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

(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

(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

(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

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

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

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著、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

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广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功能:⑴信息资源的科学认识功能。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⑵信息资源的管理功能。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信息是合理计划的基础,信息是有序组织的依据,信息是有效控制的手段。

⑶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a、信息资源观、财富观已经为社会所认同

b、信息创造了经济效益、财富和利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的崛起)

信息管理的内涵及管理对象

含义:

狭义的理解: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从传播到利用的过程。这种说法把信息管理局限于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

广义的理解: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环境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

(对信息活动诸要素管理)

根据目前发展的状况,采取广义的说法比较合适。

对象:可以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这其中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活动。

⑴信息资源

狭义信息资源:信息本身的集合。

广义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

⑵信息活动

信息活动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功。

信息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层次.

①信息资源形成阶段。活动特点:以信息的产生、记录、传播、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为过程,目的在于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

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以对信息资源的检索、传递、吸收、分析、选择、评价、利用等活动为特征,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信息管理的目标。

三个层次:

①个人信息活动:是个体获取、控制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活动。

个体信息活动效率取决于:个人信息技能、个人的智力水平、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素质等。

②组织信息活动:组织收集、处理与开发利用组织内信息和外源信息,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活动。形式:各类信息系统

③社会信息活动:是社会规模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活动,体现为社会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形式: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特点: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文献为主要载体,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1950---1980年):特点: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信息任务主要是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检索。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980--):特点:将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强调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竞争资源,重视信息资源在组织管理决策与竞争中的作

用。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即相关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技术、人文、经济等综合管理手段的应用。

知识管理阶段(KM):?

技术知识管理的使能器

共享知识管理的催化剂

人:知识管理的主体

知识:知识管理的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与信息管理的技术时期相比较,他提出了信息管理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三种模式,并分别对应三种社会背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

技术管理就是用技术的手段从事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经济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信息资源,确保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人文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以及信息道德等人文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三者目标一致、功能协调,相辅相成。

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特点

(1)综合性:在管理对象上强调信息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在管理内容上着眼于对信息资源处理过程的综合性;在管理方法上将多种方法集于一身,并加以综合应用

(2)集成性: 技术、经济、人文手段相结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集成管理

(3)系统性:IRM是对包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诸要素在内的大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观和过程观

系统观: 信息源(含收集)系统(一次信息系统)

信息检索(含存储)系统(二次信息系统)

信息研究(含加工)系统(三次信息系统)

信息服务(含传递)系统

从系统观来看,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这四个子系统构成整个信息系统的业务体系。

过程观: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环节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使用和维护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层次P3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内涵

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也称编码知识,是经过整理和组织,以语言、文字、公式、计算机程序、数据库等编码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通过正式的、系统化的方式(如出版物等)加以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如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也称隐含经验类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而拥有的、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的难以传播的知识。如技术和技巧等。

知识创新的四种基本模式(SECI

A 社会化模式(Socialization ):

通过共享经验、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而转化成为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达到创新的目的。

B 外化模式(Externalization):

把抽象的隐性知识(经验等)转化为便于交流和理解,可以被他人共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重要环节)

C 综合化模式(Combination):

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转化为更复杂和系统的显性知识的过程。

D 内化模式(Internalization):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通过社会化、外化、综合获得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形成技术技巧、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联系:

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强调知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强调用户的需求,但程度有所不同。(前者关注“我是否提供了你需要的信息”,后者关注“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你的问题”。)

两者都重视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是知识的原始来源,信息技术也是知识管理的工具。

区别:

信息管理学的实用体系框架和学科体系结构

实用体系框架:

学科体系结构:

信息科学理论的三大基石及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三者构成了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是信息管理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学科。

三大基石:

1)信息学是信息管理的基石

2)管理学是信息管理的母体

3)信息管理也需要系统思想观念和系统工程技术

信息产业的内涵和类型

内涵: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类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部门信息商品化部门准信息部门

信息化内涵及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内涵: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发展阶段:

①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初级阶段)

②经济信息化

③社会信息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4C技术)

感测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技术,对应于人的感觉器官;

通信技术:是信息的传递技术,对应于人的神经系统;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对应于人的思维器官;

