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财政学》作业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班级:财政12-1

学生姓名:狄汶康

学生学号:201201061306

指导老师:段治平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2从财政收入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1财政收入的定义

2.2财政收入的三原则

2.3中央财政收入的内容

2.4地方财政收入的内容

2.5从财政收入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3 从财政支出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3.1 财政支出的概念

3.2 财政支出的三原则

3.3 财政支出的分类

3.4 如何从财政支出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4 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4.1政府预算的分类

4.2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4.3如何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5 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摘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体制密不可分。良好的政府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有效的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政府收入与支出及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等方面讨论了二者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关系,预算管理,税收

正文: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世界现代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权利的逐步下放,地方政府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由于自身利益驱动,地方要求扩张权力的呼声日趋高涨,但是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政治体制惯性作用阻碍了两者关系的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改革前期的放权让利政策使得“诸侯经济”形成,损害了中央权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在新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让地方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更要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活跃经济,拉动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府,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的总称,在联邦制国家,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

适用全国的法律、负责国防、外交以及代表本国和其他国家签署条约等。汉语中,相对中央政府而言即有地方政府简称“地方”。地方政府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通常对应于中央政府的称谓。

2 从财政收入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1财政收入的定义

政府收入是政府运行的“血液”,主要是为了满足支出的需要,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补偿。俗话说得好:有钱好办事。同样,政府也难为无米之炊。

①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

②财政收入是财政收支中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阶段,它是财政分配的第一阶段或基础环节。

财政收入按经济成份分类,可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外资企业收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收入等。

财政收入按经济部门分类,可分为来自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旅游业等部门的收入。【1】

按预算科目分类

1、一般预算收入科目,2000年共设置了31个类级科目,如增值税等各种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一般预算调拨收入。

2、基金预算收入科目,共有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商贸部门基金收

入、文教部门基金收入、农业部门基金收入、土地有偿使用基金收入、其他部门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8个类级科目。

3、债务收入,共有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两个类级科目。

2.2财政收入的三原则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这是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二、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所谓“兼顾三者利益”是指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财政收入的取得,还应将必要的财力留给单位和个人,以调动和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兼顾中央与地方两级利益”是指国家财政在处理国民收入分配,并相应取得自身收入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的利益关系。

三、“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

2.3中央财政收入的内容

中央财政的收入主要包括

(1)地方财政的上缴;

(2)中央各经济管理部门所属的企业,以及中央、地方双重领导而以中央管理为主的企业(如民航、外贸等企业)的缴款;

(3)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

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的50%部分和证券印花税的75%部分;

(4)银行结益的缴款、国债收入和其他收入等。【2】

2.4地方财政收入的内容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

(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2.5从财政收入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分级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分税制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一改革,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财政分级分税制的特征主要有(1)规范化(2)法制化 (3)相对稳定。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规范上下级政府之间收入划分、支出职责以及调节收支关系的制度,其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在财权上的“收”与“放”、“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涉及中央和地方、地方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变革会引起各个集团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我国建国以来,财政体制经历了收放的不断反复、多次调整,但总体趋势是从高度集中向分权化的方向发展。分税的基本原则是,将一些关系到国家大局和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划归中央,把一些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以及适合于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归地方,同时把收入稳定、数额较大、具有中性特征的增值税等划作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重视中央政府与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方式问题

第一,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分配不均衡。这是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根据收入来源分享增值税造成的,这往往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目前的增值税收入分享安排因有利于富裕省份,而导致省际间收入分享不均衡问题加重。

第二,增值税征收范围问题。即属于地方政府的来自增值税未覆盖的其他一些部门的“营业”税或销售收入税的存在。从税收政策角度看,显然应该取消营业税,而将增值税的范围扩展到以前征收营业税的部门。按销售收入征税是不符合效率原则,在增值税体系下对服务业征收更有效率。

第三,企业所得税的归属问题。企业所得税是一种不稳定的税收来源,所

以并不适合地方政府。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很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纳税人身上,这将有损于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

3 从财政支出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3.1 财政支出的概念

什么叫财政支出?

