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毫无疑问,说话是一种有声语言活动。它诉诸听者的听觉器官,通过有声语言形式传

递信息。但是,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并不是没有局限的。它常常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一

部分甚至大部分隐藏起来,造成所谓“言不经意”、“言不由衷”。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这大概是经过理性加工的语言往往不能直率地表露一个人的深层心理和真实意向的缘故。

从听者的角度来看,有声语言的这种无形性、隐藏性和间接性,往往叫他们难以“尽解人意”。因此,“仅依赖文字语言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人说话的完整含义”(伯德惠斯

特尔)。

体态语能弥补有声语言的这些不足,它能通过有形可视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动

作和表情,协助有声语言将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视、听作用双管齐下,能给听者以

完整、确切的印象。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深谙此理,他常利用钱币在桌上表演来说明工人与

资本家的利益关系,给工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专家们指出,医生在问诊时尤其要注意二

者兼顾,这样才能给病人更有效的提示,从而获得确切的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不仅如此,体态语还能加强表达语气,显示出人的内在的情感和态度,使情绪、观点、意见无形中得到有力的强调。比如,教师运用一定的体态动作来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改善学生的信息接收率。据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离学生远远的毫无表情毫

无动作的讲课,学生只能接受其发出信息的25%。如果使用直观教具(图表、字幕等),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提高到40~50%。若利用教鞭指着讲解,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高达75%以上。

因此,口才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不应只是单一的话语活动。在口才艺术中,口头语和

体态语是相辅相成的。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你陪伴着我,从冬天走来,踏着厚厚的冰雪,迎来寒梅傲雪的那刻,朋友,感谢你,人的一生,有朋友的陪伴,如黑夜中的一点星火,让你不畏惧孤独。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及解析解析(3)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经典及解析解析(3)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绝(注) 陈与义 其一 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 其二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①双髻(jì)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②夭(妖)邪:袅娜多姿。③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④了:了结,度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B.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 C.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D.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 (2)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②至人:指释迦摩尼。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④交柯:枝叶交叉。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锤炼文字,表情达意

锤炼文字,表情达意 ——《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黄陂六中郑琳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在1943年写的一篇文艺随笔,时年46岁。在这篇文章里,朱光潜先生用丰富的事例,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地与读者畅谈他的阅读体验,从中可以看出先生高深的文学修养。 文章开头先说了一个炼字的例子。一演员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点石成金。结果后来郭沫若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成“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就弄巧成拙了。作者引经据典,把“是”和“这”的区别从情感、语法的方面条分缕析,“咬文嚼字”,强调文学注重严谨,一字一句都不能放松。这不是较真,而是明晰思想,通透感情。思想不明晰,感情不通透,语言便含糊。行文至此,作者的观点就鲜明起来,咬文嚼字,较真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紧接着,作者又举了李广射虎的例子,后人的改写语言简洁,情感也相应地简洁了。这让我想起了流沙河先生的一件事。太太问先生繁体的“亲爱”两字怎么写,先生说:“親要有见,愛要有心。亲不见,爱无心,便是简体字。”只有了解了文字的由来,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用意。 然后,作者又谈了自己对“推敲”典故的理解。自古以来,别人都认同“僧敲月下门”,可是作者却从意境的角度认可“僧推月下门”。僧推月下门,贾岛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更符合诗歌当时冷寂的意境。僧敲月下门,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反而破坏了这样宁谧的气氛。且不谈朱先生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从情感的层面来推敲字词是最贴合诗作本身的。 推敲的不仅是字词,更是情感。可是汉字博大精深,有表面义,也有联想义。苏东坡能点石成金,将普通的一次饮茶,“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诗歌源于现实,更高于现实。千百年来,后人看到这首诗,想到的不仅仅是一杯清茶,而是天上的明月与人间的名泉共同蕴育出的独一无二的茶,仙气、名气和齿颊留香的香气氤氲其中,让人向往,更是可以看出苏东坡对茶主人的感念。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辅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 毫无疑问,说话是一种有声语言活动。它诉诸听者的听觉器官,通过有声语言形式传 递信息。但是,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并不是没有局限的。它常常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一 部分甚至大部分隐藏起来,造成所谓“言不经意”、“言不由衷”。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这大概是经过理性加工的语言往往不能直率地表露一个人的深层心理和真实意向的缘故。 从听者的角度来看,有声语言的这种无形性、隐藏性和间接性,往往叫他们难以“尽解人意”。因此,“仅依赖文字语言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人说话的完整含义”(伯德惠斯 特尔)。 体态语能弥补有声语言的这些不足,它能通过有形可视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动 作和表情,协助有声语言将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视、听作用双管齐下,能给听者以 完整、确切的印象。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深谙此理,他常利用钱币在桌上表演来说明工人与 资本家的利益关系,给工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专家们指出,医生在问诊时尤其要注意二 者兼顾,这样才能给病人更有效的提示,从而获得确切的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不仅如此,体态语还能加强表达语气,显示出人的内在的情感和态度,使情绪、观点、意见无形中得到有力的强调。比如,教师运用一定的体态动作来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改善学生的信息接收率。据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离学生远远的毫无表情毫 无动作的讲课,学生只能接受其发出信息的25%。如果使用直观教具(图表、字幕等),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提高到40~50%。若利用教鞭指着讲解,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高达75%以上。 因此,口才作为一门语言艺术,不应只是单一的话语活动。在口才艺术中,口头语和 体态语是相辅相成的。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你陪伴着我,从冬天走来,踏着厚厚的冰雪,迎来寒梅傲雪的那刻,朋友,感谢你,人的一生,有朋友的陪伴,如黑夜中的一点星火,让你不畏惧孤独。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题中的“十五夜”,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应指中秋之夜。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十分耐人回味。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此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此句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此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宕开一笔,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前两句写景,仍然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的意象 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三、【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快乐老师的博客 ●导航仪 同学们,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有一些词语或句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能快速准确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到作者情感、明白文章表达的主旨。它在课文中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文章中关键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点津石 一、什么是关键词句 在理解阅读文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关键词、句。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 1. 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 2. 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关联词或过渡句 3.对于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 4.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 5.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二、如何体会关键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一,潜心阅读文本,找准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理清层次,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及表现方法。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并做上记号。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 第三,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理解句子后再回到文本,整体体会语篇的思想感情。

