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α个。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α-1)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α-1)

e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个新电子,则(d

e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

eα-1)=1或γd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

成负离子。电子崩中的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而消失于棒极,但由于其运动速度较慢,所以在棒极附近总是存在着正空间电荷。结果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而在其后则是非常分散的负空间电荷。负空间电荷由于浓度小,对外电场的影响不大,而正空间电荷将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柱而形成电晕放电。

1-4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的波前和波长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答:图1-13表示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和确定其波前和波长时间的方法(波长指冲击波衰减至半峰值的时间)。图中O 为原点,P 点为波峰。国际上都用图示的方法求得名义零点1O 。图中虚线所示,连接P 点与倍峰值点作虚线交横轴于1O 点,这样波前时间1T 、和波长2T 都从1O 算起。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标准雷电波的波形规定是:

图1-13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1T -波前时间 2T -半峰值时间 max U 冲击电压峰值

1-5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答: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1)U 形曲线,其击穿电压与波前时间有关而与波尾时间无关;(2)极性效应,正极性操作冲击的50%击穿电压都比负极性的低;(3)饱和现象;(4)分散性大;(5)邻近效应,接地物体靠近放电间隙会显著降低正极性击穿电压。

1-6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

(1)电场分布情况和作用电压波形的影响(2)电介质材料的影响(3)气体条件的影响(4)雨水的影响

1-7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和具有弱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哪个对绝缘的危害比较大,为什么?

答: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对绝缘的危害比较大。电场具有弱垂直分量的情况下,电极形状和布置已使电场很不均匀,因而介质表面积聚电荷使电压重新分布所造成的电场畸变,不会显著降低沿面放电电压。另外这种情况下电场垂直分量较小.沿表面也没有较大的电容电流流过,放电过程中不会出现热电离现象,故没有明显的滑闪放电,因而垂直于放电发展方向的介质厚度对放电电压实际上没有影响。其沿面闪络电压与空气击穿电压的差别相比强垂直分量时要小得多。

1-8某距离4m 的棒-极间隙。在夏季某日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气压=的大气条件下,问其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多少kV?(空气相对密度=)

答:距离为4m 的棒-极间隙,其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50U 标准=1300kV 。

查《高电压技术》可得空气绝对湿度320g/m h =。从而/21,h δ=再由图3-1求得参数 1.1K =。求得参数1500b U g L K δ=

?=1300/(500×4××)=,于是由图3-3得指数0.34m W ==。

空气密度校正因数0.340.950.9827m d K δ

=== 湿度校正因数0.341.1 1.033w h K K ===

所以在这种大气条件下,距离为4m 的棒-极间隙的正极性50%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为12505013000.9827 1.0331320kV U U K K =??=??=夏标准。

1-9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 的高原地区的35kV 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 ?

解:查的规定可知,35kV 母线支柱绝缘子的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应为100kV ,则可算出制造厂在平原地区进行出厂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耐受电压U 应为 0044100154kV 1.110 1.1450010

a U U K U H --==

==-?-?

2-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

(1)电子位移极化

图(1) 电子式极化

(2)偶极子极化

图(2) 偶极子极化

(a )无外电场时 (b )有外电场时

1—电极 2—电介质(极性分子)

2-2如何用电介质极化的微观参数去表征宏观现象?

答:克劳休斯方程表明,要由电介质的微观参数(N 、

)求得宏观参数—

介电常数r ε,必须先求得电介质的有效电场i E 。

(1)对于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介质,有效电场强度

0233r i P E E E εε+=+= 式中,P 为极化强度(0(1)r P E εε=-)。

上式称为莫索缔(Mosotti )有效电场强度,将其代入克劳休斯方程[式(2-11)],得到非极性与弱极性液体介质的极化方程为

123r r N εαεε-=+ (2)对于极性液体介质,由于极性液体分子具有固有偶极矩,它们之间的距离近,相互作用强,造成强的附加电场,洛伦兹球内分子作用的电场2E ≠0,莫索缔有效电场不适用。

2-3非极性和极性液体电介质中主要极化形式有什么区别?

答:非极性液体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极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子位移极化,偶极子极化对极化的贡献甚微;极性液体介质包括中极性和强极性液体介质,这类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除了电子位移极化外,还有偶极子极化,对于强极性液体介质,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往往起主要作用。

2-4极性液体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电压、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温度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值的影响

如图2-2所示,当温度很低时,由于分子间的联系紧密,液体电介质黏度很大,偶极子转动困难,所以r ε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电介质黏度减小,偶极子转动幅度变大,r ε随之变大;温度继续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阻碍极性分子沿电场取向,使极化减弱,r ε又开始减小。

(2)频率对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值的影响

如图2-1所示,频率太高时偶极子来不及转动,因而r ε值变小。其中0r ε相当于直流电场下的介电常数,f>f 1以后偶极子越来越跟不上电场的交变,r ε值不断下降;当频率f=f2时,偶极子已经完全跟不上电场转动了,这时只存在电子式极化,r ε减小到r ε∞,常温下,极性液体电介质的r ε≈3~6。

2-5液体电介质的电导是如何形成的?电场强度对其有何影响?

答:液体电介质电导的形成:

(1)离子电导——分为本征离子电导和杂质离子电导。设离子为正离子,它们处于图2-5中A、B、C等势能最低的位置上作振动,其振动频率为υ,

u时,离子即能离开其稳定位置当离子的热振动能超过邻近分子对它的束缚势垒

而迁移。

(2)电泳电导——在工程中,为了改善液体介质的某些理化性能,往往在液体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树脂,这些树脂在液体介质中部分呈溶解状态,部分可能呈胶粒状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胶体溶液,此外,水分进入某些液体介质也可能造成乳化状态的胶体溶液。这些胶粒均带有一定的电荷,当胶粒的介电常数大于液体的介电常数时,胶粒带正电;反之,胶粒带负电。胶粒相对于液体的电U一般是恒定的,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的迁移构成“电泳电导”。

电场强度的影响

(1)弱电场区:在通常条件下,当外加电场强度远小于击穿场强时,液体介质的离子电导率 是与电场强度无关的常数,其导电规律遵从欧姆定律。

(2)强电场区:在E≥107V/m的强电场区,电流随电场强度呈指数关系增长,除极纯净的液体介质外,一般不存在明显的饱和电流区。液体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电导具有电子碰撞电离的特点。

2-6目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哪些?

答: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主要有三类:

(1)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2)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

(3)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理论

2-7液体电介质中气体对其电击穿有何影响?

