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_李顺明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_李顺明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_李顺明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_李顺明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摘要:储层构型研究是推进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比较成熟。本文着重介绍了储层构型研究的方法并将河流相作为实例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分析。最后指出了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构型单元分析;适用性 前言 储层构型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2]。储层构型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首先运用于河流相构型研究。 过去沉积模式是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沉积模式是依据一维(钻井剖面)和二维(地震剖面或露头剖面)研究建立的。有时也是仅依据二维研究结果,拟想勾画出块状图表示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三维的空间展布。实践证明,许多沉积环境相当复杂。用二维是不可能反映它的特征和复杂性,或者说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特征,特别是空间的几何形态。三维构型的提出可以解决一维、二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储层的不均匀性是当今储层地质学中最大的难题。构型研究方法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不少学者已采用构型研究方法对不同沉积体储层进行了构型研究,较详细地划分出不均一体。这些构型研究的结果,对于各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都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构型研究方法是推进当今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 1 储层构型单元分析 构型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水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其中,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是关键所在。构型单元分析的步骤如下[3]:①对露头照像,建立剖面的镶嵌照片,并记录剖面的尺度和方向:②划分岩石相;③进行古水流测量,并记录其在剖面上的位置;④划分界面;⑤结合岩相和古水流数据划分构型单元; ⑤对露头剖面进行解释,恢复其沉积史;⑦综合岩石相、构型单元和古水流数据,推导该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⑧测量每个级别上的沉积单元的尺度和几何形态,并记录储层的非均质性。 在进行构型单元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界面和构型单元的解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 史召霞 人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其中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然而,废油其实并不废,其中变质的部分只有百分之几,是一种宝贵资源,将其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局面、解决油品供不应求的瓶颈问题,对于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废矿物油的来源 废矿物油的产生来源主要为以下2种: 1、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如各类润滑油、液压油等,主要来自机动车维修行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等。 2、油类产品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如加油站的油罐,隔油池的底泥,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油泥等。 二、废矿物油的危害 废矿物油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为HW08。废矿物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有C15-C36的烷烃、多环芳烃(PAHs)、烯烃、苯系物、酚类等。其中的各种成分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危害作用。因此一旦大量进入外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废矿物油还会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具有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例如废矿物油污染土壤后由于其粘稠性较大,除了堵塞土壤孔隙及破坏土质外,还能粘在植物根部形成一层粘膜,妨碍根部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植物根部腐烂,缺乏营

养而大面积死亡。当土壤孔隙较大时,石油废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层,甚至污染浅层地下水。 三、废矿油的处置现状 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将废矿物油直接排放的为数不多,主要还是将产生的废矿物油转移给其他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但目前国内具有相应环保资质的企业不多,有近2/3的废矿物油被转移至无资质回收企业进行再提炼,这些废矿物油再加工企业的提炼工艺绝大多数为国家强制淘汰的落后工艺,这种“小炼油”企业基本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其简单落后的加工过程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废矿物油的处置及再利用技术 目前我国废油的主要去向是①焚烧或直接废弃,流入下水道、河流、荒地等;②经脱重金属后直接利用,作为燃料或者做沥青稀释剂、高硫燃料的掺和原料等;③简单清洁处理(过滤)后继续替代使用,这是假冒伪劣润滑油的主要来源之一;④再生(再精炼)。 传统的废润滑油回收再生技术为蒸馏-硫酸-白土精制工艺,其最大的缺点是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容易污染环境。目前国外许多石油公司都在研究和开发新的废油回收技术,国内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为止主要的再生工艺有:酸-白土精制型、蒸馏-萃取-白土精制型、蒸馏-溶剂精制-加氢精制型、脱金属-固定床加氢精制型和蒸馏-加氢精制型、催化裂解、高温深度热裂解、膜分离、分子蒸馏等。 (1)酸-白土精制型用硫酸对废润滑油进行精制,排出酸渣后,

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_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_牛博(石油学报2014)

