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

关键字: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 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

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

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8.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推进竞技体育发展.

@ 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不良心绪

第二章

1.田麦久——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3.项群理论包括(按竞技能力):

@ 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 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第三章

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填空):

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

手段、裁判的水平)

3.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

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 4.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第四章

1.九大训练基本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2.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 c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训练学要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

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3.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 a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 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

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 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4.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 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 运动训练原则:训练规律的反映,是长期训练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今后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填):一、(1)依竞技能力: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2)训练内容组合特点: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化训练法、循环训练法;(3)依训练负荷与间歇关系: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4)负荷氧代谢: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法;(5)外部条件: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二、依不同训练方法基本作用和使用范围,分为:(1)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

(2)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3.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

身体练习。

4.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1)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2)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3)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

(4)动作结构(单一结构训练手段——周期性练习、混合型练习;多元结构训练手段-—固定性练习、变异性练习)

5. 运动训练具体操作方法(8种):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一、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作用: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分类:依单次练习时间长短,分 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应用特点:一次练习负荷时间30秒内) 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30秒—2分钟) 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2—5分钟)

二、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作用: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等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分类(填):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应用特点:负荷40秒内)、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100—300秒)、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5分钟以上)

三.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两种典型练习方式:匀速持续练习、变速持续练习)、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三种变化形式:匀速持续练习、变速持续练习、法特莱科训练)

四、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作用:通过变换运动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战术得到发展。

——类型:负荷变换训练方法、内容变换训练方法、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五、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

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

――作用:可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利于全面身体训练。

――分类;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

——三种循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三类:流水式、轮换式、分配式。

六.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类型(4种):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适应性比赛方法。

@ 5.运动训练常用手段: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

第六章

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身体形态、机能、

素质和健康水平。

构成体能三要素是指: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其中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1)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可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的身体能力打基础。(2)体能训练应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各种运动素质在人生不同发育阶段发展程度不同。(5)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克服阻力:外部阻力、内部阻力)

——分类:(1)力量素质与专项:一般力量、专项力量;(2)与运动员体重关系:绝对力量、相对力量;(3)完成体育活动所需力量不同: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4.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可分为向心克制性及离心退让性两类工作形式)(2)静力性等长收缩(肌肉做静力性收缩时,可以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3)等动收缩训练(4)超等长收缩训练(超等长练习时先使肌肉做离心收缩,然后接着做向心收缩)(5)循环训练法(发展力量耐力训练可将几个训练手段编组循环进行)

——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

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A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 B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C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

系 D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E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6.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1、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2、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烈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3、速度提高带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4、儿童少年速度的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的安排速度训练;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耐力素质分: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速度耐力)。

——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A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B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C儿童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耐力自然发展趋势、以有氧耐力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训练方法为持续训练法,还可采用法特莱克获变速跑)

8.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分类:一般柔韧素质、专门柔韧素质

——柔韧训练基本要求:A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B注意柔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关系。C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D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E儿童柔韧训练的注意事项(发展儿童柔韧训练较多容易、儿少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活动、13-16岁,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骼活动,以免造成损伤。16岁后,逐渐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9.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热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宜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衡量标准是运动员在各种复杂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应答动作。

——分类:一般灵敏素质、专门灵敏素质

――基本要求:A灵敏素质要从儿少开始训练。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和最快的系统,儿童具有较优越发展神经系统的条件。B灵敏训练的安排,一般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采用各种手段,清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七章

1.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基本特征;A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B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C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D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

@――运动技术原理:生物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生物力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

2.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一)――主体因素:A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B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协

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会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是基础)C感知觉能力 D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F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G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二)――客体因素:A竞赛规则。B技术环境。C器材设备与场地。

3.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直观法与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

(1)直观法: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对练习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2)语言法: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3)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4)分解法: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各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5)想象法:指在练习前,通过对技术要领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激活这些痕迹,使技术动作完成得更为顺利和正确的一种训练方法。

(6)表象法:又称念动法。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的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起临场感觉的训练方法。通过多次动作表象,提高运动员的表象再现及表象记忆能力;可以使运动员的注意力

集中于正确的技术要求,越来越提高心理稳定性,从而促进技术的掌握。

(7)减难法:减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8)加难法:加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4.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

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技术系统是技术风格的内核,技术风格是技术系统的

集中的体现)

——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A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种族特征

5.技术环境:是指运动员(队)周边相关群体(国家、地区或运动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6.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

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2.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

@ 3.战术分类:――表现特点(阵型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人数(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功防性(功防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普适性(常用战术、特殊战术)

4.战术训练方法:A分解与完整训练法 B虚拟现实训练法 C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D想像训练法E程序

