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廉蔺列传》练习附答案

《廉蔺列传》练习附答案

《廉蔺列传》练习附答案
《廉蔺列传》练习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字词知识。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背景简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顺序写了、、三个典型事件。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1、人物简介:廉颇、蔺相如(一详一略,一贵一贱)

2、事件一():强秦索璧—--赵王求使---()----奉璧出使;章台斥秦--()---从者归璧;毕礼而归---拜()

3、事件二():欲会渑池---();赵王鼓瑟----()-----请寿咸阳;秦不敢动----拜()

4、事件三():廉颇恃功---相如不争----礼说舍人----负荆请罪----()

刻画了蔺相如的贤士形象和廉颇的名将形象。【知识训练】

一、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时共约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八书,表五部分,共篇。作者是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字音:

1.臣等不肖.()

2.刎.颈之交()

3.左右皆靡.()

4.礼节甚倨.()

5.佯.为()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

8.使人遗.赵王书()

9.睨.柱()10.秦王不怿.()

三、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秦自缪公以来()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四、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今义:

2、廉颇宣言曰古义:今义: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今义:左右:古义:今义:

5、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今义:

五、实词虚词: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舍人

..()2、使人遗.()赵王书.()

3、徒见.欺()

4、窃.计()

5、即患.秦兵之来()

6、不可不许.()

7、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8、宁许以负秦曲.()8、秦贪,负.()其强9、固.()请

10、以一璧之固逆.()强秦之欢11、严.()大国之威

12、召有司案.()图13、间.()至赵矣14、特.()以诈佯为予赵

15、引.()赵使者蔺相如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7、拔.()石城

18、左右欲引.()相如去.()19、不如因而厚遇.()之

20、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21、为赵王寿.()

2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臣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5、臣等不肖

..()

26、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六、词类活用: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2、怒发上.冲冠()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大王必欲急.臣()

5、舍.相如广成传舍()

6、乃使从者衣.褐()

7、间.至赵矣()8、卒廷.见相如()

9、相如前.进缶()10、左右欲刃.相如()

11、且庸人尚羞.之()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臣请完.璧归赵()15、欲与王为好.()

七、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而君幸于赵王()

4、徒见欺()

5、君何以知燕王()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故燕王欲结于君()8、乃设九宾礼于廷()

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9、赵王以为贤大夫()

八、省略句:填上所省略的内容。

1、大王见臣()列观

2、不如因()而厚遇之

3、()卒廷见相如

九、一词多义:解释词义。

1、顾: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2、引:A引赵使者蔺相如()

B顾野有麦场()B左右欲引相如去()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相如引车避匿()

D顾吾念之()D引而不发()

3、幸:A而君幸于赵王()

4、以:A以勇气闻于诸侯()

B则幸得脱矣()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大王亦幸赦臣()C以绝秦望()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而:A夫秦强而赵弱()6、因:A相如因持璧却立()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B不如因而厚遇之()

C不如因而厚遇之()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十、翻译。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十一、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

布衣之交两虎相斗,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完璧归赵口舌之劳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体例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八书,十表,五部分,共130 篇。作者司马迁,是汉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否)

2、臣愿奉璧往使。(捧)

3、拜送书于庭(廷)

4、召有司案图(按)

5、秦自缪公以来(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

三、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廉颇宣言曰古义:放出话来今义:宣告声明/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左右: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

5、走上前去进献向前行进

四、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舍人(门客)

2、使人遗(送)赵王书(书信)

3、徒见欺(被)

4、窃计(谦词)

5、即患秦兵之来(忧虑)

6、不可不许(答应)

7、秦以城求璧而(却)赵不许,曲(理亏)在赵

8、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8、秦贪,负其强(倚仗)9、固请(坚决)

10、以一璧之固逆(违背)强秦之欢11、严大国之威(尊重)

12、召有司案图(审察)/13、间至赵矣(从小路)14、特(只,不过)以诈佯为予赵

15、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仔细)/17、拔石城(攻取)

18、左右欲引(牵,拉)相如去(离开)19、不如因而厚遇之(对待)

20、相如顾(回头)召赵御史书(记录)曰21、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22、且(况且)相如素(向来,本来)贱人,吾羞(感到羞耻),不忍为之下

23、臣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高尚的品德)

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谁)秦王25、臣等不肖(不才)

