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同余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的性质与应用

. 1

同余的性质及应用

1 引言

数论的一些基础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数的性质的了解,更深入的理解某些其他邻近学科,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训练.而整数论知识是学习数论的基础,其中同余理论有时整数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好同余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要注意的常常不是某些整数,而是这些数用某一固定的数去除所得的余数,例如我们问现在是几点钟,就是用24去除某一个总的时数所得的余数;问现在是星期几,就是问用7去除某一个总的天数所得的余数,假如某月2号是星期一,用7去除这月的号数,余数是2的都是星期一.

我国古代子算经里已经提出了同余式11(mod )xb m ,22(mod )xb m ,…, (mod )k k xb m 这种形式的问题,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它.宋代大数学家九韶在他的《数学九章》中提出了同余式1(mod )i i x M m ≡, 1,2,...,i k =, i m 是k 个两两互质的正整数,

12...k m m m m =,i i m m M =的一般解法.

同余性质在数论中是基础,许多领域中一些著名的问题及难题都是利用同余理论及一些深刻的数学概念,方法,技巧求解.例如,数论不定方程中的费尔马问题,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堆垒数论中的华林问题,解析数论中,特征函数基本性质的推导等等.在近现代数论研究中,有关质数分布问题,如除数问题,圆格点问题,等差级数问题中的质数分布问题,2an bn c ++形式的质数个数问题,质数个数问题,质数增大的快慢问题,孪生质数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新成果出现,但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数论的发展以及现代数学发展中提出的一些数论问题,都要求我们对于近代数论的一些方法和基础知识,必须熟练掌握.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同余理论中同余基本性

质的一些简单应用,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对数论有兴趣的读者,增加学习数论知识的兴趣,并能为他们攻破那些经典的数论难题开展数论课题课题提供一些帮助.

2 同余的概念

给定一个正整数m,把它叫做模,如果用m去除任意两个整数a与b所得的余数相同,我们就说对模m同余,记作(mod)

≡,如果余数不同,就说对模m不同余.

a b m

由定义得出同余三条性质:

(1)(mod)

≡;

a a m

(2)(mod)

≡;

b a m

a b m

≡,则(mod)

(3)(mod)

a c m

≡.

≡,则(mod)

b c m

≡,(mod)

a b m

定义也可描述为:整数a,b对模m同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 a b-,即a b mt

=+,t是整数.

3 同余的八条基本性质

由同余的定义和整数的性质得出[1]:

(1)若(mod)

≡,则(mod)

a c

b d m

+≡+

c d m

≡,(mod)

a b m

若(mod)

≡-

a c

b m

a b c m

+≡, 则(mod)

(2)若(mod)

ac bd m

≡, 则(mod)

a b m

≡,(mod)

c d m

特别地,若(mod)

ak bk m

≡,则(mod)

a b m

(3)若11......(mod )k k A B m ????≡, (mod )i i x y m ≡, 0,1,...,i n =

则1111...1...1......(mod )k k k k k k A x x B y y m ????????≡∑∑

(4)若1a a d =, 1b b d =, (,)1d m =, (mod )a b m ≡,则11(mod )a b m ≡

(5)若(mod )a b m ≡,0k >, 则(mod )ak bk m ≡;

若(mod )a b m ≡, d 是a ,b 及m 任一正公因数,则(mod )a b m d d d

≡ (6)若(mod )i a b m ≡,1,2,...,i k =,则12(mod[,,...,])k a b m m m ≡

其中12[,,...,]k m m m 是12,,...,k m m m , k 个数最小公倍数

(7)若(mod )a b m ≡, d m ,0d >,则(mod )a b d ≡

(8)(mod )a b m ≡, (,)(,)a m b m =,若d 能整除m 及a ,b 两数之一,则d 必整除a ,b 另一个.

4 同余性质在算术里的应用

4.1 检查因数的一些方法

例1 一整数能被3(9)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十进位数码的和能被3(9)整除. 证:按照通常方法,把任意整数a 写成十进位数形式,即

1101010...n n n n a a a a --=+++, 010i a ≤<.

