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导论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广义地理解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地理解,国际政治学即指有关国际政治的学说。

?国际政治:是指行为主体间围绕权力和利益实施对外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与关系的总称。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第一章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

马列主义基本观点:

? 1.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体系

? 2.要依据时代性质及其特征来认识世界的发展阶段,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条件的政策

? 3.殖民地理论

?殖民主义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具有双重作用。灾难;积极意义。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 4.帝国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相互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 5.世界各国经济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关系

? 6.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的,要用一切力量来维护和平

?7.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列宁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是产生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而且是和平时期政治的继续,和平则是战争时期政治的继续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见ppt)

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 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 4.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5.合作共赢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第二,国际新秩序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

?第三,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不得把某种特定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

?第四,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

?第五,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发展

(一)理论框架基本形成

20世纪80年代引进西方理论(P54①)

90年代确立自己的理论框架(P54②)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论文、专著、教材)

(三)与世界的学术接轨正在进行

?参加学术会议

?发表论文

?刊发国外学者的论文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相互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是无政府的,又是统一的整体

?(二)联系性

?1.经济决定政治

?2.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有反作用

?3.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相互渗透

?(三)不平等性

?形式上平等、理论上平等

?等级性:国内社会权力决定等级(南非)

?国际社会实力决定等级(联合国)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

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国际政治格局可以区分为下面几种类型:?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

?两极多元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

? 1.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

? 2.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3.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4.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总是相互交错、呈过渡性特征

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

?(一)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四)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

?(一)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三)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性的运动能够形成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

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相互关系

?(一)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

? 1.对外政策是国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集团利益的集中体现

? 2.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受着国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制约

? 3.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二)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区别

? 1.对象不同

? 2. 形式不同

? 3.制约因素不同

?结论:国家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甚至能够对国家的对内政策产生影响和作用。

?(三)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

?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对外政策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服务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 1.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国家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是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着对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

? 1.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和行为能力

?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

?(一)国家行为主体

(二)非国家行为主体

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国家必须具备三大要素:

?(一)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二)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

?暴力手段→对内镇压,对外防御

?管理机构→对内协调各阶级利益、协调关系,对外交往合作

?(三)拥有主权

?国家最根本的属性。

?否则是殖民地或者行政区。

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如何认识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

? 1.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现实挑战。

?主权被分割(受限)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是常见的:一是国家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二是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

三是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国家主权受限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主权的内容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量变,表现为行使主权时受到国际社会公约、条款、规范、惯例和舆论的限制。在主权的四个基本内容(管辖、独立、平等、自卫)中,对内管辖权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经济上,国际规则越来越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加快,很多国家的经济决策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一是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主权受到市场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作用减弱。

?二是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政府之间的相互制约增强,限制了主权的行使。

?另外,国家对资源和居民的管辖权也受到新的限制。

?政治上,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人道主义干预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政治原则。

?首先,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后,其他大国在安理会的影响力减小,这使得安理会达成一致决议的机会增加,并能调动足够的军事力量保证决议的执行。

?其次,发展中国家无法再利用美苏矛盾,抵抗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集体对其干涉的条件更加不利。

?最后,建立以信任关系为基础的多边集体安全合作的呼声增高,要求每一个国家对集体安全承担义务,自我限制,接受他国监督。

? 2.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属性

?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尽管国内事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其依据仍然是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方式主要是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涉;

?尽管主权让渡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频繁,但主权的让渡具备三个基本的属性,即: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P91)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

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

?跨国组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

? 1.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两大类

? 2.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 3.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

国际组织还包括世界性政党(政党)、国际宗教组织(教会)、世界性运动(国际组织机构)等。

?①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一般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两大类。

?②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等。

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

? 1.二者的联系

?跨国行为主体是在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

间相互关系的补充和延伸;

?跨国行为主体和国家行为主体一样,具备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四大基本要素,即行为能力、职能作用、实力和组织形态、独立自主性和独立决策权。

