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培养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促进产学结合,加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同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向企业输入所需应用型技术人才,共建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校企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校企委)的性质:是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学结合的管理咨询机构,是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管理的一种机制。

第三条校企合作原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具体地说,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进行产学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坚持互惠互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利。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校企合作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其中常务副主任1人)、委员若干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校长兼任,副主任由大中型企业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兼任,其中常务副主任由分管校企合作工作的校领导兼任,委员由各会员单位的领导及学校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负责人兼任。校企委员会办公室系常设办事机构,设办公室主任1人,秘书长1人信息员若干。

第五条校企委主要职责:

1、制定和修改委员会的章程,制定委员会内部管理制度;

2、筹备组织召开委员会年会;

3、推选委员会副主任及相关负责人;

4、依据市场及企业需求,拟订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标准及规模;

5、加强专业调研,研究修订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推进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6、建设较为稳定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水平;

7、确立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8、决定委员会其它事项。

第六条校企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制订校企委年度工作计划、下发通知、撰写总结等日常工作;

(二)负责组织校内各教学单位与实习实训基地、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的实习实训联络、协调和安排;

(三)负责调查、了解和掌握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实习实训基地人才需求信息;

(四)负责实习实训基地的确定、协议签署、相互合作等事宜;

(五)负责反馈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学生和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六)校企委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七条校企委实行年会制,由校企委授权办公室负责召集。必要时可临时召开。

第三章校企委单位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校企委单位成员由企事业单位本着校企合作原则,自愿加入的办法产生。单位成员填写《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登记表》,加盖单位公章。委员会单位成员原则上应是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或择优接纳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

第九条单位成员权利:

(一)享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知情权;

(二)享有参加本校企委组织的各种合作与交流活动,应邀出席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重大活动的权利;

(三)优先享有申请学校培训职工的权利;

(四)优先享有与学校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的权利;

(五)优先享有挑选接收本校毕业生的权利,优先挑选接受本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

(六)享有评聘兼职教师的权利。

第十条单位成员义务:

(一) 遵守本章程;

(二) 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维护合作关系;

(三) 承担学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义务,接纳本校学生顶岗实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学生的报酬。

(四) 向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推荐兼职教师;

(五) 协助学校开展产学调研及其他活动。

第十一条单位成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由办公室通过退出手续予以注

销。

第十二条成员单位如有严重损害校企委利益或违反本章程行为,可取消其成员资格。

第四章校企合作内容

第十三条人才培养合作。我校根据企事业发展需要为企事业“订单”培养人才,向企事业输送具有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人才,经协议可以以企业冠名的形式联合创办“企业冠名班”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企事业单位接纳本校学生顶岗实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学生的报酬。

第十四条科研合作。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优惠向对方提供和转让技术资料、实验设备和科技成果、专利等。

第十五条队伍建设合作。企事业为学校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校选派兼职教师;学校为企事业培训在职人员,组织兼职教师培训,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六条信息交流合作。企事业为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学校为企事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与指导。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章程经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代表通过后实施。章程修改须经委员会会议超过半数通过。

第十八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校企合作委员会。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本章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必要的非原则性变通,可经办公室暂行决定,在下一届委员会通过。

第十九条本委员会成员单位介绍及合作情况将随时上传至学校网站,包括校企合作动向、科研合作成果及人才培养成果等。

第二十条学校向成员单位授牌:“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成员单位向学校授牌:“×××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十一条成员单位与学校开展如专业(或方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人才订单培养、师生实习实训费用等合作项目,由校企双方另行签订合作协议。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于成员单位会员签订合作协议时生效。

校企合作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为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经费管理、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根据我校财务审批管理有关规定,现制定校企合作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一、经费支出范围:

1. 项目调研支出。含差旅费、会务费、市内交通费、专家论证费等。

2. 资料汇集支出。含信息查询费、图书购置费、资料打印费等。

3. 校企往来支出。含项目合作单位来校接待费、工作需要馈赠合作单位纪念品费等。

以上支出均应按项目实施时域分年度进行预算。校企合作项目运行过程中所派生的费用(如基地建设费、专家讲座费、师资培训费、课程开发费、教材编写费、学生补助费、实验用品购置费等),不在本经费支出范围。

