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16届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提升作业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明( )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

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

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迁移知识的能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2014·南京模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奋斗目标从经济上看主要体现了( )

A.社会主义的矛盾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解析】选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2014·武汉模拟)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要( )

A.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解析】选C。注意是从根本上说,因而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做起,不难选出C项。

4.(2015·南昌模拟)“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发展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这一目标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

A.第一要义

B.核心立场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材料中的目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5.(2015·黄山模拟)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①说法正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说明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③说法正确。保障城镇化并不是要扩大城市规模,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坚持速度优先,②④观点错误,排除。

【知识拓展】城镇化与城市化

(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2)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6.(2015·衡水模拟)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了磷矿石、玉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税,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的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这有利于( )

①减少矿产开采,合理利用资源

②节约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③保护环境,促进采矿利润增长

④开发新矿,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近年来,我国逐渐提高部分矿产的矿产资源税以及增值税税率,这些措施将增加矿产开采和使用的成本,对于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中“促进采矿利润增长”的表述与题意不符合,故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并

未涉及开发新矿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7.(2015·长春模拟)“绿色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 )

①有利于银行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银行融资能力

②能够推进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

③表明银行以维护生态效益为目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④体现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提高银行融资能力”与材料无关;③表述错误,银行是金融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②

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2015·泉州模拟)“总产量曲线”(如右图)表示: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L)的增加,最初会使总产量(P)增加,但当劳动量增

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它给

我们的启示是( )

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集约经营

②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政府机构人员过多将会降低行政办事效率

④国家应摒弃经济发展速度、注重发展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总产量曲线”揭示了影响劳动效率提高的因素,从而告诉我们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政府工作都要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增加人财物的投入”不符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④中“摒弃经济发展速度”是错误观点,可排除。

9.(2015·黄山模拟)某矿业城市准确定位,未雨绸缪,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全市陆续建成了以食品加工、矿山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和服装轻纺为主的多个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多路并进。可见该市走的是( )

A.产业优化之路

B.自主创新之路

C.统筹城乡之路

D.生态环保之路

【解析】选A。“食品加工、矿山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和服装轻纺为主的多个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多路并进”,这是优化产业结构,即走产业优化的道路,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10.(2015·怀化模拟)下表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中借鉴的经验有( )

①确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合法性

②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读表可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呈现出以下特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不断降低,劳动者的收入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涉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②入选;劳动者的收入不断提高会导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④入选。①③材料未体现,不选。

11.对下图的正确解读是( )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

②适度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③我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调整初见成效

④我国经济增长乏力,应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等于国内生产总值本身,①错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超过8%是正常现象,不是国家干预经济、刺激经济增长的依据,④不选。图表揭示了经济增长速度适度的重要性,说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②③入选。

12.(2015·武汉模拟)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于2014年7月11日在贵阳开幕。李克强向论坛发来的贺信表示,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从企业看,有利于促进生态和谐的举措是( )

①制定并执行“三废”排放行业规范

②大力推动和激励在节能减排上的创新

③实施科学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④实施绿色消费,在生活中减少污染物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根据设问的限定,主体是企业,①是国家行为,④为消费者行为,可排除。②③是企业在促进生态和谐方面的可能行为,入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2015·万州模拟)到2015年,全球39%的原油将来自海底;到2020年,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目前,很多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世界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值的4%以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可从材料中“国家海洋油气产值已占海洋经济总量的50%,而我国尚不到10%”“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些内容来组织答案。

答案:(1)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有利于推动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4)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5)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26分)观察某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围绕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绘制的“京津冀地区高速发展规划”图,回答问题:

京津冀三地如何通过相互借力,实现协同发展?

【解析】从设问可知,本题从宏观上考查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回答。“产业与技术扩散”说明了自主创新的作用;“第三产业占优”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京津冀三地相互借力,需要运用统筹区域发展的知识;“资源、劳动、产品”的流动,需要市场机制的驱动。据此不难组织答案。

答案:(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业与技术扩散,带动本区域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资源、产品和劳动的输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实现人、财、物在本区域的合理流动。

(5)优势互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

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A .是低水平的小康 B .是不全面的小康 C .是不平衡的小康 D .实现了现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总体小康的正确认识。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 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的体现,本题选 答案:B 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A .以政治改革为中心,建设民主社会 B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 .大力发展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正确认识。 要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物质文明,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教实验版必修 1)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 .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各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的正确认识。 ①从标准、②从生活质量、③从社会 发展状态等角度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作了正确的对比,均应选; ④以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来区别总体小 康与全面小康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B 2 ?下边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课时训练(人 解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中 “根本” 一词。 故选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最完整版)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1、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3)居民的消费还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提高消费水平还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解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第三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8月8日至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 【学生活动】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5“知识窗”。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范文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2012宿州模拟]“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 ?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水平 2. [2012潍坊质检]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201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要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 A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 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C. 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D.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 [2011潍坊模拟]2011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外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一意见的实施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④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 5. [2012东城模拟]我国主导完成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TD —LT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为耀眼明星,印度、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宣布将采用TD —LTE技术建设4G商用网络。4G技术的发展,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④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6. [2012南京质检]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 .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7. [2012沈阳质检]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黄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辽宁省的做法体现了() A .统筹城乡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优化经济结构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 [2012福州模拟]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 远利益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范文】《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 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好日子〉 教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那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吗? 学生: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十几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过上好日子的人们需要有一首歌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日子》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诞生了。它反映的主题就是——小康社会。 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小康社会得先从小康一词的提出开始。 【授受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三步走”战略目标。 材料1:小康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 亦劳止,岂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 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材料2::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

高一政治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一政治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科学发展观 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 统筹区域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产业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7、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人民出国旅游或者留学; 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 人民币贬值和升值相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必背)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间接)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直接)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摘要:“小康”首先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摆脱贫穷与困苦,并走向富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进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键字:小康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意义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特质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想,所谓小康就是衣食丰足、生活平安的意思。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新特点,赋予了“小康”,“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他所说的“小康”,“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而是把小康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他也明确的指出,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所说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它是低水平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经过30年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了,水准也越来越高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1] (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质 第一,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社会。经济是基础,发展生产力是小康社会的经济特质。为了使小康社会具有强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措施。 第二,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是小康社会的政治特质。小康社会要想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的资本民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广泛、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小康社会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繁荣高度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精神文明缺乏的社会,而是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质。[2] 第四,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特质。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

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五个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最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课标内容: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 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目标 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 二、讲解新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二)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我们来概括一下《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经过艰辛地努力,使数以亿计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家认为这一重大变化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品味小康

课时同步练习(10)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十)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是低水平的小康B.是不全面的小康 C.是不平衡的小康D.实现了现代化 2.2013年我国政府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再次低于8%,这主要基于() A.减少贸易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 C.减少货币发行量,促进物价稳定 D.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人群保护范围,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更新了一些污染物项目的分析方法等。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直接意义在于() A.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D.建设生态文明 5.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正在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需要河南() ①统筹城乡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工业基础地位,优化产业结构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精校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精校版) 第一单元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①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