第36卷 第1期2014年1月 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V ol.36Jan.  No.12 014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术(二期)”(2011ZX05010- 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科技课题“储层精细结构表征技术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2014B- 1111)资助。第一作者:牛 博,男,1988年6月生,2 01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与精细油藏描述研究。Email:niubo2012@foxmail.com 通信作者:高兴军,男,1972年7月生,1 993年获大庆石油学院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含水油田储层精细结构表征、水流优势通道描述以及剩余油综合评价技术研究。Email:gaoxingj un@petrochina.com.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5)01-0089-12 DOI:10.7623/sy xb201501011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 ———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 牛 博1,2  高兴军1 赵应成1 宋保全3 张丹锋1 邓晓娟1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 00083;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研究区位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内,为中国目前井网密度最大的区域,井网密度可达280口/km2 。以该地区P1-3小层辫状 河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工区内丰富的井资料,通过对辫状河心滩坝砂体中落淤层进行单井识别和构型界面井间对比预测,对该地区地下辫状河储层砂体及其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完善了辫状河砂体构型6级层次划分方案,总结出辫状河砂体具有以“心滩坝顺流平缓前积、垂向多期增生体加积”为特点的构型沉积模式。以此为基础对辫状河储层中夹层(主要是落淤层)的产状和平面几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落淤层地质知识库。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内基于三级构型界面的三维地质模型,为全区辫状河储层砂体解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辫状河;构型模式;落淤层;地质知识库;构型建模;密井网;大庆油田中图分类号:TE122.14 文献标识码:A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hannel bar in paleo-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  of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Niu Bo1, 2 Gao Xingjun1 Zhao Yingcheng1 Song Baoquan3 Zhang Danfeng1 Deng  Xiaojuan1 (1.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eijing1 00083,China;2.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3.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Heilongjiang Daqing163712,China)Abstract: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Sazhong development zone of Daqing oilfield,with the maximum well density  of 280 wells/km2  onaverage in China.Taking the P1-3 thin sand layer of braided river in this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underg round reservoir sandbodies and their internal architectures are finely explored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lling-silt seams in single well and p rediction anal-ysis of architecture interface using well-to-well correlation method based on abundant actual well data.Further,the 6-level architecture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sand bodies is improved herein;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sand bodies have a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modelfeatured by gentle down-flow progradation and multi-stage vertical accretion.On this basis,statistical analyses are conducted on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occurrence of the interlayers(agreat majority of falling-silt seams)in braided river reservoirs,and thus a geolog icalknowledge database about falling-silt seams is built.Finally,a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3-level architecture interfaceis set up and provides reliable evidences for exploring  reservoir sand bodies of braided river in the whole area.Key  words:braided river;architecture pattern;falling-silt seams;geological knowledge database;architecture modeling;dense wellpattern;Daqing  oilfield引用:牛博,高兴军,赵应成,宋保全,张丹锋,邓晓娟.古辫状河心滩坝内部构型表征与建模———以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为例[J].石油学报,2015,36(1):89-100. Cite:Niu Bo,Gao Xingjun,Zhao Yingcheng,Song Baoquan,Zhang Danfeng,Deng Xiaoj uan.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hannel bar in paleo-braided river:a case study of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of Sazhong in Daqing  oilfield[J].Acta PetroleiSinica,2015,36(1):89-1 00. 大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发, 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90%以上。在高含水后期, 储层内部隔夹层已经成为影响流体运动及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 1,2] ,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是实现储层内部夹层预测的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_吴胜和

中国科学 D 辑:地球科学 2008年 第38卷 增刊Ⅰ: 111 ~ 121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972223.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0d18972223.html, 111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IN CHINA PRESS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 吴胜和① *, 岳大力① , 刘建民② , 束青林② , 范峥 ①③ , 李宇鹏① 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 ②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山东 257000; ③ 北京泰隆恒业高新技术公司, 北京 100085 * E-mail: reser@https://www.sodocs.net/doc/0d18972223.html, 收稿日期: 2007-04-20; 接受日期: 2008-03-21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 20060425004)资助 摘要 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 而地下储层构型分析及建模研究甚少, 未形成有效的定量预测储层构型的方法, 难以满足地下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的需要. 为此, 提出了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的地下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思路, 并以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储层为例, 论述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思路与方法. 曲流河储层构型可分为3个层次, 包括河道砂体层次、点坝层次和侧积体层次. 将不同级次的定量构型模式与地下井资料(包括动态监测资料)分级别进行拟合, 并且在分析过程中, 使一维井眼、二维剖面和平面以及三维空间之间相互印证, 从而建立不同层次的储层构型三维模型. 同时, 建立了活动河道宽度与点坝规模的定量关系, 并应用水平井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泥质侧积层的定量规模. 这一研究不仅对地下地质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层次建模 曲流河 点坝 侧积体 储层构型(reservoir architecture), 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 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地下储层构型研究主要用于油气田开发. 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 砂体内部的剩余油挖掘逐渐成为油田开发的主要目标.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我国油气平均采收率只有30%左右, 这意味着还有近70%的油气滞留在地下, 其中35%左右的油气是由于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 特别是储层构型(导致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的影响而滞留于地下成为可动宏观剩余油的. 因此, 地下储层构型研究是提高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所在, 这对我国石油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河流相储层研究由来已久, 但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则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1]. 以Allen 和Miall 为代表的欧美学者对储层构型层次、要素、模式、沉积机理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然而, 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于对河流相露头和现代沉积的构型研究[1~8], 而对地下储层构型分析及建模研究甚少. 地下储层构型分析与建模的目标是应用有限的资料恢复地下储层构型的面貌. 以河流相为例, 主要是恢复地下古河道及其河道内部构型单元的三维空间分布. 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地下井资料少, 因为即使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密井网条件下, 井距(如100 m 井距)仍大于构型单元的规模(如横向上数米规模的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 在此条件下, 应用井间数学插值很难再现地下实际的储层构型面貌. 因此, 虽然已

