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CHN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研究

CHN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研究

CHN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研究
CHN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研究

第17卷 第11期强激光与粒子束

V o l .17,N o .11

2

005年11月H I G H P OW E R L A S E R A N D P A R T I C L E B E AM S

N o v .,2005

文章编号: 1

001-4322(2005)11-1689-04C H N 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研究

*

倪 静1,2

, 陈志梅2, 吴卫东2, 杨向东1, 唐永建2

(1.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900) 摘 要: 采用空心阴极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N H 3/H 2的混合气体及C H 4气体为原料反应气体,成功地制备了非晶的C HN 薄膜,研究了C HN 薄膜的沉积速率与直流电压及反应气体流量的关系。同时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X P S )确定了不同条件下薄膜中N 原子的百分比,用原子力显微镜(A F M )对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中N 原子的百分比最大为12%,薄膜的表面结构光滑、致密,表面粗糙度小于1n m 。

关键词: C HN 薄膜; 空心阴极; 化学气相沉积; 沉积速率;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中图分类号: T N 304.05 文献标识码: A

自从C o h e n [1]

等人从理论上预言了以β-S i 3N 4结构存在的β-C 3N 4可能具有与金刚石可比拟的体弹模量以

来,C N 薄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仅得到N 含量远低于化学计量比的非晶C N 膜,

因此称之为a -C N x 薄膜(x 为C 与N 的原子数之比)。尽管如此,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表明a -C N x 薄膜具有许多优异的性

能,如较高的硬度、低的摩擦系数、较高的折射率和热传导性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2~5]等。此薄膜正逐步成

为保护涂层材料及固体润滑剂的下一代替代者。近几年来,材料工作者纷纷开展了C N x 薄膜的研究工作,

目前已有许多制备方法,如激光蒸发、磁控溅射、反应射频溅射、离子束溅射、有机化合物热分解等[2~6]。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 C F )靶物理基础实验研究中,许多靶型都含有C H 薄膜,但存在很高的内应力,薄膜易脱落。研究表明:在a -C H 薄膜中掺入N 可以有效地降低内应力,从而提高薄膜与衬底的附着力,而对薄膜的低摩擦系数和耐磨损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由于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 V D )

具有沉积速率快、沉积温度低和制备薄膜质量高等优点,在采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C V D 方法成功制备了C H 薄膜的基础上[7]

,

我们又用该方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的C HN 薄膜。这对提高C H 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改善薄膜易脱落的

现状[8]

以及探索制备a -C N x 薄膜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制备方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实验原理及方法

采用空心阴极放电等离子体C V D 制备C HN 薄膜的形成过程,即等离子体聚合过程,是在低真空下对工作气体放电,使之形成等离子体,并在衬底上生长所需要的薄膜的过程。等离子体是部分或全部电离的气体,一般由电子、离子和中性基团构成。工作气体C H 4和NH 3在放电的条件下会离解成不同的分子片段,

如C H 4F i g .1 R e a c t o r o f t h eh o l l o wc a t h o d e d i s c h a r g

e p l a s m aC V D 图1 空心阴极放电等离子体C V D 镀膜装置示意图

可离解为C H -3、C H -2、C H -等,NH 3可离解成NH -2

、NH -等,

不同的分子片段在衬底上可以相互作用形成某种网状结构的C HN 薄膜。

C HN 薄膜的生长机制包括三个过程[8]

:

混合气体活化过程,活化粒子向基片输运过程,在基片上生长过

程。控制薄膜生长的主要参数有反应气体流量、气体压力、直流电压、单体结构、电极间距等。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设备为改造后的多功能真空台,空心阴极为钼环,反应原料气体为NH 3/H 2(

体积比1:9)及C H 4的混合气体,用质量流量控制器取代以往的转子流量计,得以更精确地控制反应气体流

*收稿日期:2005-02-17; 修订日期:

2005-07-07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倪 静(198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薄膜制备研究工作;绵阳919-987信箱。联系作者:吴卫东,E -m a i l :w u w e i d o n g d i n g

@163.c o m 。

量,提高薄膜厚度的均匀性。气体纯度均大于99.99%,

基片为抛光的石英片。 采用工艺参数:衬底距离为2c m ,工作时间20m i n ,工作气压90~100P a ,直流工作电压300~700V ,反应气体流量0~5m L /m i n 。

2 结果及讨论

直流电压及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结构和成分影响都很大,工艺参数对薄膜的影响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基本研究内容。

在衬底高度(

2c m )、工作时间(20m i n )、本底真空(7P a )及工作气压(90P a )均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直流工作电压及反应气体流量,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C HN 薄膜样品。2.1 薄膜的沉积速率2.1.1 直流工作电压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反应气体流量不变(NH 3/H 2流量为1m L /m i n ,C H 4流量为5m L /m i n )的条件下,只改变直流工作电压(300~700V )

,得到沉积速率随直流工作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F i g .2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e p o s i t i o n r a t e a n dD Cv o l t a g

e 图2 沉积速率与直流电压的关系

F i g .3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e p

o s i t i o n r a t e a n dC H 4f l o w 图3 沉积速率与甲烷流量的关系

可以看出,

沉积速率与电压并不是线性关系,在550V 处存在一峰值。这是由于在C HN 薄膜的制备过程中,沉积与H +刻蚀同时存在,随着直流电压的增加,H +到达基片的能量不断增加,从而刻蚀速率不断增加,沉积速率随之降低。

2.1.2 C H 4流量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考虑到薄膜制备时较高的N 含量和适当的沉积速率,

我们选择直流工作电压为400V 不变,NH 3/H 2流量保持5m L /m i n ,C H 4流量在1~3.5m L /m i n 之间变化,

得到了沉积速率随甲烷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沉积速率随甲烷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甲烷流量的增加,活性C H 片段浓度不断增加,薄膜的沉积速率随之增加。

2.1.3 NH 3

/H 2流量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直流工作电压为4

00V ,C H 4流量保持3.5m L /m i n ,NH 3和H 2混合气体流量在1~5m L /m i n 之间变化,得到了沉积速率随混合气体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沉积速率随着混合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因为随着NH 3/H 2流量的增大,甲烷含量相对减少,活性C H 片段浓度也将减少,因此C HN 薄膜的沉积速率随之降低。

F i g .4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e p

o s i t i o n r a t e a n dH 2/N H 3f l o w 图4 沉积速率与N H 3/H 2流量的关系

F i g .5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e p

o s i t i o n r a t e a n d g a s f l o w 图5 沉积速率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961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17卷

2.1.4 相同反应气体流量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直流工作电压为4

00V ,NH 3/H 2混合气体和C H 4流量相同,两者均在1~3.5m L /m i n 之间变化,得到了沉积速率随气体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

