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30-60字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30-60字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30-60字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2)30-60字

31、国

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国都,京城。

⑴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岳阳楼记》)

⑵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⑶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⑷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

⑴国都,京城;⑵诸侯国。

⑶国都,京城。⑷国家。(通国=全国。)

32、过

①走过,经过;②过错,过失;③犯过错;④形容词,错了,错误的;⑤超过,胜过;⑥拜访,探望;⑦过分;⑧指出过失,责备。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⑶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⑷贾谊《过()秦论》

⑸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⑹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鸿门宴》)

⑺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⑻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⑼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

⑽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⑾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⑿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⒀孟浩然《过()故人庄》

⒁成语“文过()饰非”“过()犹不及”

⑴犯过错;⑵责备;⑶错了/过错,过失;⑷指出过失;⑸超过;⑹责备;⑺走过,经过;⑻探望;⑼过分;⑽超过;⑾责备;⑿过分;⒀拜访;⒁过错,过失/过分。

33、恨

①遗憾;②怨恨,仇恨。

⑴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

⑵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⑸成语“一失足成千古恨()”

⑴遗憾;⑵遗憾;⑶遗憾;⑷怨恨,仇恨;⑸遗憾。

34、胡

①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②疑问代词,什么;③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

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⑴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⑵怎么,为什么;⑶什么。

35、患

①担心,忧虑;②祸患,灾害;③毛病,弊病。

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⑵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苏洵《六国论》)

⑶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成语“人满为患()”“防患()未然”“患得患()失”

⑴担心,忧虑;⑵祸患,灾害;⑶担心,忧虑;⑷祸患,灾害;⑸祸患,灾害/祸患,灾害/担心,忧虑。

36、或

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有时。

⑴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⑸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⑹成语“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⑴有的人/有的人;⑵有的/有的;

⑶有的人/有的人;⑷有时;⑸也许,或许;

⑹有时。

37、疾

①病,疾病;②生病,患病;③痛苦,疾苦;④缺点,毛病;⑤厌恶,憎恨;⑥快速,急速;⑦妒忌。

⑴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⑵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⑶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⑷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⑸成语“疾()恶如仇”“痛心疾()首”“讳疾()忌医”“疾()言厉色”“眼疾()手快”“奋笔疾()书”“大声疾()呼”

⑴快速,急速;⑵厌恶,憎恨;⑶病,疾病;⑷妒忌;⑸厌恶,憎恨/痛苦/疾病/急速/急速/急速/急速。

38、及

①赶上,追上;②到,到达;③推及,涉及;④如,比得上;⑤等到,到了;⑥和,与。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⑵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

⑶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⑸成语“望尘莫及()”“鞭长莫及()”“爱屋及()乌”“由表及()里”“过犹不及()”

⑴如,比得上;⑵到;⑶等到,到了;⑷推及;⑸赶上,追上/到达/推及/到/到,到达。

39、即

①走近,靠近;②副词,立即,马上;③连词,就,便;④副词,就是;⑤连词,如果,假如;⑥根据,依据;⑦登上(王位)。

⑴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⑵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⑶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⑷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⑸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⑹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史记·高祖本纪》)

⑺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

⑴走近,靠近;⑵立即,马上;⑶就是;⑷就,便/就,便;⑸根据,依据;⑹如果,假如;⑺走近,靠近/走近,靠近。

40、既

①尽,完了;②副词,已经,…之后;③副词,既然;(后起意义)④副词,不久,常“既而”连用;⑤常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

⑴语未既(),有老甿(老农民)笑于旁。(《书褒城驿壁》)

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⑶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⑷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⑸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⑹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⑺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

⑻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⑼成语“既()往不咎”“一如既()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⑴尽,完;⑵已经,…之后;⑶已经,…之后;⑷…之后;⑸不久;⑹已经,…之后;⑺表并列;⑻既然;⑼已经,…之后/已经,…之后/已经,…之后。

42、假

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如;⑤jià,假期,休假。

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⑵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⑶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⑷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⑸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⑹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⑺成语“久假()不归”“狐假()虎威”“假()公济私”“不假()思索”“假()以时日”

⑴凭借,借助,利用;⑵假期,休假;⑶假期;⑷给予;⑸如果,假如;⑹借;

⑺借/借助/利用/借助/给予。

43、间

①中间;②期间,年间,指时间;③jiàn,间或,断断续续地;④jiàn,秘密地,悄悄地;⑤jiàn,隔阂;⑥jiàn,离间;⑦jiàn,参与;⑧jiàn,从小路;⑨ji àn,隔离,间断。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⑶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⑷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⑸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⑹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⑻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列传》)

⑼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史记?魏公子列传》)

⑽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⑾成语“挑拨离间()”“间()不容发”“疏不间()亲”

