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poxi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eavi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content of TNF?αand Leptin in intermittent hypox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01),and the content of TNF?αand Lepti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days of hypoxia;the expression of TLR4and JNK at mRNA levels in intermittent hy?

pox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01),and the expression of TLR4and JNK at mR?NA level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days of hypoxia.Conclusion TLR4,JNK,TNF?α,Leptin may be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 rats.Key words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Toll?like receptor 4;C?Jun N?terminal kinase;tumor necrosis factor?α;

Leptin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

贾 强1,2,杨 锐2,马善峰2,刘小粉2,吴继锋1

摘要 目的 观察硫化氢(H 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三方法 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二糖尿病对照组(DM 组)二硫氢化钠(NaHS)治疗组(NaHS +DM 组)和NaHS 对照组(NaHS 组)三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5mg /kg 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8周后行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心室动力学指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RT?PCR 检测左心室心尖组织Bcl?2二Bax mRNA 的表达三结果 与NC 组相比,NaHS 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DM 组左心室发展压(LVDP)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dp /dt max )均明显降低(P <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增大(P <0.01);心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明显增加(P <0.01);Bcl?2/Bax mRNA 比值降低(P <0.01)三与DM 组相比,NaHS +DM 组LVDP二±dp /dt max 增加(P <0.05,P <0.01),LVEDP 明显降低(P <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改善,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 <0.01),Bcl?2/Bax mRNA 比值升高(P <0.01)三结论 H 2S 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心肌细胞凋亡途径有关三关键词 硫化氢;心肌损伤;糖尿病;凋亡中图分类号 R 3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492(2014)02-0172-05

2013-09-09接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07B111二

KJ2013B146);蚌埠医学院科研项目(编号:BY0907二

BYKY1312)

作者单位:1

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合肥 230032

2蚌埠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蚌埠 233030

作者简介:贾 强,男,硕士研究生;

吴继锋,男,教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mail:aydwjf@https://www.sodocs.net/doc/122310499.html,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和间质纤维化,临床早期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二晚期表现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1]三心肌细胞的凋亡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2-3]三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 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之后的第3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4]三研究[5]表明,内源性H 2S 参与了许多心血管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生理过程,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6]三但是,H 2S 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尤其是抗凋亡作用尚未见报道三该文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动物模型,研究H 2S 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脏功能二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H 2S 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三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 大鼠32只,清洁级,体质量180~220g,由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三

1.2 主要试剂 链脲佐菌素(steptozotocin,STZ)和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均购自Sigma 公司;RNAiso Plus 试剂和RT?PCR 逆转录试剂盒均购自TaKaRa 公司;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PCR 引物均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三

1.3 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 雄性SD 大鼠32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和糖尿病组16只三糖尿病组大鼠空腹12h 后,一次性腹腔

注射STZ55mg/kg,72h后测空腹血糖值,取血糖值≥16.7mmol/L为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NaHS治疗组(NaHS+DM组),每组8只三将正常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组),NaHS对照组(NaHS组),每组8只三从造模成功后第4周起,NaHS组和NaHS+DM组开始腹腔注射NaHS溶液14μmol/(kg四d)[7](NaHS作为外源性H2S供体),持续5周三

1.4 左心室功能评价 大鼠用断头器断头后,迅速开胸取出心脏,保留1cm左右主动脉,置于4℃改良Krebs?Henseleit(K?H)液[8]中洗净血液,再迅速将主动脉固定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的心脏套管上三K?H液用95%O2+5%CO2的混合气饱和,恒温(37℃)恒压(10.13kPa)灌流心脏三切开左心耳,将充水乳胶囊插入左心室内,向囊内注水使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维持在0.53~1.07kPa之间三待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恢复正常后,继续灌流30min三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左心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al ri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 max)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al fal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 max)二LVEDP等各项指标三

1.5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取左心室心尖组织,制成1mm3小块,放入预冷的

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三

1.6 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检测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三

1.7 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表达 心脏灌流结束后,取左心室心尖组织约100mg置液氮冻存三将心肌组织置于液氮预冷的研钵中,并加入RNAiso Plus试剂1ml,根据试剂说明书提取总RNA三测RNA浓度,当260nm和280nm吸光度比值在1.8~

2.2之间可以进行反转录,根据逆转录试剂盒要求逆转录合成cDNA三以cDNA为模板,用Bcl?2二Bax和β?actin引物进行PCR扩增三引物序列和反应条件见表1三PCR扩增产物在含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在GIS凝胶处理系统中拍摄记录,用电泳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计算各目的基因与β?actin条带光密度比值三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三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表1 Bcl?2、Bax和β?actin引物序列及反应条件和扩增长度

基因

引物序列

(5’?3’)反应条件

产物大小

(bp) Bcl?2上游:AGCCTGAGAGCA

ACCGAAC

下游:CGGTAGCGACGA

GAGAAG

95℃预变性3min,95℃

50s,59.5℃45s,72℃

60s,30个循环,72℃10

min

163

Bax上游:GGATCGAGCAG

AGAGGATGG

下游:TGGTGAGTGAG

GCAGTGAGG

95℃预变性3min,95℃

50s,62.3℃45s,72℃

60s,30个循环,72℃10

min

464

β?actin上游:GATGGTGGGTAT?

