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1引言

自2009年以来各地政务微博发展迅速,《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2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上认证的政务微博账号总数为176714个,相对2011年增长了%。在政务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涌现出来一些有关政务微博的研究成果。郑宁雯以2009年至2012年3月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从全国政务微博的概况及特点、对于政务微博的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政务微博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吴路珂则主要从地方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地方政务微博的主要作用及其当前地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已有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目前政务微博研究进行的评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目前有关于政务微博的述评数量较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的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只得到了以上两篇与政务微博密切相关的综述。二是上述对

于政务微博的两篇综述只梳理了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而没有涉及到国外的相关研究。三是以上综述更多的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梳理,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动向,本文拟在述评的基础上把握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

2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有关政务微博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政务微博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个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李雅认为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主流门户网站上开设的微博,功能主要以政务公开、听取民意、回应质疑、表达观点为主。也有学者认为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

国外没有专门用于描述政务微博的名词,严格来说,国外与国内的微博对应的社交工具主要是twitter,但是他们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时,一般以国会、议会成员开通的社交媒体页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facebook、youtube页面等。最典

型的是集聚了美国大量议员的twitter下一个名为TweetCongress的网站,TweetCongress是一个鼓励议员使用twitter以提升美国政府透明度的可获取信息的网站。

目前对于政务微博的概念还没有明确、权威的界定。大部分学者在进行政务微博的研究时直接将“政务微博”作为已知定义的名词使用,并且在进行研究时对于“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客”、“政府机构微博”、“党政机关微博”、“政府微博”等概念不加以区分。目前国内已有的定义主要是从政务微博的功能和政务微博的开设条件两个角度给出的。

从政务微博的功能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定义,很难全面概括政务微博的作用。从政务微博的开设条件方面,对政务微博的定义不够科学,官员或者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开通的微博不能被一概定义为政务微博,因为很多官员实名认证的微博发布的内容与政务关联甚少。我们认为,政务微博是指由党政机构或者党政机构官员开通的经过实名认证的发布政务信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官民交流、塑造新型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等内容的微博。

有关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史丽琴认为:微博碎片化、短小、大众传播的特点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公共范围进而延伸了政府形象的传播范围,

微博可弥补传统媒体的可选择性差、传播速度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政府形象的即时塑造和修复,但是微博的出现使得政府对于媒体资源的掌控力下降,这对政府形象的传播构成了挑战;由于微博信息难辨真假,又具有强大的舆论煽动性,不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唐嘉仪从“双向沟通理论”出发,提出了政府进行微博公关能够有利于塑造政府正面形象的观点,但是并未给出政府进行“微博公关”的具体做法。张雨结合多个实际案例研究了政务微博的管理,提出可从公众对政府的三种期待的角度出发塑造政府的形象,然后通过微博的三大特征——链接扩容、联合成群和转发扩散来扩大传播效果,李畅从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Wu Guohua 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微博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有利于公众对政府危机管理产生积极的回应。目前,已有一些政务微博对政府形象影响的研究成果,但是主要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仅有少数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案例研究中主要以描述和列举较多,对案例挖掘不够深入。

有关政务微博的应用

(1)政府信息公开。张文祥认为微博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机会,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热情,同时微博舆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共景监狱”模式将成为倒逼政府信息公开的力量,有助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和进步。卞昭玲认为政务微博是政府网站的有效延伸、可以快速应对重要事件、及时公开民生信息、利于官民交流、能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但目前部分政务微博还存在着信息更新滞后、选择性公开信息和缺乏官民互动的弊端,应通过重塑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提倡经营政务微博理念、强化政务微博制度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

郑烨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务微博上建立的信任在信息交流与信息公开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而信任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开。John Carlo Bertot认为政务微博的协作性、参与性、自主性和及时性,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反腐能力。目前专门研究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中的应用的文献较少,大多是在研究政务微博应用时提及了信息公开,并且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中应用的研究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实证研究成果偏少。

(2)社会管理的创新。董立人认为,政务微博提升了社会管理中的服务意识,为良性互动提供支持,有利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践行群众路线。张蓉认为,微博能提供社会管理入口、释放社会管理话语权,又能够更加贴近民众使得微

博有益于创新社会管理,但是“狭隘民意”、“群体极化”等现象也使得微博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因此应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公众责任感,遏制虚假和攻击性言论。杨娜认为,政务微博将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具有官民关系润滑剂的作用、并有利于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进程。Seong Eun Cho认为政务微博应注意平衡作为政务信息提供者和浅层次官民交流的对象这两个角色,以此赢得公众信任,从而促进数字化合作型政府的构建和社会管理的创新。目前研究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应用的成果相对较多,主要认为政务微博可以促进官民交流、微博问政和信息公开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仅限于定性的理论分析。

(3)舆情管理。微博所导致的信息多源性挑战政府的信息控制能力、舆论多元化挑战舆论统一性、社会动员挑战社会管理使得在微博时代舆论的引导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李凌凌从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官方主流媒体和微博平台已经形成了两个信息场和舆论场,其信息和观点的差异正在撕裂社会的价值共识,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改变信息控制,以政务微博促进信息公开、参与舆论竞争。

