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诗歌艺术选修课论文(王红老师远程教育)

中国诗歌艺术选修课论文(王红老师远程教育)

中国诗歌艺术选修课论文(王红老师远程教育)
中国诗歌艺术选修课论文(王红老师远程教育)

院别: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学号:2012516020

姓名:

日期:2012.11.16

第一讲

风雨江山之外——中国诗人的“诗心”

主要内容:

况周颐《蕙风词话》:“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表明,风雨江山之外的万不得已的东西,就是诗心,就是诗人在面对风雨江上和风雨江上之外的许许多多东西的时候其内心的感受。

北宋欧阳修的《玉楼春词》:“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主观上表达一种离别之情,人之多情,人面对风雨江山的时候那种不得不喷发出来的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的万不得已之情,它是超越在某一种具体情感之上的。

万里江山,百年人生,用有涯人生去面对无涯宇宙,寻寻觅觅,欲罢还休,欲罢不能,这就是万不得已之情。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极致,王冠上的明珠。古今中外,凡是

可以称之为诗的,它都是一种心灵和心灵的碰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自然交流,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

感悟:

精神有寄托,心灵有安顿,当想到自己的郁结可以超越于某一个具体的感情之上,虽然我们对着风与月,风月的变化,对着春花秋月我们会感伤,但是想到这是人类共同的感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当诗人们用诗的形式诉说出来的时候,也寻求到了一种心灵的安顿。

所以,诗歌不是生存的必须,但它却是我们心灵安顿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阅读中国诗歌是体会诗人的诗心,我们学习和传承的是中国传统的高贵的人文精神。诗之所以高贵,是因为诗本贵族之学,真心喜欢诗歌的人,有一种贫穷卑微无法湮灭的高贵精神,中国诗歌中最能摇荡性灵最震撼人心也最值得我们读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正是这种高贵的人文精神(即诗心)。风雨江山之外的这种诗心,由具体的情势诱发,但是超越于风雨江山之外的诗心。

我们学习中国诗歌还在享受诗意的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美,就在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温柔在诵,最附深衷!

诗,是感悟人生直指人心的。诗,是滋养情感温润心灵的。诗,是高贵而寂寞的!

第二讲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的语言张力

主要内容:

所谓诗歌,它对语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是要用一种比散文语言更凝练更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语言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感受或感悟。对于它的这种语言艺术,我们无论是学写诗歌还是欣赏诗歌,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必须首先要注意的核心问题。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说明诗歌在它的语言表现上,要极富于表现力。语言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只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才能达到诗歌的极致,达到诗的语言的顶峰。好诗,要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这就是诗的语言张力。

语言的张力不是简单地弹性的问题,更多的是指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看起来比较玄虚,但是还是可以用比较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的,在诗歌语言里构成张力,要紧的是

它的内蕴的丰厚和外延的延伸。内涵要丰厚,外延要能够延伸到尽可能长尽可能大的地方,外延能够伸张到多远,决定于你在这个地方是如何用心思的。

感悟:

通过第二讲的学习,我认识到,诗歌语言的张力,是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呈现的。在诗歌当中,如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造,艺术时空的构建,象征和隐喻的运用,还有用典,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都是实现诗歌语言张力的重要途径,这么多种手段,让诗歌获得了更多的言外之意,或者是更为丰厚的诗性的意义。诗的语言张力,是一个综合工程,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问题,如果巧妙的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包括我们读诗的人,都能够体会这样多的艺术手段,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张力。

第三讲

感觉的乾坤大挪移——诗的通感

主要内容:

“通感”是感觉“错位”的艺术,这是指在诗歌创作当中,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这些本来分属于不同的部位沟通起来,并且有意识的做一些非常有趣的错位,这样生成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特殊的美感,就是通感。这样的美感声生成以后,诗歌的世界就非常奇妙了。

音乐本来是听的,现在可以看,可以用眼睛看音乐;色彩是用眼睛看的,我们也可以用耳朵去听;冷暖会有重量,气味会有质感,我们鼻子嗅觉再灵敏的人闻到的气味可以用一种质感的东西把它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通感,也是语感。学习诗歌这种高妙的这种作为王冠上明珠的这种语言艺术,语感的问题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通感是高超的、微妙的语感。