答:气泡击穿观点认为,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使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总是气泡先发生电离,这又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将进一步发展;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

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热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中平均场强达到107~108V/m时,阴极表面微尖端处的场强就可能达到108V/m以上。由于场致发射,大量电子由阴极表面的微尖端注入到液体中,估计电流密度可达105A/m2以上。按这样的电流密度来估算发热,单位体积、单位时间中的发热量约为1013J/(s·3

m),这些热量用来加热附近的液体,足以使液体气化。当液体得到的能量等于电极附近液体气化所需的热量时,便产生气泡,液体击穿。

电离化气击穿观点认为,当液体介质中电场很强时,高能电子出现,使液体分子C—H键(C—C键)断裂,液体放气。

2-8水分、固体杂质对液体电介质的绝缘性能有何影响?

答:(1)水分的影响

当水分在液体中呈悬浮状态存在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呈圆球状(即胶粒),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一般水球的直径约为10-2~10-4cm。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很大,水球容易极化而沿电场方向伸长成为椭圆球,如果定向排列的椭圆水球贯穿于电极间形成连续水桥,则液体介质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2)固体杂质的影响

一般固体悬浮粒子的介电常数比液体的大,在电场力作用下,这些粒子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区域运动,在电极表面电场集中处逐渐积聚起来,使液体介质击穿场强降低。

2-9如何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

答:工程应用上经常对液体介质进行过滤、吸附等处理,除去粗大的杂质粒子,以提高液体介质的击穿电压。

3-1什么叫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是怎么定义的?

答: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

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到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3-2固体无机电介质中,无机晶体、无机玻璃和陶瓷介质的损耗主要由哪些损耗组成?

答:(1)无机晶体介质只有位移极化,其介质损耗主要来源于电导; (2)无机玻璃的介质损耗可以认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导损耗、松弛损耗和结构损耗;

(3)陶瓷介质可分为含有玻璃相和几乎不含玻璃相两类,第一类陶瓷是含有大量玻璃相和少量微晶的结构,其介质损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玻璃相中离子电导损耗、结构较松的多晶点阵结构引起的松弛损耗以及气隙中含水引起的界面附加损耗,tan δ相当大。第二类是由大量的微晶晶粒所组成,仅含有极少量或不含玻璃相,通常结晶相结构紧密,tan δ比第一类陶瓷小得多。

3-3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率除了介质的性质之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各有什么影响?

答:介质的表面电导率s γ不仅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且强烈地受到周围环境的湿度、温度、表面的结构和形状以及表面粘污情况的影响。

(1)电介质表面吸附的水膜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由于湿空气中的水分子被吸附于介质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因为水本身为半导体(?Ω=510υρm ),所以介质表面的水膜将引起较大的表面电流,使s γ增加。

(2)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电介质按水在介质表面分布状态的不同,可分为亲水电介质和疏水电介质两大类。

a) 亲水电介质:这种介质表面所吸附的水易于形成连续水膜,故表面电导率大,特别是一些含有碱金属离子的介质,介质中的碱金属离子还会进入水膜,降低水的电阻率,使表面电导率进一步上升,甚至丧失其绝缘性能。

b)疏水电介质:这些介质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所组成,它们对水的吸引力小于水分子的内聚力,所以吸附在这类介质表面的水往往成为孤立的水滴,其接触角ο

θ,不能形成连续的水膜,故sγ很小,且大气湿度的影响较小。

90

>

(3)电介质表面清洁度对表面电导率的影响

表面沾污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沾污,将会引起介质表面导电水膜的电阻率下γ升高。

降,从而使

s

3-4固体介质的击穿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答: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1)热击穿

热击穿的主要特征是:不仅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绝缘结构(电极的配置与散热条件)及电压种类、环境温度等有关,因此热击穿强度不能看作是电介质材料的本征特性参数。

(2)电击穿

电击穿的主要特征是:击穿场强高,实用绝缘系统不可能达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变化不大。均匀电场中电击穿场强反映了固体介质耐受电场作用能力的最大限度,它仅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及性质有关,是材料的特性参数之一。

(3)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击穿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3-5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局部放电引起电介质劣化损伤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电的作用:带电粒子对电介质表面的直接轰击作用,使有机电介质的分子主链断裂;

(2)热的作用:带电粒子的轰击作用引起电介质局部的温度上升,发生热

熔解或热降解;

(3)化学作用:局部放电产生的受激分子或二次生成物的作用,使电介质受到的侵蚀可能比电、热作用的危害更大。

3-6聚合物电介质的树枝化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各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答:引起聚合物电介质树枝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产生的树枝亦不同。 (1) 电树枝

树枝因介质中间歇性的局部放电而缓慢地扩展,或在脉冲电压作用下迅速发展,或在无任何局部放电的情况下,由于介质中局部电场集中而发生。

(2)水树枝

树枝因存在水分而缓慢发生,如在水下运行的200~700V 低压电缆中也发现有树枝,一般称为水树枝,即直流电压下也能促进树枝化。

(3)电化学树枝

因环境污染或绝缘中存在杂质而引起,如电缆中由于腐蚀性气体在线芯处扩散,与铜发生反应就形成电化学树枝。

3-7均匀固体介质的热击穿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答: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化为以下两种极端情况来讨论

(1)脉冲热击穿

认为电场作用时间很短,以致导热过程可以忽略不计,则热平衡方程为

2E dt

dT c v

γ= (2)稳态热击穿 电压长时间作用,介质内温度变化极慢,热击穿临界电压为

?=c T T oc dT K

U 082

γ

3-8试比较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过程的异同。

答:(1)气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都有从电子碰撞电离开始发展到电子崩的阶段。

由于外电离因素的作用,在阴极附近出现一个初始电子,这一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如电场强度足够大,则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1个新电子。新电子与初始电子在向阳极的行进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电离,产生两个新电子,电子总数增加到4个。第三次电离后电子数将增至8个,即按几何级数不断增加。电子数如雪崩式的增长,即出现电子崩。

(2)液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a)电击穿理论以碰撞电离开始为击穿条件。

液体介质中由于阴极的场致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动能,在它碰撞液体分子时又把能量传递给液体分子,电子损失的能量都用于激发液体分子的热振动。当电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大于hυ时,电子就能在运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能量,至电子能量大到一定值时,电子与液体相互作用时便导致碰撞电离。

b)气泡击穿理论

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于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气泡先发生电离,使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电离进一步发展;而气泡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又碰撞液体分子,使液体分子电离生成更多的气体,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中发生击穿。

