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节 化学平衡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 化学平衡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临沂高新实验中学尹克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②掌握化学平衡的涵义,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

⑤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如平衡浓度转化率、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

①在理解化学平衡时,初步掌握将化学问题以及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③以平衡移动定律为主线,结合实验进行串联、延伸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特征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实验观察、启发讨论、归纳推理

教学用具:

药品:0.01mol/LFeCl3、0.01mol/LKSCN、1mol/L FeCl3、1mol/LKSCN、NO2和N2O4混合气体仪器:4支小试管、两只小烧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前者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后者即是化学平衡要研究的内容。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解】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阅读】阅读教材25页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

【学生回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设问】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18O2(加入V2O5并加热),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18O原子,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原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2mol SO3?

【讨论后回答】可逆反应的特点:在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

【过渡】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入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设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呢?

【学生回答】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解】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解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

【投影】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讲解】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3、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过渡】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讨论】可逆反应CO+H2O(g)CO2+H2,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已知起始时,CO和H2O(g)的物质的量均为0.05mol,请你画出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c —t图)及反应速率(v正、v逆)随时间变化的图形(v—t图)并总结规律。

【学生讨论后画出】

由以上分析,总结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板书】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讨论】1、反应开始时,反应物CO、H2O(g)的浓度和生成物CO2、H2的浓度如何?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如何?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怎样变化?正、逆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3、当v正>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讲解】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该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

【讨论】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这时反应是否停止了?(强调v正=v逆≠0;平衡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

2、为什么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强调动和静以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化学平衡状态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平衡,强调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通过讨论,阅读教材后总结回答,板书】

【板书】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v正=v逆

(3)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变:如果外界条件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讲解】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问题中描述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表明v正=v逆,或反应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了。

【练习】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N2+3H22NH3请判断下列情况是否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2)容器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3)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H2;

(4)反应物混合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段的变化而变化;

(5)H2的生成速率等于NH3的生成速率;

(6)容器内混合其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教学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所熟悉的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入手,逐步设置知识台阶,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可逆反应

CO+H2O(g)CO2+H2的数据作图形分析,慢慢地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建立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化学平衡的特征是什么?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会发生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下面我们着重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及影响结果。

【板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仔细观察教材[实验2—5]和[实验2—6]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平衡向移动。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讨论】在v—t图中表示出增加FeCl3和增加NaOH溶液后,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练习】画出以下几种情况的速率—时间图

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由四个学生板演后,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由其他学生修改、补充,由教师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分组讨论】以上平衡移动的v—t图有何特点?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a、改变反应物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浓度,只能使逆反应

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b、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

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练习】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的移动?CO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②加入更多的碳③增加氢气浓度

【设问】加入更多的碳为什么平衡不移动?

【学生回答】因为增加碳的用量并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讲解】对,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

以上我们研究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其他因素。【板书】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下表是450℃时,N2和H2反应生成NH3(N2+3 H2 2 NH3)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移动。

【讨论】1、对于H2(g)+I2(g)2HI反应,若改变压强,平衡有何变化?为什么?

2、对于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怎样移动?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平衡不移动,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2、压强对固体和液体几乎无影响。

【板书】对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练习】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O2(g) 2NO2(g) ②H2O(g)+CO(g) CO2(g)+H2(g)

③H2O(g)+C(s) CO(g)+H2(g) ④CaCO3(s) CaO(s)+CO2(g)

⑤H2S(g) H2(g)+S(s)

答案:①正向移动;②不移动;③逆向移动;④逆向移动;⑤不移动

【过渡】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改变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而改变压强却不一定能引起平衡移动。若是改变温度是否会引起平衡移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板书】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观察[实验2—7]

NO2为色气体,N2O4为色气体

对于反应2 NO2(g) N2O4(g)△H=—56.9KJ/mol,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方向移动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引导】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增大,但从平衡移动方向来看,谁增大幅度大?【学生回答】逆反应速率

【引导】降低温度,谁降低幅度大?

【学生回答】逆反应速率

请大家根据改变我的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画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两种情况下,升高和降低温度时,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个别同学上黑板板演,由其他同学评价、修改,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讲解】我们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浓度、压强、温度外,还有催化剂,但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却不能引起平衡移动。

【板书】4、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

【讨论】根据以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过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发生改变,但平衡的移动前后是否还有关系呢?下面我

们就来研究化学平衡常数问题。

【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

【阅读】阅读教材28—29页,分析29页表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K表示)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 则:

K=c p(c).c q(D)/c m(A).c n(B)

【讨论】K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只受温度影响

阅读教材例1、例2完成练习。

【练习】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2)/c(CO),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值,平衡常数K值。(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 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 v逆,其原因是:此时c(CO2)/c(CO)<0.263因温度不变,K值不变,为增大c(CO2)/c(CO)到比值需v正> v 逆.

教学说明: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前两节所学知识,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在前几节课已介绍过,故采用迁移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的学习。首先,讲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及其研究它的实践意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然后,结合前几节课内容,请学生推测哪些条件可能会使平衡发生移动。最后,再用实验验证推测。最后的勒夏特列原理是通过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总结得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个较为抽象的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