东城渐觉春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这首词: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如果没有红杏出墙春意闹这么一句,这种通感巧妙的使用,这首词就是一首标标准准的平庸之作,我们根本不会知道它。“晓寒轻”、“春意闹”都是利用感觉错位来生成特殊的美感。前者绿杨烟外晓寒轻是一种暗示,寒本来是用肢体去感觉的,但用在这里却有了重量,而红杏枝头春意闹更巧妙,把那个杏花盛开的浓艳的春天的现象,中间的景象说得好像有声音在波动一样,那个花开的喧闹,在视觉当中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用词巧妙,轻在语感上显得静显得淡,而正好把闹得热闹、浓艳和烂漫的春光全都衬托出来了,真是王国维大师说的境界全出。这就是有意的使用了感觉错位,就是我们说的通感。

通感这样一种艺术,在我们中国诗歌中一直在使用,但真正的去总结它,全面地对它做一种理论总结,一直要到钱钟书先生的时代。以前批评家、修辞学家都知道这样一种手法,

可是称这个手法为通感的是钱钟书先生,五官的感觉真算得有无相通、彼此相生了。这是钱钟书先生首次对通感进行全面的概括和表述。

感悟:

在传统诗歌当中,读到使用通感使用非常好的例子,大多数是写音乐,用通感艺术来描摹音乐,往往是非常成功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这是白居易描写琵琶女的句子,是一段描摹音乐的很有名的诗句。用一种实体的声音来表现出音乐之声,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用花下面的黄莺鸟的声音,用冰下面水流的艰难来表明琵琶声不同的曲调,但这样的精彩表达去并不是通感,因为通感的要义要沟通不同的感觉,是感觉的乾坤大挪移,而白居易是从听觉联系到听觉的精彩的比喻。

通感并不神秘,即使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常有这种感觉的互通现象。比如说我们说声音,我们经常用声音很响亮,声音很洪亮来表达,但是亮却并不是听觉。比如某某人,他

穿的衣服是红色的,是个暖色调的衣服,当我们说颜色,说红色为暖色,说绿色为冷色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在沟通不同的感觉。

第四讲

有限向无线拓展——诗的艺术时空

主要内容:

面对现实时空,我们所生活的当下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诗歌当中也是这样,诗人所写的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具体的空间,都是有限的。但是这个有限,可以在诗歌当中有意识地、巧妙地把它向一个更大的区域拓展。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叶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下半部分写的温情脉脉。离人和思妇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写法,明月楼上的思妇之愁,牵扯着远方的那个离人。这还是春江月夜的一景,春江月夜的一类独特的人物,它的特点依然扣合在今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表现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下文写梦,今夜,是春江花月夜,这一夜,在浓盛春光正浓的时候,在鲜花盛开的时候,这样的一夜,是非常有限的时间,全诗在时间上是受到局限的,但是世人却巧妙地突破了它,无论是他很自然流畅地想到了它也好,或者是巧妙地精心的设置了这样一个梦也好,但是这个梦所造成的实际效果,增加了我们阅读的乐趣,开拓了读者的视野,给了我们更多地纵深去思考。诗人在春光浓盛的时候,引入一个落红缤纷的梦,无论我们

对这个梦做怎样的解读,这个梦所暗示的都是春天将尽,这个梦的进入,它在有限的时空当中做了很大的开拓,延伸到了另一个时间,开拓到了另一个空间。

感悟:

学完本课,我认识到存在于诗歌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不能以我们生活经验中的时空来衡量的。它和我们的现实时空有关系,有一个时间点,有一个空间区域,但是不能简单地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在诗人那里,是经过漫长酝酿的心理时空,在诗中呈现的是艺术时空。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这是诗人给我们看的一个艺术时空。

现实时空是写实性的,艺术时空则是诗人有意识地做了艺术处理的心理时空。它比心里时空还要更精致一些,这样的做过处理的心理时空,确实就和现实时空有了很大的差异。它可以做很多的处理,可以倒错、剪辑和重新组合。时间上可以顺序,也可以倒叙、插叙,甚至可以超异常理的“无序”。空间上也有很大的腾挪变化的余地,空间上可使用蒙太奇镜头似的组接,尺幅千里,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往岁曾随江客船,

秋风明月洞庭边;

为看今夜天如水,

亿得当时水如天。

——雍陶《望月怀江上旧游》

第五讲

信号与信息——中国诗歌的用典艺术

主要内容:

“典”是什么?“典”就是“典故”,诗中所用的某一段故实(事典)或者前人的成辞成语(语典)。用典是中国传统诗歌创作常用的手法。

事典和语典都有比较早的出处和基本的含义。所以,要成为典故,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凝固,经过历代诗人的引用,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积淀着某种意蕴甚至是多重意蕴。有的典故,它所表现的、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可能都不是一个方面的,我们作为一个读者,从诗歌最简练的字面走进去,到达那个源头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事源”或者“语源”,到达源头的那个层面,这样就把传统的和我们所读的诗歌的当下的这个点会通起来,把古事今情会通起来,从中去领略诗歌的意蕴。

典故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它是一个特殊的语汇,一种很特殊的语言方式;有人说它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些描述都没错,但是范围太小了。

典故是一种艺术符号,凝聚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性美感内涵。用典在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的构成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用典让简练的形式从此有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让诗歌显得典雅,显得有书卷气,显得含蓄而精炼,意味深远。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这首诗字面上理解没有任何难度,中间两联四个用典,那个典故在唐代是基本常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不算太繁难。典故不是和诗游离开的,外在于诗意的词藻、学问,其实是一个有意义的符号,负载着诗意,里面有多重美感内蕴的这样一个符号,用得好,有丰富的审美效果,用得不好,就会影响阅读、影响理解。作者如果是为了炫耀学问而用典,对读者来说就是个灾难。

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用典的基本方法。

用典的主要作用之一,起暗示和引发读者联想的作用,目的是丰富诗歌的内涵,增加语言张力。

用典的主要作用之二,帮助阐发不便直说的想法或情感。用典的最高境界是天然浑成。典故是为达意服务的,因而应当与诗意融合无间,典故本身就运载着意义,最高明的用事,是事与义的合一。

用典须活用。当原典故与诗意之间存在差异之时,应改造原典,活用典故,使事而不为事使。

总而言之,用典用得过多、过僻和展览学问式的用典都是诗歌的大忌,这是没有必要的。这样会造成读者阅读的时候视镜中断,读的好好的,趣味突然被破坏了,犹豫正在看风景,一块大石头挡在我们跟前,而且还一点都不美,非得搬开它才能继续阅读,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用典的负面作用我们应当注意。

了解了传统诗歌的用典艺术以后,会把我们古典文学的学习引向更深的深度和更广的天地。更重要的,作为我们读者来说,领会了这种雅的魅力以后,我们阅读传统诗歌会增加

更多的乐趣。

小结

王红老师的这五节课讲得很精彩,课间我也做了详细的笔记,虽然我不是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我很热爱中国古典诗歌,学习之余也会写一些小诗来抒发自己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这五节课的学习,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识与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层次,读诗,不仅要理解诗的字面意思,更要去体会诗人写诗的那种心境,要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人的诗心,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发现诗的美。一首诗虽然没有一本小说那么长,但是却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语言精练,用词讲究,诗句美,意境更美!其次,诗歌的通感,能让人产生感觉的乾坤大挪移,产生一种独特的感觉错位的美,妙不可言。再次,诗歌用有限的时空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无限的艺术时空,让读者乐在其中,喜不胜收。最后,诗歌的用典更是恰到好处,不仅增加了诗的美感,更把我们古典文学的学习引向更深的深度和更广的天地。

总之,学完中国诗歌艺术这五节课,我获益匪浅!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

领导艺术论文

浅谈领导艺术中的激励艺术 ————以索尼公司为例 摘要:激励是领导者充分调动下属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技巧。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 激励则是领导艺术的核心, 没有激励的领导, 其实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 没有激励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懂艺术的管理。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学习领导激励方法, 掌握领导激励艺术, 既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 又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主要探讨了目标激励艺术在日本索尼公司中的具体运用,从而归纳出目标激励艺术在企业领导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领导;激励艺术;目标激励;激励艺术的运用 一、认清领导本质,把握领导过程 一个领导者若想正确的运用领导艺术,较好的发挥领导艺术的作用,首先就必须弄明白“领导”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做到对“领导”活动“既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有些人或许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根本不值得探究,但实际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般来说,领导就是在组织或部门中占据领导职位的人根据组织所赋予的法定权利,再次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人影响力,运用直接强制或间接引导等多种形式,通过决策、协调、指挥、沟通、控制、监督等多种方法,迫使和诱使下属实施或执行组织的决策与计划,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二、激励艺术在领导过程中的必要性 从本质来看,领导的对象是人,组织各项决策、计划的落实都必须借助于人