控制技术:是信息的使用技术,对应于人的执行器官。

对于信息管理领域来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最重要的两种信息技术工具。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信息管理对组织管理的影响(SCM、BPR、ERP、CRM)

信息源基本类型

按信息的存在形式:

(1)记录信息源(或文献信息源)

(2)实物信息源

(3)智力型信息源

(4)零次信息源

信息源其他分类:以组织边界为界限,可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根据时间标准来区分,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

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

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区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

企业信息采集渠道

企业信息采集主要有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两条获取信息的渠道。

(一)内部途径

1.管理监督部门(管理各环节现状信息和战略决策信息)

2.研究开发部门(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研发信息)

3.市场营销部门(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

4“葡萄藤”渠道(员工对决策的反馈信息)

5.内部信息网络(Intranet跨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

(二)外部途径

1.大众传播媒介(内容新、范围广信息资料,专题信息采集)

2.政府机关(政策法规、专利标准、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

3.社团组织(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收集内部通讯和专业简报等非公开出版物,了解最新技术与同行信息)

4.各种会议(研讨会、洽谈会、交易会、发布会、展销会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与竞争对手信息)

5.个人关系(获取非公开的机密信息)

6.协作伙伴(供应链战略伙伴获取信息)

7.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与反馈信息)

8.外部信息网络——Internet

网络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

网络查询法:利用Internet 所提供的便利条件,通过多种网上信息查询工具采集所需信息。信息采集的方法

(1) 内部信息索取法

(2) 互通有无交换法

(3) 委托采集法

(4) 实物样品分析法

(5) 实地考察法

(6) 间接调查法

(7) 网络查询法

(8) 大众传媒采集法

(9) 咨询采集法

信息组织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内容:

信息描述——初级组织(外表特征描述)

信息揭示——中级组织(内容特征揭示)

信息分析——高级组织(信息重组,提供三次信息)

信息存储——空间组织(存储在载体中,便于检索信息

主要作用: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层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基本要求:1)及时性,所谓及时有两层含义:一是时过境迁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有用信息要迅速采集。

2)准确性,信息要求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信息失真就会造成决策失误。

3)适用性,信息贵在于适用,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

4)经济性,取得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注意信息价值与成本的关系,力求以最少的费用,发挥信息的最大作用。

语法、语义、语用信息的组织方法

语义信息组织+ 组织方法

以信息的内容特征为根据序化信息

(1)分类组织法学科分类文献分类专利分类商品分类职能分类

(2)主题组织法主题——信息所论述的主要对象

主题词——用来表述信息主题的词语

主题法——把主题词作为文献标识,对主题词进行字顺排列,进而表达文献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信息组织方法

语用信息组织+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效用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

1)重要性大小组织法

(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序化信息。如大众传媒的栏目设置。

(2)权值组织法

赋予信息不同的权重值,以权值大小组织信息,如决策方案的选择,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估指标等

(3)概率组织法

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来组织信息。预测体育比赛的胜负等

(4)特色组织法

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组织信息。如摄影信息,旅游信息等

语法信息组织+ 组织方法:以信息的外表形式特征为根据序化信息

(1) 字顺组织法

(2) 代码组织法

(3) 地序组织法

(4) 时序组织法

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信息流的运动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使用、反馈

最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收集、加工、传递、使用四个环节。

信息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基本规律

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表现: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为和信息使用行为。

基本规律

穆尔斯定律(Mooers)

内涵: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信息比不取得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

定律表明: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对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有很大影响。穆尔斯定律告诉我们:信息的使用与获得信息的容易程度成正比。”

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

内涵:1948年齐夫完成了专著-《人类行为与最小努力原则》,该原理认为,一个人的整个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花费最小力气驱使的,即受“最小努力原则”的制约。

尽量投入最小的力量,追求最大的效益是从事任何工作人们的共同愿望,最小努力原则是人类的基本行为原则

定律说明:用户的信息行为如同广义的走路,选择最短路线即遵循信息查询的可近性/快捷性省力原则,获取和吸收信息的工作量最小,符合齐夫最小努力原则。

马太效应定律

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马太效应现代涵义: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定律说明:用户信息需求与用户积累信息量之间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用户掌握的信息越多,就会有越多的信息需求,从而引发更多的信息行为,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依次类推越来越多,反之,越来越少。

