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

●《海洋地质学》的含义

●《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绪论-《海洋地质学》的含义和内容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海水覆盖区岩石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

●海洋地形、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海洋矿产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绪论-《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海洋地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现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2/3,白垩纪时达4/5;不了解海洋就不能正确认识地球,不了解海洋地质就难有全面的地球观。

●浩瀚的海洋是正在进行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全世界大陆上沉积岩的分布面积约占陆地的75%,多是古海洋的沉积物。对现代海洋沉积物的及其环境和机制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沉积学的内容,而且是将今论古的依据。

●海洋具有丰富的矿产资

●海洋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地质环境之一。

绪论-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史

●海洋地质知识的积累时期

●海洋地质学的独立时期

●海洋地质学的蓬勃发展时期

●海洋地质学的新时期

海洋地质知识的积累时期

●1.航海中海洋地质知识的积累

● 1872年12月6日-1876年5月4日,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航行,奠定了近代海洋学基

础,具划时代意义。

●2.大陆地质调查中海洋地质知识的积累

●大陆漂移说(Wegener,1912,1915)和Holmes(1928)的地幔对流说虽然当时未能得到大多

数学者的支持,却为而后的板块学说的创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海洋地质学的独立时期

●20世纪30-40年代是海洋地质学的独立时期,大陆架油田勘探、声纳等调查技术的革新、海

洋研究机构的建立,使海洋地质知识日益丰富。40年代末,50年代出一批重要著作的问世,表明海洋地质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三部著作的发行,标志着海洋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美国Sherpard的《海底地质学》

(1948)、苏联克莲诺娃的《海洋地质学》(1948)和荷兰Kuenen的《海洋地质学》(1950)。

海洋地质学的蓬勃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洋地质学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1. 海底三大发现

●大洋中脊系统、海底热流异常和海底磁异常是改变地球观的海底三大发现。

●2.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3.国际海洋机构的建立和国际合作

●4.人工地震和深海钻探

现今太平洋的收缩和大西洋、印度洋的扩张

1.地幔热对流

绪论-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

●1.海洋调查的内容、类型和方式

●海洋调查的内容:

●海洋科学下设6个分支学科:海洋水文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含地球物

理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物理学。每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就是海洋调查的一个项目。

●海洋调查的类型:调查目的:基础调查.应用调查.科学实验应用调查

调查区远近:远洋调查.近海调查.海岸带调查

运载工具高程:空中调查.海面调查.水层调查.海底调查

海洋地质调查方法

●海洋调查的方式:

●海洋调查观测点的空间分布

●海洋调查观测时间的间隔

●2.运载工具和仪器设备

●运载工具:

●海洋调查船、海洋观测浮标、潜水艇、水下居住实验室、飞行器。

●仪器设备:

●3.海上定位和水深测量

●海上定位-现在运用GPS、水深测量-回声定位

绪论-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

●1.地震勘探、2.地磁测量、3.重力测量

●4.热流测量

●海底表层取样和海上钻探

●1.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

●取样工具:采样器(拖网、抓斗)和取样管(柱状、垂直和浅层取样管)

●取样技术:无缆取样和摄影取样

●2.海上钻探

●包括钻井平台、海底浅钻和深海钻探

第二章海洋地形

●海洋形态学研究海水覆盖区地球外貌特征及其成因。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地形和海底地

形,两者界限为低潮线。

●第一节海岸带地形

●海岸地形是指低潮线与陆地之间、海洋与陆地两种营力共同作用的地形,因呈带状

分布,通常称为海岸带(简称海岸)。海岸带的海域称为滨海。

●海岸上有无河流入海是海岸地形和滨海沉积的首要特征。因此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的海岸:河口海岸和非河口海岸,后者为狭义的海岸带,通常又分为有障壁海岸和无障壁海

岸。

第一节海岸带地形

●一.海岸带

●1.无障壁海滩地形

●按坡向海滩分为两类:向海倾斜的单坡向海滩和双坡向海滩。沿岸堤是海滩上主要地形,有

时可见滩角和沙嘴。

●1)沿岸堤

●沿岸堤(滨岸堤、滩脊)是海滩上平行海岸线延伸的岗丘,由上冲流、回流和冲越流的沉积

作用形成,堤的陆侧发育纵向沟。

●2)滩角和沙嘴

●滩角是海滩上得一种韵律地形,载波能中等、沿岸流较弱的条件下发育,以高潮位滩角为主。

滩角在平面上伸向海,由粗碎屑堆积而成;滩角间为洼地。

●沙嘴发育在沿岸流强,水边线向陆弯的岸段,在惯性力作用下,沙嘴延弯曲的海岸线延长方

向伸长,但沙嘴的前端内弯。

一.海岸带

●2.有障壁海滩地形

●障壁沙岛平行海岸线延伸,其与大陆之间形成泻湖,两者构成了障壁沙岛-泻湖体系。

●1)障壁沙岛地形

●障壁沙岛有时露出高潮位形成滩堤,横切沙岛的潮道将泻湖与大海的水体沟通。潮差大

小影响障壁沙岛的发育。弱潮海岸沙岛长,中潮海岸沙岛短,强潮海岸不发育沙岛。

●2)泻湖地形

●泻湖多呈长条状,长轴平行海岸线。湖水很浅。

二.河口海岸

●通常将河口区分出河口段和近口段,口门是河口区的下界,潮区界是河口区的上界。潮流界

是两段的分界,以上为近口段,以下为河口段。有人将口门外浅海也归入河口区。

●河口区发育有三角洲地形和河口湾地形。

第二节大陆边缘地形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地形单元。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大陆边缘内有若干次级地形单元,按组合特征分为两

类:大西洋型-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裙组成;太平洋型,分为两个亚型,东太平洋型(安底斯亚型)-由大陆架、大陆坡和海沟组成;西太平洋亚型(东亚亚型)-由大陆架、大陆坡、边缘海盆地、岛弧和海沟组成。

一.大陆架

●大陆架通常指低潮线以下,向海延伸的环大陆平坦地带,平均坡度0°07′,外缘有坡

折,常以200米水深作为陆架外缘。通常以50米水深分内陆架和外陆架。平坦面、沟谷、边缘坝是大陆架的三个次级地形单元。

● 1.大陆架平坦面

●大陆架由许多平坦面组成,全球大陆架有6个平坦面。水深分别是15m,32m,52m,68m,87m,100m.

我国东海大陆架由三个平坦面,水深分别是<40m,60m,110m。平坦面的形成主要与海进和海退有关。

●2.大陆架沟谷地形

●河口外沟谷和海峡两端沟谷是常见的二种大陆沟谷地形,前者与河流作用有关,后者与潮汐

作用有关。

●3.大陆架边缘

●大西洋和西太平洋大陆架的外缘,地形呈坝状凸起,称边缘坝,露出水面形成岛屿。成因主

要是内力作用、也有生物礁造成的。

二.大陆坡

●大陆坡指紧靠大陆架外缘,水深200-2000m的海底。平均坡度为4°17′。

●海底峡谷和大陆坡平坦面是两个主要次级地形单元。

●1.海底峡谷

●海底峡谷横切整个大陆坡,源头通过大陆架与陆地河谷连通,或无关。峡谷出口有两种情

况,与大陆裙相邻,在2000m形成深海扇;与海沟相遇,峡谷可延续至4000-5000m。峡谷横剖面“V”字形。通常认为是浊流侵蚀形成的。

●2.大陆坡平坦面

●大陆坡由若干阶梯状平坦面组成,大西洋由三个平坦面,水深分

●别是550m,1650m, 2950 m。形成是岩性差异侵蚀的结果,或夷平面断陷而形成。

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的巨大斜坡。在地形上,它是大陆基面(海平面以上数百米)和大洋盆地底面之间的巨大而复杂的斜面。

1.地形特征

大陆坡上部下部坡度变化不同,主动型大陆边缘表现为上部缓,下部陡。而被动型的大西洋和印度洋边缘则相反,表现为上部陡,下部缓。在大陆边缘的三单元中,大陆坡的宽度最窄。 通常认为,被动型大陆边缘的陆坡宽度较大,而主动型大陆边缘的陆坡较窄。

陆坡表面崎岖不平

●三.大陆裙

●大陆裙坡度很平缓,小于1/40,常以扇形堆积体出现在大陆坡以下的坡麓。位于印度洋北部

的阿拉伯深海扇和孟加拉深海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陆裙。

●四.海沟和岛弧

●海沟指位于大陆边缘、与岛弧或山弧成共扼的狭长槽状凹地,水深大于6000m。

●沟弧共轭体系在平面上呈同心弧状展布,凸面朝向大洋。海沟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宽度数

公里至数千公里。剖面“V”字形,不对称,陆侧坡陡,洋坡缓,坡壁上发育平坦面。

●海沟可划分出陆侧坡、海沟底、洋侧坡三个次级地形单元。

●岛弧按平面分布特征分为内弧、中弧和外弧。

●五.边缘海盆

●边缘海盆一般位于岛湖和大陆之间,单个海盆呈近菱形或椭圆性;若干海盆连接,延伸方向

与弧沟系一致。海盆平均深3500m。

●边缘海包括中央海盆、陆侧(发育大陆架、大陆坡)、岛侧(发育岛架、岛坡)和海槽、海

脊。

第三节、大洋地形

大洋底包括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洋都有两个地形单元,但特征不同。

●一.大西洋底地形

●1.大洋中脊

●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正中,纵贯南北,全长1.7*10*4km。洋中脊宽度1500-2000km,平面

形态呈“S”形,与海岸线同步弯曲。脊顶起伏,主要在水下,但在冰岛和亚苏尔群岛等是其水上部分。洋中脊常被横向断裂所错断。

●有四类次级地形单元:中央裂谷、中央多山带、两侧平坦带、横向槽状凹地。

●2.深海盆地和无震脊

●大西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为大西洋洋盆区。其中有数列与洋中脊垂直或斜交的无震脊,无

震脊之间为深海海盆。深海盆地坡度小于1/1000,平均水深4670m,盆地中发育深海平原。

二.印度洋地形

●1.大洋中脊

●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展布,以分叉点为界分成北支、西南支、东南支。北支南段为南北