⑴隔离;⑵参与;⑶间或,断断续续地;⑷间或,断断续续地;⑸从小路;⑹期间,年间;⑺秘密地,悄悄地;⑻离间;⑼秘密地,悄悄地;⑽秘密地,悄悄地;⑾离间/中间/离间。

44、见

①看见;②拜见,谒见;③见解,见识;④表示被动,相当于“被”;⑤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⑥xiàn,出现,表现,显露。

⑴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⑵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孔雀东南飞》)

⑷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⑹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

⑺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

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列传》)

⑽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史记·屈原列传》)

⑾欲勿予,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⒀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⒁成语“见()贤思齐”“远见()卓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⑴看见;⑵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⑶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⑷被;⑸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⑹被;⑺表现,显露;⑻被;⑼被;⑽被;⑾被;⑿被;⒀见解,见识;⒁看见/见解,见识/显露。

45、解

①把系着的东西解开;②解除,消除;③消释,化解;④解围,撤围;⑤xiè,懈怠,松弛;⑥jiè,押送。

⑴太后之色稍解()。(《战国策》)

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⑶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史记?魏公子列传》)

⑷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

⑴消释,化解;⑵解除,消除;⑶解围,撤围;⑷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46、就

①接近,靠近;②承受,接受;③完成,成功;④就职,赴任;⑤踏上,登上。

⑴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⑶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⑷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⑸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⑹成语“一挥而就()”“一蹴而就()”“功成名就()”

⑴就职,赴任;⑵接近,靠近;⑶就职,赴任;⑷完成,成功/承受,接受;⑸登上;⑹完成/成功/成功。

47、举

①举起,抬起;②举行,发动;③推荐,推举;④攻下,占领;⑤全,都;⑥完成,成功;⑦尽,完。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⑵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⑶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⑷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⑸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⑹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⑺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⑻成语“举()世瞩目”“举()国上下”“举()目无亲”

⑴举行,发动;⑵攻下,占领;⑶尽,完;⑷被攻占;⑸成功;⑹推荐,推举;

⑺全/全⑻全/全/举起,抬起。

48、绝

①断,断绝;②隔绝,隔断;③穿越,越过;④横渡;⑤断绝往来,绝交;⑥绝命,死;⑦极,非常。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⑵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⑸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⑹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

⑺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⑻成语“韦编三绝()”“悲痛欲绝()”

⑴隔绝,隔断;⑵极,非常;⑶断,断绝;⑷横渡;⑸绝命,死;⑹穿越,越过;

⑺断绝往来,绝交;⑻断/绝命,死。

49、堪

①经得起,能忍受;②能,能够;③胜任。

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⑵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⑶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郑伯克段于鄢》)

⑷成语“不堪()入耳”“不堪()回首”“苦不堪()言”“不堪()一击”

⑴胜任;⑵胜任;⑶经得起,能忍受;⑷能,能够/能,能够/能,能够/经得起,能承受。

50、克

①能,能够;②战胜,攻破;③克制;④约定或限定时间。

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⑶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

⑷郑伯克()段于鄢(必修5第18课)

⑸成语“克()敌制胜”“克()己奉公”“克()勤克俭”“攻无不克()”

⑴能,能够;⑵战胜,攻破;⑶约定或限定时间;⑷战胜,攻破;⑸战胜,攻破/克制/能,能够/战胜,攻破。

51、类

①种类,类别;②类似,像。

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⑶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⑷成语“触类()旁通”“画虎类()犬”“不伦不类()”“有教无类()”

⑴类似,像;⑵种类,类别;⑶像;⑷种类,类别/像/种类,类别/种类,类别。

52、怜

①怜悯,同情;②喜爱,疼爱,爱惜;③“可怜”有如下意义:⑴值得同情;(与今义同)⑵可爱;⑶可惜。

⑴丈夫(“丈夫”古义:男子)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

⑵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⑶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⑷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⑸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⑹成语“怜()香惜玉”“顾影自怜()”“摇尾乞怜()”

⑴喜爱,疼爱;⑵可惜;⑶可爱;⑷值得同情;⑸可惜;⑹喜爱,疼爱,爱惜/怜悯,同情/怜悯,同情。

53、弥

①满,遍布;②越,更加。

⑴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⑵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迴。(《报任安书》)

⑶荠麦弥()望(《扬州慢》)

⑷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⑸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武传》)

⑹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塘月色》)

⑺成语“欲盖弥()彰”“弥()天大谎”“弥()天大罪”“弥()漫”

⑴满,遍布;⑵更加;⑶满;⑷越/越;⑸满,遍布;⑹满;⑺更加/满/满/遍布。

54、莫

①mù,通“暮”,日落之时,傍晚;②没有什么,没有谁;③不要;④不,不能。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⑵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⑶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⑷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苏轼《石钟山记》)

⑸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

⑹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⑻成语“莫()名其妙”“高深莫()测”“一筹莫()展”

