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北方园林特点

南北方园林特点

南北方园林特点
南北方园林特点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

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它在构思、取材、建筑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寓情于景的特点,将人的理想、趣味和精神追求通过景物展现出来,达到"无处不可画,无景不入诗"的意境。园林的命名和对建筑、山水景色的题名及楹联、匾额等更是抒情寓意,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中国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又称皇家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南方园林又称私家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

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主要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等。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依据自然山水而建,在雄浑的山川之中点缀宫殿、轩、榭、寺庙,别具风格。颐和园中的建筑金碧辉煌,精美别致,如万寿山佛香阁巍峨耸立,高达41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红色木框门窗,配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的攒尖顶,光彩夺目。山前湖岸的木构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内绘花卉、人物、故事画八千多幅,堪称"艺术画廊",1990年被收入英国《吉尼斯世界大全》。园内昆明湖东的十七孔桥,长150米,宽8米,是北京古桥中最大的一座。如此宏大壮观的规模、灿烂多彩的建筑也只能在皇家园林中见到。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汇集无数名园胜景,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建造各种景区达140多处,并有仿瑞士、法国宫殿园林的中西合璧建筑,有天下奇?quot;人间天堂"的美称。可惜被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化为灰烬。

南方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江南私家园林遍布于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但最负盛名的是苏州园林,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至清末,苏州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200多座,因而被称为"园林之城"。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于世,体现了江南园林叠石造山的美妙技巧。假山上有许多洞壑,曲折盘旋,各洞之间有不同的景象,山顶高峰林立,形状如狮兽。整个假山用太湖石叠成,外观雄浑壮阔,内部玲珑剔透,令人惊叹。江南园林堆叠假山多

用太湖石,太湖石上有许多孔穴和皱纹,圆润秀雅,非常好看。留园的冠云峰、瑞云峰和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峰",用的都是太湖石。称为苏州各园之冠的拙政园可让人品味江南水乡的意境。全园以水景为主,利用桥、堤、岛、廊划分水面,使水面曲折变化又多层次;各种建筑物大都临水而建,造型轻盈活泼、四面透空,尽收周围景色,一切又倒映水中,更具烟水弥漫之趣。

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南北园林风格互相交流渗透,出现了一些融合南北风格的园林,如扬州的个园,楼阁仿照北京颐和园建筑风格,园内的回廊、漏窗、池泽、假山却体现了苏州私家园林的手法。

中国园林艺术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许多中国园艺家设计、制造的园林作为文化产品向西方国家出口,如1980年4月,苏州"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成展出,备受瞩目。另有英国的"燕秀园",德国的"帼园",荷兰的"名胜宫",加拿大的"苏州园"等中国园林艺术在异国他乡展现着无穷的魅力。

园林风格发展及特点简述

园林风格发展及特点简述 文/余翔 引言 从不同角度分,园林风格有许多种,并且随着不断的发展,园林风格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抛开不谈细致的园林设计类型等专业内容,只简单陈述各园林风格特点。 从园林发展体系上园林主要分为东亚(中国)体系、西亚体系和欧洲体系三大世界园林体系和现代城市园林。每一种园林体系都经过了漫长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并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文化。 东亚(中国)体系 东亚(中国)园林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萌芽期,此时期“天人合一,君子比德思想”和“神仙思想”促成了园林的发展走向。这一时期是中国园林从囿(多指用于狩猎圈养动物的地方)向集狩猎、游憩、娱乐于一体的苑的转变时期。最著名的属史书记载的吴国的姑苏台和楚国的章华台、荆台。 秦汉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第一个造园高潮,此时期苑囿以模拟天上星宿图案为主,布局较自然,因山就水,随遇而作。此时期的秦咸阳宫苑和西汉长安上林苑最具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美的追求成为这一时期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对中国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发展方向。此阶段最大的贡献是私家园林的产生,艺术表现形式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进而概括、提炼,进行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本于自然进而高于自然方面进行探索。 唐宋时期是中国写意画园林的代表时期。此时期诗文、绘画、园林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中国园林开始向写意化方向发展,已经具备了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代表作有唐朝皇家园林兴庆宫、九成宫。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主要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到了造园的活动中,形成了以写意为主的趋向和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的变化。 不断变化中的中国园林体系从单纯满足皇家需求讲究华丽宏放,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性,融入了更多文学、绘画艺术方面思想指导的生活写实和风景写意性的园林风格。园林风格上以山水风景,遵循自然环境为基本特征,强调建筑物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融合。 从特点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有目的的加工改造,再现出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南北方园林的异同点