因101(mod3)≡, 所以由同余基本性质,即3a 当且仅当3

i a ∑; 同法可得9a 当且仅当9i

a ∑,0,1,...,i n =. 例2 设正整数11010001000...n n n n a a a a --=+++,01000i a ≤<,则7(或11或13)整除a 的充要条件是7(或11或13)整除0213(...)(...)(1)i i a a a a a ++-++=-∑,0,1,...,i n =.

证:1000与-1对模7(或11或13)同余,

根据同余性质知,a 与(1)i i a -∑对模7(或11或13)同余

即7(或11或13)整除a 当且仅当7(或11或13)整除(1)i i a -∑,0,1,...,i n =.

例3 a =5874192,则587419236i a =++++++=∑,0,1,...,i n =能被3,9整 除,当且仅当a 能被3,9整除

解:由例1证法可知,该结论正确.

例4 a =435693,则43569330i a =+++++=∑,0,1,...,i n =能被3整除,但i

a ∑不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3是a 的因数,9不是a 的因数. 解:由例1的证法可得.

例5 a =637693,则6371000693a =?+,69363756i a =-=∑,0,1,...,i n =能被7整除而不能被11或13整除当且仅当7是a 的因数但11,13不是a 的因数. 解:由例2的证法可知,该结论正确.

例6 a =75312289,27510003121000289a =?+?+2893127552i a =-+=∑,0,1,...,i n =能被13整除,而不能被7,11整除当且仅当13是a 的因数,而7与11不是a 的因数.

解:由例2的证法可知.

例7 应用检查因数的方法求出下列各数标准分解式

① 1535625 ②1158066

解:①65432115356251105103105106102105=?+?+?+?+?+?+,

153562527i

a =++++++=∑,927 ∴91535625, 21535625110005351000625=?+?+,

021()625153591a a a +-=+-=,由例2得1391,7,

∴71535625,131535625,

又51535625,951374095???=,

15356253754095

=, 5375,375755=,2575, ∴54153562535137=???.

②6543111580661101105108106106=?+?+?+?+?+,

11586627i

a =+++++=∑,927∴91158066, 2115806611000158100066=?+?+,

021()66115891a a a +-=+-=-,由例2得791,13

∴71158066,131158066,

又21158066,971321638???=,

11580667071638

=,7707, ∴2115806629713101=????.

4.2 弃九法(验证整数计算结果的方法)

我们由普通乘法的运算方法求出整数a ,b 的乘积是P ,并令

1101010...n n n n a a a a --=+++,010i a ≤<

1101010...n n n n b b b b --=+++,010i b ≤<,

1101010...n n n n P c c c --=+++,010i c ≤<, 如果()()i j a b ∑∑与k c ∑对模9不同余,那么所求得的乘积是错误的.

特别的,在实际验算中,若i a ,j b ,k c 中有9出现,则可去掉(因90(mod9)≡).

例1 a =28997,b =39495,按普通计算方法算得a ,b 乘积是P =1145236515, 按照上述弃九法8(mod9)a ≡,3(mod9)b ≡,5(mod9)P ≡.

但83?与5对模9不同余,所以计算有误.

例2 若a =28997,b =39495,P =1145235615,那么P a b =??

解:按照上述弃九法,8(mod9)a ≡,3(mod9)b ≡,6(mod9)P ≡.

虽然83?与6对模9同余,但是由通常乘法计算得到1145236515a b ?=, 故P a b =?不成立.

注:当使用弃九法时,得出的结果虽然是()()i j a b ∑∑(mod9)k c ≡∑也还不能完全肯

定原计算是正确的.

4.3 同余性质的其他应用

例1 求7除5047的余数.

解:由147(2)2(mod 7)≡-≡-,2247(2)4(mod 7)≡-≡,5547(2)1(mod 7)≡-≡-, ∴50516247(47)47144(mod 7)≡?≡?≡,

即5047除以7余数为4.

例2 试证:形如87()k k N +∈的整数不能表为三个平方数之和.

证:假定22287(,,)N k a b c a b c Z =+=++∈,则2227(mod8)a b c ++≡,但这不可

能.因为对模8而论.每一个整数最小非负余数只能是0,1,2,3,4,5,6,7中的一个数.