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

作者简介!张思富"男"#$%&年#月生’#$(%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年于成都理工学院获沉积学硕士学位’ 现在大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三次采油矿场试验工作’文章编号!)*&+,*%$-.*))#/)#,))0$,)&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 张思富#廖广志#张彦庆*钱 昱*刘宇+.#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2*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三厂黑龙江大庆#%+-#*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黑龙江大庆#%+-#*/摘要!根据室内模型实验结果"泡沫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3’在同一层位萨4+,-层水气交替试验 .567/ 后"北二东泡沫复合驱试验区于#$$-年*月开始泡沫复合体系的注入’随着气液交替周期的增加"气窜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油层中形成了泡沫’目前已见到良好效果"含水大幅度下降"油层中明显地形成了含油富集区’ 北二东泡沫复合驱全区阶段采出程度为#)8%03"中心井区阶段采出程度为#)8+03’中心井区总采出程度达到 &08$%3’目前试验仍处于实施过程中" 最终采收率将依据物模9数模及矿场开采规律综合进行评价’关键词!泡沫复合驱2超低界面张力2采收率2注入压力2大庆油田 中图分类号!:;+&-80+文献标识码!6 #前言 泡沫复合驱是在三元复合驱.碱9表面活性剂9聚合物/及天然气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三次采油技术’泡沫复合体系由碱9表面活性剂9聚合物及天然气组成’气体.天然气9氮气等/侵入充满三元复合体系.碱9 表面图#北二区东部泡沫复合驱试验区井位图 <=>8#5?@@@A B C D =A EA F 6G H ,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定稿版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 利用技术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史召霞人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其中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然而,???废油其实并不废,其中变质的部分只有百分之几,是一种宝贵资源,将其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局面、解决油品供不应求的瓶颈问题,对于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废矿物油的来源 废矿物油的产生来源主要为以下2种: 1、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如各类润滑油、液压油等,主要来自机动车维修行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等。 2、油类产品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如加油站的油罐,隔油池的底泥,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油泥等。 二、废矿物油的危害 废矿物油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为HW08。废矿物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有C15-C36的烷烃、多环芳烃(PAHs)、烯烃、苯系物、酚类等。其中的各种成分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危害作用。因此一旦大量进入外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废矿物油还会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具有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例如废矿物油污染土壤后由于其粘稠性较大,除了堵塞土壤孔隙及破坏土质外,还能粘在植物根部形成一层粘膜,妨碍根部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植物根部腐烂,缺乏营养而大面积死亡。当土壤孔隙较大时,石油废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层,甚至污染浅层地下水。 三、废矿油的处置现状