随着反应气体流量的同时增加,沉积速率基本不变。这是由于气体流量增加时,H +和C H 片段浓度也同时增加,薄膜沉积与刻蚀速率相同,故沉积速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2.2 薄膜的A F M 分析

2.2.1 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由A

F M 结果可知,空心阴极等离子体C V D 制得的C HN 薄膜的表面极为光滑,表面粗糙度均小于1n m 。图6所示的是均方根值为0.274n m 的薄膜样品。F i g .6 A F Mi m a g

e o fC HN

f i l m 图6 C HN 薄膜的A F M

2.2.2 薄膜的表面形貌

图6是原子力显微镜(

A F M )在1μm×1μm 扫描范围内的C HN 薄膜表面形貌的结果。从图中不难看出,C HN 薄膜的表面形貌光滑、致密、均匀,呈现出网状结构。2.3 薄膜的X 射线光电子能谱(X P S

)分析 采用X

S A -800型电子能谱仪,来确定样品中N 的百分比,其实验条件是:以M g 的K α线为X 射线源,13k V ,10m A ,F A T 高分辨。2.3.1 薄膜成分的X P S 分析

图7是工作电压为300V 时C HN 薄膜的X P S 全谱,图8是薄膜中N 的1s 电子峰的分谱图。由图7可以明显看出薄膜中N 的俄歇峰及1s 峰,

说明薄膜中已掺入了N 元素。图谱中氧的峰位是由于真空度不高且薄膜暴露在大气下表面吸附空气中的氧造成的。

F i g .7 X P Ss p e c t r ao fC HNf i l m 图7 C HN 薄膜的X 射线光电子谱

F i g .8 X P SN1s c o r e -l e v e d s p

e c t r ao fC HN

f i l m 图8 C HN 薄膜的N1sX 射线光电子谱

2.3.2 薄膜中N 含量与直流电压的关系

用X

P S 测得薄膜中N 的百分含量随工作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9。在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C V D 制备F i g .9 I n f l u e n c e o fD Cv o l t a g

e o nNc o n t e n t 图9 直流电压对N 含量的影响

F i g

.10 I n f l u e n c e o fN H 3/H 2f l o wo nNc o n t e n t 图10 N H 3/H 2流量对N 含量的影响

1

961第11期倪 静等:C HN

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工艺研究

C HN 薄膜时,

随着直流工作电压的升高,刻蚀速率增大。与C 相比,相对较多的N 被刻蚀掉,这就是曲线中N 含量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而减少的原因。2.3.3 薄膜中N 含量与NH 3/H 2流量的关系

从图1

0中可看出,N 含量随NH 3/H 2流量的升高而升高,由于随着NH 3/H 2流量的升高,NH -2,NH -2等片段浓度不断升高,故薄膜中N 的百分含量增大。

3 结 论

本文介绍了空心阴极等离子体C V D 制备C HN 薄膜的工艺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沉积速率随参数变化曲线,发现沉积速率并不随电压成线性关系,而是在550V 处存在一极大值,氮含量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在所研究范围内,氮含量随NH 3/H 2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这些结果为今后C HN 薄膜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致 谢: 本工作得到了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叶成刚、贾鹏等同志以及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陈红老师、田云飞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L i uA Y ,C o h e n M L .P r e d i c t i o no f n e wl o wc o m p r e s s i b i l i t y s

o l i d s [J ].S c i e n c e ,1989,245:841-842.[2] S j o s t r o m H ,S t a f s t r o m H ,B o m a nM ,e t a l .S u p e r h a r d a n d e l a s t i c c a r b o nn i t r i d e t h i n f i l m s h a v i n g f u l l e r e n e l i k e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J ].P h y

s i c a l R e v i e wL e t t e r ,1995,75:1336-1339.

[3] Z h e n g W T ,S j o s t r o m H ,I v a n o v I ,e t a l .R e a c t i v em a g n e t r o n s p u t t e r d e p o s i t e dC N x :e f f e c t s o fN 2p

r e s s u r e a n d g r o w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n f i l m c o m p o s i t i o n ,b o n d i n g ,a n d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J ].JV a c u u m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1996,A 14:2696-2701.[4] Z h e n g W T ,X i n g KZ ,H e l l g r e nN ,e t a l .N i t r o g e n1s e l e c t r o nb i n d i n g e n e r g y a s s i g

n m e n t i n c a r b o nn i t r i d e t h i n f i l m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s [J ].JE l e c t r o nS p

e c t r o s cR e l a tP h e n o m ,1997,87:45-49.[5] 许杞安,沈明荣,宁兆元.电解有机溶液法制备C N x 薄膜[

J ].物理学报,1999,48(7):1292-1296.(X uQ A ,S h e nM R ,N i n g ZY.D e p -o s i t i o no fC N x t

h i n f i l m s b y e l e c t r o l y s i s o f o r g a n i c s o l u t i o n .A c t aP h y s i c aS c i e n c e ,1999,48(7):1292-1296)[6] 程德刚,吕反修,杨莲隐,等.C N x 薄膜的制备的表征[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19(1):100-104.(C h e n g DG ,L uFX ,Y a n g LY ,e t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m a g n e t r o n s p u t t e r e dC N x f i l m s .J o u r n a l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997,19(1):100-104

)[7] 陈志梅,吴卫东,唐永建,等.采用空心阴极放电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a

-C H 薄膜[J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16(5):611-614.(C h e nZ M ,W u W D ,T a n g YJ ,e t a l .P r o d u c t i o no f a -C Hf i l m s b y h o l l o wc a t h o d e d i s c h a r g e p l a s m a c h e m i c a l v a p o r d e p o s i t i o n .H i g h P o w e r L a s e r a n dP a r t i c a lB e a m s ,2004,16(5):611-614

)[8] 李新,唐!安,马国佳.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a -C :H (N )薄膜[J ].真空,2003,5:28-30.(L i X ,T a n g ZA ,

M aGJ ,e t a l .P r o d u c t i o no f a -C :H (N )f i l m s b y e l e c t r o n c y c l o t r o n r e s o n a n c e -m i c r o w a v e p l a s m a c h e m i c a l v a p o r d e p o s i t i o n .V a c u u m ,2003,5:28-30

)P r e p a r a t i o nm e t h o d s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o

fC H Nf i l m s N I J i n g 1,

2, C H E NZ h i -m e i 2, WU W e i -d o n g 2, Y A N G X i a n g -d o n g 1, T A N G Y o n g -j

i a n 2

(1.I n s t i t u t e o f A t o m i c a n d M o l e c u l a rP h y s i c s ,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10065,C h i n a ;2.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o f L a s e rF u s i o n ,C A E P ,P .O .B o x 919-987,M i a n y a n g 6