来进行,通过人的努力来实现,因此可以说,领导就是通过引导、组织、协调、调动、控制、监督人的行动来达到目标的。 使人们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自己的领导意图,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通过下达命令、发布指示或运用各种强制性手段来实现,这被称为硬性领导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引导、激励的方式来进行,被称为软性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下,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生硬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被领导者是在强制性决策中毫无主观能动性的从事工作,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自然完成工作的效率的低下的;而在软性领导即激励领导下,被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调动,往往事半功倍。 可见,现代领导必须跟多的采用激励式领导艺术,使被领导者自觉、主动地去实施组织的计划,达到组织的目标。 三、索尼运用“目标激励”的成功案例分析 目标激励就是领导者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 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 并用完成目标的情况来评价其贡献的大小。目标是一种激励下属的力量源泉, 人需要有一具体的目标才能调动潜在的能力, 创造最佳的业绩。实现了目标, 也就有了成就感和创新的欲望。 索尼公司在确立较大目标时,也希望每一位主管、开发人员乃至每个员工,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近期目标,从内部创业,在岗位上革新,把多层次的创意发挥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索尼是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和工种。例如电视机小组、录放像小组,等。为了更充分有效地调动每一位人才的大小才能,公司规定,不管哪个部门和个人,提出创造性的建议,都可以上报高级主管,经过确认有效的,就鼓励他们积极搞下去,当做自己的近期目标,去不断努力,公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 ——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 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所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深深震撼着后人。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积累,斟酌古代诗人的用词技巧,联系当时的生活背景,国家,仕途命运,品析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怀。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诱惑力,很大程度上正源自古代文人用笔的高超,以及对现实生活、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品寓。 高中时代,忙于备战高考,少有时间品读李清照的作品,泛读中感受到她的情怀,婉转缠绵的笔作,内心世界的强大,婉约派的巅峰之作深深地打动着我。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赏析了李清照的词并分析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词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引起历代文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特有的心理出发,挑选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用女性独有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更加别有风致,独树一帜。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巨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人称"易安体"。 下面就赏析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的整体把握】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习习题

欢迎共阅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练习案 时间姓名 1、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 2、《》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是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在句式上以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的现象比较普遍。 3、《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456、(《诗品》)。7、8910111213、14为,喜用双关谐音。 15、《》叙事与抒情想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的最高成就。 16、刘宋诗坛以刻画成为重要题材,和是这一时期的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其中前者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他创制了;后者是“”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和唐代的“近体”诗相似。 17、南朝后期的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等人写作的“”,更是沦落到浮艳的境地。 18、“徐庾体”的体表作家是和。其中后者后期的诗歌以《》二十七首为代表,深切地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 19、、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

20、初唐四杰是指、、、。他们在继承了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以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为题材和主题,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和,风格由纤柔卑弱变为。 21、诗是唐诗这座高峰的顶点,而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是“诗仙”—— 和“”——杜甫。李白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22、杜甫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把和、 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的“”。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诗人。 23、盛唐诗坛还有两大诗歌群体,一是以、、、 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多采用和的形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一是以、、、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以题材为主,大多采用和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24 25 26 ,。 27 不已。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37、女词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会在一起,含蓄委婉,意境深远,达到了的艺术境界。 38、南宋词人中以的成就最高,他的词是以,善于,将政治、军事、山水、田园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尤其是书写 的篇章,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39、南宋词人精研乐理,能自度曲,词风,在南宋词坛的影响很深远。 40、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也叫“”,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即单支的曲子。在内容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很强的。

