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

【摘要】教学秘书一职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位,本文阐述了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基于激励机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学秘书;高职院校;激励机制

教学工作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院系的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教学秘书又称教学干事,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落实者。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作用。笔者拟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其真实需求,进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1.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

1.1计划性

教学秘书的工作依据学院教学制度的要求有计划的进行。教学秘书的工作一般以学期为周期,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如在学期末要根据教学计划排好新学期的课程。教学秘书在新学期开始前准备好专业课的授课计划表、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课表等信息。这些材料,能保证院领导或者系领导随时抽查上课情况或者听课。

1.2组织协调作用

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主管领导的工作一般是决策性、全局性、统筹性的,而面向广大师生的、具体的工作却由教学秘书直接管理和落实。如排课、调课、征订教材、安排各类考试、学生成绩管理、核算教师工作量及教学津贴等等,都要由教学秘书组织完成。同时,教学秘书也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信息的作用,其协调职能发挥得好坏将对系部的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1.3控制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领导的得力助手。主管教学领导的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落实与检查、评价与改进等很多具体事务,都要由教学秘书来协助完成。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还应该积极调查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并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控制,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2.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2.1工作定位低

教学秘书作为行政人员,每周只有少量的课时作为教学工作。有的教学秘书不参与课堂教学。部分领导对教学秘书工作职责了解不够全面,简单的认为这一职位就是收发文件,向师生发放通知,而忽略了其管理协调职能。当然还有基于传统理念和习惯,部分老师认为教学秘书工作清闲,炎热天气不需要授课,甚至可以在网上购物等。这些认识都忽视了教学秘书工作的实质。

2.2临时性、重复性工作太多

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和学院教务处、科研处、实训中心等部门密不可分。目前很多常规工作重心下移,系部教学秘书的工作量逐步增大。由于教学秘书工作本身就比较繁琐,加上教务处和学院各部门的双重管理,教学秘书的临时性和重

浅谈一体化教学

浅谈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来看,目前的一体化教学仅仅是局部的,大多数仅限于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而占有较大比例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没有被纳入一体化教学的范围。这种局部的一体化教学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对包括学生、企业要求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形成在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同化理论,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突破应试教育情况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步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通过与学生以前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相似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改变原来注重记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以应用为核心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驾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入学适应阶段的教学应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贴近并融入学生的生活,突出教学内容在生活、学习中应用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以岗位工作中相应知识的应用方法、形式和条件等为教学目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没有延伸到实践中,这就造成各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互割裂,而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因此,仅限于专业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学并不能实现各课程教学的有效的相互配合,无法形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可见,系统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各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职业学校是为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并没有保持一致。例如,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

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09-12-02T14:37:20.51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9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饶欣王静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饶欣王静(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高职高专院校如何进行专业教改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如何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这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高专对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等方面简单谈谈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体会。 1 教学思想革新 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 1.1 树立现代教学任务观传统的教学任务观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忽视了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陶冶健康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风格,培育独立自主能力,高职高专更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树立现代教学质量观传统上习惯于用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现代教学观既要看考分也要看创新能力,还要看学生的思想情况或受教育的程度,高职高专还要看学生对某种技能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毕业后不能从事本专业的某种技术工作,那么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高职高专毕业生。 1.3 树立现代教学的学生观传统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听话”、“服从”、“循规蹈矩”。学生现代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人格、个性,大学生更是如此,因而要求教师在学生守纪律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2 教学内容探讨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在探索和构建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1 课程设置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即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 2.2 理论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2.3 实践教学体系要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3 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教学手段落后(粉笔加黑板)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加速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从教学实际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注重以下几种方式。 3.1 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法的运用上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3.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及各种教学法的相互配合,不但有利于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学生投身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 重视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应该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技术操作熟练的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则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4 考试方法创新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4.1 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4.2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王丽珍杜永光 摘要: 随着新时期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教学模式和学制种类的不 断增加, 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学秘书是高等教学管理的基层岗位,因其工作性质及工作特点, 决定了教学秘书 工作的重要性。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任。文章对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教学秘书; 高教管理; 素质; 能力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 的中心内容,在教学管理中, 各院( 系) 的教学秘书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秘书是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最直接的教学管理人员, 在 教学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 是院( 系) 领导的得力助手, 是联系院( 系) 领导和师生的桥梁, 同时也是协调部门 关系的纽带。教学秘书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而教学管理工作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顺利实施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 在当今高校规模日益壮大,教学 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 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对高校的 发展至关重要。教学秘书, 其工作性质应定位于既是教学工作管理者, 又是服务员, 而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服务, 因为整个学校的工作最 终都要落实到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学秘书, 这种服务更具体、更直接。而且, 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 头绪多, 时间紧, 要求高, 但主要任