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将废矿物油直接排放的为数不多,主要还是将产生的废矿物油转移给其他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但目前国内具有相应环保资质的企业不多,有近2/3的废矿物油被转移至无资质回收企业进行再提炼,这些废矿物油再加工企业的提炼工艺绝大多数为国家强制淘汰的落后工艺,这种“小炼油”企业基本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其简单落后的加工过程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废矿物油的处置及再利用技术 目前我国废油的主要去向是①焚烧或直接废弃,流入下水道、河流、荒地等;②经脱重金属后直接利用,作为燃料或者做沥青稀释剂、高硫燃料的掺和原料等;③简单清洁处理(过滤)后继续替代使用,这是假冒伪劣润滑油的主要来源之一;④再生(再精炼)。 传统的废润滑油回收再生技术为蒸馏-硫酸-白土精制工艺,其最大的缺点是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容易污染环境。目前国外许多石油公司都在研究和开发新的废油回收技术,国内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为止主要的再生工艺有:酸-白土精制型、蒸馏-萃取-白土精制型、蒸馏-溶剂精制-加氢精制型、脱金属-固定床加氢精制型和蒸馏-加氢精制型、催化裂解、高温深度热裂解、膜分离、分子蒸馏等。 (1)酸-白土精制型用硫酸对废润滑油进行精制,排出酸渣后,再用白土进行精制,具有投资少、适应性强和可处理小批量废油的优点,但废油再生后形成难以处理的酸渣、废白土、废水和大量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腐蚀设备、污染环境。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读书报告 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 年级:2010级 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 任课教师:赵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3月24号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蒋民心(1002040135)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 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 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之后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 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1989 年,第74 届AAPG 年会将这套理论列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三大进展之一。 2.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在Miall,A.D.提出后,立即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对储层构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从柯保嘉[4]首先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众多国内学者在储层构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构型研究的资料基础

年从事废矿物油(HW08)05万吨油品回收利用、含镍污

年从事废矿物油(HW08)0.5万吨油品回收利用、含镍污泥(HW46、HW17)0.5万吨干化处理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昆山太和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

1 项目概况 昆山太和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于昆山市周市镇新镇路689号租用昆山中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土地新建厂房从事含镍污泥(HW46、HW17)干化及废矿物油(HW08)回收处理。项目预计年干化含镍污泥0.5万吨,回收废油品0.5万吨。 1.1 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及投资总额 ⑴项目名称:年从事废矿物油(HW08)0.5万吨油品回收利用、含镍污泥(HW46、HW17)0.5万吨干化处理项目; ⑵建设单位:昆山太和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⑶建设地点:昆山市周市镇新镇路689号; ⑷项目性质:新建; ⑸投资总额: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60万元; ⑹项目总用地面积7333.37m2,建筑占地面积4629m2,绿化面积2000m2。 ⑺项目定员:20人; ⑻工作时数:年工作日250天,二班制,每班8小时,年工作4000小时。其中污泥干化年工作时间为4000小时,废油品回收年工作时间400小时。

