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

孟凡超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大桥主体工程的桥位及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建设条件、总体设计、桥梁方案、隧道方案、人工岛方案,提出了大桥的挑战以及基本对策与设计指导思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面临的挑战基本对策设计指导思想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后又一项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它是我国迈向桥梁及交通建设强国的里程碑项目。

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加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桥与区域路网的关系见图1。

图1 港珠澳大桥与区域路网关系

二、桥位及工程规模

大桥东岸登陆点位于香港大屿山机场西南的散石湾,西岸珠海登陆点为拱北,澳门登陆点为明珠;工程建设包括三项内容:

⑴海中桥隧主体工程;

⑵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人工岛口岸工程;

⑶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及配套工程。

根据三地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三地口岸

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负责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及总平面布置见图2。

图2 港珠澳大桥项目总平面布置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总长约29.6公里,东起自粤港分界线,西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约22.9公里段采用桥梁方案,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和非通航孔桥。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隧道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西人工岛各长约625米,造陆面积各约为10万平方米。

香港口岸位于香港国际机场东北面填海兴建,占地约130公顷,分别与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及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相接。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填海面积217公顷。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13.9公里;全线在南湾、横琴北、洪湾等3处设置互通式立交。澳门连接线(桥)起自澳门口岸,连接至规划建设的澳门填海A区,长约150米。香港连接线起自粤港分界线的大桥主体工程,经香港

口岸人工岛,连接至大屿山高速公路,全长约15公里。港珠澳大桥自香港大屿

山东涌至珠海拱北的主线桥隧工程总长约5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桥隧组合工程。

三、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主体工程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同时满足内地及香港规范要求,主要技术标准为: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海中桥梁、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进口岸前逐步限速。

珠澳口岸人工岛互通设计速度采用40km/h;

东、西隧道人工岛岛上匝道设计速度采用30km/h;

3. 行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4. 设计寿命:120年;

5. 建筑限界:路面总宽度:33.10m;

6. 最大纵坡:≤ 3%;

7. 路面横坡:桥面横坡:2.5%;

隧道路面横坡:1.5%;

8.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级。同时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

9.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3.52m(1985国家高程基准);

10. 设计最高水位:3.82m(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 设计通航净空:桥区通航孔设置以及通航孔净空尺度要求见表1所示;

表1 各通航孔净空尺度表

12.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对于隧道、通风竖井、人工岛的地震设防标准考虑两种重现期定义,对应于两种极限状态:

工作状态120年

极限状态1200年

对于桥梁的非通航孔桥的地震设防标准有三种重现期定义,对应三种极限状态:

工作状态120年

极限状态600年

结构完整性状态2400年

对于单孔跨度大于150 m的桥梁的地震设防标准有三种重现期定义,对应三种极限状态:

工作状态120年

极限状态1200年

结构完整性状态2400年

13.设计洪水频率:1/300。

四、主要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的特点分述如下:

1.气象特征

大桥处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工程区年平均气温在22.4~23℃之间,实测极端最高气温为38.9℃,极端最低气温-1.8℃。

桥址区域年盛行风向以东南偏东和东风为主,热带气旋影响十分频繁,平均每年2个左右,最多时每年可达6个,自4月至12月均有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6~10月。桥区重现期120年10分钟平均风速达48.7m/s。

2. 水文特征

工程区水域宽阔,水下地形具有中、西部宽浅、东部窄深的显著特点,九洲航道桥以西水深在3~4m之间(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九洲航道桥至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之间水深为4~5m之间,江海直达船航道桥至青州航道桥之间水深为5~6m左右,青州航道桥至西人工岛之间水深为6~8m左右;西人工岛以东工程沿线水域水深较深,沿线水深基本在8m以上;其中大濠水道最深处可达17m 左右,10m深槽宽度达2.3km左右。

桥区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海区,水位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相对较平缓。实测最高潮位3.52米,最低潮位-1.32米,最大潮差3.58米,最小潮差0.02米,平均海平面0.54米; 300年一遇设计高水位为3.82米,低水位为-1.63米。潮流呈现往复流运动形式,具有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中部海域潮流流速比两边大的特点。涨急时垂线平均流向基本为N向,落急时垂线平均流向基本为S向;实测最大流速2m/s,垂线最大平均流速1.36m/s。

根据九澳站1986年~2001年波浪观测资料统计,波浪常浪向为SE、SSW和S 向,出现频率分别为20.024%、18.693%和16.907%;强浪向为ESE~S向;有效波高大于1m的波出现频率为4.96%。依据桥址站2007.4~2008.3和2008.6~10实测资料,实测最大有效波高(Hs)3.64m,周期(T)为5.3秒,波向为SSW 向。

依据桥墩前墩前行近流速、桥墩宽度、墩形、水深、床沙粒径、水流交角等

资料,按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对基础冲刷进行了计算,具体成果见表2。

表2 100年一遇水文条件下冲刷计算成果表

注:非通航孔桥1—系指跨度110米,非通航孔桥2—系指跨度85米。

⒊航运特点

桥区所在的水域宽阔,航道众多,航线复杂、通航船型类型众多、船舶通航密度大、通航要求高,航行安全管理要求高。工程沿线从西至东有九洲航道、江海直达船航道、青州水道、伶仃西航道、铜鼓航道和香港侧航道;现状平均每天船舶交通流量可达4000艘次,每年可达150万艘次。