组织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特点分析

企业物流和信息流的关系

1、信息流是物流的先导,物流是对信息流的回应。

2、信息流影响物流,控制和调节物流信息流不畅通就会导致物流不通。

3、物流是有形的单向流动,信息流是无形的双向流动。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的基本步骤

(1)明确影响企业竞争和赢利能力的信息资源的范围。

(2)设定信息组织,规范管理制度

(3)制定信息资源开发规划

(4)建设信息网络平台

(5)建设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

(6)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7)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智能。

比较分析MRP、MRP-2、ERP之间的关系

信息管理逻辑顺序方法的基本步骤

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信息登记、信息评价

第一步:信息调查信息调查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数据。

调查的目的:查清组织内部、外部信息资源的情况,包括显性信息资源、隐性信息资源等。

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

第二步:信息分类: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分析和综合。

第三步:信息登记(信息加工描述):信息经过一定的分类之后,需要大量的登记、归纳和整理。

第四步:信息评价(信息分析与研究):信息评价的目的:更好地使用信息资源。

任务:需要研究每一项信息资源的供应、管理和使用情况,核算信息资源的成本,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与作用进行评价。

物理过程方法的基本内涵

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管理活动。

信息生命周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从信息的产生到最终被使用发挥其价值,一般可分为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这几个阶段。

物理过程方法包括四个方面:(1)信息需求与服务。

(2)信息收集与加工。

(3)信息存储与检索。

(4)信息传递与反馈。

BSP方法的步骤

(一).准备工作;

(二).研究开始阶段(调研);

(三).定义企业过程;

(四).业务过程重组;

(五).定义数据类;

(六).分析企业/系统关系

(七).定义信息结构(MIS的总体结构;

(八).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企业模型

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

第三步:子系统划分

一体化战略信息管理的内涵

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是企业信息功能战略的制订、实施、监控、调整及其与企业业务战略的整合过程。

从理论来源的角度考察:战略信息管理可以视作战略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交集,是一种跨领域的管理活动

从其作用领域来看:战略信息管理是一个作用于所有企业活动领域的相对独立的功能领域。而从其活动内容来看:战略信息管理是围绕企业信息活动以及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人员等相关资源要素实施规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活动的多功能领域。

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说

阶段一:文本管理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50年代)。

人类信息管理的核心是对信息的物理载体进行管理,信息管理人员更关心信息载体的安全和保护而不是其传播和使用,与此相对应,信息管理功能是低水平和辅助性的。阶段二:公司自动化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企业信息管理的标志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管理重点开始由信息载体演变为信息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效率。

阶段三:信息资源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7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管理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企业开始把信息内容本身看作是等同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战略资源,把信息管理功能视为等同于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开始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阶段四:竞争者分析和竞争情报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竞争情报是经过筛选、提炼和分析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是企业决策层的主要需求信息。因竞争的加剧,企业认识到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来制定更积极的战略,维持或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开始研究和开发能够支持企业决策的信息系统。

阶段五:战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阶段)知识本身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知识管理主要利用信息、数据,并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可控的知识财富。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运用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一套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基于Intranet的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联网。这是企业信息技术战略的基础结构层次。通过Intranet把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实现企业员工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联网。这是在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Intranet相联的战略伙伴协作网。通过企业外联网,把与本企业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诸如供应商和分销商等联成一体,使企业可以有效地进行供应链的管理,并能更好地把握住竞争机会。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电子商贸网。这同样是利用了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并与Intranet相联的产品销售与用户服务网。通过企业电子商贸网,可以提供联机销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用户支持系统,拓展市场份额或打开新兴市场。

战略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管理的过程

战略信息资源是与企业战略相关或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及所产生的信息资源的总和,是那些决定企业命运的、为企业决策所必需的、关系到企业发展全局和远期规划的信息资源。

战略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

1 广泛收集一般信息资源;

2 加工、提炼形成战略信息资源;

3 分析战略信息资源;(重点阶段)

4 传送战略信息资源给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战略信息资源的价值。

信息管理机构的基本功能

(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

(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

(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

(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企业信息管理机构的组织模式

(1)、集中式结构模式。(中小企业)