GGGTCAGAAGGAC

下游:GCTCATTGCCGAT?

AGTGATGACT

95℃预变性3min,95℃

50s,59.4℃45s,72℃

60s,30个循环,72℃10

min

630

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三

2 结果

2.1 左心室功能指标比较 与NC组比较,NaHS 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 组LVEDP明显升高(P<0.01),LVDP二+dp/dt max和-dp/dt max均明显降低(P<0.01)三与DM组比较, NaHS+DM组LVEDP明显降低(P<0.05),LVDP二+dp/dt max和-dp/dt max均明显升高(P<0.05,P< 0.01)三见图1三

2.2 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电镜下,NC组大鼠心肌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二规则,各肌小节二Z线排列整齐,线粒体膜完整,无肿胀,线粒体嵴清晰二排列规则;DM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小节断裂,线粒体肿胀伴有膜不完整,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有空泡形成;NaHS+DM组心肌损伤减轻,无溶解二坏死,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无肿胀;NaHS组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整齐,肌小节二Z线排列规则,线粒体形态完整三见图2三

2.3 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检测 与NC组比较,DM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DM组比较,NaHS+DM组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1)三见图3三

2.4 心肌组织Bcl?2和Bax mRNA表达 与NC 组比较,DM组Bcl?2mRNA表达降低(P<0.01), Bax mRNA表达增加(P<0.01),Bcl?2/Bax比值下降(P<0.01)三与DM组比较,NaHS+DM组Bcl?2 mRNA表达有所增强(P<0.01),Bax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Bcl?2/Bax比值增高(P< 0.01)三见图4二5三

图1 各组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动力学变化(n=8,?x±s)

A:LVDP;B:LVEDP;C:+dp/dt max;D:-dp/dt max;与NC组比较:**P<0.01;与DM组比较:#P<0.05,##P<0.

01

图2 各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12000

A:NC组;B:DM组;C:NaHS+DM组;D:NaHS组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并

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三糖尿病心肌病

是糖尿病并发的一种特异性心肌疾病,表现为心脏

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可破坏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图3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检测(n=8,?x±s)

与NC组比较:**P<0.01;与DM组比较:##P<0.

01

图4 H2S对心肌组织Bcl?2、Bax的mRNA表达的影响

M:Marker;1:NC组;2:DM组;3:NaHS+DM组;4:NaHS组

图5 Bcl?2和Bax mRNA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n=8,?x±s) 与NC组比较:**P<0.01;与DM组比较:##P<0.01

胰岛素抵抗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毒性,引起代谢紊乱二血管硬化二氧化应激二钙超载等,最终发展为心功能不全[9]三本研究结果证实,与NC组大鼠相比, DM组大鼠左心室功能指标:LVDP二±dp/dt max明显降低,LVEDP升高;心肌纤维排列不清,肌小节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消失三应用H2S后,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左心室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提示H2S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三

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而细胞凋亡的发生又受许多细胞内外因素的调节,其中Bcl?2原癌基因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凋亡蛋白,包括Bcl?2,Bcl?XL等;另一类为促凋亡蛋白,包括Bax二Bak 等三其中,Bcl?2和Bax的作用最为重要,且为影响细胞凋亡的两个对立因素三Bcl?2可与Bax形成异源二聚体,通过阻断细胞色素C的释放,抑制下游Caspase?3的激活,可以有效抑制凋亡的发生[10]三Bcl?2和Bax的比值是决定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的关键因素[11],比值增高提示凋亡抑制作用增强三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重要的一员,目前认为Caspase是一切凋亡信号传导的共同通路,各种Caspase基因层层激活,最终导致细胞凋亡三在此级联反应中,Caspase?3处于核心位置,Caspase?3被其上游信号激活后,活化的Caspase?3又进一步作用于其底物,导致级联反应放大,最终使细胞凋亡[12]三糖尿病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有:活性氧物质的堆积和氧化应激反应损伤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升高二PKC?β1/β2和PKC?η的激活二P53基因激活二Bax的表达上调和Bcl?2的表达下调二增加Caspase?3的蛋白活性等[13]三本实验检测了Caspase?3的蛋白活性以及Bax和Bcl?2mRNA表达三结果显示,与NC组大鼠相比,DM组大鼠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Bcl?2mRNA表达明显下降,Bax mRNA表达明显上升,Bcl?2/Bax比值下降,证实了糖尿病会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三应用H2S 后,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3的蛋白活性,上调心肌Bcl?2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Bcl?2/Bax比值增加,提示H2S对糖尿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相关三

内源性H2S是由半胱氨酸磷酸吡多醛?5’?磷酸-依赖性酶包括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及半胱氨酸转移酶催化作用下产生三其中CBS高度表达于神经系统,而CSE主要表达于血管组织和心肌中[14]三邓生琼等[15]研究发现,H2S 能有效对抗H2O2引起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且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抗凋亡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三Gao et al[7]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应用外源性H2S后,心肌损伤明显改善,其机制表现为:①抗炎症反应:主要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积聚;②抗氧化反应: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③抗细胞凋亡途径:主要依赖于抑制Caspase?3的活性,并且下调TNF?α二Fas和FasL的蛋白表达三本实验复制了糖尿病大鼠心肌病模型,连续腹腔注射给予H2S后, NaHS组大鼠与NC组大鼠相比,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aHS+DM组大鼠与DM组大鼠相比,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均有所改善,Caspase?3蛋白活性明显增高,Bax mR?NA表达明显下降,Bcl?2mRNA表达有所增强,提示H2S对糖尿病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其抗凋亡作用有关三

综上所述,H2S对糖尿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Bcl?2,抑制Caspase?3和Bax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三

参考文献

[1] Bell D S.Diabetic cardiomyopathy[J].Diabetes Care,2003,26

(10):2949-51.

