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pdf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pdf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pdf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pdf

在粤西云开地区,随着地质科研工作者的调查

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陆续开展[1-9],规模不等、方向不同的若干逆冲推覆构造被陆续发现,区域性断裂带复杂的几何学、运动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针对六万大山—大容山—大瑶山印支期花岗岩也陆续获得了精确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数据。这些成果使得印支运动在粤西地区的具体表现逐渐清晰。本文结合正在开展的广西1︰25万梧州市幅区调修测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试论该区推覆构造与印支期陆内造山的联系。1区域地质背景

云开地块主体位于粤西地区,总体呈NE向展布,下部由古-中元古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和经晋宁期-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所形成的不同重熔程度的混合岩和花岗岩组成深层次基底,浅层次褶皱变质基底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砂泥质浅变质岩组成。云开地块东西两侧分别以加里东期开始活动向外侧倾斜的博白-岑溪-罗定-广宁断裂带和吴川-四会断裂带为界(图1)[3]。在加里东期褶皱

第29卷第2期2013年6月

华南地质与矿产

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ofSouthChina

Vol.29,No.2,85-89

Jun.,2013

doi:10.3969/j.issn.1007-3701.2013.02.001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

邓飞,卓伟华,李龙

DENGFei,ZHUOWei-Hua,LILong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528000)

(BureauofFoshanGeologicalSurvey,Foshan528000,Guangdong,China)

摘要:沿云开地块西北缘的罗定广宁断裂带,发育若干NE向展布,向SE逆冲的中浅层次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与走滑型断裂带构成花状构造,伴随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位,同属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陆内造山体系。

关键词: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S型花岗岩;花状构造;罗定广宁断裂带

中图分类法:P5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701(2013)02-085-05

Deng F,Zhuo W H,Li L.The linking between Nappe structures in northwestern Yunkai Block and Indosinian orogeny.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outh China,2013,29(2):85-89.

Abstract:AlongLuoding-GuangningfaultofnorthwestedgeofYunkaidashanblock,severalNEshallowthrust-ingoverthruststructuretrendingtotheSEarefound.Thosethrusttectonicsandstrike-slipfaultzonesconstituteflowerstructure,withcontinentalcrustremeltinggraniteemplacement,ispartofIndosinianorogenicsystemofnorthwestmarginofYunkaidashanBlock.

Keywords:nappestructure;Indosinian;flowerstructure;S-typegranites;Luoding-Guangningfaultbelt

收稿日期:2012-06-11;修回日期:2013-01-1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广西1∶25万梧州市幅区调修测(编号:1212010011703).

第一作者:邓飞(1984—),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E-mail:dengfeitl@163.com.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3

基底之上,沉积了早泥盆世-早二叠世的河流滨浅海相碎屑岩和台地相碳酸盐岩,缺失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的地层。晚三叠世小云雾山组(T3xy)角度不整合在古生代和新元古代地层之上。

位于云开地块北西缘的罗定广宁断裂带展布于四会、高要、德庆悦城、云浮六都、罗定榃滨、加益一带,西南段进入广西岑溪。在广东境内断续延长约160km,由一系列走向NE(40° ̄65°)的压扭性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组成。断层一般倾向NW,倾角较陡。断裂发育于不同时代的花岗岩或地层中,所经地段,发育糜棱岩带或劈理置换带,往往叠加后期的碎裂作用。断裂最初发育于加里东期,印支、燕山、喜山期都有活动[15]。

2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

粤西地区已报道的推覆构造[1-3,15],主要沿罗定-广宁断裂带呈NE向展布,发育于云开地块的北西侧边界(图1)。这些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向SE向逆冲,局部逆冲方向为NW或其它方向。

位于断裂带南段罗定贵子、分界、船步一带的罗定推覆构造(图1中TLD),亦被称为贵子弧形构造。其滑动系统主要为倾向NW的由糜棱岩、透镜状交织劈理域和碎裂岩组成的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层,逆冲推覆方向为SE。推覆构造的原地系统主要由早古生代浅变质地层和晚古生代变形较弱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构成[3];外来系统主要由云母片岩类和云母石英片岩类的前寒武系和千枚岩、板岩和变质砂岩组成的下古生界组成,其中发育不同尺度的褶皱,宽十几厘米至数米,甚至几公里,包括紧闭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Z”型褶皱等类型,在褶皱翼部通常发育断层[3,8]。面理(成分层、片理和片麻理)和线理广泛发育,面理倾角平缓到陡倾(35° ̄65°),线理倾角一般较平缓(20° ̄45°)[8]。在其南侧和东侧发育了一系列同期,但不同方向的推覆构造,显示出无明显极性的特征(图1)。罗定推覆构造和其南侧的分界南推覆构造,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轴面分别向NW和SE缓倾至陡倾,一系列断块互相叠置,老地层频繁见于新地层之上,构成以总体向SE推覆的罗定推覆构造为主体,向NW推覆的分界南推覆构造为反冲构造的同期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推覆构造局部可见被晚三叠世地层不整合覆盖,剪切带同构造白云母39Ar-40Ar同位素年龄为255 ̄220Ma[3,8],这与区域上印支期构造热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很好的吻合(后述),说明逆冲推覆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