务是掌管好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文书, 协助教学院长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和具体事务, 因而全面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是教学秘书的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每个教学秘书必须在思想上确立全心全意做好三个服务的宗旨, 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必须遵守教学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 即及时有序,客观准确, 坚持原则, 兢兢业业, 当好参谋助手。 及时有序是指注重实效, 工作要分先后缓急, 反对拖拉推诿, 积压不办, 要急教师所急, 想学生所想, 如开学前的工作决不能拖到开学后, 否则会导致教学秩序紊乱, 发生错漏, 要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要有预见性, 做到井井有条。客观准确, 就是要实事求是, 准确无误, 特别是学生成绩, 教学工作量一定要做到客观准确, 绝对避免差错。坚持原则, 就是要维护正义, 抵制歪风邪气。如抓考风, 促学风, 对于因考试作弊、成绩不及格以及其他违纪者, 打招呼说情者, 既要耐心说服, 又要坚持原则。怎样才能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呢? 一、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工作,很多是琐碎的, 不仅任务繁重, 而且头绪多, 牵涉到高校各个部门, 有时任务急, 还得同时完成几项任务, 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连节假日也不能休息, 需要经常加班才能完成。因此, 教学秘书需要有高尚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如果没有一种服务意识和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是绝对做不好秘书工作的。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秘书人员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任劳任怨地做好服务工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有利于创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同时,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使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从而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来,高职院校普遍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与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 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1.高职院校虽然理论上采用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强调技能进课堂,明确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但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本位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从教学方式和课程导向上真正转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 2.由于教育部大力倡导推行工学结合,一些高职院校给所有的课程都贴上了“工学结合”的标签,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工学交替,套进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板进行教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取得较好效果,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于 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而事与愿违。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课程改革必须审慎选择重点专业 选择课程改革专业时必须审慎、科学、可持续,关键是考查其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具有改革的可操作性,其改革成果是否具有可对比分析和参考性。例如,有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考证对接,主干课程全部为社会考证课程,如果强行进行课程改革,会致使学生失去考取证书的优势。而有些专业虽然近年很热门,各大院校争相开设招生,但办学历史短,招生人数少,甚至有

浅谈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浅谈职业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此,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教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整合。目前中职学生的素质状况适合于一体化教学,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则阻碍了中职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法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职业教育是人们一生的教育体系。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体系的重要一环。“一体化”需要突出技能训练,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训练中,采取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人际和谐能力,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一、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有了迅猛发展,但是相对于普通教育,相对于家长对子女的发展期望,职业教育仍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职业学校基本上还是学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 现在的中职学校学生大致分三类:一是普高落榜生,“不大情愿”地来到中专或职校;二是初中中毕业牛“被逼”进了职业学校;三是对学一技之长有较浓兴趣,乐意来,主动来。后者的比例很小,前两类占绝大多数。目前中职生普遍素质低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能力可分为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接受理论知识快,普遍成绩较好,他们的目标是上高中考大学,而来到中职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力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阻碍了中职校的改革和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的,学生来到学校要先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然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再学习专业课程,最后实习、就业,即“四段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而且由教务、技能两个科分兴安排、考核和管理,这就出现了部门独立,理论教学与技能实习脱节。具体地说,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