而200(mod8)≡,

211(mod8)≡,224(mod8)≡,231(mod8)≡,240(mod8)≡,251(mod8)≡,264(mod8)≡,271(mod8)≡.

因此,任一整数平方对模8必与0,1,4三个数之一同余,而从{0,1,4}

中任取三个数,其和都不可能与7对模8同余,所以对于任何整数a ,b ,c 都有222a b c ++与7对模8不同余.

即形如87()k k N +∈的整数不能表为三个平方数之和.

例3 试证:53335333-能被10整除.

证:由已知条件有533(mod10)≡,225339(mod10)≡≡,555337(mod10)≡≡,

445331(mod10)≡≡,

∴5341541553(53)53(3)3133(mod10)≡?≡?≡?≡

又333(mod10)≡,223339(mod10)≡≡,553337(mod10)≡≡,

443331(mod10)≡≡,

∴33484833(33)33(3)3133(mod10)≡?≡?≡?≡

∴53335333(mod10)≡,即533310(5333)-

也就是说,53335333-能被10整除.

例4 设,,a b c N ∈且6()a b c ++,求证:3336)a b c ++

证:对模6来说每一个整数的最小非负数余数为0,1,2,3,4,5

300(mod 6)≡,311(mod 6)≡,322(mod 6)≡,333(mod 6)≡,344(mod 6)≡,

355(mod 6)≡,即对任何整数k ,3(mod 6)k k ≡

∴3(mod 6)a a ≡,3(mod 6)b b ≡,3(mod 6)c c ≡

∴333()()(mod 6)a b c a b c ++≡++

又()0(mod 6)a b c ++≡∴333()0(mod 6)a b c ++≡

故3336()a b c ++

例5 若(5,)1n =,证明5n n -能被30整除.

证:设n N ∈,(mod6)n k ≡则0,1,2,3,4,5k =

由500(mod 6)≡,

511(mod 6)≡,522(mod 6)≡,533(mod 6)≡,544(mod 6)≡,555(mod 6)≡,

∴5(mod 6)k k ≡即55(mod 6)n k k n ≡≡≡,56()n n -

同理可知55()n n -

又(5,6)1= ∴530()n n -

故5n n -能被30整除.

5 同余性质在数论中的应用:求简单同余式的解

5.1一次同余式、一次同余式解的概念

在代数里面,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解代数方程.而同余性质在数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同余在方程中的应用,也就是求同余式的解.

一次同余式的定义:若用()f x 表示多项式110...n n n n a x a x a --+++,其中i a 是整数,又设m 是一个正整数,则()0(mod )f x m ≡ 叫做模m 的同余式.若n a 与0对m 不同余,则n 叫做()0(mod )f x m ≡的次数.

定义:若a 是使()0(mod )f a m ≡成立的一个整数,则(mod )x a m ≡

叫做同余式()0(mod )f x m ≡ 的一个解.

定理 一次同余式(mod )ax b m ≡,a 与0对模m 不同余,它有解充要条件是(,)a m b .[3]

5.2 子定理解一次同余式组

精品文档 (117)《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标解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 二、课标解读 (一)经历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揭示分数意义的本质 在分数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直观因素,让学生借助充分的感性材料,发现和归结一类事物的一般和本质特征,从而辅助其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首先,可以用正方 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表示,去除图形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图形 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用表示”;接着,的应用范围从一个图形拓展到把若干个物体看成的一个整体,去除整体的个数、部分的个数等因素,提炼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成4份,其中的1份用表示”;最后,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通过整体(单位“1”) 与部分(取得份数)不变,而等分的份数不同,分数大小相应在发生变化;或者通过整体不变,等分的份数以及取得份数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数等练习,以进一步揭示概括分数的意义。显然,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在这一过程中感悟体会到分数的内涵。 (二)揭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方法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比如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等。这些概念与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与方法。例如不管是假分数的概念的理解、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还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它们实质都是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同样,约分与通分,它们也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