⒋地质特征

大地构造上,本工程近场区主要处于华南褶皱系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的永梅-惠阳坳陷,区域构造稳定,适合大桥建设。

工程主线区覆盖层厚24.0~89.3m,按成因时代、岩性特征可划分为5个大

层组。其中,第一层组为全新统海相沉积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夹砂等软土,工程性能极差;第二层组主要为晚更新统晚期陆相沉积的软~可塑状粘土,其埋藏浅、层厚较薄、分布不均匀;第三层组主要为晚更新统中期海相冲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软~可塑状粘土,以软弱~中软土为主,工程性能亦很差;第四层组为晚更新统早期河流相冲积物,以中密~密实砂类土为主,承载力较高,在基岩埋藏较深的地段,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第五层组为基岩风化层,工程性能较好,但据已有钻探及物探资料分析,基岩顶面起伏变化很大,风化差异显著,沿桥位线共分布有4个风化深槽,宽达430~1000m,深槽内全、强风化层厚度多大于40m。

软土分布广、工程性能差,基岩面起伏大及存在风化深槽是工程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地质问题。

桥址区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潜水、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水样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相似,对砼、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具有较强腐蚀性。

⒌航空限高要求

香港大屿山机场位于大桥东岸登陆点附近,澳门机场位于大桥西岸附近,大桥部分线位位于香港、澳门机场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飞行区内,工程方案的选择需满足大屿山机场和澳门机场航空限高要求。大屿山机场和澳门机场临近大桥登陆点附近辟有禁航水域,大桥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这一因素。

⒍环保要求

大桥线位穿过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在方案设计及工程建设中需采取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

⒎水利防洪要求

为降低大桥建设对珠江口水利防洪影响,水利部门要求大桥阻水比控制在10%以内,并将非通航孔桥承台全部埋入海床面以下。

五、主体工程总体设计

1.项目建设面临的挑战

港珠澳大桥所处的特殊区位、建设条件和具有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面对的四大挑战:建设管理的挑战、工程技术的挑战、施工安全的挑战、环境保护的挑战。

2.总体设计目标

三地政府提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为: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

总体设计需满足建设目标并充分考虑建设条件,达到“安全、耐久、环保、经济”的总体目标。

3.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主体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特点及建设条件,总体设计及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

⑴全面实现“工厂化、大型化、标准化、装配化”工法为总体设计思想,以适应工程区台风影响、航运复杂、环保要求的特点,保证施工安全及航运安全、确保工程质量、降低现场工作量、减少海中作业时间、保护海洋生物、保障工期;

⑵方案总体布置中以尽量减少阻水比,满足水利部门要求为目标;

⑶注重景观设计,充分进行桥梁及人工岛总体方案比选;

⑷总体设计充分考虑为运营养护提供方便,按照“需求引导设计”思想开展设计工作;

⑸本工程专业广、接口多,总体设计中注重各专业接口的协调及平衡,使之达到总体最优的目标。

4.总体平、纵面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与香港侧工程在平面上顺接,满足双方要求;为降低隧道出口段的设计施工难度,隧道起点段路线取为5500m不设超高的大半径圆曲线;保证通航孔桥位于直线段,降低通航孔桥设计施工难度;尽量减少与水流夹

角;平面曲线指标尽量提高,按不设超高控制,处理好平纵配合设计;妥善处理好主线与东、西隧道人工岛及珠澳口岸人工岛匝道布置;平面设计线形见图2。

纵面按主线最大纵坡小于3%控制设计,各控制点高程满足通航要求及机场航空限高要求。

航道桥纵断设计原则为:竖曲线长度宜包含整个通航孔桥长(路线范围内应为凸曲线),通航孔桥桥梁中心两侧纵坡应对称,即将通航孔桥范围内的变坡点放在桥梁中心位置。

两通航孔桥间非通航孔桥推荐平坡方案,通过2.5%的横坡及适当增设雨水管解决排水问题。

隧道段纵断面设计原则为:尽量减短人工岛长度,减少基槽开挖量,隧道段采用W形坡。

5.桥梁总体跨径布置

⑴通航孔桥布置

青州航道桥桥跨布置为110+126+458+126+110=930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桥跨布置为129+2×258+129=774m;

九洲航道桥桥跨布置为85+150+298+150+85=768m,均满足通航要求。

⑵主线非通航孔桥布置

江海直达船航道以西,水深 3~4m,基岩埋深24~55m,小跨径为经济跨径,为减少桥墩数量并减少阻水率,适当增大跨径,推荐采用85m等跨;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以东,水深5~10m,基岩埋深60~89m。该处位于潮流主通道,采用较大跨径,以减少阻水率。为在经济性与阻水率之间获得一个平衡的跨径,经经济技术比较后推荐采用110m等跨;同时,为实现江海直达船航道两侧景观协调一致,在其西侧一定范围与东侧对称布置了10孔110m跨非通航孔。