26、相如虽驽(愚劣),独(岂)畏廉将军哉?顾(只不过)吾念之

五、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使动)

2、怒发上冲冠(向上/名作状)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作动)

4、大王必欲急臣(使…急/使动)

5、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名作动)

6、乃使从者衣褐(穿/名作动)

7、间至赵矣(从小路/名作状)8、卒廷见相如(在朝廷/名作状)

9、相如前进缶(上前/名作状)10、左右欲刃相如(杀/名作动)

11、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意动)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名作动)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意动)(以…为后/意动)

14、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使动)15、欲与王为好(好友/形作名)

六、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3、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

4、徒见欺(被动句)

5、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7、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8、乃设九宾礼于廷(状语后置)

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句)9、赵王以为贤大夫(省略句)

七、省略句:填上所省略的内容。

1、大王见臣(于)列观

2、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3、(秦王)卒廷见相如

八、一词多义:解释词义。

1、顾: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2、引:A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B顾野有麦场(看见)B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C相如引车避匿(驱)

D顾吾念之(但是)D引而不发(拉开)

2、幸:A而君幸于赵王(宠幸)4、以:A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B则幸得脱矣(侥幸)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C大王亦幸赦臣(不译)C以绝秦望(用来)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特地)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5、而:A夫秦强而赵弱(但是)

6、因:A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但是)B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由,通过)

C不如因而厚遇之(顺接)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可是)

九、翻译。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秦国用城池换取和氏璧但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但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亲戚侍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困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恩怨放在后面。

刑法经典案例精选

司法考试刑法经典案例精选 第一部分刑法总则 一、犯罪构成得主体 案例1.李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约五万余元.14岁生日那天,李某邀集几个朋友一起吃饭。饭后回家途中(当晚九点),李某瞧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得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将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李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得3人挂倒,二死一伤。李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李某将汽车以两万元得价格卖出。听说警察在调查此案,李某逃走,后被抓获。经查,李某在逃亡得第五天还曾教唆一个15岁得男少年抢劫她人财产1200元;帮助她人运输毒品30克,获得运输费150元。 请对李某得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二、犯罪构成得主观方面 案例2.被告人甲女与开办工厂得乙男勾搭成奸.乙因工厂不景气而心绪不佳。为稳定人心,乙未将不景气得情况公诸于众,被告人甲也不知晓。一日,乙与妻子、甲以及一个朋友吃饭喝酒。劝酒时,被告人甲为乙斟酒,乙妻见状便阻拦说:“她不会喝酒。"乙即说:“别说喝酒,就就是‘1059’(即剧毒农药)我也奉陪到底。"被告人甲便开玩笑地问到:“您家有‘1059’吗?在哪儿?”乙说“有,在西屋地上。甲便取来‘1059’农药,当着大家得面将农药倒入乙得碗里,然后对乙说:“您喝啊?”乙即问妻子道:“我喝啦?”乙妻开玩笑说:“您喝吧!"于就是乙便喝了一口.甲根本未料到乙真会喝,当即吓呆了,乙妻见状急忙打掉乙手中得酒碗,用手抠乙得喉咙,想让乙把农药吐出来,但未奏效,乙在被送往医院得途中死亡。 问:本案中,甲得行为就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不构成犯罪,请说明理由。三、犯罪构成得客观方面 案例3.被告人江某与被害人郑某就是同一家电脑公司得工作人员,二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某日,郑某将自己得信用卡交江某保管,3天之后索回。一周后,郑某发现自己得信用卡丢失,到银行挂失时,得知卡上得1、5万元已被人取走。郑某报案后,司法机关找到了江某。江承认就是其所为,但对作案事实前后供述不一。第一次供述称,在郑某将信用卡交其保管时,其利用以前与郑某一起取款时偷记下得郑某信用卡上得密码,私下在取款机上取款;第二次供述称,就是仿制了一张信用卡后,用所获取得郑某信用卡上得有关信息取款;第三次供述却称,就是拾得郑某得信用卡后,用该卡取款.但被害人郑某怀疑就是江某盗窃其信用卡后取走卡上所存得钱款。 问:(1)如果郑某将信用卡交江某保管时,江某私下用来取走了现金,江某就是否构成犯罪,如果就是,构成何罪? (2)如果江某用自己仿制得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现金,江某构成何罪? (3)如果江某拾得信用卡后,用该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现金,江某就是否构成犯罪,如果就是,构成何罪? (4)如果江某盗窃信用卡后,用该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现金,江某构成何罪? 四、故意犯罪得未完成形态 案例4.宋某系某私营建筑公司得总经理、法人代表。2002年,为达到出国观光目得,宋向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送礼约2万余元,使其违规办理了出国手续.在国外,宋某在赌场赌博,赢3万元。归国后,2003年4月,宋某指使其建筑公司在施工中用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导致该公司承建得一座礼堂坍塌,损失近200余万元。为逃避制裁,宋某找到时任公司经理得同乡金某商议对策.金某恰因走私被追查,金某提出请宋到自己在云南得亲戚家暂避,并请宋将自己走私得证据带走,隐藏好或干脆悄悄毁掉。行前金某交给宋某2万元

