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免费下载】贝卡谷地之战述评

【免费下载】贝卡谷地之战述评

贝卡谷地之战述评

摘要:1982年第5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空军与地面部队密切协同,在2天多的时

间里一举摧毁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19个地空导弹连,并在空战中击落了叙军70架飞机,创造了世界压制防空作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以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其经验颇有

借鉴价值:

第一,认真吸取第4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切实弥补薄弱环节;

第二,勇于抛弃习惯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战术难题;

第三,既重视学习引进又重视自主研制先进武器装备;

第四,不断强化忧患意识,严格推进部队训练

关键词:战后局部战争史 第5次中东战争 贝卡谷地之战 以色列空军

1982年第5次中东战争(亦称“黎巴嫩战争”)期间,从6月9日下午开始,以色列空军与地面部队密切协同,在2天多的时间里一举摧毁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19个地空导弹连(其中SA-6地空导弹连12个),并在空战中击落了叙军70架飞机。此战终结了自

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以来SA-6地空导弹令以色列和西方倍感神秘而恐惧的历史,在世

界压制防空作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SA–6图片

一、贝卡谷地之战经过

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处于黎巴嫩山与东黎巴嫩山之间,长约120公里,平均宽

度约16公里,西侧距首都贝鲁特约30公里。东黎巴嫩山为黎巴嫩与叙利亚的界山。由贝

鲁特至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简称贝大公路)自西向东横穿贝卡谷地中部。1975

年4月黎巴嫩爆发内战,1976年5月叙利亚以“制止内战、维持和平”的名义出兵黎巴嫩,进驻贝卡谷地和贝大公路沿线,进而于1981年4月29日派19个地空导弹连(其中SA–6

地空导弹连7个)进驻贝卡谷地,建立起以SA-6为骨干,以SA-2、SA-3地空导弹和ZSU-

23/4苏制23毫米口径四管自行高射炮相配合的高、中、低防空网。1982年6月3日晚,

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阿戈夫在伦敦遇刺重伤,刺客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以此为借口,于6

月6日发动第5次中东战争,以消灭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地空导弹

部队。战争爆发后,叙利亚于6月8日从戈兰高地向贝卡谷地增派5个SA-6地空导弹连,使叙利亚驻贝卡谷地地空导弹连总数达到19个。叙军的19个地空导弹连部署在贝卡谷地

南起赫尔蒙山、北至扎赫勒市之间。其中,SA-6地空导弹网由2个旅组成,每个旅包括6

个SA-6地空导弹连,并配属ZSU-23/4自行高射炮和“史垂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分队。

叙军在贝卡谷地部署的导弹在200枚以上,高射炮在400门以上。SA-6是苏联20世纪60

年代装备部队的近程中、低空地空导弹,能对付距离5~25公里、高度60~1万米空域的

亚音速、超音速飞机和巡航导弹。其搜索雷达低空探测距离20~28公里,高空探测距离约40公里;其跟踪雷达和照射雷达低空跟踪距离为16~25公里,高空跟踪距离约30公里。

导弹最大速度为2.12马赫。SA-6以连为最小火力单位,能独立作战,各连配有1辆指挥车、1辆制导雷达车、4辆三联装导弹发射车和6辆辅助车(运输装填车4辆,电源车和运

油车各1辆)。作战时,制导雷达车位于中央,在半径为200~500米的圆周上配置4辆发

射车,每2辆发射车间相距约150米,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进行指挥。以军在重创巴勒

斯坦解放组织之后,6月9日下午,其空军在地面部队配合下,对叙利亚地空导弹部队进

行了毁灭性的突击。这一作战行动包括突击地空导弹阵地和与前来保卫地空导弹阵地的叙

军战斗机空战两个阶段。

(一)以色列空军突击叙军地空导弹阵地。6月9日13时30分左右,以军各部队分别

展开行动。E-2C“鹰眼”预警机和波音

-707电子战飞机首先升空。它们为避

开叙军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的拦击,在地

中海上空飞行。E-2C使用APS-125雷

达,能时刻监视从跑道上起飞的叙军飞

机;可协助(但不能控制)130架飞机进

行空战,监视200多架飞机的活动情况。

以色列的多数空军基地距贝卡谷地

10~40分钟航程。为了对所有目标同

时进行协同一致的攻击,F-15、F-

16、F-4、A-4、“幼狮”战斗机分别从以色列的拉马特大卫、哈茨里姆、奥乌达等空军基地,依照距贝卡谷地导弹阵地的远近,远的先起航,陆续起飞。这些飞机中,只有F-15专门用于空战。以军飞机升空的同时,特种部队摧毁了贾拜尔巴拉克山顶上的叙军雷达站,这有