⑶人工岛结合部非通航孔桥布置

人工岛结合部采用合理压低桥梁起始处标高来缩短人工岛长度,按照300

年一遇洪水加浪高不进入桥面为原则,浪高影响范围内桥墩与主梁固结,取消支座。为抵抗梁体承受的波浪力,临岛附近桥梁采用小跨径,采用不锈钢钢筋及增加混凝土致密性解决耐久性问题。岛桥连接处构造参见图4。

图4 岛桥结合部纵向位置关系图

①粤港分界线至东人工岛段桥跨布置为2×(3×47.5)+3×35m,结构外形及风格与香港侧保持一致。

②西人工岛岛桥结合段桥跨布置为2×(3×44)m。

⑷珠澳口岸连接匝道桥

珠海、澳门口岸内客、货检分区设置,在大桥与口岸连接处需设置定向立交桥,使客、货车进出各自查验区。主线桥采用48×4+30m一联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各匝道桥上部主梁采用25~40m跨单箱单室等截面连续箱梁。

6.隧道方案及布置

经对沉管工法及盾构工法进行深入比选后,为减小隧道人工岛长度,减小对水流的长期影响,降低施工风险,推荐采用沉管法,隧道纵断面布置参见图5。

图5沉管隧道纵断面布置

首节管段与暗埋段相接处管底标高确定为-12.5m,暗埋段干施工时的水头差控制在15m以内,降低工程难度及风险;同时,为尽量缩短人工岛长度,在岛隧结合部,岛头合理向岛身移动,部分管节露出海床,对此部分管节参考国际上厄勒海峡及韩国釜山隧道经验,采用特殊的大型块石及锁管石块进行覆盖锁定防护,沉管隧道两侧采取防撞措施,避免露出海床的沉管船撞风险。

7.隧道人工岛布置

为实现桥隧转换,设东、西两人工岛,东人工岛西边距铜鼓航道中心1563米,采用椭圆形布设,形似“蚝贝”,岛长625m,总面积为103161m2;西人工岛东边距伶仃西航道中心2018米,也为椭圆形岛,岛长625m,总面积为97962m2。

为减少阻水效应,两岛均位于-10米等深线以外。

8.桥、岛、隧总体布置

主体工程主线立面总体布置参见图6,桥、岛、隧工程总阻水比小于10%。

图6 主体工程桥、岛、隧总体布置

六、结束语

本项目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专业面最广、技术标准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后又一项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项目特点及创新主要包括:

⑴技术标准及要求高,建设条件复杂

设计寿命120年,综合技术标准高;地处台风区,平均每年遭遇1.8个台风影响,最大风速在十二级以上;地质覆盖层深厚软弱,厚度30~60米,最厚达120米,淤泥最厚40米,岛隧沉降控制难度巨大。

⑵技术覆盖面广、涵盖专业多

大桥涵盖了交通行业内桥、岛、隧、路等各项工程专业,是我国首座集桥、岛、隧一体化的世界级交通集群工程,它对水工、路桥、隧道等多专业的集成和

综合运用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⑶岛隧关键技术具有世界级难度

隧道工程为我国第一条在外海修建的海底沉管隧道,沉管隧道长度居世界之首;隧道人工岛为外海离岸人工岛,岛隧总体规模和难度为世界之最,场区风浪条件及地质条件挑战大,岛隧控制沉降、控制裂缝及防渗等技术具有世界级难度。

⑷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岛、隧将更新建设理念,采用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设计、施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港珠澳大桥桩基础施工方案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 施工CB04合同段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省长大公路工程 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4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十二月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 施工CB04合同段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编制:日期 复核:日期 审核:日期 审批:日期

目录 1桩基成孔工艺 (1) 1.1工程概况 (1) 1.2桩基础施工总体安排 (4) 1.3桩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5) 1.4钻孔前准备工作 (5) 1.5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 (6) 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16) 2.1工程概述 (16) 2.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工艺流程图 (18) 2.3钢筋笼制作工艺 (18) 2.4钢筋笼安装 (22) 3水下混凝土灌注 (27) 3.1概述 (27) 3.2施工流程图 (28) 3.3砼浇注设备 (28) 3.4砼浇筑前工作 (30) 3.5砼浇筑 (32) 3.6水下砼施工注意事项 (33) 4桩基础施工应急处理措施 (35) 4.1塌孔 (35) 4.2掉钻落物 (36)

4.3扩孔和缩孔 (36) 4.4钻杆折断 (37) 4.5埋钻和卡钻 (37) 4.6砼灌注中塌孔 (37) 4.7导管进水 (38) 4.8卡管 (38) 4.9埋管 (38) 5主要机械设备、材料及人员组织 (38) 6施工进度计划 (41) 7质量保障措施 (43) 8HSE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47) 8.1HSE管理体系 (47) 8.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49) 8.3环境保护保障措施 (54) 8.4航道安全保证措施 (56) 编制依据 (1)《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CB04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2)《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CB04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参考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4分) 典型例题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l 2 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