《中国艺术精神》5000字读后感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

领导力期末论文

稻盛和夫核心目的的指引 关键词:阿米巴式经营法核心目的目的超越敬天爱人与宇宙意志相和谐 内容摘要:稻盛和夫在《人为什么活着》里说,人生真正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纵观稻盛和夫近八十年的人生,这位日本二战后“经营四圣”的唯一健存者也曾跌跌荡荡、起起伏伏。但他从未妥协过,一直由自己的核心目的牵引着,向着那个真实的自己全身心的投入。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于鹿儿岛的一个贫困家庭,年少时常被贫困和疾病缠绕。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27岁的他创办了京都陶瓷公司,1984年他又创立了电信公司“第二电电”,是日本大电信公司KDDI的前身。而且这两家公司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2010年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把日航起死回生。并设立了以培养年青一代为经营目标的“盛和塾”,还把他50多年的经营方法发展成为“阿米巴式经营法”。他一生的成就,他成功的高度是我们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那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稻盛和夫的人生历程,来观察特德核心目的是如何指引他一步步走向硕大的成功的,并由此给自己一些启发和指引。 正文 一、寻找自己的核心目的 罗布.霍桑曾经说过,目的是静止的点,所有充满活力的领导都要围绕这一原点运行。稻盛和夫有一种“回到原点”的能力。有的人之所以忙乱、纷争、焦虑和困惑,是由于他们追求太多琐屑的价值而忘了原点的价值。一旦回到原点,回到简单的法则上,很多问题会渐渐不成问题。只有回到原点,我们才能具备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航向,而核心目的就是你驶向终点的一个个路标,它帮你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行动,以及决策都指向同一个正确的方向。稻盛和夫小时候是个爱哭甚至有点蛮横的小孩,但受家人的良好影响,他逐渐养成小心谨慎又乐观开朗的性格,在叔叔的教导下,也渐渐坚强起来,这对他以后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儿时多病,学业又不顺,勉强上了一个县立大学,毕业时就职考试又失败了,这些打击让他一度想去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之后进了一家很差劲的银行托管公司,还被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XX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 ③渲染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还无晴。】B语意双关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古典诗词鉴赏 ——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 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所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深深震撼着后人。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积累,斟酌古代诗人的用词技巧,联系当时的生活背景,国家,仕途命运,品析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怀。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诱惑力,很大程度上正源自古代文人用笔的高超,以及对现实生活、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品寓。 高中时代,忙于备战高考,少有时间品读李清照的作品,泛读中感受到她的情怀,婉转缠绵的笔作,内心世界的强大,婉约派的巅峰之作深深地打动着我。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赏析了李清照的词并分析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词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引起历代文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特有的心理出发,挑选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用女性独有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更加别有风致,独树一帜。其文

《中国艺术精神》字读后感

精心整理《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 其余 ,重 ? 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 ? 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

浅谈领导科学与艺术论文

浅谈领导科学与艺术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生专业∶

浅谈领导科学与艺术 科学地发展离不开科学地领导。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作为一种活动,是一种行为过程,是在一定组织或团体内,统御和指导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领导既是指组织、号召和推动实现集体目标的人,也是指影响和支持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的工作的过程。有效地领导是社会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要求,有力的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生存和负责的必然要求,领导是社会组织必不可少的一面旗帜。所以,领导过程一定要科学进行,并且领导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富含艺术。 要树立科学的领导观念各级领导同志一定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强调“公仆”意识,强调“领导就是服务”,不仅揭示了领导活动的本质特征,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领导的职责,有利于各级领导改变工作作风,消除官僚主义的陋习,真正实现科学的领导。 放开胆量用人,敢于用年轻人的艺术,善于因才施用,是领导者的重要素质和职责。用人之长,越用越长,用人之短,越用越

短。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要善于在谋事中育人,在成事中成人。而年轻人则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据统计,人的一生中25至45岁是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如果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了他人,同时也毁了自己。帕金森所说的领导者威信越高、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难找到接班人的定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一切成功的领导者都敢于重用年轻人,不拘一格降人才,适才适用。尽管年轻人经验不足,但他们未必比资历深的长者知道的少。特别是当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沟通日益宽广方便,这正是年轻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领导者更应注意发现、重用有能力、善学习、有业绩的年轻人,坚持“用养结合”,把人才起用于“黄金时期”,放置于“关键岗位”,在使用中保值增值。 要实现领导艺术首先,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有用人艺术。用人的方法和艺术在领导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1938 年毛泽东把领导者的职责归为:“出主意,用干部”,将领导的决策与用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领导者用人的艺术主要有:合理选择,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宽容待人;合理使用,积极培养;用人要正,并懂得激励人才。 总之,领导活动需要科学地进行,也需要艺术性地进行。在各种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它允许领导者在其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个人艺术,但这绝不意味着它可以是领导得个人随意的活动,或是毫无目的的盲目的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要建立在尊重客观