助于以军突击机群秘密接敌,达成作战突然性。与此同时,以军地面部队进入攻击位置并

迅速展开。接着,以军“侦察兵”、“猛犬”无人飞机,“参孙大力士”、“达利拉妖精”靶机,飞向叙军地空导弹阵地,其目的是诱使制导雷达开机和导弹开火。这些无人飞机和靶机经

过特别改装,具有与以色列空军战斗机相似的雷达信号特征。叙军果然上当,打开雷达并

向逼近的无人飞机和靶机发射了大量地空导弹。以军飞机的进攻方向背向太阳,降低了叙

军地空导弹光学制导系统的效能,迫使叙军更大程度地依赖雷达设备,更易遭到反辐射导

弹的袭击。与此同时,以军另外一些无人飞机在远处观测关键目标,向波音-707电子战飞

机提供SA-6导弹等关键目标的实时电子情报。

随后,波音-707电子战飞机开始干扰叙军雷达,致使导弹迷盲。波音-707电子战飞机的干扰能力得到陆基干扰设备、CH-53直升机、AS-202前线电子战飞机的加强。与此同时,以军F-4和F-16战斗机开始投掷箔条和照明弹,整个地空导弹阵地全被笼罩,进一步遮蔽了叙军雷达的图象。由于以军综合运用多种电子干扰设备,在贝卡谷地形成了一个强烈的电子干扰区,致使叙军警戒雷达、引导雷达、无线电指挥通讯系统全部瘫痪。

14时临近之时,以色列地面部队开始炮击叙军雷达、地空导弹和防空阵地,同时以多管火箭和其他集束武器攻击叙军面积目标及其后方远距离目标。早已在黎巴嫩山西侧待命的“狼”式反雷达导弹部队,沿着山脉表面小角度发射导弹。以小角度发射的导弹攻击效果好,即使叙军发现,也来不及对付。叙军事先不知道以色列有“狼”式反雷达导弹,又受到无人飞机的骚扰,因此防不胜防。紧接着第一波火力打击之后,以军又开始实施精心计划的地面骚扰射击,并一直持续到整个攻击行动结束。

在以军全面展开电子干扰和压制、重炮和地地导弹开火之后,在黎巴嫩山后面叙军雷达搜索盲区低空飞行的以军战斗机跃出,连续发起4波攻击。14时整,第1波攻击开始。24架美制F-4G“野鼬鼠”飞机开始攻击叙军地空导弹连的火控中心。“野鼬鼠”装备美制“百舌鸟”、“标准”反雷达导弹。“百舌鸟”用于攻击雷达天线,最大射程40~46公里,为提高命中率,多在高度1500~2000米、距离16~18公里发射。“标准”是一种重型导弹,威力比“百舌鸟”大2倍,但射程较近,只有25公里。两者均装有记忆装置,一旦截获敌方雷达频率并确定其位置后,导弹就会自动飞向目标,即使敌方雷达关机,也难逃覆灭噩运。“野鼬鼠”飞机摧毁叙军地空导弹连火控中心之后,F-16、A-4和“幼狮”等各种飞机40架使用电视制导滑翔炸弹、激光制导炸弹、集束炸弹和普通炸弹,同时对叙军各个地空导弹连展开第2波攻击。以军飞机依靠精确的轰炸计算机,将精确制导炸弹和普通炸弹准确地投在叙军地空导弹阵地上。以军还利用某些无人飞机上试验性的激光照射器,照射最难对付的目标,使飞机发射的光电导弹在启动自动跟踪系统后,载机不必再引导。这极大地提高了载机的生存率和导弹的准确性。以军的饱和突击使SA-6导弹网措手不及、顾此失彼。叙军的其他防空武器,如SA-2、SA-3导弹及ZSU-23/4自行高射炮,也遭到严重破坏,无法发挥作用。之后,以军第3波飞机搜寻叙军残存的防空设施进行轰炸。第4波飞机则轰炸移动目标,包括战斗车辆、装甲部队和补给卡车等。叙军遭到以军突袭后发射地空导弹进行自卫,但失去雷达探测和目标跟踪能力的导弹对飞机没有什么杀伤力。叙军还企图用烟幕来隐蔽地空导弹阵地,以防以军采用激光制导炸弹。但实际上这使导弹阵地的位置更加清楚,更便于以军飞行员捕捉目标。最终叙利亚导弹操作人员只好关闭残存的雷达以免被摧毁。经过2个小时左右的突击,叙利亚19个导弹连中的17个及其周边设施被摧毁。这是一次集中攻击,以色列占有战术主动性,综合利用了多种手段,行动迅速,空中和地面协调行动,运用了大量尖端武器,投入了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兵力。