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1)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8分) (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8分)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6分) 典型例题四: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核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迺道,全长55千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斥资七百多亿元,于2010年开始修建,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小时。港珠澳大桥预计使用寿命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长20年。 (1) 港珠澳大桥工程宏大,试分析该工程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 (2) 说明影响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的因素。 典型例题五: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该大桥所在海城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列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没有全部采用桥梁构造而是建造了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 孟凡超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大桥主体工程的桥位及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建设条件、总体设计、桥梁方案、隧道方案、人工岛方案,提出了大桥的挑战以及基本对策与设计指导思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面临的挑战基本对策设计指导思想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后又一项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它是我国迈向桥梁及交通建设强国的里程碑项目。 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加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大桥与区域路网的关系见图1。

图1 港珠澳大桥与区域路网关系 二、桥位及工程规模 大桥东岸登陆点位于香港大屿山机场西南的散石湾,西岸珠海登陆点为拱北,澳门登陆点为明珠;工程建设包括三项内容: ⑴海中桥隧主体工程; ⑵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人工岛口岸工程; ⑶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及配套工程。 根据三地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三地口岸 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负责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及总平面布置见图2。

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珠江三角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珠江两岸发展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珠江西岸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东岸,与香港交通联系不便是影响珠江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珠江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水路交通受天气影响较大且运行时间较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国际经济、金融、商业、贸易和航运中心,对周边地区既发挥重要的辐射和聚集作用,同时又依托周边地区的丰富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联系日趋紧密,香港经济保持持续繁荣,珠江东岸地区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澳门以旅游和金融保险为支柱产业,澳门和香港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分工和社

会格局,使得两地的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尽快构建港珠澳交通大通道,增强香港及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珠江西岸发展潜力,便捷港澳及珠江两岸之间的交通联系,已成为三地共同的愿望。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综上,为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港珠澳大桥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港珠澳大桥材料

5.港珠澳大桥将和内地的交通网络打通。到达珠海后,大桥以隧道从人工岛接入拱北,再由地 下穿拱北后通湾仔。之后再连接到珠海至广州、至粤西的高速公路,从而融入全国的高速公路 网络。 ◎设计寿命120年 ◎抗16级台风 ◎抗8级地震 ◎抵挡30万吨巨轮撞击 ◎规模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 ◎长度接近50公里,超越现时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用钢量相当于建11个“鸟巢” “港珠澳大桥多个动工建设方案已上报中央,其中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为 “石湾(北线)-拱北/明珠”桥隧组合方案。”昨日港珠澳大桥有关人员向本报记 者证实,港珠澳大桥工程再往前推进了一步。 何为大桥首要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推荐方案”)?具体怎样又有何作用?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永泉告诉本报记者,这属于大桥 的前期工作,推荐方案作为工程建设重头戏,批准后才能进行正式的初步设计、 招标、开工等工作。除了证实推荐方案“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等主题工程标志, 朱永泉还表示珠海口岸的桥头建观景台也确有研究“很多东西规划都有考虑,但 管理层面仍需三方协商,以最后的批准方案为准。” 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记者辗转获 悉推荐方案等多方消息,力图揭开港珠澳大桥初次青涩面纱。 本报讯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有参与方案的专家指出,大桥连接内地与港澳,三地 技术标准存在差异,为把大桥建设成同时满足三地要求的工程,将采用最高标准 打造“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譬如设计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 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等要求。珠海、澳门口岸将共建于拱北湾南侧的人工岛“同岛连接互通”连接大桥,填海总面积约216.43公顷。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主桥施工方案 一、工程结构概况 1、青州航道桥:采用半漂浮体系双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m 。 青州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 2、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独柱型三塔整幅钢箱梁斜拉桥,桥 跨布置为129+258+258+129=994m 。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要结构及数量

3、九洲航道桥:采用双塔整幅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85+127.5+268+127.5+85=693m。

二、工程特点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桥位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航道众多、航行密度大、对航行安全要求高;工程方案研究中要满足香港及澳门机场航空限高要求(针对本工程的高度限制要求,青州航道桥小于208米;江海直达船小于158米;九州航道桥小于138米。在施工生产中,施工船机设备及设施高度均需考虑航空限高要求。);桥轴线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对环保要求高;大桥设计寿命为120年,要同时满足内地、香港、澳门有关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业主提出的建设目标定位高;项目的特点及定位决定了本项目施工工作也将是高标准、高难度的。主桥预制构件重量大、体积大、质量要求严格、预制和安装难度高。

