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曾国藩的藏书与使用

曾国藩的藏书与使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b19071696.html,

曾国藩的藏书与使用

作者:叶守法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1期

摘要:曾国藩,清朝晚期重臣、湘乡散文学派创立人。其不虚度光阴、严格要求自己、对书多收藏并与使用紧密结合的思想行为,虽然距今一百多年,但给人们的启示却依然多多。

关键词:曾国藩藏书使用启示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清朝晚期重臣、湘乡散文学派创立人。其一生不虚度光阴、严格要求自己、对书收藏使用的思想行为,特点鲜明,虽然历经一百多年,却依然光辉不减。

1、多藏书

人的一生,需要收藏使用的东西,可能很多。然而,对于许多的人来说,最需要收藏使用的,或是经常要收藏使用的,可能就是书。因为,书不仅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家庭。基于这种理念,曾国藩认为“买书不可不多”。这句话有多重含义,一是多收藏书,二是收藏的种类与数量(复本)要多,三是要用自己的钱来购买,以保障自己与家庭成员清正廉洁自由的阅读使用、展示各自的喜好与特长及渊博的知识。

曾国藩藏书,始于道光十六年。当年是他第二次入京考进士,“恩科”试罢,又“名落孙山”,在返乡途至金陵城时,已囊中羞涩,便典当了“四季衣裘”、到书肆买了一部《二十三史》。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第三次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之后,在京师生活14年,用自己的工资陆续买书“约7000余册,2-3万余卷”。其日记载,有一段时间,仅去琉璃厂的购书活动就有“60多次”。另外,曾国藩在京外生活的时间里,也不断的用自己的工资买书。

为了方便阅读使用图书,与家人互不干扰,曾国藩在其父藏书楼(名“利见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工资又扩建立了“求缺斋”(曾国藩自用)、“归朴斋”(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用)、“艺芳馆”(曾国藩次子曾纪鸿及其夫人郭筠用)、“思云斋”(曾家其他人用)四座藏书楼,共收藏“各类中外图书30多万卷”,居当时全国私人藏书之首。

2、藏用结合

藏用结合,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结合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收藏;二是收藏后,个人与家庭成员就应当使用。藏而不用,是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与财力,不如不藏。曾国藩对书的藏用结合,是从买书开始的。前述,他2次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后,便感到自己的知识离进士的要求还太远,于是买了一部《二十三史》,每天“清晨起读,夜半而息,一年之内几乎足不出户,终将《二十三史》通读一遍”;至道光18年,再次进京赶考,“成进士”;敲开了谋生立业的大门。之后,他每天坚持利用工作间隙临帖习字,使其字“刚劲谨严”、达到了“上乘”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