(二)以叙空军交战

叙利亚地空导弹阵地遭到攻击后,叙利亚空军起初不知所措,大约20分钟后(即14

时20分左右),叙军战斗机才仓促升空拦截,试图保护地空导弹阵地,与以军飞机展开了

大规模空战。据叙利亚方面公布的资料,在2小时之内,以军出动飞机188架次(包括参加空战和突击地空导弹阵地的飞机),叙军出动116架次。以军参加空战的飞机主要是美制

F-15“鹰”式、F-16“战隼”式。它们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制空战斗机,安装了先进的

“俯视/仰视”雷达,雷达探测距离分别在74、100公里以上,使用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美制AIM-7“麻雀”、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麻雀”导弹射程为20~44公里。此外,

以军还部署了E-2C“鹰眼”预警机和其他飞机,用于威胁评估和电子战。叙军参战的飞机

主要是苏制米格-21PF和米格-23BM出口型,雷达探测距离仅为29公里,没有“俯视/仰视”能力,使用老式的苏制AA-2“环礁”空空导弹。使用这种导弹必须绕到敌机尾部才能攻击,最大射程仅为6公里。并且,叙利亚没有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空战开始时,叙军地空导

弹已遭毁灭性损失,以色列空军司令伊夫里少将便将对付地空导弹的后续事宜交给作战部

长泽拉处置,自己专心指挥空战。他的基本战术是,战斗机群一个编队接一个编队连续有

序地投入战斗;每次只以一个4机编队进入攻击区,每场空战持续1~2分钟。伊夫里决不派遣4架以上的飞机同时进入攻击区。因为空战是在一个48×24公里非常狭小的空域进行的,极易发生误伤。伊夫里认为,能不能打掉所有叙军飞机并不重要,但至少要保证自己

别把自己的飞机打下来。为了防止叙以战争升级,以军飞机不能越过黎叙边界,更不能攻

击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基地或者其他战略目标。以军采用了一种新战法,把一部分F-15当作“小型预警机”使用,协助控制空战,预报什么时候最便于攻击叙军飞行编队。E-2C则将

战斗机引导至叙军米格战斗机的盲区,实施侧面攻击。侧面是叙军战斗机雷达告警系统效

果最差的区域,因为米格飞机的前后告警雷达只能发现来自前面和后面的威胁,难以发现

来自其他角度的敌机。以军还充分利用了新建立的地面C3I中心。以色列在马利克村新建

了1个地面控制拦截雷达中心,具有预警和电子支援/电子情报能力。同时,以军还有1个高效的中央指挥部和2个地区指挥中心。地区指挥中心在空战、压制防空、近距离防空中

成了关键的作战管理中心。它们与E-2C预警机和波音-707电子战飞机的数据链相连,装

备先进的计算机和自动显示器,还配有作战经验丰富的航空管制员。叙军发现敌情后,只

以小批次(每批不超过10架)出动迎战,在数量上总体处于劣势。一位西方军事专家说:

“这就像给一条饿狗喂肉。每当一批飞机被以色列人击落后,叙利亚人又派出另一批,从

来不投入足够的米格飞机。”只要叙军飞机从跑道上一起飞,以军E-2C预警机就能发现。

叙利亚空军航空兵严重依赖地面指挥作战,但以军精心安排的空中通信干扰,彻底断绝了

叙军战斗机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叙军战斗机早在进入以军空战范围之前,通信能力和

远程雷达探测能力就都已丧失。而以军战斗机装备抗干扰雷达,即使叙军进行干扰,仍能

通过可靠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链保证通信畅通。叙军飞机由于缺乏“俯视/仰视”能力,被迫以高、低两种编队飞行。高、低编队不得不相互充当对方的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但一旦

任何一个编队投入交战,这种战术就失灵了。叙军飞行员在起飞和投入战斗的时候,对截

击目标和截击路线一无所知,信心不足。以军F-15战斗机从隐蔽的位置远远就可发现目标,而自己不被发现。以军战斗机在空中、地面飞行控制系统和战斗机自身告警系统的引导下,可以从远距离锁定敌机、发射导弹,从容不迫地打掉一架又一架叙军战斗机。以军4机编