简单: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具体: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财政支出的范围

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满足政府执行其职能的需要,因此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必须限定在市场失灵领域,从而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只限于市场失灵领域。

3.2 财政支出的三原则

一、效率原则: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二、公平原则:应能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马太效应”。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就要求进行社会的再分配,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三、稳定原则:应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般情况:追求效率

兼顾公平

保证稳定

3.3 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对市场需求和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购买性支出也称耗尽性支出,具有耗尽和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特性。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既有挤出效应,又有引入效应或乘数效应。

如果购买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较大,则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直接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也就较大,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支付给某些企业和个人的支出,对市场需求和价格不产生直接影响。

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如果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财政活动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具有较强收入再分配职能。

3.4 如何从财政支出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

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基本上限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收入再分配和经济稳定三个领域;

二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建立起合理分工、协调统一的

经济管理体制;

三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的投资性支出、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和教育、文化、卫生以及科学事业经费支出范围。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是均衡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中央对地方的特殊政策目标和中央对地方进行财政制衡的重要手段,各国都非常重视。在我国,目前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包括多种形式,总的金额也相当大,但是,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是通过不规范的形式转移给地方的,没有地区均等化效果。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虽然比较科学和合理,具有均衡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机制,但是实施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受中央财力的限制,力度不够大,转移的资金非常有限,对缩小地区间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近期应该着手在三个方面搞好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工作。首先要归并和简化转移支付体系,形成以均等化转移支付为主体、以专项拨款为辅助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结构模式;其次要集中财力用于扩大过渡期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最后要尽快对现行专项拨款进行清理,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该取消的要取消,该合并的要合并。【3】

4 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4.1政府预算的分类

政府预算分为:

中央政府预算

地方政府预算

4.2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财政管理是国家对财政分配过程进行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4.3如何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应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实施“收支两条线”改革,将各部门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条件的纳入预算管理,与执收部门、单位的支出脱钩。部门预算要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财政部门合理核定支出标准,并按标准供给经费,还要根据新情况完善有关法规、规章,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继续完善和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省以下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面,中央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地方自我发展和强化收入征管的积极性。

5 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建议

1.用宪法或相关法律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增加中央支出的比重,将具有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职能的支出由中央政府负责,具有资源分配职能的支出由地方政府负责。

2.非对称性安排财权与事权。一般说来,中央政府掌握60%的财权,承担40%的事权。中央将事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因为很多公共事务由地方政府实行比中央政府实行更有效。

3.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轨道。

4. 重新划分政府的财政层级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从世界范围看,成功地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通常只有三级政府架构,对应有三级财政级次。【4】

参考文献:

1 邓力平,优化税制理论与西方税制改革新动向,税务研究,1998

2 李萍.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图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 邓子基财政学第三版 p54-67 财政支出