三、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手段及设备 考虑到三座主桥中,以青州航道桥最为复杂、最为典型,因此本方案以青州航道桥为主。 1、施工部署 施工拟划分三个工段进行管理、指挥和调度,具体划分如下: 主墩施工工段:主要负责QZ3、QZ4墩基础、索塔混凝土结构、索塔钢结构及钢箱梁施工; 过渡墩及辅助墩施工工段:负责QZ1、QZ2、QZ5、QZ6墩基础及墩身施工; 陆上工段:专门为主墩、辅助墩和过渡墩所需钢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钢筋和模板等在陆上预加工、堆存、转运提供支持和服务,负责水上施工工段物资供应。 在满足施工总体进度的前提下,QZ3、QZ4墩基础优先开工,QZ1、QZ2、QZ5、QZ6墩钻孔桩待QZ3、QZ43墩桩基施工完毕后陆续开钻。 将QZ3、QZ43墩钻孔平台作为水上施工基地,布置供电系统、物资仓库、现场施工人员办公及生活设施等。 索塔墩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从总进度计划上看,索塔施工的各环节始终处于本工程的关键线路上;从施工难度上看,临时结构的规模巨大,水流、风浪等诸因素较复杂。 2、施工流程及关键设备 2.1施工流程 本工程索塔、辅助墩、过渡墩施工均采用搭设水上钻孔平台的方法进行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完成后,部分拆除和改造施工平台,分块拼装和下沉钢吊箱围堰,钢吊箱封底抽水干施工承台、主塔、墩身。主塔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箱梁安装和挂索,调整桥面线型。总施工流程如下: 打桩船沉设辅助平台钢管桩→起重船配合搭设施工平台及下沉钢护筒(边施工平台边进行抛填维护)→完成试桩和钻孔桩施工→施工平台改造→钢吊箱围堰安装→浇筑封底混凝土→抽水→施工承台→主塔(墩身)底段浇筑→安装爬模系统→逐段爬升模板浇筑索塔下塔柱(墩身)、安装横梁现浇支架→逐段爬升浇筑索塔中塔柱、横梁施工→逐段安装钢锚箱、逐段爬升浇筑索塔上塔柱、搭设零号块钢箱梁及辅助墩、过渡墩墩顶钢箱梁安装支架→索塔封顶→安装零号块钢箱梁→安装桥面吊机→逐段对称安装钢箱梁和挂索、斜拉索索力调整→主桥合拢。 2.2关键设备 打桩船:我局现有技术性能优良的打桩船10艘,包括具有全回转功能、外海施工抗风浪能力强的天威号打桩船等4~5艘可以投入本项目施工。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

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着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一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感触二:详细周密的计划

港珠澳大桥特点

港珠澳大桥 超级工程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会被我们的子孙后代所铭记。它们是为打破过去的记录而生的,它们都代表了最高层次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它们代表着时代的进取精神,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港珠澳大桥,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接近50 公里,主体工程长度约35 公里,包含离岸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将会形成“三小时生活圈”,缩减穿越三地时间。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20 年,预计于2016年完工。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项目一旦建成及投入使用后将是现代世界最瞩目的宏伟工程,大桥有如下几个亮点: 1、港珠澳大桥单列5 0 0 0万元作为景观工程费,珠江口将增添一道令世人叹 为观止的亮丽风景线,据悉其中转站也是艺术品--大桥工程通过填海建造两个人工岛,人工岛间通过海底隧道予以连接,隧道、桥梁间通过人工岛完美结合; 2、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青洲航道区段,主跨采用“双塔双索钢箱梁斜拉桥”、其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除能满足抗风、抗震等高要求外,其景观效果也更是一流,斜拉桥索塔造型像钻石,总高1 7 0 . 6 9米,建成后将成为大桥主桥型最突出 养眼外貌; 3、人工岛将建设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岛内的绿化工程及岛上造型美观的建构筑物均能做到相得益彰,和谐之美、且在海景较美的地方打造世界一流观景平台; 4、由于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提高游客对国家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 以及便于游客的观赏、将设立白海豚观赏景区; 然而,要建造这样的工程却是困难重重。第一个难题就是修建人工岛。恶劣的海上施工条件以及在软弱地层上填海造成的两个人工岛与隧道的复杂过渡段。一种方案是将建岛地点的淤泥挖掉,但要挖去800万的淤泥,却很困难,这些淤泥足以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 港珠澳大桥最全面的介绍 历史沿革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前期规划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伶仃洋大桥。 1989年,珠海市政府首次公布伶仃洋大桥计划。 1992年,根据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制定,沿海高速公路衔接伶仃洋大桥。

1998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伶仃洋跨海大桥工程项目。 1999年至20XX年期间,伶仃洋大桥工程项目搁置。 20XX年,伶仃洋大桥项目被港珠澳大桥项目取代。 20XX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组成立,全面启动大桥各项建设前期工作。 20XX年,港珠澳大桥确定采用Y型线路,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 20XX年,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完成环评。 20XX年,港珠澳大桥三地落点位置确定,分别为香港大屿山石散石湾、澳门明珠点和珠海拱北。 20XX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20XX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

●建设历程 20XX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XX年8月3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抛石出水。 20XX年5月15日,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首个大型钢圆筒顺利振沉;同年9月22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首个钢圆筒成功振沉;同年12月7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成。 20XX年12月16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 20XX年5月7日,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水下对接人工岛端口;同年6月21日,港珠澳大桥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成功安装;同年12月03日,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架设成功,桥梁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向上部结构进行。 20XX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桥深海区首跨钢箱梁架设成功;同年8月19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12节海底隧道沉管安装成功,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篇一: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20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20至2020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内容