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此类试题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分值由3分逐年增加到8分,题型由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性试题,试题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大,考生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这种情况暴露了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传统的古代诗词鉴赏理论比较艰深,不便于高中语文教学运用。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总结高考测试的内容,发现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规律,发展古代诗词的教学理论,以满足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指导的效率。 自2008年到2014年,这七年的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取材广泛,测试内容丰富,测试的角度多变,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诗词教学与测试的重点和要点,对近几年的此类高考试题列表总览是十分必要的。对高考诗词鉴赏类试题所选诗词的体裁、诗词的作者、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所涵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从试题的取材和试题类型看,唐宋诗词约占试题总数的86.5%;律诗、绝句占诗篇总数的92.6%,中调词占词篇总数的87.5%,小令占曲篇总数的100%;写景抒怀诗和思乡怀远诗曲占试题总数的64.9%。选择题约占试题总数的29%,填空题约占22%,主观性问答题约占49%。从考查能力的层级看,七年来在鉴赏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总题数的84%,其余的是识记题、单纯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可见,考生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决不能应对鉴赏类试题的考查。从设题角度看,在所选的33套诗词鉴赏试题中全部考查了词句理解和分析,占试题总数的100%;有31套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占试题总数的94%。其次,修辞手法、诗词的结构及关键句作用、诗词曲的基本知识、炼词(字),及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均是考查的内容。这也应该是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日常教学的要点。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解读诗词内涵不当;二是答题不得要领,语言表达能力差。 我们应该结合写作学和修辞学中的相关知识,并依据古体诗词创作的一般规律,针对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诗词的体裁、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考查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得出了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这些方面考查的具体要求,从而为考生分析出了阅读鉴赏诗词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且提出了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具体的方法。 总之,无论是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高考古代诗词鉴赏类试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教学研究课题。 此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丰富的今天,我们对古典诗歌也同样不能忽略,而且对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精华,传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提高我们对诗歌鉴赏能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跨越高考还是提高自身素养,古典诗歌都是不可忽略的。它对于我们高考在古文阅读中对它内容的把握、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所提高。对古典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我们对这部分题的解答将比其他同学更准确。从提高自身素养来说,我们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一定了解,扩展了我们得知识面。取古人精华,为我今用,也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最终目的。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艺术精神 对于我们艺术生来说,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并不陌生,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正文十章中,仅在前两章着重从哲学上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进行阐发,凸显出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而在后八章则着重通过对汉以后的绘画与画论的解读,揭示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对中国古代绘画与画论演变的深刻影响。书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 那么对于艺术者来说什么才是所谓的“艺术精神”呢?在我看来,它应该是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功夫所把握住的心,实际上是艺术的主题。由庄子所显示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要是结合在绘画上面。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所形成的人生实际就是艺术的人生,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 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老子“有无相生”思想及“虚实相生”美学理论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序”(《老子》第四十章)认为有与无是可以相生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境界。与之相关。“虚”“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虚实相生”理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体以山水诗为例,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常化实为虚,“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四虚序》。山水诗中,也有许多虚实相生的范例。例如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诗人用浓墨重彩将乱流争趋,水天一色,云日辉映,绮丽清新的景色实写,使人如身临其境,令人身心愉悦,灵魂得到净化。然后,笔峰一转,用“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的大片飞白,表达了诗人

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论文

MBA课程论文 课程:领导科学与艺术题目:简述领导艺术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2011秋季班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5日

简述领导艺术 摘要 文章简述了领导艺术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并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怎样运用领导科学与艺术,说明了领导者需要如何掌握一些具体领导科学与艺术知识。 关键词:领导科学;决策;工作分配;影响力;纪律 Art of Leadership Excerp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to leaders, and elaborates how leaders should apply leadership skills and the art of leadership from seven aspec ts. It also explains how leaders should master specific leadership knowledge and skills. Keywords: leadership; decision making; work allocation; influence; discipline