二、经费支出比例

项目调研支出应不低于经费总额的50%,资料汇集支出应占经费总额的5%,校企往来支出应不高于经费总额的45%。

三、经费支出审批程序

项目经费由财会室按年度划拨至项目承担单位。经费支出实行校、专业组两级管理。每项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主管财务校长签字同意后,方可报销,财会室对经费使用情况实行指导和适时调控。

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细则)

一、学校对各专业组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的说明

1.为调动各专业组对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使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将对专业组实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情况。并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履行情况。

2.《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细则)》,是每年度衡量和考评各专业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工作的主要依据;此外,各专业组应在每学年的年初向学校上报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年末上报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3.本办法的考评结论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旨在督促和鼓励各专业组紧紧抓住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脉搏,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办出中职特色,培养出适应行业和当地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各专业组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三、各专业组校企合作工作的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6

7

专业建设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与经济建设实际结合得更为紧密,以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第一条参加联席会议的人员

联席会议由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组成,由委员会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召集主持。

第二条联席会议的时间

召开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具体会议时间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秘书长负责通知。

第三条联席会议的议题

联席会议的议题由委员会主任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执行情况确定。

第四条联席会议的纪律

1、召开会议时,参会人员应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应事先向秘书处请假。

2、与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如果在执行中发现新的情况,可以提请复议。

3、联席会议作出的决定,视决定内容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通报。

4、联席会议由秘书处派专人负责记录,并将记录存档。

5、联席会议的内容,凡属保密的,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会议以外人员泄露。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为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更好地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构建以岗位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模块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地域特色的教学计划,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特成立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一、组织机构

1、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热心中等职业教育、关心支持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企业专家和领导、学校本专业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学校主管领导组成,承担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指导、咨询工作。外聘专家在委员会中所占比例不少于30%。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采用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一至两名,下设秘书处,学校办公室主任担任秘书长,学校教务处及专业骨干教师负责秘书处工作。

3、委员资格:(1)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技能;(2)在本专业领域工作五年以上,有较丰富的专业经验;(3)原则上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资格;(4)能正确掌握和预见本专业发展趋势。

二、职责与权利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与咨询机构,并制定和规划本专业的发展计划,为争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提供服务;

2、对学校专业的建设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指导;对各年级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咨询;

3、审核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主干课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审核专业技能考核的标准与方法;

4、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5、协助学校对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进行培养;

6、针对学校专业课程改革不定期来学校为老师进行学术讲座;

7、学校根据受聘委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给受聘委员发放适当的津贴和奖励。

8、可优先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设备,优先安排委员单位的员工轮训及其客户培训。

三、工作程序

1、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由秘书长具体联系落实,会议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召开;

2、专业建设委员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开展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例会,平时根据专业建设工作的需要临时召开会议,每次会议由秘书长形成会议纪要;

3、专业建设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委员专家自身专业特长和熟悉本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情况的特长,努力为我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咨询;同时委员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附则

1、本章程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2、本章程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

主任委员:周红星,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

副主任委员:郭承焦,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助理

石希峰,男,宜昌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郑科荣,男,三峡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秘书长:郭承焦(兼),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助理

秘书处:高兴云,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务处副处长

委员:杨正芳,男,苏州金像电子有限公司设备处处长

杨忠泽,男,湖北宜化集团化机公司董事长

秦青松,男,大三峡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康莉娟,女,宜昌交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

吴开松,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

赵文,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

韩智,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

李进强,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头人陆剑峰,男,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

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纪要

经过一个多月的的积极筹备,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第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5月20日在我校行政楼八楼召开。

副主任委员郑科荣(三峡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委员杨忠泽(湖北宜化集团化机公司董事长)、杨正芳(苏州金像电子有限公司设备处处长)、康莉娟(女,宜昌交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秦青松(大三峡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学校校长周红星及分管教学领导及委员会学校成员出席会议,教务处处长郭承焦主持会议。

会上专家们都能畅所欲言,对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及人才需求,以及我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1、中专毕业生就业时要找准位置,在企业扎根,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同样会有很好的发展中专毕业生找工作一定要找准位置,要有良好的心态,要能够在企业扎根,同样会有很好的发展。有些学生认为企业只是把他们当工人用,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用人单位可先问清楚毕业生们的需求,同时把企业对他们的要求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自已的定位和前途。中专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只要肯做,有一定的发展潜质,而且不会有太多的侈望。企业很难留住本科生,当他们获得经验就会跳槽或自立门户,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定位很关键。一个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有需要。每一团队、顶目都要有各种层次的人才,各层次的人员都要均衡。招收生源和培养的目标同样要考虑层次。农村小孩能吃苦,在工厂工作较稳定。中专毕业生思想定位要好,不会人人都有机会做总经理。中专学生要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要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同样会有好的发展。