(2)、分散型结构模式。(不设信息管理中心,各职能部门设信息员)

(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大型企业,理想的结构模式)

企业CIO 的职责和知识能力素质

CIO 的职责

1)从统揽业务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信息工作的发展规划,为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2)熟悉各业务部信息流的关系,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能够综合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工作。

3)熟悉信息科学、系统方法和信息技术,能够将数据管理、网络通讯、计算机处理等方面的工作统筹安排,发挥作用。

知识能力素质:

知识结构三板块: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三类:信息技术能力、管理技能、相关经验。

其他素质:应变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信息服务的基本要素及信息服务的方式

信息服务的五个基本要素:信息服务者、信息用户、信息产品、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方法。

信息服务的方式

1)文献服务场所——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传统形式)

服务方式:阅览、借阅、复制等。

2)报道服务多种渠道:信息发布、展览演示、信息出版物(主要方式)。

信息出版物:指信息机构对原始文献信息进行选择整序后形成的、用于宣传报道文献或文献线索的出版物。

信息出版物类型——检索类、报道类、研究类

3)检索服务

狭义的信息检索:为用户找出并提供信息的过程(查寻)。

广义的信息检索: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然后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信息给用户。(存储和检索)

4)咨询服务

咨询受托人帮助客户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一种高级智能型信息服务。(通常是一种有组织的智力劳动)

需要专业知识背景、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等。

咨询服务分为五大主要类型:

①政策咨询;②管理咨询;③工程咨询;④技术咨询;⑤专业咨询。

5)网络服务

信息收集的原则与方式

原则

(1)及时性。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把握应当坚持及时的原则。换句话说,我们应在信息产生以后,以最短的时间把信息收集到手,信息的使用价值才能最大。

(2)准确性。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真实可靠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要细心分析信息的来源,把假信息、伪信息及早剔除,以保证所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

(3)系统性。连续地、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保持信息的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方式

(4)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有重点、有选择地采集利用价值大的,符合本单位用户需求的信息,才能提高信息工作的投入产出效益。

(5)超前性。密切注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动向和趋势,随时留意新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估计未来的信息需求,有预见地收集信息。

(6)计划性。事先制定比较周密详细的信息收集计划,包括时间、方法与范围等。方式

*(1)按信息收集的时效性,信息的收集方式可分为点型收集和线型收集。

点型收集也称一次型收集,是一种不连续的收集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里才进行一次收集,主要是为了满足一时性的需要而组织的收集。如:突发事件信息等。

线型收集也称经常性收集,即随着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数据登记和情况采集,以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如市场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

*(2)按信息收集层次划分,有原始信息收集法和二次信息收集法两种。

原始信息收集是对来源于客观世界信息的直接收集。如通过实地调查收集

二次信息收集是指对被加工处理以后的信息的收集。主要是文件和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收集。

(3)按信息采集方式划分:人工采集和自动化采集。联机方式形成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联机方式应是信息采集的发展方向。

信息加工的步骤与方式

步骤

(1)信息的筛选和判别

对原始信息,可能有残缺模糊、拼凑、夸大等情况,需鉴别其真伪。

(2)信息的分类和排序

原始信息多为零乱、孤立状态。

分类、排序→规则、有序、系统化

(3)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分类、排序后的信息的计算、分析、比较、归纳,及推理

判断→更为系统、深刻、有价值。

方式

①按照处理功能的深浅,可分为三类加工:

预处理加工——对信息简单整理;

业务处理加工——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是辅助决策信息;

决策处理加工——进行统计推断,产生决策信息。

②按加工处理响应时间,大体分两类:

实时处理型——将传递来的数据立即处理;

批处理型——将传递来的数据存起来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时间后,再集中处理。

③按计算机配置,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将计算机放在指定位置,由中心计算机集中承担处理功能。

分布式——以统一规划为基础,将适当规模的计算机系统安装在多个部门,分别承担处理功能。

信息检索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基本程序:

(1)分析研究信息检索课题

2)选择信息检索工具

(3)确定信息检索方法

方法

顺查法:一种以信息检索课题起始年代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由远而近地查找信息的方法。倒查法:一种逆时间顺序由近而远地查找信息的方法。