位于断裂带中段的德庆-云安一带,早古生代浅变质岩石中发育一系列由晚古生代劈理化灰岩

图1粤西桂东南地区大地构造简图[11-12]

Fig.1TectonicframeworkinwesternGuangdong-southeasternGuangxiProvince1-区域性断裂;2-推覆构造;3-印支期花岗岩;4-U-Pb同位素采样位置及年龄;5-39Ar-40Ar同位素采样位置及年龄;6-剖面线(见图2、3);7-本文重点讨论区域;THT-河台推覆构造;TLD-罗定推覆构造;TFJ-分界南推覆构造;TLK-兰坑推覆构造;TJZ-金子窝推覆构造;WLB-禄步构造窗;同位素年龄数据源自文献[3-4,13-14].

86

第29卷第2期

和碎屑岩组成的构造窗。前者构成中低山地貌,后者主要出露于地势低洼的第四系中。这些灰岩发生了强烈的劈理化,二者之间应为韧脆性断层接触(图2)。逆冲推覆构造的断裂变形系,主要由韧脆性的劈理、片理化带组成,属于罗定广宁断裂韧性

剪切带的组成部分。断裂变形带总体产状较陡,

倾角一般50° ̄80°,倾向NW或SE,以前者为主。断裂变形带内,发育强烈的劈理或片理化带,叠加在早期面理之上将其完全改造置换。劈理/片理置换带之间的弱变形带或岩块中,早期面理发生强烈揉皱,形成不对称褶皱或膝折,发育皱纹线理、交面线理。面理走向或片褶轴向一致为NNE-NE向。显微镜下常见压力影、拖尾、波状消光、石英条带等显微构造。这些陡倾的韧脆性断层将早古生代地层分割成一系列叠瓦状逆冲岩片,在前锋带很可能收敛于

滑脱面之上,将加里东褶皱基底逆掩在晚古生代盖

层之上。断裂变形系属于中浅层次的韧脆性构造,燕山运动使得部分劈理、片理化带叠加了浅层次的碎裂和硅化作用。

此外,在断裂带北段的广宁-河台地区,张伯

友和俞鸿年(1992)[2]

在花岗岩中发现河台推覆构造(图1THT),识别出一系列在平面上由糜棱岩带环绕,由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岩构成的外来体或飞

来峰。

除上述推覆构造外,沿罗定广宁断裂带存在一系列被掩没的和以构造窗形式出露的晚古生代灰

岩。在断裂带NE段河台金矿区,

据曾参与工作的资深人士透露,在前泥盆纪变质地层下部常钻遇数

百米厚的灰岩,而区域上仅在上古生界中发育如此厚度的灰岩;高要禄步镇北侧(图1WLB)发育NE向的四周为早古生代浅变质岩环绕的山间低地,其中第四纪冲积层中出露强烈劈理化的石炭纪灰岩。从平面和剖面上来看,这些逆冲推覆构造出露宽度有限,在NW侧往往交汇收敛于陡倾的大型韧

性剪切断层———罗定广宁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构成

走滑型断裂带常见的花状构造(图2、

图3)。3构造岩浆岩特征

广西1︰25万梧州市幅区调修测项目在德庆

县、广宁县附近的印支期岩体中采集了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岩石具花岗结构,块状

构造。对样品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SHRIPMU-Pb年龄为230 ̄232Ma,属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在花岗岩成因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中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待发表)。

实际上,在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花岗岩沿区域性断裂展布,构成了NE向的印支期岩浆岩

带。这些在空间上具明显带状分布的花岗岩体大多含堇青石、红柱石、矽线石、白云母等矿物,无一例外属过铝质花岗岩,在成因上显示出明显的相关

性。侵位于断裂带中的花岗岩多处被卷入后期剪切变形,形成弱片麻状中细粒红柱二云堇青二长花岗岩、弱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常与围岩呈韧

图2内瀚-都骑逆冲推覆构造剖面Fig.2SectionofNeihan-Duqinappestructure

1-晚三叠世小云雾山组;2-早石炭世连县组;3-中泥盆世东岗岭组;4-中泥盆世信都组;5-奥陶系-志留系;6-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7-早石炭世二长花岗斑岩;8-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9-加里东构造层砂泥质区域变质岩;10-海西构造层碎屑岩和灰岩;11-斑岩;12-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3-脆性断层;14-韧脆性断层;15-糜棱岩带;16-劈理化.