? 2.二者的区别

?①跨国行为主体没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

?②跨国行为主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构和暴力工具

③跨国行为主体的成员来自两个以上的国家

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 1.行为作用的跨国性

?①跨国行为主体成员构成的多国性

?②跨国行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作用的跨国性(面临和解决的是共同问题)

?③跨国行为主体自身利益的超国家性

? 2.参与方式的间接性

?跨国行为主体一般不拥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因而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通过会议所作出的决议和制定的准则和规范,通过动员世界舆论,通过其成员广泛、积极的活动等途径,对成员国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对国家间的关系起到调解和推进的作用,从而影响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 3.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由于行为作用的跨国性、参与方式的间接性两个特点所决定,跨国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发挥主权国家难以发挥的作用。

? 4.措施手段的非强制性

?跨国行为主体作为若干个国家成员的集合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关和暴力工具。因此,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做出的决议和规则对成员国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主要还是通过道德和舆论压力的约束。

?即使是联合国安理会这样拥有一定强制力的机构,其做出的决议如果没有某些拥有巨大权力的成员国的支持,也往往不能得到执行。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一)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二)生产力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权力的概念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

?①权力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

?②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③权力所体现的能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不仅仅取决于实力

?④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不是单向行为,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实力的概念

?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

实力的构成要素

?国家实力的构成不外乎两大组成部分,即有形的或物质构成和无形的或精神构成。?1.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

?(1)地理条件

?(2)人口

?(3)自然资源

?(4)经济实力

?(5)军事实力

?(6)科技实力

?2.国家实力的无形构成

?(1)社会制度

?(2)政治体制

?(3)政治局势

?(4)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国家实力的作用

?1.它是制定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2.它是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

?两伊战争

?3.它是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这一定义包含着四层含义:

?指特定国家;绝大多数居民;有其物质内容;是各种利益综合。

国家利益的构成(内容)

?(1)安全利益

?(2)经济利益

?(3)政治利益

?(4)文化利益

?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国家利益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国家利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

?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

?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

国家利益的作用

?(一) 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

?(三) 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

国际行为及其产生

定义:国际行为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在国际行为体实施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时发生,其产生与普遍化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相关。

产生:

1.国家产生:出现了偶然的局部的国家对外行为。

2.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国际社会基本形成,国家的对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

3.二战后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国际行为成为国家行为体的普遍行为状态。

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1.外交方式:即各国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或政府官员的谈判和协商来调整和处理国家

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经济方式: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行动,影响他国的对外

行为或相互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对外援助和制裁。

3.军事方式:通过对外实施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支持或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包括

公开的、秘密的。

4.文化方式(信息手段):通过宣传媒介或其它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众舆论或

公众思想,以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借以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包括:宣传,即形成舆论、示意,即通过语言或行动来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

国际冲突的内涵: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互相行为和互相活动。

国际冲突的类型

1.从冲突的内容上区分

政治、军事、经济等传统领域及环保、生态、资源利用、民族文化保护等新领域。

2. 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

暴力和非暴力的:暴力冲突可以采取战争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战争的形式。非暴力的冲突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局部和全面的:局部冲突是指局限在某一问题领域中的对抗性或敌对性活动,特点是有限性。全面的冲突往往采取暴力的形式,同时伴以非暴力的方式,最终的结局通常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根本性的和非根本性的:根本性的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体所追求的利益或目标不同,从而处于自决的对立状态。非根本性的冲突不涉及国际行为体的根本利益或目标。

3. 从冲突的烈度上区分:国际战争、国际危机、一般性冲突和语言象征性冲突。

国际战争:当国际冲突的一方或各方认为除了诉诸最后的暴力手段之外,无法维护其重要利益或基本目标时,就会调动一切资源进行战争。

国际危机:是指国际行为体的基本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的情势,是一种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冲突各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好摊牌的各项物质与心理准备。