1.2 项目产品方案 本项目内容包括: ⑴含金属污泥收集及干化处理:含镍污泥(HW46、HW17)5000吨。污泥干燥采用传导加热方式,污泥干化温度控制在150-180℃,污泥进入干化设备中通过桨叶的转动使污泥翻转、搅拌完成干化。污泥干燥加热介质选用导热油为热载体。 ⑵废油品回收:废油品回收(HW08)5000吨。本项目主要从事废机油、废润滑油等油品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各类废润滑油经粗滤、聚结分离、真空闪蒸及精滤处理后回收的油品。本项目回收处理后的油品销售给润滑油生产企业作为原材料使用。 项目处理能力见表1-1。 表1-1 项目产品方案一览表 1.3 项目建设内容 表1-2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探究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225 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 石油工程技术探究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刘博宇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一油矿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众所周知大庆油田是我国最重要的油田储备。而在大庆开发区二类油田开发已经在大庆油田开发中占据主要地位,并且二类油田储量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开发潜力大,能够作为日后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向。但是二类油田较之一类油田而言,油田层数更多,造成各层之间的问题更加繁多,开发效果更差。因此对于二类油田油层之间区分选取,充分发挥其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进行简单探究,并结合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以后此类油层分层注入方式优化起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二类油层 复合驱注入 方式优化 1 大庆油田开发区面临的问题 就大庆开发区二类油层的复合驱空白驱水阶段吸入剖面来说,如果是在一般的注入方式下,由于不同油层的厚度,以及含油量差异,油层的渗透情况也不同。如果油层较厚的话,那么渗透比例相对而言较高,吸收量也较高。其他沉积单位的渗透比例就较低了,吸入量更是只占很小的比例。在吸入量的分级当中,高渗透层的吸入量要比中低渗透层要高很多。如果从外界注入溶液,那么高渗透层就会非常容易吸收,得到充分利用,相对而言,中低渗透层就不会很容易吸收,造成驱油效果很差,影响复合驱的油田开发。并且地渗透层当中低水很容易渗透,造成剩余油层相对来说较多。所以,在二类油层复合驱的开发中,应该分层注入,分时注入,缓解不同油层之间由于油渗透情况不同造成的问题。进而不断扩大注入面积,开发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提高最终出油率和开发效率。 2 分层注复合工艺技术 所谓同井分层注复合,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同一口复合油井,把不同油层分割开来,使其在油的分离较低渗透率油层的注入时,可以通过油层之间的分隔进行调配,增加气压,给渗透层施压,调节注入液体量,实现不同渗透油层之间的分配注入。 以往的一类油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双管注入工艺进行分层注入,通过长时间的技术创新以后,采用了环状的降压槽进行分层注入。虽然这样属于单管注入,但是其本身具有操作简单,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整等方面的特色,目前二类油层采用的同心环形降压槽注入情况,就是对一类油层单管注入进行改进,采用了流线型抗压力的元件。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磨损率,节流元件用环形降压槽,同样具备磨损率低,调整简单等方面的优势。适合多层聚合物工艺的分层注入技术。 3 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注入的井层选取原则 为了区分二类油层分层注入的划分界限,大庆油田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二类油田不同地质结构的研究,对渗透程度不同,注入层数不同,油层厚度比例不同,和隔离层注入聚合物不同进行数据分析,并且探索出一种二类油层注入井的选取标准。 3.1 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在不同渗透级差下的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表明,大庆油田当中的正韵律油层,渗透率级差数值大于三时,分层注入的效果可以明显看出比整体笼统注入的效果要好一些,在渗透率级差数值在三以下时,分层注入和整体笼统注入的差距不太明显,但是还能够看出分层注入比整体笼统注入效果要好。在反韵律油层当中,渗透率级差数值大于五时,分层注入效果要比整体笼统注入效果明显要好。但是在渗透率级差数值小于五时,这个数值同样不太明显。所以经过数值分析,在正韵律油层渗透率级差大于三以及反韵律油层渗透率级差大于五时,都应该对油井采取分层注入的方式。 3.2 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注入效果与整体笼统分层注入区别从数值模拟结果来看,分层注入的界限为三时,复合驱采收率要比整体笼统注入效果要高一个多百分点,含水量下降幅度要要高 两个多百分点。当分层注入层段为四时,整体来讲,复合驱采收率和含水量下降幅度百分点都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当分层注入界限超过三后,复合驱采率和含水量下降幅度就会呈现一个缓慢变化的趋势。 3.3 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不同厚度比例对注入效果影响的区分从以上数据内容显示,油层厚度比例比三要小时,油层复合驱分层注入的效果就会明显高于整体笼统注入的效果。但是油层厚度比例比三大时,两者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但是分层注入效果仍然要好于整体笼统注入的效果。 3.4 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对隔层厚度注入效果的影响 数据内容表明,在隔层大小大于三分之一的油井宽度时,分层注入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整体笼统注入。在正好为三分之一时,分层注入效果百分点也要明显高于整体笼统注入。由此可见,在工艺需求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中,隔层厚度对于油田开发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整体工程建设增幅不大。在纵向非均匀油质之间为一米左右时,隔层的厚度越大驱油效果越好,但是不能够提高出油质量,或者可以说对其影响不大。在工艺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只要保持油层之间的厚度在六十厘米以上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出油效果。 4 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注入的应用差异及结果 大庆油田北区二类油田的开发当中,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油井之间得变化和层间的矛盾影响,进行了分层注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空白阶段的层数较多,差异较大,分层注入的效果造成渗透级差下降,视吸水指数也同样有所下降。根据不同数值注入气压变化幅度偏小,渗透级差较大的情况,分层注入后渗透率级差下降将近一半的百分点,相对吸入量大幅度上升,吸入剖面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从分层段性质来讲,控制层的吸水比例开始下降,而吸水厚度上升。最终油田大面积增产,而且含水量大大降低,含油量得到提高。 5 结束语 根据目前二类油层复合驱分层注入现状来看,应该尽量提高分层注入工艺技术,用同种复合油井将油层分离开来,通过含油量渗透级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油层之间的调配。确定分层层数界限,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层段采取不同的分层方法,改善油层出油率以及油层含水量。选取适当聚合物溶液含量来提高复合驱阶段的采收率,优化油层的驱油方式,达到良好的出油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孔学.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层系调整开发效果评价[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4:50-53+5. [2]方艳君,孙洪国,侠利华,张雪玲,姜祥成,王天智.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层系优化组合技术经济界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02:81-85. [3]陈广宇,许智禹. 二类油层缔合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性能[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06:121-126. [4]计秉玉. 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与展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01:111-117.