邓飞等: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

87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3年

图3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构造演化模式图

Fig.3TectonicevolvementmodelalongLuoding-GuangningfaultbeltinIndosinian

1-泥盆系-石炭系;2-前泥盆纪地层;3-中三叠世花岗岩;4-早古生代褶皱变质地层;5-晚古生代灰岩和碎屑岩;6-花岗岩;7-脆性断层;8-韧脆性断层;9-劈理化.

性断层接触。

4讨论

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发育总体向SE逆冲的若干推覆构造。强烈的陆内汇聚和地壳加厚,

导致中三叠世大规模陆壳重熔型S型花岗岩侵位,形

成罗定-广宁印支期强过铝质岩浆岩带。晚三叠世,罗定-广宁断裂带发生强烈的走滑型韧性剪切运动[9],将先期定位的岩浆岩强烈改造(图3)。

早中三叠世云开地块西北缘的逆冲推覆构造、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晚三叠世沿罗定广宁断裂带的大规模韧性走滑剪切等,具较典型的陆内造山特征,

揭示了华南板块南缘在印支期多块体聚合背景

88

第29卷第2期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3年第3期要目预告

河南省罗山县皇城山银矿床矿化特征和成矿作3333333333333333333用任爱琴湘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33333333究卢友月等内蒙古达拉特旗德胜太芒硝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33333333333333333析徐德伟等广西佛子冲矿区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讨333333333333333333333论蔡锦辉等藏北布若错超浅成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探3333333333333333讨唐娟红等四川广元三堆地区飞来峰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33333333333333333化韩文文等

下陆内汇聚及其后走滑调整的陆内造山特征。

5结论

粤西地区印支期陆内作用,在罗定广宁断裂带表现为早中三叠世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和S型花岗

岩侵位,晚三叠世走滑剪切的应力调整过程。逆冲推覆构造与陡倾的走滑型韧性剪切带在剖面上组成典型的正花状构造。

感谢匿名审稿人和广东省佛山地质局的邓中林高级工程师,为本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对参

加野外调查工作的戴春、黄义聪、孙万财、吴小辉、

肖思明、杨晓聪等项目组成员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袁正新,黄富强,朱应华.粤西云浮-罗定推覆构造带的

确定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8,13:74-80.

[2]张伯友,俞鸿年.糜棱岩、混合岩、花岗岩三者成因联系:

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研究的特殊意义[J].地质论评,1992,38(5):407-413.

[3]彭少梅,符力奋,周国强,等.云开地块构造演化及片麻

状花岗质岩石的剪切深熔成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

[4]邓希光,陈志刚,李献华,刘敦一.桂东南地区大容山-十

万大山花岗岩带SHRIMP锆石U-Pb定年[J].地质论评,2004(7):426-432.

[5]梁新权,李献华,丘元禧,杨东生.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

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J].2005.大地构造

与成矿学,(2):99-112.

[6]丘元禧,梁新权.两广云开大山-十万大山地区盆山耦合

构造演化—兼论华南若干区域构造问题[J].地质通报,2006,25(3):340-347.

[7]祁昌实,邓希光,李武显,李献华,杨岳衡,谢烈文.

2007.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带的成因: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3(2):403-412.

[8]WangYJ,FanWM,CawoodPA,JiSC,PengTP,ChenX

Y.Indosinian high-strain deformation for the Yunkaidashan tectonicbelt,southChina:Kinematicsand40

Ar/39Ar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J].Tectonics,2007,26:1-12.

doi:10.1029/2007TC002099.

[9]ZhangKJ,CaiJM.NE-SW-trendingHepu-Hetaidextral

shear zone in southern China:Penetration of the Yunkai Promontor y of South China into Indochina [J].Journalof

Structural Geology,2009,31:737-748.

[10]广东省地勘局.广东省1︰50万数字地质图及说明书[R].

1999.

[11]广西地勘局.广西壮族自治区1︰50万数字地质图及说

明书[R].2006.

[12]广东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阳春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成

果报告[R].2004.

[13]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西1︰25万梧州市幅区域地质调

查修测项目报告[R].2012.

[14]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8.

[15]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玉林市幅1︰25万区域地质

调查报告[R].2004.

邓飞等:云开地块西北缘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与陆内造山的联系

8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的 ?使大家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高大家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和要求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 ?三、编制地质剖面图 ?四、编写一份文字报告 ——×××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地质图: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色谱将地壳某个区域地质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上的图件。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读图步骤: ①先图外,后图内; ②先地形,后地质; ③先地层,后构造。 ?读什么?地层、岩石、产状、时代、分布、相互关系;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时代…… ?怎样读?边看边记 1.地层 ?从图例中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 ?分析地层的分布和排列。 ?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尤其是不整合接触。注意Z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 ?划分构造层(不整合接触面),分析构造层的形成时代。 构造层:指一定的构造单元内,在某一构造旋回(构造期)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褶皱——从大到小 ?区分背斜、向斜。 ?分析褶皱在平面和剖面的形态特点、组合型式、分布规律等。(两翼产状、 轴面产状、枢纽产状、轴迹和平面轮廓) ?分析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分析褶皱的形成时代。 3.断层——从大到小 ?分析断层性质(正、逆、平移)及类型。 ?断层分组(可能时):依据断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 ?分析断层与褶皱及侵入岩体的关系。 ?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 4.岩浆岩体——从大到小