219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g r o u p o f a m o r p h o u sC HNf i l m sw e r e f a b r i c a t e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b y h o l l o wc a t h o d e p l a s m a c h e m i c a l v a p o r d e p o s i -t i o nw i t ha m m o n i a ,h y d r o g e na n dm e t h a n e a s r e a c t i n gg a s .T h e v a r i a t i o no f d e p o s i t i o n r a t e a s a f u n c t i o no fD Cv o l t a g e a n d r e a c -t i v e g a s f l o w sw e r e s t u d i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n i t r o g e n c o n t e n t i n t e r m s o f a t o m i c p e r c e n t a g e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w a s i d e n -t i f i e db y X -r a yp h o t o e l e c t r o ns p e c t r a (X P S ).T h es u r f a c er o u g h n e s sa n ds u r f a c e m o r p h o l o g y w e r e m e a s u r e da n d p r e s e n t e db y a t o m i c f o r c em i c r o s c o p e (A F M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a c t u a l n i t r o g e n c o n t e n t i n t h e f i l m s c a n b e a sm u c h a s 12%,t h e s u r f a c e m o r p h o l o g y i s s m o o t ha n dd e n s e a n d t h e s u r f a c e r o u g

h n e s s i s l o w e r t h a n1n m. K e y w

o r d s : C HNf i l m s ; H o l l o wc a t h o d e ; C h e m i c a l v a p o rd e p o s i t i o n ; D e p o s i t i o nr a t e ; X -r a yp h o t o e l e c t r o ns p e c t r a (X P S

)2

961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17卷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 方法 xxx级 xxx专业xxx班 学号:xxxxxxx xxx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xxx (xxxxxxxxxxx,xx) 摘要: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较成熟的制膜方法(相转变法、熔融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而且介绍了一些新的制膜方法(如高湿度诱导相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直接成膜法以及自组装制备分离膜法等)。 关键词:膜分离,膜材料,膜制备方法 1.引言 膜分离技术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目前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医药、食品、电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成为解决人类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膜分离过程中,对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膜的制备及膜过程的强化等三大领域;随着膜过程的开发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膜材料及其膜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对膜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 2.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1963年,Loeb和Sourirajan首次发明相转化制膜法,从而使聚合物分离膜有了工业应用的价值,自此以后,相转化制膜被广泛的研究和采用,并逐渐成为聚合物分离膜的主流制备方法。所谓相转化法

制膜,就是配置一定组成的均相聚合物溶液,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改变溶液的热力学状态,使其从均相的聚合物溶液发生相分离,最终转变成一个三维大分子网络式的凝胶结构。相转化制膜法根据改变溶液热力学状态的物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溶剂蒸发相转化法、热诱导相转化法、气相沉淀相转变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复习资料完整版本

1.为了研究真空和实际使用方便,根据各压强范围内不同的物理特点,把真空划分为 粗真空,低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四个区域。 2.在高真空真空条件下,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可以与容器尺寸相比拟。 3.列举三种气体传输泵旋转式机械真空泵,油扩散泵和复合分子泵。 4.真空计种类很多,通常按测量原理可分为绝对真空计和相对真空计。 5.气体的吸附现象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6.化学气相反应沉积的反应器的设计类型可分为常压式,低压式,热壁 式和冷壁式。 7.电镀方法只适用于在导电的基片上沉积金属和合金,薄膜材料在电解液中是以 正离子的形式存在。制备有序单分子膜的方法是LB技术。 8.不加任何电场,直接通过化学反应而实现薄膜沉积的方法叫化学镀。 9.物理气相沉积过程的三个阶段:从材料源中发射出粒子,粒子运输到基片和粒子 在基片上凝聚、成核、长大、成膜。 10.溅射过程中所选择的工作区域是异常辉光放电,基板常处于负辉光区,阴极 和基板之间的距离至少应是克鲁克斯暗区宽度的3-4倍。 11.磁控溅射具有两大特点是可以在较低压强下得到较高的沉积率和可以在较低 基片温度下获得高质量薄膜。 12.在离子镀成膜过程中,同时存在吸附和脱附作用,只有当前者超 过后者时,才能发生薄膜的沉积。 13.薄膜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凝结过程、核形成与生长过程、岛形成与 结合生长过程。 14.原子聚集理论中最小稳定核的结合能是以原子对结合能为最小单位不连续变化 的。 15.薄膜成核生长阶段的高聚集来源于:高的沉积温度、气相原子的高的动能、 气相入射的角度增加。这些结论假设凝聚系数为常数,基片具有原子级别的平滑度。 16.薄膜生长的三种模式有岛状、层状、层状-岛状。 17.在薄膜中存在的四种典型的缺陷为:点缺陷、位错、晶界和 层错。 18.列举四种薄膜组分分析的方法:X射线衍射法、电子衍射法、扫描电子 显微镜分析法和俄歇电子能谱法。 19.红外吸收是由引起偶极矩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的,而拉曼散射则是由引起极化率 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的。由于作用的方式不同,对于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振动,红外吸收不敏感,拉曼散射敏感;相反,对于具有反对称中心的分子振动,红外吸收敏感而拉曼散射不敏感。对于对称性高的分子振动,拉曼散射敏感。 20.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是测量薄膜样品中分子振动的振动谱,前者 是散射光谱,而后者是吸收光谱。 21.表征溅射特性的主要参数有溅射阈值、溅射产额、溅射粒子的速度和能 量等。 什么叫真空?写出真空区域的划分及对应的真空度。 真空,一种不存在任何物质的空间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粗真空105~102Pa 粘滞流,分子间碰撞为主低真空102~10-1 Pa 过渡流高真空102~10-1 Pa分子流,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为主超高真空10-5~10-8 Pa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滞留为主极高真空10-8 Pa以下·什么是真空蒸发镀膜法?其基本过程有哪些?

薄膜的材料及制备工艺

薄膜混合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 中心议题:多晶硅薄膜的制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晶硅薄膜制备工艺,阐述了具体的工艺流程,从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准分子激光晶化(ELA),固相晶化(SPC)快速热退火(RTA),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等,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准分子激光晶化(ELA); 快速热退火(RTA)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 引言 多晶硅薄膜材料同时具有单晶硅材料的高迁移率及非晶硅材料的可大面积、低成本制备的优点。因此,对于多晶硅薄膜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晶硅薄膜的制备工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温工艺,制备过程中温度高于600℃,衬底使用昂贵的石英,但制备工艺较简单。另一类是低温工艺,整个加工工艺温度低于600℃,可用廉价玻璃作衬底,因此可以大面积制作,但是制备工艺较复杂。 1薄膜集成电路的概述