延伸,北段转向西北-称卡尔斯堡脊,西延入亚丁湾。西南支绕过非洲南端,与大西洋中脊相接,东南支在澳大利亚以南与太平洋中隆相接

●印度洋中脊也由中央裂谷,多山带、平坦带以及横向槽状洼地。东南支上未见中央裂谷。

●2.深海盆地和无震脊

●中脊将印度洋分为三部分:西印度海盆、东印度海盆和南印度海盆。各海盆都有数条无震脊,

脊间为深海盆地

三.太平洋底地形

●1.太平洋中隆

●太平洋中隆的位置偏东南,平面形态呈弧形。NW-SE向埃尔塔宁横向断裂带将中隆分成两段,

以北为东太平洋中隆,以南为南太平洋中隆。东中隆在加利福尼亚湾潜入北美大陆之下,但在圣安德列斯断裂以北又出现三段残留洋脊。

●三大洋中脊在南端相互连接,构成全球洋中脊山系,澳大利亚以南是太平洋中隆与印度洋中

脊的衔接处。

●2.深海盆地和无震脊

●太平洋底以东太平洋中隆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大小不对称,地形发育不同。中隆以东洋

底发育四条次级洋脊,脊间为深海盆地。中隆以西洋底发育七条无震脊,脊间为深海盆地。

在太平洋诸深海盆地中,广泛发育深海丘陵、孤立海山,其中不少是平顶山。

第三章海洋沉积

●海洋沉积学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现代海底的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沉积

地形以及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

●海洋按水深划分为滨海、浅海(0-200 m)、深海(200m-2000m ; >2000m)

●海洋沉积也相应分为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和深海沉积。

第一节、滨海沉积

●一.海滩沉积

●海滩是指以波浪作用为主,由粗粒(>63μm)硅质碎屑组成的疏松堆积体及其地形。

● 1.海滩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1)海滩沉积环境

●海滩分前宾和后滨,前滨向海倾斜,坡度1-5。水动力为波浪,

●中-高波能。以河流输砂为主,部分由海岸侵蚀供应。生物碎屑较少,来自海滩内栖息动物

硬壳。后滨以风的作用为主。

●2)海滩发育机制

●海滩发育主要受波浪控制。沙砾长期反复跃移、推移,使海滩碎屑物具有良好得分选性。

●潮位变动使海滩周期性冲淤,平潮位时间长,有较多的碎屑堆积,形成沿岸堤。

●海滩碎屑的纵向运动是沿岸流驱使的。沿岸流上游动能大,海滩遭受侵蚀,下游动能小,海

滩发生堆积,海岸曲折时常出现砂嘴地形。

一.海滩沉积

● 2.海滩沉积物

●1)海滩沉积物的物质成分

●石英、长石,有少量的重矿物和生物碎屑。也有火山碎屑。

●2)海滩沉积物的结构

●海滩一般由砂砾组成,在横向上在高潮线附近粒度粗,向岸、向海粒度变细,这是波浪能量

分配的反映。纵向上粒度沿海岸线递变,波能强处颗粒粗弱处变细。通常海滩沉积物分选好。

● 3)海滩沉积物的沉积构造

●(1)层面构造风成波痕、冲痕、刻痕和浪成波痕。

●(2)层理构造向海倾斜、向陆倾斜、下凹状纹层和上凸状纹层。

●(3)生物构造海滩环境中的生物主要是底内动物,形成居住迹、觅食迹、排泄迹、生殖迹、

爬行迹。

二.障壁岛和泻湖沉积

障壁岛平行于海岸线延伸,其与大陆之间形成泻湖,两者构成障壁岛-泻湖体系。

●1.障壁岛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障壁岛的海侧与海滩环境相似,岛顶发育风成沙丘,陆侧受泻湖水面生将影响。风暴浪侵入

时,沙岛两侧均受到侵蚀作用。强潮海岸不发育障壁岛。

●根据发育情况分别形成进积型、侵蚀型和稳定型障壁岛。砂源充足,海平面稳定,潮差小,

波能不大形成进积型;砂源短缺,海平面上升,水动力增强,沙岛受到侵蚀向陆迁移,导致泻湖缩小,障壁岛覆盖在泻湖之上。

● 2.泻湖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通常泻湖为低能环境,波浪、潮流的作用都不强,近潮道口附近较强,但风暴浪可以对泻湖

产生重大影响。

●泻湖的盐度和流态受淡水、咸水的补给量和蒸发量的影响。湖底为还原环境。潮差大小和气

候干湿是两个重要的环境因素。湖滨分布潮坪和沼泽。

二.障壁岛和泻湖沉积

● 3.障壁岛沉积物

●1)岩性

●以砂质碎屑为主,常见重矿物富集,含有介壳,动物一般为强壮的种,主要为化学

胶结物。

●2)结构

●一般分选性极好,颗粒与基质比较高,磨圆良好。

●3)沉积构造

●发育不对称波痕、平缓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可能是风成的和水成的,交错层理

方位常发生变化。常见生物穴迹与水道。

●4)大小、形状和方位

●宽约百米至数公里,厚度6-18米,非常长,平行于岸线,砂体一般为直的或稍弯曲。

二.障壁岛和泻湖沉积

●4.泻湖沉积物

●泻湖沉积物的物质成分有硅质陆源碎屑物、生物沉积物和化

●学沉积物。砂呈斑块状分布在沙岛附近。粉沙和粘土分布在深水

●区。干旱气候泻湖发育化学沉积物,石膏晶体分布于泥中,有时

●形成岩盐。湿热气候泻湖以钙质沉积为特征,灰泥是化学沉积,

●珊瑚碎屑是生物成因。湿热及温湿气候中有大量有机质沉积。

●纹层状水平层理是主要的沉积构造,沙岛附近可见小型交错层理。近岸富含有机质的泥

质沉积物中发育生物扰动构造。

三.潮坪沉积

潮坪是指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极缓(0°3′-0°17′),通常由细碎屑(粒径<63μm)组成的海岸。潮坪宽度12-20km,潮差大于2m,波能小。面临广海的开阔潮坪,规模大。发育在海湾和泻湖的遮蔽潮坪,规模小,断续分布。

●1.潮坪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1)潮坪沉积环境

●潮坪沉积环境按潮位分为潮上坪(特大高潮位与平均高潮位之间)、潮间坪和环潮

坪(平均低潮位与最低天文潮之间)。潮间坪是潮坪的主体,进一步可分为高潮坪(平均大潮高潮位与平均小潮的高潮位之间)、中潮坪和低潮坪(平均小潮低潮位与平均大潮高潮位之间)。

●2)潮坪发育机制

●潮坪发育受潮汐控制,波浪为辅。气候、生物、物源供应对潮汐发育有影响。

●潮坪沉积物以细粒为主,粒度变化自海向陆由细变粗。与潮坪水动力能量分布和冲

淤机制造成的。低潮线附近波浪活动强烈,作用时间强,向陆动能变小,粒度变小。潮坪冲淤是在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复进行,潮坪粒径向岸变细。

2.潮坪沉积物

●1)潮坪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和结构

●(1)陆源碎屑潮坪沉积物

●陆源碎屑:粉砂、粘土和细砂,潮沟中有粗砂、泥砾和贝壳。

●生物沉积:生物量在泥坪上多,混合坪次之,砂坪少,主要为腹足、瓣鳃类,植物分布在潮

上坪,潮间坪少。

●(2)碳酸盐潮坪沉积

●缺乏陆源碎屑输入时,湿热潮坪发育为碳酸盐潮坪,蓝藻起重要作用,大量碳酸钙以泥晶颗

粒析出,形成灰泥。机制是藻类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促使水中碳酸钙以文石形式沉淀。

●(3)蒸发岩潮坪

●在干旱、炎热气候,强烈的蒸发使潮上坪的地下水和洼地积水盐度增高,形成大量硫酸盐和

岩盐。蒸发岩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萨布哈(sabkha)波斯湾阿布扎比海岸的泻湖潮坪是萨布哈的典型地。潮间坪发育碳酸盐、

潮上坪形成硫酸盐。过度蒸发形成超咸地下水,导致潮上坪形成一系列自生蒸发矿物:岩盐、石膏、硬石膏、白云石、天青石、菱铁矿和钙铁矿等。

●盐碱滩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奥米提皮克三角洲是盐碱滩的典型地。其产在泥坪陆缘的浅

洼中,风暴潮淹没洼地,卤水蒸发形成盐层和石膏层。

2.潮坪沉积物

●2)潮坪沉积构造

●(1)陆源碎屑潮坪沉积构造

●潮沟使潮坪区分出沟间环境和潮沟环境。

●沟间坪沉积构造沟间坪地形平坦、水浅流速小,30-50cm/s,发育小水流波痕和浪成波痕、

泥裂。沉积物颗粒具纹层,流、憩更迭形成了粉砂与粘土互层。潮流往复交替使粉砂层中具有小型鱼骨状交错层理,粘土层呈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脉状层理,通称潮汐层理。

●潮沟沉积构造潮沟沉积兼有平原河流与潮汐沉积的特点。潮沟中有三种层理:

●鱼骨状交错层理两个倾向相反的交错层单元(砂层)被一个泥质薄层隔开,是潮汐环境的

典型特征,是涨潮流和落潮流先后形成的,薄泥层是憩流时沉积的。

●双粘土层在一个涨潮-落潮周期内,先后沉积细砂层、粘土层、细砂层和粘土层,两个砂层

先后由涨潮流、落潮流形成。两个粘土层夹一个细砂层,称双粘土层。两个粘土层是先后在高平潮和低平潮期憩流形成的,静水沉积物。

●单粘土层潮间带下部,在低平潮憩流期形成一个粘土层,落潮时潮间带露出,不能形成另

一个粘土层。

●潮坪生物构造主要为孔穴和扰动构造。

2.潮坪沉积物

●2)潮坪沉积构造

●(2)碳酸盐潮坪沉积构造

潮上坪及高潮坪藻沼沉积中叠层构造发育,灰泥中有泥裂和鸟眼构造,虫迹少。

●(3)萨布哈沉积构造

●萨布哈分为三带。下带为石膏嵌晶,中带为结核状硬石膏,上带为硬石膏层,岩盐晶体。

3.潮坪沉积相序列

●3.潮坪沉积相序列

●(1)平面序列

●相序自陆向海为潮上坪相、潮间坪相、环潮坪相。北海荷兰潮坪为盐沼相(潮上坪)、泥坪、

混合坪、砂坪(潮间坪)、潮沟相(潮下带)。

●(2)垂向序列-北海亚德湾潮坪序列

●盐沼层

●泥坪海退序列

●混合坪

●砂坪

●砂坪

●混合坪

●泥坪

●半咸水和淡水泥海侵序列

●泥炭

●老沉积物

四.三角洲沉积和河口湾沉积

● 1.三角洲沉积

●三角洲是指河流在一个稳定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及沉积地形。

●1)三角洲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1)三角洲沉积环境

●三角洲沉积环境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环境。

●三角洲平原由分流河道和河间地组成。在三角洲平原上部,河间地为陆地环境,发育洪泛平

原、淡水沼泽和淡水湖泊。在三角洲平原下部,河间地为滨海环境,有潮坪、海滩、障壁沙岛、泻湖和盐沼等。

●三角洲前缘是分流河的入海处,水动力活跃,分流河间湾为静水

●环境。分流河决口,在河间地或前缘形成决口扇。分流河口坝和决口扇是三角洲前缘两种主

要沉积地形。

1.三角洲沉积

●(2)三角洲发育机制

●在河口发育三角洲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A泥砂来源丰富;B口门外海水较浅,坡度平缓;