?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的形态特征即产状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 ?确定侵入岩岩体形成时代等。 5.分析构造发展史 ?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期:依据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层 平行不整合→构造亚层 ?分析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依据构造的形态、方向、强度和相互关系。 ?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化:依据地 层岩性、厚度、化石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地质构造图)

景陵峪构造报告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前言 1.1实习目的 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 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

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李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 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 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2.1地层分布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构造地质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室内工作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共设置下列3个研究方向。 1、石油构造分析 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8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一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二)选修课18门(34.5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选修课包括第二外国语和体育课,二者均不计学分。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 现阶段国内流行多个种版本的《构造地质学》教材:(1)朱志澄、宋鸿林主编,马杏垣、单文琅主审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2)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出版;(3)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1999年第2版,2008年第三版(第三版是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李忠权、刘顺主编,地质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5)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11;(6)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7。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计划选用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2008年第三版)作为主导教材,同时辅以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1999年第二版)和朱志澄、宋鸿林主编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第2版)和地质系于在平等人主编的《构造地质学》CAI多媒体教材。 二、主要参考文献 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国内外有关期刊。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构造地质学类期刊,构造地质学类的文献主要见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国外关于构造地质学的英文期刊主要有两个:《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两个英文期刊上的文献基本能够反映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新进展,建议构造地质学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浏览这两个期刊。 这里列出部分参考文献。 邓洪菱,张长厚,李海龙,邹云。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9, 19(3): 285-296。 黄德志。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与地质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65-67。 金振民,姚玉鹏。超越板块构造——我国构造地质学要做些什么?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 29(6):644-650。 兰姆塞J G,胡伯M I 等,1983。刘瑞殉、常志忠、张荣昌译。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李三忠,张国伟,刘保华,郝天珧,戴黎明,刘鑫,刘丽萍。新世纪构造地质学的纵深发展: 深海、深部、深空、深时四领域成就及关键技术。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10,17(3):27-43。 罗金海,于在平。《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1,3(总第39期):62-64. 罗金海,李继亮,何登发。山前冲断构造带研究的新进展。地质论评,1999,45(4):382~389. 罗金海,于在平,周鼎武。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高等理科教育,2004,3:75-77。 马杏垣。论伸展构造。地质科学,1982,7(3): 15~21.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2、各地层特点分析 3 构造层的划分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褶皱构造 ① .松岭背斜 ② .彩云岭背斜 ③ .红石崖向斜 ④ .范村背斜 ⑤ ?毛村向斜 ⑥ .一些小褶皱目录 3、 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4、 提交材料 第二章: 地层 1、 主要的地层

3、断层构造。 ?.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②.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③.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④.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⑤?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⑥.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4、不整合面构造 ②不整合接触第四章、岩浆岩体1、花岗岩(r) 2.花岗闪长岩体(r &) 3.辉长岩体(v)第四章:地质演化史 1、地层演化史 2、构造演化史 3、图区地质演化史第五章:结束语 第一章引言 1.1目的要求 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

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 力,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 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 史的文字概括。 1.2主要内容 1. 2.1读图分析①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②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②分析单个褶皱和褶皱组合。 ②分析断层。 ⑤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②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 122编制构造纲要图①画构造层②画断层 ③画褶皱 ④画岩体 ⑤标出标志性的地层产状、面理、线理等产状⑤完成图的其他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例等。 1.3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 2.比例尺:1:100000 3.地形地貌特征:该图中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云岭山、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3、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4、提交材料 第二章:地层 1、主要的地层 2、各地层特点分析 3 构造层的划分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褶皱构造 ①、松岭背斜 ②、彩云岭背斜 ③、红石崖向斜 ④、范村背斜 ⑤、毛村向斜 ⑥、一些小褶皱

3、断层构造。 ○1、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2、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3、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4、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5、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6、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4、不整合面构造 ○1整合接触 ○2不整合接触 第四章、岩浆岩体 1、花岗岩(r) 2、花岗闪长岩体(r﹠) 3、辉长岩体(v) 第四章:地质演化史 1、地层演化史 2、构造演化史 3、图区地质演化史 第五章:结束语

第一章引言 1、1 目的要求 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与构造演化史 的文字概括。 1、2主要内容 1、2、1读图分析 ○1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 ○2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3分析单个褶皱与褶皱组合。 ○4分析断层。 ○5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 ○6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执笔人:院(部)负责人: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 二、课程简介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 (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