(3)固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a)热击穿

当固体电介质加上电场时,电介质中发生的损耗将引起发热,使介质温度升高,最终导致热击穿。

b)电击穿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了消除边缘效应的电极装置等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击穿试验时出现的一种击穿现象。

c)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

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

固体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4-1测量绝缘电阻能发现哪些绝缘缺陷?试比较它与测量泄漏电流试验项目的异同。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况不良。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试验项目的相同点:两者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测量泄漏电流可使用较高的电压(10kV 及以上),因此能比测量绝缘电阻更有效地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4-2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测量吸收比能较好的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答:绝缘干燥时的吸收特性02R R ∞>,而受潮后的吸收特性0

1R R ∞≈。如果测试品受潮,那么在测试时,吸收电流不仅在起始时就减少,同时衰减也非常快,吸收比的比值会有明显不同,所以通过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绝缘是否受潮。

4-3简述西林电桥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桥臂中的一个要采用标准电容器?这—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西林电桥是利用电桥平衡的原理,当流过电桥的电流相等时,电流检流计指向零点,即没有电流通过电流检流计,此时电桥相对桥臂上的阻抗乘积值相等,通过改变R 3和C 4来确定电桥的平衡以最终计算出C x 和tan δ。采用标准电容器

是因为计算被试品的电容需要多个值来确定,如果定下桥臂的电容值,在计算出tan δ的情况下仅仅调节电阻值就可以最终确定被试品电容值的大小。

这一试验项目的测量准确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处于电磁场作用范围的电磁干扰、温度、试验电压、试品电容量和试品表面泄露的影响。

4-4在现场测量tan δ而电桥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考虑到什么情况并采取何

种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

答:此时可能是处于外加电场的干扰下,应采用下列措施使电桥调到平衡:(1)加设屏蔽,用金属屏蔽罩或网把试品与干扰源隔开;

(2)采用移相电源;

(3)倒相法。

4-5什么是测量tanδ的正接线和反接线?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正接线是被试品C X的两端均对地绝缘,连接电源的高压端,而反接线是被试品接于电源的低压端。反接线适用于被试品的一极固定接地时,而正接线适用于其它情况。

4-6综合比较本章中介绍的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的效能和优缺点(能够发现和不易发现的绝缘缺陷种类、检测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局限性等)。

答: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下列缺陷: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况不良。测量绝缘电阻不能发现下列缺陷:绝缘中的局部缺陷:如非贯穿性的局部损伤、含有气泡、分层脱开等;绝缘的老化:因为已经老化的绝缘,其绝缘电阻还可能是相当高的。

4-7总结进行各种预防性试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答:测量绝缘电阻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试验前应将试品接地放电一定时间。对容量较大的试品,一般要求5-10min.这是为了避免被试品上可能存留残余电荷而造成测量误差。试验后也应这样做,以求安全。

(2)高压测试连接线应尽量保持架空,确需使用支撑时,要确认支撑物的绝缘对被试品绝缘测量结果的影响极小。

(3)测量吸收比时,应待电源电压达稳定后再接入试品,并开始计时。

(4)对带有绕组的被试品,加先将被测绕组首尾短接,再接到L端子:其他非被测绕组也应先首尾短接后再接到应接端子。

(5)绝缘电阻与温度有十分显著的关系。绝缘温度升高时,绝缘电阻大致按

指数率降低.吸收比的值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准确记录当时绝缘的温度,而在比较时,也应按相应温度时的值来比较。

(6)每次测试结束时,应在保持兆欧表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先断开L端子与被试品的连线,以免试品对兆欧表反向放电,损坏仪表。

4-8对绝缘的检查性试验方法,除本章所述者外,还有哪些可能的方向值得进行探索研究的?请开拓性地、探索性地考虑一下,也请大致估计一下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电气设备,对探测何种绝缘缺陷可能有效。

答:略

4-9综合计论:现行对绝缘的离线检查性试验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探索一下:对某些电气设备绝缘进行在线检测的可能性和原理性方法。

答:不足之处:需要停电进行,而不少重要的电力设备不能轻易地停止运行;监测间隔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绝缘故障;停电后的设备状态与运行时的设备状态不相符,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5-1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要求电源容量很小,加上可么用串级的方法产生高压直流,所以试验设备可以做得比较轻巧,适合于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特别对容量较大的试品,如果做交流耐压试验,需要较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办到。而做直流耐压试验时,只需供给绝缘泄漏电流(最高只达毫安级),试验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小而且比较轻便,适合现场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在试验时可以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由所得的“电压一电流”曲线能有效地显示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或受潮,提供有关绝缘状态的补充信息。

(3)直流耐压试验比之交流耐压试验更能发现电机端部的绝缘缺陷。其原因是直流下没有电容电流流经线棒绝缘,因而没有电容电流在半导体防晕层上造成的电压降,故端部绝缘上分到的电压较高,有利于发现该处绝缘缺陷。

(4)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机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5-2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值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答:由于直流下绝缘的介质损耗很小,局部放电的发展也远比交流下微弱,所以直流下绝缘的电气强度一般要比交流下的高。在选择试验电压值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电压往往更高些,并主要根据运行经验来确定,一般为额定电压的2倍以上,且是逐级升压,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可及时停止试验,进行处理。直流耐压试验的时间可以比交流耐压试验长一些,所以发电机试验时是以每级倍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1min ,读取泄漏电流值。电缆试验时,在试验电压下持续5min ,以观察并读取泄漏电流值。

5-3高压实验室中被用来测量交流高电压的方法常用的有几种?

答:用测量球隙或峰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峰值,用静电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峰值电压表和静电电压表还常与分压器配合使用以扩大仪表的量程),为了观察被测电压的波形,也可从分压器低压侧将输出的被测信号送至示波器显示波形。

5-4简述高压试验变压器调压时的基本要求。

答:试验变压器的电压必须从零调节到指定值,同时还应注意:

(1) 电压应该平滑地调节,在有滑动触头的调压器中,不应该发生火花;

(2) 调压器应在试验变压器的输入端提供从零到额定值的电压,电压具有正弦波形且没有畸变;

(3) 调压器的容量应不小于试验变压器的容量。

5-5 35kV 电力变压器,在大气条件为51.0510Pa,t 27P =?=℃时做工频耐压试验,应选用球隙的球极直径为多大?球隙距离为多少?