C沿岸流、潮流等海洋营力较弱。口门砂坝位于口门,它的成长是三角洲发育的核心。冲淡水是低密度流,沿海面扩散形成平面喷流,河水扩展、水底摩擦,咸水顶托等导致口门水流速度骤缓,大量推移质快速堆积,形成口门砂坝。口门砂坝的形成使分流河道向海推进,并进一步向海推进,

●并进一步分叉,促进三角洲发育。分流合易在洪水期决口,取新流道入海,在前缘两侧形成

决口扇,发育心的活动三角洲。

●(3)三角洲平面轮廓

●目前常用的三角洲平面轮廓有四类:鸟足状三角洲(伸长状);扇状三角洲;尖头状三角洲;

岛屿状三角洲。

●三角洲形态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水动力因素很重要,河控三角洲的形态为扇状或伸长状,

浪控三角洲形态为尖头状。

1.三角洲沉积

●2)三角洲沉积物

●(1)亚三角洲和三角洲朵体

●三角洲通常是书个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套叠的复合体,每个亚三角洲又是由若干三角洲朵体

套叠而成。正在活动成长的三角洲朵体不断向海进积,处于三角洲建设期;废弃三角洲朵体往往下沉,被海洋作用改造。

●(2)指状砂坝和席状砂体

●三角洲沉积总的趋势是粗碎屑沉积在河口口门,细碎屑以悬浮形式运往陆架浅海。位于三角

洲前缘的口门砂坝,形态随分流多少而异,分流少,分流河间的距离远时,平面呈指状砂坝,横剖面呈透镜状;分流多而密时,砂坝联合形成席状砂体。

●(3)细粒三角洲和粗粒三角洲

●细粒三角洲大的平原河流沉积物细,一般形成细粒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总成分为泥质-混

合质,浪控三角洲总成分为砂质。

●粗三角洲某些海岸地形陡峻,发育粗粒三角洲,沉积物砂多,常见砾石。粗粒三角洲分为

扇三角洲和网状三角洲。

1.河口湾沉积

●河口区被海水淹没时称河口湾,是一个半封闭的近岸水体,与开阔海联系自由,其中的还水

在一定程度上被大陆排出的淡水冲淡。潮汐对河口湾沉积物质分布起重要作用,潮汐脊是主要沉积地形。

●1)河口湾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1)河口湾沉积环境

●河口湾分布在大河的强潮口,小河的中潮口、弱潮河口,以及三角洲分流河口的低径流期,

河口湾的发育主要受潮汐控制,河流为辅,波浪有时起一定作用,强潮河口湾形成三角港,弱潮河口湾形成三角湾。

●理想的河口湾分三段,上段河流作用区,中段咸淡水混合区,下段为海洋营力作用区。

●(2)河口湾沉积发育机制

●咸淡水混合是沉积作用发育的核心,最大混浊带的形成及时空变化规律是河口湾最重要的地

质现象。涨潮时流速快使底质再悬浮,并拦住来自河海的泥砂,在咸水入侵极限处形成最大浑浊带,高平潮时出现沉积,浑浊带缩小。落潮时流速加大,底质再次悬浮,低平潮时又出现沉积。

1.河口湾沉积

●2)河口湾地形

●(1)三角港

●以强潮河口湾为典型,旁侧发育潮坪,湾底堆积物有限,通常只形成潮砂脊,不露出高潮面,

为三角港。常见于河流输砂量少,相对输砂率小的强潮河口。

●(2)三角湾

●当沿岸流较强时,湾口堆积湾口坝-平行海岸的沙嘴,为三角湾。三角湾内没有明显的潮汐

砂脊和潮汐水道。

●3)河口湾沉积物

●(1)三角港沉积物

●三角港沉积物主要由河流和潮流带入。三角港河道底部多为砂,边缘浅滩发育潮坪。潮砂脊

走向与河口湾轴向平行,与岸线直交或斜交。潮成砂体内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单向板状及槽状交错层理,生物扰动较少。

●(2)三角湾沉积物

●三角湾流速缓,介于三角港与泻湖之间。沉积物中心细、边缘粗。主要为粉沙和粘土,透镜

状砂岩。还原环境沉积物呈黑灰或绿色,氧化条件呈褐或灰色。介壳和植物碎片,生物扰动较发育。

第二节、浅海沉积

●大陆架水域为浅海。影响大陆架沉积的因素有:海平面变动、物源补给、碎屑物粒度、水动

力条件、气候及其波动、生物作用、化学因素、大陆架地形、海域隐蔽程度、周边陆地区域性质、构造背景。

●一.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是一个新课题,冲淡水是指径流排

●出河口口门以后受到混合而形成的低盐水,主要以低密度浮流形

●式向口外浅海扩散,含于浮流中的大量陆源悬浮体随之搬运至大陆架,形成独特沉积。

一.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1.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的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1)冲淡水沉积环境

●(1)冲淡水的盐度、温度

●广义冲淡水包括沿岸冲淡水和口外冲淡水,前者运动受沿岸流控制,后者为狭义冲淡水,分

布在口外正前方,惯性力为主要动力,在大陆架上直接形成冲淡水沉积。口外冲淡水为低盐变温水团,常年存在与大陆架浅海,主体在内陆架。

●浮流锋是口外冲淡水团的边界,通常以盐度锋标定,一般为30‰。

●冲淡水盐度为15~30‰,平面分布模式为口门附近盐度低,往外增高,等值线呈舌状,称冲

淡水舌。盐度垂直分布的层化状况与水深(离口门距离)有关,也受潮差和径流量的影响。

低盐冲淡水在上,高盐水在下。

●冲淡水团温度随季节变化,与大洋水团温度叫稳定有明显区别。

一.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2)冲淡水的运动

●口外冲淡水是平面射流,冲淡水浮流是惯性流,大小与口门水流速度、流量有关,运动方向

与河口口门轴一致。冲淡水运动还受潮汐、相邻水团和优势风的影响。

●(3)冲淡水中的悬浮体

●含有较多陆源悬浮体是冲淡水的重要特征。河流和上升流是控制悬浮体分布的重要因素。河

流冲淡水影响较普遍,上升流主要在大洋东侧,西侧较少。口外冲淡水因含悬浮体多而成混浊浮流,浓度自口门往外递减,等值线呈舌状向外伸展,称为混水舌。

●2)冲淡水沉积机制

●冲淡水中含有较多陆源悬浮体,是冲淡水沉积的主要物源。含有悬浮体的冲淡水将碎屑直接

搬运到力所能及的海区,在流速减缓时按碎屑粒径、比重、形状逐渐沉积下来,成为冲淡水沉积。

一.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2.冲淡水控沉积地形

●1)悬积舌

●悬浮体浓度低的冲淡水为处清水,一般仅局部形成冲淡水沉积。无固定堆积形态。浓度高的

冲淡水可行成堆积底形-悬积舌。一般分布在三角洲的前方。其表面向盆地底倾斜,平面呈舌状,轴部微凸,这是轴部沉积速率较快造成的。

●2)悬积舌上的塌陷坑、泥流沟和生长断层崖

●因为沉积速率高,悬积舌内粉沙、粘土中孔隙水未能排出,产生

●超孔隙流体压力,使沉积物的稳定性降低,从而发生快体运动,

●形成滑坡、泥流,发育生长断层崖,底劈等变形构造,在地形上产生塌坑、泥流沟、生长断

层崖。

一.冲淡水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3.冲淡水沉积物

●1)冲淡水沉积物的粒度和分布

●大多数粒径小于63微米,包括粉沙和粘土,通常后部为粉沙,前部为粘土,这种粒序与冲淡

水余流的动力状况一致。

●2)冲淡水沉积物成分

●(1)陆源碎屑矿物:石英、斜长石、方解石轻矿物,少量重矿物。

●(2)粘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

●(3)生物沉积

●包括有机质和底栖生物。有机质丰富,一般为1-2%,且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大量的陆源

有机质(植物碎片、溶解有机质)和丰富浅海有机质(浮游生物),加上沉积速率高,使形成于浪基面以下、低能、还原环境的冲淡水泥相成为理想的生油岩。底栖生物量小,品种单一,底栖的有孔虫等具有浅海相的特征。

●3)沉积构造

●冲淡水沉积物水平层理发育。

二.浪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波浪对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的影响在弱潮大陆架上比较明显。通常正常天气和风暴天气交替

出现,使得大陆架上正常浅海沉积和风暴沉积交互成层。

●1.正常浪控大陆架浅海的碎屑沉积

●1)正常浪控大陆架浅海的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正常天气的波浪影响范围从低潮线-好天气浪基面。位于前滨外侧的海域为临滨,水深下界

12-20m,坡度1/200。临滨上部以波浪为主,下部有潮流和风成沿岸流的影响。

●波浪对海滩和临滨的作用机制是一个统一过程。正常天气的波浪对临滨改造很显著。在好天

气浪基面深度以上,正弦波形变为浅水波,从而消耗能量,并搬运泥砂。消耗在临滨底的波能随水深增大而减小,控制着临滨沉积物结构、构造变化。大陆架上的沉积物搬运受到波浪和单向水流的相互作用,波浪活动使沉积物悬浮,以至弱的水流也能将它搬运,浅水波使沉积物离岸迁移时形成水下砂坝。