南宁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构造地质学 课程设计 地质图读及构造解析 姓名皮汇钰张秀梅 学号 2013213162 2013214944 专业地质学 班级 2013级地质学英才班 指导老师宋传中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第二章地层 (5) 第三章构造 (10) 第四章褶皱 (23) 第五章岩浆岩 (30) 第六章构造发展史 (32) 结束语 (37) 南宁幅地质图构造纲要图 (38) 南宁幅地质图剖面图 (39) 第一章引言

1.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践思维的锻炼,课程设计能直接有效地训练我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解决其它学科有关问题,也利用其它课程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信息技术中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知识,比如利用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融会贯通解决地质勘探问题。同时有利于治学态度的培养,培养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有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品格的锻炼。 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2.课程设计要求: 绘制南宁幅(1/40万)构造地质图1幅;绘制反映全区构造地质特征的地质剖面图1~2条;编写南宁幅(1/40万)构造地质特征报告1份。 3.图幅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南宁幅(1/40万)。 4.图区地形轮廓: 南宁地区地形自北纬22°40′到北纬23°20′,东经108°00′到109°00′。地形发育有山地、丘陵,被南边的邕江和北边的武鸣河所包围,河流整体发育为东西向,武鸣河在武鸣县主流和支流汇流为一河,主流在汇集处上游发育有一盆地;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在杨美镇附近汇聚成地形图南边的邕江,邕江在邕宁县又有一支流汇入。于地形图西南方发育有一穹窿,形成一个比较高的山峰狮子苓。武鸣县东南方有一较高的山峰天井苓。 5.南宁地貌及地址背景: 南宁市地貌分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台地5种类型。平地是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面积为1037.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57.78%,分布于左、

地史学课程设计2

《地史学》课程设计Ⅱ 011103-17 何祺 20101002546 1.1课程内容概括与分类 一.前言: 地史学(Historical Geology,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含宇宙圈)间耦合关系。所以是地球科学范围内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历史性的分支学科。 地史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地球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基本上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地层学;②沉积古地理学;③历史大地构造学。总的说来,地史学研究的中心都与时间有联系,可概括为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运动史三个方面。 地史学研究的内容涉及地壳形成﹑生命起源﹑生物演化﹑海陆变迁﹑冰川消长﹑板块分合以及地内外不同圈层间互相关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意义。

二.地史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①地层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s):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facies analysis):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相分析三要素:Material﹑Principles ﹑Methodology。 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J Walther,1894) :只有那些目

课程设计报告

某油田开发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 一、背景 1.世界石油行业背景 伴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及其市场变化,特别是油价的变幻莫测、因石油而发生的双边或多边间的磨擦此起彼伏,牵制着世界和各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视野和对石油形势的判断。应该看到的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和能源国际合作中政治倾向的加强,影响着油气能源供需平衡和油价振荡,也往往是引起一些石油热点地区政治磨擦与冲突的原因。油气资源的分布是客观存在,资源国与消费国只有通过经济互补,平等合作,互利双赢,协商对话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能源合作和经济互补将有利于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避免走“石油经济”之路,坚持能源清洁化,适度控制石油需求增长,发展节约型经济是必须的选择石油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目前所关注的是常规石油资源,像非常规石油资源,如超重油、油砂等,其资源数倍于常规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和开采成本的降低,非常规石油资源将会大量进入消费市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能源的紧张局面。 近年来,石油储量随着开采的速度在逐步减少,同时,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的增大,因此,对于勘探及开采的科学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工程投入的强度也在大大提高。在常规稀油储量日益减少的大背景下,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方法的研究工作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向石油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在这种趋势下,石油需求的增大及油价的高涨大大提升了石油化工行业的景气程度,也繁荣了石油化工相关的运输、仓储和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 2.中国石油行业背景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喻为工业的“血液”,国民经济的加速剂。我国石油工业是从小到大,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新中国诞生前夕,我国只有甘肃玉门老君庙、新疆独山子和陕西延长等几个小油矿,年产量只有12万吨。当时,“洋油”充斥国内市场。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石油工业,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以“铁人”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的艰苦奋斗下,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居世界前几位石油生产大国。 目前,我国形成了十大油气生产基地,包括四大油区,即:松辽油区、渤海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3、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4、提交材料 第二章:地层 1、主要的地层 2、各地层特点分析 3 构造层的划分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褶皱构造 ①. 松岭背斜 ②. 彩云岭背斜 ③. 红石崖向斜 ④.范村背斜 ⑤. 毛村向斜 ⑥. 一些小褶皱