2、中专学生的源应立足农村,有经营学校的管理理念

中专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做法不现实。培养目标要有好的定位,招生层次要多元化。可主要在农村,不应要求很高。现在技能人员、工艺人员奇缺。

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在自主找市场。学校要发展,找市场可以比本科学校发展更快、更好。主动搞改革,引进经营学校的理念,符合市场的需求。可以做各种尝试,搞多种灵活的方式。相信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许多中专招生已经很难,学生素质层次不齐,培养目标应多元化,教育质量也要多元化,即实施分层教育。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已做到学做一体化,边学边做,效果很好。教学观念应改变,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学生家长已很关注在付出学费后自己的子女在学校能学到多少有用值钱的东西。

3、汽车维修、美容专业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维修企业在宜昌已有20多家。现场维护、保养和营销的技工很多是从外地聘来,人才很缺。汽车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培养汽车修理、保养方面的人才。短、平、快的都可以做,应很有前途。东风本田公司装配工的工资听说在4000元以上。办学方式师资可以考虑外聘,可以考虑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

4、数控专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机床拥有量约为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只有约2%。而发达国家已

超过20%。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前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

数控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他们是“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不同层次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不同。“蓝领层”数控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中专层次的学校来培养。

校企合作企业专家登记表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研究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1T11:02:47.1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作者:贞颖颖李贵波[导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不断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最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与企业合作时,高职院校应建立互利共赢的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要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实行校企深层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国校企合作的实践现状来看,校企合作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校企合作多数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职业教育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度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应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培养。铁道机械化维护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机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学院的产学研合作事宜,并不断地完善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大力开拓多元化合作办学途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合作办学路径。 一、校企合作教学体系建设 积极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产业促教”的良性循环。一是构建产教结合教学机制,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建立具有产教结合特色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选派专业教师到哈尔滨铁路局大机段挂职锻炼,参与科研项目,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生产经营良性互动格局。二是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增强学生实训内容的“实践性”,共享校企资源。学院以职业岗位真实工作环境为标准,建成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具有真实的职业情境,通过导入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使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在项目工作室里完成项目设计或生产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操作过程 1.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经校企双方协商,制定了“工学交替式”培养计划,即在校内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学习,公共基础课渗入企业文化,职业技术课融进企业产品知识,同时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工学交替”,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就是教学案例。这种培养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注重把劳动部门要求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联合办学企业的企业文化、服务规范、工作流程、产品知识等内容有机融合起来。 2.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围绕人才培养各主要教学环节,学校组织教师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广泛深入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采用学校考核、企业考核、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对学生学习、实训、生活等方面实行“5S”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锻炼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3.企业与学校共同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合作精神教育。开展见习、参观、交流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岗位、行业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校企深层次合作是深化职业院校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通过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满足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积极性,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和企业职工素质,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双江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合力提高育人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2-45。 [2]袁洪志 “工学交替,责任分担”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6-49。 [3]夏夕美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8),52-54。