一般冲突:已有了实际行动,但可控性较大的冲突。

语言象征性冲突:一般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等象征性形式上,不包含其他具体的冲突性行动,通常也不涉及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

国际冲突的根源

1.人性与国际冲突:早期的学者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恶的本性决定人类必然要发

动战争。经典现实主义者认为,政治法则的根源是人性,由于人性的缺陷,国际冲突就无法消除。另外,决策者个人的个性也可能是导致冲突的原因。

2.国家与国际冲突:从国家内部结构与决策过程来解释冲突的来源。《全球冲突:国

际危机的国内根源》一书中认为导致美苏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国内体质的问题,一是领导人权利过大,个人好恶、情绪和心理起重要作用,二是利益集团的影响过大,三是民众无法有效监督政府。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政体受到制度和文化的约束,所以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打仗。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冲突是剥削的产物。

3.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

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里,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际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实力大小的权利原则仍然是建构国际秩序的基础,因此,解决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差异的主要措施和手段还是依靠国家实力的较量。

这一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导致了“安全困境”的产生,从而使国际冲突无法避免。另一方面,国际体系的变革导致的在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变化也是冲突的根源。

国际冲突的解决方式()

1.内部解决:当冲突各方或一方认识到,冲突的发展无益于自身的利益和目标的实现

时,或受到冲突波及的其他各方认为冲突的发展会损害其利益时,就会争取在冲突的某一阶段采取措施,使冲突得到解决。方式包括:回避、征服、屈服、妥协、裁决、消极解决

2.国际干预: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中立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等第三方通过斡旋、调

停、调解、仲裁和司法解决登对冲突进行适当的干预。分为联合国体系内的干预和联合国体系外的干预

3.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包含

威慑原则和普遍原则,威慑原则是指试图使用武力者将力及早到一个反侵略联盟的反击,普遍原则是指所有国家对侵略者的认识一致并反对之。

国际合作的内涵:国际行为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

1.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行为体间的共同利益或一致利益大于冲突利益或差异利益

2.国际合作的实质:国际行为体的政策协调行为,通过调整政策,使自身的政策与他

国的政策相容。

第六章国际政治的外部环境

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简答)

一、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和前提

1、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世界经济体型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力量构成

3、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生产方的特点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二、经济实力是国际政治力量构成的核心

1、经济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核心的内容

2、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影响国际政治格局

三、经济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1、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目标的核心

2、经济利益的矛盾与差异是导致国际政治对抗与冲突的根源

3、经济方式是国际关系中为实现政治目的而常用的手段

四、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国际经济关系是构成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国际经济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还往往直接从属于国际政治关系

3、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一、科技因素对国家实力地位和对外行为的影响

1、科技因素与国家实力

首先,科技因素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一国立构成相对稳定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了。然而科技因素本身也改变了似乎一成不变的环境因素,使环境对人类政治行为的影响变得更为复杂。

其次,科技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科技是一种生产力,因此,它通过作用于经济领域而成为影响国家实力地位的重要因素。

再次,科技对国家军事实力的作用。

最后,科技因素对国力构成的精神要素的影响。国家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民作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2、科技因素与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

(1)科技因素本身作为国家对外行为的一种基本手段,为国家的政治目的服务。

(2)科技发展战略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科技因素构成当今国际关系的新内容

1、科技战已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科技因素使得战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复杂化

3、科技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大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的新内容

第七章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

军事因素:?