陈显中认为,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机制应该包括组织管理机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媒体联动机制、议程设置机制、意见领袖培养机制、管理人员培训机

制和工作绩效奖惩机制。王灿发认为,不仅可以通过暂停账号、删帖、事后追惩和建立用户信用评价体系的方法控制谣言的传播,也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制定一套简易的操作手册,从遣词造句、信源选择、内容甄别等方面对普通微博用户予以指导,从而遏制谣言的传播。钟柔英则从舆论学的角度探索了通过设置政府新闻议程实现舆论引导的可能性。

当前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情管理的研究,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多学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将政务微博应用于舆情管理的举措,但绝大多数措施主要依靠人工处理且可操作性不强。我们认为,融合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处理技术以及一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理应是利用政务微博进行舆情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

(4)官民交流。曹劲松认为微博的实际传播效果要优于传统媒体,并结合公安微博、发言人微博等实际案例,指出当前对政务微博的使用和认识还不够深入,政府应当树立微博服务的政务理念。李晓方将官民互动抽象为关注层、微博交流层、虚拟与现实转换层三个层次,对抽取样本进行数据处理之后,指出“官”微博主要充当着“沉默发言人”的角色,“官”微博更新速度较慢,“官”微博的内容以“新闻及其评论”为主。Jennifer Golbeck指出,若政务微博收到的民众反馈过多,那么其与民众直接沟通交流的功能就会受到限制。F.

Dianne Lux Wigand认为政府部门在运用政务微博进行官民交流时,应该通过明确交流对象,实现官民沟通效果的最优化。

就目前对于政务微博应用于官民交流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研究政务微博中的官民互动行为,但是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虽然也有对官民互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但是总体而言存在着样本量不足、深度不够、缺乏对比性的研究的问题。此外,曹健敏认为,微博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不利于政务微博准确、全面地发布公共信息;微博用户只是社会大众中的一部分人,政务微博还不能成为政府公共关系构建的主流工具。

有关官员微博行为探究

林志标认为“官员微博”是指公开以党政干部的身份开设的个人微博,他从传播学角度探讨了新传媒变革下的官员微博,认为官员微博的基本内涵是问政,而官员微博实现了民众与官员之间虚拟的面对面。王娟则从制度和意识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官员政务微博媒介素养的策略。

张宁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三个官员的微博样本,从官员微博的传播定位、传播内容偏向、与受众互动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官员微博在有利于公共关系建立的

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的风险;他认为官员微博发挥的政府公共关系的作用有限,政府公共关系需要通过多层次、多媒体、多渠道进行建设。

汪莅轩从组织管理中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官员、组织机构和微博关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关联结构,这不利于信息交互,易形成信息不对称,因此并非所有官员都适合于微博平台,官员应该审慎决定进入微博平台。

冯伟则从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的行为角度分析了官员庹祖海的新浪微博,指出官员微博进行适当的个人宣传有利于培养官员意见领袖,官员微博应该谨慎发表批评意见,尤其是针对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事务。

Rolfe Daus Peterson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美国第111届国会议员的微博使用行为,发现议员的党派、选举行为、性格特征、所在地区会影响议员微博的使用率、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Sounman Hong以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为情境,研究了参选者的微博使用情况,发现微博的使用既会影响参选者在传统媒体中的关注度,也会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公众关注度。目前学者们对于官员微博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这些成果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有少量定量的研究成果,存在样本数目较少,样本涵盖面不够广、缺少动态研究等问题。

有关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郑磊调查发现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地理、层级、机构以及部门分布不均衡”、“微博账号身份信息不一致或难以识别”、“微博流于形式未被真正使用”、“活跃期短未实现常态化”、“部门类微博间缺乏整合和互联”等问题,提出了政务微博应进行分类管理等建议。唐亮认为政务微博功能定位不清,会影响政府形象,借鉴英、美的经验,提出要注重微博使用效果评价和注重微博推广。

瞿旭晟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政务微博运营管理的风险,从内容发布、网络互动、日常维护、平台运营等方面提出了政务微博的运营策略,提出应该推动具体部门先行先试,反对“一哄而上”开通微博的极端现象。

John Carlo Bertot认为政府部门使用微博,会给用户隐私、政府信息安全、海量数据管理、可获得性、信息准确性和政府的支配地位等方面带来挑战,因此他认为美国应该建立更适应微博时代的信息政策框架体系。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基于政务微博客观数据的定量分析研究成果明显偏少。在目前国内政务微博数量较多且微博内容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若能以政务微博活

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政务微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许更能推动政务微博发展。

有关政务微博的传播特性

政务微博传播是政务微博研究的热点领域,对于政务微博的传播通常采用实证研究,多从突发事件入手。桂万保将用户划分为核心节点、桥节点、长尾节点的方式对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传播动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机构的积极支持是政府机构微博的传播动力要素之一,微博传播的“圈子化”特点要求政务微博积极参与互动,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杨妍通过分析“温州动车事故”这一实际案例,认为微博的及时性、进入门槛低和“裂变式”传播特点可能使政府陷入“塔西佗陷阱”;微博信息传播链条的加长,使信息失真度加剧并易于产生谣言,重塑政府公信力是应对政务微博传播中的“塔西坨陷阱”的关键。

