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与人类文明...

海洋与人类文明...

海洋与人类文明...
海洋与人类文明...

宁波大学期末考试卷

(2014_—2015__学年第_1__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文明改卷教师:__________ 学号:126030067 姓名:江泽文得分:____________

人类社会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海洋中有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大多数资源,所以,海洋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赘言。但是,当下由于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早就开始探索海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生活对海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进程,海洋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人类文明资源影响

海洋、陆地、大气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地球。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可以说,不只是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

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最早形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再慢慢发展为真核生物。5.7亿年前,海洋中才渐渐的开始出现各种动植物。就这样又过了几亿年的衍化,动植物开始向陆地上迁移并且开始了进化。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将人体中的某些元素和海洋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做了对比,发现在人血液中和海水中,氯、钠、氧、钾、钙等元素的比例都什么的接近,说明海洋与人类的进化甚至是与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息息相关的。

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类文明发展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提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不得不提人类历史中对于大海的几次伟大的探索,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远古时期的文明大多发祥于几大河流域,而在此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则呈现了鲜明的海洋特征。

公元前1600-1450年乃至更早的年代,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的皮拉斯基人创造了程度较高的古代海洋文明,并使当时的克里特成为海上霸主。它很早就能建造高头低舷的快速远航船,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控制过爱琴海的海上贸易,强迫周围的民族向它称臣纳贡。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繁荣时期,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因此,被人们称为“地中海时代”。古代希腊的雅典由于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比利犹斯等良港,为其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的比利犹斯港是古代希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以大西洋为中心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突出代表,被称为“大西洋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的开辟是“大西洋时代”的发端。13世纪,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到14世纪,欧洲人已普遍使用。l5世

纪,载重千吨的快速多桅帆船制造出来,航海技术进步很快。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这些都为新航线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15世纪末到l6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了从欧洲不经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线和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新航线,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是开辟新航线的主要人物。1492年8月3日拂晓,哥伦布率领88名水手,分乘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出发,经过69天的艰苦航行,于l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哥伦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6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在此之后,哥伦布又3次西航至美洲,先后发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岛,并到过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巴拿马以及南美洲大陆北岸,为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继哥伦布等人的探险之后,葡萄牙人麦哲伦(1470—1521)率领的船队经过3年时间的艰苦航行,成功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使地圆学说得到了证实。

虽然新航线的开辟带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掠夺、扩张、殖民的深刻烙印,就像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但是新航线的开辟对欧洲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航线发现以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迅速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往来,原来局部的、孤立的地区,从此卷入了整个世界的经济体系。新航线的开辟,也使世界的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使大西洋沿岸的许多城市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

二、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

海洋还是人类潜在的巨大资源宝库。有关专家测算,地球上的初级生产力每年约为1540亿吨有机碳,其中的1350亿吨来自海洋,约占87.7%。海洋中的生物多达20余万种,其中动物约18万种,植物2万余种。在动物中有鱼类2.5万种,可供人类食用的鱼类有200余种。海洋每年繁殖各种生物约400亿吨,据专家测算,其中鱼类年生产量估为6亿吨(鲜重)。海洋中含有储量极为丰富的矿藏。海水中含有80种元素,其中镁、溴、碘、钾、铀、金、银等含量丰富。世界各大洋中的锰结核矿总储量可达3万亿吨左右。这种矿含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其中镍为164亿吨、铜为88亿吨、钴为58亿吨、锰为2000亿吨。据专家分析,除铜可供使用近千年外,其他几种金属元素可供人类使用2万~3万年。近海的矿藏,如砂砾(建筑材料)、甲壳和文石(水泥原料)、锡矿砂、煤炭等也极其丰富。海洋中的无机盐类约5亿亿吨,淡水资源约l3亿立方千米。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仅氯化钠(食盐)就有2700余吨。如果把海水中的盐类全部提取出来的话,那么,用它将北冰洋填平还有余。地球上的石油资源,估计有一半埋藏在海底。海洋储藏石油资源的沉积盆地面积大约有5000万平方千米,估计石油资源储量为1350