4 王德高韩莉丽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

日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

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是实行地方自治,有一个情况就是地方政府或者叫地方公共团体,作为独立法人与中央政府保持相对独立。这跟我们一般理解的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中央政府如何协调、如何处置中央与地方关系?去年我们组织去日本考察,我这里主要从机构设置、人员交流、司法行政干预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个方面,日本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在机构设置上有几个很有意思的机制。 首先它是一个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管机制。中央财政是由财务省也就是财政部管理,地方财政是另外一个中央部委来管理,现在是总务省管理。这个机制的好处是,中央政府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可以有一个部门能够把地方的财政状况说清楚,而且要替地方政府反映情况,能够事先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且制订地方财政计划,管理地方财政。我们知道中国计划经济下主要是管地方的项目,市场经济下中央政府主要是管地方的财政。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差异。 再有一个是中央政府相关部门设置派出机构。与我们各省市到北京搞驻京办事处不同,现在驻京办事处包括一些地级市甚至一些县,据说已经上千家,有的说是上五千家,搞得北京交通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是“跑部钱进”的影响。日本与我们不一样,很多部门按照经济区划和职能需要来设置派出机构,就不会出现一些“跑部钱进”的情况,很多的事在当地就解决了,不必跑到首都。 第三个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机构设置,是在中央政府设立了一个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在总务省下面设置的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地方政府与中央部门之间的纠纷,如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某个部门有了矛盾,可以先到这里来打内部官司,由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来进行独立的、中立的、公平的调查和仲裁。 第二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人员交流。 大家都知道,和我们不太一样,日本的公务员区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是不同的公务员,,分别考试录用,服务的对象不一样,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公务员的种类也有区别,国家公务员又分特别职和一般职,地方公务员也分特别职和一般职。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怎么对地方政府进行控制和影响呢?一个是地方的首长是选举产生的,国家公务员退职以后可以成为政治家,可以参加各地方公共团体首长的选举,相当一部分都道府县的知事曾经就是中央政府的官员或者国会议员;而在他当选了地方首长以后,也和中央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说是地方政府的官员,但是身份是定位为国家公务员,比如说日本的警察事权,战后初期是由省町村等基层地方政府负责,后上收到都道府县,是作为国家职的一般公务员,任免权是在国家公安委员会。再有一个,就是定向挂职,地方公共团体里的副职,以及一些特定的重要职位,往往是由特定的部门派遣挂职,比如说由总务省派到地方的某一个总务部,等等。 第三个方面,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干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个是立法机关干预,在不违反《宪法》规定的地方自治宗旨范围内可以干预。第二是司法机关的干预,以地方公共团体为当事人的有关诉讼,都必须服从司法机关的判决。日本的司法机关是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垂直体系,是中央集权的一个支柱。第三种干预是行政机关干预,这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公共团体实施干预的最一般、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准立法性干预、准司法干预,最主要的还是行政性的干预。行政性的干预包括非权力性的干预(建议、劝告、申报等等)和权力性的干预(审批、指示等)。但是这些都需要有法律依据或者是依法制订的政令依据。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干预不服时,可以要求中央与地方纠纷处置委员会进行独立、中立、公正的审查和仲裁。 第四个方面,就是财力配置。从税源的分配来看,国税与地税的比例大概是3:2,然后经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从支出的结果来看,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大概是2:3。第五个方面,关于事权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本政府的行政事务及权限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安全、治安、国土、土地利用、交通、社会资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活动、劳动、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历史边疆地理

2004——2010历史边疆地理学科发展动态 研究历史边疆地理,首先要了解中国的疆域。我们国家历史悠久,疆域辽阔,那么我国的疆域是如何演变和变迁的,在史学界出现过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疆域仅指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也有学者认为当时朝代的领土代表当时的中国疆域。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政治、外交、主权等。现在关于我国的疆域一般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是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以前,就是乾隆中期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领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这是中国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领土,而以后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才使我们国家领土的形状从一片秋海棠的叶子变成了一只雄鸡。历史上所有在这个范围里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里建立的政权不管是不是属于中央政权管,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是经过谭其骧教授和很多专家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长期研究,到80年代所形成的。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历史上边疆的处理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葛剑雄先生的《唐代以前我国疆域的演变——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上).》《唐代以后我国疆域的沿革与启示——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下)》对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和探讨。在这个基础上学者们展开了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史地研究和历史边疆地理研究。 历史边疆地理的概念 杨煜达(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在《历史边疆地理:学科发展与现实关怀》中给出了历史边疆地理的定义:历史边疆地理就是研究历史时期边疆地区边界、政区、人口、民族、经济、城市、交通、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和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它既是以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己任的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目前蓬勃兴起的边疆学的组成部分,还与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古老学术渊源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历史边疆地理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与衍生。它使得最初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内容从疆域范围、边疆沿革、边疆变迁衍生出更多内容。开始关注边疆地理的研究、边疆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边疆民族研究等。 疆域理论研究 (一)中国疆域形成问题 于逢春《构筑中国疆域的文明板块类型及其统合模式序说》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将中国疆域区分为不同板块,认为中国疆域是由游牧、农耕、渔猎、雪域和海上五大板块在历史过程中不断碰撞、攻防并最终融为一体,在近代以来世界民族国家体系形成过程中奠定了中国的疆域范围。作者认为各板块的最终融合既有地理条件基础,也有意识形态基础,即古代的“大一统”观念。 先秦是中国疆域的奠基时期,厉声《先秦国家形态与疆域、四土刍见———以殷商国家叙述为主》阐释了“王畿”与“四土”的含义,认为商、周国家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仍呈现王畿与诸侯国并列的多元格局,建立在一种“国家盟约体制”之上,并没有后来的内地与边疆的观念,但先秦分封诸侯屏藩王室的模式却为秦汉统一帝国所继承和借鉴,在边疆地区建立起藩属体制,奠定了延续2000余年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核心内容。 安京《论中国上古疆界的产生与嬗变》一文认为,国家是以地域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国家疆界是这种关系的体现。夏、商、周三代的国家组织以“邑”为基础建立起来,到春秋战国之际,直接统治逐渐成为主要统治方式,地缘关系逐渐成为主体的社会关系。 (二)疆域观与治边思想 方铁《古代“守中治边”、“守在四夷”治边思想初探》提出,“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以先秦“五服”、“九服”学说为思想根源,并在两汉时期正式形成。这一思想导致了华夏与夷狄、内地与边陲的对立,对古代治边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治