Ma Liang实证研究了公安微博的传播之后,发现政府部门的层级、互联网的普及率、区域扩散效应和上级压力会显着正向影响公安微博的可用性,而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电子政务的发展没有显着的影响。

阅读前人有关政务微博传播特性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

大多都是先从微博的传播特性出发,再将微博的传播特性移植到政务微博的研究,而对于政务微博传播特征与一般微博传播特征的差异研究较少。此外,鲜有研究政务微博传播节点的成果。

有关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

黄河将政务微博的内容分为“形象塑造类信息”、“公共服务类信息”、“关系类信息”三个大类以及这三类所包含的十个子类,把政务微博的发布方式分为“连续、规律发布信息”、“根据用户活跃情况设定信息发布节奏”、”多媒体元素融合使用”、“用‘网民’风格发布信息”四种发布方式。

曹丹研究了“十大新闻办机构微博”,发现“生活服务资讯占主导,城市文化新闻是重点,新闻发布会信息优先,互动性内容作补充”是目前政务微博群的内容发布规律,提出城市政务微博群应当将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有序的、重点突出的、合乎认识规律的综合信息发布窗口,并且政务微博群可以尝试建立与已有电子政务平台的联系提高信息的聚合度。

郑拓选取十个政府机构微博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认为政府机构微博的信息透明度有待提升,政府机构微博内容忽视公共服务,微博形式单一,语言风格刻板,出现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化”趋势。

Seong Eun Cho认为当前政务微博发布的多为流于形式的次要信息,缺乏基于政府政策和官员行为的深入讨论,政务微博缺乏形成公众观点的兴趣,这容易导致有可能成为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利益相关者,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

有关于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的确能揭示政务微博内容与发布形式的现实情况。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中存在样本偏少、案例研究规范性有待提高、内容分析法所建类目合理性有待斟酌等一些问题。此外,还有学者从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借助微博所达到的政府回应模式的变革以及政务微博档案化保存等角度对政务微博进行了研究。

3结语

在研究中发现,伴随着政务微博的快速应用,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已引起学界的关注,涌现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务微博的概念”、“政务微博对于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政务微博的应用”、“官员微博行为”、“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务微博传播特性”、“政务微博的内容与发布形式”等一些领域。

国内政务微博的研究虽然成果较多,但是这些研究中存

在“现有研究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以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进行定量研究的成果偏少”、“少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存在样本数目较少,样本涵盖面不够广,缺少动态研究”、“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促进政务微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国外政务微博的研究虽然存在“无明确的政务微博的概念”、“与政务微博密切相关的研究较少”等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国外的这些成果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半结构化访谈法等。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认为政务微博研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国内应该像国外一样,在研究中要尽量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提升政务微博研究的质量和科学性;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政务微博的研究中,都要重视对政务微博活动产生的大量客观数据的利用,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政务微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③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在采用抽样方法进行研究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的大小;

④“政府如何利用政务微博提升其形象和公信力”、“政务微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政府如何利用政务微博提升其政务

管理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中心.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

2刘宁雯.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文献综述[J] .电子政务,2012,(6) : 38-43.

3吴路珂.地方政务微博发展述评[J] .中国-东盟博览,2012,(7): 156-157.

4王娟,王钰.中国政务微博发展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2,(7): 10-12.

5李雅.从政务微博看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J].电子政务,2012,(4):34-40.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

微课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作品分析作者:张振英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5期 张振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 精悍、交互性好、应用便利”等特征被教育领域广泛认可,文章通过微课的概念、特征及制作 方法的简要介绍,并以“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专题的参赛作品 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微课资源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两个方面提出微课资源设计的 有效策略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设计;微课大赛;现状分析;设计策略 一、微课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以微型课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实 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针对目前国内教育 教学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这一概念,在此后,微课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并带动了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微课这一 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胡铁生(2015)将微课界定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 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在“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中,将微课界定为以视 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从上述定义可以总结得到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2)围绕学科知识点(如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3)时长短;(4)内容精;(5)支持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部分。鉴于此,微课视频的制作尤其重要,微课视频的制作水平直接反映了微课的质量。孟祥增等人指出,有关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主要 有五类: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 二、“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分析 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资源在课堂教与学应用中的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各 地区的典型示范和先进经验,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 建共享,湖南省教育厅举办了“2016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旨在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 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 (一)参赛微课基本情况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1引言 自2009年以来各地政务微博发展迅速,《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2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上认证的政务微博账号总数为176714个,相对2011年增长了%。在政务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务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涌现出来一些有关政务微博的研究成果。郑宁雯以2009年至2012年3月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文献为对象,从全国政务微博的概况及特点、对于政务微博的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政务微博的文献进行了述评。吴路珂则主要从地方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地方政务微博的主要作用及其当前地方政务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已有政务微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目前政务微博研究进行的评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目前有关于政务微博的述评数量较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的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只得到了以上两篇与政务微博密切相关的综述。二是上述对

