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8 19 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8 19 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8 19 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8 19 专题5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

(1)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国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

(1)“另起炉灶”

①含义: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

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3.成就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

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2)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页 1 第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过程

(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发展: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3.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1)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

(3)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中国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影响: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955年)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时间、地点:1955年,万隆。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结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最

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页 2 第

(5)意义: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

初期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求同存异”的方针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

[合作探究·攻重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史料解读]注意“如果……则……”涉及的内容,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史料一,概述“这些原则”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原则”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提示】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现象:针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提出。

页 3 第

意义: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

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史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

[史料解读]关注核心词“永远”,尤其是“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会称霸”的含义。

(2)史料二与史料一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史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史料解读]从“因为”来看,材料主要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史料三中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坚的原因。从中也体现了该原则的精髓,请概括出来。

【提示】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页 4 第

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4)民主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

2.影响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再请客”“一边倒”

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目的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特点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营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处理影响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独地位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现]

双基达标·固当[ 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天,毛泽东表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1这表明新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奉行

“一边倒”A.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平等、”““[B从题干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天页 5 第

权”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B项。] 2.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

D.“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注意时间“1950年”和“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首先可以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根据所学知识,“另起炉灶”是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材料无法体现;“一边倒”是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C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是驱

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符合题意。]

3.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

中苏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A.不结盟B.“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B[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局势,新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

4.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这一举措的内涵是()

A.构建和谐世界的策略B.“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无敌国外交”的策略

D[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

5.“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页 6 第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抓住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故D项正确。]

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讲这段话是在()

A.会见印度代表团时B.与缅甸总理会面时

D.出席日内瓦会议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C[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在万隆会议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明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题干材料体现了这一方针中的“求同”,故C项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53082114】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页 7 第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理由: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永远不会称霸。

(3)原因: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万隆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基础: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谋求发展。作用: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页 8 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以及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及图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和主要内容,从而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概括归纳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3、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

河北省石家庄康福外国语学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无答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重点:1、理解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容。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4、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 难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以三大外交方针、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和亚非会议为时空线索,勾 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时空特征。 2、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 用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感。 【导学流程】 ★回顾旧知 “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那旧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具体表现有哪些? ★★基础知识感知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历史背景:(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国际: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阵营和以 ________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奉行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_____________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_____________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 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举行开国大典的次日就同_____________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 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建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五单元导言讲解(略)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 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 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 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 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 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 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 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 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 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 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们就学习、感受共和国的外交。 二、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并提示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 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那么旧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请学生回答,顺便可以让学生用史实说明。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可列举的史实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那么,新中国开拓了怎样的外交新局面?有人说外交是一种政治智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吧! 一、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50年代中期,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附解析】

考点2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十年真题】 1.(2019·江苏高考·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答案】D 【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打败了美国,故A 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联合国成立

之初,被美国控制且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解析】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不符,故A项错误;“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是指中印两国承认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故B项正确;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材料的内容“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两国的社会制度相同,与题干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之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1人民必修1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2017年题组 1.(2017·江苏单科·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两国”不符,故A项和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排除。 【答案】B 2016年题组 1.(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日内瓦会议) 【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4、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打压蒋介石集团的生存空间 B、争取苏联的支持 C、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D、联合世界上的贫穷国家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就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苏联一个 B、17个 C、25个 D、29个 6、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的基本方针包括: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8、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0、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根本目的是: A、和美国展开对抗 B、保障革命成果和恢复国内经济 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1、2005是下列哪次会议召开50周年: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1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刚提出时的具体内容是指: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13、下列事件发生在1955年的是: A、中国已同7个国家建交 B、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C、日内瓦会议召开 D、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14、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页)

新中国的外交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Ⅰ)第7单元第31课。该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三大政策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了解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实践,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掌握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4)掌握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正确分析它对中国外交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5)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分析在此四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取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巨大成就。 (6)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方针的新发展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通过列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外交成就,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4)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小型展览会,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 理由:中国是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第一个框目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 理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彻底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孤立的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就。 理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方针的具体内容,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展开多边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促进

高中历史_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捕捉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四、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3、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图片、视频等基本的历史素材,创设历史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无答案人民版必修1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无答案)人民版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5-1 1 必修 课前激励:学好历创造历 【主干知识梳理】:(依据课前导学单整理年代大事件) 1949 1950 1953 1954 1955 1954年月召面对美国为首49年9月在北平召月成11953年1955年4开确立 开,主要讨的帝国主义的立月参加制度,通过《》论的问政策,委员会。正式确认题。通过《》,我国奉行一边为国家基本政治1953年朝鲜停修改和平性质,具有制度。规定国家的倒的外交方战后,积极谋共处五项是施政纲领。根本制度为针,积极开展规定在民族地区求原则的内12月政协会议,政实行确立与年,中印1953 容,增加协成为国家的外交政策为制度。国家的外交。就谈“”基本方1954年周恩来访1950年2月14判,周恩来首提出针是问。把日与苏联签订次提出成立新日,10月1 ”““惠”改为 参加会议,《》中国,为政治建设方针。意在和平解决奠定。影响: 【模拟演练】 1、(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3、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一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4、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w 新疆西藏黑龙江.山西新疆C 内蒙古D.山西西藏.贵州黑龙江内蒙古.贵州A B 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民族团结年版人民币10195395、图是 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④党和政府尊重民族文化原则 1 D.①②④B. ①②③ C. ②③④ A. ①③④ 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6、 ”体现此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B.另起炉灶C.不结盟A.一边倒 —19467、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和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1954多少”的指示办。毛泽东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这体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是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BA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外交关系“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8、1950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 .苏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 案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 你有朋友吗? 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 中国有朋友吗? 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 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 外交是什么?……. 【新课探讨】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请回答: 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 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③历史因素 ④国家性质 ⑤意识形态 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 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 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 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优秀教案(5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交外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日趋对峙之际,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采取“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就决定了中国国际关系的走向,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而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正在以独立自主的步伐走在国际政治的舞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 ②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③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④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②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③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④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②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2012—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1.(2019·海南高考·11)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 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解析】据材料“‘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和“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可知有利于学习和利用各种技术为建设服务,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技术不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科教兴国”提出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技术区别于政治不是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地位,排除D项。 【答案】D 2018年题组 1.(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2.(2018.11·浙江高考·17)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不结盟”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D.“日内瓦精神”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民版必修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

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准备五组材料,制成幻灯片文件,依次播放: 图片1: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一条”的情景;图片4:1946 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材料。 讨论一: 与旧中国外交比较,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前四组材料,重点让学生回顾近代历史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情况。然后通过和第五组材料的对比,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再结合导言中周恩来的话“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说明新中国外交与近代半殖民地屈辱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