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中考历史备考简明精华笔记

中国古代史1北京人,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2半坡人,黄河流域,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

3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杆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4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随从作战,镇守疆土

5商鞅变法;为了富国强兵,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允许土地私有,鼓励发展个体小农经济,建立县制。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六国。

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货币——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监察地方;统一五铢钱;董仲舒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8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促进我国西部地

区的开发和发展;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9三国鼎立:统一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1)迁都洛阳。(2)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3)用汉政治制、学汉礼。促进民族融合。

11贞观之治:(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免赋税、徭役。

(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

12科举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创进士科;唐朝完善。以才华为标准,相对公平,促进文化发展。

13唐朝与吐蕃: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14遣唐使,日本派人到唐朝交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推动大化改新

15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教,写成《大唐西域记》,

16鉴真东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文化。

17宋代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大城市,城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夜市繁华,最早出现纸币

交子。

18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强化君权;

19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揽大权,速、密、勤;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

20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友好交流。

戚继光抗倭:

21清朝对西藏治理: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22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3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4青铜器:商朝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中国近代史: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南京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影响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完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5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俄、英、德、日等国拼凑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1)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

(2)严禁中国民众反帝;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3)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沿线要地驻兵。

(4)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7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在“自强”口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口号下开办民用工业。

(2) 建立新式海军 (3)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8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开

启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9知道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

背景: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

兴起:1895年春,康梁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近代工业)。

(3)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即北大的前身),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言论自由),废八股。

(4)军事上,训练新式海陆军

变法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启资产阶级思想之蒙);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10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述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这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的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随后全国十几个省纷纷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1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清朝统治,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3陈独秀、胡适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

位和作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从1915 年起,高举“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 (Science“赛先生”)两面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向尊孔复古逆流作斗争的新文化运动。

(1)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

(4)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14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结果(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5)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6)历史意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划时代意义。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无产阶级)基础。

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经过: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上)召开。

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人罢工。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6、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1925 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最大的特点是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1)目的: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经过:1926年7月开始;著名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4)结果:不到半年,革命力量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洋军阀统治基本瓦解;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国民革命失败。

17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江西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有中国特色、正确的革命道路。

19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1934年10月从赣南苏区出发;1935年1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月,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会议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宣传了党的革命主张。

21九一八”事变

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这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不到半年侵占我国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影响: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2西安事变

背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

2.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3.结果: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十年内战(1927—1936年)基本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也标

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 “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经过:1937年7月7日晚,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2.影响:标志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之后,中国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开赴敌后战场,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同抗日。

2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首都南京,遇难者30万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25血战台儿庄(国民党抗战战例):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

在台儿庄,经过激战,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6百团大战(共产党抗战战例):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投降书,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台湾经过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7抗战胜利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美、苏联等国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中国人的英勇奋战。

2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1840—1945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

(2)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9重庆谈判的有关史实

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成为人民的普遍愿望;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935 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谈判的焦点是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两个问题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30中国共产党中央转战陕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进行的重点进攻。

3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33渡江战役——决胜阶段。

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1927—

1949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4开国大典的史实,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届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新中国诞生了。

35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受奴役受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

国家的主人。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的胜利,是中国现

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三大改造的完成;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7建设成就:

(1)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成就: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一五”计划重大成就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

机床厂)

历史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8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与法制进步的体现。

39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

立的标志

目的: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

(2)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政策 (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新政策)。

实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1956 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0“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背景: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据此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 大跃进”运动: 1958年,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但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高速度。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表现:工

业上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农业上盛行“浮夸风”)。

(2)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建立、扩大人民公社,特点:“ 一大二公”(“大”是指规模大,“公”是指公有化程度高)。

3.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

(1)探索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2)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挫伤人民积极性,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41“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1976年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一场内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3.危害:极“左”错误思想泛滥;国家政权被削弱;民主与法制被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被摧残,拉大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4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主要内容:

(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形成: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