二.浪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2)正常浪控沉积地形

●水下砂坝是临滨主要地形,直线形沿岸砂坝和新月形砂坝。

●(1)沿岸砂坝

●当海滩沉积物离岸向海迁移时,通常会沉积形成平行海岸延伸的垄岗状水下砂坝-沿岸砂坝。

但潮差较大的海区因破浪点位置随潮位升降有较大变动,一般不容易形成砂坝。砂坝发育的海底通常砂量丰富,也有细砾、贝壳和泥。

●(2)新月形砂坝

●近岸水下韵律地形由新月形砂坝和内砂坝组成。新月形砂坝的凹面在岸侧,剖面对称或不对

称。它们广泛发育在长直砂岸滨外,但在弱潮海湾发育发育特别好。

二.浪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3)正常浪控沉积物

●(1)沉积物粒度

●临滨碎屑通常以砂、粉沙为主,粒度自低潮线向海由粗变细。是离岸流向临滨输送的混浊流

体分异作用造成的。某些临滨的碎屑较粗是残留沉积未能得到改造的现象。在离岸流较弱、沿岸流较强、悬浮体较多的临滨,粒度普遍较小。

●(2)沉积构造-原生无机沉积构造和生物扰动构造

● A 无机沉积构造

●无论是滨海和浅海的原生无机沉积构造,都是沉积底形及其移动的反映。波浪在临滨形成水

下沙坝,并使其移动。出项坝顶、坝沟、向陆斜坡、向海斜坡四种亚环境,形成两种交错层理(中型槽状交错层和小型波浪交错层)以及三类纹层(向海倾斜、向陆倾斜和水平纹层)。

● B 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扰动构造的发育与波能、水深、粒度有关,是环境灵敏标志。高波能环境的生物成因构

造不发育,低能环境生物改造十分强烈。生物扰动构造随水深变浅、粒度变粗、波能增大逐渐减少,具有明显分带性。通常临滨下部生物扰动构造发育。遗迹化石丰富,上部发育较差。

二.浪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2.风暴浪控大陆架浅海的碎屑沉积

●1)风暴浪控大陆架浅海的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风暴浪是由于气压明显降低或大风应力引起的,风暴浪一方面可以引起海平面大幅度升降的

风暴潮,另一方面会造成海水沿水平流动的风暴流。风暴潮能使部分临滨暂时露出水面;风暴流向陆时将大陆架沉积物搬向海岸。向海时将滨海沉积物带往浅海。风暴浪基面的深度大于正常浪基面深度。

●风暴过程分为成长、高峰、衰退三个阶段,加上前后两个正常天气的波浪阶段,共5个阶段。

内陆架风暴流速度大,外陆架较小。风暴浪猛烈侵蚀海滩,强烈搅动海底,因此风暴回流中碎屑物浓度很高,具有密度流和重力流性质。

●在风暴回流的能量高峰期,水体携带着大量碎屑向岸外倾注,对海底进行强烈冲刷。随着能

量的衰减、流速变小,首先在侵蚀底面,并主要在坑洼中堆积颗粒粗大的滞留沉积。接着出现快速沉积过程,能量减小,形成块状风暴层和纹层状韵律风暴层。风暴过后天气恢复正常,在风暴层之上过度为正常天气波、潮汐形成的沉积层。

二.浪控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

●2)风暴浪控沉积地形

●风暴浪产生风暴流,可以在大陆架上形成平行流向的线状砂脊。美国动部大陆架广泛分布着

线状砂脊,以22度与东海岸斜交,向北东方向延伸,构成内陆架上脊、=槽相间的起伏底形,部分深入外陆架。

●3)风暴沉积物

●沉积物粒度有一定的横向粒序,自陆往海由粗变细。在风暴浪基面以上形成的风暴沉积物以

砂、砾为主。临滨、悬积舌后部都可有风暴砂层。在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较上部,形成近源风暴沉积,粒粗。在风暴浪基面附近形成远源风暴沉积,粒细。

●风暴沉积的垂向层序具有规律性,反映风暴阶段能量演变。层序自下而上为:风暴前正常浅

海泥层;侵蚀面上为底部滞留沉积,由贝壳、泥砾、岩屑组成;细纱层,粒序层理或块状层理,宏观上为丘状层理;风暴后正常浅海泥层,水平层理。其中2、3层为风暴层,两者成对,构成层偶。

●风暴层快速生长,不利于生物生长,因此,层内生物扰动痕迹。

第三节、深海沉积

●水深大于200米的海域,包括半深海200-2000米和深海(大于2000米),泛称为深海环境。

●以水深分布为主要分类依据将深海沉积物分为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以成因为主要分类依据

将其分为陆源碎屑沉积、生物源沉积、火山碎屑沉积、深海粘土沉积和自生生物沉积。

●一.陆源碎屑沉积

●陆源碎屑沉积包括浊流沉积、等深流沉积、海洋冰川沉积和风运沉积,他们主要分布在大陆

坡和大陆裙,少量分布在深海盆地。

●1.浊流沉积

●浊流是碎屑物与水混合而成的、在水盆地底面顺坡流动的重力潜流,主要分布在海盆,湖盆

也有。

一.陆源碎屑沉积

●1)浊流环境和发育机制

●(1)浊流沉积环境

●有大量碎屑、地形较陡的海底,遇到触发事件,就能产生浊流。大陆架外缘、大三角洲的悬

积舌和陆坡是浊流多发区。河流冲淡水,能在陆架谷中运输浊流出陆架外缘。

●大陆坡上的海底峡谷是浊流的主要通道,浊流堆积的地形是深海扇;部分浊流进入深海盆地,

将丘陵填成平原。浊流也进入海沟。海底。碳酸盐和火山碎屑也能形成浊流。浊流不仅是顺坡下淌,而且还能爬坡流动。

●(2)浊流发育机制

●浊流的形成与崩塌、滑坡等伴生,海底块体运动的发生与沉积物稳定性有关。沉积速率高、

坡度大的海底沉积物稳定性低。埋深15米内的沉积物稳定性低。

●在大陆边缘因地震触发,海底出现崩塌、滑坡,随后出现浊流。浊流的密度为1.03-1.3g/cm3。

浊流体头部的厚度大于体部,尾部最小。头部粗粒富集,为快速高密度浊流,具强侵蚀力,浊流体内的碎屑在湍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浊流一旦形成,运动驱动力是惯性力和重力在斜坡上的分力,随着坡度减缓和惯性减少,动能衰减发生沉积。

●浊流的沉积作用有三个阶段,形成鲍玛序列A、B、C、D、E段。

一.陆源碎屑沉积

●2)浊流沉积地形

●浊流沉积主要分布在大陆裙,形成一系列深海扇,部分分布在大陆坡下部,形成陆坡裙。

●在一个深海扇上往往有一个活动扇区(主扇),一个废弃扇,主扇在中扇区,主扇谷明显,

还有分流谷网。上扇区地形较陡,具有天然堤,扇顶紧挨着峡谷口。下扇区地形平坦。

●3)浊流沉积物

●(1)鲍玛序列-一次浊流事件形成的浊积层的理想层序。

●(2)浊积物物质成分

●陆屑浊积物

●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植物碎片,也含海绿石、浅海生物遗体等,表明从陆架搬来,组成A-D

段及E段下部。E段上部含深水有孔虫,是正常深海盆地沉积。

●碳酸盐浊积物-分布在热带海区,从生物礁上搬来。

●火山碎屑浊积物-岛弧附近、板内热点附近都有分布。

●(3)浊积物粒度

●有细砾、砂、粉砂、粘土,以细砂、粗粉砂为主。见鲍玛层序。

●(4)浊积物层理

●主要为递变层理和交错层理,见鲍玛层序。

一.陆源碎屑沉积

● 2.等深流沉积

●1)等深流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1)等深流沉积环境

●等深流发育在深水环境。等深流又称等高流、水平流、平流,是大样盆地中沿着等深线作水

平流动的一种大洋底流,主要分布在2000-5000米的海底,某些海湾的外陆架也有等深流的分布。密度梯度力是等深流的驱动力,基本上在同一地形单元内流动,属全球温盐密度环流。

●(2)等深流沉积发育机制

●等深流是一种流速缓慢、流动持久、流程很远的底层流。流速变化时会形成不同的沉积物。

当流速小于6-10cm/s,泥状洋底生物构造清晰;当流速达5-15 cm/s,出现粉砂质沉积,不见生物痕迹,洋底光滑平坦或有新月型小波痕;当流速大于20 cm/s,沉积物被启动、推移,形成各种类型底床形态。等深流的簸选作用,形成粗粒滞留沉积、并产生砂质等积物和粉砂质等积物。

一.陆源碎屑沉积

●2)等深流沉积地形

●(1)等深流沉积地形

●有中小型底形(沙丘、底流波痕)和大型底形。沉积脊堆是洋底最为壮观的沉积地貌景观之

一,沿某一等深线分布,大型的可长数百公里,宽数公里,厚数公里。沉积脊堆一般分布在等深流边缘而不是中心,因为边缘受静水体作用,使流速降低有利沉积。

●(2)等深流侵蚀地形

●有深水海渠和环形小海壕两种地形。

●深水海渠是海底最重要的一种侵蚀痕,长数千米,宽数米-数十米,深度大于20米,沟距50-200

米,等距相间。垄沟与水流方向平行,可随等深线转向,沟底平坦,可出露基岩,沟坡有沉积物分布。机制尚在研究中。

●环形海壕分布冰川漂砾、猛结核等障碍物的边缘,是水流遇到障碍物发生分离,产生较强涡

流冲刷形成的。

●3)等深流沉积物

●等深流沉积物称等积物或深积物,成岩称等积岩。按粒度与成因可分为泥质等积物、粉砂-

砂质等积物、滞留砾石质等积物,其物源成分多样,有陆源碎屑、生物碎屑和火山碎屑等。

一.陆源碎屑沉积

● 3.海洋冰川沉积

●是源自大陆冰川的冰山在大洋中漂流时,因融化将陆源碎屑坠落海底而形成的,简称冰海沉

积物。冰海沉积物分布在环南极大陆的海域及北冰洋、哈德逊湾和白令海峡等处。冰海沉积物有三类:近源快状底积、冰海混杂层状冰积和含有冰积坠石海相纹层泥。

●1)近源快状底积

●分布在高纬度,位于大陆冰川进入海洋的起点,海陆交界附近的海底。冰积物从冰川末端直

接释放到海底,形成底积。分布范围小,离岸距离不远。近源快状底积无分选、无层理、无本地生物群。

●2)冰海混杂的层状冰积

●它是海洋冰川沉积的主要类型。在北半球分布范围可达50N,南半求可达60S。层状冰积分布

在块状冰积的向海方向,形成一个很少含粗粒的沉积物带。有原地埋藏的软体动物,粘土含量高,粗碎屑少,岩屑长轴方向乱,有层理。

●3)含有冰积坠石的海相纹层泥

●是海洋冰川沉积与正常海相沉积物的过度类型,分布在冰海沉积物分布区外,分布面积大。

一般情况,冰积坠石散落在硅藻软泥中,可以穿过纹层将其压弯,而后的正常海相沉积又将坠石覆盖。

二.深海生物源沉积

广义的深海生物源沉积包含钙质软泥沉积、硅质软泥沉积、珊瑚碎屑沉积和有机质四个亚类,前二者合称生物软泥,为狭义的深海生物源沉积。深海沉积中生物骨屑含量大于30%或大于50%是为深海生物源沉积,称生物软泥。珊瑚碎屑的物源为底栖生物,深海有机质主要来自大洋浮游生物。