[2] Li Z,Zhang T,Dai H,et al.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s in?

volved in myocardial apoptosis of streptozocin induced diabetic rat [J].J Endocrinol,2008,196(3):565-72.

[3] Santosh K,Sahdeo P,Sitasawad S L.Multiple antioxidants im?

prove cardiac complications and inhibit cardiac cell death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PLoS One,2013,8(7): e67009.

[4] Ewelina L,Jerzy B.Hydrogen sulfide(H2S)?the third gas of in?

terest for pharmacologists[J].Pharmacol Rep,2007,59(1):4-

24.

[5] Lavu M,Bhushan S,Lefer D J.Hydrogen sulfide?mediated car?

dioprotection: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J].Clin Sci (Lond),2011,120(6):219-29.

[6] 金红芳,杜军保,唐朝枢. 废气不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

研究进展[J].生理学报,2010,62(6):495-504. [7] Gao Y,Yao X,Zhang Y,et al.The protective role of hydrogen

sulfide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injury in dia?betic rats[J].Int J Cardiol,2011,152(2):177-83. [8] 王洪巨,康品方,叶红伟,等.乙醛脱氢酶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32(3):345-8.[9] Forcheron F,Basset A,Abdallah P,et al.Diabetic cardiomyopa?

thy:effects of fenofibrate and metformi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the Zucker diabetic rat[J].Caridiovasc Diabetol,2009,8:16.

[10]Lee Y,Gustafsson A B.Role of apoptosis in cardiovascular dis?

ease[J].Apoptosis,2009,14(4):536-48.

[11]鲍 勇,王邦宁,胡泽平,等.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

(8):915-9.

[12]Bernardi P,Rasola A.Calcium and cell death:the mitochondrial

connection[J].Subcell Biochem,2007,45:481-506. [13]程国杰,崔 亮.糖尿病心肌病与心肌细胞凋亡[J].北京医

学,2008,30(1):46-8.

[14]Eto K,Ogasawara M,Umemura K,et al.Hydrogen sulfide is pro?

duced in response to neuronal excitation[J].J Neurosci,2002, 22(9):3386-91.

[15]邓生琼,周显琎,王 珺,等.硫化氢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凋亡

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1):61-5.

Anti?apoptotic role of hydrogen sulfide on cardioprotection in diabetic rats

Jia Qiang1,2,Yang Rui2,Ma Shanfeng2,et al

(1Dept of Pathology,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32;2Dept of Physiology,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apoptotic effect of hydrogen sulfide(H2S)on its cardioprotection in diabetic rats.Methods Thirty?two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randomly:normal control group (NC),diabetic group(DM),NaHS+diabetic group(NaHS+DM)and NaHS group(NaHS).Diabetic rat was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at55mg/kg intraperitoneally.After8weeks,hearts were excised and per?fused on Langendorff apparatus.Left ventricular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The ultrastructures of myocardium were observ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the activity of Caspase?3was analyz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The expressions of Bcl?2and Bax at mRNA level in the left anterior myocardium were detected u?sing RT?PCR.Results 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all indexes between NC and NaHS groups(P> 0.05).However,compared with NC group,in diabetic rats,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maxi?mal rise/fal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 max)were decreased(P<0.01),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LVEDP)was increased(P<0.01).The activity of Caspase?3was increased(P<0.01),while the ratio of Bcl?2/Bax at mRNA level was decreased(P<0.01).The degeneration of myocardiac myofibrillae and ede?ma of mitochondria were shown in diabetic https://www.sodocs.net/doc/122310499.html,pared with DM group,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re?served,and the injury of myocardiac myofibrillae and mitochondria was attentuated when the diabetic rats were trea?ted with NaHS at14μmol/(kg四d).Caspase?3activity was also decreased(P<0.01),and the ratio of Bcl?2/ Bax at mRNA level was increased(P<0.01).Conclusion H2S can protect myocardium in diabetic rats,may be related to suppressing the happening of cell apoptosis.