电大-地方政府学-第一次作业(附答案)

第一次作业(导论- 第 1 章)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40 分)(总分40.00 )1?从秦朝到现在,()始终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A. 市 B. 乡 C. 县 D. 省 2?我国的直辖市数量是()。 A. 6 B. 4 C. 5 D. 3 3?最早对省制进行猛烈抨击的大家是清朝的()?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魏源 D严复 4?目前我国共有()个地区。 A. 102 B. 79 C. 65 D. 213 5?缩省论的主要目的减少()。 A. 行政层次 B. 行政机构 C? 行政幅度 D. 行政人员 6. 秦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实行() A. 行省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大区制

7? 1947年7月经国会通过()法律,是战后日本的一部基本法。 A? 地方财政法 B? 日本国宪法 C? 地方税务法 D? 地方自治法 8. 秦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郡。A? 37 B? 34 C? 36 D? 31 9. 下面()国家属于联邦制国家?A? 法国 B? 日本 C冲国 D.美国 10?统一后的德国共有()个州。 A. 22 B. 20 C. 16 D. 50 11. 作为省县二级制下的地区的设立,最初是在明朝,称() A. 总督制 B. 府台制 C. 巡抚制 D. 道员制 12. 英国地方政府是以()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制度。 A. 地方行政机关 B. 地方法院 C. 地方议会 D. 自治团体 13. 我国共有()个省。 A. 25 B. 23 C. 32 D. 31 14. 目前我国共有自治区()个。 A. 4 B. 7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财政学》作业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班级:财政12-1 学生姓名:狄汶康 学生学号:201201061306 指导老师:段治平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2从财政收入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1财政收入的定义 2.2财政收入的三原则 2.3中央财政收入的内容 2.4地方财政收入的内容 2.5从财政收入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3 从财政支出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3.1 财政支出的概念 3.2 财政支出的三原则 3.3 财政支出的分类 3.4 如何从财政支出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4 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4.1政府预算的分类 4.2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4.3如何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5 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摘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体制密不可分。良好的政府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有效的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政府收入与支出及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等方面讨论了二者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关系,预算管理,税收 正文: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世界现代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权利的逐步下放,地方政府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由于自身利益驱动,地方要求扩张权力的呼声日趋高涨,但是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政治体制惯性作用阻碍了两者关系的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改革前期的放权让利政策使得“诸侯经济”形成,损害了中央权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在新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让地方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更要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活跃经济,拉动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府,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的总称,在联邦制国家,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启示(1)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和供应主体。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城市管理同样在政府公共管理中被赋予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决定必须引入多元化主体共治,以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发挥不同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城市政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 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城市政府更应将其职能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而把非纯公共物品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企业和半行政性的机构。如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予经营权、BOT、TOT 等多种形式,与私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采用市场机制,将部分业务让渡出去,而政府则集中主要力量做好总体的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新公共管理主张从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利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对城市管理来说,在城市政府内部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将刺激政府提供更有效率的管理 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 A. 人口数量和密度 B. 人口构成 C. 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满分:2 分 2.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为主。 A. 军事功能 B. 社会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满分:2 分 3.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 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 A. 企业资源基础论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十四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 2003年3月

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央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省以下的地方政府。所以,从政权的层次的角度上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政权与省级政权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与一般行政地方的关系 中央与自治地方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 资本 主义 制度