军事因素的构成:1、战争2、武装冲突3、军备与军事实力

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日益参与国际政治

1、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

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二、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宗教是文化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2、宗教因素日益介入国际政治

3、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第一,宗教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第二,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第三,

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宗教与国家恐怖主义相结合。

三、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1、意识形态影响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和国际政治格局

2、意识形态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3、意识形态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第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对统一和团结本国人民起着重大的精神作用;第二,利用意识形态的宣传,抵制和消弱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第三,利用意识形态为本国的对外政策进行解释,这是意识形态制约国际政治的重要方式之一。

结束语

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全球政治问题):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

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化问题

全球政治问题的特征1、世界性2、综合性3、挑战性4、超意识形态性全球性挑战内容:

1、人类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

2、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贫富分化和南北冲突

3、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和粮食匮乏造就了人类生存的危机

全球问题的发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全球问题的涌现导致国际政治内容的调整。

2、全球问题的发展促进了当代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

3、传统的国家主权正受到全球问题的侵蚀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doc

2019年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 30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专业课程就业前景招生计划专业学校专业排名 专业代码:030201 层次:本科学习年限:4 专业类别:法学类学科:政治学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研究的所有问题几乎都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并要有效的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多研读一些大师的思想精髓、经典著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代的一些政治思潮开展研究,这也是政治学的主要学习目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就业前景 毕业生还是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学习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

社会政治分析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在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精)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中央党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 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 6、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7、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 宋新宁陈岳 目录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 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 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 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 3.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其实在的物质内容。实质上是一种利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利益的根本是经济利益,不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使得国际关系出现了全球化和交错性的特点,冲突、竞争与协调、合作同时并进。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 1 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市台基厂头条3号(100005) 2 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100081) 3 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4 **中央党校学报**中央党校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100091)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所北京市西单西斜街36号(100032) 6 当代世界**中央对外联络部北京市复兴路4号(100860) 7 东欧中亚研究中国社科院东欧中欧研究所北京市张自忠3号东院(10007) 8 当代亚太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市张自忠3号东院(100007),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9 欧洲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493室(100732) 10 瞭望新华通讯社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100803) 1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山东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学院,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所济南市山东大学第66信箱(250100) 12 外交学院学报北京外交学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24号(100037) 13 日本学刊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市张自忠3号东院(100007) 14 西亚非洲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市鼓楼西大街158号(100720) 15 美国研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6 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北京1104信箱(100007)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国际政治学 2.国家力量 3.联合国 4.国家主权 5.世界主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国际组织的分类。 2.简述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 3.简述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的关系。 4.简述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当代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特点、在国际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2.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国际政治学 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2.国家力量 答:国家力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物质力量,是指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文教力的综合。精神力量,是指社会制度、政府效能、国民意志、民族凝聚力、外交战略决策的水平。这两部分构成的国家力量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如经过相互作用和政府的良好组织,这两种力量就会产生出一种国际影响力。在国家力量中,经济与科技力是基础,处于中心地位。国家力量是由构成力综合而成的统一体,可称之为综合国力。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取决于国家力量。

2017年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政治语言学方向考博真题-育明考博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政治语言学方向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一、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 030206 国际政治06国际政治语言学孙吉胜2013年2人2014年2人2015年2人2016年2人(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3)3002国际政治语言学 理论(1)外语口试(2)专业面试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1左右(竞争较激烈)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政治理论课及两门硕士阶段专业课。 4、全脱产博士生学制为三年,委托培养博士生学制为四年。每位导师录取在职委托培养博士生不超过一名,全院录取在职委托培养博士生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30%。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张老师叩叩:7726-78-537) 二、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报考统计(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年份招生方式及人数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2013年公开招考(23人) 75人5:1外语>=45政治学>=50专业课>=60 2014年公开招考(23人) 80人6:12015年公开招考(24人) 84人6:1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外交学院共有3个博士招生专业:030207国际关系030206国际政治030208外交学,各个专业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2、2016年外交学院计划招生人数为21人。 3、外交学院考博历年缺考率平均在20%左右。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从国家利益角度评述中美关系为何摇摆不定 二、辨析国家利益的主客观性。 答: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是统一的。 国家利益具有客观实在性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人本的、与其他人相同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国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就是国家的客观利益。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以因国家而异,但是所有国家对国家利益的理解和追求都必须以客观国家利益为基础和前提,客观国家利益限定了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若忽视其客观利益最终将会失去其国家的属性。而一个国家要追求什么样的国家国家利益,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主权”,则属于主观认识范畴。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对国家利益有不同的认识,同一阶级和阶层的人甚至在不同时期对此认识也有差别。国家利益的客观性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的,也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有关。 三、如何看待国家行为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地位 全球化使国家的行为方式和国家问关系都受到制约和影响,国家的主要地位和绝对作用正在受到来自全球体系和国内社会两种力量的侵蚀。民族国家仍然是全球政治舞台上的最重耍角色,但并不是惟一的重要角色,非国家行为体将与国家一样成为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非国家主体并非表明国家统治权力的衰弱或者是对国家权力的否定,其作用与国家权力之间也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它只是说明国家在全球政治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 四、三次论战。 (一)第一次论战:一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