亿吨左右,如将天然气计算在内,储量更是大得惊人。除此外,海洋资源还包括很多新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潮流能等。据美国学者估计,世界海洋能源的理论蕴藏量为1500 海洋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报告(晏福刚)3 多亿千瓦,可以开发利用的73.8亿千瓦,其中波浪能27亿千瓦、温差能20亿千瓦、盐差能26 亿千瓦、海流能0.5亿千瓦、潮汐能0.3亿千瓦。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作为人类生命系统的基本支柱,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关系重大,因此,保护海洋环境也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目前,全球面临的三大危机之一的环境问题,在海洋方面也非常突出: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次生灾害增加、部分海洋资源和自然景观受到破坏等。以中国海为例,我国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年退化,近海污染范围有所扩大,特别是一些海湾、河口地区,如辽东湾、大连湾、锦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舟山海区、珠江口等海域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目前,我国每年有近100亿吨污水携带着大量的有害、有毒的污染物排人海洋,导致渔业资源衰竭、生物种类锐减、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海洋污染不仅危害海洋资源,而且危害人体健康。众所周知的l988年1月上海暴发的近40万人患甲肝流行病,就是因为食用受污染的毛蚶造成的。近几年,随着海洋化工的发展而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科学研究证明,橡胶在海水里净化分解需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金属汞和无机汞渗到水下的污泥里以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转化成有机汞,有机汞被水中的鱼类和贝类吸收以后,就会蓄积在体内。

三、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是每个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的权利,每个国家在领海区域的权利和领土区域主权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国家拥有自己国家领海的安全、海关、财政等权利,还包含对此片海域的自然资源开发的权利。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主要有: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

目前,中国尚存在很多的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主要有:1、二战后形成的波茨坦-雅尔塔体系留下的诸多海洋主权纠纷问题;2、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中国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渔业资源、鸟粪石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会被周边国家觊觎。3、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

我国要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全面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上强国,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海洋权益,包括经济、军事、政治等各方面。对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尽量用对话和谈判的方式,坚决维护和平。再次是建立、发展和完善海洋权益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最后要加强海上力量,加强海防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捍卫蓝色国土。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它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物世界,也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资源的宝库,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它是交通的要道,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它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本课程让我清楚认识到了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对我们的重要性。海洋给予了我们很多,从而我们要保护好她,合理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让她永不枯竭,成为我们永久的资源宝库。

参考文献:

[1] 侍茂崇.海洋与人类文明[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4月1日)

[2]俞存根.奇妙的海洋生物世界[M]. 北京:海洋出版社第1版(2008年10月1日).

[3]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1):1-2

[4]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5

[5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3-27

论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论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 的 差异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课教师

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摘要:事实上海洋文明或许在经济上很强,但是无论经济基础还是政治基础都不会很稳定。一方面,商业活动很容易受到战争啊、政权变动之类事情的影响,经济好但是极不稳定易受破坏;另一方面,海洋文明下国民缺乏向心力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海洋文明中很难得到认同,如果国家受到重大打击很难恢复。农耕文明相比海洋文明更为稳定,也更易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工业革命以前真正完全纯粹的海洋文明大多都衰落到只剩下遗迹了,而人们还是一直在借用农耕民族的文化、制度在生活。 关键词:海洋文明农耕文明差异原因 一、什么是海洋文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创造了与海洋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就是海洋文化,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创造,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创造。具体说来,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也算不上海洋文明。古代日本文明与海洋的关系远比中国文明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然而其文明程度却远不如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所以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其文化与海洋的关系虽然十分密切,也创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我们首先要确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洋文明,分析这种文明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寻找后来海洋文明的发展,最后总结出海洋文明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以使我们对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 海洋文明国家代表是古罗马、古希腊。 二、什么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2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2地理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6.2 海洋环境问题与 环境保护中图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大洋环流 D、生物循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 ①岛屿沉降②海水膨胀③暴雨泛滥成灾④两极冰盖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石油污染成为日益突出的海洋污染问题,下列海域污染严重的是( )

①沿海水域②海上航道沿线③海上石油产区④石油输出港附近海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字母A B C分别表示( )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 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 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变化图(左图)和主要海湾自然岸线比例的变化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70年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面积和自然岸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海湾的面积均保持不变 B、自然岸线长度存在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 C、岸线总长度存在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 D、自然岸线比例不断下降,近30年下降尤为显著 关于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和岸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主要是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B、由于海湾沿岸土地资源丰富,沿海开发建设对海湾形态影响不大 C、海湾自然岸线长度的减少速度不断加快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 D、近几十年以围海造陆为主的人类活动成为海湾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无 【解析】:

“海洋文明”是吃多了撑出来的伪概念——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十三)