队几乎每次攻击都能击落2~3架敌机。叙军飞机损失越多,飞行员信心越弱。有几个叙军飞行员竟一接到雷达告警,就从弹射座椅上跳了出去。结果,在6月9日下午2个小时的

交战中,以军击落叙军飞机22架,而自己无一损失。6月10日,以军又在黎巴嫩上空击

落叙军25架战斗机和5架直升机,摧毁了叙军在贝卡谷地残存的2个地空导弹连,并协助地面部队重创了贝卡谷地的叙军坦克部队。6月11日,以军再次击落18架叙军飞机,迫

使叙利亚不得不宣布从当日12时起停火。

二、以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以色列与地空导弹作斗争的历史,起始于1968~1970年的消耗战和1973年的第4次中东战争。消耗战期间,以色列至少有22架飞机被阿拉伯国家的地空导弹击落。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对首次投入实战的SA-6导弹无计可施,在18天中损失飞机多达146架,约占以军飞机编制总数的1/3。而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空军却拥有了绝对的优势,使“克星”SA-6地空导弹成为“待宰羔羊”。以军的成功是长期科学探索和艰苦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其做法值得借鉴。

(一)认真吸取第4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切实弥补薄弱环节第4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梅厄政府和军队受到尖锐批评。梅厄政府垮台,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南部军区司令、军事情报局局长和副局长等被免职。以军上下进行了大调查、大改革。在这样的气氛下,以色列空军司令佩莱德少将着手重整空军。空军副司令伊夫里负责评析战争的经验教训。所有部队展开了为期数月以自我批评为主的检讨、调查和评估。之后,以色列空军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寻找对策,扎实改进,面貌焕然一新。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与国防军情报部之间的情报交流程序繁琐,时效受到影响。鉴于这个教训,佩莱德撤换了空军情报部长,并在预算上优先大力发展情报部门,包括自主建立1个处理地面情报的机构。以军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发现,司令部的计划工作亟待改进。佩莱德认为,计划人员如果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独立作业,工作效果会好得多。于是,以军将航空兵大队的作战计划和作战控制部门分成2个独立的单位。同时,建立了新的作战通信系统。现代快捷的通信系统取代了缓慢嘈杂的电传打字机。作战室的大桌子、图表、模型飞机、蜡笔被淘汰,换成了远程雷达的监视器,以及接收地形、天候、技术数据和最新情报信息的电子显示器。空军司令部一按按钮,就能获得有关前线人员、飞机、弹药和战况的实时报告。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前,以色列空军虽然投入大量经费购买备用部件,但在存储设备和管理上花钱很少,库房陈旧。第4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空军拨款支持库房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变革,派维修军官到国外观摩。维修军官参观了许多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最后看上了美国莎拉李面包厂的配送系统。这套系统的分类、拣选、送货和接收原料方式,只要稍加改变,就正好符合以色列空军的需要。这套系统的技术规范被移植到1978年开始运作的计算机程序及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神奇在于,机器人能在中央计算机的控制下,到货架上取下零件,送到每个飞行中队或空军基地维修队的箱子里,并包装妥当。中央计算机还能跟踪各部门的补给状况,下达采购不足零件的指示。这一切都在管理人员的监视下进行。这套自动化补给系统在第5次中东战争中首次接受检验。如果说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受损飞机恢复战备的时间是以日计算,那么新的系统则使这一时间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

(二)勇于抛弃习惯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战术难题以往以军对付地空导弹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以军一直试图用常规空战战术来对付阿拉伯国家的地空导弹。20世纪70年代初,空空导弹仍被视为胆小鬼使用的武器。所谓的英雄,是咬住敌机尾巴,用机炮开火将其击落的人。在这样一种荣辱观和习惯思维的影响下,消耗战结束后,以色列空军试图利用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通过变换攻击的高度与角度,减少暴露的时间等来对付高射炮和地空导弹。甚至还讨论一旦被地空导弹咬住后如何设法摆脱。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驾驶员采取了一种躲避SA-6导弹的技巧,即通过超低空攻击来降低地空导弹的命中率,但这样做难免遭到密集高射炮火力的杀伤。实践表明,飞行员逞个人之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没有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手段、实时情报和战术创新,就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为了对付地空导弹,以军与美军通力合作。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缴获了大批苏制SA-2、SA-3、SA-7地空导弹、ZSU-23/4自行高射炮和各种雷达。战争结束后,美国选择一些样品运回国内进行分析研究。但战利品中没有SA-6制导雷达,也没有一枚完整的导弹,只有发射车和一枚导弹的弹片等零碎构件。这枚导弹发射升空后,战斗