理想主义 VS 现实主义 1、理想主义: ①人性可以改造; ②战争可以避免; ③利益可以调和; ④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 ⑤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⑥重视国际道德和公众舆论。 2、现实主义: ①人性本恶; ②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体,批判理想主义建立国际机构的乌托邦想法; ③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④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 ⑤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 ⑥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3、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①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 ②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决定了国家之间关系难于协调,集体安全无法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的保证不是利益和谐的结果,而是利益牵制的结果。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学的起点。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当时已满80高龄的钱端升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颇为引人注目。他认为,苏联社会科学的落后与其过分集中而又僵化的政治制度、压制民主有关。他强调研究政治学应提倡“首创精神”,要“采取一些新的想法,写出一些新的论著,使得我们的政治学能够满足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对所出现的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他同时提出要发展政治学,创立新的政治学,还必须借鉴古今中外一些优良的制度和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他还举例说,西方某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就值得中国借鉴。 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政治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并任命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名誉会长为钱端升教授及当时已92高龄的邓初民教授。会长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教授。 中国政治学会的重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全国性政治学会成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政治学会。此后,不断召开各种政治学专题研讨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若干地方社会科学院也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 中国政治学会重建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近20个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均先后设立了博士点。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

体会员。1985年7月,中国政治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13届世界大会,代表团团长赵宝煦教授当选为该会第13届执行局委员。1988年8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4届IPSA世界大会,中国代表胡奇安教授接替赵宝煦教授任该会执行局委员,并当选为副主席。 在图书出版方面,政治学恢复以后,有关各种译著纷纷问世,但报刊的数量不多。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陆续编印《政治学参考资料》,介绍国外政治学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出版《国外政治学》杂志。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政治学研究》杂志,《国外政治学》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学者了解国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政治学研究》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种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这两份刊物当时都很受学者欢迎,但是在1989年同时停刊。《政治学研究》后来恢复了出版。同样极受读者欢迎的上海《政治学信息报》,则早在1988年就停刊了。 20年来,中国政治学著作的出版量很大。首先是政治学教材,在政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如《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基础》等,至今已先后出版不下五、六十部。此外,如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府、外国政府,以及各种专题等等,也配合教学需要而相继出版。其次是各种专题,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权力制衡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权问题、决策问题、现代化问题、市民社会等等,种类及数量都很可观。 这20年来,还大量翻译引进外国政治学领域的名著和新理论、新思潮,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综合真题+答案2010

201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国际关系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共1页) 一.简述题 1.简述国家组织形式(政体)的含义,主要类型及其特征(10分) 2.西方政治思想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0分) 3.简述二战前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凡尔赛体系)(15分) 4.简述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15分) 5.简述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的过程(15分) 二.论述题(85分) 1.试述卡普兰国际系统学说所阐述的国际系统的六个模式以及其特征(18分) 2.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22分) 3.试述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20分) 4.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这些都为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发展不均衡,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根据所学知识,对胡锦涛主席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加以阐释。(25分) 参考答案 一、简述题 1.简述国家组织形式(政体)的含义,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1.寡头政治(社会少数阶层控制着国家所有权力的政府形式,如古希腊城邦)