训练法 F模拟训练法 G实战法

(一)训练法:这是一种心理学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够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运动表象。

(二)模拟训练法:指在得到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的主要特征的陪练人员的对练,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得到特殊战术能力的一

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

(三)实战法:指在比赛中培养战术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更为直接、更为深刻。5.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1)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2)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

(3)确定战术原则(4)己方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5)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

(6)赛前安排战术训练的安排(7)对本方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8)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6.制胜规律: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

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制胜规律包括:(1)制胜因素(2)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A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B培养战术意识 C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D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E重视战术组合 F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第九章

1.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

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填):A意念训练法 B诱导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

3.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

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第十章

@ 1.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a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B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c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2.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

都属于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3. 多年训练计划包括: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阶段划分: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

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

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做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如两届奥运会之间4年的训

练计划,6年中学学习期间的训练计划等等。

——区间性多年训练阶段划分: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竞技保持阶段

——运动员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服从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总体要求,同时要注意到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衔接。

@ 5.制定训练计划依据:起始状态、训练目标、训练规律、组织训练客观条件、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1、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规划(填)

@ 2.年度训练过程所包含的大周期数,包括: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等不同类型。

@ 3.(一)单周期: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在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活动中,单周期安排已经越来越少采用了。

(二)双周期: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它包含两个准备时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两个过渡时期。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仍是一种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

(三)多周期:按3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安排。实施多周期安排的基本条件是,运动员能在3~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把提高了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 4.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是两种不同的训练大周期。前者需持续不短于14周的时间,要求运动员分别提高不同的竞技能力,进而综合起来,表现为高度的专项竞技能力;而后者通常安排于2~3个月的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训练之中,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于恢复或提高综合的竞技能力。

@ 5.比赛的分类及安排: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第十二章

1.周训练计划类型(填):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四种基本类型。

2.周训练负荷加大,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加大负荷的途径:A增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持不变或相应地下降。

B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下降

C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的累加效应给机体以更深的刺激。

@ 3.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

(1)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

(3)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

(4)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4.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一般训练课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

5.如何制定基本训练周计划?

答:1.基本训练周计划的主要任务

基本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多种竞技能力的提高。体能主导类项目基本训练周又可分为加量周和加强度周。技能主导类项目基本训练周则又分为基本技术训练周和完整技、战术训练周。

在需要给运动员机体以强烈刺激时,还可组织实施不同特点的强化训练周。

2.基本训练周训练内容的结构特点

(1)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交替安排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供能系统参与运动,在各种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参与工作的水平也是不同的。

第二,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第三,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或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第四,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

第五,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况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要求就不同。

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的产生。

(2)周训练计划中训练内容交替安排的项群特点

不同项群的训练内容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同样也反映在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的交替安排上。

3.基本训练周负荷的结构特点

(1)基本训练周的课次安排

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日数及课次有很大的区别。儿童在基本训练阶段初期,每周2~3次,至多4次训练就已经足够了。

(2)基本训练周负荷的变化

在训练实践中,有经验的教练员常常把一周的训练分为两半。

周运动负荷的加大,是基本训练周符合变化的主要特点。只有加大负荷,才能引起机体深刻的变化,产生新的生物适应。加大负荷的途径有三条:

——增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持不变或相应地下降

——提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变或相应地减少;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负荷的累加效应给机体以更深的刺激。

6.如何制定比赛周计划?

答:1.比赛周训练的主要任务

比赛周的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2.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1)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

由于不同内容、不同负荷的训练后,达到超量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又为了比赛中表现出高度的竞技水平而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参加是非常重要的。

(2)连续比赛周安排的特点

在对抗性球类项目的重大比赛中,运动员常常要连续参加多场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根据比赛日程的安排制定相应的比赛周训练计划。

综上所述,比赛周负荷的安排,全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依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及赛前的状态而定。一般来说,总的负荷水平不高。在比赛日之前,通常需降低训练强度或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负荷量在大多数情况下亦应减少或保持,只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间断训练后恢复训练的过程中参加比赛时,才可适当地加量。

7.训练课是计划的制定?