浅谈一体化教学 玄利芳

浅谈一体化教学玄利芳 摘要:技术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 国民经济增长对产业工人需求的拉动,技工学校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提升空间。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主要方法,是 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式,职业学校教学一体化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一线技术工人的操作水平和能力 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尤为重要,以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就是做好教学组织,让每名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督促、引导他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 融为一体,坚持实用为主,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大胆 抛弃教科书上复杂的计算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师生学 习的兴趣,由过去的教师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教会”学生转变,在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 脱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从“让我学”变为“我爱学”。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单项技能拔尖的技术型人才。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的配备,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必须有能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对于师资的引进, 可通过从企业或其他机构聘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专业理论和生产 实训有机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要将专业课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 训练的教学能力,使他们既是教学行家,又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 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2.加强规范化教学,加快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由于一体化教学还处于探索期,国家没有专门编写教学计划、教材。一体化 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方法,现行的教学大纲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所以教师 在授课过程中无章可依、无章可循。要从根本上扭转理论和实习脱节的现象,就 要尽快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授课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 层次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本着理论为实践 技能服务的原则,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材模式。 3.加强一体化教学管理,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 课堂管理是为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和老师相互协调的过程。因为课 程的改革和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 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多方位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核。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

浅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29T15:40:52.62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4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陈京京 [导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 陈京京(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和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课程教学能力,还应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强化教师对企业工作过程的分析及高度概括的能力;学习性工作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而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实训课改工作过程 1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 实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实训教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熟悉职业生产实践的应用人才,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 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技术等迅速发展起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开创新的应用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就是说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纵观学院设置的实训课,大部分内容是验证性实训,也就是说验证理论的真实性实训所占的比例过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大,造成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根本不把实训课当回事,实训时思想上不重视,早来晚走现象有之。这就需要我们想改革课程教学一样,也需要进行实训课的“重塑”。 2 实训课程需要教学过程的改革 实训课程“重塑”,关键是教师思想观念的“重塑”。“重塑”的难度有: 2.1 也许有的老师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学院经费有限,配备新技术设备的步伐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教师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空有远大的抱负难以在校园内实现,更谈不到培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了。 2.2 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一些中青年教师,从未在企业工作过,更谈不上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出难题,教师做不出来产品,或解决不了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难题,岂不是让学生瞧不起,被领导要求待岗吗? 2.3 如果到企业去,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盈利,责任太大,风险冒不得。还是有几斗米就蒸几锅饭吧,教师省心,领导放心,学生省事。 殊不知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学生在实训中提不起兴趣,依赖性太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学生动不动就叫教师帮忙做实训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师比学生还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学生心烦,教师“头大”。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和实训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3.1 实训改革的思路实训教学改革具体体现是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训教学要体现应用性和适度性,也就是说,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就要为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研究,深奥的理论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只要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资料,个别辅导,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着眼点在技能的掌握上,因此需要教师先改革自己的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2 加强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方法的改变,不是说不讲理论,教师动手演示,学生一味的的模仿。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地去把握所学知识。争取达到,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对应的课程实训时,脱离开教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大限度地打消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工作过程的检验当然,由于多年的教学传统的传承,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检验。有的教师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有了小小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首先,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实训入手进行尝试。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众所周知,这是一门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同时又是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的一门课,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考试的课程。 刚开始,实训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教师教学内容的验证,根本没有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像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争着做教师的好学生,比的是谁听课认真,谁的模仿能力就强。任课教师总觉的授课效果不理想。虽然学生等级考试通过率很高,但作为教师,感觉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4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改革实践 2008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增加,给实训机房的压力很大,要求教师要: 4.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的时候,有意识的给学生出一些题,课堂上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实训中寻找答案。一段时间后,带实训的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高,经常有学生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但又是实际在操作中会出现的问题。改革有了收效。此时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为了毕业考一级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了,而是为了就业,积极主动地要求考二级C,二级VB,这些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自学的,说明学生已有了学校兴趣,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工作过程要循序渐进近一年来,教师在白天上理论课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训课的质量监控作用,既有实训课的题目要求,又会在隔周的实训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而在实训课上又牢牢把握实训时间,分阶段给学生布置实训内容的要求,同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内容检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和兴奋状态,当他的实训成绩高于其他同学时,他会沾沾自喜;低于其他同学时,他会奋起直追;实训课上同学们比学赶帮,热情高涨,学生实训气氛浓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实训效果良好,基本上杜绝了学生上网打游戏的现象发生。 5 结语 首先实训专业的实训课程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实训教学主题而展开,在学习理论与教学论引导下,以实训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