●1.钙质软泥沉积

●1)深海钙质软泥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深海钙质软泥形成受介壳产量、溶解效应和稀释作用等控制。

●(1)深海钙质软泥沉积环境

●正常盐度海水适合浮游生物生长,因为绝大多数种属为狭盐性。温暖海水适合大多数种属发

育,其他水温也有钙质生物,但发育差。不同水温有不同的属种,呈现出纬度分带性。

●浮游生物绝大多数生长在表层海水,但壳体降落在不同深度的海底。海底的深度环境影响碳

酸盐沉积物的溶解和堆积。生物沉积物要求以生物壳成分为主,因此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生物壳的绝对量,还要看其他碎屑的稀释程度。

二.深海生物源沉积

●(2)深海钙质软泥沉积发育机制

●海水肥力和生命周期对海域介壳产量、面貌的控制

●在深海生物沉积物的分布上,有一个肥力-深度模式。

●海水肥力是营养盐多寡等水体综合特征。近岸海域和上升流区为高肥力区,生物生产率高,

硅藻特别发育,海底分布硅藻软泥。

●远洋为低肥力区,生物生产率低,但颗石藻对肥力的灵敏度小,相对含量多,海底分布颗石

藻软泥。

●有孔虫和放射虫软泥分布在高肥力区的海底。

●一般说,生物量大时介壳产量高,但生命周期影响介壳产量。在同一水域生物量相同的两类

生物群相比,短周期的产量高,长周期的产量低。

●差异溶解效应和深度溶解效应对埋藏介壳产量、面貌的影响

●差异溶解效应是指由于介壳耐溶性随生物群和种属而异,导致海域生物群与埋藏生物面貌不

同的现象。

●钙质介壳从易溶到难溶的顺序是:翼足类(文石)、有孔虫(方解石)、颗石(方解石)。

●深度溶解效应是指海水对介壳的溶解能力随海水深度变化,不同水身介壳遭受溶解的程度不

同的现象。钙质介壳和硅质介壳都有深度溶解效应,但具体表现不同。

二.深海生物源沉积

●稀释作用对深海生物源沉积物形成的制约

●在稀释作用弱的区域因陆源碎屑少或火山碎屑少等,可形成生物源沉积物。

●硅质介壳与钙质介壳同时,虽不影响生物源沉积物的形成,但互相冲稀,对形成单一的硅质

或钙质沉积物有影响。

二.深海生物源沉积

●2.深海硅质软泥沉积

●1)深海硅质软泥沉积环境

●硅质介壳浮游生物是深海硅质软泥的主要物源,主要是硅藻和放射虫。硅藻喜低温,寒冷海

域产量比其他水域高些。硅藻产量多少,取决于营养盐含量,冷水区和上升流区硅藻丰富。

●2)深海硅质软泥发育机制

●海水肥力和生命周期对海域介壳产量、面貌的控制

●硅藻软泥分布在高肥力区,放射虫软泥分布在较高肥力区,短生命周期生物的介壳产量高。

●差异溶解效应和深度溶解效应对埋藏介壳产量、面貌的影响

●硅质介壳从易溶到难溶的顺序是:硅鞭藻、硅藻、放射虫、海绵骨针。

●海水对硅质介壳的深度溶解效应与钙质介壳不同。海水中氧化硅含量处于不饱和状态,故对

蛋白石具有溶解能力。

●稀释作用对深海硅质软泥沉积形成的制约

●硅质软泥的形成不但要求有很多的硅质介壳的产量,还要陆源碎屑和火山碎屑的量不能多。

CCD以下溶解作用可以溶掉大部分钙质介壳,使硅质介壳保持数量上的优势。

三.其他深海沉积

●1.深海火山碎屑沉积

●火山碎屑中以火山灰的分布最广,在风力作用下,火山灰散布到深海中,尔后沉入海底,形

成火山碎屑沉积。

●2. 深海粘土沉积

●深海粘土在大洋中分布面积仅次于钙质软泥,主要分布在太平洋。

第四章海洋构造(8学时)

●海洋构造地质学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是研究海水覆盖区岩石圈性质、构造形态、分类

和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及演化方向。

●第一节大陆边缘构造

●一.被动大陆边缘构造

●1.大陆架的地质构造

●1)大陆架地质构造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大陆架表面形态

●大陆架的宽度、坡度和外缘深度等受毗邻大陆大地构造特性的控制。

●(2)大陆架地壳性质

●大陆架地壳的组成、结构和厚度基本上与邻近大陆一致,属于大陆型地壳性质。

1.大陆架的地质构造

●(3)大陆架构造层划分

●全球大陆架地壳的垂直剖面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构造层:

●表层:大多数陆架的表层分布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松散碎屑沉积物;

●盖层:松散碎屑沉积物之下,逐渐过渡为新生代及部分中生代沉积岩层,产状平缓,构造活

动轻微,缺乏岩浆和变质作用;

●基底:为前古生代、古生代和部分中生代褶皱变质岩,基底与盖层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

基底遭受变质、岩浆作用强烈,构造复杂、其特征同邻近的大陆相似。

1.大陆架的地质构造

●2)大陆架构造类型

●谢帕德的大陆台阶(含大陆架、大陆坡)分类

●(1)a型大陆架外缘发育的阶梯状断层-第一台阶为褶皱地层;

●(2)b型大陆架外缘发育的阶梯状断层-第一台阶为没有褶皱地层;

●(3)c型大陆架外缘因堆积而不断增宽-第一台阶为褶皱地层;

●(4)d型大陆架外缘因堆积而不断增宽-第一台阶为没有褶皱地层;

●(5)e型大陆架外缘凸起形成底脊-基岩凸起;

●(6)f型大陆架外缘凸起形成底脊-珊瑚礁凸起;

●(7)g型大陆架外缘凸起形成底脊-盐丘凸起;

●(8)h型大陆架外缘凸起形成底脊-火山凸起;

2.大陆坡地质构造

●1)基本特征

●由于大陆坡平坦面和海底峡谷的发现,可以说明大陆坡是海底强烈侵蚀作用地区,大陆坡还

是全球地政最活跃的地带之一,常常发育巨大的断裂和塌方,因此一般认为大陆坡上重要构造活动是断裂活动。

●2)大陆坡的构造类型谢帕德的大陆坡分类(板块构造观点)

●(1)发散型(被动型)大陆坡

●属于拉张型陆坡,往往产生重力断层,形成断块。陆坡宽度大而坡度小,在断陷低洼处接受

沉积。

●(2)汇聚型(主动型)大陆坡

●属于挤压型陆坡。两板块碰撞、俯冲。陆坡上缓下陡,陆坡上断层、滑动构造发育,基岩裸

露。

●(3)转换型大陆坡

●属于剪切型陆坡,陆坡窄而陡。

3.大陆裙地质构造

●1)一般特征

●大陆裙是大陆边缘的一个重要沉积区,可形成数千-万米的深海扇。它是被动大陆边缘与大

洋盆地的接触带,其构造活动以巨型断陷为主。

●2)大陆裙的构造类型

●(1)基底坳陷型大陆裙

●美洲东岸外陆基底发生巨大坳陷,形成巨厚沉积体型大陆裙。

●(2)基底断裂型大陆裙

●非洲西岸大陆边缘地壳厚度变化极其突然,大陆架、大陆坡地壳厚度较大陆裙和邻近的大西

洋底地壳厚度陡增3倍以上,非洲大陆基底硅铝层直接与大西洋底上地幔相接。是以断裂形

式接触的。

Suess把大陆边缘分为两类: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稳定大陆边缘)

二.主动大陆边缘构造

●主动大陆边缘的结构比较复杂,以西太平洋边缘最为发育,其形态构造单元从洋侧向陆侧依

次有海沟边缘隆起(边缘堤)、海沟、外弧(增生楔)、弧前盆地、中央弧(前弧)、内弧(火山弧)、弧后盆地(边缘海)及大陆坡、大陆架。

● 1.海沟的地质构造

●1)海沟的地质作用

●(1)海沟的沉积作用

●海沟是海底极深的狭窄地带,通常是大陆架、大陆坡带来的陆源碎屑物质和沟侧斜坡上的滑

塌物质堆积的场所。同时大洋岩石圈俯冲使大洋沉积物被刮削及大洋岩石圈的构造滑脱物质也堆积在海沟底,形成特殊的沉积物类型。海沟沉积物与大洋沉积物不同,它含有大量的粗碎屑物质(浊流沉积物)、大量火山物质及洋壳超基性物质。