(一)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 记叙文常以多种修辞方法使语句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情味。阅读时,作一点修辞分析,理解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对语句中的情味感受更真切 例1: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神来。 这段话一连用了两个“扑”字,为什么不用“飞”呢?因为,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对海鸥来说,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海鸥不能让别人带走老人。此时用“扑”更能体现海鸥悲伤、无奈、急切和焦虑的心情,他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例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鲁教版五下《匆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轻烟、薄雾的特点是缥缈易逝,瞬间能被“吹散”,被“蒸融”。在这种比喻中,让我们体会到时光是极其容易流逝的。感受到作者对时光的流逝产生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二)凸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 主要是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凸显人物形象、具体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读了能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亲临其境之感。 例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到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我的舞台》片段 文中用“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刻苦练功的情景。这些词写出了“我”学艺之路的艰辛,深刻地反映了“我”学习的毅力和勇气,折射出“我”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人读了能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有亲临其境之感。 例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三顾茅庐》

诗词鉴赏——思想感情 (教师版)

诗词鉴赏专题——思想感情 古人所谓“诗言志”,乃谓诗是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是“志”的载体,“志”是“诗”的终极目的。读诗,就是读诗人的思想感情,读诗人的内心世界。诗词的思想感情包括诗人相对稳定的思想感情、偶然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对待“人、事、物”的观点态度等。那么,怎样把握诗词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呢?“三看四抓五关注”。“三看”就是要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四抓”就是抓画面(意境),抓意象,抓典故,抓词采(主要是动词、形容词的色调);“五关注”就是关注古代诗人常见的抒情方向,关注诗人此时此地的背景,关注诗词塑造的主体形象,关注诗词主要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乐景哀情等)及其他表达技巧,关注问题的命题角度和样式。 第一部分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画面蕴情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初晴游沧浪亭①(宋?苏舜钦)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直至天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 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春晚(宋?王安国①)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②初上琵琶, 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归田里。②小怜:泛指歌女。 上阕中“满地残红宫锦污”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一幅“一夜风雨后,残花飘零满地像宫锦被污损”的画面。由春天归去而生的痛惜惆怅之感。(要注意到比喻的作用) 【方法总结】 二、意象含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3.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4.(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唐?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表情包