抽查法:一种针对研究课题发展的特点,抓住学科发展迅速、发表文献较多的年代进行查找的方法。

追溯法:又叫回溯法,是以某一篇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为依据,由近及远进行逐一追踪的查找方法。

循环法:先利用检索工具查出一批有用文献,然后再利用这些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的线索进行追溯查找。

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关系

信息的存储是信息库的“输入”和“存放”,信息的检索则是信息库的“输出”和“使用”。

存储是为了检索,检索则依赖于存储。不存储,检索就无从谈起;不检索,存储也毫无意义。

网络安全的指标与网络安全功能

衡量网络安全的三个指标:保密性、可控制性和抗攻击性。

保密性指网络中有保密要求的信息只能在允许的情况下向已授权的人员开放;

可控制性指网络中信息不因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而改变信息原有的内容、形式与流向;

抗攻击性指网络资源在非正常条件下具有继续运行的能力。

网络安全功能:

对象认证:就是识别和证实。识别与证实身份正确后,系统才允许用户访问系统资源。

访问控制:是确定谁能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那些资源,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使用这些资源。访问控制主要包括授权、确定访问权限和实施访问控制三个内容。

数据保密:是指对网络数据的存储、传输进行保护,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用户。

数据可审查:指检测是否对信息进行了非法地处理,并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信息反馈的类型

正反馈:将决策实施后的正面经验、措施、效果反馈给决策机构,以便总结推广,使决策更加全面。

负反馈:将决策实施中的问题或造成的不良后果反馈给决策机构,以便修整或改变决策的内容,使决策更加稳妥和完善。

前馈:对决策过程及效果进行预测,得出的将会出现偏差的信息反送给决策机构,使其在出偏差之前采取措施,从而防止偏差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反馈和控制的关系

控制依赖于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控制。

控制离不开反馈,没有反馈就无法控制。

控制是依靠信息反馈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

输入——来自于组织内部或社会环境中的数据和信息被送入系统之中;

处理——信息处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人员把数据和信息转换为各种信息产品

输出——作业信息系统完成事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办公室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管理报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存储——将数据、信息和分析与决策模型储存起来以便检索与处理;

控制——使用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监督并调节信息系统的性能,以便获得最佳效益与效率。信息系统的类型与架构模式

信息系统从管理过程和层次角度,分为事物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决策支持系统三个层次

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集中式的结构模式(主机-终端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模式

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任务和成果

信息系统的开发可由五个阶段组成,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运行维护。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系统设计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4)系统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具体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系统测试,人员培训,数据转换,试运行与转换等。

(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

大数据是指难以利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兼具海量特征和复杂性特征的数据集合。

本书观点:大数据是指超出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收集、管理、处理数据能力的复杂性数据集。

特征:

规模性(容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价值性(Value)真实性(Veracity)大数据对信息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

1)挑战------信息管理业务流程

2)挑战------信息管理学科

3)挑战----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工程师)

4)挑战——大数据给信息安全带来新挑战

对策

1、提高认识,建立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的创新思维

2、建立大数据发展战略,推动大数据应用持续深入

3、推动业务流程再造

4、学习大数据技术知识(大数据分析挖掘工具、可视化技术等)现下流行的分析工具:R、Matlab/Octave、SPS、SAS、Stata 等。

5、培养新型信息管理人才(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等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平台建设等