五年级奥数.数论.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学生版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二、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知识框架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余数的乘法定理 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a与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n a与n b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一、同余定理 1、定义 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设计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基本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三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圆心角之间关系的认识;第四课时的重点是圆周角,通过圆周角定理及其推理的推理论证,从而把圆周角、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电子白板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总目标: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心角与弧、弦关系定理意义及应用,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意义和应用; 3、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理解并会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圆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概念, 2、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3、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索圆及其有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及思考能力以及问题的提出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 难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定义。 学情分析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B级) 1

一、 带余除法的定义及性质 1. 定义:一般地,如果a 是整数,b 是整数(b ≠0),若有a ÷b =q ……r ,也就是a =b ×q +r , 0≤r <b ;我们称上面的除法算式为一个带余除法算式。这里: (1)当0r =时:我们称a 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完全商 (2)当0r ≠时:我们称a 不可以被b 整除,q 称为a 除以b 的商或不完全商 一个完美的带余除法讲解模型:如图 这是一堆书,共有a 本,这个a 就可以理解为被除数,现在要求按照b 本一捆打包,那么b 就是除数的角色,经过打包后共打包了c 捆,那么这个c 就是商,最后还剩余d 本,这个d 就是余数。 这个图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带余除法算式中4个量的关系。并且可以看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余数的性质 ⑴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⑵ 余数小于除数. 二、 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39除以5的余数等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 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42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除以5的余数为 2 2.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差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 ,b 分别除以c 的余数之差。 知识框架 余数性质及同余定理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7除以5的余数等于2,两个余数差3-1= 2. 当余数的差不够减时时,补上除数再减。 例如:23,14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23-14=9除以5的余数等于4,两个余数差为3+5-4=4 3.余数的乘法定理 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即2. 乘方:如果a与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n a与n b除以m的余数也相同. 一、同余定理 1、定义 整数a和b,除以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余数相同,就称a和b对于模m同余或称a和b在模m下同余,即a≡b(modm) 2、同余的重要性质及举例。 〈1〉a≡a(modm)(a为任意自然); 〈2〉若a≡b(modm),则b≡a(modm) 〈3〉若a≡b(modm),b≡c(modm)则a≡c(modm); 〈4〉若a≡b(modm),则ac≡bc(modm) 〈5〉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 〈6〉若a≡b(modm)则an≡bm(modm) 其中性质〈3〉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传递性",性质〈4〉、〈5〉常被称为"同余的可乘性,"性质〈6〉常被称为"同余的可开方性" 注意:一般地同余没有"可除性",但是:如果:ac=bc(modm)且(c,m)=1则a≡b(modm)3、整数分类: 〈1〉用2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两类: 1,3,5,7,9,……(奇数); 0,2,4,6,8,……(偶数) 〈2〉用3来将整数分类,分为三类: 0,3,6,9,12,……(被3除余数是0) 1,4,7,10,13,……(被3除余数是1) 2,5,8,11,14,……(被3除余数是2)

小学奥数教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计算题

小学奥数教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计算题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________.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3+6=9,9÷3=3;5×3-5=10,分母应加上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先计算现在的分子,然后计算分子扩大的倍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后计算分母应加上的数即可。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一排电线杆,原来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30米,现在改为45米,如果开始的一根不移动,至少再隔________又会有一根电线杆可以不移动? 【答案】 90米 【解析】【解答】 30=2×3×5,45=3×3×5,所以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故答案为:90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至少再隔多少米又会有一根电线杆可以不移动,就是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4.填上“>”“<”或“=”。 ________ 1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提高)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的有关概念和圆的对称性; 2.能力目标:能应用圆半径、直径、弧、弦、弦心距的关系,?圆的对称性进行计算或证明;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之间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点梳理】 要点一、圆的定义及性质 1.圆的定义 (1)动态: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要点诠释: 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 (2)静态: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是平面内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要点诠释: ①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圆指的是圆周,而不是圆面; ③强调“在一个平面内”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球面,一个闭合的曲面. 2.圆的性质 ①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②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或者说,经过圆心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 ①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②因为直径是弦,弦又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所以不能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而应该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两圆的性质 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经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两圆连心线). 要点二、与圆有关的概念 1.弦 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第4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挑战奥数