在同一个基片上用蒸发、溅射、电镀等薄膜工艺制成无源网路,并组装上分立微型元件、器件,外加封装而成的混合集成电路。所装的分立微型元件、器件,可以是微元件、半导体芯片或单片集成电路。 2物理气相沉积-蒸发 物质的热蒸发利用物质高温下的蒸发现象,可制备各种薄膜材料。与溅射法相比,蒸发法显著特点之一是在较高的真空度条件下,不仅蒸发出来的物质原子或分子具有较长的平均自由程,可以直接沉积到衬底表面上,且可确保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较高纯度。 3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

传统的CVD技术依赖于较高的衬底温度实现气相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与薄膜沉积。PECVD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进行的同时,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沉积过程施加影响。促进反应、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避免薄膜与衬底间不必要的扩散与化学反应;避免薄膜或衬底材料结构变化与性能恶化;避免薄膜与衬底中出现较大的热应力等。 4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

膜结构、膜材料制作加工工艺及其流程

膜材料制作加工工艺及其流程 1、膜材料制作加工流程 1.1、膜结构应根据建造物的性质和等级、使用年限、使用功能、结构跨度、防火要求、地区自然条件及对膜材的耐用年限等要求进行膜材选用。 材料验收→放样→复核→裁剪→排版→搭接→角、顶→边→检验→清洗→包装。 1.2、应根据建筑防火等级和防火要求来选择膜材。 1.3、膜片连接处应保持高度水密性,应进行了抗剥离测试。膜片宜呈瓦状排列,由高处膜片盖住低处膜片。 1.4、膜结构在裁剪中必须考虑预张拉应力的影响,根据膜材的应变关系确定膜片的收缩量,对膜片的尺寸进行调整。 1.5、裁剪缝的应考虑膜材力学性能的正交各向异性,宜使结构主应力方向与织物纤维向

一致。 1.6、膜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膜片与膜片连接节点和膜面与支承结构连接节点。根据支承体系的不同,可分为膜面与柔性支承结构节点和膜面与刚性支承结构节点。接照所处部位不同,可分为中间节点和边界节点。 1.7、膜结构的连接构造应考虑结构的形状、荷载、制造、安装等条件,使结构安全、可靠、确保力的传递,并能适应可能的位移和转动。 1.8、膜面与支承结构连接节点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得先于连接的构件和膜材而破坏,也不应产生影响受力性能的变形。 1.9、膜片连接处应保持高度水密性,应进行抗剥离测试,并应防止织物磨损、撕裂。连接处的金属构件应有防止腐蚀的措施。连接构件造应充分考虑膜材蠕变的影响。 2、膜片连接的构造原则 2.1、膜片之间可用热融合、缝合或机械连接,如图: (a)热融合 (b)缝合 (c)机械连接 2.2、膜片连接处的膜材强度,应由制作单位工艺保证。当工程需要时,应由试验验证。 2.3、膜片与膜片之间的接缝位置应依据建筑要求、结构要求、经济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2.4、膜面的拼接纹路应根据膜材主要受力经纬方向合理安排,宜采用纬向拼接、经向拼接和树状拼接三种方法。 2.5、屋面膜片宜反搭接,搭接接缝应考虑防水要求,见图:

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不同的制备技术及工艺参数决定了薄膜的结构特性和光电性质。目前,制备氧化铜薄膜的方法主要有:磁控溅射法(Magnetron Sputtering)、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喷雾热分解(Spray Pyrolysis)、溶胶-凝胶法(Sol-gel)、热蒸发镀膜法等。其中溅射法、MOCVD、脉冲激光沉积和热蒸发镀膜法都可以生长出性能良好的氧化铜薄膜,是制备氧化铜半导体光电器件的良好选择。下面简要介绍这几种常用方法[5]。 (1)磁控溅射法(Magnetron Sputtering) 磁控溅射法是目前(尤其是国内)研究最多、最成熟的一种氧化铜薄膜的制备方法。现已开发出以氧化铜陶瓷为靶材,沉积过程无化学变化的普通溅射方法和以铜为靶材,沉积过程中铜与环境气氛中的氧发生反应的反应溅射方法。磁控溅射可以制备出 c 轴高度择优取向,表面平整且透明度很高的致密薄膜。衬底可以是单晶硅片、玻璃、蓝宝石等。 磁控溅射法要求较高的真空度,合适的溅射功率及衬底温度,保护气体一般用高纯的氩气,反应气体为氧气。基本原理是:在阴极(靶材)和阳极(衬底)之间加电场,向真空室内通入氩气和氧气。在电场的作用下,真空室内的气体电离,产生离子。离子又在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并向阴极靶材运动。由于施加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场很强,电离的离子具有很高的动能并轰击阴极靶材,将靶材上的物质以分子和分子团的形式溅射出来并射向阳极衬底。磁控溅射由于磁场使等离子体局域在靶表面附近作摇摆式运动,延长了电子运动路径,提高了电子与反应粒子的碰撞几率,在靶表面附近形成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区,从而达到高速溅射。高密度电子存在的另一个好处是使磁控溅射可以在比普通溅射低的气压下工作,从而减少微孔并获得柱状生长。磁场使大多数电子被封锁在靶附近区域,从而显著减少电子对薄膜的轰击损伤,也降低了基片的温升。磁控溅射制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掺杂、成本低、尾气无污染,适宜规模化生产。而且,磁控溅射法可以制备高度 c 轴取向,表面平整度高,可见光透过率高及光电性能良好的薄膜。由于磁控溅射是一种高能沉积方法,粒子轰击衬底或已经生长的薄膜表面容易造成损伤,因此生长单晶薄膜或本征的低缺陷浓度氧化铜半导体有很大难度。总体来看,溅射法制备的氧化铜薄膜质量不如利用MOCVD方法制备的氧化

薄膜材料与技术

薄膜技术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薄膜太 阳能电池 一概述 能源和环境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据专家估算,以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可开采的石油资源将在几十年后耗尽,煤炭资源也只能供应人类使用约200年。太阳能电池作为可再生无污染能源,能很好地同时解决能源和环境两大难题,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 min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就足以满足全球人类一年的能量需求。因此,制备低成本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不仅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也是时代所需。 太阳能电池行业是21世纪的朝阳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电池行业中,最没有污染、市场空间最大的应该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太阳能电池种类繁多,主要有硅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叠层太阳能电池等几大类[1]。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 1、薄膜硅太阳能电池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硅膜厚约50μm)的出现,相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所用的硅材料大幅度减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有非晶硅(a—Si)、微晶硅(μc—Si)和多晶硅(p-Si)薄膜太阳能电池,前两者有光致衰退效应,其中μc—Si薄膜太阳能电池光致衰退效应相对较弱但μc-Si薄膜沉积速率低(仅1.2 nm/s) ,光致衰退效应致使其性能不稳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后者则无光致衰退效应问题,因此是硅系太阳能电池

