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一、基本概念

1、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又称少年儿童比重,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反映人口总体的年轻或者年老化程度。

2、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特征。

3、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由于年龄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重点位置来确定的,不受极大或极小年龄数值的影响,具有位置平均数的性质,所以可以用来反映整个人口总体的年龄水平。

4、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指标,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的性质。因此,它可以用来作某一人口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或同一时点上不同人口总体间进行比较。

5、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也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和年龄中位数一样不是根据人口总体的全部年龄值,而是根据其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的一部分年龄值计算的。

6、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位100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7、出生婴儿性别比:它是反映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女两性间的对比比例关系,它是影响总人口性别比的重要因素之一。

8、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又称少儿抚养比,指总人口中少年儿童人数与劳动适龄人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少年儿童。

9、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

10、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个非劳动适龄人口。

11、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于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年龄界限是15—64岁。

二、思考题

1、什么是时点人口数?统计时点人数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时点人口数是一个静态指标,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状态下的人口。统计时点人数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时间点;二是确定统计的范围;三是确定人口统计的范畴。

2、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可以分为几种?划分这些类型的指标有哪些?

答: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决定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类型的方法。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指标主要有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四个指标。具体如下:

3、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是同一概念吗?

答: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老年型人口

是指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一个静态的时点概念;人口老化是指一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向老年型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时期指标。人口老化的结果是人口逐渐变成老年型的人口的类型。

5、在业人口与非在业人口有何区别?

答:在业人口也称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非在业人口是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区别二者有两个标准:一是劳动者从事的必须是对社会有益的、并且是合法的劳动;二是劳动者必须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若满足这两个标准则为在业人口,否则则为非在业人口。

三、计算题

1、周岁年龄为:41岁;虚岁为:43岁;确切年龄为:41岁零7个月。

2、(1)各年龄组人口性别比计算公式为:各年龄组性别比=各年龄组男性人口数/各年龄

组女性人口数*100,计算结果如下表:

0*186+1*788+5*1033+10*988+15*899+20*614+25*476+30*465+35*457+40*511+45*420+50 *301+55*245+60*157+65*99+70*94=173743

186+788+1033+988+899+614+476+465+457+511+420+301+245+157+99+94=7733

173743/7733+5/2≈24.97(岁)

女性人口的平均数为:

0*173+1*742+5*975+10*937+15*855+20*584+25*450+30*443+35*389+40*340+45*279+50* 214+55*186+60*143+65*101+70*133=149187

173+742+975+937+855+584+450+443+389+340+279+214+186+143+101+133=6944

149187/6944+5/2≈23.89(岁)

(3)该地区全部人口数为:7733+6944=14677

该地区全部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

年龄中位数所在组为:15~19岁

15+(14677/2—5822)/1754*5≈19.32(岁)

该地区全部人口的年龄众数为:

年龄众数所在组为:5—9岁

5+(2008—1530)/[(2008—1530)+(2008—1925)]*5≈9.25(岁)

(4)14岁及以下人口数为:5822千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427千人。该地区全部人口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为:5822/14677*100%≈39.67%

该地区全部人口的老年人口系数为:427/14677*100%≈2.91%

该地区全部人口的老少比为:427/5822*100%≈7.33%

(5)该地区劳动适龄人数为:8428千人。

该地区全部人口的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为:5822/8428*100%≈69.08%

该地区全部人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427/8428*100%≈5.07%

该地区全部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为:(5822+427)/8428*100%≈74.15%

(6)绘制该地区人口金字塔。

3、指出下列各指标,哪些是时点指标,哪些是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年中人口数、出生婴儿性别比

时期指标:平均人口数、0岁组性别比、负担系数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常用开发指标的计算