2.贵族政治(社会地位最显要的群体来掌握权力的政府形式) 3.君主政治(权力归于个人的政府形式,君主政体类似于专制政体,但是其中有个重大区别:君主政体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而专制政体则可以远超过法律。君主立宪制就是君主政治的畸变。) 4.君主专制(权力归于君主个人,且君主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无法制约) 5.代议制度(就是议会制度,英国的首相就是又议会选出,而美国的总统则是全民选出) 6.共和制度(共和政体是一种赋予人民或其代表,而不是一个君主或独裁者最高权力的制度) 7.总统制(国家领袖为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 8.军国专政(指一个国家的[1-2]政治权力由军队所拥有) 2.西方政治思想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是指西欧和北美的政治思想,它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各要素的理解和关注,比如政治与理性、政治与伦理、公民与共同体、平等与差异性、自由与强制等一些基本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这些要素的理解和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由此导致政治的概念本身在时间进程中不断变化,而政治思想也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政治范畴的演变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时期。在这一时期,城邦是基本的政治单元,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政治与城邦是同一个概念。政治生活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个人与公共之分,个人是城邦的一部分,因此个人的生活必须完全服从城邦的规则与利益,城邦(政治)价值占据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这是一种“泛政治”的概念。第二阶段是古罗马时期,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哲学与政治的分离阶段;一是宗教与政治的分离阶段。由于罗马领土的扩大,其公民已经不可能像古希腊城邦时期那样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因此,公民的个人生活开始于政治生活疏远,政治开始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人们不得不开始在政治之外寻找安身立命的伦理依据和精神支柱,于是,道德哲学开始从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但是,哲学是深奥难懂的,一般平民百姓很难懂得哲学,这就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某种空白,

国际政治学考试题目

简答题(3题30分) 根据国家要素理论,评析殖民地国家概念 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 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其构成可以说包括三个要素:1、思想观念,以人民的情感为代表,这种思想观念体现在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之中;2、自然要素,包括领土、人口和经济资源等;3、制度因素,包括规制、法律、政府决策结构等,这些东西构成了国家的秩序。 在国家的基本特征中,主权是国家所独有的属性。国际关系中的其他政治实体也可以拥有领土、居民甚至政权组织,但不可能拥有主权。只有国家才拥有主权。主权可以说是国家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最本质的属性。 殖民地没有主权,也不完全具备国家的构成要素。殖民地不是国家。殖民地和国家是两个概念。 分析中国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利与弊 中国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主要表现有:积极配合联合国工作,限制美国单级行动;中国经济的崛起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物质基础;中国同各国发展友好互助关系;中国积极开展多边活动,如参加APEC、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新格局中不可能起主导作用,但中国是大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多极化化的形成的弊端就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缺少一种相对强大的力量而出现的竞争无序化,地区争端更趋向激烈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扩大了贫富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上,它还有削弱国家主权(包括经济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负面作用,弄得不好反而会伤了自己。 中国应该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的战略方针,坚持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动中要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就能够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稳定,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进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理解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关系是什么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国际安全”是针对若干个国家而言,更多地是从国家关系这一国际政治层面去理解的。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各国间的互动关系加快、相互依赖关系加强,一国在追求国家安全时必然还会受到“国际安全”的制约。 也就是说,“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国家安全”不可能为纯粹的一国行为,各国在追求国家安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他国的反应及合作,从而使其国家安全具有全球和国际的因素。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 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 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 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

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4.现实主义 答: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④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5.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学派作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有诸多相同的假定,但

政治学理论排名

030201 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理论 南开大学--哲学系-- 政治学理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系-- 政治学理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政治学理论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政治学理论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政治学理论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学理论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政治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政治学理论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学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政治学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 政治学理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理论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政治学理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理论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政治