的发展方向[1]。 太阳能电池是制约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之一。目前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等方面,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和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以及其他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中非晶硅属直接转换型半导体,光吸收率大,易于制成厚度0.5微米以下、面积l平方米以上的薄膜,并且容易与其他 原子结合制成对近红外高吸收的非晶硅锗集层光电池,这是目前的主攻方向之一;另一种是非晶硅和多晶硅混合薄膜材料,它转换率高、用材省,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薄膜电池之一。 2、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选用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CdTe,CdS,GaAs,CulnSe2(CIS)等,其中CdTe的禁带宽度为1.45 eV(最佳产生光伏响应的禁带宽度为1.5 eV),是一个理想的半导体材料,截止2004年,CdTe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为16.5%;CdS的禁带宽度约为2.42 eV,是一种良好的太阳能电池窗口层材料,可与CdTe、SnS和CIS等形成异质结太阳能电池;GaAs的禁带宽度为1.43 eV,光吸收系数很高,GaAs单结太阳电池的理论光电转化效率为27%,目前GaA/Ge单结太阳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0%,生产水平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9~20%,其与GalnP组成的双节、三节和多节太阳能电池有很大的发展前景;CIS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已达19.5%,在聚光条件下(14个太阳光强),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1.5%,组件产品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超过13%;CIS 薄膜用Ga部分取代In,就形成Culn1-x Ga x Se2 (简称CIGS)四元化合物,其薄膜的禁带宽度在1.04~1.7 eV范围内可调,这为太阳能电池最佳禁带宽度的优化提供了机会,同时开发了两种新的材料,用Ga完全取代In形成CuGaSe2,用S完全取代Se形成CulnS2,以备In、Se资源不足时可以采用。但是,Cd和As是有毒元素,In和Se是稀有元素,严重地制约着无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热CVD、等离子CVD、有机金属CVD、金属CVD。 一、真空蒸镀即真空蒸发镀膜,就是制备薄膜最一般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装有基片的真空室抽成真空,使气体压强达到10ˉ2Pa以下,然后加热镀料,使其原子或者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温度较低的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其设备主要由真空镀膜室与真空抽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保证真空环境的原因有①防止在高温下因空气分子与蒸发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使蒸发源劣化。②防止因蒸发物质的分子在镀膜室内与空气分子碰撞而阻碍蒸发分子直接到达基片表面,以及在途中生成化合物或由于蒸发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在到达基片前就凝聚等③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过程中,防止空气分子作为杂质混入膜内或者在薄膜中形成化合物。 蒸发镀根据蒸发源的类别有几种: ⑴、电阻加热蒸发源。通常适用于熔点低于1500℃的镀料。对于蒸发源的要求为a、熔点高 b、饱与蒸气压低 c、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与蒸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d、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功率密度变化小。 ⑵、电子束蒸发源。热电子由灯丝发射后,被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轰击处于阳极的蒸发材料上,使蒸发材料加热气化,而实现蒸发镀膜。特别适合制作高熔点薄膜材料与高纯薄膜材料。优点有a、电子束轰击热源的束流密度高,能获得远比电阻加热源更大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高熔点(可高达3000℃以上)的材料蒸发,并且有较高的蒸发速率。b、镀料置于冷水铜坩埚内,避免容器材料的蒸发,以及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这对于提高镀膜的纯度极为重要。c、热量可直接加到蒸发材料的表面,减少热量损失。 ⑶、高频感应蒸发源。将装有蒸发材料的坩埚放在高频螺旋线圈的中央,使蒸发材料在高频电磁场的感应下产生强大的涡流损失与磁滞损失(铁磁体),从而将镀料金属加热蒸发。常用于大量蒸发高纯度金属。 分子束外延技术(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外延就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新技术,它就是在适当的衬底与合适条件下,沿衬底材料晶轴方向逐层生长新单晶薄膜的方法。外延薄膜与衬底属于同一物质的称“同质外延”,两者不同的称为“异质外延”。 10—Pa的超真空条件下,将薄膜诸组分元素的分子束流,在严格监控之下,直接喷MBE就是在8 射到衬底表面。其中未被基片捕获的分子,及时被真空系统抽走,保证到达衬底表面的总就是新分子束。这样,到达衬底的各元素分子不受环境气氛的影响,仅由蒸发系统的几何形状与蒸发源温度决定。 二、离子镀就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质离化,在气体离子或被蒸发物质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或其反应物蒸镀在基片上。 常用的几种离子镀: (1)直流放电离子镀。蒸发源:采用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 充入气体: 充入Ar或充入少量反应气体; 离化方式:被镀基体为阴极,利用高电压直流辉光放电离子加速方式:在数百伏至数千伏的电压下加速,离化与离子加速一起进行。 (2)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HCD,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等离子束作为蒸发源,可充入Ar、其她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利用低压大电流的电子束碰撞离化, 0至数百伏的加速电压。离化与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3)射频放电离子镀。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真空,Ar,其她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离化, 0至数千伏的加速电压,离化与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4)低压等离子体离子镀。电子束加热,惰性气体,反应气体。等离子体离化, DC或AC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知识点2013by张为政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知识点1 一、名词解释 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自由程是指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相继两次碰撞之间,经过 的直线路程。对个别分子而言,自由程时长时短,但大量分子的自由程具有确定的统计规律。气体分子相继两次碰撞间所走路程的平均值。 2. 物理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表示在真 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3. 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 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4. 等离子体鞘层电位:等离子区与物体表面的电位差值ΔV p即所谓的鞘层电位。 5. 溅射产额:即单位入射离子轰击靶极溅出原子的平均数,与入射离子的能量有关。 6. 自偏压效应:在射频电场起作用的同时,靶材会自动地处于一个负电位下,导致气 体离子对其产生自发的轰击和溅射。 7. 磁控溅射:在二极溅射中增加一个平行于靶表面的封闭磁场,借助于靶表面上形成 的正交电磁场,把二次电子束缚在靶表面特定区域来增强电离效率,增加离子密度和能量,从而实现高速率溅射的过程。 8. 离子镀: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部分离化,产生离子轰击 效应,最终将蒸发物或反应物沉积在基片上。结合蒸发与溅射两种薄膜沉积技术而发展的一种PVD方法。 9. 离化率:被离化的原子数与被蒸发气化的原子数之比称为离化率.一般离化装置的 离化率仅为百分之几,离化率较高的空心阴极法也仅为20~40% 10.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是一种用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促 进在基体表面或近表面空间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膜的技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频或直流电场作用下,源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作为能量源,通入适量的反应气体,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使反应气体激活并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 11. 外延生长: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单晶 层,犹如原来的晶体向外延伸了一段,故称外延生长。 12. 薄膜附着力:薄膜对衬底的黏着能力的大小,即薄膜与衬底在化学键合力或物理咬 合力作用下的结合强度。 二、填空: 1、当环境中元素的分压降低到了其平衡蒸气压之下时,元素发生净蒸发。反之,元素发生 净沉积。 2、在直流放电系统中,气体放电通常要经过汤生放电阶段、辉光放电阶段和弧光放电阶段 三个放电过程,其中溅射法制备薄膜主要采用辉光放电阶段所产生的大量等离子体来形 1 微观永远大于宏观你永远大于人类今天永远大于永远■■■■■■■■纯属个人行为,仅供参考■■■■■■■■勿删■■■■■■■■■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要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其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对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电、磁、光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关键词纳米薄膜;薄膜制备; 微结构;性能 21 世纪,由于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国防 等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材料性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元器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性能趋于极端化。因此, 新材料的研究和创新必然是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基础,其中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及 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应用价值, 必将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1]。 事实上, 纳米材料并非新奇之物, 早在1000 多年以前, 我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的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 可能就是最早的纳 米颗粒材料;我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 经验证为一层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这大概是最早的纳米薄膜材料。人类有意识的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始于大约50 年代,西德的Kanzig 观察到了BaTiO3 中的极性微区,尺寸在10~ 100纳米之间。苏联的G. A. Smolensky假设复合钙钛矿铁电体中的介电弥散是由于存Kanzig微区导致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60 年代日本的Ryogo Kubo在金属超微粒子理论中发现由于金属粒子的电子能级不连续,在低温下, 即当费米