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 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的不同,在造就了人的不同的同时,也就造就 了不同的建筑。 中国是园林的发源地,有园林“母地”之说。中国的园林按地域的 不同,分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 方园林。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所以建筑特点和建筑方式都大相径庭, 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以下详细介绍一下。 1、 北方园林 因为北方多为都城,皇室王族多居住在此,所以北方的园林以皇家 园林为主,私人园林极少。所以,北方园林主要介绍皇家园林。皇家园林,顾名思义,就是皇族王室所建所游的宫廷花园。在北京,最有名的 皇家园林就是三大园(颐和园、清漪园、圆明园)、恭王府花园和北海 公园。 皇家园林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 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所;大多根 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平面布局较为严整;建筑 壮丽豪华,色彩鲜艳强烈,风格上显得雍容华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 天下美景于一地。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2. 建筑风格多 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 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 明园。3. 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北京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世界园林皇冠上 一颗闪亮的宝石。 2、 南方园林 狮子林以湖石假山奇秀幽趣著称,有“假山王国”之誉。狮子林 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 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 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 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 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 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 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 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 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皇家园林的特点

概述: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与皇室所有,古籍里称为苑、囿、御苑、御园等。它的特点就是,具有皇权至上的规划思想,其规模之大非私家园林可比拟。并且由于财力雄厚,往往就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家园林,如秦汉时期的阿方宫、上林苑,隋唐的西苑、大明宫、华清宫,宋的艮岳、大内御苑等等,这些早已不存,现存的还有颐与园、故宫、避暑山庄等。 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殷商时期——甲古文中的囿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就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与生产之用。 ◆秦汉时期——阿方宫与上林苑 秦汉两代,皇家园林就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此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如秦始皇在陕西建的信宫、阿方宫,而这些就是为皇权服务的,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成上林规模更大、功能更多样的上林苑。它就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但就是这时的皇家园林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规模不如秦汉,但就是 因受到崇尚隐逸、寄情山水的士大夫时代美学的浸润,在内容上继承发展之外,有了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建构结合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已升华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隋唐时期,皇家园林在这样一个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也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它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洛阳的”西苑“与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代表作。宋代,皇家园林的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但就是艺术与激发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在宋徽宗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艮岳的建造。它就是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美的范例,就是写意山水的代表作。这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到了金代,营建了两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方园等皇家园 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就是万宁宫。”燕京八景“之说就起源于金代。 ◆元明时期,皇家园林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 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她建设。明代大建了祭祀园林,庙宇园林也就就是从这里开始盛行的。 ◆清明时期——皇家园林的成熟与集大成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 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很多的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颐与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 举例:1、颐与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与苏州水乡疯卖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

中外园林史汇总-共15页

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 2.“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 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 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 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 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 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 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 9、古埃及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 10、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 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 12、古罗马园林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古罗马时期p26 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圣保罗教堂。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法国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 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台地园有: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卡斯特园庄园。巴洛克园林:加尔佐尼庄园、伊索拉-贝拉庄园。 15、阿尔贝蒂的园林思想及其著作《论建筑》。P33 《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被看做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 杜鹃是理想的观赏矮生地被植物,它宜种在中性偏酸的土壤里,而在碱性土壤中则生长不好,甚至死亡,地被效用就发挥不了。茶梅宜种在偏阴之地,而在常日照的立地环境中则生长不好。又如连翘和红花木都是喜温暖湿润的观色地被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在园林造景中常被相间异色成片状色块或带状色块配置。而迎春又是一种开花早、喜光、耐旱、耐脊薄、耐盐碱的早春观花型地被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点植或片植于假山水池驳岸处,以丰富景观效果。小叶栀子、六月雪、九里香、夜来香等均是木本矮生香花型地被植物,均喜肥沃中性偏酸的土壤和耐半阴的立地环境。南天竹果实鲜红、经冬不落,是理想的观叶观果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是造园布局中经常被采用的地被植物。还有八角金盘是一种强阴性耐湿的观叶地被植物,在一些居住环境偏阴之地成片配置,以增加居住区的绿量。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需求在园林配置中,大中型竹可以竹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创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 如落叶树种中的桃、梅、李、杏、杨树、刺槐、悬铃木、落叶松、金钱松、池杉等;具针状