标点符号练习题附答案

标点符号 1.句号(。):①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②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如:请您稍等一下。 2. 问号(?):问句(疑问句、反问句)末尾的停顿。如:他叫什么名字? 3. 感叹号(!):①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如:这儿风景真美啊! ②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如:停止射击! ③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 逗号(,):①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 星,绝大多数都是恒星。 ②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 学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③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 陌生。 ④副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 分号(;):①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如: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 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 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水泡。 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规划如下: (一)全省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6. 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7. 冒号(:):①用于称呼语后边,提起下文。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 ②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引出解释和说明。 如:成都图书展销会 时间:4月20日至4月30日 时间:上午8点到下午4点 ③用于总结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 华考上了清华大学:他们都前途光明。 ④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引起下文的分说。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⑤用于“想、是、证明、宣布、指出、例如”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如:他十分惊讶的说:“啊,原来是你!” 8. 引号(双引号“”单引号‘’) 引号的三种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如:她说:“我明白 了。”或:楼的前面挂着“镇隆中心小学”的牌子。 ②表示强调,引起注意。如: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③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④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他 问老师:“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9. 省略号(……):省略号有三种用法: ①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如:我读了“渔夫皱起眉……别等他们醒来”这 一段,心里很感动。 ②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如:动物园里有白熊、大象、猴子…… ③表示话没说完。如:指导员伤心地说:“我没有把你们照顾好,你们都瘦

诉衷情练习题

《诉衷情》练习题 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诉衷情》的作者是(朝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选自。 3、“梦断”的意思是。 4、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5、《诉衷情》以对比的手法展开,愤懑处见豪情,悲壮处见沉郁。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壮志,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B.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在沙场之中,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散掷。 C.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兵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被闲置荒村。 D.诗人自己与班超、苏秦的对比。自己空有志而壮志难酬,班超、苏秦却早已建功立业。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中“觅”字写出了词人年轻时的自信和坚定执着。 B.“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此生”三句是内心独白,也是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书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8、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尘暗旧貂裘”表现了作者现今生活的悲凉。 C.“鬓先秋,泪空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满。 D.结尾三句作者总结一生,反省现实,痛心疾首。 9、“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

廉蔺列传人教出版教参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整体把握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型作品,全文不仅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还有对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描写。课文节选了原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集中记载了蔺相如的事迹,对廉颇也做了简要的叙述。 本文的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二二”,即以三个小故事来描写两个人物,之间贯穿两种矛盾。作者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而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的,这种矛盾包括秦赵之间的冲突这个主要矛盾和廉蔺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 本文共21段,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由于两人地位高低悬殊、影响的大小不同,在他们之间将会产生矛盾就成为必然。这一段为后文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了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3~13段),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始末。作者在第一部分极为概括地介绍了廉颇的主要功绩之后,就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蔺相如身上。而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

