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

A.政治法律思想

B. 党的领导

C.国家政权

D. 经济制度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

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B)

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D.珍贵性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12、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14、真理的内容是(D)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

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

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A)

A.属于感性认识

B.属于理性认识

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

D.属于非理性认识

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C)

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D.俄国十月革命

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B)

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

D.封建社会

22、发展的实质是(C)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位置的移动

23、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D)

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2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C)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2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B)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B.质与量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2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27、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

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C)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30、劳动者是指(D)

A.一切人

B.青年人和老年人

C.从事活动的人

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劳动的人

1、真理是(D)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哲学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A.劳动者的素质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5、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D)

A.商业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C)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新民主主义

7、发展的实质是C)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位置的移动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9、时间和空间(D)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D)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 间接经验的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C)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D.教育实践

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6、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A)

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 商业利润

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B)

A.联系和发展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C)

A. 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C. 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 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1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C)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C)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25、阶级的实质是(B)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人们社会分工和地位的不同

D.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

2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27、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

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

2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B)

A.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和相对性决定的

2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1、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D)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是(C)

A.国际垄断资本 B.财团资本C.金融资本 D.股份资本

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

A.无产阶级专政B.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阶级斗争

4、当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外在的(D)

A.商品与商品的矛盾

B.货币与货币的矛盾

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D.价值与价格的矛盾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是(C)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6、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

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C)

A.只起促进作用B.只起阻碍作用 C.具有双重作用 D.毫无任何作用

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C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B)

A.纯精神的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日常生活的活动

D.利己主义的活动

12、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14、哲学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15、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D)

A.人类知识的增长

B.地理环境的优越

C.人口因素适合生产状况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1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B)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17、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不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

1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C)

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不可靠的反映

B.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C.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具体的认识

D.借助于思维对事物的间接、抽象的认识

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C )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

2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

A.苏维埃俄国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

21、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A )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年利润率

2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D)

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24、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25、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C)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新民主主义

26、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2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C)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C)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30、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B)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2、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商品是(B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6、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8、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A )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D.朝鲜

9、认识的本质是(D)

A.主体对客体的选择

B.主体对客体的建构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D.终极性

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C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3、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C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C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19、垄断的形成是(A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20、真理是( A )

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

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D.权威认可的认识

2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2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3、“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B )

A.折衷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4、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D )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

25、发展的实质是( C )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

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2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D )

A.劳动者的素质

B.科学技术

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

2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 )

A.无产阶级专政B.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阶级斗争

29、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B )

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

D.封建社会

30、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

A.政治法律思想

B.党的领导

C.国家政权

D.经济制度

选择题(有答案)

选择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相比,Visual Basic最突出的特点是(C)。 A、结构化程序设计 B、程序开发环境 C、事件驱动编程机制 D、程序调试技术 2、赋值语句:a=123 & MID("123456",3,2)执行后,a变量中的值是 (C)。 A、"12334" B、123 C、12334 D、157 3、保存一个工程至少应保存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分别是(B)。 A、文本文件和工程文件 B、窗体文件和工程文件 C、窗体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 D、类模块文件和工程文件 4、以下能在窗体Form1的标题栏中显示"VisualBasic窗体"的语句是(C)。 A、https://www.sodocs.net/doc/1111608818.html,="VisualBasic窗体" B、Form1.Title="VisualBasic窗体" C、Form1.Caption="VisualBasic窗体"

D、Form1.Text="VisualBasic窗体" 5、为了装入一个Visual Basic应用程序,应当(D) A、只装入窗体文件(.frm) B、只装入工程文件(.vbp) C、分别装入工程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bas) D、分别装入工程文件、窗体文件和标准模块文件 6、赋给一个数组的数据类型一定要(A)。 A、相同 B、不相同 C、两可 D、都不对 7、下面正确的赋值语句是(C)。 A、x+y=30 B、y=π*r*r C、y=x+30 D、3y=x 8、Visual Basic 6.0集成环境的主窗口中不包括(C)。 A、标题栏 B、菜单栏 C、状态栏 D、工具栏 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C)。 A、Visual Basic 是事件驱动型可视化编程工具 B、Visual Basic应用程序不具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语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名词解释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旧唯物论反映论3)唯心主义先验论4)不可知论5)认识的主体与客体6)实践7)感性认识8)理性认识9)非理性因素10)人类认识的总规律11)真理12)谬误13)真理的客观性14)价值的本质15)价值原则16)真理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 A反映论B实践论C先验论D可知论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 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D好奇心 (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D改造客观规律 (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 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 (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 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D客观存在 (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 (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D实践比理论重要 (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 A本质认识B深刻认识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 (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②)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