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使我国农业摆脱长期停滞不前的困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44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开始:1980年,设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5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继毛泽东之后第二代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影响深远。同年,党的十四大宣布,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政策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施区域自治。

2.内容:

(1)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有: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古。

3.意义: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3)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4.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47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

方针

1.“一国两制”的构想:

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①“ 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②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之一。③ 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回归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途径(方法):一国两制。

(3)进程:①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②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5)意义: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

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8台湾海峡两岸的交往:

(1)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

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两岸民间团体的建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

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3)“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4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中心议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3)性质: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意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50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苏争霸等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①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

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关系结束,两国关系正常化(从对抗走向合作)。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

(2)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有利于世界和平、进步。51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情况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以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我国在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2001年中国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52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九年义务教育

普及、“科教兴国战略”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1)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核技术,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1964年,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

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3)人造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掌握

了空间技术。

2.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被国际

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3.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与科教兴国战略:

(1)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

(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希望工程”是政府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性事业。

53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

影响

1.衣:改革开放以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

2.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深入人心。

3.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4.行:铁路、公路、高铁和航线增长很快,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世界古代史部分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它是当时人们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见证。

2.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发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干最低贱的职业)四个等级。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雅典民主政治表现: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②以抽签方式产生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③国家为保证公民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为

他们提供津贴。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1.公元646年,日本政局动荡,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效仿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西欧城市兴起及其意义

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意义:

(1)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2)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3)文化上: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城市文学的出现,世俗大学的产生,不断积累的反封建宗教文化的意识,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并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回国后写了《马可波罗行纪》亦称《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2.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传播,它成为世界人们共同的数字。马可·波罗来华和阿拉伯数字是世界文明和平交流的典型事例,作用:和平交往多以友好

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展开,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图所示情景应选自6.题6 《伤寒杂病论》A. 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图题6(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77.题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

孤证不立”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出处 《清史稿》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军机大臣年表》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7 表题 D.设于雍正年间.强化了君权.设于雍正十年 C A.因战事而设B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 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 如题11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12.与题12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13. 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题12图 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2018四川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word版)

成都市2017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A卷(共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12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重荷.(hè)豁.然贯通(huò) B.琐屑.(xuè)媲.美(pì)锲.而不舍(qiè) C.簇.新(cù)倔强.(jiàng)长吁.短叹(xū) D.绮.丽(qǐ)卓.越(zhuó)心会神凝.(níng)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 A.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C. 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D. 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 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 ....,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 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参考解析

机密★启用前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说明:1. 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从题干中“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以判断它是农耕定居生活方式。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故答案为C。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考点】秦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识记。从题干中“公元前221年”的时间可以判断是秦朝,从“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这些可以看出是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其设立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 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在-------------------- 此-------------------- 卷-------------------- 上--------------------答 --------------------题--------------------无--------------------效------------ 毕 业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准 考 证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3分)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2.(3分)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 3.(3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3分)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3分)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3分)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7.(3分)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点。所给图片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自然环境、打制石器没办法还原原始人的相貌,生活想象图是还原之后的想象。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青铜铭文的部分被称作“金文”。四选项从远到近依次为“A-B-C-D”,故选A。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点。题干限定的朝代为周,解题关键句为“封周王室贵族于燕”。“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只有B项可选。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秦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左图反映货币的统一、右图反映文字的统一,可知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B不选,通过齐楚燕韩赵魏秦排除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点。观察图片,可知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所给战役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选B。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争为官渡之战,故错误;C,“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的时间为222年,故错误;D,“结束三国鼎立”为280年司马炎讨吴国获胜,故错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根据表中信息“南朝北朝、隋朝”之后, “五代十国”之前,“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可知该选唐朝。AB分别属于北朝、南朝,C属于隋朝。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相关知识。建国、灭国、和议显示了民族政权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博弈,故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第一幅图片中,主要经济区在北部的黄河流域,第二幅图里,宋代主要经济区转移到了长江流域。D项,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正确。