部没有爆炸,落地时摔碎了。所有弹片都被送到以色列拉斐尔电子公司,在那里拼凑起来,并使寻的头恢复原样。之后,美军获准将这些弹片运到美国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作为以军向美军提供苏制武器装备的交换条件,美军向以军提供了相关的评估报告。实战中,地空导弹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只有当飞机进入或接近地空导弹射程时,其制导雷达才开机。制导雷达不开机,反幅射导弹就无法予以击。以军极富创意和想象力,发射无人飞机诱骗地空导弹雷达开机,从而使一个复杂至极的难题迎刃而解。

(三)既重视学习引进又重视自主研制先进武器装备以色列国小民寡,多面临敌。以军为了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非常注重以质胜量、精益求精,一直试图在武器装备方面走在所有对手的前面,不仅重金购买当时最新的武器装备,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改进,并注重自主研制。佩莱德的原则是,永远选择最好的飞机。他将顶尖飞行员全都送到美国参加F-14至F-18共5种“F”系列原型机的试飞工作。最后确定的最佳购买方案是,F-15与F-16两种机型搭配。以色列还采购了美制E-2C空中预警机、世界上最尖端的电子战装备、自动远程导弹(以跟踪机动的SA-6、SA-9导弹)和综合电子系统中用于飞行控制的计算机。以色列根据历史上关键武器来源多次遭到封杀的教训,认识到武器装备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于是下定决心自主研制尖端的飞机、坦克及舰艇等主要装备。以色列根据偷偷买到的法国“幻影”飞机设计图以及通过从第3方得到的法国零配件,自主生产了第1种飞机———“鹰”式战斗机。此后,又以法式“幻影”的机身,装上美式“鬼怪”的发动机,造出“幼狮”歼击轰炸机,于1975年开始装备部队。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要求,以色列飞机制造公司、塔迪兰公司分别研制出“侦察兵”、“猛犬”无人飞机,于1978年开始装备以色列空军。在无人飞机方面,以色列赶超美国,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以色列还研制出对付地空导弹的诱饵――“参孙大力士”、“达利拉妖精”靶机。它们在敌人雷达上看来就和真飞机一模一样,因此可吸引地空导弹攻击它们,而有人驾驶飞机即可趁机摧毁地空导弹。以色列对攻击地空导弹雷达的美制“百舌鸟”导弹作了改进。以色列版的“百舌鸟”导弹称为“紫拳”。“百舌鸟”导弹在雷达关机后会丢失目标,而“紫拳”可“记忆”所收到的信号,不怕敌雷达忽开忽闭,不受敌干扰或反制的影响,具有“发射后不管”的特性。

(四)不断强化忧患意识,严格推进部队训练由于历史的原因,以色列人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但以军也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第3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政界、军界和情报部门极端狂妄,上上下下都陶醉在胜利之中,认为下一场战争不过是“六天战争”的第7天。结果,以色列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最终丢掉了刚刚到手的6万多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以军痛定思痛后认识到,最大的敌人不是阿拉伯军队,而是在胜利中滋生的骄傲和保守思想,忧患意识万万丢不得。

1973年以后,以军一直处于随时准备打仗的状态,进行了酷似实战的训练。总参谋长艾坦说:“训练比作战手段、武器系统和技术更为重要”。以色列空军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日常训练中维持一个格外严格的淘汰机制。以色列空军航校彻底贯彻了少而精和宁缺勿滥的原则,淘汰率相当高。航校尽管在挑选飞行学员时已进行了十分严格的甄别筛选,其淘汰率平均仍达到90%。以色列飞行员坚信国家安危就在自己的手上。一个飞行员不能

仅仅满足于个人成就,更应承担提高飞行中队质量和整个空军水平的团队责任。每个人都处于提高个人和团队成就的压力之下,知道整个系统都在考查自己,上级司令部的眼睛始终在盯着自己。以色列空军的集中指挥,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各国空军司令中,只有以色列空军司令能直接参与组织大大小小的战斗,并凭着对飞行员个人情况的了解,选择最适当的部队执行任务。第4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空军地勤工作也在不断革新

进步。地勤人员训练有素,飞机再次起飞的准备时间(进行加油、装载弹药和保养所花的时间)有时减少至10分钟以内。制造F-15的麦道公司专家抵达以色列时,自以为对以色列地勤保养维修人员而言,F-15太精密太复杂。但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色列人就把该学的学会了,开始实际负责维修。1年之后以色列保养维修人员反馈给麦道公司的改进建议之多之好,大大出乎美国人的意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