“海洋文明”是吃多了撑出来的伪概念——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十三) 1、辉煌的中华航海史 天下的人都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边的人们会很自然地在海上讨生活。正如中国广东籍、福建籍的海外侨胞最多,英国想不产生“海洋文明”也不行。内陆的人们主要从土地里刨食。正如奥地利、瑞士、捷克、波兰等等内陆国家只会产生“农耕文明”,要求中国的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份产生“海洋文明”,必然是头脑发昏。 欧洲有地中海、波罗的海、黑海等内海,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洞庭湖、鄱阳湖等星罗棋布的湖泊,还有长江黄河等巨龙般的河流。著名的多瑙河,放在中国也得屈居中下游。我们祖先爱水并在水上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并不奇怪。 早在春秋时期,也就是希腊古典文明早期,中国南方的吴国、越国、楚国之间,就没完没了地展开水上大战。各国有自己的船厂:“舟室者,勾践船宫也,去县五十里。”也建有自己军港:“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兵也,去县四十里。”舟师是国家的主力军种之一,“大翼一艘,广一丈五尺三寸,长十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人,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当用长钩矛斧者各四,弩各三十二,矢之千三百,甲兜鍪各三十二。中翼一艘,广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广一丈二尺,长九丈。”据《国语》,吴、越两国之间,水战频繁而惨烈。据《左传》,吴国水师远征齐国,结果战败。 姑且不谈徐福海上取仙药、秦皇弯弓射大鱼的故事,我们祖先广泛使用船舶最直接的证据,便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两条运河:吴国为称霸中原,修建了连通南北的邗沟;秦军取两广建造灵渠,打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古代中国,有河流的地方自不必说,没河的地方便挖出人工河,船运是最主要交通手段,乘船几乎可以驶达内地每个角落。 汉朝船舶载重量一般在二、三十吨,活跃于国内,往返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汉承秦制,保有“楼船士”这一专业兵种,多次承担海上远征任务。赤壁之战正是楼船士们的杰作。 及至唐朝,沿海地区呈现“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吴门持粟帛,汛海凌蓬莱”的繁忙景象。 唐朝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已发展成为国际性商贸港口。唐朝不仅强盛,而且拥有包容四海的豪气。政府任由外国人自由行走于中国各地,接纳外国人侨居、定居,选拔不少“胡人”为官,确有才华者还当上了大官。首都长安是地道的国际化都市,胡人摩肩接踵,游览长安无异于参观一场世界食品和服装博览会。 仅仅引进来,不算开放。唐人的商船,远航至印度洋沿岸。进出中国的洋人,多是搭乘中国商船。汤普逊说:“进入远东的真正大门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海上。……波斯和中国间商业关系早已存在。在巴士拉港口,常见从中国经过马六甲海峡、锡兰和印度的马拉巴沿海而来的帆船。但是,如果中国帆船能冒险航行这么长距离的海路,阿拉伯帆船当然也能这样航行的。”法国学者安田朴证实了汤普逊的话:“在玄奘西游之后过了不长时间,阿拉伯人即将通过海路与中国建立经常性和持续的关系。因此,在黄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路和海路交通从未长时间的完全断绝过。从公元7世纪起,一批穆斯林探险家便进入中国。……我们甚至应当承认,中国人为使阿拉伯人学会向远东航行而做出了贡献,波斯湾的商人是乘他们的帆船而在南海从事最早的几次远航。……唐代仅在广州市就生活着10万名阿拉伯人。……《中国印度见闻录》(生民无疆注:这时期一名阿拉伯商人撰写的游记)向我们提供了唐代中国的一种无疑是简单而又是忠实的形象。环地中海民族首次听到讲述瓷器和茶叶。……他们接着再次证明最高的文雅、文明、智慧和最后是真正的哲学都在中国人一方。” 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也反映在海上。《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三个朝鲜王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高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敌对。……645年春(唐)太宗到达前线,进攻开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品文档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倡 赵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 综合表现。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 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 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 提供了依据。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 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 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 化的共同核心。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世纪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3)05‐0013‐0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意识一词在日常语言和学术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海洋社会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交叉,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大都论及海洋意识问题。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自觉地进行现代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界定 (一)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研究基本状况如下:第一,“海洋意识”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内容较分散。目前以“海洋意识”为题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以新闻形式发表;对“海洋意识”的概念表述多为描述性定义。内容上主要涉及特定人群和地域、国家的海洋意识状况和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第二,“海洋观(念)”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海洋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中的海洋观分析如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第三,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直接表述主要集中在海权与海洋国土观念问题上,主要与公众的海洋认知及海权问题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海权与国家的关系,古代及当代的海洋国土观念等。总体上看,关于海洋意识的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外,当前海洋意识的结构、形成机制缺乏研究文献。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出台了海洋战略,都认识到了对公众的海洋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海洋意识的构成却缺乏应有的有效分析和表述。关于意识的研究从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阵营,迄今形成了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流派的研究结论,并在意识的构成和转化、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状态的分析等多领域内都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 倡收稿日期:2013‐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 (12&ZD1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2BSHJ06)作者简介:赵宗金(1979‐ ),男,山东莒南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人教版巩固辅导