常用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开发指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评价、衡量油田开发效果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与参数,因此,各项开发指标的正确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简单介绍动态分析中一些常用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采油方面开发指标计算;二是注水方面的开发指标计算;三是压力指标开发的计算;四是其它开发指标计算。 一、采油方面的开发指标计算 1、采油速度:年采油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它表示每年有多大一部分地质储量被采到地面上来,它也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的一个很重要指标。 采油(液)速度=年产油(液)量/地质储量×100% 折算年产量=(月实际产量/该月日历天数)×365 折算采油速度=折算年产油量/地质储量×100% 例如:某油田地质储量800×104t,2005年生产原油20×104t。求2005年采油速度? 采油速度=20/800×100%=2.5% 2、采出程度:是指一个油田任何时间内累积产油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代表一个油田储量资源总的采出情况,用以检查各阶段采收率完成效果。 采出程度=截止到某一时间的累计产油量/地质储量×100% 例如:某油田地质储量1000×104t,截止到2003年累积生产原油280×104t。求截止到2003年的采出程度? 采出程度=280/1000×100%=28% 3、产油指数:指单位采油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液)量,它代表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及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 产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 例如:某采油井日产油量12t,地层压力10.2 MPa,流动压力4.2 MPa。求该井产油指数? 产油指数=12/(10.2-4.2)=2t/ MPa.d 4、产油强度:指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它是衡量油层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产油强度=日产油量/射开有效厚度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一、基本概念 1、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又称少年儿童比重,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反映人口总体的年轻或者年老化程度。 2、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其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反映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特征。 3、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由于年龄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重点位置来确定的,不受极大或极小年龄数值的影响,具有位置平均数的性质,所以可以用来反映整个人口总体的年龄水平。 4、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指标,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的性质。因此,它可以用来作某一人口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或同一时点上不同人口总体间进行比较。 5、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也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和年龄中位数一样不是根据人口总体的全部年龄值,而是根据其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的一部分年龄值计算的。 6、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位100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7、出生婴儿性别比:它是反映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女两性间的对比比例关系,它是影响总人口性别比的重要因素之一。 8、少年儿童负担系数:又称少儿抚养比,指总人口中少年儿童人数与劳动适龄人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少年儿童。 9、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又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个老年人。 10、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适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多少个非劳动适龄人口。 11、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于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年龄界限是15—64岁。 二、思考题 1、什么是时点人口数?统计时点人数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时点人口数是一个静态指标,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状态下的人口。统计时点人数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时间点;二是确定统计的范围;三是确定人口统计的范畴。 2、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可以分为几种?划分这些类型的指标有哪些? 答: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决定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类型的方法。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指标主要有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四个指标。具体如下: 3、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是同一概念吗? 答: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老年型人口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我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2009年6月20日定稿 1、学年: 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八月三十一日。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年初”指第一学期开学时,“学年末”指第二学期结束时。 2、学校 学校:学校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招收适龄人口实施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设立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城市、县镇、农村:按学校所在地分类,各类学校可分为城市、县镇、农村。 城市、县镇、农村的划分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市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县镇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农村是指城市、县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学校办别:按学校办别分类,小学、普通中学、职业初中、特殊教育、工读学校可分为教育部门和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三类: (1)教育部门办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校;集体办是指校舍、师资、经费等主要由乡(镇)、村、街道集体单位负担(辅以财政专项补贴)的学校; (2)民办学校,是指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3)其他部门办是指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 学前教育(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园是指招收三周岁以上(含三周岁)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设立幼儿园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并予备案。

油田开发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要紧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征求意见稿) 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打算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操纵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

1、油井利用率 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 y z x c n n n K (1) 式中:K c ——油井利用率,%; n x ——开井数,口; n z ——总井数,口; n y ——打算关井数,口。 注: ① 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或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 ② 打算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③ 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 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刻之和与日历时刻之和的比值。 % 100?-= ∑∑∑r w r r D D D f …………… (2) 24 ∑∑= L w T D ………… (3) 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 ∑w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 ∑L T ——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刻,h 。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刻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刻,不包括测压停产、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刻。 ③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的时刻应计入生产时刻内(即间开井应按照正常生产井来计算采油时率)。

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

附件1 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统计部门和企业填报统计报表,确保源头统计数据填报质量,国家统计局投资司编写了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请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组织企业认真填报建筑业统计报表。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的定义、填报依据、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如下: 一、签订的合同额 (一)指标定义: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直接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的总价款和以前年度同建设单位签定合同的未完工程跨入本年度继续施工工程合同的总价款余额。 (二)填报依据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帐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帐填报;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帐的企业,依据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的各种施工合同文本。 (三)计算和填写方法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账填报。具体填写方法为: 第一步根据《工程合同统计台账》,将表中合计项的首次合同额和追加合同额汇总后,减去减少合同额后的汇总数即可得到签订的合同额(见附件二表一); 第二步如果计量单位为人民币“元”,须除以1000后,四舍五入填写整数;如果是“万元”,须乘以10后,四舍五入填写整数。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可根据企业与建设单位(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等文本,将本年新签订的各合同价款,以及上年签订,结转到本年继续施工的各合同价款余额汇总,按“千元”计量单位,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写(见附件三文本一)。 (四)审核关系 签订的合同额=上年结转合同额+本年新签合同额,即:01=02+03 (五)注意事项 1.签订的合同额包括公开投标、暗标、甲方指定、口头协议等,不管企业用什么方式,也不管合同的形式,只要是从建设单位直接承包的工程项目都应统计; 2.签订的合同额只含直包合同和建造合同,不含境外合同。 二、建筑业总产值 (一)指标定义: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 劳务分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指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签定劳务分包合同后,从事建筑安装工程取得的所有劳务收入。 (二)填报依据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账填报;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以施工预算,预算定额或消耗量定额,工程合同,各种工程结算(变更)签证,竣工结算(甲方审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 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 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 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 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 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X 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 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 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 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大陆架--指沿海国家的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其宽度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海 区水产资源丰富,海底多蕴藏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属沿海国家所有。我国的大陆架为我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 海里。 浅海养殖--指在可养殖的浅海中进行海水经济动植物养殖。滩涂养殖--指利用位于海边潮间带的软泥或砂泥地带加以平整,筑堤、建坝等进行海水养殖。港湾养