挑战奥数 【例1】 分数527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约分后是415 。这个加数是多少? 分析:分子和分母加上一个相同的数, 差 不变,约分后的差为11,原来分子与分母的差是现在分子与分母差的2 倍,则是约去的数。用4与15分别乘上约去的数,还原成约分前的分子、分母,再看与原分子分母相差几,就是加上的那个相同的数。 原分子分母的差:27-5=22 约去数:22÷(15-4)=2 约分前的分子分母 4×2=8 15×2=30 加上数 8-5=3 30-27=3 答:这个加上的数是3。 变式练习1 分数233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新的分数约分后得34 ,减去的数是多少? 30-23=7 4-3=1 7÷1=7 3×7=21 4×7=28 23-21=2 30-28=2 答:减去的数是2。 变式练习2 给一个分数的分子乘2,分母除以5后得到一个新分数是135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135=85 8÷2=4 5×5=25 答:原来的分数是425 。 【例2】 分数5564的分子减去某一个数,分母同时加上这个数,所得的新分数化简后是413 ,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分子减去一个数,分母加上这个数,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不变。约分前的分子与分母的和与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相等。约分前分子与分母的和是现在分子分母和的 7倍,则是约去数。用4与13分别乘上约去数,还原成约分前的分子、分母,再看与原分子分母相差几,就是加上的那个数。 原分子分母的和:55+64=119 现分子分母的和:4+13=17 约去数:119÷17=7 约分前分子分母 4×7=28 13×7=91 加或减去的数 55-28=27 91-64=27 答:这个数是27。 变式练习3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92,把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减去16,得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小学奥数同余问题

同余问题(一) 在平时解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着眼点放在余数上的问题。如:现在时刻是7时30分,再过52小时是几时几分?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 ,也就是说52小时里包含两个整天再加上4小时,这样就在7 时30分的基础上加上4小时,就是11时30分。很明显这个问题的着眼点是放在余数上了。 1. 同余的表达式和特殊符号 37和44同除以7,余数都是2,把除数7称作“模7”,37、44对于模7同余。 记作:(mod7)“”读作同余。 一般地,两个整数a和b,除以大于1的自然数m所得的余数相同,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 2. 同余的性质 (1)(每个整数都与自身同余,称为同余的反身性。) (2)若,那么(这称作同余的对称性) (3)若,,则(这称为同余的传递性) (4)若,,则()(这称为同余的可加性、可减性) (称为同余的可乘性) (5)若,则,n为正整数,同余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如果

那么(的差一定能被k整除) 这是为什么呢? k也就是的公约数,所以有 下面我们应用同余的这些性质解题。 【例题分析】 例1. 用412、133和257除以一个相同的自然数,所得的余数相同,这个自然数最大是几? 分析与解答: 假设这个自然数是a,因为412、133和257除以a所得的余数相同,所以,,说明a是以上三个数中任意两数差的约数,要求最大是几,就是求这三个差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a最大是31。 例2. 除以19,余数是几? 分析与解答:

如果把三个数相乘的积求出来再除以19,就太麻烦了,利用同余思想解决就容易了。 所以 此题应用了同余的可乘性,同余的传递性。 例3. 有一个1997位数,它的每个数位都是2,这个数除以13,商的第100位是几?最后余数是几? 分析与解答: 这个数除以13,商是有规律的。 商是170940六个数循环,那么,即, 我们从左向右数“170940”的第4个数就是我们找的那个数“9”,所以商的第100位是9。 余数是几呢?