叶的喜光常绿树种,有马尾松、雪松、五针松、花柏、侧柏、龙柏等。常绿阔叶树种中的海枣、白玉兰、银杏、榆树、榉树、栾树、无患子、槭树、喜树、桂花、丁香等也属喜光性树种。常绿阔叶树种中的南天竺、黄杨、山茶、珊瑚树、八角金盘、十大功劳、海桐、杜鹃、肉桂、樟竹、蒲葵、棕榈等,及多数具扁平、鳞状叶的针叶树种,如香榧、云杉、红豆杉、罗汉松、罗汉柏等,大多为耐阴树种,其枝叶一般较茂密,生长速度较慢。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二) 华北地区: 适合作上木的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流苏、旱柳、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适合作中木在林荫条件下生长的有:鸡麻、连翘、小花流馊、天目琼花、红瑞木、蓝荆子、金银木、珍珠海、柳叶绣线菊、棣棠、大叶黄杨等。 适合较疏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木有: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等。 适合作下层的地被有:阔叶土麦冬、崂峪苔草、土麦冬、垂盆草、络石、大花萱草、玉簪、紫萼、二月兰、紫花地丁、地锦等。 长江流域 适合作上木的有:广玉兰、合欢、薄壳山核桃、鹅掌楸、鸡爪槭、朴树、珊瑚朴、樱花、玉兰、七叶树、枫香、香樟、梧桐、楸树、南酸枣、乌桕、喜树、枫杨、雪松等。 适合作中木的有:香榧、三尖杉、罗汉松、竹柏、桂花、含笑、粗榧、山茶、厚皮香、大叶冬青、红茴香、海桐、卫茅、麻叶绣球、圆锥八仙花、三星八仙花、木绣球、琼花、野珠兰、马银花、毛白杜鹃、杜鹃、六月雪、金银木、刺五加、枸杞、金丝桃、金丝梅、朱砂根、紫金牛、虎刺、栀子、构骨、南天竺、十大功劳、小檗属、八角金盘、棕榈、棣棠、箬竹等。适合作下层的地被有:吉祥草、石蒜、玉簪、紫萼、垂盆草、圆叶景天、鸢尾、博落洄、富贵草、鱼腥草、葱兰、马蹄金、白花三叶草、野豌豆、刺果毛莨等。 华南地区 适合作上木的有:郁香、榕属、桉属、木棉、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黄槿、黄、悬铃木、银桦、马尾松、大王椰子、椰子、蒲葵、木菠萝、荔枝、盆架子、白千层、

中国造园史复习 (各历史时期特点)

中国园林的最早形式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商殷时期开始, 当畋 猎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为了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畋猎成为当 时脱离生产的贵族们的一种礼仪化、娱乐化的行事。园林的最初形式的囿,其主要内容是畋猎和游乐。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先秦时期园林的特点 *先秦时期的园林,已有了组成风景的设施:穿沼凿池,土山筑台,自然山水的造园风格初现霓端; *另外此时的园林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囿了:构亭营桥,植花树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具备。 秦汉园林之特点 *(1)秦汉的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是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主要内容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并布置众多建筑群形成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同时汉代宫苑建设在雄伟豪壮的气魄中表现出完善的风貌,它在风景艺术设施方面对以后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秦汉不仅有成熟的帝王宫苑,而且已经有了私人性质的私家园林。皇家禁苑与私家园林的内容、形式及造园手法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造园的气派亦十分宏大,包罗万象,尽量显示豪华富有。 *(3)汉代在造园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营造工程浩大,宏伟的宫室建筑等等建造技术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挖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的创作,为后世构筑假山石洞奠定了基础。 *(4)汉代势力所及四面八方从各地搜集来大量树木,从关于上林苑中树木的记载来看,草木名称多达两千余种,数量确实惊人,在苑中栽植技术,从《三辅皇图》中得知,驰道种植松树,汉长安城内槐、榆大片栽植,宫中植树柳、竹、梨、梧桐、女贞、葡萄等,沟边植杨树,墓地植柏树,庭院池中种荷花,池边种柳树,“太液芙蓉末央柳”说明汉时已注意风景点上的植物配植。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中国以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异同点