人口统计复习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全院素质教育选修课 《人口统计》复习题(2011.6) 一、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统计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3、什么是静止人口?它有哪些性质? 4、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不同? 6、普查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 7、什么是性别构成?影响性别构成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8、什么是人口年龄构成?在国际上按人口年龄构成把人口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区分年龄构成类型一般有哪几种方法? 9、什么是封闭人口和开放人口? 10、年龄中位数和平均年龄有什么不同? 11、对人口社会构成通常采用哪些标志进行研究? 二、现有某市2009年各年龄组妇女人数和生育人数资料: 要求计算:(1)各年龄组生育率;(2)育龄妇女总生育率;(3)总和生育率;(4)终身生育率。 注:计算结果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三、已知某地区育龄妇女生育率及生存率资料如下: 附:已知出生婴儿中女婴占48%。 要求据上述资料计算:(1)该地区育龄妇女的总生生育率;(2)该地区的粗人口再生产率;(3)该地区的净人口再生产率;(4)该地区的平均世代间隔年数;(5)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 注:计算结果中,平均世代间隔年数保留二位小数,其余保留数位同于所给资料。 四、试推导人口增长加倍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为0.5%,1.5%和3.0%时的人口增长加倍时间。 五、某市1997年底有人口367万人,1998年全年出生56,826人,死亡23,063人,迁入10,958人。迁出4,721人。试计算该市1998年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 六、某地1996年各年龄组人口数资料如下表: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 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 3、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的:1、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 2、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 3、能熟练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 教学重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 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 教学时数:45分钟 授课提纲: 油田开发指标 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1、采油速度 1)定义: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2)计算公式: 折算采油速度=(十二月份的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 实际采油速度= 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 3)应用: ①计算年产油量 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 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 例1: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实际生产原油78.5016×104t,求06年实际采油速度?解: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 =78.5016×104/(10196.5×104)×100% =0.77% 答:06年实际采油速度0.77%。 2、采出程度 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出的地质储量,符号为R。 2)计算公式: 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 例2: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截止06年12底累计产油2982.35×104t,求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 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 =2982.35×104/(10196.5×104)×100% =29.25% 答: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29.25%。 3、综合含水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三条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工业产品本年生产量: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

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 (1)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还是本企业的自用量,均应统计生产量。 (2)凡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并且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的,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生产量由加工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 (3)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自产自用的生产设备、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生产量中。 (4)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5)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款项。该指标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年末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应收账款净额”期末数代替。 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