2019-2020年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人教版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1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7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8届“航海日”。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国家设立“航海日”,对于我国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实现建设航海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目标,有着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我国拥有的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是根据________计算出来的( ) A、内水 B、领海 C、专属经济区 D、毗连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海冰和冰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水结冰,海区盐度会降低 B、海冰主要是咸水冰,高纬度海区直接由海水凝结形成 C、冰山为陆地淡水冰川滑入海洋而成,夏季冰山数量多 D、冰山的撞击力巨大,隐藏在海水中的部分危险更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人类与海洋教案1

第三章第四节《人类与海洋》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124499330.html,] 生:不是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

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来源:中.考.资.源.网] ⑵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⑶交通的要道[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124499330.html,]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⑷气候的调节器

高二地理下册 同步检测试题5《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全国通用)

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②泥石流③海底火山爆发④风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B 本题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印度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并以此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从图中所示的地震发生地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上。 2.B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图中所示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该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3.C 一些自然灾害之间有关联性。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破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而滑坡、泥石流不会引起海啸。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5.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6.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4.D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含氮、磷废水的排放,生活中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相对封闭的海湾,较高的海水温度等是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5.D 珠江口水域相对封闭,水温较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较严重。 6.A 洋流能够带走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减轻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却使污染范围扩大。 国际海底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下图为我国的国际海底矿区。读图,完成7~10题。

跨文化视角下的世界海洋文化

收稿日期:2010-04-25 作者简介:刘玉梅(196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心理学硕士,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心理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海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海南民俗文化心理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HJSK2010—45。 2010年第2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No.2 总第39期Journal of Hainan Radio &TV University General Serial No.39 跨文化视角下的世界海洋文化 刘玉梅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海南海口571101) 摘要:海洋是一切生命之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以及与海洋接触的过程中所 产生的一切历史印记、物质遗产和观念意识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既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也像人类自身一样源远流长。只有研究海洋文化,才能真正认识和了解海洋,并且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为世界海洋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关键词:世界;海洋文化;中国;海南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0)02-0020-04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类再一次走向海洋。此时,我们已不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开发和利用 海洋,而是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地认识海洋,亲近海洋并融入海洋,创造新的海洋文化,走向真正的蓝色文明。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不仅仅包含发达的海洋经济,还应该包含先进的海洋科技、健康的海洋环境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 要从以内陆与黄河为基础的黄色文明走向以蔚蓝色大海为基础的蓝色文明,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研究和建设现代海洋文化。 一 世界海洋文化的形成 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和利用都经历了从以海为食到以海为路再到 以海为家这样三个阶段,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一)人类以海为食阶段起始于远古时期,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些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与海洋的 关系依然停留在“靠海吃海”状态。这些沿海地 区的居民通过捕鱼拾贝,直接向海洋索取食物。人们的活动区域局限在河海相交的河口、海边,充其量也只到达近海。以海为食的阶段仅仅是人类利用海洋的开始,人类对于海洋充满神往,同时也充满畏惧。这种生产与生活方式产生的海洋文化, 其核心内容是对海洋自然力的崇拜和恐惧, 许多关于海洋的神话和传说就产生于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关于龙的图腾崇拜是这种原始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人类以海为路阶段是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载入史册的数次伟大的航海探险活动。它们分别是:公元1405—1433年,郑和率领中国由两万多人和二百多艘舰船组成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 西洋。1415年, 葡萄牙大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北非的休达,通常认为这是葡萄牙殖民扩张 的开端。1497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 · 02·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关系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关系 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一旦丧失了在海洋上的主导权,其大国地位也就衰落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中国人实现海洋梦想的世纪。当我们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奋斗的时候,应当看看欧洲人走向海洋的历程,以获得借鉴、经验及教训。 “大海!大海!”:希腊人的家园之感 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作家色诺芬在《长征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所率领的希腊雇佣军从波斯帝国的腹地撤回希腊,在陆地上行军多日,途中遇到了重重险阻和困难。终于有一天,当先锋部队来到一座山顶后,士兵们大叫起来。色诺芬和后卫部队听到后,以为是前面遭遇了敌人的攻击。当色诺芬带领骑兵前去增援时,才听清楚士兵们在喊——“大海!大海!”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士兵们还立即搭起了一座大石坛来献祭。色诺芬的叙述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显而易见:虽然雇佣军知道此地离希腊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大海对希腊人就意味着家园,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希望。 米诺斯迷宫和特洛伊远征:希腊文明的起源 在地理上,希腊不仅占据着巴尔干半岛南端的陆地区域,而且还包括周边的许多岛屿。希腊最初的青铜文化,就诞生在爱琴海南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上,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左右,克里特岛进入了青铜时代,并产生了希腊乃至欧洲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国王米诺斯曾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大海之中的米诺斯王宫,激起了后人无限的遐想。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中部的克诺索斯发现了古代宫殿,证实了米诺斯文明的存在。为了管理行政和经济活动,克里特人还发明了欧洲最早的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知识讲解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说海洋文明是指在人类历上诸多方面领先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