1.海沟的地质构造

●(2)海沟的构造作用

●海沟底沉积层产状由洋侧向陆侧倾斜,且靠近陆侧沉积层产状往往发生紊乱变动,是海沟底

靠近陆侧受到强烈挤压作用的反映。

●海沟洋侧斜坡上沟状地形属于正断层性错动,规模越靠近沟底轴部越大,说明沟底和洋侧斜

坡上受垂直海沟轴方向的张力作用。海沟陆侧斜坡显示为逆断层,其冲断面越靠近大陆倾斜坡度越大,证明海沟陆侧受强烈挤压作用力。

●(3)海沟的变质作用

●海洋岩石圈板块从大洋中脊产生,向两侧运移,经大洋盆地,到达俯冲带时,变冷。因此当

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面俯冲潜没时,必然降低俯冲带的地热剃度,降低率5-10C/km。同时海洋板块的俯冲使海洋板块在俯冲消亡过程中产生海洋侧的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相为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绿片岩相,属于低温低压变质相;同时产生蓝片岩和部分榴辉岩相,是低温高压变质相。在海沟的岛弧(前弧)一侧,由于上地幔物质局部熔融、上升,致使地温剃度增高,可达25C/km以上。在岛弧一侧的仰冲使海沟内侧(中弧)产生高温低压变质作用,变质相为红柱石、绿片岩、角闪岩及麻粒岩相。并且在深部深熔作用可产生花岗岩类岩石。

1.海沟的地质构造

●2)海沟的构造活动类型

●日本上田诚也(1977)把海沟分为两种类型

●(1)智利型(秘鲁型)

●俯冲带两侧的板块发生相对移动,海洋岩石圈板块向大陆岩石圈板块下面俯冲,大陆板块向

海沟方向前移动,两板块间以挤压作用为主,形成较缓的俯冲角,两板块摩擦力强,容易发生大地震,海沟中有巨厚沉积层,使其深度变小。由于俯冲、板块间巨大挤压力,使海沟洋侧板块产生张性断层,向陆侧斜坡逐渐过渡为逆断层,其断层面倾角,越向大陆方向越大。

●(2)马里亚那型海沟

●俯冲带海洋板块向大陆方向俯冲,而大陆板块却发生后退移动,结果两板块间以张力作用为

主,所形成的俯冲角很陡,海洋板块在重力拉张作用下,形成地堑-地垒相间的断陷构造。

在海沟陆侧壁上没有被刮下来的远洋沉积物,相反,在海沟洋侧斜坡的断陷低洼处,却有远洋沉积物,它可能一直被带到上地幔被消减。这海沟由于挤压作用微弱,一般无大地震发生。

2.岛弧的地质构造

●1)岛弧的地质作用

●岛弧上不是以沉积作用为主,而是风化剥蚀作用发育。内弧为火山弧,普遍发育着钙碱性侵

入岩,成分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岩常见。

●2)岛弧的构造特征

●岛弧一般具有彼此平行的二列或三列同心弧状构造。中央弧和外弧是由各时代变质岩组成。

中央弧有侵入岩分布,外弧为增生楔,内弧为火山弧。岛弧上断裂发育,现代上升运动强烈。

●3)岛弧的地壳性质

●岛弧的地球物理性质与海沟不同,海沟是海底热流最低的地带,而岛弧带热流值高,特别是

火山弧前缘。海沟陆侧斜坡和岛弧的外弧为重力负异常,而内弧为正重力异常带。岛弧的地震活动性与海沟不同。海沟洋侧为浅源地震,岛弧下面发生深源地震。岛弧具有大陆地壳结构,是大陆边缘中地壳的增厚地带。

3.边缘海的地质构造

●1)边缘海的地用

●边缘海是大陆边缘的一个主要沉积场所,第四纪以来的松散沉积层可达1000m以上。边缘海

盆底缺少花岗岩类岩石,经常采到拉斑玄武岩,与大洋中脊一致。边缘海盆内浅源地震少,一般为深源地震,热流值高,一般具有对称磁异常条带。边缘海盆地属于初期扩张海盆,海盆底受到拉张作用力。

●2)边缘海盆的地壳性质

●根据地球物理测量结果,边缘海盆热流值高,地震活动微弱。盆地地壳平均厚度10-20km,

在盆地最薄处,往往地壳厚度在10km左右,缺失花岗岩曾,直接为玄武岩,因此把其称为小洋盆,地壳称为次洋壳。

岛弧亚型大陆边缘示意图

第二节大洋盆地构造

●一.大西洋底构造

● 1.大西洋中脊的构造特征

●1)大西洋中脊的地壳剖面及岩石组成

●(1)大西洋中脊地壳剖面特征

●大西洋底地划分为Ⅰ、Ⅱ、Ⅲ三层的标准层序。

●大西洋中脊地壳剖面如下:

●“层Ⅰ”松散沉积层,厚度0-0.4km。

●“层Ⅱ“基性玄武岩层,厚度2.8km。

●向下过度为壳幔混合层(异常地幔)-层Ⅲ,是中脊轴下地幔物质上涌与地壳物质部分混合

的结果。

●层Ⅱ从上往下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岩性层:ⅡA位于上部,玄武岩熔岩,岩石孔隙多,海水

不断向下流动;ⅡB熔岩层完全不透水;ⅡC为辉绿岩墙,岩墙由上往下增加,最后为席状岩墙取代。穿过Ⅱ层以后,在辉绿岩墙之下,为辉长岩,是结晶岩浆残余物。

●(2)大西洋中脊的岩石特征

●大西洋中脊层Ⅱ属拉斑玄武岩,低钾。

1.大西洋中脊的构造特征

●2)大西洋中央裂谷的特征

●剖面上西侧崖、西侧边缘高地西侧海盆、中央高地、东侧海盆、东侧边缘高地、东侧崖构成。

●3)大西洋中脊的地球物理特征

●大西洋中脊是洋底扩张带,热流量分布、重力场强、地磁强度和地震方面具明显特征。

●大西洋中脊上热流量很高,中央裂谷带热流量高达7μcal/cm2s,大大高于全球洋底热流量

平均值。

●大西洋中脊上自由空气异常平均值30-50m Gal,比两侧深海盆地高20-30。中央裂谷处为重

力负异常,而裂谷两侧则出现重力正异常。

●大西洋中脊轴显示地磁正异常,在宽40km的中轴带内,地磁异常振幅达3000r,两侧的仅

100-300。

●大西洋中脊轴线上宽约200km范围内浅源地震集中,震源深度一般为30-70km。

2.大西洋深海盆地的构造特征

●大量人工地震和深海钻探证实大西洋深海盆地地壳具有广泛的均一性,由3层构成,

●深海软泥和浊积层互层、火山岩层、大洋玄武岩层,

●地震纵波速分别为2km/s、4.5、6.5;厚度分别为0..5-1km、1-2、2-3。向下地震纵波速突

然增加至8.1,说明莫霍面清楚。

●大西洋深海盆地地壳厚度5-6km,属于标准大洋型地壳。

第五章海洋矿产(4学时)

●一、海洋矿产资源的概念

●是指限于目前处于海洋环境下除海水资源外的矿产资源。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市

场的原因,许多海洋矿产资源目前还只有潜在的远景地位,但对海洋矿产的勘探开发,已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是各国日益激烈竞争的对策。

●二.海洋矿产资源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分类方案,根据环境与矿种可以分为:

●滨海砂矿、海底磷矿、洋底锰结核和锰结壳、海底多金属软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海底油气。

1.胚胎阶段

2、幼年期

红海

3、成年期

4、衰退期

5.终了及遗痕阶段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of Marine Geology 刘金鑫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2016中队船舶与海洋工程1班 学号:2220163863) 摘要:本文从海洋地质学历史上的三大学说出发,指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对海洋地质学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文章指出三个学说的立足点和主要证据,进一步论述了学说从猜想变为事实的发展过程,也指出了部分学说的缺陷性,论述了其在当时不为地质学界接受的主要原因。三大学说按历史时间论述,体现了学科从缺陷到完备的过程。结语中,作者表明了对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的一些思考和其给予的启迪,也展望了未来海洋地质学发展的方向和格局。 关键词: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 一、引言 本学期《深海地理与地球科学》课程,主要学习了地球地理属性、海洋地质构造和海洋地质学发展的一些内容。其中,活动论的演化深深吸引了我,我认为它的演化过程是人类海洋科学领域巨大的一个突破,也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对自然的认识从无到有的一个缩影。 海洋地质学的三大学说相辅相成: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因此,人们也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为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图 1:海洋的地质学发展历程

二、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1.海洋地质学 1)定义: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 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层、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图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2.大陆漂移学说 1)提出: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2)主要论点:石炭纪(3亿年)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一个大洋(泛大陆、泛大洋);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层之上;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 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 布;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 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过程中,前缘 受挤压而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 粘性,拖曳而脱落形成岛弧、岛屿。 3)主要证据:大陆边缘的形态、造山带 与地层学的证据、古冰川及古气候的证 据、古生物的证据、地磁学的证据。图 3:大陆漂移示意图 4)缺陷:刚性的花岗岩层不可能在刚性的玄武岩层上漂移;潮汐力与离心力小,不

地球科学的发展史

地球科学的发展史 谭亲平 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028006514006 1、中国地学发展历程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走遍祖国深山大川。最早的要算北魏的郦道元,他著述的《水经注》是很有名的。这是我国北魏以前最全面的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远在西方出现航海热以前的几十年,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已“七下西洋”,走了30多个国家,路程为10万多公里。他沿途记载了各国方位和海上暗礁、浅滩,成为研究十六世纪以前西方交通历史的重要资料。 明代徐霞客经过30多年的地理考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不仅考察了名山大川,还专门调查了研究我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发育规律。他对石灰岩溶洞的解释和今天的科学原理是一致的。《徐霞客游记》是后人根据他的日记整理而成,书中对他所到之处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都有详细的记载。 清代康熙年间,于公元1708-1718年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测定了630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全地图《皇舆全览图》。 1755年,清代汪锋辰著《银川小志》,记载了地震发生前井水浑浊、群犬狂吠等前兆,是有关以动物异常预报地震的科学史料。李榕《自流井记》记载,清代四川地区工人已初步掌握了地下岩层的分布规律,并找到了绿豆岩和黄姜岩两个标准层,表明我国已建立起最早的地下地质学。徐松《西域水道记》把新疆分成111个受水体(湖泊),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载了各流域的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矿产、城市等,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全面地叙述新疆地理的著作。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中国正处在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向西方开放的时期,当时出版少量地质文献都是西方地学教材的译本。一些西方学者在中国进行了地质调查和探险,出版了关于中国地质的著作。如美国庞佩利著有《中国、蒙古与日本之地质研究》(1866);德国的李希霍芬著有《中国》,这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有关中国地质的著作;美国的威利斯著有《中国的研究》。李希霍芬和威利斯的工作为以后中国地质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此外,还有匈牙利洛茨、瑞典的斯文·海定、俄国的奥布鲁切夫都曾考察研究过中国一些区域的地质情况。在1910年以前,中国学者编写的地质文