解:根据《规程》,35kV 电力变压器的试验电压为

8585%72(kV)s U =?=

因为电力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基本上不受周围大气条件的影响,所以保护球隙的实际放电电压应为

0(1.05~1.15)s U U =

若取0 1.05 1.0572106.9(kV,s U U ==?=最大值),也就是说,球隙的实际放电电压等于(最大值)。因为球隙的放电电压与球极直径和球隙距离之间关系是在标准大气状态下得到的,所以应当把实际放电电压换算到标准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U0,即

027327106.9105.7(kV,0.2891050

U +=?=?最大值), 查球隙的工频放电电压表,若选取球极直径为10cm ,则球隙距离为4cm 时,在标准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为105kV(最大值)。而在试验大气状态下的放电电压

'00.2891050105106.2(kV 300

U ?=

?=,最大值) 5-6工频高压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在电气设备的工频高压试验中,除了按照有关标准规定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外,还须注意下列问题:

(1) 防止工频高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过电压;

(2) 试验电压的波形畸变与改善措施。

5-7简述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答:由一组高压大电容量的电容器,先通过直流高压并联充电,充电时间为几十秒到几分;然后通过触发球隙的击穿,并联地对试品放电,从而在试品上流过冲击大电流。

图5-22 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图

5-8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哪几种?

答:冲击电压发生器的起动方式有以下两种:

的极间距离调节到使其击穿电压

①是自起动方式。这时只要将点火球隙F

1

等于所需的充电电压U c,当F1上的电压上升到等于U c时,Fl即自行击穿,起动

的极间距离,提高充电整套装置。可见这时输出的冲击电压高低主要取决于F

1

电源的电压,只能加快充电速度和增大冲击波的输出频度,而不能提高输出电压。

击穿电压的电压水平上,处于准备

②是使各级电容器充电到一个略低于F

1

中的一个辅动作的状态,然后利用点火装置产生一点火脉冲,达到点火球隙F

1

主间隙的击穿,以起动整套装置。

助间隙上使之击穿并引起F

1

5-9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

目前最常用的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有:①分压器-示波器;②测量球隙;③分压器-峰值电压表。

球隙和峰值电压表只能测量电压峰值,示波器则能记录波序,即不仅指示峰值而且能显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6-1简述什么是在线监测,哪些设备需要实施在线监测?在线监测与离线试验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在线监测是在电力设备运行的状态下连续或周期性监测绝缘的状况。一些不能停止运行的重要电力设备需要实施在线监测。离线试验需要停电进行;监测间隔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绝缘故障;停电后的设备状态与运行时的设备状态不相符,影响诊断的正确性,但是离线试验投资较小;检测面宽;检测设备相对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小型系统和设备,同时对设备的影响小。

6-2变压器绝缘故障有哪些类型,对应的故障气体特点是什么?

答:变压器绝缘故障主要分为三类:热故障、电故障及其绝缘受潮,故障不同时,油中溶解的故障气体成分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的成分来

判断变压器存在的绝缘故障。

1.过热故障:当热应力只引起热源处绝缘油分解时,所产生的特征气体主要是CH4和C2H4,且C2H4所占比例随着故障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故障涉及固体材料时,则还会产生大量的CO和CO2。

2.放电故障:放电故障是由于电应力作用而造成绝缘裂化,按能量密度不同可以分成电弧放电、火花放电和局部放电等。

(1)电弧放电:油中溶解的故障特征气体主要是C

2H

2

、H

2

,其次是大量的

C 2H

4

、CH

4

(2)火花放电:油中溶解气体的特征气体以C

2

H

2

、H

2

为主。

(3)局部放电:油中的气体组分含量随放电能量密度不同而异,一般总烃

不高,主要成分是H

2,其次CH

4

3.绝缘受潮:含有大量的H

2

6-3按监测对象分类,绝缘油中溶解故障气体监测装置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根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监测对象分类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1)测量可燃性气体含量(TCG),包括H

2

、CO和各类气体烃类含量的总和(2)测量单种气体浓度。分析与实践都证明变压器发生过热或局部放电时,

所产生的气体多含有较多的H

2,因此可以通过监测H

2

的变化判断变压器是否存

在故障。

(3)测量多种气体组分的浓度。

6-4容性电气设备tanδ的监测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答:监测方法有:高压电桥法、相位差法和全数字测量法。各监测方法的适用场合分别如下:

(1)高压电桥法:硬件间接测量;

(2)相位差法:硬件直接测量;

(3)全数字测量法:软件计算。

6-5按检测器带宽分类,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传感器的积分方式有两种,分别适用于宽带型和窄带型传感器。

(1)宽带型传感器:线圈两端并接有一个积分电阻,信号电压u(t)和所监测的电流i1(t)成线性关系。

(2)窄带型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6-6油中气体在线监测、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和tanδ监测的干扰信号主要有哪些?特点是什么?如何消除各种干扰?

答:1)油中气体在线监测的干扰信号

2)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干扰信号:

(1)线路或其它邻近设备的电晕放电和内部的局部放电;

(2)电力系统的载波通信和高频保护信号对监测的干扰;

(3)可控硅整流设备引起的干扰;

(4)无线电广播的干扰;

(5)其他周期性干扰。

消除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监测频带;(2)差动平衡系统以及其它方法。

3)tanδ监测的干扰信号

6-7为什么说在线监测技术是实施状态维修的基础?

答:在线监测技术比离线监测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监测装置运行时的状态,而实施状态维修也必须是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有些装置在离线状态下无法检测出它的故障,所以在线监测能够较为准确的决定是否进行维修。

6-8对于在线监测装置,测量重复性和测量精度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答:测量精度更为重要,对于在线监测装置,由于我们对于故障的诊断是以概率的方式来划分,而且装置实时运行时,各个时段的运行状态并不一样,有可能因为微小的一个变化造成故障现象的出现,但是过后又迅速消失,所以测量重复性一是解决有些细微的变化但还未达到故障的现象,防止误动作;二是多次测

量以确定达到故障时的概率值,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动作。

8-1试述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雷电放电的基本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1)先导放电阶段——开始产生的先导放电是跳跃式向前发展。先导放电常常表现为分枝状,这些分枝状的先导放电通常只有一条放电分支达到大地。整个先导放电时间约~,相应于先导放电阶段的雷电流很小。

(2)主放电阶段——主放电过程是逆着负先导的通道由下向上发展的。在主放电中,雷云与大地之间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导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道发生猛烈的电荷中和,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在主放电阶段,雷击点有巨大的电流流过,主放电的时间极短。

(3)余辉放电阶段——当主放电阶段结束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将继续沿主放电通道下移,使通道连续维持着一定余辉。余辉放电电流仅数百安,但持续的时间可达~。

8-2试述雷电流幅值的定义,分别计算下列雷电流幅值出现的概率:30kA 、50kA 、88kA 、100kA 、150kA 、200kA 。

答:根据式(8-4),8810I

P -=。其中,P 为雷电流幅值超过I 的概率,I 为

雷电流幅值。则雷电流幅值为30kA 、50kA 、88kA 、100kA 、150kA 、200kA 时,对应的概率分别为%、%、%、%、%、%。

8-3雷电过电压是如何形成的?