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20120911

XX职业学院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结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为拓展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是指学院(各系处室)与国(境)内外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就业、招生、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 第三条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重点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合作企业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按时交纳国家及地方的税费、按时交纳学院规定的各种应缴费用。 第二章合作 第五条合作原则。校企合作应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坚持“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企业,企业以经营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的互动原则。坚持“企业应达到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员工素质等目的;学院应达到增强教学实力,促进产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的互利原则。 第六条合作目标。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优化学院专业设置;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实施企业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学院开展社会培训的服务能力;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招生就业渠道。 第七条合作条件。 1.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是进行了国内工商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属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企业或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2. 校企合作的项目应符合学院的定位和发展需求,基本符合学院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的配置条件,合作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管理应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平台。 3.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不能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和技术;也不能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占有的学校资源量与其产、学、研项目效益明显不相一致;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八条合作形式 1.“订单”合作模式。学院或系部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保证不低于90%的“订单”学生就业;坚持“严格选拔、双向选择”的原则,既考虑合作企业的要求,也尊重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合理选拔和淘汰培养对象,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开展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企业岗位针对性的兼顾与融合,形成“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避免因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而知能面过窄,导致转岗困难;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院为主完成,专业课由企业为主负责完成,学生的院内实训环节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院派人参与管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2. 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很多学生因为校企合作而受益。但是有些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长久,这使得学生无法在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成为各方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主要探究了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谨此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标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 多元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只要各方通力合作,一切以校企合作为出发点,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目前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尤其是政府对此非常支持,在这一良好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地与政府、企业进行沟通,以此为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奠定基础。 1政府扮演好桥梁角色 校企要想实现长久合作,政府的桥梁角色必须扮演好,换言之,政府对校企合作要足够重视,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以便能够规范校企合作,同时还应该成立相应的委员会组织,以便能够及时处理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能够将学校与企业中的优势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市政府应该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会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告知学校,而学校会依照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由此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在这个集团中企业与学校就像是一家人,互相促进、互相进步。 总之,政府在职教发展上要提供保障措施,政策上要有一定的优惠,管理上要提供大力支持,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体化、立体化、品牌化的格局,使得职业教育成为市政经济发展的一份子,成为当地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2校企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人才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尝试着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依据企业的现实需要来定向培养人才,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经过几年的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在订单培养方面都加大了投入。据调查了解,某些城市的职业院校基本上都与省内的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而且有很多都是长期协议,人才培养效果可以说非常显著。 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之后,企业自然会将自己短缺的人才告知企业,学校自然就依照企业需要来设置教学科目,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就可直接就业,避免了学生所学无用的尴尬。例如,某职业院校与某集团长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两千名左右的人才,这其中不乏业务骨干、高管等,而该集团则累计给该学校毕业生发放了上百万的工资,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双赢。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访问量:307 (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吴满财)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今天上午听取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志刚教授的《校企对接,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报告后,我感触很深,结合我院的实际,就校企合作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我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院积极践行校企合作,除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计划设计等工作外,在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组建了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将河北华恒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世纪建筑材料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润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引入学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五个,累计吸引企业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可广泛吸收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材料与检测等十余个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校企合作的管理,专门成立了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部、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等。学院从上到下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性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的尝试,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困惑,这些困难和困惑也正是制约我们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共同难题。譬如: 1、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一方面学校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受人才培养周期和学校办学基础的限制,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所在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群不适应;二,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等实力弱,不具备服务企业的能力,如企业需要了解前沿技术、懂得市场规律、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企业的产品升级、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给予各类培训及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撑,而高职院校的实力却不能达到;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有的合作热情。在实践中,企业往往找不到与学校的契合点,缺乏利益驱动,同时合作中,限于政策、法规,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支出多而回报少,责任重而风险大。使得校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缓慢,校企合作“叫得响、落不实”。 2、校企合作育人的问题。在合作育人过程中校企之间“协作多、融入少”。校企合作普遍处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协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不够,特别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校企有机互动匮乏,校企共育人才还处在初期阶段。 3、深度融合的机制问题。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二者难以真正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 4、政府主导角色问题。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国家不仅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之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安图县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与国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机构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招生安置处,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校内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四)负责对校内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 (五)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合作 第四条条件 (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促进教学、提升科研水平,带动学校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或技术; 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五条审批 (一)提出申请 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相关部门在与意向合作单位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前,需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二)审查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三)批准 校企合作项目审查后,提交校长审定通过,由校长代表学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后生效。 第三章管理 第六条日常管理 每学期末,对口联系部门应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上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对企业和高校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首先改革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推行校企利益一体化模式。高校应改变观念,创新与企业合作模式;企业应从资金、市场、管理入手提升合作的价值和效益;与其如此,才能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优势共享,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宏观调控。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问题出现时常常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协调,政府应当促进双方建立一个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政府要兼顾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健全和完善对合作企业的政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技能人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加强统筹,将校企合作纳入学校评估和企业评价的指标,表彰鼓励先进;为了加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课程教材开发和教改、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政府可适当给予学校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可以采用减税的方法来加以鼓励,并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管理机制。可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专家、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途径、方法,全面指导并协调学校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明确职能安排和组织框架以及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长效工作机制。 2.学校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工学交替,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双方要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学校要增强自身能力,创新教育理念,为满足企业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学校的师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的教学设备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校的学员与企业的员工、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等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想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学校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通过鼓励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措施,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完善“融合企业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就是校企专业技术人员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以校企结合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运行体系和知识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还必须要完善工学结合的管理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到企业实习交叉进行,让学生可以及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同时,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期间的表现由相应管理人员评分,从而增强对学生管理的力度。 3.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校企深层次合作