201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 说明:1、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 姓名、试室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许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 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 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3、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 “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5、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 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6、如果你有机会到宝岛台湾一游,建议你到台南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 敬奉着一位民族英雄,他是() A、邓世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宗棠 7、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宗采取的措施 是() A、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C、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8、在参加《洋务运动主题展》时,从右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 C、张之洞创办的近代企业 D、表明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018年陕西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热点即基础学科素养是方向 一、试题特点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基于基础、紧扣热点、侧重综合能力、落脚于历史学科素养。中考试题延续了近几年中考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和材料解析题两大部分,题型变化不大,但层次性、区分性明显。试题通过表格、漫画、曲线图等方式呈现,表现样式多元化、灵活化,试题在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察的同时,注重人文观、时代观、科学观、实践观,进一步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察。 二、考点及分值分布 1、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近代史、现代史所占比例(如下图) 由上图可见,中考试题侧重于中国古代近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这和2018年中考 说明中考点分布的比例相吻合。

由上图可见,今年中考试题一大部分都切合热点事件,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学生加以考察。这和往年的历史热点事件向比较,今年的试题提问方式不再是直白式,而是需要学生根据题干加以理解。如21题第四问“材料四图文体现出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动态是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挺难的,到很多学生都会想“到底问什么呢?”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漫画,思考三幅漫画之间的关系,就能准确答出来了。 三、对于以后中考复习备考的思考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复习。 回归课本,是中考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何谈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留出学生的记忆、巩固知识的时间,比如本学期一直沿用的课前三分钟“爬黑板”、“背诵天天清”等方法,充分利用我校自主课堂学生互帮互助的有利形势,强化学生文本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而这一点不只是存在初三的课堂,要从初一的课堂抓起,抓落实、抓文本记忆才是初三取胜的基本条件。 2、吃透考纲,突出重点。 从上图的考点分析可以看出,紧紧围绕考纲复习是根本大法。作为初三的备考老师,一定要下功夫吃透考纲,摸清考点命脉,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复习。尤其是初三的一轮复习,要清楚考点是什么?怎么考?同时要反思自己“我该怎么交?学生要怎么学?”同时要切记盲目复习,不分主次地“大锅饭”教学方式。 3、研究真题,掌握试题特点。

201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历 史 __ __ __ C .《本草纲目》 _ 此 _ _ D .《天工开物》 __ __ 时间 50 分钟。 _ _ 第Ⅰ卷(选择题 共 75 分)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 准 __ __ -------------------- __ 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 __ __ _ ( ) A .因战事而设 B .设于雍正十年 C .强化了君权 名 __ D .设于雍正年间 -------------------- 姓 __ __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_ __ _ __ _ __ __ __ __ 答 --------------------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__ __ __ _ _校 __ 均每年减少近 28 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题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 -------------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在 -------------------- A .《伤寒杂病论》 B .《资治通鉴》 本试卷分为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 -------------------- 号 _ 证 _ 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考 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 ) 卷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 记述 出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军机大臣年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表》 上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 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 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 3.公元前 112 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 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_ ( ) 学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 125 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 390 多万,平 业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毕 C .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10.1912 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 A .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 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 无 C .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 .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 11.如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 )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6.如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 ) A .辛亥革命 效 ------------ B .新文化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16 页) 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押题卷(一)

2018年省中考历史押题卷(一) 命题人:春云审题人:林铁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14.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 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15.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16.观察下图,“甲”段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机遇 17.综合表2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表2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 1797 1835 指数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8.下图是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联经济的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采用汉式中央集权官僚制为统治全国的主要制度,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分层统治。但又保留蒙古原有封建制度……边远地区的统治方式也各不相同,如畏兀儿族由大都护府管辖,吐蕃直属宣政院,湖广、等行省境少数民族地区仍由土官、土司世袭统治。——摘编自萧启庆《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材料三明清交替,清朝政权机构经历着从关外到关的转变过程。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职责主要有:(一)管理蒙古、南部及其他少数民族王公、土司的封袭、给俸等事务。(二)满蒙联姻。(三)喇嘛事务。……(六)兼管位于西、北两个陆地方向的与清朝相邻国家的外交事务,处理与俄国的关系是理藩院外交事务的重要容。 (1)依据材料一,西汉在A地设立,唐朝在B地增加的机构是,这两个机构的共同作用是。(3分)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18届中考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题6图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 记述 题7 表 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最新教学文档