6、制定数据应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企业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1."数据库系统采用一定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该数据模型表达了数据及数据之间的相 互联系"。以上描述体现了数据库系统哪一特点?( 数据结构化) 2."中心节点的可靠性要求高,如果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扩充比 较困难"。以上描述是哪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缺点?(星形拓扑) 3.专供高层决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是(经理系统) 4.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类型、国别不同,体现了供应链的哪个基本特 征?(复杂性) 5.进行战略数据规划时,首要完成的任务是(建立企业模型) 6."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对关系模式进行规化,优化设计"是以下所列数据库设计步骤 中哪个阶段的主要容?(逻辑设计阶段) 7.以下选项组合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MIS)功能的是(利用模型或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 8."软件专用性差,不一定完全适应企业需求,有时需要二次开发。"属于企业IT项目哪种建设选型的缺点?( 购买软件包) 9.下述容是系统开发的几个阶段,基于瀑布模型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阶段顺序为 ①系统规划②系统设计③系统分析④系统实施⑤系统维护(D.①③②④⑤) 10.下述人员中,(系统分析员)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11.收集信息、识别问题"属于决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情报阶段) 12.主码不允许为空,体现了关系模型中的哪种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 1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和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哪一 阶段的特征?( MRPll) 14.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 方法是(鱼骨法) 15.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 (系统分析员) 16.在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机构中"属于以 下哪个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 17.在结构化设计中,好的模块设计要满足(低藕合高聚)。 18.在数据库设计中,表达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是(E-R图)。 19.存在"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等缺陷的企业IT项目建 设模式是(委托开发方式 20.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的是以下哪 种信息。(.业务信息) 21.将有限的地理区域的各种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是指(.局域网)。 22."调整、收集有关合作伙伴的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信息",属于合作伙伴综合评价过程中 哪个阶段的工作。(评价合作伙伴) 23..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外环境和可获得资源情况,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的均衡发展而进 行的总体性管理与谋略。决定井揭示企业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和计划,是属于(总体战略)的容 24..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提出系统技术解决方案用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是(系统设计员) 25.采用网页上"选择押、"填空"等格式文件来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体现了 电子商务的哪种功能。(意见征询) 26."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中",属于数据库设计哪个阶段的工作。(概 念设计阶段) 27.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性、非冗余性)。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 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 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 1)普遍性2)客观性3)动态性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性11)转化性12)可伪性 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16)知识性17)转移性 4、知识定义:P287 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 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价值性 6)复杂性7)变化性8)增值性9)非遗传性10)依附性 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7、资源定义: 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 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1)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 (3)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 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型 9)累积性与再生性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 (1)信息经济的崛起(2)信息观念的转变(3)信息技术的发展(4)企业的根本转变 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3、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3)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 1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的系统,又是由人、组织和机器组成的系统,所以它不仅是个机器系统,而且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b:用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媒介控制,达到服务与管理目的的系统。 定义b的完整表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 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2.管理组织形式的分类: U型组织、M型组织、H型组织、V型组织 3.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形式的影响主要是扁平化和虚拟化。扁平化就是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从而简化管理。达到扁平化的条件如下: (1)上级要放权;(2)下级要主动;(3)信息就是命令 4.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系统工程开发的三个成功要素: (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2)组织系统性队伍;(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7.从根本上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 8.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9.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0.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等级性、3)可压缩性、4)扩散性、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 11.信息的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退出 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过程: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使用 12.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包括:(1)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 (2)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经营管理 (3)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

信息管理学重点

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信息交流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素; 2、信息栈的含义及功能; 3、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代理交流的特点,及其与直接交流(无信息栈参与)的比较; 4、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信息交流的比较。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2、掌握反映信息内容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夫定律; 3、掌握反映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 4、掌握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5、了解网络信息分布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规律,并思考传统的信息分布规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信息源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定的信息检索任务,

对各类可利用的信息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信息获取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2、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主要有哪些;结合这些指标怎样评价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3、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主要有哪些;分析采全率和采准率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4、网络信息源及其特点,了解网络信息评价的主要指标; 5、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组织的概念,理解什么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以及信息组织的目的; 2、信息组织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分类法和主题法)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 3、了解信息描述和揭示的一些主要标准,如MARC、元数据、通用标记语言; 4、掌握知识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知识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分析信息检索流程与信息组织流程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息检索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 3、什么是检索策略,如何根据检索命题制定优化的检索策略;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管理系统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管理和系统 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务的特征的反映;信息是可以通信的; 信息不同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信息的分类:按管理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按应用领域: 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按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 音信息, 3.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 业级),变换性,价值性。 4.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 出的信息量就小。 5.信息量的单位:比特。一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 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6.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7.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 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

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信息系统 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 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 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0.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 高度集中,定量化,数据库共享)----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 支持系统(I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电子商贸系统(EBPS)、总 裁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对职能的支持: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的支持,对领 导职能的支持,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12.扁平化(理解,趋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 13.决策问题的类型: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 策,半结构化决策。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 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不 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 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 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 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 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 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因素占主导因素 资源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本体论、认识论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对象:广义: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内容:实质就是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目标:生产和开发、利用、管理机制 任务宏观: 微观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