3、断层构造 ①.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②.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③.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④.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⑤?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⑥.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4、不整合面构造 ⑤1 整合接触 ⑤2 不整合接触第四章、岩浆岩体1 、花岗岩(r ) 2.花岗闪长岩体(r &) 3.辉长岩体(v) 第四章: 地质演化史 1 、地层演化史 2、构造演化史 3、图区地质演化史第五章:结束语第一章引言 1.1 目的要求 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技能,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1-2 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史的文字概括。 1.2 主要内容 1.2.1 读图分析 ①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 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 ②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③分析单个褶皱和褶皱组合。 ②分析断层。 ②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 ②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 1.2.2 编制构造纲要图 ①画构造层 ②画断层 ③画褶皱 ④画岩体 ⑤标出标志性的地层产状、面理、线理等产状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前言 1.1实习目的 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 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杨梅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 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2.1地层分布 (1)下志留统(S1):出露于景陵峪地区的东部靠北地区,代表性岩石为千枚岩,大理岩。 (2)中志留统(S2):主要分布在景陵峪地区的东部靠北地区,在西部也有部分地层,代表性岩石为板岩。 (3)中泥盆统(D2):本地层主要分布于清风岭一带,在景陵峪西南西山地区也有分布,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目录 一、实习内容及要求 (3) 二、岩质边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2.1、顺向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4~6 2.2、逆向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6) 2.3、组合结构面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7~8 三、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及稳定性计算 3.1、钻孔柱状图……………………………………...................9~12 3.2、边坡剖面图及条分划分……………………….................13~14 3.3、边坡稳定性计算 (15)

四、课程设计总结 (16)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二个部分: (1)岩质边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①考虑三个不同类型的边坡:顺向坡、逆向坡和含不稳定块体; ②列表构建边坡坡面产状、岩层层面产状和2-4组裂隙产状; ③分别作出赤平面投影图; ④据赤平面投影图,分析边坡可能的失稳模式和稳定性状况(2)滑坡地质灾害勘察及稳定性计算 假定边坡岩土体分层从表至深分别为:崩坡积层(Q4de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岩(J2s-s s)和泥岩(J2s-s m)互层地层。假定滑坡可能的滑动面(带)为基覆岩面(崩坡积层与下伏基岩的交界面)。 ①编制3-4个钻孔柱状图,结构参考给出的例图。 ②根据编制的柱状图绘出剖面图,参考给图的例图。

③根据绘出的剖面图,进行稳定性计算条分划分 ④稳定性计算考虑两种工况:自然状态(岩土自重),自重+暴雨,附稳定性计算表格,剖面图中给出自然和暴雨工况下的地下水水位线。岩土参数自行给定。 说明:图件可以缩小附至A4版面,但高程、横坐标及文字清晰。附上所有图画及表格。 二、岩质边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赤平极射投影图解分析的特点是能从二维平面图形表达物体几何要素的空间方位,并方便地求得它们之间的夹角与组合关系。在斜坡稳定性研究中,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能表示出可能滑移面与坡面的空间关系及其稳定性,所以被广泛采用。图解分析法以赤平极射投影为基础。通过对斜坡岩体结构面的大量调查统计,掌握了优势软弱结构面的产状特征,据以分析它们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下就顺层坡,逆向坡以及组合结构面进行赤平极射投影稳定性分析。 2.1、顺向坡稳定性赤平面投影定性分析 (1)对于单一软弱结构面,顺向坡且坡面倾角小于坡角时,赤平投影表现为坡面与层面在同一侧,但坡面投影弧在层面投影弧内侧。层面在坡面上临空,岩体易于滑动,故斜坡不稳定,如图1。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松岭峪)