材料分析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其中指南针传播路线的序号是______,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所示信息,简述唐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3分) ②依据材料三,回答问题,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科技创新与机构体制创新的认识。(2分)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只有在俄国布尔什维 克领导十月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法西斯侵略的时候,才在世界范 围内建立了和发展了新式的革命党。自从有了这样的革命党,世界革命的面 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 展起来的一个党。1927年,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 革命根据地。之后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右图为1934年至1936年 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学习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在革命道路的选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据图描述1934~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3分) 材料二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探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3)材料二表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犯了怎样的错误?同时期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 材料三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

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 的《岳阳楼记》。(1分)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 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 ②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摹(m ú) B .摹(m ú) C .摹(m ó) D .摹(m ó)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①叠 ②世外桃源 B .①迭 ②洞天胜境 C .①迭 ②世外桃源 D .①叠 ②洞天胜境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共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

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 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修改: 4.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①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②》。(2分)(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 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烧名园,掠珍宝,恬不知耻两强盗;作书信,斥罪行,仗义执言一作家。 B.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C.读过雨果的这封信,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圆明园在哭泣,在流血,在控诉。 D.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5.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使用火药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科技领先③政权并 立贸易发达发明司南④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 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 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 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 排外 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 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 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②战略反攻开始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服饰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4-5题。 4.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 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 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5.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 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 化的根源是()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 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 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 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二、非选择题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生物学业考试(含答案解析)

成都市2018年初中毕业会考 生物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会考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正确地填涂会考考号。 2.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A.杠杆、支点、动力 B.杠杆、动力、支点 C.动力、杠杆、支点 D.支点、杠杆、动力2.人的长骨中,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结构是 A.骨松质 B.骨密质 C.红骨髓 D.黄骨髓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筑巢 B.老马识途 C.孔雀开屏 D.蜘蛛结网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繁殖行为不属于鸟类的是 A.筑巢 B.求偶 C.育雏 D.哺乳 5.下列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的是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形 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6.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B.食物链结构的组成成分 C.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D.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下图中的动物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该动物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A.神龙架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 8.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的生殖方式都是孢子生殖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都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D.细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9.微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事例对人类不利的是 A.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B.甲烷细菌产生沼气 C.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中 D.醋酸菌用于酿醋10.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是生物个体死亡并不会导致物种灭绝,是因为生物在生存期间进行了A.进化 B.生殖 C.遗传 D.变异 11.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马铃薯块茎繁殖 B.苹果的嫁接繁殖 C.豌豆的种子繁殖 D.草莓的组织培养 12.水稻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当水稻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为 A.6条 B.6对 C.12条 D.12对

2018年度北京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含标准答案)

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准考证 号考场 号座位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東,将本试卷、答题卡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1分)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 A.叠世外桃源B.迭洞天胜境 C.迭世外桃源D.叠洞天胜境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题,每小题3分,其45分.在每小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A.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B.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C.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 A.金文 B.甲骨文 C.隶书 D.小篆 3. 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4. 对如图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C.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D.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5. 下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D.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6.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B.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7. 对表格中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D.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8. 如图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

A.耕地面积增加 B.商品经济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外贸易兴起 9. 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东北 D.新疆 10.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A.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B.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C.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D.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11.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医学领先世界 B.科学技术发达 C.绘画成就卓越 D.手工技艺精湛 12.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B.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C.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3. 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A.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B.等级观念的消失 C.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D.民族工业的发展 14. 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剧中表现了()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15. 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B.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C.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D.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