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具备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他们充其量是海洋大国,虽然也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备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国家。海洋文明的刚性条件:一是社会必须是开放性的;二是必须是文明古国;三是各种文明可以相互转换;四是扩张是温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占领;五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神话、海洋远航的手段等。本来中国可以具备海洋文明国家的条件,但海洋文明不连续。所以古希腊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海洋与人类文明...

宁波大学期末考试卷 (2014_—2015__学年第_1__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文明改卷教师:__________ 学号:126030067 姓名:江泽文得分:____________ 人类社会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海洋中有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大多数资源,所以,海洋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赘言。但是,当下由于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早就开始探索海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生活对海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进程,海洋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人类文明资源影响 海洋、陆地、大气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地球。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可以说,不只是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 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最早形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再慢慢发展为真核生物。5.7亿年前,海洋中才渐渐的开始出现各种动植物。就这样又过了几亿年的衍化,动植物开始向陆地上迁移并且开始了进化。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将人体中的某些元素和海洋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做了对比,发现在人血液中和海水中,氯、钠、氧、钾、钙等元素的比例都什么的接近,说明海洋与人类的进化甚至是与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息息相关的。 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类文明发展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提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不得不提人类历史中对于大海的几次伟大的探索,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远古时期的文明大多发祥于几大河流域,而在此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则呈现了鲜明的海洋特征。 公元前1600-1450年乃至更早的年代,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的皮拉斯基人创造了程度较高的古代海洋文明,并使当时的克里特成为海上霸主。它很早就能建造高头低舷的快速远航船,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控制过爱琴海的海上贸易,强迫周围的民族向它称臣纳贡。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繁荣时期,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因此,被人们称为“地中海时代”。古代希腊的雅典由于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比利犹斯等良港,为其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的比利犹斯港是古代希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以大西洋为中心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突出代表,被称为“大西洋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的开辟是“大西洋时代”的发端。13世纪,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到14世纪,欧洲人已普遍使用。l5世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二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 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C. 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 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 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 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 渔业过度捕捞 D. 定期海上休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两万多千米 B. 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已得到有效遏制 C. 我国陆域面积广大,无需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D.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为国际海洋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目前海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 A. 海上石油泄漏 B. 沿海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 C. 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 D. 排入海洋的生活污水 5.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水循环 C. 大洋环流 D. 生物循环 6.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 B. 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 C. 围海造陆历史悠久 D. 风浪小 7.《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为() A. 12海里 B. 26海里 C. 200海里 D. 300海里 8.材料: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 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 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 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9.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每年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 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 B. 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 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 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10.21世纪,人类会加大对海洋开发利用。 (1)海洋环境问题包括()