1.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第三章 同余 §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定义 给定一个正整数m ,若用m 去除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 b 对模m 同余,记作()mod .a b m ≡若余数不同,则称,a b 对模m 不同余,记作 ()\mod a b m ≡. 甲 ()mod . a a m ≡ (甲:jia 3声调; 乙:yi 3声调; 丙:bing 3声调; 丁:ding 1声调; 戊:wu 声调; 己:ji 3声调; 庚:geng 1声调; 辛: xin 1声调 天; 壬: ren 2声调; 癸: gui 3声调.) 乙 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 丙 若()()mod ,mod ,a b m b c m ≡≡则()mod .a c m ≡ 定理1 ()mod |.a b m m a b ≡?- 证 设()mod a b m ≡,则12,,0.a mq r b mq r r m =+=+≤<于是, ()12,|.a b m q q m a b -=-- 反之,设|.m a b -由带余除法,111222,0,,0a mq r r m b mq r r m =+≤<=+≤<,于是, ()()1221. r r m q q a b -=-+- 故,12|m r r -,又因12r r m -<,故()12,mod .r r a b m =≡ 丁 若()()1122mod ,mod ,a b m a b m ≡≡则,()1212mod .a a b b m ±≡± 证 只证“+”的情形.因()()1122mod ,mod a b m a b m ≡≡,故1122,m a b m a b --,于是()()()()11221212|m a b a b a a b b -+-=+-+,所以()1212mod .a a b b m +≡+ 推论 若()mod ,a b c m +≡则()mod .a c b m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五(1)班的同学借了《儿童文学》,的同学借了《聪明屋》.的同学借了《少年 时代》,的同学借了《漫画世界》,还有的人看《笑林》.借阅________刊物的同学一样多? 【答案】《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 【解析】【解答】解:,,所以借阅《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刊物的同学一样多。 故答案为:《儿童文学》《聪明屋》和《少年时代》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第二个和第三个两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然后判断哪些图书借阅的人数一样多。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两个连续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80,求这两个数.________ 【答案】 30,32 【解析】【解答】解:480=2×2×2×2×2×3×5,2×3×5=30,2×2×2×2×2=32,这两个数是30和32。 故答案为:30,32。 【分析】把480分解质因数,然后根据质因数的特点确定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试算后确定这两个数即可。 4.的分子减少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减少3 B. 减少6 C. 减少4 D. 增加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6-3=3,6÷3=2;8÷2-4=4,分母应该减少4。 故答案为:C。 【分析】用原来的分子减去3求出现在的分子,然后计算分子缩小的倍数,把分母也缩小相同的倍数,然后确定分母应该减少的数即可。 5.把的分子减去20后,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减去20 B. 增加20 C. 减去36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把的分子减去20后,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54-54÷3=36。 故答案为:C。 【分析】把的分子减去20后,分子变成了30-20=10,相当于把分子缩小3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缩小3倍。 6.下列分数中,最简分数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D中的分数都不是最简分数,C中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最简分数是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五级奥数同余问题

1.两数相除商37余73,求被除数的最小值。 解析:2881 2.两数相除,商4余8,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为415,则被除数是多少? 解析:被除数是424,除数是79. 3.小明在做题的时候由于马虎,错把被除数360看做390,商比原来大了3,求原来 的除数。 解析:除数是10. 4.小明在做题的时候由于马虎,错把被除数360看做390,商比原来大了3,余数也 比原来大了3.求原来的除数。 解析:除数是9. 5.求算式3218+26-757除以9的余数。 解析:3. 6.求4 13除以5的余数。 解析:1. 7. 2461×135×6047÷11的余数是多少? 解析:5. 8. ÷7的余数是多少?

解析:0. 9.求123456789101112……199200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 解析:3. 10. 数11…1(2007个1),被13除余多少? 解析:7 11.已知一个两位数除1477,余数是49.那么,满足那样条件的所有两位数是 . 解析:1477-49=1428是这两位数的倍数,又1428=2×2×3×7×17=51×28=68× 21=84×17,因此所求的两位数51或68或84. 12.有苹果,桔子各一筐,苹果有240个,桔子有313个,把这两筐水果分给一些小朋友,已知苹果等分到最后余2个不够分,桔子分到最后还余7个桔子不够再分,求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参加分水果? 解析:此题是一道求除数的问题.原题就是说,已知一个数除240余2,除313余7,求这个数最大为多少,我们可以根据带余除法的性质把它转化成整除的情况,从而使问题简化,因为240被这个数除余2,意味着240-2=238恰被这个数整除,而313被这个数除余7,意味着这313—7=306恰为这个数的倍数,我们只需求238和306的最大公约数便可求出小朋友最多有多少个了.240—2=238(个) ,313—7=306(个) ,(238,306)=34(人) .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一 本讲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概念及性质,能利用圆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能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3、了解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能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二 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1、运用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圆周角的转换和计算问题 3、垂径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计算 三 知识框架 圆的定义 确定一个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距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圆心角、弦、弧、弦心对称性 四 概念解析 1、 圆的定义,有两种方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说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端点O 叫做圆心,以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线段OA 叫做半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注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 与圆有关的概念: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1所示 线段AB ,BC ,AC 都是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AC 是O 的直径,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弧: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 称弧,如曲线BC,BAC 都是O 中的弧,分别记作BC 和BAC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半圆:圆中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