不同 点 北方皇家、私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 布 局 安 排 整 体 结 构 清代北方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当时政 治中心北京,许多为王府花园。为显 示地位园林规模一般较大。布局上轴 线结构和对称手法明显,运用了较多中 轴线和对景线,整体感强。如北京恭王 府花园萃锦园全园布局分为中、东、西 三路。中路结构严整,以建筑为主, 列大型厅堂,形成萃锦园南北向轴线, 亦是府邸轴线之延伸。¨院门、飞来峰、 蝠池、安善堂、滴翠岩、蝠厅等主要景 点都位于府邸建筑群中轴线上,并且轴 线上建筑和山水基本对称,而东西两路 的水系园路格局相近,山体对称,显得 规整严格,威仪气派。山东潍坊十笏园 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 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山 水格局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统一在 轴线格局之下。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强调在有限 的空间里运用造景手段丰富层次,在自 然式山水骨架(结构)线的基础上创造 多变的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 园路曲折回环,连通景区。如留园布局 无明显轴线,以自然式山水为骨架结构 安排景点;分中、东、西、北四部分, 每一部分各具特色。这种分片成面安排景 区的方式与北方私家园林大多主路主景 沿主轴线带状展开、主景布置在中轴或 中路不同。 空 间 组 织 空间组织整体布局上北方私家园林受 四合院形制的影响较大,显得较为拘 谨。采取的结构不同,使空问组织上前 者显得严谨。如萃锦园中路院落有三合 院、四合院的空间围合形式,十笏园多 配置四合式庭院,传统,中规中矩。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更加 自然大方,更灵活多样。 留园既以花木山水营造无规则自然形空 间,又靠建筑布置的疏密不均形成流动多 变的空间序列,如古木交柯、花步小筑 处理成一组尺度极小、又颇具人工气息的 “L”形小院,打破了一般庭院为矩形的 形制,使得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建筑 特征 北方私家园林建筑布局多为对 称格局,沿轴线布置,如十笏园 以南面的十笏草堂为起点,将池中的四 照亭与北面的砚香楼连在一起,使 之贯穿南北,形成一条轴线,从中 不难看出北派浑厚平稳的传统建筑构思 江南私家园林常以水景为中心,建筑随 宜布置,灵活自由。如留园以东区为 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 内外空问交织穿插;但西区部分 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形 成了特色分明的景区和变化丰富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园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普及到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主要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1、社会背景:当时的战争频繁,政治动乱 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是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是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两方的观念相差甚远。这一时期的宗教迅速发展,也主要有两种,一为佛教,一为道教。 2、意识形态: (1)政治上的大统一局面被被坏,使得意识形态从儒学独尊到思想解放 (2)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思想解放——人性觉醒,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性格,藐视正统儒学定制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3、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 (1)社会动荡,使人们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 (2)行动上倾向两个极端: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贪婪奢侈:西晋朝廷敛聚财富,荒淫涉奢靡成风 玩世不恭: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不满,正是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而这也促成了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玩世的学说。 另外,文人雅士厌恶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富豪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私家园林中。他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当时山水艺术园林的大兴盛。