答:雷电过电压的形成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直击雷过电压

a.雷直击于地面上接地良好的物体(图8-3)时,流过雷击点A 的电流即为雷电流i 。采用电流源彼德逊等值电路,则雷电流

沿雷道波阻抗0Z 下来的雷电入射波的幅值I 0=I/2,A 点的电压幅值i A IR U =。 b.雷直击于输电线路的导线(图8-4)时,电流波向线路的两侧流动,如果

长沙理工大学《高电压技术》问答题汇总

1-1、试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此为电子式极化或电子位移极化。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再为零,此为离子位移极化。 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动,显示出极性,这称为偶极子极化。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这就是空间电荷极化。 补充:1、说明巴申定律的实验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巴申曲线如下图所示: 其物理意义在于:在均匀的电场中,击穿电压b U 是气体的相对密度δ、极间距离S 乘积的函数,只要S ?δ的乘积不变,b U 也就不变。 其原因可解释如下:假设S 保持不变,当气体密度δ增大时,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缩短了,相邻两次 碰撞之间,电子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减小了,故b U 必然增大。反之当δ减小时,电子在碰撞前积聚到足够动能的几率虽然增大了,但气体很稀薄,电子在走完全程中与气体分子相撞的总次数却减到很小,欲使击穿b U 也须增大。故在这两者之间,总有一个δ值对造成撞击游离最有利,此时b U 最小。同样,可假设δ保持不变,S 值增大时欲得一定的场强,电压必须增大。当S 值减到过小时,场强虽大增,但电于在走完全程中所遇到的撞击次数己减到很小,故要求外加电压增大,才能击穿。这两者之间,也总有一个S 的值对造成撞击游离最有利,此时b U 最小。 第一章 1-4、电解质电导与金属电导本质区别为何? 答: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移动;电介质通常不导电,是在特定情况下电离、化学分解或热离解出来的带电质点移动导致。 1-6、某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压试验后,其接地放电时间要求长达5--10min ,为什么? 答:由于介质夹层极化,通常电气设备含多层介质,直流充电时由于空间电荷极化作用,电荷在介质夹层界面上堆积,初始状态时电容电荷与最终状态时不一致;接地放电时由于设备电容较大且设备的绝缘电阻也较大则放电时间常数较大(电容较大导致不同介质所带电荷量差别大,绝缘电阻大导致流过的电流小,界面上电荷的释放靠电流完成),放电速度较慢故放电时间要长达5~10min 。 第二章 2、什么叫“污闪”?发生污闪的最不利的大气条件是什么?列举提高污闪电压的措施。 答:绝缘子上有污秽且在毛毛雨、雾、露、雪等不利天气下发生的闪络称为污闪。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 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 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 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 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 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根据 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 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 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 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 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 电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 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 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 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 放电的判据。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 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 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 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 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 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答:e αd=e11=59874。 1-5 试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P15 皮克公式 1-6 气体介质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有何特点?其冲击电气强度通常用哪些方式表示? 答:在持续电压(直流、工频交流)作用下,气体间隙在某一确定的电压下发生击穿。而在 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的击穿就没有这种某一个确定的击穿电压,间隙的击穿不仅与电 cm ,1 m ,/5.58)1 .03.0(1*1*30)3.01(30/39)1 3.0(1*1*30)3.01(301.01导线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光滑导线导线表面粗糙系数--=-=+=+==+=+===r m cm kV r m E cm kV r m E m c m c δδδδδ

电一高电压工程基础往年试卷答案

高电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气体放电与气体压强及气隙长度的乘积pd 有关,pd 值较小时气体放电现象可用__汤逊理论_____进行解释;pd 值较大时,一般用__流注理论___进行解释。 2.按照外界能量来源的不同,游离可分为碰撞游离、___光游离____、热游离和表面游离等不同形式。 3.SF6气体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强电负_______性。 4.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的增加会____提高____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5.电晕放电一般发生在曲率半径较____小___的电极表面附近。 6.通常用____等值附盐密度_____来表征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 7.形成表面污闪的必要条件是___局部放电____的产生,流过污秽表面的____泄漏电流____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热游离是闪络的充分条件。 8.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__改善(电极附近的)电场分布_____。 9.当绝缘油干净时,改善电场均匀程度能使持续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__提高______。 10.电介质的绝缘电阻随温度上升而____降低______。 11.变压器油做工频耐压试验时的加压时间通常为__1min_______。 12.测量微小的局部放电的方法是__电脉冲法(电测法)___。 13静电电压表中屏蔽电极的作用是消除___边缘效应______影响。 14.用平衡电桥法测量试品的tg δ时,若试品一极接地,则只能采用__反____接法,调节元件将处在_____高______电位。 15.工频耐压试验时,当试品的电容为C (u F),试验电压为U (kV),则工频试验变压器的 容量S (kV ·A)应不小于___2310CU ω-?____。 16.对变压器绕组做雷电冲击试验,除了要做全波试验,一般还要做___雷电阶段波___试验。 17.己知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容和电感分别为C 。和Lo ,则波在导线上的传播速度 _____ 18.电力架空线路上雷电行波的传输速度为___3?108m/s______。 19.电力电缆上雷电行波的传播速度为___1.5?108m/s ________。 20.行波经过并联电容或串联电感后能____降低______(抬高、降低)波的陡度。 21.交压器绕组间过电压的传递含两个分量,即__静电分量_和_电磁耦合分量_____。 22.接地装置的冲击系数α =__Ri/R____,当火花效应大于电感效应时,α 将__>1_____。 23.雷击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次数的比值称为__击杆率_______。 24.当导线受到雷击出现冲击电晕以后,它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将____增大_____。 25.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具有___0.1%____左右____雷击____概率的空间范围。 26.发电厂大型电网的接地电阻值除了与当地土质情况有关外,主要取决于_接地网的面积。 27·电气设备的基本冲击绝缘水平(BIL)与避雷器残压Ur 的关系为__BIL=(1.25~1.4)Ur__。 28.我国35-220kV 电网的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_____5_____kA 下的残压作为绝缘配合的设计依据。 29.设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对地杂散电容为100mH 和1000pf ,则当切除该空载变压器时,设 在电压为100kV 、电流为10A 时切断,则变压器上可能承受的最高电压为__141.4kV_______。 30.导致非线性谐振的原因是铁芯电感的____饱和______性。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2