房地产开发规划指标计算整理版版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1.建筑面积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主要指标。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密度的表示公式为:建筑面积密度=(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m2/hm2) 2.容积率 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3.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 4.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5.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 人口净密度= 居住总人口÷居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6.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建筑的正面间距,也适用这一原则。 7.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中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日照时间是以住宅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积累计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高低。1993年7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 一、填空 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 指标之一。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 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 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 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 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 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 、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20、生命表是研究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生命过程的分析表,是分析人口生命过程的重要模型。 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表上死亡人数;平均生存人数;死亡概率;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21、人口迁移必须包括下列三层意思:首先是常住地的改变,临时居住地点的变动只能叫人口流动;其次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动因,从而使人口迁移具有稳定性和永久性倾向,最后是越过特定的地城范围,在我国最小的迁移距离一般规定为乡、镇,在乡、镇内部的人口移动就不算迁移。 22、按人口迁移所跨越的行政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 23、按人口迁移的经济地域划分,可分为城市间人口迁移、乡村间人口迁移和城乡间人口迁移三类。 24、按人口迁移的原因划分,有政治性迁移、经济性迁移和社会性迁移。 25、按人口迁移的意愿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26、国际迁移指人口由一国移居到另一国,这不仅要经过原居住国有关机构的批准,还必须取得迁往国专门机构的准许。 2、国际迁移是当今世界较为广泛的现象,主要有国际移民、客籍劳工和国际难民等形式 2、按人口迁移居住的时间长短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非永久性人口迁移,按人口迁移的数量划为个人或家庭迁移和群体性迁移等 2、迁移数的规模大小主要由迁人人口、迁出人口、净迁移人口及总迁移人口等指标来表明,这些标是反映人口迁移数的基本指标 3、流动人(FloatingPopulation实际上应包括两方面的人口,即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 3、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数量、流向、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行描述和分析 3、婚姻状况一般分为已婚、离婚、丧偶、未婚种状态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农业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总产值是以贷币表现的农林牧副渔五业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产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分析农业内部结构,研究农业与工业及至与国家建设的关系,研究农业生产与人口增长及提高人民生活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业净产值,增加值以及农业商品率的基础资料。 耕地面积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各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撩荒未满三年的土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的面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茶、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也包括在内。但不包括专业性的桑田、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和天然草地。 灌溉面积指有效灌溉面积,即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一定生产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播种面积的大小,反映农作物的生产规模和耕地的利用程度。正确地核算播种面积,对于组织农业生产活动,计算农作物产量,研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分布情况以及制定各项增产技术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播种面积的统计年度,凡是能在本日历年度内(自1月1日至12月31日)收获的农作物(包括上年秋冬播和本年春播、夏播以及南方地区的晚秋播而在本年收获的全部作物)播种面积,都包括在内。 农作物总产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各种农作物产品总产量。它是衡量农业生产成果,统筹安排城乡人民生活,研究生产、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及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数据。不论是种植在耕地上或非耕地上的农作物产量,都包括在内。有的农作物收割期较长,虽在当年冬季就开始收割,但需跨年延到来年春季才能收完的,仍计算本年农作物总产量。 农作物总产量是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农场等国有经济单位的产量、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户承包地的产量,还包括农民自留地、工矿企业职工农属办的农场和其他单位生产的农作物产量。 农作物总产量是统计晒干入库的产量。有些地区,粮食脱粒、晒干、入库比较迟,是按照折干比例折成晒干的粮食产量进行统计的。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全民所有制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及以后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指主要用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

国家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https://www.sodocs.net/doc/0418723771.html,/tjsj/ndsj/ 2010/indexch.htm 工业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 (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办工业归属农业,1984年以后划归工业。 工业统计调查单位为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 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指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独立核算法人工业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②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③独立核算盈亏,并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本年鉴中涉及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指国有企业加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即原全民所有制工业或国营工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联营企业。1957年以前的公私合营和私营工业,后均改造为国营工业,1992年改为国

有工业,这部分工业的资料不单独分列时,均包括在国有企业内。国有控股企业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进行的"国有控股"分类。它是指这些企业的全部资产中国有资产(股份)相对其他所有者中的任何一个所有者占资(股)最多的企业。该分组反映了国有经济控股情况。 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联营企业包括: 国有联营企业指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联营; 集体联营企业指集体企业与集体企业间的联营;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指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间的联营。 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1、总诊疗人次数:是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人次数统计,包括:a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b出诊人次数;c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数;d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3、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次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4、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房及临时增设病房。 5、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病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日12点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6、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7、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天)。 8、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9、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0、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2、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100%。 13、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100%。 14、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100%。 15、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病例数×100%。 16、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100%。 17、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急诊抢救总人次×100%。 1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出院人数×100%。 19、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人次数 ×100%。 20、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人次数/病理检查人 次数×100%。 21、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人数/出院人数×100%。 22、无菌手术感染率=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100%。 23、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100%。 24、CT检查阳性率=CT检查阳性数/CT检查人次数×100%。 25、MRI检查阳性率=MRI检查阳性数/MRI检查人次数×100%。 26、医师人均每年担负诊疗人次=年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数。 27、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数)/251。 28、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一)生产总值(GDP) 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

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 2、人均GDP。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人均GDP就是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平均数(主要为了与GDP计算时的在地原则一致,剔除人口流动因素影响),人均GDP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水平,我国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主要以人均GDP为划分标准。人均GDP不仅受经济总量的影响,也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3、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工农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