Key words hydrogen sulfide;myocardium injury;diabetes mellitus;apoptosis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与血管疾病同时伴行或单独发生的特殊性心肌病。DCM是心肌对糖尿病的急性反应而导致的慢性病理改变。这些急性反应包括基因表达异常、信号传导改变及细胞凋亡。高血糖是DCM的主要病因,但高血脂、高血压和炎症反应等其他因素,也同样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肌氧化损伤高血糖可诱导自由基的产生,并促进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心肌细胞死亡是心脏对糖尿病的一个早期综合性反应,所以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在DCM的发病中起关键性作用。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报告,糖尿病患者心肌中有较高数量的心肌细胞死亡现象。糖尿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心肌细胞死亡的现象更为明显。但在当时,这一现象对DCM发生的重要性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笔者利用转基因糖尿病小鼠模型系统地证明了在糖尿病早期,高血糖可诱导心脏产生过多的氧或氮自由基,并降低心肌抗氧化损伤的能力,使心肌中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使其释放细胞凋亡因子、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因心肌细胞无分裂或再生能力,所以当心肌细胞死亡达到一定数量时,心脏组织结构和心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见图1)。心肌炎症反应 Ang Ⅱ、IL和TNF等炎性因子在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及DCM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都是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的直接病因,而三者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可加速心肌细胞死亡及DCM进展。已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起关键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系统中的关键效应分子,能诱导血管壁和心脏的炎症反应。AngⅡ激活受体 AT1和AT2,进而通过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途径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或氮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心肌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见图1)。菲奥尔达利索(Fiordaliso)等发现,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赖诺普利或抗氧化剂(NAC)或二者联用治疗糖尿病大鼠7周后,可明显降低其心肌细胞中超氧化物(8-OHdG)及羟基的浓度,减少糖尿病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或肥大以及心脏形态学的改变。韦斯特曼(Westermann)等也发现,应用AT1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处理糖尿病小鼠,能阻断心肌炎症反应及细胞死亡,预防糖尿病导致的左室功能障碍及纤维化。所以,抑制AngⅡ的效应可通过减轻心脏炎症、心肌纤维化而减少DCM的发生。除AngⅡ以外,其他炎性因子如多种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心脏病理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拮抗这类细胞因子为靶标的治疗策略都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病的危险。防治DCM的潜在途径他汀可通过抑制心脏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心衰症状金属硫蛋白可抵抗TNF-α诱导的心脏毒性,对DCM具保护效应他汀:他汀除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以外,还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如抗炎效应。格尔根(Gurgun)等对氟伐他汀的抗炎及抗心力衰竭效应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40例患者中,20例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另外20例为缺血性心肌病,用药(80 mg/d)12周后,氟伐他汀组心肌炎症反应显著降低,TNF-α和 IL-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超声检测的心功能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他们由此认为,氟伐他汀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心衰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脏炎症反应来实现的。金属硫蛋白(MT):MT是一类含有21个半胱氨酸的胞内金属结合蛋白质(61个氨基酸残基),是体内金属微量元素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同时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保护细胞或组织免受氧化损伤。MT具有广泛的抗超氧阴离子、羟基及过氧亚硝基等活性。近期研究发现,MT心脏特异性高表达的转基因(MT-TG)小鼠能有效抵抗乙醇、缺血再灌注和糖尿病诱导的心肌病。TNF-α是一种多能细胞因子,在人类多种心脏病(包括糖尿病心脏病)中都已经检测到这种因子。而心肌细胞既是该因子的分泌细胞,也是其作用的靶细胞。在慢性心力衰竭中,TNF-α的重要性表现在它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配体/受体介导的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克莱因(Klein)等发现TNF-α通过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信号通路诱导心肌细胞死亡,但在MT-TG小鼠的心肌细胞中,TNF-α诱导的细胞死亡效应受到抑制。笔者应用LPS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22310499.html,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作者:杨华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6年第17期 DOI:10.16658/https://www.sodocs.net/doc/122310499.html,ki.1672-4062.2016.17.169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 8.1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为5.41%、感染发生率为10.81%、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5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a)-016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中较为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1],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死亡率高,所以对患者加强护理有极 为重要的意义[2]。该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2月—2015年6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将这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护理方法,患者及家属对该实验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该研究。研究组患者37例,男性占19例,女性占18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7.53±2.9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 (7.69±2.51)年。对照组患者37例,男性占20例,女性占17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8.63±3.24)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8.37±2.6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5T14:08:22.7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6期作者:冯春源王明生赵霞[导读] 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糖尿病史是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预测独立预测指标之一。冯春源王明生赵霞(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 100043)【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功能不全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多支病变的患者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复杂 严重。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07-02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于2001年正式提出”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病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糖尿病史是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预测独立预测指标之一[1],本文分析在我院住院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符合AMI诊断标准患者。 1.2 研究方法1. 2.1分组及入选、排除标准入选标准:糖尿病组包括有糖尿病史或正在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或饮食控制的患者。非糖尿病组包括无糖尿病史、人院后血糖正常的患者及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排除标准:①非心血管病因的AMI患者,如创伤、外科手术、过敏性休克等;②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风心病、肺心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③近期使用过类固醇药物以及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影响葡萄糖代谢疾病的患者。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院后查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以及心电图,均有肌钙蛋白特异性增高及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1.2.2研究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弥漫程度。心功能不全的标准是Killip分级Ⅱ~Ⅳ级。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3.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高血糖损害机制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过度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对大血管、微血管及心肌都有明显影响,与高血压、高血脂有协同作用。研究显示糖尿病和血糖水平是影响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糖尿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3]。本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男性、高血压、多支病变明显增高。这可能与长期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通过介导氧化应激的产物、激活蛋白激酶C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等途径导致糖尿病心肌病变,促进心脏重构,且多数长期高血糖患者心肌坏死程度重,梗死面积大,致使心功能下降。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有毒性作用,对周围靶细胞抑制其胰岛素敏感性,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彭晓韧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4]。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差,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冠脉微循环的再灌注不良,冠脉储备降低和糖尿病心肌病变等因素有关。高血糖示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表现为舒张功能减低[5],对糖尿病并心肌梗死的临床预后有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心肌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极易发生心肌梗死,从冠脉造影看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这与有关报道相似。研究表明[6]有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多处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胰岛素敏感组,其冠脉病变多呈弥漫型狭窄,远端血管闭塞率高,与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相似。【参考文献】