第一章作业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αd= e11?1=59874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林福昌讲解学习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25 --------------------------------------------------------------------------------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1-8答:影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流注理论认为:。。。(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②随着电压的升高。。。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④最后。。。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 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 1.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 1.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 3.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 6 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 γ(eαs-1)=1 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能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1—3 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都认为放电始于起始有效电子通过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但对之后放电发展到自持放电阶段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汤生放电理论认为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而流注放电理论则认为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而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可自己维持。因此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放电达到自持阶段过程的解释不同,或自持放电的条件不同。 汤生放电理论适合于解释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而流注理论适合于大气压下,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

电气技术问答题

电气技术问答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技术问答500题 第一篇基础知识部分 1. 500kV系统电压偏高,要通过有载调压来处理,请问如何调压 答:调节分接头,将其调低几档,使其电压符合要求。 注:如当时潮流方向是500kV流向220kV,则调分接头对500kV系统电压影响不大。 如当时潮流方向是220kV流向500kV,则调分接头对500kV系统电压影响较大。 2. 雷雨天气为什么不能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答:雷雨天气,雷击较多。当雷击到避雷器或避雷针时,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通入大地,由于接地装置存在接地电阻,它通过雷电流时电位将升得很高,对附近设备或人员可能造成反击或跨步电压,威胁人身安全。故雷雨天气不能靠近避雷器或避雷针。 3. 什么叫做内部过电压什么叫大气过电压对设备有什么危害 答:内部过电压是由于操作、事故或电网参数配合不当等原因,引起电力系统的状态发生突然变化时,引起的对系统有危害的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也叫外部过电压,是由于对设备直击雷击造成直击雷过电压或雷击于设备附近的,在设备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都较高,可能引起绝缘薄弱点的闪络,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甚至烧毁。 4. 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应是多少 答:大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 / I Ω,当I>4000A时可取R≤Ω。 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用于1000V以下设备时,接地电阻应符合R≤125 / I Ω,当用于1000V以上设备时,接地电阻R≤250 / IΩ电阻,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10欧。 5. 避雷针接地电阻应是多少 答: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安装在架物上的避雷针,其集中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 6. 隔离开关的作用 答;1.明显的断开点 2.切断小电流 3.改变运行方式 7. 工作票许可人的职责 答:1.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2.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3.负责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4.对工作票中所列内容即使发生很小疑问,也必须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 8.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是什么 答:1.工作票制度; 2.工作许可制度; 3.工作监护制度;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9. 哪些工作需要填写第一种工作

高电压技术 第三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αd= e11?1=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试验技术》复习与考试题

《高电压试验技术》复习与考试题 1 ?画出工频交流电压试验回路的一般接线图,并解释其中各元件及设备的作用。 2.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回路中,调节电压的调压器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3. 工频交流电压试验中,可能发生那些异常现象,为什么?如何避免或消除? 4. 测量工频交流电压的方法有那几种?最常用的分压器是那一种,为什么?它的误差特性如何? 5. 如要用球隙测量有效值为750kV的工频交流电压,请问球径至少为多大?为什么? 6. 描述直流电压都用那几个量?请分别给出其定义(数学表达式表达或语言表达)。 7. 对于直流电压测量而言,高压静电电压表测得的是什么电压值?使用该值时对直流电压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8. 试画出倍压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并解释其中各元件及设备的作用。为什么这种电路可以输出两倍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峰值的两倍? 9. 直流电压测量通常使用那几种方法?要测那几个量?要求如何? 10. 用高阻串联微安(或毫安)表进行直流电压测量时,高阻阻值应如何选取?为什么 11. 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冲击电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画出其放电时的等值电路图,并指出其中各元件的作用。 12. 试给出雷电冲击电压近似计算法的计算表达式,并解释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13. 现有一冲击电压发生器,其放电等值电路中的各元件参数分别为:Rf=37.4欧,Rt=653 欧, C1=0.1微法,C2=0.011微法,求所产生的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头时间Tf,波长时间Tt为多少? 14. 可以用来测量雷电冲击电压的分压器有那几种?可以用来测量操作冲击电压的分压器有那几种?为什么? 15. 试画出测量冲击电压的分压器测量系统的接线图,并指出其中各元件的作用。 16. 评价冲击电压测量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几种?冲击电压测量系统阶跃波响应有那几个主要参数? 17. 工频串级试验变压器的级数一般不超过3级,这主要是因为其容量利用率随级数的增加而减少而漏抗随级数的增加而增加; 18. 高压静电电压表测得的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其突出的优点是输入阻抗极高; 19. 测量直流高电压一般用高欧姆电阻串连微安表;测量交流高电压一般用电容分压器、电阻 分压器配低压仪表或示波器;测量冲击高电压一般用电阻分压器、电容分压器、阻容串连分压器、阻 容并连分压器配合峰值电压表或示波器进行; 台直流高压串级发生器,级数n为3级,已知其左右柱电容器电容量相等,左右柱每级 20. 电容器电容量C均为0.02微法,交流电源的频率f为50赫兹,输出电压平均值U为900千 伏, 输出电流平均值I 为6毫安,问此时该发生器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等于多少?是否满足试验标准的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作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d? e11?1?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8章习题答案

第8章 习题 8.1 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吗? 为什么?如果电源是交流,电 容C 上电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 1)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因为,如图所示 C 假定一个无穷大直流电源对集中参数的电感、电容充电,且t=0-,i=0, u c =0。 在t=0时合闸:()()()()dt t i C dt t di L t u t u E c L ?+=+=1 ,即()()E t u dt t u d LC c c =+22,解为()()01cos c u t E t ω=- ,0ω= C 上的电压可达到2E 。 也可以这样理解,当电容上电压为E 时,回路中电流达最大值,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继续给电容充电,使得电容上电压达到2E 。 2)如果电源是交流,在15-16个周波后,暂态分量可认为已衰减至零,电容电压的幅值为 2 022 0C U E ωωω =-,0ω为回路的自振角频率。此时电容电压与回路自振角频率和电源频率有关,可见电容上电压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变化。 8.2 什么是导线的波速、波阻抗?分布参数的波阻抗的物理意义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电阻有何不同? 解:波阻抗:在无损均匀导线中,某点的正、反方向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是一个常数Z ,该常数具有电阻的量纲Ω,称为导线的波阻抗。 波速:平面电磁波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0 01C L ±=ν,波速与导线周围介质有关,与导 线的几何尺寸及悬挂高度无关。 波阻抗虽然与电阻具有相同的量纲,而且从公式上也表示导线上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但两者的物理含义是不同的: 1) 波阻抗表示只有一个方向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比值,其大小只决定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1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 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过程中产生带电质点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因为电子体积小,其自由行程(两次碰撞间质点经过的距离)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比离子大得多。其次.由于电子的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因此当电子的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会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而离子因其质量与被碰撞的中性质点相近,每次碰撞都会使其速度减小,影响其动能的积累。 1-2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 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过程,电子总数增至d eα个。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d eα-1)个正离子。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d eα-1) eα-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d 个新电子,则(d eα-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d eα=1。 eα-1)=1或γd 1-3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答:(1)当棒具有正极性时,间隙中出现的电子向棒运动,进入强电场区,开始引起电离现象而形成电子崩。随着电压的逐渐上升,到放电达到自持、爆发电晕之前,在间隙中形成相当多的电子崩。当电子崩达到棒极后,其中的电子就进入棒极,而正离子仍留在空间,相对来说缓慢地向板极移动。于是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从而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为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这样,棒极附近的电场被削弱,难以造成流柱,这就使得自持放电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 (2)当棒具有负极性时,阴极表面形成的电子立即进入强电场区,造成电子崩。当电子崩中的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电子就不再能引起电离,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阳极运动。一部份电子直接消失于阳极,其余的可为氧原子所吸附形