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内容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上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策略意义。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一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6648米的“沉管隧道”、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用钢量相当于11个鸟巢、多项世界难题、珠海口岸桥头建观景台、澳门口岸设万位停车场。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 .578公里。以总长6648米的“沉管隧道”、主跨460米“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成为大桥全貌最具特色的“标志”。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根据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下同)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 (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止于粤港分界线,下同)、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海中桥隧工程采用石散石湾-拱北/明珠的线位方案,路线起自香港石散石湾,接香港口岸,经香港水域,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全长约35.6公里,其中香港段长约6公里;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的主体工程长约29.6公里。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150米,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1800米,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250米。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桥梁总宽33.1米,隧道宽度采用2×14.25米、净高采用5.1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其他技术标准应符合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通航标准按交通运输部《关于港珠澳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批复》(交水发[2008]97号)执行。 口岸采用“三地三检”模式分别由各方建设、各自独立管辖,香港口岸区设置在香港境内;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内地(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人工岛填海总面积约216.4公顷,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管理区、珠海连接线衔接区、珠海口岸管理区以及澳门口岸管理区。 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13.9公里,

滴水不漏!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怎么做

6月29日凌晨,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宣告成功合龙。这意味着,离港珠澳大桥最终“蛟龙出海”已为时不远。 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从研究、设计、施工到最终接近完成,港珠澳大桥历经十余年的漫长的岁月。在这过程中,中国的设计者、建设者们承担着难以想象的压力,遭遇过外国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沉管沉放“三次回拖两次安装”等各种问题,也面临着新设计方案不被理解,外在因素导致需要多方沟通的局面。最终,诸多问题被一一克服,中国的工程师们以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让这一中国的“超级样板”工程,将于2017年正式向人们展示他的巍巍身姿。 在港珠澳岛隧工程项目中,应用惯例和标准组件包括:桥梁;人工岛陆域形成,软基加固,消浪结构等;沉管预制厂土木结构;沉管基槽开挖、沉管回填、沉管附属工程等约占比35%,涉及造价75亿元人民币。 需要实验及需突破界限部分是工程主要部分包括:沉管基础、沉管预制、沉管岛上段等,占比约50%。 而为应对特殊挑战部分,需要技术创新的,其中很多都是世界上第一次,比如深插钢圆筒、半刚性沉管结构、外海沉管安装系统、沉管最终接头等,占比15%,占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 最终,港珠澳大桥以64项创新技术,贡献予世界沉管隧道工程。 中国是沉管隧道工程的后来者,然而,“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这背后是中国工程人员的勤奋、智慧和不屈的斗志。 滴水不漏的海底隧道 2015年12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有位特殊客人来访——香港土木工程署前任署长刘正光。他曾主持设计建造了香港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和汀九大桥,这三座桥梁都被誉为世界级的大桥。鉴于此,他荣获我国桥梁工程界的最高奖——“茅以升”奖,并在国际桥梁界享有盛名。 长期以来,这位获得英国桥梁硕士学位的第一位华人,一直对中国大陆工程界颇有微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上,批评大陆工程的质量,并不掩饰其观点。 在参观的前一天,他给岛隧工程总指挥林鸣打电话,询问参观隧道需不需要穿雨衣水靴。林鸣回应说“并不需要”。第二天,刘正光虽然没有穿雨衣,但还是穿了一双雨鞋。 随后,刘正光从西人工岛进入隧道,在Element1(以下element简写E)入口处乘坐电瓶车达到E24沉管。出乎他的意料,24节沉管的192个接头没有一点点渗漏的痕迹,整个隧道内既没有“雨”更没有“河”,甚至没有水印的痕迹。 当他与林鸣见面时,第一句话是:“沉管隧道没有不漏水的,没有想到你们的隧道能够滴水不漏”。第二句话则是“我们香港工程界要向你们学习”。 刘正光对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不漏水感到诧异是有根据的。 “在全球范围来说,设计隧道时都要确保水密性。但是,建造几公里长而且保证100%水密性的隧道又是另外一回事。在许多国家,隧道所有者和设计师都明白建造100%水密的隧道意味着什么样的挑战。”汉斯·德威特(HansdeWit)对记者说。这位资深沉管隧道专家是荷兰隧道工程咨询公司(TunnelEngineeringConsultants,TEC)的运营总监,也是国际隧道协会国际沉管隧道工作小组成员。 “在全球范围,基于无数的案例研究表明,在隧道中出现一些漏水是很常见的。”荷兰特瑞堡集团(TrelleborgAB,TEP)工程产品商业开发和市场部经理路德·波柯特(RuudBokhout)对记者说。 一位欧洲著名岛隧专家依据经验给出一个数值:全世界的节段式沉管漏水率平均值为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接头中有一个漏水。这位专家认为,目前尚没有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纪录。 而港珠澳大桥隧道共要制造安装33节沉管,几百道工序不仅环环相扣,还要重复千百遍,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漏水将不可避免。 创新:从防止过度沉降开始 事实上,截至7月12日,港珠澳大桥已经完成27节沉管的安装,建成隧道总长度为4702.5米,是总长度的80%以上。以每节沉管有8个接头计算,27节沉管约有216个接头,如果按照10%漏水平均值,一二十个接头漏水在正常值范围。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接头防水技术完整版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接 头防水技术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接头防水技术 2016-06-17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对接而成,每个标准管节长 180m,由8个节段构成,重约80000t,最大沉放深度超过45m,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工程之一。到目前为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沉管浮运安装施工,并在施工完成的沉管隧道中表面没有湿迹,可见沉管隧道的防水、防渗设计要求之高。本刊记者有幸参观港珠澳施工现场,并邀请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地下分院陆明副总工来介绍该工程的接头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三地的海上通道。项目东起香港大屿山石湾,西至珠海拱北和澳门明珠,总长约356km,包括3项工程内容:1)海中桥隧主体工程;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和澳门连接线。其中,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东自粤港分界线,穿越铜鼓、伶仃西主航道以及青州航道、江海直达船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总长约29.6km,岛隧工程为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长约6.7km。 本工程的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沉管隧道全长5664m,东、西岛暗埋段各长163m,海中段采用W形布置,横断面宽度为37.95m,高度为11.4m,采用两孔一管廊布置,沉管隧道横纵断面图如图1、图2所示。 岛隧工程建设的主要难点: 1)建设标准高。①国家一级公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km/h;②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③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水文气象条件复杂。工程处于外海环境,台风频繁,海流、涌浪复杂,受冬季季风影响。