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分析

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2T10:02:04.49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作者:蔡志强 [导读] 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并不少见,多经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方案改善临床表现。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省湘潭市 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5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81)利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n=84)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尼可地尔,分析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70/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8%(55/84)(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好。 【关键词】尼可地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不稳定心绞痛;心肌保护作用 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并不少见,多经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方案改善临床表现,前者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者主要包括低分子肝素钠及前列地尔等[1-3]。一旦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继续恶化,发展成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研发新药物,或优化现有治疗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5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给予不联用或联用尼可地尔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差异,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5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结合其意愿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81例,男52例,女29例,年龄52-78岁,年龄平均(57.63±6.51)岁;观察组84例,男53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年龄平均(58.31±6.29)岁。纳入标准:(1)能够耐受本次治疗,研究期间无脱出;(2)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3)入院后经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测、心脏彩超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不稳定心绞痛诊断;(4)所以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2)除心肌梗塞以外的心脏病,既往心梗史者;(3)肝肾功能严重不全;(4)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方案、抗凝、调节血脂等治疗方案;观察组联用尼可地尔片(国药准字H41024517,天芳药业有限公司),5mg/次,3次/d,口服。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方案如下:(1)经皮穿刺桡动脉,沿血管将导管向前推送,直至抵达待扩张的冠状动脉;沿导引钢丝将球囊或支架送入冠脉狭窄段,疏通并撑开血管壁;(2)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300mg口服,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J20030047,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40mg口服,以及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30083,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300mg;(3)术中,给予肝素(国药准字J20140024,辉瑞制药有限公司)6000U,静脉滴注,术后调整用量为100mg;(4)术后,口服阿司匹林(同前),75mg/次,1次/d,并维持用药。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心绞痛发生次数及时间、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估标准:(1)显效标准,心绞痛症状至少基本消失;(2)有效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幅度≥50%;(2)无效标准,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减少幅度<50%。显效及有效总和为总有效。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百分比(%)及()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使用检验及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70/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0%(55/81),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运动量不足等均可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以冠心病为例,其主要病变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居高不下等原因导致斑块被脂质成分浸润,继而不断扩张,继而导致冠脉管腔逐渐狭窄,引发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心绞痛;而硬化斑块因不同因素影响导致其内部出血,纤维帽裂隙,存在脱落风险。一旦脱落,随血流潜行进而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缓解心肌血供不足情况的同时,还需注意对心肌的保护,以改善预后[4-6]。 尼可地尔是烟酸与硝酸基结合的产物,具有类硝酸酯作用及能够打开ATP敏感钾离子特异性通道功能,前者可使尼可地尔发挥与硝酸酯类药物防控冠脉痉挛、减轻心脏前负荷的生理功能,后者可舒张心脏供血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局部供血障碍[7-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不稳定常规心绞痛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尼可地尔,与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实,尼可地尔可显著提高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好,从而发挥药物预适应作用,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伍远雄.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心脏保护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5(6):429-431. [2]田玉敬.尼可地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介入回聊不稳定心绞痛时对心肌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调查显示,至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高达3亿。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9240万,而糖尿病前期患者高达1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1]。1974年Hamby等首次提出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概念: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脏微血管病变、肌代谢紊乱和心肌纤维化等所致的心肌广泛结构异常,最终引起左心室肥厚、舒张期和(或)收缩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状态。迄今的证据表明,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力衰竭由DCM所致[2]。本文就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1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1心肌能量代谢异常糖尿病心肌能量代谢异常的始动因素是高血糖,糖尿病心肌在糖酵解和糖氧化两个环节存在明显的缺陷,从而导致心肌代谢的底物发生变化。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或不足,心肌细胞由于:(1) 葡萄糖转运体(GLUT4)数量减少;(2)糖磷酸化速度减慢;(3) 丙酮酸氧化减少等原因导致心肌组织中葡萄糖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过程发生障碍,进入心肌分解产能的葡萄糖流量减少,心肌细胞糖代谢低下,导致心脏功能障碍[3]。Iribarren等[4]研究证明,心脏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有关,主要机制是晚期糖化终末产物与胶原等大分子物质结合聚集,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增加心肌细胞炎性反应。 1脂代谢异常高脂血症是糖尿病的显著特征之一,血脂水平已成为DCM早期心功能改变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游离脂肪酸代谢障碍促进DCM 的形成。在糖尿病时,脂肪酸摄取和代谢增强,并且脂肪酸的摄取超过了氧化的速度,因此导致了脂类在心肌内堆积,细胞发生“脂中毒”现象[5],引起心功能异常和心肌肥厚,纠正脂代谢紊乱可改善心功能。胰岛素可抑制脂肪细胞的分解及脂肪酸的产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导致对脂肪细胞抑制减弱,使脂滴颗粒在心肌中聚积增多,对脂质氧化供能依赖明显增加,尤其是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增加。 1细胞内的钙调节异常及膜电位异常大量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是心肌功能受损的直接原因。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是调节心肌收缩的重要离子,糖尿病心肌毒性物质(长链的酰基肉毒碱、自由基和异常的膜脂内容物)的聚集会引起心肌调节蛋白和收缩蛋白调节异常,同时心肌亚细胞水平重构和钙通道异常,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发生[6]。Basu等(2009)发现1型糖尿病模型Akita(In2WT/C96Y)小鼠早期出现持久性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肌浆网Ca2+ SERCA2a的严重减少和心肌脂毒性有关。心肌纤维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糖尿病心肌病时胆固醇与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胆碱都升高,使钙内流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减退。Na+-Ca2+交换的能量来源于Na+-K+泵,反映Na+-K+泵活性的是Na+-K+ATP酶。有研究测定了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膜的Na+依赖的Ca2+的摄取活性,4周后发现Na+-Ca2+交换的受损限制心肌细胞排钙,导致细胞内的钙蓄积[7]。另外糖尿病心肌病由于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外向钾电流降低,其变化在心外膜较心内膜明显[8]。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心脏亦是一个内分泌器官。糖尿病心肌病时心肌血管紧张素早期处于激活状态,RASS系统激活,心肌局部ATⅡ增高,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于心肌,使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增多,从而诱导生长刺激原癌基因表达。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增生,胶原合成,最终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RASS系统激活后,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表达增加,结果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增加和心肌纤维化增加[9],使心室壁的僵硬度增加,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 1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的靶细胞对胰岛素样作用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广泛存在于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的结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压榨样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发症状并不明显,同时血脂水平差异不高,因此难以确诊。应该尤其注意到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状,并在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的前提下对其实施合理治疗。 标签: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在实际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在并发症的类型是,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能够及早的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我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23±5.45)岁。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单纯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1~71岁,平均年龄(64.89±4.7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在实际发病过程中的发病特点以及基本信息等进行探讨,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首发症状分析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2009-08-09 来源:检验医学在线作者:tb-lab 浏览:337次【字号:大中小】1979年WHO提出急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②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③心肌酶学的改变。并认为以上三项中的二项以上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一个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该具有以下特性:①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 ②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③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④能评估溶栓效果。 一、历史演变 1954年首先报告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有助诊断AMI,1952年首先从牛心肌提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1955年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963年发现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快速升高,1966年发表了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作用的报告,CK和LD的同工酶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1979年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AST、LD、CK以及同功酶组成血清心肌酶谱,在60、70年代在诊断AMI中起过重要的作用。1985年出现应用单抗测定CK-MB 质量(CK-MB mass)方法,CK-MB mass成为测定CK-MB的首选方法。1989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试剂诞生,1992年cTnT首次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同时出现了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1994年CK-MB亚单位开始用于临床病人的早期分筛,1996年发表大样本的cTnT和cTnI的临床应用报告。近几年内,国内外一致认为肌红蛋白和CK-MB亚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标志物,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 二、传统的心肌酶谱 (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Copyright https://www.sodocs.net/doc/122310499.html, AST在AMI发生后6~12h升高,24~48h达峰值,持续到第5天或一周降低。由于AST 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血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当今学术界已不主张AST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https://www.sodocs.net/doc/122310499.html,