校企对接 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对接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案例马忠香 一、实施背景 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与趋势。2013年我校被批准为全国三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首先开展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工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要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要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而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训一体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产业有效对接的基本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另外,只有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的校企合作也才能得到区域政府的大力支持。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路达的校企合作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对接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对接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对接职场环境,创设实训基

校企一体、深度融合办学机制创新实践

校企合作优秀案例征集 校企一体、深度融合办学机制创新实践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与鲁泰集团一体化办学案例 (现代服务类)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2014年6月

校企一体、深度融合办学机制创新实践 ——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与鲁泰集团一体化办学案例 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一、学校背景 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座落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的前身是淄川第二职业中专,2008年与本区两所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学校自1992年开始与毗邻的鲁泰集团实行联合办学。20多年来,校企双方精诚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山东省推广。2006年,学校应邀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百所试点院校”。2007年,学校被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评审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 二、校企合作产生的机制要素 1.行业背景 淄博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5个较大城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科教兴市试点市,地处山东省“黄蓝”两大区域之间,是连接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淄博经济实力雄厚,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门类有:服装、纺织、机械、建材、冶金、机电、煤炭、陶瓷等30多个行业。 淄川区为淄博市市辖区之一,位于淄博市中部,交通便利,地理

基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制工学一体 培育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践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速实施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共育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是山东水利技师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2004年被评为全省技工院校名牌专业,2008年被列入“山东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建设名单”,2013年被山东省人社厅确定为一体化省级试点专业。从2012年6月,学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校企双方联合成立“学生实践课程教学基地”,共同培育技能人才。这不仅是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推动校企双制的一项新尝试,更是淄博市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典范。 一、校企合作共同招生招工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安排招生计划,共同制订招生方案,共同组织全日制学生招生招工,招工招生相统一,实现“招生(招工)即招工(招生)、入校(企)即入企(校)”。同时,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采取工学交替、企校合作模式共同培养。

二、校企双方共建师资队伍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和企业通过人员互聘共组、资源互融共建、技术互补共助、效益互享共赢等方式,共同完成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2017年“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工作站正式入驻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唐骏汽车学院,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任教,共同实施教学。 首席技师工作站立足教育教学培训需求,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新途径、新办法,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入站技师的作用,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承担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工作。入站技师每年开展指导、讲座、培训等原则上不少于120课时,帮带教师不少于2人,从事教学研究项目至少1项。 三、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按照唐骏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建设集教学、竞赛和对外培训功能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实训体系;通过实施企业情境教学和在实训场地推行“6S”管理,着力引进企业文化元素、企业技术理念、企业管理精神,将企业文化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落实校企双制共建学习环境的目标。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与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新旧动能转换,共同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具体为:装备先进车系为代表的典型新能源汽车整车成套实

产学研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上海高等出版印刷专科学校为例

产学研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上海高等出版印刷专科学校为例-社会科学论文 产学研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上海高等出版印刷专科学校为例 董薛伟 摘要:进入新世纪,在国务院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普遍性、稳定性、深入性依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然而全国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却彰显了示范作用,本文以上海高等出版印刷专科学校骨干院校建设进程中校企合作实践案例、进程为例,深入剖析高职院校直接对接企业,以订单培养形式基于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需要,实现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措施,校企合作实现了由紧密型转向深度融合。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建设案例;问题建议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10月17日-19日在江苏泰州召开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此次年会目的在于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展示、交流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深入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政校企融合、共赢模式已成为发展主流。