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如AC 是半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劣弧和优弧:像BC 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像BAC 这样大于 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等的圆叫做同心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弓形:由弦及其说对的弧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等圆和等弧: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心角:定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如图1中的∠AOB,∠BOC 是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圆心角的读书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圆周角:定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如图1中的∠BAC,∠ACB 都是圆周角。 3、 圆的有关性质 ①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优势旋转对称图形,即旋转任意角度和自身重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垂径定理 A.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2 所示。 注意 (1)直径CD ,(2)CD ⊥AB,(3)AM=MB,(4)BD AC =BC ,(5)AD =BD .若 上述5个条件中有2个成立,则另外3个业成立。因此,垂径定理也称五二三定理,即推二知三。(以(1),(3)作条件时,应限制AB 不能为直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A.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B. 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A.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B.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五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所示,C 是⊙O 上一点,O 是圆心,若80AOB =∠,求B A ∠+∠ 的值. 例1题图 A B C O

4.1基本概念及一次同余式

1. 同余方程15x ≡12(mod99)关于模99的解是__ x ≡14,47,80(mod99)_。 2. 同余方程12x+7≡0 (mod 29)的解是__ x ≡26 (mod 29)_____. 3. 同余方程41x≡3(mod 61)的解是__ _ . 4. 同余方程9x+12≡0(mod 37)的解是___ x ≡11(mod 37)______ 5. 同余方程13x ≡5(mod 31)的解是_ x ≡ 29(mod 31)__ 6. 同余方程24x ≡6(mod34)的解是__ x ≡13,30(mod34)__ 7. 同余方程26x+1≡33 (mod 74)的解是__ x ≡24,61 (mod 74)_ 8. 同余方程ax +b ≡0(mod m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b m a ,_ 9. 21x ≡9 (mod 43)的解是_ x ≡25 (mod 43)__ 10. 设同余式()m b ax mod ≡有解()m x x mod 0≡,则其一切解可表示为_ _ . 11. 解同余式()15mod 129≡x 12. 同余式()111mod 1227≡x 关于模11有几个解?( ) A 1 B 2 C 3 D 4 13. 同余式3x ≡2(mod20)解的个数是( B ) A.0 B.1 C.3 D.2 14. 同余式72x ≡27(mod81)的解的个数是_9_个。 15. 同余方程15x ≡12(mod27) 16. 同余方程6x ≡4(mod8)有 个解。 17. 同余式28x ≡21(mod35)解的个数是( B ) A.1 B.7 C.3 D.0 18. 解同余方程:63x ≡27(mod72) 19. 同余方程6x≡7(mod 23)的解是__ _ . 20. 以下同余方程或同余方程组中,无解的是( B ) A.6x ≡10(mod 22) B.6x ≡10(mod 18) C.???≡≡20) 11(mod x 8) 3(mod x D. ???≡≡9) 7(mod x 12) 1(mod x 21. 同余方程12x ≡8(mod 44)的解是x ≡8,19,30,41(mod 44)____ 22. 同余方程20x ≡14(mod 72)的解是 ___ 23. 下列同余方程无解的是( A ) A.2x ≡3(mod6) B.78x ≡30(mod198) C.8x ≡9(mod11) D.111x ≡75(mod321) 24. 解同余方程 17x+6≡0(mod25) 25. 同余方程3x ≡5(mod16) 的解是___ x ≡7(mod16)____ 26. 同余方程3x ≡5(mod14)的解是_ x ≡11(mod14)的解是__。 27. 同余方程3x ≡5(mod13)的解是__ x ≡6(mod13)_________。 28. 下列同余方程有唯一解的是( C )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产生: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时,用分数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也叫做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形式用m n (m 、n 为自然数,且m ≠0)表示 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5、分数单位及其个数: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两个整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商,a ÷b= b a ( b ≠0).反过来说,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数值→商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另一个数 一个数,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比较量,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小于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的分数,大于或等于1 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 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不是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解质因数 1、定义 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方法 枝状图式分解法、短除法 3、书写方法 要分解的数写在等号左边,质因数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五、约分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把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商是互质数为止,把所有除数相乘,得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小学奥数第五讲 同余的概念和性质_通用版(习题无答案)