第一节 中央——省政府过程 ?一、省制沿革 ?二、省政治权力结构 ?三、中央和省的政治关系?四、中国省政府过程的主要特点?五、省际关系

一、省制沿革 ?在自元朝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中,“省”(含“行省”)是中国地方政府的最高一级,是中央之下分治国土的第一级固定的行政区域。 ?元朝设“行中书省”,主要首脑为丞相和平竞;在边疆地区设置有“道”,并在此四化开始对西藏等民族地方行使主权;行省上下,设置有路、州(府)、县。?省也是明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共同组成省级政权机关,分管行政、司法和军务;省之下设置道、府、县。?清朝光绪年间,省的设置已经达到23个,另有5个将军辖区;西藏和西宁两个办事大臣辖区,以及蒙古地区盟旗等;省设总督或巡抚,或督抚并置,总督掌军事,巡抚掌民政;省之下为府(与直隶州)、县。

?武昌起义之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各省建立了“省军政府”,其下是“军政分府”和传统的县,各地军政体制不一,管理混乱。 ?北洋政府时期,地方一般分为省、道、县三级,全国共分22个行省;省设置有省议会,1913年后设置了由总统任免的省“民政长”,设有高等审判厅和高等检察厅作为司法机关。 ?南京国民政府基本上是省、县两级制,另有一部分分别为相当于省、县两级的城市;在地方也实行“党治主义”;省政权先后称为“省政府会议”和“省政府委员会”,由各厅厅长所组成,其中省政府主席由国民党中央决定;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宣布实行“宪政”,设置了由选举产生,起咨询作用的省参议会;到1948年,全国共有

《地方政府学》其中考试参考资料答案

地方政府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校区:姓名:学号: 1、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 B )。 A、明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自然、经济、人文的地理条件制约着( C )。 A.地方政府的能力 B.地方政府职能发展的不同程度 C.地方政府职能的内容 D.地方地方政府的辖境 3、研究地方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制约地方政府的过度发展 B、寻求地方政府活动的理论准则 C、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D推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建设 4、军人政府执政是独立后,______国家经常出现的特征。( B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D东南亚 5、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 B )。 A、地方政府体制 B、地方行政建制 C、地方政府结构 D、地方政府管理 6、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ABCD )。

A、地域大小、人口多少 B、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 C、现实的政治需要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7、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 A.双重性 B.差异性 C.局部性 D.服务性 8、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性是指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行政和公务服务必须(ACD )。 A.法制化 B.民主化 C.标准化 D.规范化 9、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职能呈现的新特点包括(ABCD )。 A.加强区域规划和参与领土整治 B.重视环境保护 C.改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突出职业教育和培训 10、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ABCD )。 A.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 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现代化D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 1、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2、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答: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3、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 答: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4、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5、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 答:标准化改为法制化。

地方政府学(整理版)