使”。这样的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接着蔺相如向赵王分析了秦赵之间和氏璧事件的形势,根据形势采取相应对策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毅然出使秦国。 接下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述了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体现出相如的敢于斗争,更突出了他的善于斗争。入秦后他本已将和氏璧献与秦王,后见秦王并无偿城之意,便产生将璧取回之心,但在当时形势下又不能强行夺取,只能以智巧取。在借“璧有瑕,请指示王”的理由取回和氏璧后,他又机敏地提出“人璧俱碎”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先缓和矛盾,“召有司案图”,装模作样一番,但相如依然看穿了秦王的伎俩,又提出条件以获得回旋余地,以便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最后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以证明自己“完璧归赵”是理所应当的,从而取得了与秦王斗争的胜利。 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在“完璧归赵”后,秦赵两国的矛盾得以暂时缓和,蔺相如也得以加官。 第三部分(第14~16段),主要写渑池之会,蔺相如再次与秦王斗争,挫败了秦王的阴谋。渑池之会是秦王玩弄的又一次阴谋,名曰“为好”,实则欲侮辱赵国,甚至劫持赵王。蔺相如事先做了周密的部署。渑池会上,主要在秦王和蔺相如之间,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一开始秦王步步进逼,而蔺相如不仅寸步不让,还运用策略逼得秦王步步后退。对秦王展开的攻势,蔺相如针锋相对,使秦王不得不转攻为守,以至秦王欲侮辱赵王的阴谋不仅没有得逞,自己反而受辱。渑池之会的斗争以秦王的阴谋彻底落空告终,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也在斗争中凸显了出来。 第四部分(第17~21段),这部分由以蔺相如为主转为廉蔺并重,主要记述廉蔺之间的

民法刑法典型案例分析

刑法案例 案例一、被告人邹某,女,31岁,某县幼儿教师。 1995年5月25日上午10时,被告人邹某带领4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个幼儿李某(男,5岁半)失足掉入路旁粪池。邹见状惊惶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中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16岁)路过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粪池边观看,并同邹在附近找到一根小竹竿,探测粪池深浅,测得粪水约75公分(半人深),但邹、田二人均不肯跳入粪池内救幼儿,只是一起高呼求救。最后,农民范某闻声赶来跳下粪池抢救,但为时已晚,幼儿被救上来时,已经停止呼吸。 问题: 1.被告人邹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2.怎样认识中学生田某和农民范某的行为? 案例一分析: 1.被告人邹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邹某带孩子出去游玩,属于先行行为,由先行行为导致的危险行为,邹某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施救,由于其不及时施救而导致孩子死亡,存在因果关系.邹某构成犯罪。 2。大学生的行为只属于见危不救,农民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法律不强人所难。两人对孩子没有必须施救的义务,大学生的不施救行为只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并不构成犯罪。农民的行为值得褒奖。 案例二、汽车司机阮某要夏某给他搞汽车轮胎,按400元一只付费.夏即多次窥视本厂库房,伺机行窃。夏某又问同厂青工李某(被告人)愿不愿意一起干,李某当即表示同意。两人合谋,由李某去找熟人配一把万能钥匙,李把万能钥匙配好交给夏某,两人又合谋当晚作案,约定深夜12点在库房门口见面,由夏某负责找三轮车,并且还作了分工:李某在外望风,夏某进库房搬轮胎。李某下班回家后,感到此事不能干,万一让人发现,就要进监狱,毁了一辈子。因此,打消了犯罪念头,未按约定时间前去行窃。夏某则按时赶到,见李迟迟不来,便一人用李某配的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的门,盗出四只轮胎,共获赃款1600元,拿出200元要给李某,李分文未收. 此案中夏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既遂及夏某、李某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并无疑义,但对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却有两种分歧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是盗窃中止。理由是:(1)李某慑于法律的制裁,形成中止犯罪的意图;(2)李某没有按约定去作案,自动放弃了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3)李某对夏某获得的赃款分文未收。 另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和夏某一样都是盗窃既遂。理由是,李与夏是合谋盗窃,属共同犯罪,夏某盗窃既遂就表明共同犯罪既遂,因而各个共同犯罪人也都是既遂.因为在一个共同犯罪中,不能既有中止,又有既遂。 问题: 被告人李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案例二分析: 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小学标点符号练习题以及答案

标点符号练习 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孩子 6、全体立正 9、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煮xx吃 10、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 11、他时而默读时而朗读时而背诵 12、我在市场里买了桔子苹果青菜锤子钉子等东西 13、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考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工作 16、推开门一看呵好在的雪呀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 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18、图书馆里的书真多梅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我都喜欢看 19、她带走了落叶纸屑尘土和果皮留下了清新的空气与洁净的大地啊这不是xxxx吗她是我原来的邻居 23、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叫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 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挨挨挤挤地都是鱼我不禁叫起来啊这么多鱼他连忙脱掉鞋袜跳进膝盖深的 水里逮起来