于政务微博的两篇综述只梳理了国内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而没有涉及到国外的相关研究。三是以上综述更多的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梳理,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动向,本文拟在述评的基础上把握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 2国内外政务微博的研究现状 有关政务微博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政务微博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个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李雅认为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主流门户网站上开设的微博,功能主要以政务公开、听取民意、回应质疑、表达观点为主。也有学者认为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 国外没有专门用于描述政务微博的名词,严格来说,国外与国内的微博对应的社交工具主要是twitter,但是他们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时,一般以国会、议会成员开通的社交媒体页面进行研究,其中包括facebook、youtube页面等。最典

我国政务微博概述

政务微博简介 【翻页】 展示内容——读PPT 【翻页】 一、政务微博的特点 1.听取群众呼声更便捷 微博是一个新兴事物,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便利了人们与博主的沟通交流。通过微博,已经实现了手机和网络的互动,而由于手机已经相当普及,所以通过微博就能够非常方便地与人交流。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表示,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最早往往不是靠媒体披露的,而是通过网络才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得到公开的报道;一些最基本的公众诉求通过网络浮出水面,政府才能了解到这些诉求。微博成了代表委员和广大群众“交心”的一个新渠道。同时,微博简明扼要、直奔主题的文风也与简洁的会风高度契合。通过微博,网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保障了人们的话语权,在民情民意的表达和收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微博的流行,调动了百姓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 2.开辟了政府发布信息的新通道 微博改变了网民的说话方式,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政务微博这一举动,不仅有益于政府政策的公开和透明,更加开了一条政府处理紧急事件的信息公开通道,同时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政府通过微博可以及时提供准确客观的重要信息。例如,在昆明市螺蛳湾商户聚集事件中,当天在网络上并没有出现以往群体性事件中曾经有过的种种谣言,也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这都要归功于“微博云南”及时发布的111个字的信息。这使得政府改变了先处置、后发布的老套路,边做边说,变被动为主动,从起点就跑在了流言前面。 3.与多种官民交流渠道互补

就民意互动来说,不能指望通过某一种形式解决一切问题。无论在未来新媒体传播技术如何发达,微博都取代不了人大代表的提案,再先进的电话会议技术都取代不了每年一次的“面对面”的“两会”。与传统媒体一样,任何新媒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同媒体之间的互补才是解决之道。我们在当下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实现多种表达渠道与表达形式的相辅相成。 【翻页】 二、政务微博的作用 1.倾听民意、引导舆论的新平台 2.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的新媒介 政府部门可以将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及时发布在政府官员微博的最新动态上,也可以把对一些突发事件的跟踪和处理情况等发布在微博上,这一方面让民众及时了解了政府的最新信息,加强了信息的公开性,便于民众的监督,使政务微博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重要的自我展示和宣传工具。另一方面,政务民主化、公开化对政府部门的网络公关能力也是一项新的考验。微博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政府意识到,与其被动地应付曝光于网络的各种事件,不如借助自身建立的政务微博平台,主动与网友互动交流,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民主。 3.民主协商、沟通民意的新渠道 微博因其发布渠道便捷、入门槛较低,实现了迅速即时的平民化传播,在微博中,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发布信息,这也催生了个体的表达欲望。政务微博的开通为人们参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协商提供了可能性。微博用户可以在政务微博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而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政务微博发起相关的民意调查,迅速、准确地收集民意、判断舆情。在舆情出现的初期就给予回应,及时答疑解惑,而非掩盖和抑制,用微博快速有效的交互式反馈机制沟通民意,以达到与关注者进行良性互动、民主协商,并最终获得支持与认同的目的。 【翻页】

政务微信平台方案

政务微信门户建设思考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化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微信和微博。作为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用户数最大的两大平台,政府部门也开始借助其用户量大的基础来做服务。前期微博兴起后,有一大批的政府用户开始建设政务微博,借助其传播速度快的方式来引导社会舆论; 随着后期的发展,微信快速跳出,用户迅速的超过微博,成为了社会化媒体的第一大终端,不少的政府部门又开始创建政务微信,但是目前很多的政务微信都成了摆设,基本上没人维护,慢慢的就出现了我们经常说的僵尸微信。政府部门对于微信这种?指尖上的政民互动?方式开始产生了动摇,而且有?专家?说,让政府部门的互动回到微博,微信不适合。其实并非不适合,而是不知道如何利用微信来做服务,微信的优势在哪?微信是私密的圈子,圈子里基本上都是自己认识的朋友,对朋友发到朋友圈中的信息不会反感,基本上都会阅读;而微博是全公开的,信息公布没有限制,经常有一些闲着无聊的人去刷屏,记得有段时间,每天打开微博看信息都是一个人的,特别招人烦; 2、广告;微博中存在最多的就是广告,终于有了免费传播的广告渠道了,很多商家看 中这点,注册个微博账号,恨不得每一分钟发一条广告,真正有用的信息比较少,难发现;