前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对所学地质专业课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尤其是《构造地质学》。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后,使我们可以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外貌特征,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更好的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分别从地层;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图,读图时,我们要先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质,先地质后构造。图外有地质图名称、比例尺及图例,图外要从下往上读。地形主要是看河谷和山地,而地层则可以以岩性、厚度、出露地区、接触关系等方面着手。构造主要是看褶皱的位置、性质、延伸长度、时代、轴面和断层的落差、两盘时代、性质等,同时也要了解到断层与褶皱、岩浆岩的关系。使我们学到分析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这次课设计,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掌握地质图的读图方法。在读图时,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于实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地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现有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元古界(Ar) 本区元古代地层仅有震旦系。震旦系(Pt)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主要为震旦系片岩。 二、古生界(Pz) 本区古生代地层有寒武、奥陶﹑泥盆及石炭系,缺失志留和二叠系。 1、寒武系(∈):分布于F2断层附近及王村、刘村之间地区,自下而上分为三统。分别为下寒武统千枚岩和中上寒武统板岩。两者为整 合接触。 2﹑奥陶系(O):本区缺失中﹑上奥陶统,仅有下奥陶统。其分布于毛村北部地区,和寒武系整合接触。 3﹑泥盆系(D):广泛分布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附近地区,缺失上泥盆统。岩性为下泥盆统砾岩和中泥盆统砂岩,和奥陶系角度 不整合接触。 4﹑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本地区,其位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周围地区,缺失上石炭统。岩性为下石炭统砂岩和中石炭统砂页岩,和泥盆系整合接触。 三﹑中生界(Mz) 本区中生界仅有三叠系,与下伏石炭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叠系(T):分布于香溪和白玉山附近地区,缺失中、上三叠统。岩性为下三叠统灰岩,和石炭系不整合接触。 四、新生界(Kz) 本区新生界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和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一)、第三系:包括古进系和新进系。 1、古进系(E):分布于松岭以西、香溪上游及红石崖地区。岩性为古新统砾岩、始新统砂岩及渐新统页岩。 2、新近系(N):云岭山附近小部分分布。岩性为上第三系灰岩,和古进系整合接触。 (二)、第四系(Q):仅分布于香溪下游,即赵村附近。岩性为第四系砂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第二章构造 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观测和确定构造的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其产状是构造研究的基础。构造主要包括有褶皱、断层、岩浆岩体。 第一节褶皱 地质学上把岩层受到水平方向力的挤压而发生波状弯曲但是未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有很多表现形式,最基本的是向斜和背斜两种。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一般情况下,背斜形成山峰,向斜形成谷地,有时相反。有时背斜会形成窿状构造,可以储存石油。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分析可知道:此地区受到北东-南西向力的作用,所以在此方向上形成一系列褶皱。有规模的主要有四个: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白玉山向斜。 一、松岭背斜 松岭背斜长约15公里,宽为5公里,为北西-南东方向延伸。核部为下泥盆统砾岩,两翼依次为中泥盆统砂岩,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页岩。北西方向背斜逐渐消失不见,发育有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出露。由此可以知道此地活动较为激烈。南西翼产状约为220°∠30°,北东翼产状约为45°∠35°,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很接近,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则可推知此背斜为轴面直立,枢纽为倾伏的直立倾伏褶皱,枢纽倾伏方向为南东向。形成时代约为E1-T1之间。 二、彩云岭背斜 彩云岭背斜为诶西-南东方向延伸,长约200公里,宽约2公里。核部为下泥盆统砾岩,两翼依次为中泥湓统砂岩,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页岩,下三叠统灰岩。南西翼岩层倾角依次约为45°﹑40°、30°、30°,北东翼由于受到F1逆冲断层的影响,岩层倒转,其岩层倾角依次约为70°、80°、60°,两翼岩层倾向都是220°。背斜中还出露有花岗闪长岩背斜性质为倒转褶皱,形成于E1-T1之间。 三、香溪向斜 香溪向斜长约20公里,宽约3公里,北西-南东方向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灰岩,两翼分别为中石炭统砂页岩,下石炭统砂岩,中泥湓统砂岩,核部较宽,河流形成于此,流向为北西南东向。顺着河流流向左翼产状为220°∠37°,右翼产状为45°∠36°,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几乎相等。两翼岩层相交成弧形。由此可推知,香溪向斜为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直立倾伏褶皱,倾伏向为北西南东向。发育有第四系砂砾,为河流侵蚀下三叠统灰岩所形成,向斜形成于E1-T1之间。 四、白玉山向斜 白玉山向斜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为北西-南东向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灰岩,两翼分别为中石炭统砂页岩,下石炭统砂岩。北东翼产状为220°∠45°,南西翼产状为220°∠55°,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轴面斜歪,为典型的倒转褶皱。向斜南西翼发育有逆断层。向斜形成于E1-T1之间。 第二节断层 断层是地壳岩石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断层发育广泛,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类型,其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小的断层随处可见,大的断层可延伸数百甚至上千公里,断层深度也不一致,有的很浅,有的可切穿岩石圈。断层主要由构造运动产生,也可以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产生,只是规模较小。断层一般有几个断层要素,最基本的断层要素是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一种面状构造,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形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断盘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日国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下盘。相对上滑的一盘叫上升盘,相对下滑的一盘叫下降盘。从图中读图可知有四个主要断层,分别为F1断层,F2断层,F3断层,F4断层。断层形成时代由新到老依次为F1,F2,F3,F4。 一、F1断层 F1断层为逆冲断层,位于彩云岭背斜北东翼上,为北西-南东向延伸,为四个断层中最大的一个,产状为220°∠3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盘地层形成褶皱,有地层缺失,下盘地层中只出露有下石炭统砂岩。F1大断层同时也受到性质未明的小断层切割而错开,与金沟处岩浆岩共同产生,F1断层形成于T1之后。 二、F2断层 F2断层为逆冲断层,位于毛村,范村,陈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延伸,断层产状为220°∠24°,分析图可知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升盘为一背斜构造,核部为震旦系,下降盘为一向斜构造,核部为下奥陶统,有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在丁村中有辉长岩岩体侵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三、F3断层 F3断层为逆冲断层,位于刘村,任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向延伸。断层倾向为320°-220°,倾角为26°-30°,分析图可知,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与花岗岩岩体出露。F3断层切割辉长岩岩体,但又被花岗岩岩体侵入,形成于Pt2-O1之间。 四、F4断层 F4断层为正断层,位于杉岭附近,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倾角为45°。分析图可知北东盘为下降盘,南西盘为上升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岩体出露,断层被岩体侵入,形成于Pt2后。 1