⑴没有什么;⑵没有谁;⑶不要;⑷mù,通“暮”;⑸不要;⑹没有什么,没有谁;⑺没有谁;⑻没有谁/不能/不能。

55、内

①里面,与外相对;②内部,常指朝廷内部,国家内部;③内心;④nà,通“纳”,使进入,接纳。

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⑵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⑶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⑷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史记?屈原列传》)

⑸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

⑹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⑺成语“色厉内()荏”“内()忧外患”

⑴里面,与外相对;⑵内部,常指朝廷内部,国家内部;⑶里面,与外相对;⑷通“纳”,接纳;⑸通“纳”,使进入,接纳;⑹通“纳”,接纳;⑺内心/内部,常指朝廷内部,国家内部。

56、期

①规定的时间,期限;②约定;③期望,要求;④jī,一周年,一周月。

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氓》)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

⑷成语“不期()而遇”

⑴期限;⑵一周年;⑶期望,要求/期望,要求;⑷约定。

57、奇

①奇异,奇特,罕见的,不寻常的;②出人意料的;③jī,零数;④jī,命运不好,常“数奇”连用;⑤好,佳;⑥以……为奇,认为……奇特。

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⑵邑人奇()之。(《伤仲永》)

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⑷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⑸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⑹(李)广老,数奇()。(《史记?李将军列传》)

⑺成语“奇()耻大辱”“出奇()制胜”“奇()文共赏”

⑴奇异,奇特;⑵以……为奇,认为……奇特;⑶奇异,奇特;⑷好,佳;⑸零数;⑹命运不好;⑺罕见的/出人意料的/好,佳。

58、迁

①迁移;②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③贬谪,放逐,流放。④[左迁]:贬官。

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⑵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陈涉世家》)

⑶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⑷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

⑸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序》)

⑹公车特征拜为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⑴贬谪,放逐,流放;⑵迁移;⑶高升;⑷贬谪,放逐,流放;⑸贬官;⑹升官。

59、请

①请求;②请允许我,请让我;③谒见,拜见;④请示;⑤请教,询问;⑥邀请。【注意】“请”后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义。一是请你做某事,即①;二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即②。第二种较常见。

⑴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⑶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⑸成语“请君()入瓮”

⑴请求;⑵请允许我,请让我;⑶请允许我,请让我;⑷请教,询问/请教,询问;⑸请求。

60、穷

①阻塞不通;②走投无路;③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④困厄,处于困境;⑤尽,穷尽;⑥穷究,追究到底;⑦寻求尽头。【注意】在古代,缺乏衣食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没有出路叫“穷”。

⑴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⑷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学讴》)

⑸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⑺成语“穷()源溯流”“穷()愁潦倒”“日暮途穷()”

⑴寻求尽头;⑵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⑶困厄,处于困境;⑷尽,穷尽;⑸寻求尽头;⑹尽,穷尽;⑺穷究/困厄,处于困境/阻塞不通。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文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合纵)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 2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1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 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 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 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

高考文言文:120个文言实词(成语助记)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安 安分守己: 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 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 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安闲自得: 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 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 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 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计将安出: 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 爱不释手: 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 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 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 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 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 泽被后世: 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 被:通“披”,穿。褐,泛指粗布衣服。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指上阵战斗或做好战斗准备。 被发佯狂: 被,通“披”,披散。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聪明反被聪明误: 被:表被动。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被灾蒙祸: 被、蒙:遭受。指遭受灾祸。 4.倍 事半功倍: 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 倍:加倍;道:行程。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 倍:通“背”,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5.本 照本宣科: 本:书本;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正本清源: 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 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 (2)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 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 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自用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120文言文实词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答案:?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答案:??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例句: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 ③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成语“泽被()后世”“被()发左衽” ?覆盖;?音同“披”,披散,散开;?介词,表示被动;?蒙受,遭受;?音同“披”,穿;?音同“披”,穿;?覆盖/音同“披”,披散,散开。 4、倍

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6.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①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填空讲解学习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一)1、爱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3.被 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发被()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9.察 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 10.朝 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 (二)11.曾 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 13.诚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如此。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其东屋之除〔)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练习

必备知识清单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2)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5)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6)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答案】(1)吝惜,舍不得,吝啬;(2)喜爱,爱护;(3)喜爱;(4)喜爱;(5)爱护;(6)喜爱。 2.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5)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6)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8)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答案】(1)(2)使……安定;(3)疑问副词,怎么;(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5)疑问代词,哪里,哪儿;(6)安稳,安定,安全;(7)安逸,安乐;(8)使……安定;(9)疑问代词,哪里,哪儿;(10)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11)安逸,安乐;(12)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14)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 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1)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4)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 100 题及答案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ft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 与“ 短兵相接” 的“ 兵”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ft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