有机化学选择题以及答案

有机化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1.A 2.D 3.C 4.B 5.C 6.C 7.D 8.D 9.C 10.D 1. 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的是 ( A ) A.CH3CH2Cl B. H2C=CHCl C. HC≡CCl D CH3CH=CHCH3 2. 根据当代的观点,有机物应该是 ( D ) A.来自动植物的化合物 B. 来自于自然界的化合物 C. 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D. 含碳的化合物 3. 1828年维勒(F. Wohler)合成尿素时,他用的是 ( B ) A.碳酸铵 B. 醋酸铵 C. 氰酸铵 D. 草酸铵 4.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之一就是多数有机物都以 ( ) A.配价键结合 B. 共价键结合 C. 离子键结合 D. 氢键结合 5. 根椐元素化合价,下列分子式正确的是 ( ) A.C6H13 B. C5H9Cl2 C. C8H16O D. C7H15O 6. 下列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 ( ) A.H-C B. C-O C. H-O D. C-N 7. 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 ) A.C2H5OC2H5 B. CCl4 C. C6H6 D. CH3CH2OH 8. 下列溶剂中最难溶解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 ) A. H2O B. CH3OH C. CHCl3 D. C8H18 9. 下列溶剂中最易溶解离子型化合物的是 ( ) A.庚烷 B. 石油醚 C. 水 D. 苯 10. 通常有机物分子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结构部位是 ( )

A.键 B. 氢键 C. 所有碳原子 D. 官能团(功能基) 第二章烷烃 第二章:1.C 2.C 3.B 4.D 5.A 6.D 7.D 8.D 9.D 10.C 11.D 12.C 13.C 14.B 15.D 16.A 17.C 18.C 19.B 20.D 21.C 1. 在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不同类型的氢被取代活性最大的是 ( ) A.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那个都不是 2. 氟、氯、溴三种不同的卤素在同种条件下,与某种烷烃发生自由基取代时,对不同氢选择性最高的是( ) A.氟 B. 氯 C. 溴 D. 3. 在自由基反应中化学键发生 ( ) A. 异裂 B. 均裂 C. 不断裂 D. 既不是异裂也不是均裂 4. 下列烷烃沸点最低的是 ( ) A. 正己烷 B. 2,3-二甲基戊烷 C. 3-甲基戊烷 D. 2,3-二甲基丁烷 5. 在具有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构造异构体中,最稳定的是 ( )的异构体 ( ) A. 支链较多 B. 支链较少 C. 无支链 6. 引起烷烃构象异构的原因是 ( ) A. 分子中的双键旋转受阻 B. 分子中的单双键共轭 C. 分子中有双键 D. 分子中的两个碳原子围绕C-C单键作相对旋转 7. 将下列化合物绕C-C键旋转时哪一个化合物需要克服的能垒最大 ( ) A. CH2ClCH2Br B. CH2ClCH2I C. CH2ClCH2Cl D. CH2ICH2I 8. ClCH2CH2Br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练习答案

(一) 单选题 1.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A) 没有详解信息! 2. 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 (A) 知识经济行业之中 (B) 高度垄断行业之中 (C) 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D)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A) 生产不足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买卖脱节的危机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6.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B) 没有详解信息!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参考答案: (C) 没有详解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及其解答(复习参考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

单项选择题有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对吴均《山中杂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诗中的景象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A. 全诗一句一景,没有人的痕迹。 B.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本诗表达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归 D.隐山居之乐,充分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2、关于诗歌《山中杂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B )此题有疑问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 A.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这首诗写作者仕途不畅,尚未年高就要过上归隐生活,但他 B.很喜爱宁静的山居生活。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后有感而发的,侧面体现了作者仕途不 C.畅,鸿图大志不得抱的遗憾。 这首诗表达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 D.归隐山居之乐,充分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3、赏析诗歌《山中杂诗》,关于诗的写作手法,不正确的是 ( D )

本诗单纯使用白描细描手法。 A. 本诗动静相衬,相得益彰。。 B. 本诗景物交融,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C. 本诗托物寓意,情感表现相当明显。 D. 4.赏析诗歌《山中杂诗》,关于“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不能用“望”来代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窥”和“望”都有“用眼睛去看”的意思,用哪一个字在 A.本诗没有多大影响,只是作者用词习惯。 “窥”和“望”虽然都有“看”的意思,“窥”是从缝隙中 B.看的意思,“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 作者当时是竹林里,是通过竹子与竹子之间的间隙看到的路 C.日,所以应该用“窥”。 “窥”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而“望”则更体现 D.出意境的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以下关于诗歌《山中杂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C )、5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 A.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 B.众不同的景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辨析题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 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 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5. 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6.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8.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是什 么?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各是什么? 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什么是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7.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联系的概念、特征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什么?联系和发展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 9.什么是矛盾?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0.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1.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2.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3.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14.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 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选择题 (有答案)