第五讲同余的概念和性质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你会解答下面的问题吗?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问题1:今天是星期日,再过15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问“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几?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

【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B. 假分数都比1大 C. 求无盖长方体纸箱所需材料的多少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D. 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假分数大于等于1。 故答案为:B。 【分析】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数,当分子等于分母时,这个数就是1。 2.涂色部分正好占整个图形的的是( )。 A. B. C. 【答案】 B 【解析】【解答】A,图中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B,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1份,也就是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C,图中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据此解答. 3.下面四幅图,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用表示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C项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A、B、D项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指的是把一个总量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2份的量。 4.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A. 加上8 B. 加上34 C. 乘8 D. 增加3信【答案】 B 【解析】【解答】的分子加上8,如果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3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的分子加上8,由4变成了12,扩大了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则分母也要扩大3倍,17扩大3倍是51,用51减去原来的分母17即可解答. 5.把和化成分母是2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正确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把化成分母是2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是;把化成分母是24而大 小不变的分数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在 =S中,不能为0的是()。 A. N B. M C. S 【答案】 B 【解析】【解答】M不可以为0。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中分母不可以为0。

小学奥数五年级同余问题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五年级同余 问题

同余问题 【模块一:带余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1、一个两位数除310,余数是37,求这样的两位数。 2、(200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17,余数是13,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之和为2113,则被除数是多少? 3、(2000年“祖冲之杯”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三个不同的自然数的和为2001,它们分别除以19,23,31所得的商相同,所得的余数也相同,这三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7年我爱数学少年数学夏令营试题)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模块二:三大余数定理的应用】 5、(2003年南京市少年数学智力冬令营) 20032与2 2003的和除以7的余数____. 6、(2004年南京市少年数学智力冬令营)在1995,1998,2000,2001,2003中,若其中几个数的和被9除余7,则将这几个数归为一组.这样的数组共有___组. 7、(200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用自然数n 去除63,91,129得到的三个余数之和为25,那么n=________ 8、(华罗庚金杯赛模拟试题)求478296351??除以17的余数. 9、(2008年奥数网杯)已知 20082008200820082008a =L 144424443个,问:a 除以13所得的余数是多 少? 【模块三:余数综合应用】 10、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是这样的:1、1、2、3、5、8、13、21……这串数列当中第2008个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为多少?

2020-202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2020-202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奥数)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最简分数是真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15,这个最简分数是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15=3×5=1×15,所以最简分数是或。 故答案为:;。 【分析】分子和分母的积是15,15=3×5=1×15,则分子和分母的组合有4组,即,,,。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简分数是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1和15互质,3和5互质,所以结果只能为:,。 2.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__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__块这样的正方形铁片。 【答案】 6;105 【解析】【解答】90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6,所以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最大是6cm, (90÷6)×(42÷6) =15×7 =105(块) 故答案为:6;105。 【分析】一块长90cm、宽42cm的长方形铁皮,把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的相同的正方形铁片,且没有剩余,那么这个正方形铁片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个边长最大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以,求出90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正方形铁片的最大边长。然后根据这个最大边长,看长为90cm的边能剪出几个正方形,宽为42cm的边能剪出这样的几排,用长边剪出的个数乘以宽边上剪出的个数算出总个数。 3.1路和2路公共汽车早上7时同时从起始站发车,1路车每隔6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隔7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 7时42分或7:42 【解析】【解答】6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6×7=42, 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7时+42分=7时42分. 故答案为:7时42分或7:4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