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是在移动互联网时期,用含有特定对象的符号、图片登来传情达意。对于“表情包”的流行,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作为一种民间符号,“表情包”体现出其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它能快速、直观、生动传递着使用者的多种情感,拓宽了任命表情达意的空间。也有人认为:“表情包”的流行,形成人类交流“符号——文字——符号”的循环。文字的式微,意味着文明倒退。 “表情包”——新语言的诞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软件成为时下人们最常用的互动方式。“表情包”作为有别于传统文字输入的新载体越发流行,在表情达意的背后又引发不少人对于文明倒退的忧虑。对于“表情包”的流行趋势,我认为不必紧张。 众所周知,“表情包”的存在方式多以符号、图片为主,也因此更加直观地表达出屏幕那端的情感状态。相比较为复杂的语义内涵,“表情包”既不易被会错意,又简单而高效。日常琐事的交流在符号与文字交替呈现的过程中营造出朦胧的语境,将人从现实的所居之处不经意地放置于另一场合。例如提到食物时,我们往往会在对话中加上表示食物的表情图片,而人便自然由此联想到真的食物。若想得再远些,或许便有坐在餐桌前的临境感了。“表情包”的流行在感观上带给我们文字无法轻易达到的气氛营造力,其生动性可见一斑。 因此,“表情包”的流行反而可能是新文明、新语言诞生的表现。“表情包”凭借其丰富的图片内涵,不由令我联想到最古老的文字表现形式。最初,原始人类在穴壁上绘制图画来传达信息,并逐渐发展为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表意文字。中国的甲骨文从字型而观,即带有清晰的物象图案。即使观察当今的语言文字,也同样是图像的再一步简略化与重构。“表情包”在回归文字原始交流的基础上,又加强了和当今文字的联系。有时当仅有表情的图片难以表达真意时,制作者往往会在图片旁加上文字以说明。通过这种方式,“表情包”承载了图与字的双重表达,真正起到了交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时候,人们仅凭“表情包”便可轻松交流。正是因为“表情包”的流行带来人类交流方式的转变,特殊的语言文字由此而生,并更符合当下快节奏,人们崇尚简便的生活方式。 不过“表情包”的流行无法取代现有的文字交流。“表情包”语言仍有明显缺陷,特别是在达意之处仍远远不及文字。当人们进行直白与复杂的信息交流时,相对较分散的“表情包”就无法起到表述作用,只可作为调节气氛的工具。文字作为人类表达交流的基本方式,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表情包”语言则只停留于“情绪”的交流层面,更接近对话场景中言外之意的部分,而不具备准确的说明性。 “表情包”的流行串联起世界,令人们交流得更加便捷,同时也作为当今人类闭塞内心的窗口而活跃。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日常语言,众人在对话中即时引用素材,拼凑出一个临时语境,修剪语气,度量距离,塑造张力……在领略与享受这直率的新语言时,也万万不可被无规则冲昏头脑,更要以文字的严格标准巧妙地运用“表情包”,使“表情包”语言更加规范化。 不简单的符号文化65 当下,社交软件发展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表情包”的兴起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人们对这种“符号文化”究竟会消解文化的价值,开历史的倒车,抑或成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看法偏颇。于我而言,我视其为社交互动,快节奏生活的必然趋势,是对表达媒介的拓宽,更是种“绝不简单”的符号文化。 “表情包”的流行有其潜在的必然性。一方面,是在如今生活节奏迅速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中,相同的时间我们却要面对过度负载,过度生产的信息,于是借用蕴含特定情意的表情,形象以阐明原本需要三言两语表意的广泛事件背后的普遍化情感,何乐而不为?

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课题 诗歌鉴赏: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课型复习授课人刘红芳 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计划 1 班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入: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解读意象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或者通俗的说,凡是自然之物融入作者主观感情就形成意象。如果这么说很抽象的话,我们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和“鸟”,花本无情,鸟本无意,但感时伤别,融入作者情感以后,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三:解读目标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是诗人独特心声的表现。千百年来,正是通过这些意蕴相对固定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师生活动预设 1、出示多媒体 穿越意象的天空倾听诗人的心声——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听教师解读意象。 3、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意象 4、多媒体出示目标 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 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 5、教师解读目标

怎样让儿童用美术语言表情达意

怎样让儿童用美术语言表情达意 摘要: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掌握美术基本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是美术教师今后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关键词:美术语言;色彩;综合材料;美术表达潜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表达出来,能不拘形式地表现出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象,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掌握美术基本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是新课改下美术教师今后教学的目标和重点。 一、教给学生美术语言技巧,准确表达自己意愿 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所以,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语言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1.点、线、面的表达方式。