最新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

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岭南文化与海洋文明

岭南文化与海洋文明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江河湖海,山地高原,寒温气候,等等,都对文化产生影响,使其各具特色。文化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我们把它分门别类,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初始人群因居住地域不同,而且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其文化一开始就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大致说来可分为内陆农耕文化、高原游牧文化和海岸地带海洋文化等三大类文化。 内陆农耕文化,以封闭、保守、安土重迁为其特征,是一种有根的文化。发迹于黄河中下游的古老的中原文化即典型的农耕文化,在政治上表现为皇权专制和官僚政治。 高原游牧文化,以轻土重财、游荡成性,四野为家为特征,是一种无根的文化。其游牧常有一千公里以上的距离。具有弱肉强食的强权思想,以勇武掠夺杀戮为能事,血液即饮料,人头即酒杯。男人的天堂在马背上和女人的胸脯上。蒙古人之所以一度横扫欧亚大陆,正是源自这种骠悍尚武的文化。 海岸地带海洋文化,具有重商、冒险、开放、进取的特性。海是传播文化的桥梁,易于集纳各种文化,是一种杂交的文化。欧洲学者认为,自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伊利比亚半岛、英伦诸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欧洲,其腹心地带距海岸线不超过500公里,本质上属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所孕育的重商、冒险、开放、扩张的精神,则是欧洲人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能够称雄全球,并创造近代文明的原因。欧洲人因此而引以自豪。 三大类文化的划分,始自德国的哲人黑格尔。学术界多沿用此说。在黑格尔看来,处于南欧海岸地带的希腊、意大利是海洋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故乡。他也承认中国是一文明古国,是文明的摇篮,并向西边辐射。但中国的文明却停留在初始阶段。原因是中国是内陆文明,是保守的、封闭的、苟安的文化,没有海洋文化。 其实,黑格尔的这一看法,是傲慢的偏见。中国是一个半大陆、半海洋的国家。中国有漫长的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良港纷呈,最适合于自南到北的沿海人群与海洋互动。其创造的海洋文化与其自身的存在一样悠远。南海沿岸的岭南地区尤其如此。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高栏岩画,已经记载了香山先民与海洋互动的情景。由于岭南处南海之滨,浮海可与对面环南海周边的弧形岛国作文化交流,进而与各大洋交通。岭南地缘的特点使其处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特殊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岭南成为中国具有两千多年海上丝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习题精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回答。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目前从发展趋势来看,海洋能必将成为哪些国家的重要能源之一( ) A、沿海国家 B、发达国家 C、所有能源紧缺的国家 D、部分沿海发达国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 ) A、11月~次年1月 B、2月~4月 C、5月~7月 D、8月~10月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非生物,生物,人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包括:四大圈层、三大界(有机界,无机界,人文界)、固气液物质。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一、地球表层系统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 1、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2、地球表层系统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3、地球表层系统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地球表层系统与自然灾害 5、地球表层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地球表层元素的组成与人类健康 二、人类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人类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 4、人类对大气圈层和气候的影响 5、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产生于地球表层,在地球表层环境中发展、演化。可以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层环境。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由人类诞生早期的环境对人类的单向影响为主,变为现在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格局。 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人类。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中产生,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研究发现,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面积缩小,草原范围扩大。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留在森林中生活,它们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猩猩、大猩猩等。另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在草原上生活。草原环境的生活,促使它们直立行走和利用前肢抓取食物。从而引起身体器官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当草原上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且学会了制造工具时,也就完成了由古猿向人类的转化,人类也就诞生了。可以看出,在古猿向人类发展、转化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与分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方大河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差异

东方大河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差异东方大河文明 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 中国。西方海洋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主要构成 纬度较低,普遍地势平坦, 靠近海岸,纬度较高,气候地理环境的 气候炎热湿润,以冲积平原地 相对寒冷,森林植被茂密,河形为主,适宜农作物生产。流众多,交通运输不便。 差异 文明特征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 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农 业文明最大的特征就是保守,易 固步自封,但其收容较强。这种 地理环境易产生集权的大一统 国家。诞生于两河的巴比伦、 亚述和波斯都是这种。而且这 些文明也都是农业文明。 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

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 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 的基本需要,所以农业很发达。 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 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 较强。 发展情况 性格特征 制度吃勤劳勇敢、朴实敦厚、安 土重迁的农耕民族性格。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都经历了 奴隶社会,但中国等级森严, 实行世袭制,一般是长子继承 王位。 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大一统 的国家,出现了三皇五帝。有外向开拓精神,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座落在爱琴海边的希腊半岛土地有限,商业活动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而希腊的商业活动又主要依靠海上贸易,所以作为海洋文明代表的希腊文明比农业文明更加开放。 可耕地的面积较少,农耕文明发展空间小,陆路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便选择了海洋为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向。滨海地区拥有渔盐之利和交通之便,工商业便应运而生。

地中海文明以外向发展和商品经济为基本特征。 酷爱自由、敢于冒险、善于想象、思绪如云彩变幻无穷的海洋民族性格。古希腊实行元老院制度,没有世袭制,带有民主共和的形式。 希腊是城邦制,各城邦之间无臣属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