构造地质学教材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和要求 根据构造地质学课程特点,本课程设计采取综合阅读地质图(资料取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宁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绘制南宁幅构造地质图(或构造纲要图)、编写读图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在全面分析、解读南宁幅地质图的基础上,要求: 1、绘制南宁幅(1/40万)构造地质图1幅; 2、绘制反映全区构造地质特征的地质剖面图1~2条; 3、编写南宁幅(1/40万)构造地质特征报告1份。 三、综合读图方法及步骤 1、初读地质图首先对南宁幅地质图的全貌,如图名、图幅号、比例尺、图例等;地貌、水系及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特征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进而详细解读图幅内地质构造特征,如构造线方向、构造层数目,各构造层内褶皱、断裂构造的特点及展布形态。 2、地层根据综合地层柱状图、图例和文字资料,了解地层层序及其地层发育情况、各地层单元分布位置及展布特征、各地层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尤其注意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划分构造层,进而根据地质构造演化进程为主线,划分图幅内构造发展、演化阶段(构造幕)。构造层,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在某一构造发展阶段(时期)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或建造)及其所组成的构造,其中包括一定的岩浆岩组合。构造层常由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一个构造层内的地层组合、沉积岩相、构造、岩浆活动等具有一定特色而区别于其它构造层。在时间上代表一定的构造旋回和构造幕,空间

上代表该构造幕影响的范围。一个构造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几个亚构造层,亚构造层是由假整合面(或平行不整合面)所限定的。 3、褶皱以构造(旋回)层或构造幕为主线,由老到新研究各个构造层内的褶皱构造发育特征。从单个褶皱形态到褶皱组合形态特征、褶皱三维空间展布规律、褶皱与断层和岩浆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的时代。 4、断层首先分析对全区构造有控制性的大型断裂构造,按断裂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组,分析断层的特征、性质、形成时代、断层与侵入岩体及褶皱的关系。也可以按构造层进行分析研究。 5、侵入岩岩体一个地区的岩浆岩体及其组合是一定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产物,既受区域构造控制,又受局部构造影响。要分析侵入岩岩体在平面及空间上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形成时代等。 6、构造发展史由老至新,按构造旋回(构造层)或构造演化阶段,分析、重溯该区构造发展史。在分析构造发展史时,要紧紧抓住地层和角度不整合关系等划分构造阶段或构造幕;要分清哪些构造阶段是主导的奠基性的,哪些阶段是次要的调整性的;根据各种构造形态、方位和强度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各个阶段各期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根据地层的岩性、厚度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面貌和地壳运动变化。 四、编制构造图件 1、地质构造图的编制 地质构造图又称为构造纲要图。它是以地质图为基础而编制的,采用不同的线条、符号和颜色来表示一定地区内地质构造特征的一种图件。地质构造图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1)构造层将构造层的界线即不整合面画在图上,以区分各个构造层。构造层用所包含的地层时代代号表示,如某一个构造层包含寒武系()、奥陶系(O)、志留系(S)和泥盆系(D),则该构造层的代号为-D。如用颜色来区分各构造层,则没有统一的颜色规定,但一般原则是时代越老的颜色越深,时代越新的构造层颜色越浅。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资勘1011 姓名:蒋国义 完成时间:2012.01.13

《构造地质学》设计报告 (景陵峪综合地质报告) 目录: 一.地层概况 (4) 1.1地层分析 (4) 1.2地层接触关系 (5) 1.3构造层 (6) 二.褶皱构造分析 (7) 2.1青风岭大背斜 (7) 2.2黄山-下台向斜 (7) 2.3黄村背斜 (8) 2.4景陵峪向斜 (8) 2.5西山背斜 (9) 三.断层构造 (9) 3.1 尖山--黄村正断层(F4) (9) 3.2二渡河--上台正断层(F5) (10) 3.3 西山正断层(F6、F7) (10) 四.岩体分析 (11) 4.1侵入岩 (11) 4.2喷出岩 (11)

五.构造演化史 (12) 5.1第一构造层 (12) 5.2第二构造层 (12) 5.3第三构造层 (12) 5.4第四构造层 (13) 六.总结 (13) 七.课程学习感想及体会 (14)

构造地质学设计报告此次使用的是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景陵峪地质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可以明显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及范柱国老师讲解,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发展史及此次实习的心得体会等相关内容。 一.地层概况 1.1地层分布: 1.1.1下志留统(S1):出露于景陵峪地区的东部靠北地区,代表性岩石为千枚岩,大理岩。 1.1.2中志留统(S2):主要分布在景陵峪地区的东部靠北地区,在西部也有部分地层,代表性岩石为板岩。 1.1.3中泥盆统(D2):本地层主要分布于清风岭一带,在景陵峪西南西山地区也有分布,代表性岩石为砂岩,砾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