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活动式教案模板及范例

活动式教案模板及范例

活动式教案模板及范例
活动式教案模板及范例

二、活动式”教案书写模式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基础,教师教学的思路要形成教案。改革教案撰写方式,是促进教师加强“活动式教学”研究的有效策略。传统的教案关注教学设计的流程,“活动式”教学方案强调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组织、活动的效果,并以此四项作为教案的重点,要求教师写清楚每项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要阐明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突出重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教学反思等环节。

(后附“活动式”语文、数学教学方案)

?“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案

授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第九册第八板块8—1《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品读细节描写的语句,感悟母爱,感受怀念,体会“好好活”的内涵;

3、体会并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难点:体会并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

体会母亲内心情感

脾气……)引导学生抓 住“突然砸”“猛地摔” 体会“我”的暴怒无常 的。

②不,我不去!……

6.动情讲述

二十一岁,人生 中最美好、最狂妄的 年龄,却突然瘫痪了, 这是怎样的人生遭遇?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地 想一想,自己先练习 着读一读。

7.引导学生体会叠词 的表达效果

面对暴怒无常、 悲观厌世的儿子,母 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你们轻声地读一读, 一会找同学来读。 出示:“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 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 的动静。当一切恢复 沉寂,她又悄悄地进 来,眼边红红的,看着 我。

8.引导学生抓细节,悟 情感 第二件事中,也 有很多对母亲细腻的 描写,请同学们找一

找,静静地读一读,品 一品。 重点引导学生抓 住“挡”字体会母亲细 心,对儿子的担心。 9.引导学生体会省略 号的表达作用

从省略号中你们

作者瘫后心境

听听、读读

在教师动情的讲述 中,了解作者的人生境 遇,感受作者内心的痛 苦,并有感情朗读。

读读、品品、评评

读读描写母亲的语 句,抓住叠词,体会母亲 的内心情感,并感受叠 词表达的效果,有感情 朗读,并进行评价。

读读、品品

抓住描写母亲动作 的词语,体会“挡”字所

表达出的母亲对儿子的 关心和呵护。

品品 品味省略号的表达

作用 生动。

体会语言描写的作 用。

结合背景,渲染气 氛,体会作者的悲 观绝望。

在评价中,体会 “悄悄”“偷偷”两个 叠词所表现出来的 母亲的谨小慎微。

从对母亲的细节描 写中体会母亲的内 心情感,并学习这 种表达方法的妙处。

通过省略号体会母 亲的谨慎,小心。

体会出了什么?

10.引导补白,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第二件事和第一件事的描写不太一样,这部分重点描写的是(我和母亲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提示语很简单,甚至有好几处是省略的。请你们再用心地读一读,好好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看看能不能为其补充一些具体的提示语,拿出老师给你的题篇,同桌可以互相商量商量?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借助你填的提示语,练习着读一读,指名读。议议、说说、读读:

交流自己所填的提

示语及原因,并借助提

示语进行有感情朗读

交流不同观点,表达个

性解读

读读、说说

通过填提示语,深

入体会人物的内心

情感。

在相互交流中进一

步加深对人物内心

情感的体会。

借助提示语,更好

地进行感情朗读。

领悟菊花象征意义

11.确定主题,组织品

第二次看菊花,看成了吗?为什么?

文中有两处对母亲病情的描写,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母亲病情的严

重,同时也体会我

的歉疚、自责和懊

悔……

读读、议议、背背、写写:体会作者对母亲深

切的怀念并理解菊

12.组织讨论菊花象征①读中感悟,交流体花的象征意义。通意义会,带着理解,有感情齐过配乐诵读,渲染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件事,看看从对菊花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②背背后两个自然段

③指名配乐配图背诵

④动笔摘抄、积累

气氛,升华情感。

在动笔摘抄过程中

积累写作素材,提

升学生的言语表达

能力

学习表达方法议议、说说: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体会作者独具特色的选材

13.总结全文。

?“活动式”数学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19-22页《圆柱的体积》

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迁移规律,借助圆的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理解、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策

略是多样的,能够正确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体验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这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教材将本课学习安排在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表面积之后,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作为铺垫,采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计算的学习,是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了圆的面积、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和研究经验,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还了解了图形之间的一些基本转化方法,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