点、线、面是美术的基础语言,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把看到的图形概括成基本的点、线、面,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正确勾画出自己心中美的事物。例如,湘美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小雨沙沙》,首先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学生把听到的声音在画纸上用点与线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抒发雨中情怀。 2.了解色彩感受,激发内心情感 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直观感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颜色带来的内心感受,再配以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热爱多彩的自然生活,激发了学生用适合的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强烈愿望。如湘美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田野中的色彩》,利用颜色的对比,让学生认识色彩,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田野的变化,启发学生说出内心感受,用四季的不同颜色来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用线、色造型画出了学生心中的田野,效果甚好。 二、培养学生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准确地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多给学生感悟美术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并把自己内在的一种感受、感觉用美术方式释放出来。 1.体验艺术经历,表达内心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②侵晓:破晓 (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 (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 (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 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 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 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 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 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 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 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 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 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 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 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 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 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 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 (一)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效果导学案(与课件相配套)

古诗鉴赏解题思路之表达效果 导 学 案 一、学习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思考其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古代诗歌语言上的炼字造句,明确鉴赏字句表达效果的解题思路,归纳掌握一定的 方法。 二、高考真题展示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14年江苏卷)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4年湖北卷)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 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三、探讨解题思路 你认为解答这类题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四、强化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捣练子 贺铸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 过瓜时见雁南归。 请简要赏析“净拂床砧夜捣衣”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3盐城二模)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第五、六两句的景物描写中“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江苏卷)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五、课堂拾遗 通过实战演练,你认为在鉴赏古诗词字句的表达效果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古诗诉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 一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 —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 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 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词鉴赏概念汇总(超强整理)

题材内容诗歌体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诗歌意境创作风格诗词比较 山水田园古体诗叙事诗比喻直抒胸臆渲染平淡质朴意象现实主义同题诗 边塞军旅乐府诗写景诗比拟借景抒情白描含蓄隽永意境浪漫主义同题材诗咏物言志近体诗抒情诗借代托物言志赋陈清新雅致豪放主题内容相关怀古咏史词哲理诗夸张寓情于景比兴形象生动婉约所咏对象相关赠友送别散曲双关触景生情用典绚丽飘逸 爱情婚姻对偶借古讽今象征沉郁顿挫 评诗题画互文细节描写联想炼字 衬托对面落笔想象 对比以景结情侧面烘托 设问化用诗句擒纵抑扬 反问首尾照应虚实相生 卒章显志动静结合 诗眼以小见大 以乐写哀

爱情婚姻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评诗题画以画为题,评价画作、歌咏画意的诗作。 诗歌体式解释 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对仗。 乐府诗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 亦称“今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又称作格律诗。要求: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近体诗律。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 词较长,“慢”又比“引”、“近”长。每种格式取一个名字,就是词牌。两段的词,第一段为上片或上阙、前阙,第二段为下片或下阕、后阙。 散曲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小令形式短小,常用于写景、抒情;套曲更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表达方式解释 叙事诗用诗的形式来描述事件、塑造人物,以反映现实生活,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写景诗描写自然景色为主的诗歌。多表现作者寂然幽静的情趣和消遣遁世的思想。写法上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是依托,情是要旨。抒情诗指抒发作者内心思想感情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诗。主要以伤时、感乱、感遇、咏怀、怀古、怀旧、悼亡等为内容。 哲理诗是指在写景状物、叙事写人时往往有意识地蕴含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 修辞手法解释6、9、3、1、7、4、2、5、8、12、10、11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比喻诗人借助比喻摹形绘声,传情达意,增强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喻经过联想点化,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或把人(甲物)拟作物(乙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叫拟人,后者叫拟物。 借代指不直接写出或说出事物的本名,而是用它相关的词语来代替本名,它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述地形象生动,富有变化,而且还可以利用词语转义,大量创造新词。 夸张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

九上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考题 河南2005江城子密州出猎 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8、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派。 9、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11、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立功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4、D 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5、倾城6、B 7、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8、豪放9、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0、

词语表情达意

课内重点句子的表情达意 班级姓名 3、《爬天都峰》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 5、《灰雀》 “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 13、《孔子拜师》 (1)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2)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海防前哨”是海防的前沿哨所。这句话讲西沙群岛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2“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 ? 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 ? 4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 19、《美丽的小兴安岭》 1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 2“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 3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4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