答: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训练课的计划包括训练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成结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程序,训练负荷大小及恢复手段等。

(一)训练课的种类: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课。

(二)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

1、准备部分:任务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

2、基本部分: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安排应考虑以下问题:

a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 b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适应性的专项准备活动

c注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积效应 d安排作用于同一机体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有波浪型的变化

3、结束部分:解除训练时基本部分所造成的心理,生理的紧张状态。

(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度:A明确负荷属性是度量负荷大小的重要前提:(结构属性、机能属性、个体属性、专项属性) B训练课负荷量度等级的划分

(四)安排运动员训练课负荷量度时必须认真考虑特点:

1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 2训练课所完成的任务 3运动员个体所能承受负荷水平

4完成训练课任务时,运动员有机体的主导机能系统所能承受负荷水平。(较大负荷的恢复时间为1-1.5天、中等负荷为10-12小时、小负荷则几十分钟或几小时)

第十三章

1.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4)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 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A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B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

C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D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2.教练员能力:知识能力起重要作用,包括:学习能力、科学组织训练能力、收集掌握各种信息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

核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

补充题:

1.运动训练学: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分: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

2.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

3.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4.敏感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某种身体素质在儿童、青少年自然增长过程中发展较快的时期。

5.身体素质训练需防止的几个误区:(1)防止采用狭窄的专项训练方法、手段;(2)防止某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效果较为单一;(3)防止追求高强度训练法;(4)防止采用以杠铃为主的大力量训练;(5)缺乏肌肉系统的全面发展;(6)缺乏身体各部位肌群的均衡发展;(7)没有按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规律进行有序训练。

上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

最新运动训练学历年试题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1997年) (运动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3.竞技能力 2.运动负荷4.训练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 )和( )项目,后者又可分为( )和( )。 2.负荷量可通过( )、( )、( )、( )四个因素度量。 3.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4.训练目标构成应包括( )、( )、( )三个部分。 三、判断(对者划“+”,错者划“-”,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方法( )。 3.如果能控制好负荷和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4.力量耐力训练需要35%以下的强度(负重量)进行多次数和多组数练习。( ) 四、简答题(26分)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 运动训练试题(1997年)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 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四个方面。 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 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等。 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 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 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 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三、讨论与分析题(共25分)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分)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15分) 四、方法应用题(共20分) 请说明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sodocs.net/doc/112093991.html,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训练论文选题参考 1、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2、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3、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理论的构建 4、几丁质·几丁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GPT活性的影响 5、对我国现行运动训练体制及教练员、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研究 7、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 8、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9、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的再认识 10、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 11、运动训练活动中的整体与细节问题思考 12、枸杞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耐力及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 13、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与运动训练干预 14、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 15、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 16、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 17、运动训练与心脏内分泌功能 18、运动训练原理新知简述 19、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

https://www.sodocs.net/doc/112093991.html, 20、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 二、运动训练论文题目大全 1、肌酸激酶和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对内膜下心肌组织的影响 3、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4、运动训练后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与健侧脑内突触结构变化的关系 5、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摘要) 6、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 7、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8、芦荟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9、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10、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11、运动训练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关系和针灸调节作用 12、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 13、血清肌酸激酶的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作用研究述评 14、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15、运动训练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16、对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质疑——维尔霍山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观点 17、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及思考 18、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运动训练学 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6、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 7.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A.提高运动成绩 B.提高竞技能力 C.参加竞赛 D.增强体制 8、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 9.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 10.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目的诞生B.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C.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11.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A.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快速发挥力量C.推迟疲劳出现D.多用战术 12.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 A.心理B.技能C.体能D.智能 13、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 A.游泳 B.排球 C.短跑 D.铅球 14、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 A.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同属多项组合 D.异属多项组合 15、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 A.举重B.摔跤C.跳高D.跳远 16、竞赛规则的标准化,是我国传统项目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A.摔跤 B.拳击 C.举重 D.武术 17、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核心部分是: A.身体训练 B.技术训练 C.心理训练 D.智能训练 18.在表现准确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方面要求很高,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员重要的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运动训练题集汇编1000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 用。 A、负荷和身体; B、负荷和心理; C、负荷和恢复; D、身体和心理。 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 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 B、手段; C、本领; 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 A、300米计时跑; B、150米计时跑。 C、200米计时跑; D、60米计时跑。 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 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 C、长时间、中小强度; D、长时间、大强度。 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 B、特性; C、方法; D、手段。 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 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 B、方法; C、手段; D、基础。 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 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 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 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 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 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 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 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 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 A、竞技体育; B、群众体育; C、学校体育; D、大众体育。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题型:概念4-10’简答6×5’论述2×15’方法应用1×30’)一、概念题 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运动训练周期:以重要比赛次数为依据,将比赛划分为周期,按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将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 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简答题(概念、基本内容) 1竞技体育4个要素 1)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 2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异同 ①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②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运动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3系统训练 (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 ③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

运动训练学习题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6.教绪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7.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六、简答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国有哪些? 答: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2.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4)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获得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3.现代竞技体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竞技体育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竞技体育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群体件;(5)公开性;(6)观赏性。 5.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6.简述现代运动训练具备哪些特点。 答: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运动训练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与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7.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答: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动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