优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优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入校工作以来,本人除了常规教学工作外还主动承担了系教学秘书工作。一年来,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积极开展本职工作,协助本系领导做好了行政、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工作中 本人能够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院 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认真,态度端正,充满热情。在实际 工作中脚踏实地,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努力完 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了系、部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圆满完成了 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工作富有成效,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 认可。为进一步提高个人工作水平,总结经验,现将一年来的教学 秘书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学工作做好服务保障。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为师生服务是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任务。教学服务不只是一句口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是落 在实处。服务教学,既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层面上的,也 有具体的教学管理事务性工作,就系教学秘书而言,在服务教学方 面大量的工作都体现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之中。如教材征订、教学 信息填报、考试事务、教学资料收集等等。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就 是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 部分,通过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实现维持正常的教 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强化个 人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秘书 工作的服务宗旨,主动担负起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担,同时也不断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急师生所急,处处为广 大师生着想,事无巨细,有条不紊的做好各种事务性工作。并能够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真正把服务落实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日 常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勤奋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范文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内容,在教学管理中,各院(系)的教学秘书是不可缺少的。 教学秘书是高校基层教学单位—院(系)最直接的教学管理人员, 在教学管理中起着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重要作用,是院(系)领 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院(系)领导和师生的桥梁,同时也是协调 部门关系的纽带。教学秘书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教学 管理工作的水平,而教学管理工作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实施 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在当今高校规模日益壮大,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 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秘书,其工作性质应定位于既是教学工作管理者,又是服务员,而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服务,因为整个学校的工作最终都要落 实到为学生服务。作为教学秘书,这种服务更具体更直接。而且, 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头绪多,时间紧,要求高,但主要任务是掌 管好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文书,协助教学院长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和 具体事务。因而全面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是教学秘 书的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每个教学秘书必须在思想上确立全心全 意做好三个服务的宗旨,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必须遵守教学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即及时有序,客观准确,坚持原则,兢兢业业,当好参谋助手。 及时有序是指注重实效,工作要分先后缓急,反对拖拉推诿,积压不办,要急教师所急,想学生所想,如开学前的工作决不能拖到 开学后,否则会导致教学秩序紊乱,发生错漏,要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要有预见性,做到井井有条。 怎样才能做好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呢?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中国著名职业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因此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或关系松散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相容互促的单一实体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说,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学习与工作、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个人与团队的一体,同时也是学与做、手与脑一体。 一体化教学实际上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按照学科及科学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关于如何科学地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关于工作细节和设备功能的知识、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绕着“该职业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作为主要特点,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訂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 以机械加工专业来说,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个废品。归其原因主要因为学校在学习任务选择与要求上没有与企业对接。学习任务要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联系,有一定应用价值,且具有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有可见的产品或可归纳的服务内容,能将某一课题的理论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并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以及讨论学习方法。一体化教学的评价往往是学校最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在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套贴近教学实际的教材。“双师型”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丰富的实习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的一体化教师,他们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陈艳峰 [摘要]经济法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其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应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并重,课程考核应当注重应用能力测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艳峰(1963- ),男,河北宁晋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河北邯郸056001)[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1-0136-02 经济法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已经成为实用性强、涉及领域广泛、受益面广且影响面较大的课程之一。为了全面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的需要,有效地把经济法知识融入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之中,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一点看法,供交流与探讨。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轻理论体系重实际应用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2~3年的学制、有限的学时数,都不可能使其在经济法理论上有过多的探讨和获得较深的造诣。经济法教材通常以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开篇,涉及诸多艰深的法学原理和理论争鸣这种纯法理的研究,实际意义有限,而且学习难度太大,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轻理论研究重实际应用应该是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注重实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对于不具备基本法理常识并且将来主要从事经济和管理工作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