24、散会了大家想想我是孩子应该照顾就把糖呀蜜饯呀橘子呀拿过来给我说带回去吃吧我连连摆手说不要我家里有可是爸爸却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似的不客气地拿出塑料袋把糖果一把把地装进去边装边说不拿白不拿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说”后标点符号的几种用法。) 1、xx说我爸上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2、我爸上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小xx说 3、我爸上班了xx说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我们小学生要做到上课时积极动脑动笔下课时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 4、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够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他找到了答案瓜秧开了花要受粉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6、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家燕又名玄鸟拙燕越燕它体态轻捷伶俐飞行快如流星常结群横飞田野在水面掠过追捕蚊蝇等害虫燕群所过之处蚊蝇为之一扫 7、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山四绝 8、山是靜的海是动的山是壮观的海是活泼的 9、敌人来了我们就到地道里去敌人走了我们就出来照样种田过日子 10、六一前夕我订了中国少年报故事大王少年文艺等许多书 11、儿童文学选这本书里有一首诗名叫时光老人的礼物 12、我家种着许多花有八月菊紫罗兰石榴花我最喜欢的是那株八月菊看着八月菊我就想起陈毅爷爷写的秋菊这首诗来 1、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莲花”的征客,为国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卿,理应风光无限、意气风发,见谁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贵身份。 然而,蔺相如之所以为蔺相如,其超人之处正在于此。面对廉颇的“我见相如,必辱之”的恶语,面对舍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质疑,他选择了容忍。只因他要守护这赵国的国土,守护这万千黎民的家。 当一种感情升华到极致,往往近于水,无声流动,无处不润。此时蔺相如的爱国情感正是如此。他对国家的热忱与忠诚,从热烈的洪流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雨,以容忍和坚守诠释了爱国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让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国家,清醒地认识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蔺相如,宁可>孤独而痛苦地醒,也不愿再醉生梦死中,失去自己对国家的信仰! 无怪乎众多舍人“慕君之高义”,无怪乎廉将军醒悟后“肉袒负荆”,这样深沉而浓烈的爱国之情,是蔺相如用清澈无垢的心与坚定的信仰制成的绝世佳酿,那醉人的芳香透过蒙尘的时光,透过泛黄的史书,流芳百世,香沁万年! 蔺相如告诉我们,有些人被历史铭记,不仅仅因为智慧。聪明人与圣人有时只相差

【原创】刑法案例分析

【刑法案例分析】故意杀人案 案情介绍: 在山东烟台某村刘某因妻子与同村妇女的口舌之争而与同村村民秦某发生厮打,最终引火上身,被判故意杀人罪。2013年6月13日20时许,厮打过程中,刘某掏出随身携带的单刃尖刀,朝秦某胸、腹部连捅七刀,致秦某心脏、肝脏破裂,大出血死亡。案件发生后,烟台市人民检察院对此次村民厮打事件进行了立案侦查,并将犯罪嫌疑人刘某以故意杀人罪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案件庭审最终确认的法律事实如下: 案发前,刘某妻子与死者秦某之妻因传口舌发生矛盾。秦某持铁棍和妻子、弟兄二人到找刘某妻子说理。刘某怕争执起来双方动手妻子吃亏,身边暗藏一把尖刀。2013年6月13日20时许,当双方在刘某家见面后,刘某妻子与死者秦某再次发生口角互相谩骂,而死者秦某并没有给刘某妻子辩解的机会,谩骂后即动手用铁棍将刘某妻子打至头皮开裂。此时,激动的刘某上前阻拦死者秦某的行为,与秦某发生厮打。在厮打过程中刘某用随身携带的单刃尖刀,朝秦某胸、腹部连捅七刀,致秦某心脏、肝脏破裂,大出血死亡。案件审理过程中,刘某辩称:本案只因女人传话引起,他与被害人无冤无仇,并与死者父亲还有较好的关系,不是故意; 二是被害人持铁棍到自己家中并殴打自己的妻子,被害人有过错在先,如果没有被害人的行为作为导火索,该事件亦不会发生。三是刘某愿意积极赔偿,对被害人秦某的家属进行赔礼道歉,态度良好,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就连刘某所在村落的村委干部也采集了近200名村民的签名向法院请愿,希望对刘某从轻发落。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上述事实进行质证后做出了相应判决,认为被告人刘某因邻里纠纷而持刀行凶,致人死亡,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本应严惩,但考虑到被害人对本案引起有一定过错、被告人刘某能积极赔偿等情节,可依法对被告人刘某光从轻处罚,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案件焦点: 一、案件中的刘某该不该判处死刑? 二、案件中的刘某是否存在防卫过当的违法阻却事由?