尼可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尼可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尼可地尔组LVEDD、LVESD明显减小,LVEF和6 min 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可进一步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标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尼可地尔; 6 min步行试验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下降后期患者心功能发生失代偿的表现,是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终转归,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尼可地尔(nicorandil)是硝酸盐的烟酰胺衍生物,是一种新型钾通道激活剂,具有扩张动静脉、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脏负荷,保护心肌等多重作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口服尼可地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0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尼可地尔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2~69岁,平均(54.7±3.2)岁;病程1.8~6.2年,平均(4.2±1.6)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15例,Ⅳ级8例;冠心病23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肌病2例。常规治疗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1~66岁,平均(51.3±4.2)岁;病程1.4~6.4年,平均(4.0±1.9)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肌病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病及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具体如下:(1)有心血管病的基础病;(2)有典型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3)病程大于6月;(4)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40%;(5)受试者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1)半年内有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2)严重

心肌损伤标志物发展历程

心肌损伤标志物发展历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1666 更新时间:2009-8-10 临床观察发现,有些急性心梗没有临床症状,而且单一心电图敏感性较差,即便连续观察,阳性率至多达70%-80%。这就就是说,有20%-30%必须依靠心肌酶诊断。即便就是心电图阳性的病例,也需要心肌酶的配合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观察疾病的演变、疗效与预后。因为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能更准确地提供病情与预后 信息。 心梗 心梗就是心肌梗塞的简称。 心肌梗塞就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过去20多年,我国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肌梗死所下的定义:典型症状(胸部不适)、血清心肌酶增高与典型心电图变化中两者或三者的结合。2000年9月,欧洲心脏病杂志与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同时发表了修订后的由欧洲心脏 病学会有关专家批准的心肌梗死再定义的内容: 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一、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与逐渐下降(指肌钙蛋白T或I)或较快增高与下降(指肌酸激酶MB 同工酶)至少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冠状动脉成形术)。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已形成的心肌梗死:1、系列心电图出现新病理性Q波。2、已愈合或愈合中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心肌梗死再定义与以前心肌梗死定义的不同在于:再定义强调了生化 标志,把心肌坏死时血生化的变化指标(主要指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测定)提到很高的地位,这样就使许多微型(局灶性、显微镜性)、小型(小于10%的左心室肌)等心肌梗死的诊断成为可能;及时发现经皮冠状动脉干预术 后出现的心肌梗死及反映预后;及时发现外科手术导致的心肌梗死及并发症,并对预后做出判断。 传统心肌酶谱 心梗三项——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2001年9月17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一名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通过评估心脏肌钙蛋白(cTn)、肌酐激酶-MB(CK-MB)与肌红蛋白(Myo)水平可在90分钟内确诊病人就是否发生心梗。