一、校企合作进程案例分析 上海高等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充分利用部市共建及与行业企业多年良好的合作条件,进一步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积极拓展校企合作规模,优化合作内涵。探索建立以部市共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依托,以企业和学校为主体的校企紧密型深度合作的机制体制。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共建学校的紧密型、深度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学校、企业共建“新校区产学园区”,引入知名企业驻园共建“校中厂”,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校企合作工作站,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促进校企紧密型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具体建设目标及思路 (1)校企合作体制改革。依托新闻出版总署、上海市共建优势,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在3 年建设期内,引进接纳100家以上知名企业加入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校企紧密型、深度合作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具体进程如下:2012 年:推进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按照专业和专业群建设需要,成立印刷包装、出版传播、艺术动漫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吸纳到50家企业加入理事会。 2013年:在理事会的指导下,增加25家企业加入理事会;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各重点建设专业分别与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2014 年:理事会进一步吸纳不少于25家企业,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完善理事会各项制度,促进其高效运转。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规划方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规划方案 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 2013年5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施,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级示性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精神实质,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力度,制定本方案。 二、建设目的 利用企业技术和物质资源,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校企合作。 三、建设方案 1、企业选择 在市及省外计算机及IT相关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主要工作容是进行合作企业筛选、企业人才调查,编写实施细则。选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进行联系和沟通,介绍校企合作的目的、意义和合作容。征得企业同意。确定意向性协议。双方同意认可。 2、实施细则 此阶段的工作步骤是: 发布合作通知 公布合作签约时间 召开校企合作签订会议 颁发合作铜牌 为企业聘请人员颁发教师聘书

四、运行阶段 项目建成后,根据实际需要,从企业中聘请有关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承担咨询、教学、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标志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工作。 五、后期评价 在项目运行1年后,对项目进行评价,完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关不足部分,进行适当的修改。使之运行更加科学合理。 六、附录 1、校企合作协议书 2、兼职教师聘用合同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乙方: 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就共建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学生实习、就业及其他校企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工作计划,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 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及就业基地”,列入协议用人单位,优先 向乙方输送学生。 2.甲方与乙方合作,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即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 3.甲方与乙方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4.甲方与乙方合作,将企业和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5.甲方可以乙方为实习就业单位的名义展开招生及培训工作,并推荐符合乙方 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帮助乙方挑选合适的人才。 6.甲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每次实习实训的时间、

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教学文案

“从共想共营走向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规模、结构、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两年来,我校以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搭建“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五个平台,使得利益相关者从“共想共营”,实现“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十二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为:“坚持发展数控加工、船舶制造、汽车零配件及整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电子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建筑业,推进建筑业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五大重点产业”。扬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产教融合的现实要求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面向市场需求,重点打造与‘三新一网一书’、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契合度高的专业,着力建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信息服务、土木建筑、商贸物流、工业设计、旅游服务、化工医药、汽车船舶、现代农业等十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

作,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 (三)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 学校跨越式发展,需要叠加产业发展的内需潜力、企业发展的创新活力。多年来,学校与近100家企业进行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冠名班、顶岗实习、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引企入校等形式的尝试。但是,校企合作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深度、广度仍然不够,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与行业联合,向行业要标准;与政府联结,向政府要支持,逐步构建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搭建“五大平台”即“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如图1),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建设过程 (一)成立机构,专家引领 校长为总设计师,招生就业处主要领导为项目负责人。2013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工程师以及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职教名师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紧密、高效、互惠”校企合作机制,真正体现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二)搭建平台,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d2807651.html,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姚瑞红夏江华杨中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6期 摘要: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会计学专业于2014年开始开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在2017年1月份与嘉兴中佳税务师事务所达成一致协议,在会计学14级学生中开设“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该实验班学生在2017年3月份到5月份在中佳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和集中学习,实验班效果显著。本论文重点对本次校企合作深入融合模式进行介绍,分析该模式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6-0148-02 一、校企合作背景介绍 为了更加突出“实用化的税务处理能力”这一特色,会计学专业在原有“双导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模式,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调研研讨,最终在2017年3月与嘉兴中佳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2014级会计学专业中开设“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 二、“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合作模式介绍 1.实验班招生对象。面向南湖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第六学期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测评成绩择优招收30名学生组成“中佳税务助理实验班”。 2.实验班整体运行模式。实验班的运行模式采用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者共同参与实施的方式。 3.培养方案的修订。参加“税务助理实验班”学生,部分第六学期课程与第七学期课程对调,将涉税课程集中到第六学期。在我校培养方案的修改中,我们将第六学期的课程调整为《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实验》、《纳税申报实务》以及《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四门与税收密切相关的课程,将原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课程调整至第七学期。 调整后,参加“税务助理实验班”学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期间周一至周五白天不再参加学校的课堂教学,由嘉兴中佳税务师事务所根据事前协商确定的培训项目,采用岗位轮换方式,在事务所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展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实验实训课程与事务所培训项目有密切联系的,如纳税申报实务、税务会计实验、纳税筹划案例分析课程,其学分由相关培训项目替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