黄振乾:中国政治学去哪

黄振乾:中国政治学去哪儿? 发布时间:2014-01-10 09:29 作者:黄振乾字号:大中小点击: 3199次20天前小站发起的“中国政治学去哪儿”征文活动结束,收到征文1篇,共88字(我就想会这样的)。所以我自己写了一篇。这个不算是严格的学术,但是一篇严肃的日志。一半是鄙人七年政治学求学之路的总结,一半是对中国政治学未来的YY。在比较在意的事情上会口无遮拦的表白,估计有些话,会不爽的,但我承诺我是真实的,而且也是真诚的。 我翻了一下之前的日志,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写过的文章包括:《中国政治学和美国到底有多大差距》(这篇文章为了赢得很多陌生朋友,有的已经成为好朋友),《在中国寻找政治学的积极意义》(从悲观失望中寻找希望),《中国政治学就那么不可爱么》(惋惜那些喜欢政治学,但却不愿意做政治学的姑娘),《政治学女博士》(系列)(探索为什么中国的女孩比起外国的更不愿意做学术)。 特别要说明的是:纯属个人观点,而且由于国内学科设置(以及本人知识面)的关系:本文探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外政治制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学研究(非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政治理论,不然要被淹死)。 文章只有很简单的两个部分:中国政治学的现实是什么?中国政治学的未来要如何想象?另外加几句碎碎念而已。 现实是什么I:社会科学的末流 政治学是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里面最差的学科,而中国政治学(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是比国际政治更差的学科。当然这个差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我说的差是在研究成果,国际交流和学生培养上(部分)。经济学和管理学就不用说,不管是在研究方法还是教学上,和国际主流的院系不存在非常大的距离。社会学的发展也远远走在政治学的前面,几乎每年都会有中国内地和研究者发表在ASR(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AJS(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和SF(SocialForces)等主流刊物上,中文《社会学研究》和上海大学出版的《社会》甚至有时被视为是中国最好的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社会学在方法训练上比政治学要高出一个档次。 在中国政治学的世界里(都说了国政例外),绝大部分研究者不具备发表英文论文的能力,绝大部分研究者不会/不能和国际研究者合作。本土出生的政治学博士具备英文发表能力,从机构上看,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估计是国内发表英文刊物最多的政治学研究机构。其它的出现了个别研究者,但并未成为一种想象,如复旦政治学系何俊志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和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发表过论文(没记错的

国际关系专业实力排名

国际关系专业实力排名 国际关系专业实力排名 实力最强的单位是:复旦大学(教育部)、北京大学(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部)、外交学院(外交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南开大学(教育部)、清华大学(教育部)。实力二等的单位是:中国政法大学(教育部)、云南大学(云南省)。、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办)、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部)、武汉大学(教育部)。</P>实力三等的单位是:厦门大学(教育部)、南京大学(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山大学(教育部)、浙江大学(教育部)、兰州大学(教育部)、湘潭大学(湖南省)。</P> <P> 实力最弱的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同济大学(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四川大学(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岛大学(山东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全国硕士生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取难易程度排名 (中以下排名为一位前辈经过多方面分析得出,分析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1.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2.专业课评卷松严程度;3.招生单位所在省市公共科的评卷松严程度; 4.招生单位的公正程度; 5.招生单位的分数线; 6.参考书目的难易程度; 7.专业课出题的方式; 8.复试的严格程度; 9.学校名声的效应度;10.学校的地理位置效应。(招生单位后括号内为2004年该单位复试分数线,顺序为政治、外语、业务一、业务二、总分。特别提醒本表为官方公布分数线许多单位实际复试线都可能会高于此分数线)(凡单位后面没有标注分数线的,其分数线均为:(54,54,81,81,330)国际政治专业:最难考取的单位是:北京大学(60,60,90,90,340;或55,55,90,90,360)、复旦大学(56,56,84,84,330)、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关系学院、南开大学(53,51,105,105,330)、中国人民大学(60,60,90,90,350)、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52,52,90,90,330)。考取难度二等的单位:武汉大学(52,52,90,90,330)、南京大学(55,55,85,85,325)、暨南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50,50,75,75,320)。考取难度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