糖尿病心肌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引言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CAN )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代谢异常引起的全身神经病变的一部分,是2型糖尿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5%~50.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CAN[1]。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一旦发生将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脏意外的风险。有文献报道,若糖尿病并发CAN,5年死亡率高达53%,而自主神经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仅为15%[2],但本病起病较隐匿,早期不易为患者和医生所重视,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引起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而威胁生命,早期诊治可延缓病情进展,晚期CAN呈不可逆改变。 本文就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生理学机制: 正常心脏自主神经作用有一定均衡性,对整个心脏所产生的效应并非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二者的总和,而是通过各种反射途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达到动态平衡。它主要表现为心率为适应人体需要而呈持续波动。副交感神经对心率的影响是通过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来实现的,而胆碱能受体对这一过程的反映是增加了细胞膜K十浓度,阻滞激活起搏点起搏电流的超极化;交感神经影响心率是靠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介导的细胞膜蛋白质磷酸化、L-钙通道电流和起搏电流的增加,最终结果是使本来缓慢的心脏舒张期去极化加速。 在静息条件下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心动周期变异很大程度上独立依赖迷走神经的调控[3],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活动不断互相影响。窦房结具有丰富的乙酞胆碱脂酶,能够快速水解乙酰胆碱,所以任何迷走神经冲动对窦房结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如果副交感神经作用超过交感神经,可能是通过以下两个独立

糖尿病的机理

糖尿病的机理: 1、艮卦之人的养生保健方案(玉竹与糖尿病) 玉竹的降糖效果,并不是因为它滋阴,而是因为它抗震。曾有医家认为,糖属于土;血糖高犹如土落入水中。此言确实有理。正常的人在吃东西后,饮食刚刚下肚,血糖便急剧升高,显然并不是吃下去的食物的问题,而是饮食入胃,胃蠕动加快导致;胃为艮土,是燥土,饮食入胃,胃受震动,也即燥土受震动,部分落入血中,于是血糖立即增高。正常人饭后两小时胃排空完毕,胃的蠕动减轻,那时血糖便也恢复了常态。而那时,正是饮食消化之后的营养吸收入血之时。所以说,胃受震动,是人体血糖高的最根本原因。 人体的胃功能正常之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假如胃自身出了问题呢,比如说,胃土过于燥,稍有震动便有土滑落,则人体空腹血糖也高了吧。 玉竹,是固摄艮土而抗震的最佳良药,我便是根据这个道理,从众多的药物之中寻到它的。其实,黄芪、山药均生于沙土之中,均有固摄艮土之功效,所以也均能降血糖,只是比起玉竹来,降糖的功效还是要差了不少。 玉竹,不仅仅具有降血糖之效。它能固摄艮土而抗震,所以,最重要的作用是护胃。 2、闲聊糖尿病 胃土不固,流失到血里过多,就是糖尿病了。大家不懂这句话,就想象有一条河吧,河堤是沙土。沙土流失到河水里过多就是糖尿病。那么,沙土为什么流失到河里太多呢?那原因就多了,比如说,没有木来固沙,沙容易流失;太阳太毒,烤得沙子太干了,也容易流失;附近在施工,沙子受到的震动多,也容易流失;天上不停地下雨,雨也容易导致沙土流失-----这也说明啊,治疗糖尿病没有固定的方法的,要根据各人的情况分别采取合适的方法治理才行。-----不过,不管怎么说,糖尿病是胃的问题,而胃出问题又与饮食关系非常大,所以得了糖尿病一定要好好找找原因,看看究竟饮食中出了哪些问题才生病的。------也因为这糖尿病原因的复杂,所以,自己详细列出得病前的饮食习惯,详细研究这些饮食习惯并尝试改变其实更有希望治疗糖尿病。 3、翻白草治疗糖尿病机理分析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特点分析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关系。方法:观察其早期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漏诊、误诊病例。结果: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存在着一定联系。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结合病例特点综合分析,准确及时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betes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the pathogenesis. Methods: Observe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ts early signs, combined with additional tests to improve early diagnosis rate, reduce misdiagnosis cases. Results: The diabetic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there was some connection occurs. Conclusion: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combined with features, to get accurate and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n significantly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lower mortality.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features;Clinical research 糖尿病(DM)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Framingham研究表明,对于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其心血管病发病率都是DM组高于非DM组。本文笔者就选取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特点分析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本院内科病房2006年11月~2009年11月住院患者,均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岁,入院时血糖为8.7~23.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8%~9.3%,均有心悸、胸闷,偶有胸痛或上腹痛,急查心电图、心肌酶,其中26例为典型心电图改变,12例结合心肌酶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2例追踪动态心电图发现无Q波ST-T段改变,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均符合1997年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空腹血糖(FPG)新标准≥7.0 mmol/L,急性心肌梗死(AMI)按照WHO标准:①典型临床表现(胸痛);②心电图典型改变及演变过程:③血清酶异常升高(AST、CPK、LDH)无其他原因解释者,三项中具备两项可诊断[1]。