能级附近的平均能级间隔> kT 时, 金属粒子显示出与块状物质不同的热性质[ 4]。西德的H. Gleiter 对纳米固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5]。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分析测试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人类逐渐研制出了纳米碳管, 纳米颗粒,纳米晶体, 纳米薄膜等新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有一般的晶体和非晶体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它的出现使凝聚态物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80 年代末有人利用粒度为1~ 15nm 的超微颗粒制造了纳米级固体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其体积和单位质量的表面积与固体材料的差别,达到一定的极限, 使颗粒呈现出特殊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这些因素都决定着颗粒的最终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随着比表面积的显著增大,会使纳米粒子的表面极其活泼,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当其暴露于空气中时,瞬间就被氧化。此外, 纳米粒子还会出现特殊的电、光、磁学性能和超常的力学性能。 纳米薄膜的分类 纳米薄膜具有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 目前可以分为两类: ( 1)含有纳米颗粒与原子团簇基质薄膜; ( 2) 纳米尺寸厚度的薄膜, 其厚度接近电子自由程和Denye 长度, 可以利用其显著的量子特性和统计特性组装成新型功能器件。例如, 镶嵌有原子团的功能薄膜会在基质中呈现出调制掺杂效应, 该结构相当于大原子超原子膜材料具有三维特征; 纳米厚度的信息存贮薄膜具有超高密度功能, 这类集成器件具有惊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纳米磁性多层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调制结构, 导致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的减小或增强。对这

薄膜材料的制备

对薄膜制备的综述 一.前言 随着薄膜科学技术与薄膜物理学的发展,薄膜在微电子、光学、窗器、表面改性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而薄膜产业的日趋壮大又刺激了薄膜技术和薄膜材料的蓬勃发展。面对新技术革命提出的挑战,无机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也日新月异,与以往的制膜方法相比有了新的特点,方法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薄膜材料的制备、举例发光薄膜的制备以及薄膜材料的发展前景。 二.薄膜材料的制备 主要内容:1.薄膜材料基础;2.薄膜的形成机理;3.物理气相沉积;4.化学气相沉积;5.化学溶液镀膜法;6.液相外延制膜法。 §1 薄膜材料基础 1. 薄膜材料的概念 采用一定方法,使处于某种状态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原材料)的基团以物理或化学方式附着于衬底材料表面,在衬底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新的物质,这层新物质就是薄膜。简而言之,薄膜是由离子、原子或分子的沉积过程形成的二维材料。 2. 薄膜分类 (1)物态:气态、液态、固态(thin-solid-film)。 (2)结晶态:A非晶态:原子排列短程有序,长程无序。B晶态:a单晶:外延生长,在单晶基底上同质和异质外延;b多晶:在一衬底上生长,由许多取向相异单晶集合体组成。 (3)化学角度:有机和无机薄膜。 (4)组成:金属和非金属薄膜。 (5)物性:硬质、声学、热学、金属导电、半导体、超导、介电、磁阻、光学薄膜。 薄膜的一个重要参数:a厚度,决定薄膜性能、质量;b通常,膜厚小于数十微米,一般在1微米以下。

3. 薄膜应用 薄膜材料及相关薄膜器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新理论、高技术高度结晶的产物。 (1)主要的薄膜产品: 光学薄膜、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膜、光盘、磁盘、刀具硬化膜、建筑镀膜制品、塑料金属化制品。 (2)薄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之一: 薄膜材料与器件结合,成为电子、信息、传感器、光学、太阳能等技术的核心基础。 4.薄膜的制备方法 (1)代表性的制备方法按物理、化学角度来分,有: a物理成膜PVD、b化学成膜CVD (2)具体制备方法如下表流程图: §2 薄膜的形成机理 1.薄膜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制膜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制膜方法—分为物理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具体方式上—分为干式、湿式和喷涂三种,而每种方式又可分成多种方法。 2.薄膜的生长过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核生长型(V olmer Veber型):这种生长的特点是到达衬底上的沉积原子首先凝聚成核,后续的沉积原子不断聚集在核附近,使核在三维方向上不断长大而最终形成薄膜。核生长型薄膜生长的四个阶段: a. 成核:在此期间形成许多小的晶核,按同济规律分布在基片表面上; b. 晶核长大并形成较大的岛:这些岛常具有小晶体的形状; c. 岛与岛之间聚接形成含有空沟道的网络; d. 沟道被填充:在薄膜的生长过程中,当晶核一旦形成并达到一定尺寸之后,另外再撞击的离子不会形成新的晶核,而是依附在已有的晶核上或已经形成的岛上。分离的晶核或岛逐渐长大彼此结合便形成薄膜。 这种类型的生长一般在衬底晶格和沉积膜晶格不相匹配时出现。大部分的