电气技术问答题

技术问答500题 第一篇基础知识部分 1. 500kV系统电压偏高,要通过有载调压来处理,请问如何调压? 答:调节分接头,将其调低几档,使其电压符合要求。 注:如当时潮流方向是500kV流向220kV,则调分接头对500kV系统电压影响不大。 如当时潮流方向是220kV流向500kV,则调分接头对500kV系统电压影响较大。 2. 雷雨天气为什么不能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答:雷雨天气,雷击较多。当雷击到避雷器或避雷针时,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通入大地,由于接地装置存在接地电阻,它通过雷电流时电位将升得很高,对附近设备或人员可能造成反击或跨步电压,威胁人身安全。故雷雨天气不能靠近避雷器或避雷针。 3. 什么叫做内部过电压?什么叫大气过电压?对设备有什么危害? 答:内部过电压是由于操作、事故或电网参数配合不当等原因,引起电力系统的状态发生突然变化时,引起的对系统有危害的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也叫外部过电压,是由于对设备直击雷击造成直击雷过电压或雷击于设备附近的,在设备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都较高,可能引起绝缘薄弱点的闪络,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甚至烧毁。 4. 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应是多少? 答:大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符合R≤2000 / IΩ,当I>4000A时可取R≤0.5Ω。 小电流接地系统当用于1000V以下设备时,接地电阻应符合R≤125 / IΩ,当用于1000V以上设备时,接地电阻R≤250 / IΩ电阻,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10欧。 5. 避雷针接地电阻应是多少? 答: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安装在架物上的避雷针,其集中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欧。 6. 隔离开关的作用? 答;1.明显的断开点 2.切断小电流 3.改变运行方式 7. 工作票许可人的职责? 答:1.负责审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2.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3.负责检查停电设备有无突然来电的危险; 4.对工作票中所列内容即使发生很小疑问,也必须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 8.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是什么? 答:1.工作票制度; 2.工作许可制度; 3.工作监护制度; 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9. 哪些工作需要填写第一种工作? 答:1.高压设备上工作需要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者;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_2

第一章作业 ?1-1解释下列术语 (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 (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 (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 (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 (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 n a= eαd= e11?1=59874 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高电压工程答案(清华大学版)

高电压工程课后答案 1.1空气作为绝缘的优缺点如何? 答:优点:空气从大气中取得,制取方便,廉价,简易,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缺点:空气比重较大,摩擦损失大,导热散热能力差。空气污染大,易使绝缘物脏污,且空气是助燃物当仿生电流时,易烧毁绝缘,电晕放电时有臭氧生成,对绝缘有破坏作用。 1.2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而不是离子引起? 答:由于电子质量极小,在和气体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几乎不损失动能,从而在电场中继续积累动能,此外,一旦和分子碰撞,无论电离与否均将损失动能,和电子相比,离子积累足够造成碰撞电离能量的可能性很小。 1.5负离子怎样形成,对气体放电有何作用? 答:在气体放电过程中,有时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电子,碰撞电子反而别分子吸附形成了负离子,离子的电离能力不如电子,电子为分子俘获而形成负离子后电离能力大减,因此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负离子的形成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 1.7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非自持放电必须要有光照,且外施电压要小于击穿电压,自持放电是一种不依赖外界电离条件,仅由外施电压作用即可维持的一种气体放电。 1.13电晕会产生哪些效应,工程上常用哪些防晕措施? 答:电晕放电时能够听到嘶嘶声,还可以看到导线周围有紫色晕光,会产生热效应,放出电流,也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臭氧。 工程上常用消除电晕的方法是改进电极的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 1.14比较长间隙放电击穿过程与短间隙放电放电击穿过程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答:长时间放电分为先导放电和主放电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电子崩和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短间隙的放电没有先导放电阶段,只分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阶段。 2.1雷电放电可分为那几个主要阶段? 答:主要分为先导放电过程,主放电过程,余光放电过程。 2.4气隙常见伏秒特性是怎样制定的?如何应用伏秒特性? 答:制定的前提条件是①同一间隙②同一波形电压③上升电压幅值。当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取击穿时刻t1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1,当电压升高时,击穿也发生在峰值,取击穿时刻的值t2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2,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击穿发生在波前,取此时击穿时刻t3作垂线与击穿电压交点为3,连接123 应用: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于两个并联气隙s1和s2上,若某一个气隙先击穿了,则电压被短接截断,另一个气隙就不会击穿。 2.7为什么高真空和高压力都能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简述各自运用的局限性? 答:在高气压条件下,气压增加会使气体密度增大,电子的自由行程缩短,削弱电离工程从而提高击穿电压,但高气压适用于均匀电场的条件下而且要改进电极形状,点击应仔细加工光洁,气体要过滤,滤去尘埃和水分 在高真空条件下虽然电子的自由行程变得很大,但间隙中已无气体分子可供碰撞,故电离过程无从发展,从而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但是在电气设备中气固液等几种绝缘材料往往并存,而固体液体绝缘材料在高真空下会逐渐释放出气体,因此在电气设备中只有在真空断路器等特殊场合下才采用高真空作为绝缘。 2.8什么是细线效应?