而微信中大部分都是干货; 3、链接;链接是微博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相信有很多人试过,在手机上浏览微 博, 有好友推荐了一个美食, 但是点开后微博的链接就不知道链到什么地方了; 微信这点就 比微博好很多,不会随便链到其他非相关的地方。 那么对于政府来讲, 政务微信应该如何建设?很多人不看好政务微信的原因, 并不是因 为微信不适合政府拿来做服务, 而是被之前的微博思维限制了, 仅仅认为微信是个传播信息 的途径,其实信息传播只是微信的最基础功能, PC 上的门户都已经从信息引导在向服务型 门户转变,那么基于移动端的政府门户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好服务?1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完整版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 档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综 述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是微课程研究的兴起,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此后微课程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特征等。 一、研究内容 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时间较短,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程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对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以下从微课程的含义特征、设计开发、应用领域三方面展开综述(见表1)。 (一)微课程的含义特征 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 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同时他还指出“”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即形成微课程。 胡铁生通过对微课程资源库的设计开发以及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总结微课程的特征包括:“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国内微课程领航人李玉平关注的却是微课程的呈现,认为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这种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发思考,让学习者在充忙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从以上众多学者的理解可知,微课程有两个显着特征:一是以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微课程的“微”。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微”是微课程的灵魂,可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二是微课程时间短小,一般在3-8分钟以内,这种时长符合学生的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摘选及排行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摘选 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全国政务微博 【概况】 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 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 从政府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微博以政府系统为主,有1671个,占总比例97%;党委系统微博次之,为35个,约占3%;政协、纪委各1个,人大没有开设微博账号。这方面,官员微博的比例与机构微博的比例比较接近。其中,政府系统的官员微博576个,占总比80%,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85个,占总比11%,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微博各占总比4%,纪委委员微博占总比1%。 从微博运营商的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在新浪微博的注册数最多,为1479个,占总比87%;腾讯微博注册数次之,为209个,占总比12%;人民微博的注册数为20个。政府官员的微博注册情况与此相似,新浪微博注册数为618个,占总比86%;腾讯微博注册数为69个,占总比10%;人民微博注册数为33个,占总比5%。 【特点】 1.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较强 与官员微博相比,机构微博数量更多,涉及部门也更广泛。从数量上看,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比较强。从官员微博的人气度看,则以北京最为活跃。 在官员微博中,以北京地区微博开通数量最多。需要指出的是,列入统计的北京地区官员微博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因此,北京地区的政务微博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2.公安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较强,党政机关、交通部门微博亦成亮点

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本文是关于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务微博微信发布运行管理办法 一、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名称 政务微博:“安全监管总局”+LOGO标识。 政务微信:“安全贝贝”+LOGO标识。 二、发布平台 总局逐步开通新华网、人民网、腾讯网、新浪网微博及腾讯微信公众服务号。 三、组织领导及分工 在总局党组领导下,由总局人事司(宣传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人事司〈宣教办〉)负责组织协调。 人事司(宣教办)负责制定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平台建设规划,拟定重大安全生产活动的信息发布方案。 总局机关各司局、应急指挥中心和承担宣传教育任务的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各自业务特点,负责起草微博、微信发布内容,研究提出应对热点问题及社会公众关切的回复意见。 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负责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的技术支持,在人事司(宣教办)指导下,负责收集、整理网民在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上的回复意见。 总局通信信息中心负责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 四、工作原则和发布内容 (一)工作原则。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和“公开透明、及时快捷、树立形象”的原则,围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行政执法、生产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安全文化等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权威、

准确、及时地发布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发布内容。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每条最多分别为140个和680个汉字(含标题及标点符号)。初期设置信息发布、新闻链接、生产安全百科(安全生产工作科普知识)、预警预防信息等栏目。根据运行实际和社会公众关注热点,及时对栏目划分进行调整。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 1.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新进展、新成效。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重要文件和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等信息。 3.有关生产安全的事故查处、挂牌督办、预警预防、统计分析,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及救援处置信息。 4.对不实报道、谣言及其他不良言论的回应和澄清。 5.需要发布、回复或转发的其他事项。 禁止发布的内容包括: 1.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2.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破坏国家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 3.散布谣言、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的。 4.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5.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聚众扰乱安全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6.未经确认的信息和未经审定的行政管理事项(公开征求意见的除外)。 7.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其他内容。 五、相关工作制度 (一)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信息实行“分级审核,先审后发,授权发布”制度。发布信息内容应履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 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为本单位信息发布授权人员,信息发布人员的授权管理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国内外微课程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 作者:张静然,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独家授权发布,请勿转载) 一、关于“微”的遐思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微”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释。不得不说,“微博”“微信”“微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经被打上了“微时代”的标签,“微”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必然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而更代表了“微言大义”。微时代下的诸多微功能,不仅给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师,首当其冲地成为各功能的探路先锋。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给了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草根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并相继衍生出了微小说、微刊、微访谈等功能,曾经风光一时的博客不免显得“垂垂老矣”;在教育领域,许多教师也从博客的早期追随者和饯行者,转而开始尝试应用微博来支持德育教育,甚至辅助教学。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来说,已经有20年历史的、曾经不可或缺的短信功能也逐渐地“风光不在”,微信因为其语音即时通信功能占用流量少、不用输入文字等优势,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教育领域,微信成了家校互通的重要渠道,它让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便捷。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网站的兴起,更让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播放时长短(短则30秒、长不过20分钟)的微视频、微电影使“人人都成为生活的导演”,草根民众成为媒介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教育领域,来自一线的教师开始尝试以数字故事的方式制作自己的微视频课程,某些网校的行动更为迅速,他们早已经推出称之为“微课程”的、时长定义不尽相同的学习视频,供没有大段时间学习的学习者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 以上诸多“微”功能均具有“短”、“快”、“精”的核心特色,更有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范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具体相同兴趣的社交群体等共同特点,广泛分布在桌面软件、浏览器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这些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来说,都是天然的优势。 二、关于“微课程”的争鸣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微课程的界定还不够明晰,在e-Learning业界、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定义和理解都各有不同。 1.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已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为民服务、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亟需根据互联网发展和政务公开的实际情况,采取七个举措来促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务微博;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 目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据腾讯与新浪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两大微博平台用户数据已分别达到3.2亿和4.25亿。同时,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也变化明显,一方面,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1]。微博作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具有信息传递快、保真性强的特点,微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对中国网络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开通了微博,政务微博网站已发展成为政府政务公开、为民服务、了解民意、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互联网应用的新渠道 从2011年开始,政务微博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据2011年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较年初增长776%,其中党政机构微博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18203个[2]。政务微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其总量相对还比较少。目前开通微博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的总体比例还比较低,预计政务微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目前已开通微博的部委和地方政府正积极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公安系统微博已经发展成为政务微博的领跑者,目前公安微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明显作用。外交部“外交小灵通”精心打造“外交动态”、“外交小知识”、“外交史上的今天”等栏目,分类发布权威外交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平台的功能。“北京微博发布厅”在信息传达、民意沟通、发动动员等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微博发布厅”整合了北京市各大政府部门资源,除及时全面传达最新权威政令外,还直观地向市民展示工作进度和阶段效果;利于民意征集、调查工作展开;并可有效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全面宣传推广城市活动。 (二)政务微博发展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与政府工作的融合,政府网站成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载体。[3]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新平台。微博一方面为政府信息的及时发布、快速传播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另一方面,一些热点事件信息不断聚焦,对政府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微博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6月开通其官方微博“成都发布”(https://www.sodocs.net/doc/108102110.html,/xwfbc),受到了广大“粉丝”和媒体的较高关注。又如2011年9月新疆开通了“新疆政府信息公开”官方微博,主要发布来自新疆政府门户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08102110.html,)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实时动态类和关注度高的信息为主,包括政务动态、通知公告、新闻发布会等信息,丰富了传播渠道。