年收集、净化1万吨废矿物油项目

年收集、净化1万吨废矿物油项目 可行性研究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拟占地4785平方米(折合7.18亩),皆为重度盐碱荒地,适合于工业项目建设。 建设规模:厂区占地面积47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00m2。总投资1100.00万元,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项目单位的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规模确定为:年收集、净化废弃矿物油10000吨。 2、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为11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万元,流动总资金300万元。本项目所投资金全部为公司自筹。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的行业发展政策 我国润滑油产量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2%,每年在五百万吨以上,润滑油通过使用或其他原因变质达到一定程度后必须更换,随之就形成了很大数量的废污油。废污油目前的去向一种是丢弃,给土地、地表水、近岸海域及生命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一种是小加工厂收购,由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总之,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废污油产生量的增加,不适当处置造成对环境的危害也在逐渐加剧。 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已列入优先发展领域,是国家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同时提出了“积极扶持、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面向市场”的指导思想,在投资、价格、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 本项目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属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本工程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工程原料为废矿物油,一方面不仅可以解决企业产生的废矿物油,得不到妥善处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废物充分资源化。本项目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中的典型工程,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废矿物油利用市场广阔 人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其中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然而,废矿物油又是一种宝贵资源,将其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局面、解决油品供不应求的瓶颈问题,对

废矿物油的再生与利用

废矿物油的再生与利用 发表时间:2010-03-31 阅读317次 众所周知,人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其中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然而,废矿物油又是一种宝贵资源,将其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局面、解决油品供不应求的瓶颈问题,对于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废矿物油的来源 在杭州,废矿物油的产生来源主要为以下2种: 1、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如各类润滑油、液压油等,主要来自机动车维修行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等。 2、油类产品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如加油站的油罐,隔油池的底泥,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油泥等。 经过我们五年多的调查了解,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一类、二类机动车维修单位超过400家,仅该行业每年产生的废矿物油总量就已超过5000吨。二、废矿物油的危害 废矿物油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为HW08。废矿物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有C15-C36的烷烃、多环芳烃(PAHs)、烯烃、苯系物、酚类等。其中的各种成分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危害作用。因此一旦大量进入外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废矿物油还会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具有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例如废矿物油污染土壤后由于其粘稠性较大,除了堵塞土壤孔隙及破坏土质外,还能粘在植物根部形成一层粘膜,妨碍根部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植物根部腐烂,缺乏营养而大面积死亡。当土壤孔隙较大时,石油废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层,甚至污染浅层地下水。 三、杭州废矿物油的处置现状

杭州是具有较为先进环保理念的城市,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将废矿物油直接排放的为数不多,主要还是将产生的废矿物油转移给其他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但目前杭州市具有相应环保资质的企业不多,有近2/3的废矿物油被转移至无资质回收企业进行再提炼,这些废矿物油再加工企业的提炼工艺绝大多数为国家强制淘汰的落后工艺,这种“小炼油”企业基本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其简单落后的加工过程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废矿物油的处置及再利用 废矿物油再加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再净化、再精制、再炼制。目前的再利用单位,无论是合法持证企业,还是周边非法的小作坊式企业,其处理方式都主要以再净化为主,相当于简单再生,主要除去废矿物油中的水,一般悬浊杂质和以胶态稳定分散的机械杂质,处置对象绝大多数为汽修企业及机械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机油、废润滑油等。然后,再将净化后的产品作为加工油类产品的原辅料,如燃料油、润滑脂等。 目前,我公司主要是将废矿物油再净化后加工成润滑油等产品。废矿物油的再净化工艺主要包括沉降、过滤等这些处理步骤。 1、沉降 是利用水、杂质等与油的密度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废矿物油的沉降过程属重力沉降,一般在经过100方储罐初沉后,进入反应釜中进行。废矿物油中各成分的密度差别越大,沉降就越容易,油的粘度、密度越大,沉降就越困难。因此一般进行加热,降低其粘度和密度从而有利于沉降,一般在70~90℃为宜。废矿物油经过加热溶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适当的化学药剂,充分搅拌,待与药剂充分混合后,停止搅拌,开始闷罐,给予充分的反应、沉降时间后,分离出的油由上部收集,下部的水、废渣等杂质经底口排至罐外。 2、过滤 过滤是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液体中悬浮固体,使固液分离的方法。根据废矿物油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了过滤的方法,将矿物油经压滤机