光学薄膜技术第三章 薄膜制造技术

第三章薄膜制造技术 光学薄膜可以采用物理汽相沉积(PVD)和化学液相沉积(CLD)两种工艺来获得。CLD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但膜层厚度不能精确控制,膜层强度差,较难获得多层膜,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已很少使用。 PVD需要使用真空镀膜机,制造成本高,但膜层厚度能够精确控制,膜层强度好,目前已广泛使用。 PVD分为热蒸发、溅射、离子镀、及离子辅助镀等。 制作薄膜所必需的有关真空设备的基础知识 用物理方法制作薄膜,概括起来就是给制作薄膜的物质加上热能或动量,使它分解为原子、分子或少数几个原子、分子的集合体(从广义来说,就是使其蒸发),并使它们在其他位置重新结合或凝聚。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气与蒸发中的物质同时存在,那就会产生如下一些问题: ①蒸发物质的直线前进受妨碍而形成雾状微粒,难以制得均匀平整的薄膜; ②空气分子进入薄膜而形成杂质; ③空气中的活性分子与薄膜形成化合物; ④蒸发用的加热器及蒸发物质等与空气分子发生反应形成 化合物,从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蒸发等等。 因此,必须把空气分子从制作薄膜的设备中排除出去,这个 过程称为抽气。空气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的状态称为真空, 而把产生真空的装置叫做真空泵,抽成真空的容器叫做真空 室,把包括真空泵和真空室在内的设备叫做真空设备。制作 薄膜最重要的装备是真空设备. 真空设备大致可分为两类:高真空设备和超高真空设备。二 者真空度不同,这两种真空设备的抽气系统基本上是相同 的,但所用的真空泵和真空阀不同,而且用于真空室和抽气 系统的材料也不同,下图是典型的高真空设备的原理图,制 作薄膜所用的高真空设备大多都属于这一类。 下图是超高真空设备的原理图,在原理上,它与高真空设备 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为了稍稍改善抽气时空气的流动性, 超高真空设备不太使用管子,多数将超高真空用的真空泵直 接与真空室连接,一般还要装上辅助真空泵(如钛吸气泵) 来辅助超高真空泵。 3.1 高真空镀膜机 1.真空系统 现代的光学薄膜制备都是在真空下获得的。普通所说的 真空镀膜,基本都是在高真空中进行的。 先进行(1)然后进行(2)。因为所有的(超)高真空泵只有在真空室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工作,而且在高真空泵(如油扩散泵)中,要把空气之类的分子排出,就必须使排气口的气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 小型镀膜机的真空系统 低真空机械泵+高真空油扩散泵+低温冷阱