中国园林史-魏晋园林=

学院园林学院 专业名称观赏园艺 班级 XXX 学号XXX 姓名 XXX 指导教师王劲韬 2013年12月30日

论中国魏晋时代园林的文化特征 摘要: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这个时局动荡、命运多舛的年代,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在玄佛道思想盛行的文化氛围中,这个时代特有的园林艺术成就宛若一曲充满哲理与智慧、悲怆而崇高的生命乐章。 Art is a mirror of the society, which reflects an era of social spirit. The instability and ill-fated s is a very great freedom, liberation of spirit, the most full of wisdom and strong in the enthusiasm of an era, the richest artistic spirit of an era. In the xuan prevalence of Buddhism and Taoism culture, the unique garden art achievement of this age like a song full of philosophy and wisdom, pathetique and noble life movement. 关键字:魏晋园林、隐逸风尚、山水文学、审美观念 自东汉末年起,我国进入一个战乱频繁的动荡时期,直至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方才结束了长达400年的分裂战争状态。本文论述处于这段战乱时期中的魏晋时代园林文化的特征。长期的动荡与战乱,给北方经济和文化带来了严重破坏,南方虽经六朝更迭,但较之主要战场的中原地区,显的相对安定。于是大批人口南徙,为江南地区带来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北方氏族与江南土著文人的融合,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江南地区正式揭开逐渐繁荣的序幕,大型府宅的营建与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极大的促进了江南园林的发展。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难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园林与该时期的整个文化状况是密切相关的。魏晋时期的划分大致从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直到公元420年刘裕灭东晋并称帝。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大大小小 的政权都营造属于自己的苑囿宫殿,以显示自己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如曹魏邺城的铜雀园、芳林苑,北齐的华林园、游豫园等。私家园林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了两类倾向明显的园林形式:一类是崇尚华丽、以争逐豪奢为乐的贵族园林,;一类是怡悦情性、追求质朴淡

南北方园林特点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

各时期园林特点

中国 生成期先秦至西汉(前11世纪-220年)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 全盛期隋唐(589-960) 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736-1911) 生成期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 1,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功能多样,驳杂,造园极不规范,体现皇家气派。私家园林甚少而且大多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身,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观赏游憩为主。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似乎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经营设计。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以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园林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虽本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商周时期沙丘苑台灵台灵诏灵囿章华台(楚)姑苏台(吴) 秦上林苑(阿房宫)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范围辽阔山木环绕,集锦式总体布局,多功能) 建章宫(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仙苑式皇家园林) 兔园(又称梁园) 东汉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园圃(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奢华的私家园林) 隐士庄园(张衡,仲长统)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功能已经退化或保留象征意义,主要以有赏活动为其主要功能,并纳入都城总体规划之中。 2.私家类型更丰富,庄园别墅得到较大发展,私家园林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出现。 3.寺观园林出现,形成了三大类型园林并行发展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略具雏形。 4.造园活动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 5.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6.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以初具形式,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的一个建景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协同融合。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 1.规模小,规划的更趋于精密细致 2.有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追求皇家气派,但透露自然之美。 3.受到民间私家园林影响,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养分。 4.人工园林造景由写实转向写实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宫苑外较多的使用园大内御苑的发展纳入更规范的轨道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特点 1.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为宅院,游憩园和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2.城市私家园林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3.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活动的潮流,开启了后世园林别墅的先河。同时培养了隐逸美学趣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园(初具大内御苑的性质)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苑华林园(造园艺术成就有一定地位)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乐游苑 私家园林城市私家北魏洛阳诸园为代表 庄园别墅金谷园(西晋)潘岳庄园谢氏庄园(会稽) 其他园林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南北方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差异浅析

描述:水是生命载体,与人类生存及文明息息相关。在传统聚落设计中以“依山伴水,聚水而居”为宜居准则,这也导向国内居住区水景景观需求性设计。研究南北气候差异、审美差异和水景设计需求不同,来浅析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差... 摘要:水是生命载体,与人类生存及文明息息相关。在传统聚落设计中以“依山伴水, 聚水而居”为宜居准则,这也导向国内居住区水景景观需求性设计。研究南北气候差异、审 美差异和水景设计需求不同,来浅析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差异,以期予以当下水景景观设计新 的启示。 一、水景景观概述 (一)水景景观定义 水景景观是以水为主要景观要素营造的环境景观,通常是景观设计的中心,在居住区的 景观设计中,山水、建筑、植被等围合组合是建立在水为纽带的格局,对居住区的环境审美 和生态涵养有极大的主导作用。 (二)水景景观分类 首先,水景可分为动水、静水两大以类:静态的水平静、幽深、凝重,其艺术构图倒影 为主;动态的水景则明快、活泼、形态丰富。静态的水体从形式上有湖、池等。静态的水实 际上也是在动的,如果水体完全静止,则污浊不堪,很难成为丽的水景。设计中利用水体色 彩、声音、色彩来增强活力和动感令人振奋,这些典型形式在现代居住区水景设计中得到了 普遍运用。 其次,从水体营造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水景,主要参考水系的整体造型和驳岸等元素区 分;自然式包括天然湖泊、沼泽、瀑布等,规则式特指人工制造规则面型组成的,包括喷泉、 水墙、及各种各样的喷泉组合体等,这类水景是广泛应用居住区水景设计,其发展速度很快。 二、地域气候差异 (一)地域气候不同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受气候、人文等方面的影响,水景景观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中国 根据地域的差异,有南北之分。南方气候宜人,降雨量丰沛,水资源十分丰富,水景景观可 依据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来设计;而北方自然资源较为贫乏,水景多为人工景观,由于自然 资源的限制所以在水景景观设计上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南北形成性不同 水景景观设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因素性,因气候特征、文化特征不同,南北方 水景也存在很多差异。