政务微信公众号平台

目录 一、微信平台背景 二、微信平台开发价值 1、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2.树立政府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3、建立微信集群提高工作效率 4、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需求 5、引导网络舆情、化解社会矛盾 6、解决诉求途径、提升服务质量 三、微信平台开发目标 四、微信平台开发系统 五、微信平台开发功能建设 六、推广方案 一、微信平台背景 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当前我国微信用户已超过6亿。微信已广泛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大众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为进一步做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猛发展形势下的XX 市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市各级政务微信的信息质量和

影响力,我市应当尽快全面开展泛微政务建设工作。 二、微信平台开发价值 政务微信将满足市级、县区及以下各级政府单位在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民意调查、舆论引导、政务服务、政府办公等多方面的需求。围绕我市各级政府单位的中心工作,政务微信不仅可利用起发布传播功能实现开阔政府信息传播渠道,加强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汇集民声民意,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还能针对各级部门的不同需求,通过技术开发实现预约、申报、支付等多重应用型功能,打造为民办事平台,更好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1、开阔传播渠道、传递权威声音 政务微信弥补了传统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发布政府信息时在及时性和再传播上的不足。微信不仅可通过手机实时接收,更可通过朋友圈分享进行多次再传播,具有大众媒体无可比拟的快速便捷性,使政府发布的信息在弹指之间传向千千万万的网民大众,极大方便了广大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 2、树立政府形象、扩大区域影响 政务微信通过其特有的裂变式传播特征将政府影响力通过多次再传播呈几何倍数扩大。利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发布功能,将现实中的政府"搬"到手机平台上,拉近和普通民众的距离,进一步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扩大政府社会影响力,成为地方党政机构进行形象展示、扩大政府影响力的新窗口。 3、建立微信集群提高工作效率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文档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综述 我国微课程的相关研究是从2011年开始,2012年、2013年微课程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011年是微课程研究的兴起,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可知,最早发表的与微课程相关的文章是2011年关中客的《微课程》,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微课程”概念的源,并批判性地指出:微课程不可能适用所有的课程,适用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检验。此后微课程逐渐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大家开始对微课程进行解读,研究其概念含义特征等。 一、研究内容 我国微课程的研究时间较短,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程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对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以下从微课程的含义特征、设计开发、应用领域三方面展开综述(见表1)。 (一)微课程的含义特征 目前很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定义和解读,其核心和理念是一致的,但是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 胡铁生从系统观的角度首次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他还提出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是构成微课程教学资源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微课程资源生态系统。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同时他还指出“微视频”并非等同于“微课程”,其只有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否则它只是一个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 从以上阐释可知,微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即形成微课程。 胡铁生通过对微课程资源库的设计开发以及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总结微课程的特征包括:“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国内微课程领航人李玉平关注的却是微课程的视频呈现,认为微课程视频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这种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发思考,让学习者在充忙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从以上众多学者的理解可知,微课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为呈现方式;二是凸显微课程的“微”。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让学习者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微”是微课程的灵魂,可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二是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小,一般在3-8分钟以内,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三是微课程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近两年,为适应新媒体发展形势,创新宣传手段,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形成了一阵微博热。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联系,极大提升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但热潮过后,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如“僵尸微博”、问政流于形式等。如何正确认识微博、掌握微博、熟练运用微博,将微博问政作为政府宣传、舆论引导、重塑政府宣传公信力的有效形式,是需要引起各级政府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问政;信息公开 一、微博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微博与其他新媒体平台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一是时效性极强。得益于手机的普及,利用手机拍照上传、发布信息已成为微博达人的生活方式,在微博上实现了信息即时共享和“秒互动”,即用户在几十秒内完成信息发布与反馈,整个互动过程不超过1分钟,这大大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模式,对政府舆情应对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二是渠道来源多样性。微博用户注册无限制,每个信息参与者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发布、评论、转发信息,这种情况下,一旦找到一个共同关注点,就会迅速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形成一个舆论氛围。这一方面体现了舆论的自由,使人们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多样,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真假难辨,经常是因为一个局部微小的问题,在网络舆论的发酵下,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挑战政府管理。例如2013年最终被绳之以法的秦火火,正是利用微博信息管控的真空地带,频繁造谣生事,引发大量转发评论,带来一次次思想混乱,严重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和名人声誉。三是丰富的交互性。在微博平台下,网民角色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换。微博强大的关注、转发、“@”、评论系统,把新媒体互动性发挥到极致,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为公众提供一个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行业的微博舆论场,公众参政议政热情空前高涨。2012年9月16日,作家赵丽华在腾讯微博中号召网友“支持理性爱国,反对暴力”的微博创造了500万次以上的转发记录;济南中院审理薄熙来一案采取微博直播,庭审当天引发转发228573条,微博热议度达155697。微博对中国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变革,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政府的决策、反馈、处置等行为需要有新的思维和办法。 微博作为网络交互平台的一种形式,近两年来发展迅速。据新浪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目前微博用户已超5亿,微博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25%,增值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1%,成为营收主要增长点。2013年3月25日14时,《河南日报》官方微博粉丝量突破53万,追平了纸质版的发行量,位居地方党报微博第6名,而达到这一规模距2月28日副省长张广智亲自发出第一条微博仅过了26天时间。 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开通数量呈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上半年,新浪、腾讯两大微博运营商已有超过20万个党政机构及党政官员的认证微博入驻。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定义、意义和在政务微博微信的体现