薄膜制备方法

薄膜制备方法 1.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真空蒸镀、离子镀、溅射镀膜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热CVD、等离子CVD、有机金属CVD、金属CVD。 一、真空蒸镀即真空蒸发镀膜,是制备薄膜最一般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装有基片的真空室抽成真空,使气体压强达到10ˉ2Pa以下,然后加热镀料,使其原子或者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汽流,入射到温度较低的基片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其设备主要由真空镀膜室和真空抽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保证真空环境的原因有①防止在高温下因空气分子和蒸发源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而使蒸发源劣化。②防止因蒸发物质的分子在镀膜室内与空气分子碰撞而阻碍蒸发分子直接到达基片表面,以及在途中生成化合物或由于蒸发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在到达基片前就凝聚等③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过程中,防止空气分子作为杂质混入膜内或者在薄膜中形成化合物。 蒸发镀根据蒸发源的类别有几种: ⑴、电阻加热蒸发源。通常适用于熔点低于1500℃的镀料。对于蒸发源的要求为a、熔点高 b、饱和蒸气压低 c、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不与蒸发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d、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功率密度变化小。 ⑵、电子束蒸发源。热电子由灯丝发射后,被电场加速,获得动能轰击处于阳极的蒸发材料上,使蒸发材料加热气化,而实现蒸发镀膜。特别适合制作高熔点薄膜材料和高纯薄膜材料。优点有a、电子束轰击热源的束流密度高,能获得远比电阻加热源更大的能量密度,可以使高熔点(可高达3000℃以上)的材料蒸发,并且有较高的蒸发速率。b、镀料置于冷水铜坩埚内,避免容器材料的蒸发,以及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这对于提高镀膜的纯度极为重要。c、热量可直接加到蒸发材料的表面,减少热量损失。 ⑶、高频感应蒸发源。将装有蒸发材料的坩埚放在高频螺旋线圈的中央,使蒸发材料在高频电磁场的感应下产生强大的涡流损失和磁滞损失(铁磁体),从而将镀料金属加热蒸发。常用于大量蒸发高纯度金属。 分子束外延技术(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外延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新技术,它是在适当的衬底与合适条件下,沿衬底材料晶轴方向逐层生长新单晶薄膜的方法。外延薄膜和衬底属于同一物质的称“同质外延”,两者不同的称为“异质外延”。 10—Pa的超真空条件下,将薄膜诸组分元素的分子束流,在严格监控之下,直接MBE是在8 喷射到衬底表面。其中未被基片捕获的分子,及时被真空系统抽走,保证到达衬底表面的总是新分子束。这样,到达衬底的各元素分子不受环境气氛的影响,仅由蒸发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蒸发源温度决定。 二、离子镀是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质离化,在气体离子或被蒸发物质离子轰击作用的同时,把蒸发物或其反应物蒸镀在基片上。 常用的几种离子镀: (1)直流放电离子镀。蒸发源:采用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充入气体:充入Ar或充入少量反应气体;离化方式:被镀基体为阴极,利用高电压直流辉光放电离子加速方式:在数百伏至数千伏的电压下加速,离化和离子加速一起进行。 (2)空心阴极放电离子镀(HCD,hollow cathode discharge )。等离子束作为蒸发源,可充入Ar、其他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利用低压大电流的电子束碰撞离化,0至数百伏的加速电压。离化和离子加速独立操作。 (3)射频放电离子镀。电阻加热或电子束加热,真空,Ar,其他惰性气体或反应气体;利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复习题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复习题 1.薄膜材料与体材料的联系与区别。 1. 薄膜所用原料少,容易大面积化,而且可以曲面加工。例:金箔、饰品、太阳能电池,GaN,SiC,Diamond 2. 厚度小、比表面积大,能产生许多新效应。如:极化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耦合效应等。 3. 可以获得体态下不存在的非平衡和非化学计量比结构。如:Diamond: 工业合成, 2000℃,5.5万大气压, CVD生长薄膜:常压,800度.Mgx Zn1-x O: 体相中Mg的平衡固溶度为0.04, PLD法生长的薄膜中,x可0~1. 4. 容易实现多层膜,多功能薄膜。如:太阳能电池、超晶格: GaAlAs/GaAs 5. 薄膜和基片的粘附性,一般由范德瓦耳斯力、静电力、表面能(浸润)和表面互扩散决定。范德瓦耳 2. 真空度的各种单位及换算关系如何? ●1pa=1N/m2(1atm)≈1.013×105Pa(帕) ●1Torr≈1 / 760atm≈1mmHg ●1Torr≈133Pa≈102 Pa ● 1bar = 0.1MPa 3. 机械泵、扩散泵、涡轮分子泵和低温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旋片式机械泵 工作过程: 1.气体从入口进入转子和定子之间 2.偏轴转子压缩空气并输送到出口 3.气体在出口累积到一定压强,喷出到大气 工作范围及特点: Atmosphere to 10-3 torr 耐用,便宜 由于泵的定子、转子都浸入油中,每周期都有油进入容器,有污染。 要求机械泵油有低的饱和蒸汽压、一定润滑性、黏度和高稳定性。 油扩散泵 1. 加热油从喷嘴高速喷出,气体分子与油分子碰撞实现动量转移,向出 气口运动,或溶入油中,油冷凝后,重新加热时,排出溶入的气体,并 由出气口抽出; 2. 需要水冷,前级泵 3. 10-3 to 10-7 Torr (to 10-9 Torr,液氮冷阱) 优点:耐用、成本低,抽速快无震动和声音 缺点:油污染 涡轮分子泵特点: 1. 气体分子被高速转动的涡轮片撞击,向出口运动 2.多级速度:30,000-60,000 rpm.转子的切向速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相当 3. Atmosphere to 10-10 Torr 4. 启动和关闭很快 5. 无油,有电磁污染 6. 噪声大、有振动、比较昂贵.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课程设计 实验课程名称电子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 薄膜技术发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19世纪可以说一直是处于探索和预研阶段。经过一代代探索者的艰辛研究,时至今日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材料的薄膜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其中包括纳米薄膜、量子线、量子点等低维材料,高K值和低K值介质薄膜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用Cu布线材料,巨磁电阻、厐磁电阻等磁致电阻薄膜材料,大禁带宽度的“硬电子学”半导体薄膜材料,发蓝光的光电半导体材料,高透明性低电阻率的透明导电材料,以金刚石薄膜为代表的各类超硬薄膜材料等。这些新型薄膜材料的出现,为探索材料在纳米尺度内的新现象、新规律,开发材料的新特性、新功能,提高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提高信息存储记录密度,扩大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范围,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提高材料的耐磨抗蚀性等,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至于将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看成21世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薄膜材料的发展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然届中大地、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表面,一切有形的实体都为表面所包裹,这是宏观表面。生物体还存在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表面,如细胞膜和生物膜。生物体生命现象的重要过程就是在这些表面上进行的。细胞膜是由两层两亲分子--脂双层膜构成,它好似栅栏,将一些分子拦在细胞内,小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毫不费力从膜中穿过。膜脂双层分子层中间还夹杂着蛋白质,有的像船,可以载分子,有的像泵,可以把分子泵到膜外。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离子须走不同的通道才行,比如有K+通道、Cl-通道等等。细胞膜的这些结构和功能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神奇。 二、薄膜材料的分类 目前,对薄膜材料的研究正在向多种类、高性能、新工艺等方面发展,其基础研究也在向分子层次、原子层次、纳米尺度、介观结构等方向深入,新型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当前薄膜科学与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新型薄膜材料的研究工作,始终同现代高新技术相联系,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有:超导薄膜、导电薄膜、电阻薄膜、半导体薄膜、介质薄膜、绝缘薄膜、钝化与保护薄膜、压电薄膜、铁电薄膜、光电薄膜、磁电薄膜、磁光薄膜等。近10年来,新型薄膜材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更为突出: (1)金刚石薄膜 金刚石薄膜的禁带宽,电阻率和热导率大,载流子迁移率高,介电常数小,击穿电压高,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子薄膜功能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金刚石薄膜有很多优异的性质:硬度高、耐磨性好、摩擦系数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小,是优良的绝缘体。金刚石薄膜属于立方晶系,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8个C原子,每个C原子采取sp3杂化与周围4个C原子形成共价键,牢固的共价键和空间网状结构是金刚石硬度很高的原因。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教学大纲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材料制备技术》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Thin Film Materials and Thin film Technology (三)开课对象:物理系材料物理专业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薄膜材料的制备及特性。通过学习既可以掌握一些薄膜物理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了解该领域内当前的一些前沿研究进展,开阔眼界,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投入科研工作中去。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论述薄膜的制造技术与薄膜物理的基础内容。其中系统介绍了各种成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蒸发镀膜、溅射镀膜、离子镀、化学气相沉积、溶液制膜技术以及膜厚的测量与监控等。同时介绍了薄膜的形成,薄膜的结构与缺陷,薄膜的电学性质、力学性质、半导体特性、磁学性质以及超导性质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 学分数:2 (八)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出勤情况、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出勤情况占20%,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真空技术基础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真空的基本知识,掌握获取一定程度的真空状态的方法及测量手段。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空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真空的获得 第四节:真空的测量 考核要求: 1.真空的基本知识(识记) 2.稀薄气体的基本性质(领会) 3.真空的获得(领会) 4.真空的测量(识记) 第二章真空蒸发镀膜法 教学要点: 了解真空蒸发镀膜的基本原理,了解蒸发特性以及相应的膜厚分布特点,了解膜厚和沉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方法。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空蒸发原理 第二节:蒸发源的蒸发特性及膜厚分布 第三节:蒸发源的类型 第四节:合金及化合物的蒸发 第五节:膜厚和沉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 考核要求: 1.真空蒸发基本原理(领会) 2.蒸发源的特性及膜厚分布(识记) 3.蒸发源的类型(识记) 4.膜厚和沉积速率的测量与监控(领会) 5.合金及化合物的蒸发(领会) 第三章溅射镀膜 教学要点: 了解溅射法制备纳米薄膜的基本原理,掌握溅射法制备的特点,熟悉溅射镀膜的几种基本类型,了解溅射镀膜的厚度分布特点,明确如何控制厚度均匀性指标。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溅射镀膜的特点 第二节:溅射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溅射镀膜类型 第四节:溅射镀膜的厚度均匀性 考核要求:

真空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的应用

真空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的应用及学习薄膜技术意义 ——张龙 090243138 材料物理 摘要:本文要紧讲述薄膜材料的一些差不多特点和在能源,军事以及其它方面的一些应用,并列举部分应用比较广泛的薄膜材料及现今前沿的薄膜材料和薄膜技术如光学薄膜中的太阳能薄膜,眼镜镀膜,抗反射膜及其他的一些耐腐蚀薄膜和电容薄膜,并阐述学习薄膜技术的意义。 关键词:薄膜;应用;进展;意义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n film materi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 the energy, military and some other aspects. Then it gives part of broader application of the thin film material and the edge of the film materials and thin film technologies such as optical thin films in solar thin film, optical coating, anti reflective film and other corrosion resistant film and film capacitors. At last it giv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in film technology and expounds. Keywords:Thin Film;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eaning 引言:真空薄膜技术进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一代代探究者的艰辛研究下各种材料的薄膜化差不多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以至于将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看成21世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进展方向之一。 正文: 真空薄膜技术进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19世纪能够讲一直是处于探究和预研时期。通过一代代探究者的艰辛研究,时至今日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