我国南北方园林风格比较

我国南北方园林风格比较 中国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方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又称皇家园林,南方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又称私家园林。从目前私家园林的分布来看,南方多于北方,就园林艺术而言,北方也稍逊于南方。其中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最高。 北方多皇家园林,有皇城禁苑、近郊宫苑和远郊离宫等类型。皇家园林富丽堂皇,气势恢弘,有政务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宗教祭奠区和游览观赏区等功能小区。建筑物问大都有轴线贯通。园内有神山仙岛、玉宇琼阁、极乐梵天,以求长治久安、长生不老。并有塔、牌楼、影壁等建筑物和建筑小品点缀。建筑物上有山水、花卉和人物等苏氏彩画。 南方多私家园林,小巧玲珑,清平淡雅,曲折幽深,多文人情趣,书卷气息。主要建筑物大都有临水或迎面开敞的厅堂,以供宴饮,以便观赏。通过空廊、洞门、格窗、漏墙、屏风等手法,使园内景色既分隔,又互相借景,融成一体。静止的水面,如同镜子,映出倒影,扩大空间感。加上寓意高雅的楹联和匾额,精致古拙的陈设,古木莳花,石影婆娑,诗意画境,深寓其间。 南北方园林比较表格:

3平面布局 南方自然 北方对称 4&5空间尺度和性格 南北园林或是民居、宫殿庙宇建筑,往往与该地方人的性格同构。这里可用“挺秀”和“雄健“分别来概括南北园林建筑形象。