“使用与满足”的内涵及与新媒体相关的考点 核心概念辨析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定义(名词解释模板)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使用与满足实际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即身边必须有可接触的媒介,如果不具备,受众就会转向其它替代性的满足手段;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它是在以往媒介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满足,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意义 ?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它揭示了受众媒介媒介使用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轮”或“皮下注射轮”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使用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的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这对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过分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在这个意义上,也有一些学者把它称为一种“适度效果”理论。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反思(理解即可)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受众具有主体需求,这一点受到怀疑,受众并非都明确自己的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功能主义媒介观,简化了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比如技术满族人类需求的单一关系,两者之间实则为互相建构的关系。 四、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的其他研究(拓展知识,注意理解) ?弹幕视频 ①满足用户社交表达的需求。传统的视频评论置于视频下方评论区,受众不可能做到 即时互动,因而发表观点受到局限性。而弹幕视频可以给予受众充分及时的讨论渠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微课研究背景与现状

研究背景与现状: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的悄然诞生,我们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一―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社会迈入了微信息时代。有了互联网,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大大增加,达到了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程度,教学也由此进入了数字时代。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模式遭遇信息时代冲击的当下,小学英语教学应该疏堵结合,将信息化的趋势与传统教育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 我们学校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学生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背景较为复杂,对于语言学习,缺乏语言运用的机会,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家长能够辅导,但有些家长忙于生计,对英语的辅导和检查真是心 有余而力不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很 容易走神,听课的效果差,容易错过老师讲授的重难点知识;还有个 别学生因为生病或者其它原因缺课,影响后期的持续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平台上推行微型课程、发微信帮助学生复习,重难点知识。,拓展教学资源,更新教材形式,扩大学生的英语接触面,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概念界定与解读:微型课程”的全称是微型视频课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幵展教学。微型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它满足了不同学习者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地点、不同学习成本、不同学习方法的碎片化需求,使用多媒体,尤其是PPT课堂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某个知识点、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及学习。 研究内容:1.学习有关微课的相关理论及视频。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基于微课的近五年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微课近五年研究成果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微课的研究状况、微课翻转课堂、微课的质疑对微课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近5年的分析。对微课的认识由形式到内容、由片面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学术界对微课的研究也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微课和翻转课堂共同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因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 关键词:微课;内涵与特点;研究状况;翻转课堂;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方便快捷的移动设备广泛普及。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对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以高科技产品为传播媒体、能满足任何人随时随地学习的微课,便应运而生。 然而微课并非中国本土产物,而是“舶来品”2011年,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了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佛山教育局在大赛中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2011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微课网”创立,微课自此开启了在实践层面上的建设与发展。2014年举办的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已有28个省筹备参与。由此可见,微课的影响已经由广州一省逐步扩展到河北、河南、四川、云南、江西、浙江、内蒙、辽宁、广西、海南、山西等多省及北京、重庆、上海和天津市。微课在中国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经历了由区域到全国、由中小学到高校的发展趋势演变,内容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对微课研究也成了学术界一个很热的话题,介于此,我想从学者们对微课的解读、微课的研究状况、微课的发展课堂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微课的理解的误区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微课的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与特点 微课又称微课例或微课堂,主要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某学科知识点的教与学,此外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专家同行点评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源。一个“微”字就可以说明微课的关键所在。“微”字意味着微课的上课时间短,而时间的短暂决定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少而精。 微课是个“舶来品”,国内对微课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胡铁生是教育硕士,中学电教高级教师。他2012年起担任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评委,专注于微课等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他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三个不同时期分别给出了微课的定义: (1)2011年,胡老师把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2)2012年,他定义微课是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3)2013年,胡老师定义微课是“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 通过把胡铁生老师不同时间对微课的定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2011年到2013年,以胡老师为代表的微课研究专家们对微课的认识由最初的把微课定义为