标点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标点综合练习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B.只要掌握解题技巧,你就会懂得如何解答同类问题了? C.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D.为什么我会进步如此神速呢?因为我得到了名师的指点。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请你好好思考一下,说说一面句子中加点的字为什么用得准确? B.友善待人,表明人的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C.“怠慢了时间,也就怠慢了生命,”知道了这个道理,就要珍惜现在。 D.刘庄党支部从多年来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创造更多的财富,既要靠政策,也要靠科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B.晚上,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C.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达到了与艺术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D.新疆的胡杨,甘肃的火炬树,黑龙江的暴马丁香,西藏的高山松,广东的大王椰……真可谓四海奇树、五洲绝品都汇聚在世博园内。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没有弄清楚,你是想让我去你那儿呢?还是你来呢? B.每当我看到爷爷赠送我的那本“岁月如流”,耳畔就响起他的话,莫负春光啊! C.刘老头望着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老天啊,你快点下点雨吧”! D.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敏捷的思维,他终于找到了窍门——快速装机法。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庙门前的那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对联。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人员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D.参加会议的作家、记者和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就看怎么样对待困难,是退避三舍呢,还是迎难而上?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他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1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八上) 1.词中“塞外声”是指; 词中“天下事”是指; 词中“沙场”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 这首词现实与梦境对比,现实与理想对比,抒发了词人能够为国效力的豪情。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显示词人抗金杀敌的愿望极其迫切。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热烈,欢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激愤。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壮语”是指作者劝勉友人的壮怀之词。 B.“八百里”指性情刚烈、驰骋沙场的马。 C.“秋点兵”点明了军队准备出征的季节。

D.“赢得”表现了词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词描绘了一位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B.全词抒发了词人杀敌寇、复山河、驱小人、建功业的豪情壮志。 C.这首词的上片写现实中战斗激烈,下片写一生的报国理想破灭。 D.末句以沉重的慨叹,表现了现实的冷酷和对入侵者的强烈控诉。 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醉里挑灯看剑”表现词人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B.“沙场秋点兵”中“秋”为战士出征增添了几许悲凉的气愤。 C.“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的角度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D.“可怜白发生”与首句呼应,返回现实,突出了词人的壮志。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醉里看的是“剑”,表现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 B.“八百里”两句描写了奏乐吃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C.马是“的卢”,表现了将士们杀敌如刘备那样英勇。 D.“了却”两句表现了将士们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8.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醉里挑灯看剑你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

廉蔺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廉蔺列传原文及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文及译文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 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 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 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

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不要求掌握)三大类。 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 ?格的中间。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感叹号 !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它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 冒号: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冒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例1、敬爱的解放军叔叔:2、颜黎民君: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如: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如: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一、每天按时做好作业;二、看一些儿童读物……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7)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例如: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标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引号) 括号()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等,占两格,写在格的中间。 1、表示声音的延续。例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表示声音的中断。例如:小明睁大了眼睛,不解地问:“这——。” 3、表示解释说明。例1: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22日。例2:这是在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廉颇蔺相如列传》字词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成语(了解大意)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布衣之交刎颈之交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3、缪:秦自缪公以来(通“穆”)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5、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 三、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 ④归璧于赵(介词,到)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⑥宁许以负秦曲/以绝秦望/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目的连词,来) 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介,用) ⑧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③我见相如(动词,看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③则幸得脱(侥幸)

63个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63个刑法经典案例分析 一、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案情] 被告人:某甲,男,33岁,前苏联人,副驾驶员。 1985年12月19日,被告人某甲与机长某乙等机组人员,在原苏联境内驾驶47845号安一24型民航客机,执行某市民航局101/435航班任务。当飞机飞到东经118。09’00",北纬52。40’00”上空时,被告人趁领航员上厕所之机,以机舱出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随即锁上驾驶舱门,扭动自动驾驶仪,持刀威逼驾驶飞机的机长某乙向中国方向飞行,机长被迫改变航向,19日14时30分许,该机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某县某乡农田里。 [问题] 某甲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否适用我国刑法? [判决] 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某甲以暴力手段劫持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飞入我国境内,其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构成了犯罪,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 [法理分析] 本案涉及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被告人某甲虽是外国人,但我国司法机关有权对其犯罪行为行使司法管辖权。因为:第一,某甲劫持航空器,已违反我国参加的《东京公约》、《海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的通知规定,“如发生外国飞机被劫持在我国降落等有关涉外事件,应按我国法律,并结合上述三个公约的有关规定处理”,同时符合我国《刑法》第九条所规定的中国应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第二,我国《刑法》第6条第13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某甲不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有关刑事责任问题,不需要通过《刑法》第11条之规定解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即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某甲的犯罪行为虽始于我国领域之外,但其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依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属于我国领域内犯罪,所以,应适用我国刑法,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 [案情] 被告人:严某,男,38岁,中国公民,我国驻某国大使馆的汽车司机。 被告人严某先后利用驾车去机场接送外国人员、代表团成员的机会,在驻在国首都机场行李处多次进行盗窃,陆续窃得大量外币现钞,以及手表、照相机等财物,共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 [问题] 严某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是否应依我国刑法论处? [判决]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C。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