浅谈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浅谈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3-07-05T16:54:05.71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下作者:韩素华[导读] 一体化教学是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摘要〕一体化教学是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个体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讨论,把个体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因此,师师合作、师生 合作、生生合作将成为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强有力的措施。〔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合作学习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1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技工院校大力推广,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颠覆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其教育教学的行为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作为教师能否依靠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去策划、设计既要体现专业知识能力、还要体现操作技能的工作任务;教学实施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学生能否在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下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2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个体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体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由此看来,合作学习的特点与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具有相同之处。在一体化教学下,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的策划、设计,教学的实施等工作,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由于合作学习把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促使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3 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3.1 师—师合作。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教师的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单靠教师个体的努力已很难较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如果教师之间有一种相互支持的机制,那么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对一体化教学将非常有实效。另外,教师成长也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的专业环境,因此基于合作的教师发展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将师师合作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一体化教学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2 师—生合作。一体化教学主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角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合作者。在一体化教学中,不但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施教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尽快适应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还要开展合作性教学,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利用师生的合作,加强教学过程的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3 生—生合作。一体化教学强调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这就突显了生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生合作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后进生学习,尤其能启发和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应把生生合作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将为一体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一体化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熊健民等. 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世纪转变[J].职教通讯, 200 2 (4) :10-12 2 王佳满.析一体化教学.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6)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现代服务技术系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篇一: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与创新思考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与创新思考 作者:王斐然王丽晔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3期 【摘要】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日益繁重,本文对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在工作时应具有创新精神,做到系统化、痕迹化、时间分配合理化的完成各项任务,保证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24-02 一、高校教学秘书工作总结 高校教学秘指的是在高校中协助院领导处理本院中各类教学事务,收到院长直接领导、教务处事业型领导的基层管理人员。由于高等院校主要是围绕教学、科研来进行的,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大学扩招,各个高校逐渐形成了"校-院-系"的三级模式[1],教务处权力下放,院级工作量加大,高校教学秘书主要作为院级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协调者和参谋者,在保障教学秩序平稳运行、构建和谐校园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教学组织、教学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可分为常规教学管理及其他突发性、短期任务的教学管理。常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管理方面,包括统计本院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课程表,并通知相关教师及学生,发放教学日志、成绩表等有关教学材料;教材管理方面,统筹第二学期教材使用情况,并与教师、教务处、学生、书商及时联系,确保教材征订工作的准确性;考务管理方面,负责试卷的印制、领取、保存,发放,考试时间、考场、监考老师的安排,考试结束后,收齐考试试卷及相关文件,成绩录入,及时通报学生成绩、组织学生补考的相应事务;工作量管理方面,包括教师的工作量统计、劳务费的计算、院监结算等;入学、毕业相关管理任务,包括新生入学学生证、学籍、毕业答辩、毕业证发放等;教学运行方面,为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还有相应的例行会议、教学检查、年终汇总等工作[2]。突发性工作一般是指临时调课、上级检查、学生突发状况处理的相关任务。 二、高校教学秘书的创新思路 要想高效、有序的完成这些繁重的教学任务,必须熟悉相关流程,既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做到系统化、痕迹化、工作时间分配合理化。 1.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是指在熟悉各项任务流程的前提下,将有联系的任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每项任务时明确这个任务在系统中的地位并加以标注。例如考务相关事务就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其流程为:确定结课日期 --安排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地点--监考人员初步确定--通知相应教师、学生、监考--提醒老师交试卷及相应材料--将试卷交到教务处--领取试卷并装袋--再次确定监考人员及考务会情况--发放试卷--监督考试顺利进行--收集考试试卷及成绩单等--记录补考重考人员信息--试卷封装。整个流程持续基本从学期初持续到学期末,时间长、任务量大,而且必须谨慎仔细,一个失误就可能酿成教学事故。将整个流程看成一个系统,并制作相应的流程记录表,在完成每一项任务是打勾确认,并思考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这样不但有助于进一步熟悉相关流程,大大降低了教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增加了对整个任务系统性认知,在领导询问有关事宜时可以条理清晰的对任务进行汇报。 2. 痕迹化管理 痕迹化管理是指在进行文件、通知的发放时留存记录及复印件,做到工作有迹可循。在教务处发放文件通知时,要将原文件复印留底,原件交到相关人员手中;在进行教学事务变动,例如临时调课时,不仅要将调课单送到相应教师中,还要将其复印,复印件交到教师、辅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