俗话说,蛇无头不行,古人用自然界的现象对领导活动进行了精妙的总结,而领导,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人狩猎的头领到封建王朝的领主,再到如今政坛的领袖和商界的风云儿,领导活动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始终。也因此,领导艺术的研究显得格外的重要。 所谓领导,就是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是有组织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特定功能和行为过程。在人类社会中,分工协作现象普遍存在,而有分工,则必然会出现领导者或者领导者集团。领导者则是一个组织的领袖,起到确定战略目标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因此,他应该站得最高,看得最远,走在最前,作为组织的统帅,以及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中枢;同时,作为领导者,他有责任、也有需求平衡被领导者的利益,并将他们组织起来,向着共同目标前进。作为群龙之首的领导者,要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需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同时还需要知人善任、公平公正。而如何拥有这样一种多方面的素质,这就要求他必须掌握和运用领导科学和艺术。 领导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顺势而变,需要不断创新。领导艺术应该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特别是在当今中国,企业的朝气、活力,甚至生死存亡都和领导层是否得力密切相关。例如对于一些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更换往往会使企业起死回生。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提高领导者的科学领导呢?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找准自己的位置 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领导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充满热情和感染力,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敢于承担责任,有磊落开阔的胸怀、保持廉洁和谦恭,有承担风险的魄力,保持自己的权威,善于化解、避免危机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以及能获得部下的信任的素质,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准确把握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应该发挥的作用。如果是一把手,就要考虑自己在这个团队中,如何当好领队,如何处理好队长与队员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成员们的作用,如何构筑坚强的领导核心。如果是副职,则应考虑如何起到助手作用,如何唱好配角戏,如何协助协调开展工作。该前则前,该后则后,既不能抢着邀功,更不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诗歌》论文综述 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 78kXXX班学号:XXXXXXX 姓名:XXX 古代诗歌就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好的古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修养,下面我从两个部分来谈谈如何鉴赏诗歌。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调,分清类型。 鉴赏古诗词,首先应当明确,作者就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雁与乡愁有关……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知道作者就是如何将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就是明快高亢还就是阴暗低沉,就是喜悦欢愉还就是凄苦悲凉,就是豪迈壮观还就是闲适淡雅……最后根据诗词内容将其大致分为五类: 1、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借景物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一种就是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瞧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就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中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瀑布,作者就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达出自己一往无前的豪情壮怀。又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也就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的品格。还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也就是借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与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的品格,寄托了自己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别诗 送别诗或就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就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就是表达别后的思念等等。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们知道,“折柳”原就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本诗中的“折柳”就是一首曲子,即“折柳曲”的省称)诗所描写的就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仔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略论 王泽龙 内容提要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承传关系。一是凝合于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现代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凝合,烙印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心理情结。二是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特征。主要体现为“感物起情”与“感物兴思”的传统的比兴意象思维特征对现代诗歌的影响。三是意境化的意象审美旨趣。分别从意象的有机性融合、意象的虚实相生、意象的哲理化意境等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分别相应地讨论了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传统承传中的现代性发展。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比较多的是受到了西方现代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的影响。然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有力量的。借鉴传统的自觉性与潜在性的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复杂的传承关系,在对传统的接受中又自觉地表现出现代诗人主体的个性化创造,这在诗歌意象艺术方面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意象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呈现方式,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都凝聚于意象中,诗人与读者主要靠意象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古代诗歌意象与现代诗歌的意象关系是丰富复杂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在意象艺术方面的承传关系,同时也兼论承传关系中现代诗人对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 一 凝合于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 在中外诗学范畴中,意象是一个内涵丰富,众说纷纭的概念之一。但是,把意象作为一种心物交感互渗的审美产物的这一观点是较普遍认可的。客 观物象是意象中的基本的要素,选择什么样的物象入诗,主体对物象取什么样的心态,或物象引发主体什么样的情感,可以因其异同透视诗人特有的文化心态与审美倾向,辨识意象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中国古代诗人与中国现代诗人在意象的经营上有着鲜明的共性。首先,对自然物象的相亲相近,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凝合,是古今诗歌意象最为突出的共性特征,其中深刻烙印着传统的文化心理情结。陆机在《文赋》中指出:“遵四时以叹逝,赡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一位日本汉学家指出:“在中国古典诗里,季节与季节感作为题材与意象,几乎构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只要设想一下,从历来被视为古今绝唱的诸作品中除掉这一要素会如何,这种不可或缺的程度立刻就会 清楚了。”① 古代诗歌中的季节感特别突出。如春秋 意象,从《诗经》、《楚辞》以来,频繁出现的是伤春、悲春、惜春、叹春、春恨、春愁;悲秋、惊秋、秋怀、秋思等。季节感的产生又是与自然意象紧密相关的。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现象构成 ? 611?