诉衷情经典练习附答案

精品文档 诉衷情 、解释: 1、词中“关河”是指 ,“胡”是指______________ ,“天山”是指____________ 2、梦断: 3、鬓先秋:三、理解: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为国家建功立业 B. 获得侯的爵位 C. 获取高官厚禄 2、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 A. 少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晚年时期 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当年万里觅封侯”中的“觅”字很传神,写出了年轻时词人的自信和坚定执著。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班超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这首词运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D.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内心独白,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起笔突兀,抒写了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击的情景。 B. “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 ?“尘暗” 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 ?“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 “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借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报效祖国的壮志。 B .“梦断” 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了词人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D ?词下片中的“未”“先” “空”三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7、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

《廉蔺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廉蔺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词法(结合具体语句) 1、一词多义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何以知之(凭借) 以空言求璧(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宁许以负秦曲(表目的的连词,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表目的的连词,来) (附:《过秦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目的的连词,来) 以致天下之士(目的的连词,来) 以弱天下之民(目的的连词,来) 尝以十倍之地(介词,凭借) 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 以为桂林、象郡(介词,把) 然后以六合为家(介词,把)) 拜——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授官) 三年将拜君赐(感谢) 脱—— 则幸得脱矣(免罪)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粗心) 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严——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严杀尽兮弃原野(悲壮地) 间—— 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报——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报告 ) 求人可使报秦者( 回复 )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报答 ) 为——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疑问语气词) 为击破沛公军(替) 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驿站) 天下所共传宝也(传诵)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担负)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秦贪,负其强(依仗) 肉袒负荆(背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其它重要词:窃—私下、均之二策—比较这、示—给…看、却—退后、倨—傲慢,、固请—坚决、特∕顾—只是,只不过、诚—确实、不肖——不才、视—比较、所以—…的原因) 2、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担负) (2)臣请完璧归赵(使动,使…完整) (3)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怒发上冲冠(名词做状语:向上) (5)大王必欲急臣(形作动,逼迫) (6)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排住宿)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作动,穿;怀揣) (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动作名,盟约) (9)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廷:名作状,在朝廷;归:使动,让…回去)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典型案例分析题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典型案例分析题 一、刑法对人的效力【案情】被告人,扎美尔爱马巴托,男,30岁,某国商人。被告人扎美尔爱马巴托于1997年11月25日至中国银行某市分行市中支行,用变造的某国护照和某国西太平洋银行旅行支票计8000元,采取签署上述某国护照上那西库玛姓名的手法,骗兑得美金3242元(折合人民币2.68余万元),人民币1.12余万元。同年11月30日被告人至某饭店外币 兑换处,仍采用上述方法,骗兑得人民币8512元。当日被告人又至中国银行某市分行营业处外币兑换处,再次采用上述方法,企图骗兑人民币1.85余万元钱款时,因被该行工作人员察觉当场扭获而未得逞。问:我国法院对此案是否有管辖权?为什幺?【答案与解析】本案涉及到刑法对人的效力问题。所谓刑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刑法在确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适用于哪些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的规定同刑法对地的效力的规定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后简称《刑法》)的相关规定 夜 谭ǘ匀说男Я 煞治 ?nbsp;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适用。(1)在我国领域内的适用。根据刑法第6条规定的精神,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本刑法。(2)在我国领域外的适用。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2、对外国人的适用。(1)在我国领域内的适用。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刑法第11条规定的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其他外国人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2)在我国领域外的适用。刑法第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