(三)填表题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基础设施职能、社会事务职能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是,它们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对中央政府来说,政治职能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经济职能是一项重要职能;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础设施职能和社会事务职能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即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额、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即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组织机构管理(议行合一型、议行分立型、混合型)、人事管理(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调控机制)和机关事务管理(公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6.地方政府有两项基本职能,即政治管理(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一)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类: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运用地方政府的强力机构如警察局、国家安全局等,对企图分裂国家、叛国、里通外国的间谍分子和分裂主义活动依法实行专政制裁;2、维持辖区社会治安,对偷窃、抢劫、杀人、伤害、奸淫等危害社会秩序的人和事进行打击;3、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保障辖区的民主活动,如选举、地方全民公决和游行集会等政治活动正常进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合法使用。 (二)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一)选择题 - _ D.分*_是国家设置*目的。 _A.财__一直是中*内容。 _A.中*_是决定地方*前提。 _B.外*_是地方政府*目的。 _ D. 权*是中央与地方*基础。 _A.地方议决*_是自治体*部分。 C 城镇型*满足_C.城*_的需要。 从行政*分为(A.一* B.特*) D 当代中国的基层*几种( # ) 地方财政收入的*包括(#) 地方选举制度的*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通*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一*_A.表*_做*。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B)B.*行政*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ABC)A.自*B.各*C.运*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 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BD )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C.*益) 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A.地*B.事*) 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 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_A.*排_为核心。 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在于( B.*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_C.双*,产生*重来源。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 (#). 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 A.以* ) G 国家权力的_A.有限性_属性要*的权限。 J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安排中,_A.自*_成为主流。 M 美国的市政府由_B.州议会_批准设立。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A.立* B.外*C.军*) 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A增*). P 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依据是(C )C.*的 S 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C.宋朝) T 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W 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B)*议决* X 西方发达国家*是,_A.服*_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 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BC)B.*所属* C.单*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A.由* ) 选举的实质是_B_的过程。 B.人* Y 英国的市议会是(C.既* ) 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 # ) 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 Z 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_D_最为突出。 D.权* 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以归结为( A.服*B.寻*C.提*) 在中世纪,__D.英国_的地方政府便具*方自治的特点。 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_B_时期。B.北*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 A.普*B.平*D.秘*)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B.各*员会)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A.管* B.履*C.与*)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B.通*)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是(A)A.选*人判断题 D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 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法制化 H 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当地居民选举 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J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不存在专设的地方政府首长。 M 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T 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政治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 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W 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 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 X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 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相对议行分立体制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同中央政府的关系Z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 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权× 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 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被动型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论述题 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 在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中,选举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由他或他们代表自己来行使。其次,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每个选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到经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手中,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一种地方性公共权力,即地方政府权力。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 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日趋明确。 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 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43 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 其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 再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最后,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负复杂过程。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 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p134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 第五,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 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 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 会进步。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制度通常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设有民选产生的地方政府自治机关 第二,中央与地方自治政府的权限划分,通常是通过《地方组织法》或《地方自治法》等法律加以确定和调整。 第三,各地方自治单位依据法律承担地域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地方自治单位内部的自治权力包括:组织权、财政权、公共执行权、地方立法权、制裁权 第五,中央政府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式监督控制地方自治单位的活动。 1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自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与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一、新形势下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政治发展意义 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是中央与省级辖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与政府间关系相比,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侧重于政府体系的垂直结构的层级节制,而不包括水平性的政府间横向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是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于利益关系之上的权力分配关系,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也是一种权力分配关系。长期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焦点主要是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将政府权力视为封闭体系,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视为对立竞争的状态。其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该是开放体系,是处在不同层级的平等的行为主体。从博弈的角度看,其关系是“非零和”博弈,是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新中国成立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一体化,地方政府完全受制于中央政府,几乎看不出地方利益和自主权力的诉求和体现。中央政府虽然也主动尝试了对地方权力的调整,但以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放权和60、70年代的“收权——放权——再收权”的失败收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体制转型初期简单的放权让利到分税制改革后的选择性再分权,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权力下放的力度加大,中央向地方和企业双重放权,并扩大了大中城市的管理权限,地方利益诉求随着地方权力和职能的扩大而膨胀,促使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区域内独立的具有经济发展目标和自我利益诉求的行为主体。由于权力下放较快,约束不足,由于利益驱动,有的地方各行其是,在一些干部身上暴露出来本位主义、分权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从政府的结构来看,我国中央政府缺少自己的执行机构,中央政策的执行依赖于地方政府。我国中央行政机构国务院的部、委、局、署是分别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机关。这些部门的职责主要是政策的制定以及宏观规划与指导,几乎都没涉及到政策的执行。我国的国务院主要起一个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以及总的最高的监督职能的作用,中央的政策是通过中央——省——市——县——乡(镇)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逐级向下执行的。地方政府毕竟不等同于中央政府的执行部门,代表地方的利益并更容易产生自己独立的利益(分税制加剧了这个情况)。中央立法不执行,委托各地方政府执行,在执行上,中央依赖于地方,这是中央政令不畅的重要原因。中央受制于地方,地方也受制于中央,做事的时候两级政府很难行动,难以发挥“两个积极性”。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影响因素 1、非政治因素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的国家,山峦江河的纵横交错,使许多地方被分割成彼此隔离、经济上相对封闭且有独立性的区域。这些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政府间纵向关系。为了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统一,中央政府给予地方,特别是落后偏僻地方更优惠的财政补贴。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各地方发展极不平衡,在资源贫乏的地方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就更多,所以,在这些地方实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方针更容易,而在资源丰富的经济发达地方,往往对中央政府的权威构成极大挑战。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有效的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因素,政府间的纵向关系变化与经济发展周期是同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反复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紧张,发展落后的地方对中央产生怨恨,以为中央政府分配的资源不公平,经济发达地区对中央产生离心,不愿将财富分与他人共享。还有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也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各地的距离,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便利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使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方针能更有效的实行。 2、政治因素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权力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划分形式,但是却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国家政策的形成机制和执行机制。在中央集权制条件下,中央政府集中国家权力是最主要的方式,地方受中央的制约,中央政府负责协调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所制定的全国性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约束力,地方所制定的政策不能与中央政府的政策相违背。在地方分权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独立制定自己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地方政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不过是中央政府的派出和代理机构。改革开放后,由于“放权让利”,地方政府在很多领域内,获得了较大的权利,而地方政府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扩张,改变了它们在政府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这当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央放弃了经济上统管权力,地方经济自主能力的增强无疑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领域,使得它们由集权体制下单纯的中央政府的派出和代理机构转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从而也就极大地改变了垂直控制模式下那种被动执行政策,消极执行命令,不独立思考和行事,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的行为模式。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处理政府间纵向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运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制约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没有两个国家的政府间纵向关系发展模式完全相同。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相当于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滞后的,这给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此相关的政府间纵向职能配置、权责分配、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也不够彻底,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色彩,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协调发展必须克服的症结。 三、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央对地方政府的适度放权,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 式主要有 篇一: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1. 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 行政、立法)三种权力。 2. 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怀特、汤姆森、 西蒙、斯密斯堡)。 3.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X理论时期)。 4. 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 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5. 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6. 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 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 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8.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