港珠澳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1 规模 (1)港珠澳大桥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京沪高铁后又一重大工程。 (2)工程包括珠海、澳门接线,珠海澳门口岸,海中主体工程,香港接线及香港口岸,总长约50km,总投资约729亿。 (3)连接粤、港、澳三地,两种不同体制的工程,由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投资建设。 (4)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涉及“一国两制三地”,协调量大、管理难度大。 1.2 组成 (1)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东自粤港分界线,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总长约29.6km。 (2)香港口岸及珠海、澳门口岸:珠澳口岸同岛设置于珠海拱北湾附近填海区(填海面积约208公顷),香港口岸位于香港机场东北角填海区(填海面积约113公顷)。 (3)香港连接线、珠海连接线、澳门连接线:珠海接线长13.89 km;香港接线长12.6 km,;澳门接线为连接到明珠附近的新填海区,长约200m。

二、主要技术标准 (1)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100 km/h,桥梁总宽33.1m,隧道宽度采用2×14.25m、净高采用5.1m; (2)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同时应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 (3)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 (4)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三、初步设计推荐方案 总体 (1)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为隧道方案,约6.75 km ,其余约22.9 km段采用桥梁方案,东、西人工岛各长约625m ,最近间距约5584m,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366m ; (2)主体工程东端在粤港分界线处与香港侧桥梁衔接,采用与香港侧方案协调的桥跨布置及桥梁外形方案; (3)主体工程在珠澳口岸处与大桥桥头管理区及口岸衔接,设置定向立交满足桥头区域交通组织,利用桥头缓冲地带设置收费设施,对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进行统筹安排; (4)总体桥跨布置以尽量减少阻水比为目标、适当增大非通航孔桥梁跨径、在经济性与阻水率之间获得平衡。

港珠澳大桥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继续教育

1、习近平总书记巡览大桥并在东人工岛接见建设者代表,指出,对港珠澳大桥 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A) ?A、粤港澳大湾区。 ?B、三地人民。 ?C、社会。 ?D、经济。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2、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年,采用双向六车道。 (C) ?A、150。 ?B、100。 ?C、120。 ?D、80。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3、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于2018年()正式通车。 (A)

?A、10月24日。 ?B、10月23日。 ?C、2月6日。 ?D、8月8日。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4、港珠澳大桥总长约()km,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口岸、三地连接 线,其中主体工程长约29.6km。 (A) ?A、55。 ?B、42。 ?C、36。 ?D、60。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5、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项目法人(大桥管 理局)”三个层面的建设协调与决策管理机制。 (A) ?A、专责小组。

?B、交通运输部。 ?C、国家发改委。 ?D、国务院协调小组。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6、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提出的“四化”理念是大型化、工厂化、()、装配 化。 (A) ?A、标准化。 ?B、机械化。 ?C、信息化。 ?D、国际化。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7、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岛隧工程设计总承包的理念是:设计施工联动,()。 (B) ?A、复杂性控制。 ?B、施工驱动设计。 ?C、设计驱动施工。

2019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心得两篇

2019港珠澳大桥观后感+心得两篇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一、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以期于2015至2016年完成,投资超700亿元,约6年建成。复杂的海床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长的跨海距离,工程们要挑战海上建桥的极限。伶仃洋上的每一次台风、巨浪、地震甚至是海水侵蚀对它来说都是一次次致命的威胁。这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这座大桥需要坚固到能够抵抗强烈的撞击。这里有三个重要国际机场,保证航空与桥梁的安全也是设计师们要面临的难题。除此之外,要考虑桥梁的阻水率,如果超过10%的阻水率,势必会造成河沙淤积,威胁航道的安全,同时未来的伶仃洋面临很可能变成一片冲积平原的危险。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危险“氯盐”,也会大大的威胁桥梁的安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人工岛,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二、工程难题及解决方案