1 关于web服务器控件和html控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https://www.sodocs.net/doc/1111608818.html,中所有的控件都直接继承自System.Web.UI.Control类 B. web服务器控件中都有OnClick OnMouseMove等事件 C. html控件中没有OnClick OnMouseMove等事件 D. web服务器控件支持状态管理,而html控件不支持状态管理 2以下显示消息框的语法正确的是(AD)[选两项] A.Response.Write(“”); B.this.Literal.Text=“”; https://www.sodocs.net/doc/1111608818.html,bel.Test=“”; D.this.ClientScript.RegisterStartupScript(this.GetType(),”note”,”alter(‘bingo’)”,true); **************** c:没有这种写法,b:ok要加单引号 3以下关于get和Post提交方式说法正确的是(CD)[选两项] A.Get不可以用超链接的方式提交数据 B.Get可以用Server.Transfer();来提交Form 表单 C.Post可以通过Server.Transfer();和server.Execute()来提交Form 表单 D.Post可以通过IButton中的PostBackURL属性来提交表单数据 4.下面关于Server对象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AC)[选两项] A.通过UrlEncode()方法可以解码字符串,使其符合URL地址的格式的要求 B.通过HtmlEncode()方法可以解码字符串,使其在浏览器中的显示与原字符串一致 C.可以通过MapPath()方法返回与Web服务器上实际路径对应的物理文件路径 D.可以用Transfer()方法终止当前页的执行,并在当前请求中执行其他页 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Transfer()方法终止当前页的执行,并在当前请求中执行其他页,Execute用于在当前 请求上下文中执行一个新的页面 B.Response.Redirect()方法用于页面转向,请求新的页面,地址栏中显示原来的请求地址 C.Transfer和Execute方法用于页面转向,在地址栏中会显示新页面的地址 D. Response.Request() ,Server.Transfer() , Server.Execute()方法都可以用于页面转向 6.以下关于session会话的说法正确的是:(B ) A.关闭浏览器会结束当前会话 B .调用Session对象的Abandon()方法可以取消当前会话 C.session会话的默认值为30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客户端未发出任何请求, session将会失效 D.Session属于应用程序级别对象,所以每个客户端共享一个Session会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264页4-7行 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但同时,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对实践既定目的超越是永无只止境的。(81页) 10、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就没有必要提倡认真读书,接受间接经验。 错误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的必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人类认识总体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其绝大部分知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任何人都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在你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则是直接经验。所以,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来自于实践的,但接受直接经验的同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 11、有用即真理。(不做要求) 错误。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认为概念、思想、理论是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真理论。(P286) 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成为历史的“剧作者”。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脱离人民群众,历史人物将一事无成。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思考题( 含答案)

绪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学说的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剧; D.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5.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6.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C.十月革命的胜利; 8.D.剩余价值的发现. 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唯物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6.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学说;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7.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他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终极真理、永恒真理; D.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体现; 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 B.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学说; C.唯物论和辩证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选择题(有答案)

1-1.文件重命名操作时,误删除了“电子小报.doc”中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为,原图标最有可能是( C )。 (A)(B)(C)(D) 1-2.文件重命名操作时,误删除了“主题班会.ppt”中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为 ,原图标最有可能是( A )。 (A)(B)(C)(D) 1-3.文件重命名操作时,误删除了“校园一角.bmp”中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为 ,原图标最有可能是( D )。 (A)(B)(C)(D) 1-4.文件重命名操作时,误删除了“电费表.xls”中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为,原图标最有可能是( C )。 (A)(B)(C)(D) 1-5.文件重命名操作时,误删除了“小说合集.rar”中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为,原图标最有可能是( B )。 (A)(B)(C)(D)

1-6.文件重命名操作时,误删除了“上海地铁.htm”中的“.”,显示出来的图标为,原图标最有可能是( A )。 (A)(B)(C)(D) 2-1.图中资源管理器右窗格中显示的是(A )。 (A) C盘中的内容(B) G盘中的内容 (C) C盘已用磁盘空间约为16.1GB (D) C盘中有12个文件 2-2.图中资源管理器右窗格中显示的是(D )。

(A) 光盘中的内容(B) G盘中有6个文件(C) C盘中的内容(D) G盘中有6个文件夹 2-3.图中资源管理器右窗格中显示的是(A )。 (A)光盘中的内容(B)光盘中有5个文件

(C)“回收站”中的内容(D)光盘中存放了10.8GB内容2-4.图中资源管理器右窗格中显示的是(B )。 (A) C盘中的内容(B) G盘中的内容 (C)G盘已用磁盘空间为63.6GB (D) G盘中有6个文件 2-5.图中资源管理器右窗格中显示的是(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和简答题(绪论~第四章,辨析题有答案)

绪论辨析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 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这一观点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画框者为答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 1.劳动是 A.社会存在和地理环境的统一 B.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D.理论和实线的统一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决定社会的性质的结构 D.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生产力状况表现出来 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 C.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4.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B.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5.生产方式是指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D.制造工具 7.我国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目的在于 A.全面提高人口素质B.要大力减少人口 C.限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 8.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力 B.精神生产 C.国家的人口政策 D.政治制度 9.整个社会面貌的决定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精神文明 C.人口素质 10.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B、阶级斗争史 C.政治思想史 D、生产关系 11.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是 B.血缘关系 C.民族关系 D.政治思想关系 多项选择题

1.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包括 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人口增加与全民族素质提高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 延缓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下列哪些属于天然的劳动对象 D.汽油 E.焦炭 3.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表现在 A.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活动是无规律的 动物只能利用天然的条件,人则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人则可以改造自然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人类劳动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动物没有社会性,人则具有社会性 4.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向题,主要有 5.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向题使我们认识到 D.回到原始状态 6.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包括 D.社会形态 E.上层建筑7.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 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资源 D.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E.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它在某些方面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1、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