陕师大读书笔记

篇一:陕师大读书笔记专用10篇 一:文学部分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了自己。 最终他的顽强意志却并没能得到好的结果,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可老人最后说:“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在26个字间阐述了英雄的含义,生命的意义,也在刹那间烘托了全文,点明了文章主旨: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那是什么?她问一名侍者,指着那条大鱼的长长的脊骨,它如今仅仅是垃圾,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了。 “tiburon,侍者说,eshark。他打算解释这事情的经过。 “我不知道鲨鱼有这样漂亮的尾巴,形状这样美观。” “我也不知道,她的男伴说。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在这段话里,作者通过老人的梦含蓄的表明,老人依旧有梦想,依旧有热血及与生活抗争的勇气,他没有倒下,没有失败。游客的无知也说明了一点:或许英雄会不为人知,但只要有与命运斗争的勇气,人人皆是英雄。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但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拿破仑曾经说过:“默认自己的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所以,人最先应当战胜自我。有很多人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才能的有限,真实,才能往往得力于自我竞争。自我竞争,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的成绩超过自己原先所创下的“最好成绩”。人要逾越自己过去的最高度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只要你跨过这极难的一步,你就再一次战胜了自己,你跨过这极难的一步,你就会更上一层楼。在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总是要受到大自然的磨练,只有能够坚持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的人,才能获胜。虽然有时人们会战胜自然,有时会被自然所打败乃至于被毁灭,但是最重要的是,当自己被自然所打败的同时,自己能否使自己的意志不消沉,重新回复自信,以更高的热情去迎接大自然的挑战。 ——《雷雨》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在这梅子初黄,菡萏微红,闷热的夏季,“平地一声雷”,年仅23岁,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挥笔写下惊世之作——《雷雨》,同时造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同样是在令人烦躁的夏日,我重读《雷雨》,依旧对他二人颇有感触。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构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冲。 谈到曹禺,提到《雷雨》,没有人会忽略曹先生刻画得最经典的人物,周蘩漪。她疯了,不断地有人说她疯了,周

领导力论文87745

在当今社这个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领导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挑战越来越多: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和科技创新。。。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是我们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的机遇,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我们更需要有卓越领导力的人能抓住机遇带领我们大家走向辉煌。 在新的时代环境的变化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有什么领导才能的人才能真正的带领大家创造辉煌?一个人是否成功,社会有一套客观的判断标准,但成功之路没有标准可言。企业家是否成功,可以通过他的业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来确定,但成功的方式却没有办法统一。有的人可能因为大胆而成功,有的人可能因为坚持而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成功的经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事物的复杂多变和时间的推移,决定了不同的环境和时间中,面对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一定不同。因此领导力必须要因地制宜,必须找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能够切实可行的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一套适合自己的领导模式。这样才能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自己的员工创造价值。 领导力是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领导力是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及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和部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来说:领导力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影响他人做他们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领导力的实质就是一种影响力,一种感召力,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魅力,对他人产生影响和感召,从而让他们能跟随自己的决策而不是单纯的去执行自己的决策。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地运用各种领导方式。首先,企业才能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但它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亚太地区更是如此。政治和社会的变革将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推入了动荡的经济时代。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价格竞争、技术革新和可靠供货之类的手段不再是秘密武器。为了争取竞争优势,企业更应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因时因地而改变自己的管理和营销策略。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完全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句话运用到我们企业管理与营销策略中太合适不过了,因地制宜,才是企业发展中要灵活运用的。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许同样的事情需要不同的方式去管理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能一头撞在南墙不回头,以得到更好的效应。然后就是从核心团队成员的所处地理环境等个个方面来考虑,让最适合这个环境参与这份工作的人去各司其职。这样不仅能人用其能而且还能提高整个团队的办事效率。 通过对领导过程的分析,我认为卓越的领导者应具备以下的领导能力:1、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富有远见,能勾勒出清晰地未来愿景,确定前进方向。2、勾勒出来的愿景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有利于实现他人的愿望,能吸引感召被领导者,使他们跟随自己,一起完成所勾勒出来的愿景。3、在目标愿景等确定的情况下,能够对战略实施中的战术性,阶段性问题做出正确又快速的决策。4、能够领导自己的队伍使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从而使他们更好的为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这些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都非常的重要,但是一个领导者并不是一个“完人”,各个企业所面对的企业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所需要的领导能力地要求也不一样,但是我认为,感召力是最本色的领导能力。顾名思义,感召力是领导者号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