将要面临的几个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孩子入学后,就要离开像妈妈一样的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在幼儿园的老师更多照顾生活,像妈妈一样,小学的老师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她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 个别接触的时间很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 压抑,这些要用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帮助孩子逐渐适应,从家庭要求开始,逐步给孩子增加一点作业上的要求。 2、课堂教学的变化。小学中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在幼儿园,粗浅的知识技能传授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而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每天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的课堂教学,而且由于小学教育要求的知识性、系统性比较强,所以大多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3、行为规范的变化.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而到了小学,学生的自选活动就很少,大部分时间必须服从统一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