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 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9. 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 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 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 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 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 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 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 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 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 著名经济学家萨繆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 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 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

当代西藏地方政府治理

绪论: 一、当代西藏地方与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从英国为首帝国主义企图分裂 二、当代西藏地方政府治理的意义 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 三、治理的基本任务 实现经济社会发现和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环境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四、政府治理: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政府机关、公务员————行政主体 五、中央政府:治理一个国家所有的领土的行政机关。 六、地方政府:治理一个地方的行政机关。 七、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治理西藏地方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的规范下自主管理西藏社会公共事物的地方政府。《喇嘛王国的覆灭》 第一讲 当代西藏地方政府 (2)政府机关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西藏地方史通过》、?《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西藏地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内地的区别 西藏地方在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中的重地位 战略地位,资源地位 西藏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架构。 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西藏两大问题

(统治是传统行政管理的权威——强制力) 第二讲 关于治理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治理的概念 民主地方自治地方的注意内容(思考练习) 第二讲当代西藏地方政府 第一节、西藏地方政府的历史治革 一、撒迦地方政权。 确立封建农奴制 加强藏汉经济交往。建立 第三讲 当代西藏地方的行政环境中国特色西藏特点————胡锦涛 行政环境制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促进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的概念 第一节、西藏地方的刑侦环境 第二节、西藏地方的政治环境: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从经济建立起来,但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西藏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从经形成,但是局部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4)、各族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的扩大。 (5)、法律制度好不够建立,政治民主化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宗教对土俗生活还产生着一些极影响,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还有得提高。 第三节、西藏地方的经济环境 西藏地XXXX是西藏地方政府系统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条件、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总和。 一、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能力低下 二、土地面积大,总体质量差,可利用的土地少,自然条

地方政府学-形考作业一答案

“地方政府”一词最早源于哪个国家()选择一项: A. 英国 B. 中国 C. 美国 D. 法国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英国 题目2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哪项不具备地方政府的基本特点()选择一项: A. 具有地方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B. 行政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 C. 管辖范围的地域性 D. 在一国政治结构中处于隶属地位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具有地方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题目3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属于中央管辖的一级政区单位是() 选择一项: A. 桂林 B. 深圳 C. 喀什 D. 重庆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重庆 题目4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具备下列哪项权利()选择一项: A. 驻军权 B. 行政管理权 C. 立法权 D. 司法权和终审权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驻军权 题目5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下列地方各级人大没有常务委员会的是() 选择一项: A. 省级 B. 乡级 C. 地级 D. 县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乡级 题目6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当前西方国家地方行政改革的共同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A. 服务化

B. 市场化 C. 集权化 D. 分权化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集权化 题目7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各项中,对“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权限所及的低于范围是局部的 B. 权限所及的事务是局部的 C. 地方政府所管辖的事务仅是国家全部事务中的一部分 D. 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地方政府权限的局部性完全出自社会公共管理存在的客观需要 题目8 正确 获得2分中的2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