阿片类物质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24卷第1期2010年2月 长治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ZHlMEDICAl.C01.I.EGE V01.24No.1 Feb.201077 阿片类物质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 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磊’曹德权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 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6一(2010)Ol一077—0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是指心肌在较长时间缺IIlL后恢复血流灌注不仅不能使心肌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缺IIn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I/R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密切相关,心肌保护已经成为其手术成功的天键所在。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理想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以达到更佳的心肌保护效果。1986年,Murry首次提出缺血颅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它是指反复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能够提高心肌对随后一个较长时间缺血缺氧的耐受性。IPC有两个时相组成:早期保护作用于IPC后它即出现,1h~3h后消失(第一时相);延迟性保护作用出现于IPC后24h,可持续72h(第二时相)。许多药物均可以模拟缺血刺激产生心肌保护作用。1995年,Schulu}lJ首次报道了阿片类物质参与IPC,随后更多的研究证实阿片类物质能够模拟IPC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本文将就一C,/DL组织中的阿片受体及阿片类物质参与IPC作用的最新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阿片类物质预处理的生理基础 1976年Martin首次提出并证实存在3种阿片受体,分别命名为扯受体、K受体、8受体,随后又发现每种阿片受体又分为2种~3种亚型。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心血符、呼吸、免疫等系统的调节。新近研究发现,阿片受体还存在于心脏、肾上腺髓质、血管、消化道、肺等外删组织。纳洛酮对中枢及外周阿片受体均有阻断作用,不能鉴别其作用部位。Schulm等【2j研究发现,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纳洛酮衍生物NaloxoneMethio.dide可以阻断IPC的-C,,KIL保护作用,可见外周阿片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410011) *在读研究牛,J:作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麻醉科受体的激动可能在IPC的保护机制中起蘑要作用。放射免疫受体分析法及生理学实验证明:成年大鼠的心脏及血管一卜的阿片受体主要为K型、6型,肛受体虽然在新生大鼠心脏中存在,但是在成年动物心脏未予证实。目前对于人类心肌细胞中阿片受体的分布尚存在争议。Bell等【31实验证实人体心房肌细胞中3种阿片受体均有分布,以K、艿受体居多。但多数学者认为心肌细胞中只有.c、8受体,无肚受体。研究发现外源性阿片类物质主要通过K及8受体产生一C,月JL保护作川。 2阿片类物质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 阿片类物质心肌保护机制尚未完伞明确,町能是通过以下途径: 2.1诱导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 阿片类物质的抗损伤作用与K。TP通道的激活有关。KATP通道是心肌细胞普遍存在的离子通道,艿及K受体可与KATP通道耦联。Schulu等【4J臆用KATP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预处理30min能完全阻断选择性8l阿片受体激动剂TAN一67的一LADL保护作用。Kevelaitis等【5]也同样发现6受体激动剂DADLE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被KATP通道阻滞剂所阻断。以一卜.实验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通过诱导KATP通道的JI:放参与一C,/ULIPC过程。 2.2激:舌Gi/o蛋白 G蛋白是细胞信息传递的基本中IhJ物质,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其信号传导主要是Gi/o蛋白。Schultz等【4J研究发现,G蛋c|和KATP介导8受体激活产生的心脏保护作用,用盯日咳毒素(PTX)预处理48h能完全阻断占阿片受体激动剂TAN一67的作用,证实6阿片受体对大鼠

从心梗三项看心肌受损

从心梗三项看心肌受损 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死)、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胸痛初期2-3h内脱离正常值,6-9h达到最高,24h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min-2h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由于其为小分子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快速入血,故在AMI发生的1.5~6h内,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但应注意的是,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肌钙蛋白(CTnI)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已有报道指出,在诊断AMI、心挫伤患者的心肌特异性障碍性疾病时,检测cTnI浓度是非常有效。 在心肌细胞损伤早期,游离于胞浆内的cTnI/cTnT快速释放出来[1]。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在4-8h以内cTnI由于心肌受到障碍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浓度脱离健康人的浓度范围。通常,AMI发病后12-18h后,cTnI浓度达到最高,并且维持5-10日。 对于AMI患者,cTnI浓度在治疗过程中的增减情况与CK-MBmass是类似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检测心肌障碍、特别是骨骼肌障碍上,cTnI指标比CK-MB 更有效。在心肌没有受损时,血清中肌钙蛋白浓度很低,检测不到,而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浓度虽低但可检测,因此没有特异性。因此,心肌肌钙蛋白I 的微量改变更能反映心肌受损。 cTnI/cTnT被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一致评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特 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确诊标志物。由于cTnI/cTnT具用心肌特异性,胸痛发生4h 后的患者,可直接采用cTnI/cTnT检测,其血清/血浆中水平升高具有诊断的特异性,AMI的早期诊断可为患者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对于一直不能通过心电图改变,又能无临床典型症状的微小心肌损伤患者,cTnI/cTnT的检测是目前的最佳辅助诊断指标。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