中国高校50强及王牌专业排名剖析

中国高校50强及王牌专业排名 中国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即第一批“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主要有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采用省部共建的方式进行重点建设。1999年,教育部先后与有关省市和部门签订了共建协议。这九所大学的资助额: 1.清华大学(18亿) 2.北京大学(18亿) 3.浙江大学(14亿) 4.上海交通大学(12亿) 5.复旦大学(12亿) 6.南京大学(12亿) 7.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 8.西安交通大学(9亿) 9.中国科技大学(9亿)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力学,电子,核能,协和医科 研究1型、工学第1名、管理学第1名、医学第2名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与北京大学同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两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理科类,研究1型。清华大学在9个学科门招收本科生,其中工学、管理学、医学为A++级,理学、法学、文学为A+级,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为A级。在51个本科专业中,理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微电子学专业,工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Y、机械工程及自动化Y、车辆工程W、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W、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医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法学的国际政治专业,文学的英语、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专业,管理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专业是A++级。清华大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实力超群,是造就工学、管理学、医学杰出人才的理想之地。理学、法学、文学实力雄厚,是培养理学、法学、文学一流人才的优秀大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实力上乘,是培养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优秀人才的高等学府。 2、北京大学:哲学,经济管理,数学,物理 研究1型、理学第1名、医学第1名、哲学第1名、经济学第1名、文学第1名、历史学第1名、法学第2名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始名京师大学堂,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与清华大学同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两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综合类,研究1型。北京大学在9个学科门招收本科生,其中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管理学为A++级,工学为A级。在87个本科专业中,理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质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环境科学、统计学专业,工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哲学的哲学、逻辑学专业,经济学的经济学、金融学、保险W专业,法学的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专业,文学的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缅甸语、蒙古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专业,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专业,管理学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海洋地质地貌

1、学科性质、特点、任务和地位 (1)性质:海洋地质学根源于地质学,所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仍属于地质学的范畴。由于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岩石圈部分,所以海洋地质学与海洋学及其相关学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大陆古老岩石圈不同,大洋岩石圈是年轻的地质体,一般不超过2亿年。 因此,海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年轻大洋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地质结构和构造,发展演化及相关效应等的科学。 (2)特点:学科年轻、多学科交叉、依赖于高新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3)任务:主要是研究解决满足人类对矿产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包括由此引发的军事和国家权益方面的需求中的科学问题。 (4)学科地位:海洋地质学是现代地质学的基础和发展前沿,海洋地质学是海洋科学中支柱性学科之一。 2、大洋中脊体系——在大洋中所存在的两翼宽缓、倾斜对称的海底山脊,高约1—3km,宽度为1500km左右,连绵延伸在各大洋中,纵向延伸长度大于60000公里,称为大洋中脊体系。洋中脊在形成,但不一定位于大洋的中部。洋中脊是离散型板块边缘,是新洋壳生成的地方,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新的洋壳随着洋中脊两侧的离散运动和冷却而下沉,从而形成洋中脊。 3、转换断层——J.T.威尔逊(1965)提出:洋中脊为许多平行的貌似平移断裂的断层所错开,水平相对错动仅发生在两段洋中脊之间,在洋中脊的外侧,断层两侧地块不产生相对运动。这种由于海底扩张致使转换了性质的断层,特称为“转换断层”。转换断层规模很大,错动距离可达1000多公里,并且且形成“破碎带”。 4、大洋地壳 层I为沉积层——区域性差别相当大,厚度为0~2km,平均厚度约0.4km;地震纵波速度(Vp)为1.6~2.5km/s。沉积物主要是由浊流搬运到深海的陆源、生物、自生和火山等成因的未固结沉积物,深海沉积物的分布通常受到洋内温度和盐度控制的底流和等深流的再搬运。沉积层通常在大洋中脊轴部缺失或极薄,随着远离洋中脊而逐渐增厚,洋盆边缘最厚可达2km。 层II为基底层——火山岩层,是以玄武岩为主,夹有已固结的沉积岩,层面极不平坦,厚度变化较大,介于1.0-2.5 Km之间,平均约1.4 km;Vp为3.4~6.2 km/s。上部多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即大洋拉斑玄武岩)、夹杂有深海沉积物的枕状熔岩及玻璃质碎屑岩。越往下沉积岩越少,以至消失;下部多为呈岩脉或岩床形式的辉绿岩;底部为席状岩墙群。 层III为大洋层——是大洋地壳的主体。Vp为6.4~7.0km/s,由此推测可能是辉长岩、角闪岩或蛇纹石化橄榄岩等。其厚度相对变化不大,平均厚约5.0km。 5、洋壳与陆壳的基本区别: (1)物质组成——洋壳主要由玄武质岩及超镁铁岩石组成,陆壳则以巨厚花岗岩质岩为主。 (2)厚度——洋壳平均厚度仅7km左右,而大陆型地壳厚度一般在35~40 km之间。陆壳厚度变化较大,通常地势越高厚度越大,如青藏高原(>70 km),而裂谷下可能只有几公里。在海底,洋壳厚度总体相对稳定在7km左右。但是,大洋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也有复杂的情况,如贯穿四大洋的洋中脊体系,虽是洋底最突出的隆起地形,其洋壳厚度比正常洋盆还

4. 海洋工程地质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海洋工程地质》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地质学与海洋科学的边缘学科,主要介绍海洋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和调查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课程作为地质学与地球信息与科学技术两个专业的特色选修课,其内容包括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海洋土的工程性质、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海洋工程地质调查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序。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学会获取和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并应用到海洋工程建设研究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ge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urvey methods. As a characteristic elective course of Geology and geo-inform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seabed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marine soil,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phenomena, etc., various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equipment,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in practical work.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learn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above basic principles and working methods, learn to acquire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ata and apply them to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ttitu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 1 -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海洋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热能工程专业海洋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海洋地质学介绍了海洋地质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调查研究方法及本学科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着重介绍了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全球海面变化、海岸带的现代过程、河口与三角洲、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深海沉积、海洋矿产资源。同时,还需结合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和古海洋学等新理论,较深入地探讨了地球与海洋的发展演化史。 一、考试方式与时间 博士研究生入学《海洋地质学》考试为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和重大科学进展 了解海洋地质学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掌握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DSDP、ODP、IODP、InterRidge等)、重大科学进展和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二)海底地形、环境分区和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研究 掌握现代海洋的海底地形和海洋环境分区的具体特征;了解海岩带海陆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三)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物理、海底构造、海底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具体圈层特征和海洋主要地球物理特征;掌握海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大陆边缘构造(沟-弧-盆体系)、洋中脊、地幔对流和地幔柱等特征;了解海底热液和海底变质作用概念和特征。 (四)海洋沉积学和古海洋学 掌握现代海洋不同沉积背景(陆架、陆坡、盆地)的沉积学特征;掌握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阶段的地球生物学过程;掌握古海洋学概念、研究内容和主要科学进展。 (五)海洋矿产资源 掌握海洋矿产概念、分类和分布特征;掌握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砂矿、海洋铁锰结核、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主要矿产资源的概念、成因和主要特征等。

海洋地质学试题库

西湖凹陷问题集 第一章绪论 (2) 重点内容 (2) 填空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名词解释 (2) 海洋地质学 (2) 简答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述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了解内容 (2) 名词解释 (2) 海洋海洋地质学古海洋学 (2) 简答题 (2) 1.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2.简述海洋地质学发展史 (2) 3.试述改变地球观测的海底三大发现 (2) 4.试述海洋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 (2) 5.试述古海洋学的研究内容 (2) 6.海洋学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2) 7.简述深海钻探计划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 (2) 论述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洋地质学复习(第二章 海洋自然地理)

海洋地质学复习 第二章海洋自然地理 1.试述标准洋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它与陆壳有哪些主要区别? 标准洋壳结构主要指大洋盆地的理想地壳结构,有3层组成: 第一层为沉积层(简称层1),速度与厚度的区域性差别相当大,地震纵波速度(Vp)为1.6~2.5 km/s,厚度为0~2 km,平均厚度约0.4 km;海床表面物质主要由浊流搬运到深海的陆源、生物、自生和火山等成因的未固结沉积物组成。这些深海沉积物经常受到洋内温度和盐度控制的底流和等深流的再搬运。沉积层通常在大洋中脊轴部缺失或极薄,随着远离洋中脊而逐渐增厚,洋盆边缘最厚可达2 km。 第二层为基底层(简称层2),亦叫火山岩层,是以玄武岩为主,并夹有固结沉积岩的混合层,Vp多为3.4~6.2 km/s。该层表面极不平坦,厚度变化较大,介于1.0-2.5 Km 之间,平均约1.4 km。上部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即大洋拉斑玄武岩),主要是夹杂有深海沉积物的枕状熔岩及玻璃质碎屑岩。越往下沉积层越少,以至消失。下部呈岩脉或岩床形式的辉绿岩;底部为席状岩墙群,单支岩墙只有远离洋中脊的一边具有冷凝边。 第三层为大洋层(简称层3),是海洋型地壳的主体。Vp为6.4~7.0 km/s,由此推测可能是辉长岩、角闪岩及蛇纹石化橄榄岩等。其厚度也有变化,平均厚约5.0 km。 ΓypeBиЧ等(1987)根据太平洋700多处深地震探测资料得出,层3分为3A(Vp=6.5~ 6.8 km/s)、3B(Vp= 7.0~7.7 km/s)两个亚层。综合各种研究资料(以地震探测结果和 所采样品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实验室测量结果为依据推测),层3A由变粗玄武岩或上地幔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组成;层3B可能由辉长岩或辉长岩和蛇纹岩或上地幔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组成。

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1]