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有三大难点:一是安全问题,大桥经过珠江口几个主航道,每天有4000艘船舶通过,需要确保工程建设和航运建设不会产生大的冲突;二是环保问题,大桥经过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三是水文环境问题,大桥建设不应改变珠江口已经形成的两河三滩的水文环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文环境最大的影响来自人工岛的建设。采用沉管隧道方案,将使人工岛面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显著减小人工岛的阻水率。此外,由于施工区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大桥的设计和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白海豚的“生活质量”,已经制定了一整套保护措施。 三、我的感触 纪录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感触一:严谨认真的态度 观看影片后,对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港珠澳大桥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令全国人民如此心驰神往?让我们来看看吧。 港珠澳大桥的介绍 中文名:港珠澳大桥 英文名:Hong Kon g-Zhuhai-Macao Bridge 全长:55公里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设计寿命:120年 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 通车时间:2018年10月24日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港珠澳大桥的世界之最 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最长钢铁大桥:港珠澳大桥有15公里是全钢结构钢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长钢铁大桥。 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 6.7公里。 最大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标准管节,每一节长180米,排水量 超过75000吨。 最精准深海之吻: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进行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最深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深处在海底48米,而目 前世界沉管隧道最深很少有超过45米的。 大桥的钢材用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能够抵抗8级地震;17级超强台风“山竹”在今年9月肆虐广东时,港珠澳大桥也经受住了考验,在狂风暴雨中安然无恙。 英国《卫报》将港珠澳大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无疑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又一精湛杰作。无论在世界桥梁史还是建筑史上,港珠澳大桥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港珠澳大桥的10个问题 1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有何意义?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 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创立的完整的大桥工程决策体系,对未来大湾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2港珠澳大桥有何特别之处?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 为一体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桥工程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二是香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 1 工程意义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一桥连三地,有助于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是中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是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2 工程概况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长约55km,其中海中主体工程长29.6km,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采用桥岛隧结合方案,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交通集群 工程。港珠澳大桥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港珠澳大桥总平面图 沉管隧道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设计方案见图2和图3。隧道全长6704m,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工程;沉管段长5664m,共33节,标准管节尺寸为180m(长)×37.95m(宽)×11.4m(高),每节近8万t的质量成为世界之最;为满足通航要求,沉管管顶埋于海床面以下23m的长度达3km,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工程;沿线基底软土厚度为0~30m,地处珠江口外开敞海域,水文气象环境复杂,航线繁忙,通行船舶日均4000艘, 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综合建设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 图2 沉管隧道纵断面图

图3 沉管隧道横断面图 3 工程难点及解决方案 1)为“一国两制”条件下大型跨界工程,需同时满足三地要求。通过专项研究,并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制定本项目专用技术标准。 2)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标准高,规模大,为全桥控制性工程。设计及施工秉承“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理念,确保了工程质量及工期。 3)沿线基底软土厚度0~30m,纵向管底地质复杂且不均匀;埋深大,管顶回淤荷载大。采用“复合地基+组合基床沉管”基础方案,管节沉降控制水平世界领先。 4)沉管管顶埋于海床面以下23m的长度达3km,是目前世界唯一深埋沉管,节段接头受力及防水风险高。通过自主研发半刚性纵向结构体系,有效提高了结构及防水安全度。 5)工程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工程区日均船舶超过4000艘,航线复杂,海上安全管理难度大。通过自主研发各种专用装备,提高海上作业工效、质量,减少作业人员数量。 6)珠江口巨型沉管安装需面临深水深槽、基槽回淤、大径流等世界级难题,风险高。通过科技攻关,研发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实现全部管节高质、高效对接。 7)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根据研究成果,对材料、施工及运营维护等进行全过程耐久性控制。 8)工程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环保要求高。施工重视HSE管理,并制定专项方案实现对白海豚保护。4 工程主要技术创新 1)精细化海上原位勘察及分析技术。采用带波浪补偿的海上钻探系统、海上钻探平台系统及海底坐床式静力触探系统等,获取高质量的地层连续原位参数,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及数据库进行勘察成果分析。 2)复合地基+组合基床沉管基础技术。研究并实施“复合地基+组合基床”的基础方案:通过不同置换率的挤密砂桩、高压旋喷、PHC刚性桩等复合地基实现隧道基础刚度平顺过渡;通过“抛填块石+碎石垫层”的组合基床实现硬化基础、分布荷载、调节基底平整度,将国际上同类隧道一般20cm左右的沉降量控制在5~8cm。 3)半刚性沉管结构体系技术。提出“半刚性”沉管纵向结构体系,提高了沉管结构安全度及节段接头水密性。已安装的33节沉管不渗不漏。 4)工厂化管节预制技术。采用工厂法进行管节工业化生产,创新“L”形总平面布局(见图4),解决生产场地狭窄及管节存放难题;集成开发钢筋流水生产线、大型全液压模板、大体积混凝土控裂、多点导向的分散顶推系统等成套技术,实现了世界最大沉管的标准化预制,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5)外海巨型沉管安装技术。自主研发沉管沉放安装集成系统,浮运(见图5)、对接窗口预报保障系统,泥沙回淤预警预报系统等数十个控制系统,攻克了深水深槽、基槽回淤、大径流等珠江口流域特有的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核心技术体系,实现管节在40多m 深的海底精准对接。 图4 沉管预制厂平面布置 图5 外海环境沉管浮运安装 4911 隧道建设 第37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