以上分析不难得出: ?江南园林呈现的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北方园林则充分利用自然美开拓环境美,“移天缩地于君怀”来表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伴随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构成北方皇家园林的意境核心,也是懦、道、佛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之柱在造园艺术上的集中反映。 ?南北园林风格的不同,与各自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反映出南北文化的差异。每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必然在艺术形态或其他方面反射出统一的风格。因为“风格是文化电码的直拉载体,……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 ?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浓郁的诗画情趣充盈其 中;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园林的规模较小,未见有生产、经济方面的记载,其重点已经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由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其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的人工园林造景,已较多运用写意手法,把秦汉以来注重的写实手法变为写实与写意手法相结合。皇家园林开始受到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个别御苑由当代著名文人参与经营。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一、总体规划宏伟壮观二、重视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三、将江南园林的技艺全面应用于皇家园林之中四、蕴含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私家园林的规模从汉代的宏大变为这一时期的小型模型,意味着园林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造园的创作方法从单纯的写实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过渡,也是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 中原地区私家园林特点:游园一般是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等活动。洛阳私家园林多以花木成景取胜,相对而言山池,建筑多为陪衬。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掺以少许石料。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舒朗。 宋明以来私家园林特点:园居活动频繁。宅院性质有了变化居住生活与园林享受进一步相结合。明代与清初是叠山技术发展黄金时代。园林植物更注重其配置的艺术效果,不太重视栽培技术。宋代开始运用景题,赋予园林以标题的性质。造园活动虽十分广泛,实践经验却未能总结,造园理论趋于萎缩。 宋代文人园特点: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景观相契合,两相结合,浑然一体,园林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意境。 宋代造园活动主要成就:一、私家造园活动突出,文人园林大为兴盛。二公共园林造园活动更加活跃,虽不是主流,但比唐代更为普遍。三、造园四要素置石叠石技术成熟,理水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全部水体形象,园艺技术发达,设计手法臻于成熟。四、宋代已完成写意山水园塑造。五,宋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发展,不仅数量超过前代,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封造极的境地。 圆明园:第一,山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大部分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第二,建筑。绝大多特点数都是游赏、宴饮的园林建筑,形态大多小巧玲珑、千姿百态,空间组合上以院落为基调与自然空间地形、地貌相结合等第三,植物。种植种类众多,专事花草花匠300人,以植物命题的景点也不少于150处 空中花园特点:向高空发展,选当地树种,像空中花园。 伊斯兰园林特点:十字形水系布局,有规则的种树;栽培大量香花,地毯代替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四角有瞭望守卫塔。 古埃及园林特点:一、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二、重视园林小气候的改善。三、花木互相搭配,种类丰富多变。四、大多建造临近水源的平地,强烈人工气息;多呈方形或矩形,总体布局有统一构图采用中州对称,给人以均衡稳定的感受。五、浓厚的宗教色彩。 古希腊特点:园林布局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均衡稳定规则式园林。 古罗马特点: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后逐渐加强园林观赏、装饰、娱乐性。山坡建园,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台地园。规则式园林形式,井然有序。重视植物造型运用。花卉种植除一般花台花池形式外,开始有蔷薇专类园。兴起了迷园建造热潮。采用矮篱围合的几何形花坛种植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在众多气候因素中我们着重分析水的不同形态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南北园林在风格上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大小之分。整体看,南方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小巧,呈纤丽之态;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而北方园林呈宏丽之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如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玉泉山静明园有三十二景,北京圆明园也有四十景。可以说,园林成群是构成北方园林宏大壮美的主要因素,这和南方园林多散落于市井郊野有着极大的不同。二者在整体视觉、感官审美上,也就有了不小的区别。扬州园林成群的地方有多处,较有名的一是在新城花园巷一带,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小盘谷、棣园、秋声馆等;一是在城内东关街,有小玲珑山馆、寿芝园、百尺梧桐阁、逸圃等;一是在城北瘦西湖两岸。尤其是瘦西湖,直通至蜀冈平山堂,因当年清乾隆帝的临幸,使各地官绅富贾俱在河之左右营造园林,记载在册的就有二十四景之多。其间楼台逶迤,屋宇高筑,鳞次栉比,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景长卷。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为:“平山堂离城约三四里,行其途中八九里,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谢溶生序》又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的论述。园多、景美,集成群、连成势,从这点看,瘦西湖景区便颇有了北园宏丽的风貌。 其次,皇家园林选地广,多选可稍加改造的天然山水,是其规模宏大的又一方面。 皇家园林的相地选址,可概括为:地形丰富、取景自然、高下散布、水陆互渗、山水适宜、建筑唯因。而这,又几乎就是瘦西湖景区相地构园的特色。“整个景区显示出完整的景观构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起承转合连绵不断的景观序列,体现了突出的整体景观组织特征,是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艺术相互间借鉴融合的成功范例。”这样产生的效果便是“视野之开阔为苏州园林所不及,而相互呼应却又较杭州西湖紧凑。”瘦西湖如此,计成在扬州所营构的影园也是这样。影园位于扬州旧城南门西南隅的南湖长屿上,四周环境是“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作山势,环四面,柳万屯,荷千余顷,蕉苇生之。水清而多鱼,渔棹往来不绝。”这自然朴野的画面,与倚真山真水营构的皇家山水园,如避暑山庄、颐和

中国园林史_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_93分

中国园林的早期 --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 ——中国园林史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风景园林班级 指导教师王劲韬

中国园林的早期—秦汉时期的园林特点 风园 指导教师王劲韬 摘要 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具有开拓之功。其主要特征为: 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 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 园林情趣多元化。它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与基调, 催生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绪, 山水怡情成为文人永远的向往。 关键词:秦汉,园林,山水,上林苑

目录 一、前言 (1) 二、基本特点 (2) (一)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 (2) (二)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 (2) (三)多元的园林情趣 (2) (四)蓬莱仙境——古人永久的憧憬 (3) (五)规模宏大苑中有苑 (3) (六)功能众多宫苑结合 (4) 三、总结 (5) 参考文献: (6)