2010年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 (如何查看:按住ctrl键,同时点下面的任何一行链接就可以打开看了)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超级完整版: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1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01-2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201-3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301-4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401-5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2010(501-600) 2010年中国大学分学科排名:2010大学工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工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法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法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教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经济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文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文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社会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历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农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农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医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医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自然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管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管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海洋地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学(双语)课程编码:0501090106 英文名称:Marine Geology 学时:54学分:3 适用专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海洋科学导论 教材:Marine Geology,天津科技大学,刘宪斌选编,2005 海洋地质学,海洋出版社,刘宪斌译,2005.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现代海洋科学学科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调查与观测、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海洋地质学不仅在“全球变化”和“全球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解决全球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发展国民经济、寻找矿产资源、建设沿海及海底工程、预测和防治海洋地质灾害、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国家权益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有效服务。本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从事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必备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海洋勘探、活动的海底、大洋中脊和海沟、海底火山、海岸带地质学和海洋财富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大陆边缘和海底构造、海洋沉积的基本概念、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使学生掌握常规的海洋地质调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高新技术在海洋地质学中 的应用。 3.熟记常用的海洋地质学英语单词,了解外国学者撰写论文的方法,能够阅读和查阅海

授予学位学科门类与学科代码

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01学科门类:哲学 0101哲学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逻辑学 010105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 哲学(自然辩证法) 02学科门类:经济学 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产业经济学020206国际贸

易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020208统计学020209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学 0301法学 030101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诉讼法学030107经济法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030110军事法学 0302政治学 030201政治学理论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30203科学社会主义 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国际政治学030207国际关系学030208外交学

0303社会学030301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 (含中国民间文学) 0304民俗学 030401民族学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中国 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401教育学 040101教育学原理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40103教育史040104比较教育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特殊教育学040110教育技术学 (注:可授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心理学(注:可授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1基础心理学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应用心理 学 0403体育学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注:可授予教育学、

舟山南沙实习报告

浙江海洋学院13级南沙认识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邵伟增等 学生姓名:张锋 学号:130105109 班级:A13海科1班 学院名称: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习日期:2015年5月9号 实习地点:朱家尖南沙

【摘要】2015年5月9日,星期六,我们在学院邵伟增等老师的带领下,到南沙进行了专业认识实习。9日上午8:00,A13海科1班、A 13海科2班全体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与带队的各位老师一起乘坐学校的大巴前往南沙,抵达南沙后,邵伟增老师召集所有同学,对本次实习的具体流程安排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之后同学们在胡佳臣,梁娟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南沙的实际情况,对海浪海流,海岸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了地物光谱实验仪,对南沙进行了一组测绘。并加以分析,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海洋探测和研究的兴趣,有利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另外通过实地近距离接触海洋和梁娟老师的讲解,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现象加以对比,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对近海的一些海洋地质的认识。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践实习,给同学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的机会,走出课本,走近海洋。培养同学我们积极主动实践的意识,学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15年5月9日 实习地点:朱家尖南沙 29°52′40N 122°24′1E

29°52′37N 122°24′1E 三、实习内容 1.使用地物光谱辐射仪 SI921VF系列连续谱野外光谱辐射计为地物波谱仪,具有便携,低廉,软件功能强等特点. 可应用于遥感测量,矿物勘察测量,测量地表植被、农作物、土壤、岩石、水体等地物光谱的光电仪器, 农作物监测,水体海洋光谱测量。地物波谱仪是,一般为四通道,也可装配更多通道。体型小巧轻便,野外工作可装在三角架上,也可手持进行测量。量测的物理内容有亮度、照度反射率、分光反射率、光谱分布等项目。ISI921VF 型野外地物光谱辐射仪作为野外光谱采集仪器,对各种地物,如植被、建筑物表面、水体、岩石等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同时也能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光谱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原数据等。其光谱仪波长范围为383~1058nm,波长精度为0.1nm。它且具有较高的抽样间隔和光谱分辨率,采样速度快,操作简单。 在胡佳臣老师的指导下,在南沙沙滩上选则了6个测量点测了一组数据,6个点测量的物体分别为白板,沙子,水泥地,绿叶,灰板和海水。在尽量保证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分别在6个点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下了时间、地点、光谱序号。

全国高校研究生专业排名

全国重点学科最好的考研高校来源:贾琳的日志 全国重点学科 (一)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史:南开大学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世界经济:南开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 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 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 数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 (二)法学 法学理论:北京大学吉林大学 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党校 中共党史: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国际政治: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复旦大学 社会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 人类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 (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普通地质学 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12*2.5) 地层层序律地质构造硬度块体运动稳定大陆边缘 洋流同化作用深断裂 二、简述题 1、写出下列三对地质概念的区别(6)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断层与节理沉积物与沉积岩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8) 3、为什么“季候泥(纹泥)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记载着沉积物形成的年龄” 4、简述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9) 6判断沉积地层层序是否正常的证据是什么?(9) 三、详述或论述题(70) 1、变质岩的特征如何?10 2、详述火成岩的鉴定方法?10 3、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15 4、海水大规模进退的原因及其地质意义如何?15 5、如何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状分布现象?20 一、名词解释(12*2.5) 变质矿物科里奥利效应火成岩震级逆掩断层差异风化纹泥 地下水潮汐沙漠化块体运动 二、间答题(10*5) 1、全球主要地震带、火山带各有哪些??它们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和异同点? 4、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其地质意义如何?

5、在喀斯特地区,多层溶洞所反映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三、详答或论述题 1、现今地表丰富多姿的地形地貌景观是哪些地质作用的杰作?为什么?(20) 2、如何识别断层?(12) 4、论述沉积岩的研究意义(10) 5、试述夷平面的研究意义(10) 窗体顶端 1.陆地表面形态可划分为、、、和五个地貌单元。 3.河流搬运方式有:、、。 4.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和。 5.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和。 二、单项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斑岩 B 板岩 C 页岩 2.河流侧蚀作用产生地质现象是()。 A 峡谷 B 急流瀑布 C 曲流 3.滨海沉积砾石的长轴与海岸()。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2019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2019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 应用气象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大气科学类,其中大气科学类共2个专业,应用气象学专业在大气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43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应用气象学专业怎么样、学什么、前景好吗,供大家参考! 1、应用气象学专业简介 应用气象学是将气象学的原理、方法和成果应用于农业、水文、航海、航空、军事、医疗等方面,同各个专业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这一领域很重视,多所高校都设有应用气象学专业。 2、应用气象学专业主要课程 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气候资源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概论、微气象学等。 3、应用气象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教学层次。培养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实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4、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应用气象学的就业方向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 5、应用气象学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1. 南京大学A+ 2. 中山大学A+ 3. 兰州大学A+ 4. 中国农业大学A+ 5. 中国海洋大学A+ 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A 7. 沈阳农业大学A 城市就业指数 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舟山。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6个]、南京[9个]、无锡[9个]、广州[7个]、上海[5个]、成都[3个]、杭州[3个]、深圳[3个]、南昌[2个]、朝阳[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舟山[12499元]、芜湖[10299元]、湘潭[8999元]、无锡[7929元]、佛山[7521元]、上海[7498元]、深圳[7123元]、北京[7102元]、徐州[6999元]、厦门[6674元]、大连[6276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应用气象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大气科学类,其中大气科学类共2个专业,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 —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0.1 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场所。 3.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太阴日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24.8412 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 的视觉运动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12.9 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372.19 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 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 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 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 1988 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 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1 997 年建立湛江海洋大学) . 7.最小风时在定常风的作用下,对应于风区内某点,风浪达到定常状态所用的时间是一定的,这段时间称为最小风时。或者说,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经历的最短时间称为最小风时。其实从讨论开始的假设条件知,这段时间就是风区上沿所产生的波浪传播至某点经历的时间,因此不同风区,对应于不同的最小风时,当实际风时大于最小风时时,波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8.最小风区 当实际风时一定时,当然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内的波浪达到定常状态,此一风区长度称 为最小风区。最小风区的定义为,对应于某一风时,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当实际风区小于最小风区时风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二、简答题

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精)

第一章绪论 1.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占地球表面积70.8%的广阔海底, 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岩石圈。具 体来说,就是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 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其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遍布 四大洋。 主要内容:①、在海洋动力(波浪、潮汐、海流等 营力)作用下海岸地貌的塑造演化、泥砂运动和沉 积作用。 ②、三角洲与河口湾的研究 ③、海平面变动及其地质意义 ④、海底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 ⑤、珊瑚礁的成因、特征与成岩作用 ⑥、海底地壳的运动及其所引起的构造和形态特征 ⑦、海洋沉积物及其成岩过程 ⑧、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史 ⑨、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的探讨 ⑩、海岸工程、港口建设、滩涂开发等所涉及的海 洋地质学知识在人类生产斗争中的应用 2.研究海洋地质学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答: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

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 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概述海洋地质的研究历程? 答: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环球海洋调查,第一 次取得深海样品,发现了深海软泥和锰结核。1891年由英国 的默里和比利时的勒纳尔将这次凋查成果编制成第一幅世界 大洋沉积分布图及写成《海洋沉积》一书,标志着近代海洋 地质研究的开始。 “挑战者”号之后的几十年间,海洋地质的研究进展甚微。 1925~1927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远航南大西洋,首次采 用电子回声测深技术揭示了深洋底崎岖不平的地形,发现了 纵贯整个大西洋的中央海岭;又用柱状取样管取样,进行样 品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首次推算了深海区的沉积速 率。 20~30年代,荷兰地球物理学家芬宁·梅因纳斯等使用潜艇在爪哇海沟和波多黎各海沟进行海洋重力测量,发现了与海沟有关的显著的重力负异常。这对海底构造,乃至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36年,美籍加拿大地质学家戴利用浊流解释海底峡谷的成因,推动了海底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海上战争的需要,许多国家致力于海底地形研究,绘制了一批详细的海底地形图;并大力开展声在水中传播规律的研究,为发展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打下了基础。战后,由于海底油田开发的需要,海洋地质调查蓬勃发展。1947~1948年,瑞典国立海洋研究所所长彼得松率领瑞典“信天翁”号作环球深海考察,采用真空式活塞取样管取得长达23米的柱状样,研究了大洋沉积物的结构、厚度和沉积速率,并采用人工地震法研究海底构造。 4.为什么说大洋钻探计划(ODP)是迄今为止历时最长、成效最大的国际科学合作计划? 答:1985年开始的大洋钻探计划(ODP)原定1994年结束, 而后延续到2003年9月结束,通过该计划,科学家们揭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