专家总结: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上)

专家总结: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上)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软件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适应性、效率、风险、可理解性、可维修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规划、控制、协调 进度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组织措施 2.技术措施 3.合同措施 4.经济措施5管理措施 影响进度因素: 1.人的因素 2.材料和设备的因素 3.方法和工艺的因素 4.资金的因素 5.环境因素 成本管理由4个过程组成: 1.资源计划过程 2.成本估算过程 3.成本预算过程 4.成本控制过程 影响工程成本主要因素: 1.项目属性 2.人员属性 3.项目成果属性 4.计算机属性 5.其他因素 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因素: 1.工程的生命周期 2.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3.客户需求变化 4.新技术、新工艺的影响 5.其他外部因素和不可遇见的突发事件 何为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是指某种破坏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收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过程。控制风险的方法: 1.对动作进行优先排序,风险高的优先考虑 2.评价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建议,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4.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 5.责任分配 6.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施计划 7.实现选择的安全控制 项目计划内容:工作计划、人员组织计划、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其它资源采购计划、变更控制计划、进度计划、成本投资计划、文件控制计划、支持计划 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包括: 1.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应强调主要项目风险、潜在的影响、解决方案、降低风险的措施 2.一个风险预防计划或应急计划,包括降低风险所必需的资源、时间及成本概算 3.一个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自始至终对风险进行测定,跟踪及报告的程序 4.应急费用,并将其列入预算。 项目定义并说明项目管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项目,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质量处于三角形的中心。它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个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三角形的要素;是时间、成本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项目管理的四大核心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五大项目过程:项目的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监控过程,项目收尾过程 何为项目管理及特点: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 (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 (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 (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 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 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 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著、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 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2019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2019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可以是消息、信号、数据、情报或知识;信息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可处理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 的特点。其作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龙头(主阵地) ?信息资源------------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应用基础 ?信息技术和产业---建设基础 ?信息化人才---------成功之本 ?信息化法规---------保障 1.2.1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一种政府运作模式。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政府部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政务公开,实现资源共享、群众监督、高效办事。其内容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1.2.2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 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 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原则:统一规划,加强领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建设目标:具有标准的、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信息库;具有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 障;具有培训制度;具有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主要任务:建设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开发重点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中央地方政府 门户网站,促进公共服务;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加强公务员信 息化培训;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3.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和方法 ●内涵:不断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 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 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指导思想: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步实施 ●基本原则:效益原则、“一把手”原则、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人为本。 1.3.2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结构和功能 ●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无生产能力控制;闭环MRP增加了生产力与 采购 ●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增加物流与资金流

(精选)卫生信息管理学重点总结

一.卫生信息管理概述 1.信息的内涵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和认识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与普遍性 价值性与共享性 可存储性与可传输性 依附性与独立性 时效性与动态性 可加工性和再生性 3.信息的类型 (1)按照信息产生的领域划分: 生命信息、非生命信息 (2)按照知识学科门类划分: 哲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社会科学信息、综合性信息 (3)按照信息的传递范围划分: 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 (4)按照信息的存在形式划分: 记录信息与非记录信息 (5)按照信息的加工深度划分: 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1)零次信息:指信息被编码化之前的存在状态,包括思维信息、体态信息、口头信息等; 2)一次信息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发布的信息

3)二次信息:指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后,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累积起来的信息; 4)三次信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6)按照信息的逻辑层面划分: 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语法信息:是信息的第一个层次,仅客观的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和意义; 2)语义信息:是信息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不仅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还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 3)语用信息:是信息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相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 (7)按照信息的格式划分: 结构化信息、半结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 1)结构化信息:指信息可分解成多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间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其使用和维护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并有一定的操作规范; 2)非结构化信息:是指信息的形式相对不固定,常常是各种格式的文件,如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页、视频文件、多媒体等; 3)半结构化信息:是指此信息中既包含结构化的信息也包含非结构化的信息。 4.信息管理的原则 服务原则,时效原则,准确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系统原则,激活原则,搜索原则。整序原则,共享原则 5.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其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面向人类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主要研究人类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用技术方法 6.卫生信息管理的概念 广义:指对涉及卫生行业领域的信息活动和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技术与设备等)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