一、创设情境,引

出问题。——体会研究“圆

柱的体积”的必要性。

二、探索交流,构

建模型。——总结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课件。

一个圆柱形水杯如上

图,一袋奶498毫升(杯子

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

的。)

2.激发思考。

结合学过的知识,你能

想到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引导比较,寻找最佳策略。

哪种方法最合理?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圆柱的体积)

5.鼓励猜测。

你知道圆柱体积的计

算方法是什么吗?能大胆

地猜想一下吗?并说一说

你的依据。

结合我们以前研究这

类问题的经验,想一想,我

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

验证?利用(转化)思想动手试一试

观看课件,提出问题:

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

奶?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直接倒入法。

2.计算比较法。(先求出杯

子的容积再比较)

3.间接比较法。(先将杯中

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计算

出长方体的体积,再比较。)

学生比较后发现,先计算出

圆柱的体积再比较的方法

更合理。

学生大胆猜想。圆柱的

体积=底面积×高,因为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

底面积乘高。

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再和大家交流。学生可

能想到:在学习圆的面积时,

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

成了长方形,也可以把圆柱

体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其它

立体图形。

结合生活

中的“杯子中能

否装得下奶”的

实际问题,激

发学生的思考,

体会计算圆柱

体积的必要性。

以猜想作

为问题的起点,

引导学生用数

学的思想方法

或直觉思维进

行初步的分析,

引导学生利用

原有的知识经

验进行思维的

正迁移,寻找

解决问题的科

学原理,激发

学生探索新知

的欲望。

6.引导探究。

出示活动要求:动手拼

一拼、摆一摆,动笔写一写、画一画,把研究过程写在

自学反馈单上。

在各个小组间巡视指导。

7.点拨互动。

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

过的什么图形呢?是如何

转化的?

圆柱与拼成的近似长

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总结圆柱的体积

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引导梳理。

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

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在在小组内根据个人分

工、活动要求开展探究活动。

利用手中圆柱体积转

化的学具,拼、摆、画,观察比较,寻找转化前后图形间

的关系。

汇报交流、展示分享。

学生利用学具演示切割、拼合的过程,说明圆柱

体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体

之间的关系:

1.长方体的长=圆柱底面周

长的一半。

长方体的宽=圆柱底面半径。

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

2.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

形状变了;体积没变,高没变、底面积的大小也没变。

总结圆柱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底

面积,长方体的高=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

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V=Sh。

先和同桌交流,再和全

班同学交流。

体会遇到新的问题,要

借助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为学生提

供充分的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看、听、想、拼的实践活动,引导

学生亲身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引导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有效讨论、学会合作、恰当评价。让学生在平等中参与,在参

与中互动,在

互动中生成,

在生成中构建。

让学生经历一次再思考、再梳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回顾

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

9.质疑解惑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解答学生的疑问。“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

的问题。

学生质疑,能解答的由

其它学生解答。

本节课的研究

过程,帮助学

生形成更清晰、

完整的知识结

构,总结所收

获的数学知识,

掌握科学的数

学学习策略和

方法。

三、解释应用,拓展延伸。——加深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10.反馈指导

组织集体订正答案,结

合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

讨论、交流。

(1)只列式不计算,求下列

各圆柱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

已知底面积和高,

已知半径和高,

已知直径和高。

(2)一个底面半径为3分米,

高为8分米圆柱形水槽,

把一块石块完全浸入这个

水槽,水面上升了2分米,

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最

简单?

(3)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用直尺、纸张、线

绳这些工具,测量相关数

据,计算出圆柱体饮料罐

的体积。

开动脑筋,看谁的办法多。

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集体交流。

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石块的体积=圆柱的底

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学生在课后活动,下节

课进行反馈交流。

习题的设

计体现层次性、

现实性、发展

性。通过分层

练习,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圆

柱体积的计算

方法。并引导

学生将课堂上

的知识点延伸

到课外的应用

中去,主动地

应用所学的知

识和方法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

数学问题。

反思,总结提升。——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11.组织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

说,再全班交流。总结学习过程

中积累的经验,

掌握一些数学

学习策略和方

法;提高学生的

学习能力和研

究水平,获得

数学学习的成

功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