井震结合的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第3〇卷第1期中国海上油气Vol. 30 No. 1 2018 年 2 月 C H I N A O F F S H O R E O I L A N D G A S Feb. 2018 文章编号:1673-1506(2018)01-0099-11 D O I:10. 11935/j. issn. 1673-1506. 2018. 01. 012 井震结合的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岳大力1胡光义3李伟1范廷恩3胡嘉靖1乔慧丽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2249; 2.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2249; 3.海洋石油髙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8; 4.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28) 岳大力,胡光义,李伟,等.井震结合的曲流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以秦皇岛36油田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8,⑴:99-109. Y U E Dali,H U Guangyi,LI W e i,et a l. Meandering fluvi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by combining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a case study of QIID32-6 oilfield[J].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2018,30(1) :99-109. 摘要以曲流河定量构型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正演、分频地震属性分析与分频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在海 上大丼距条件下,对渤海秦皇岛32-6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首先,提出了 先优选地震数据频段,再优选地震属性的分频属性优选方法,精细刻画了复合曲流带的分布;次,采用“井震结合”“规模控制”“动态验证”的方法,在复合曲流带内部识别了单一曲流带和单一点坝。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河道边界砂体叠合方式均表现为在叠合部位振幅减弱的特征,正演响应规律为应用波形预测井间砂 体分布提供了可靠依据;分频地震属性优选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复 合曲流带预测精度;在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数据中心频率55H z的情况下,采用分频地震属性分析、分频反 演和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在大丼距条件下精确刻画了单一曲流带及内部点坝分布,在研究区识别出了 5个单 一曲流带与1个保存完整的点坝,将对秦皇岛32-6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与剩余油挖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 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相似沉积特征和资料基础的油田构型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震正演;震属性;分频反演;流带;坝;皇岛32-6油田 中图分类号:T E11文献标识码:A Meandering fluvi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by combining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 ata:a case study of QHD32-6 oilfield Y U E D a l i1'2H U G u a n g y i3,4L I W e i1,2F A N T i n g e n3,4H U J i a j i n g'2Q I A O H u i l i1'2 (1. C ollege o f G eosciences,C hina U niv ersity o f P e tro le u m,102249, 2. o f P etro leu m Resources a n d P ro s p e c tin g,B e ijin g12249,C hina; 3. S tate K ey L ab o ra to ry o f O ffs h o re O il E x p lo ita tio n,B e ijin g 100028, C h in a;4. C N O O C R esearch In stitu te Co. ,L t d.,B e ijin g 100028, C h in a) Abstract:M i n g h u a z h e n F o r m a t i o n in QHD32-6 oilfield is m e a n d e r i n g fluvial reservoir. W i t h t he g u i d a n c e of m e a n-dering fluvial quantitati-ve architecture m o d e l,t 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zed finely b y c o m b i n i n g f o r w a r d seismic m o d e l i n g,s p e c t r a l-d e c o m p o s e d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a n d s p e c t r a l-d e c o m p o s e d inversion u n d e r the condition of relatively sparse well data. Firstly? thi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s a n effecti-ve m e t h o d of seismic attritjutes opti-m i z ation that optimizes the f r e q u e n c y in a d v a n c e of seismic attritjutes,a n d the distribution of c o m p o u n d m e a n d e r belt w a s depicted accurately w i t h th e o p t i m i z e d seismic attributes. S e c o n d l y,a p p l y i n g the m e t h o d s of well logs a n d seismic data c o m b i n a t i o n,architecture scale controlling, p r o d u c t i o n verification, m o s t single point bars a n d single m e a n d e r belts w e r e recognized finely in c o m p o u n d m e a n d e r i n g belt. T h e result s h o w s:?T h e positon at b o u n d a-ries of three t y pes of s t a c k e d c h a n n e l s is characterized b y the decrease of amplitude. T h e r e s ponse patterns of seis-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开发地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编号:2011ZX05024-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 号:40902035)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编号:20090007120003) ”部分研究成果。 第-作者筒介:岳大力,男,博士,中国石油大学⑴京)副教授,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 号(⑴编:102249)。E-mail: yuedali@cup. edu. 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