一、前言 中国的园林艺术发展的源头,往前推算,有的学者强调魏晋南北朝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将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然而,秦汉工匠在模仿真山真水的过程之中就已经渐得师法自然、妙造自然之趣。况且狩猎、生产等活动并非秦汉园林的特征,只有上林苑等皇家园囿能够提供大规模的狩猎、生产以及听政、接见外国使者等用途,其他的秦汉一般园林主要还是用于观赏风景与娱乐,这一点和中国之后的园林并没有区别。 秦汉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汉时期出现以大规模宫苑建筑为特色的皇家园林,以规模气势恢宏见长。在此时期,苑中苑兴起,面积宏大的园林丰富而不至广泛。最富中国园林特色的叠山理水手法初步形成,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后续发展的基础。“苑”与囿相通,“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秦汉时期的宫苑是一种以宫室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形式,是古代囿的继承和发展。宫苑一般在圈定的广大区域内聚土为山、辟灵沼水池,池中堆石积土成岛。并种植奇树异卉,养禽鸟百兽,供皇帝行猎游乐。宫苑中宫室建筑占重要地位,宫室建筑的布局多以地形错落变化,宫室之间有辇道相通,曲折迂回。 此外,西汉时期,以贵戚、官僚为主体的士族开始形成。这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享有种种特权的士族,逐渐形成封闭、自给自足、自成一体的封建庄园经济。在这些封建庄园中出现了最早的私家园林。汉代的私家园林的出现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发展并演绎后世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与精华。

北方园林的特点

北方园林的特点 北方园林的自然特点 按照中国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其它还有中原园林、荆楚园林、云贵园林、川蜀园林及少数民族地区园林。我们经常指的北方园林较为狭义,是指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的园林,它集中了齐鲁、燕赵两地文化。 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相对于南方而言,此区雨量较少,华北湖泊较少,不可能像江南既有广袤平原,又有纵横水道,于是,在平原地区高耸的泰山和燕山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象征。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的制约因素。 园林的地方性自然地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山东一带,因比邻江苏,园林有模仿江南园林的迹象,如十笏园,就是园主游历江南而后回家造园。北京园林除了皇家园林占有湖泊之外,王亲贵族只能得到皇家的残羹冷炙,水面不大,有些只能是平地造旱园,即使园中有水,也是水面很小,现代公园亦旱园很多。相对于全园面积,北方园林的水面比率是很少的。 北方园林的崇山性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高度较高,当然,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如北海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景山公园的景山、恭王府花园的假山等等。景观效果最为有名的泰山和长城都是山景。泰山在岳位居第一,泰山封禅是历代皇帝的最爱,园林中的孤立土山概取象于泰山。长城因地处燕山、连接隘口而闻名中外,园林中常有城关一景,就是长城的写照。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但它并不十分普遍,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北京一带较少,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人称北太湖石,倒是最为普遍的,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不过,房山石在山东倒不十分普遍。青石在河北、北京一带用得较为普遍,平置和竖立皆可。 在植物方面,北方园林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得较多的树种,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因为耐寒性强,能过冬。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现代公园中,许多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春来万物复苏,树木吐绿,仲春开始,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雪花纷飞。 北方园林的构筑物与自然关系密切,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小窗,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窗子极少,窗扇用玻璃,很多用盲窗。墙与柱的关系,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地暖、空调等暖气设施不仅用于建筑室内,而且用于草地的过冬。室内外水池在冬天保持不结冰除了用地暖外还用了高强度的驳岸和池底砌筑手段,如材料用高标号水泥,水池配筋加密,以防结冰或胀裂。 建筑屋顶都用了厚檐、吊顶,在望砖望板上的泥灰较厚,多层,瓦用厚筒瓦,出檐很浅,主要是为了防寒而不是为了泄水。梁架较粗,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冬天的积雪。 建筑的坐南朝北在北方园林中显得尤为重要,冬天时间长,北方寒流来临之时,正值万物休眠,人们把建筑作为最佳的庇护所。以防寒为主的建筑朝向都把正立面朝南,背面朝北,正面开门开窗,北面极少开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