习题和解答_高电压技术

第五章 绝缘的高压试验 一、选择题 1)用铜球间隙测量高电压,需满足那些条件才能保证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 A 铜球距离与铜球直径之比不大于 B 结构和使用条件必须符合IE C 的规定 C 需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校正 D 应去除灰尘和纤维的影响 2)交流峰值电压表的类型有: A 电容电流整流测量电压峰值 B 整流的充电电压测量电压峰值 C 有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 D 无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 3)关于以下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交流电压的测量,有效值的总不确定度应在±3%范围内 B 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要求测量系统测量试验电压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总不确定度应 不超过±4% C 测量直流电压的纹波幅值时,要求其总不确定度不超过±8%的纹波幅值 D 测量直流电压的纹波幅值时,要求其总不确定度不超过±2%的直流电压平均值。 4)构成冲击电压发生器基本回路的元件有冲击电容C1,负荷电容C2,波头电阻R1和波 尾电阻R2,为了获得一很快由零上升到峰值然后较慢下降的冲击电压,应使______。 A .C1>>C2、R1>>R2 B .C1>>C2、R1<<R2 C .C1<<C2、R1>>R2 D .C1<<C2、R1<<R2 5)用球隙测量交直流电压时,关于串接保护电阻的说法,下面哪些是对的? A 球隙必须串有很大阻值的保护电阻 B 串接电阻越大越好 C 一般规定串联的电阻不超过500Ω D 冲击放电时间很短,不需要保护球面。 6)电容分压器的低压臂的合理结构是______。 A 低压臂电容的内电感必须很小 B 应该用同轴插头,插入低压臂的屏蔽箱 C 电缆输入端应尽可能靠近电容C 2的两极。 D abc 环路线应该比较长 7)标准规定的认可的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要求是: A 测量冲击全波峰值的总不确定度为±5%范围内 B 当截断时间s T s c μμ25.0<≤时,测量冲击截波的总不确定度在±5%范围内 C 当截断时间s T c μ2≥时,测量冲击电压截波的总不确定度在±4%范围内 D 测量冲击波形时间参数的总不确定度在±15%范围内 8)光电测量系统有哪几种调制方式: A 幅度-光强度调制(AM -IM ) B 调频-光强度调制(FM -IM ) C 数字脉冲调制 D 利用光电效应 二、填空题

高电压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 1、解释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和绝缘水平的定义 答: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是指综合考虑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过电压、保护装置特性及设备的绝缘特性,最终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指电气设备能承受的各种试验电压值,如短时工频试验电压,长时工频试验电压,雷电冲击试验电压及各种操作冲击电压 2、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的原则是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应该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压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后,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3、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片数是如何确定的? 答:根据机械负荷确定绝缘子的型式后绝缘子片数的确定应满足:在工作电压下不发生雾闪;在操作电压下不发生湿闪;具有一定的雷电冲击耐受强度,保证一定的耐雷水平。 具体做法:按工作电压下所需的泄露距离初步确定绝缘子串的片数,然后按照操作过电压和耐雷水平进行验算和调整。 4、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否应该与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相配合?为什么? 答:输电线路绝缘与变电站中电气设备之间不存在绝缘水平相配合问题。通常,线路绝缘水平远高于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从输电线路传入变电站的过电压由变电站母线上的避雷器限制,而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的。 第二章 内部过电压 1、有哪几种形式的工频过电压? 答:主要有空载长线路的电感-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单相接地致使健全相电压升高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以及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等。 2、电源的等值电抗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 答: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可以加剧电容效应,相当于把线路拉长。电源容量愈小,电源的等值电抗X S 愈大,空载线路末端电压升高也愈大。 3、线路末端加装并联电抗器对空长线路的电容效应有什么影响? 答:在超高压电网中,常用并联电抗器限制工频过电压,并联电抗器接于线路末端,使末端电压下降。这是因为并联电抗器的电感补偿了线路对地电容,减小流经线路的电容电流,从而削弱了电容效应的缘故。 4、试写出估算操作过电压幅值的计算公式。 答:(1)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U m I =; (2)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2()3m m m m U E E E =-=; (3)空载线路分闸过电压:1(1)(21)n m m U n E +=-+; (4)电弧接地过电压: 5、产生切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空载变压器相当于等效一个励磁电感,切空载变压器相当于切电感,所以在切消弧线圈、电动机、并联电抗器等电感元件时也会产生同类过电压。 6、影响合空载线路过电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合空载线路过电压的因素有合闸相位角θ、线路上残余电压的极性和大小、母线的出线数及断路器合闸时三相的同期性等都会影响合闸过电压的大小。 7、为什么断路器带并联电抗器电阻能限制合空载线路过电压? 答:在超高压电网中,常用电抗器限制工频电压升高。在并联电抗器接于线路末端,使末端电压下降。这是因为并联电抗器的电感补偿了对地电容,减小流经线路的电容电流,从而削弱了电容效应的缘故。

高电压技术问答题

、试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1-1答:电介质极化种类及比较能量损耗极化种类产生场合所需时间产生原因15-s 10任何电介质无电子式极化束缚电子运动轨道偏移13-s 离子的相对偏移离子式电介质几乎没有10离子式极化 210--s s ~有10极性电介质转向极化 10偶极子的定向排列2-多层介质交界面 10 s有~数分钟空间电荷极化自由电荷的移动极性化合物的每个极性分子都是一个偶极子,在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原子中的电子运动轨道将场作用下,原先排列杂乱的偶极子将沿电场方向转电子式极化或电相对于原子核发生弹性位移,此为。在电场作用子位移极化。离子式结构化合物,出现外电场后,偶极子极化动,显示出极性,这称为下,带电质点在电介质中移动时,可能被晶格缺陷正负离子将发生方向相反的偏移,使平均偶极距不捕获或在两层介质的界面上堆积,造成电荷在介质。再为零,此为离子位移极化 空间电荷空间中新的分布,从而产生电矩,这就是 极化。、画出电介质的等效电路(非简化的)及其向量图,说明电路中各元件的含义,指出补充:1 介质损失角。。IR答:为泄漏电-图14-2中,为泄漏电阻;J为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为纯容lklk g。。IC为为介质真空和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电容;流;JJ为漏导引起的电流密度,性的;为纯阻性的;ggplk。RCC为无损极化所引起的电容;流过的电流;J为有损极化所引起的电流密度,它由无功部分pgppc。。CR-I为流过为无损极化所形成的等效电阻;JJ与总电容电流密容性电流和有功部分组成。pppprc。I和无功分量支路的电流,可以分 为有功分量?J,称为介质损耗角。介质之间的夹角为度向量pr?,为电介质电流的相角领先电损耗角简称介损角I。pc??tg的余角,其正切压相角的余角,功率因素角 称为介质损耗因素,常用%表示,为总的有功电流 密度与总无功电流密度之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