政务微博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分析

政务微博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务微博在2011年迅速发展,各地政府机构纷纷建立官方微博,通过微博的形式进行政治参与,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是"网络问政"的一种新形式。政务微博在充分发挥微博已有的草根性、即时性、互动性的优势的基础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传播议题多样性、传播方式亲民性等特征,使政务微博迅速成为政府机构发布信息、倾听民意、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的变革。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府问政的媒介参与方式,由于我国政务微博的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加上我国固有的政治体制的局限以及传统的传播观念的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政务微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根据政务微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关键词:政务微博;现状;发展;路径 1.引言 1.1概述政务微博的含义 我国的政务微博是政府的官方微博账户,各级政府为了发布信息,倾听民意而开设的微博,通过网络进行问政,致力于与公众的对话和互动,建立社会化媒体参政、议政、问政平台。有学者把政务微博比喻成"开放式的网络议政大厅",是政府部门在网络上的传声筒,一方面是发布政府官方信息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收集民意、了解民需的风向标。 1.2政务微博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在国外,微博被不少政府和领导重视和运用。像奥巴马、梅德韦杰夫、卡梅伦、李明博等国家元首都有自己的微博。目前,全世界已有 60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开通了微博,他们通过微博拉人气、抗危机。2008 年,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它的胜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网络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对“推特”的利用,奥巴马很善于利用微博聚人气、与公众沟通。2011 年 7 月 6 日 1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docx

国内外微程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践状 作者:静然,位:中央化教育 (独家授布,勿) 一、关于“微”的遐思 在《代典》中,“微”既有“ 小,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解。不得不,“微博”“微 信”“微”??大行其道的今天,早已被打上了“微代”的 ,“微” 个字所代表的意,必然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而更代表了“微言大”。 微代下的多微功能,不的互网用来了革命性的冲,更在教育域生 了不小的影响,教,首当其冲地成各功能的探路先。 不超 140 字的微博,了不喜篇大的草根更多的空,并相衍生出了微小 、微刊、微等功能,曾光一的博客不免得“垂垂老矣”;在教育域,多 教也从博客的早期追随者和行者,而开始用微博来支持德育教育,甚至助教 学。 于相当一部分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来,已有20 年史的、曾不可或缺的短信功能也 逐地“ 光不在” ,微信因其音即通信功能占用流量少、不用入文字等,正 成年人的新;在教育域,微信成了家校互通的重要渠道,它教和家之的沟 通更加迅速、便捷。 流媒体技的展、网站的起,更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播放短(短30秒、 不 20 分)的微、微影使“人人都成生活的演”,草根民众成媒介的造 者和播者;在教育域,来自一的教开始以数字故事的方式制作自己的微程,某些网校的 行更迅速,他早已推出称之“微程”的、定不尽相同的学,供没有大段学的学者无、 无不在的学。 以上多“微”功能均具有“短” 、“快”、“精”的核心特色,更有制作、容易上手,播范广、接受程 度高、播成本低,互参与性、可以形成具体相同趣的社交群体等共同特点,广泛分布在桌面件、 器和智能手机、平板等移智能端上,些于教育域中的无是教是学者来,都是天然的。 二、关于“微程”的争 在教育域的用中,微程的界定不明晰,在e-Learning 界、基教育域、高等 教育研究域的定和理解都各有不同。 1.国外的研究及践状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程”有关的名有 Minicourse 、 Microlecture 但其“微型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大学附属学校于出微型程 ( Minicourse ),也可称短期程或程元;新加坡教育部于、 Microlesson 等, 1960 年首先提 1998 年施的 MicroLESSONS研究目,涉及多程域,其主要目的是培教可以构建微型程, 其程一般 30 分至 1 个小,教学目集中,重学情境、源、活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学支架,同也教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行具体的教学; 2004 年 7 月,英国启教道(),每个目15 分,道开播后得到教 的普遍可,源的累最达到35 万分的微目;2008 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教授”戴·彭斯(DavidPenrose)因首了影响广泛的“一分 的微”的“微程” (Microlecture )而声名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把教学内容与 教学目密地系起来,以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体”。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微程”、“微” 的研究,但其核心成源不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