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养老服务比较研究课题成果简报

国外养老服务比较研究课题成果简报

国外养老服务比较研究课题成果简报
国外养老服务比较研究课题成果简报

国外(地区)养老服务比较研究课题成果简报

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

项目背景与研究问题

受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委托,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于2011年6月承担了《国外(地区)养老服务比较研究》课题。这项研究旨在系统介绍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的实践经验,比较所研究国家不同制度的优势和问题,以为中国的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技术支持,为中国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提出可以参考意见。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我们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老龄化压力。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满足养老需求为出发点。首先,老年人的需求不仅在于经济资源,更需要将经济资源转化为适当的服务。其次,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未富先老的状态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一个规范化、专业化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变得不可或缺。然而在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长期照料机构和专业照护人员严重缺乏,服务种类单调;在管理方面,则严重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者。这种状况导致了目前养老服务成碎片化状态,不同类别服务之间缺乏连贯性。更重要的是,政府难以对服务提供者进行有效的监督,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从国际上来看,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各自成熟、完善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这些模式各有特色,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然而虽然国内关于养老保险方面的研究很多,也很成熟,但是关于老年服务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尤其是对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和介绍更显不足,本研究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研究计划搜集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文献和数据资料,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养老体系建设中的做法和理念,全面呈现被研究国家在养老立法、筹资、服务提供、服务质量监督、以及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为中国老年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首先是了解发达国家的政策是如何对不同的需求做出判断的,比较政策判断的依据和方式。第二个问题是老年照护责任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服务的递送方式问题,也就是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是以家庭为主,还是以社区或机构为主的问题。第四个问题涉及服务人力资源的配置。第五个问题是发达国家是如何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还包括发达国家在控制成本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和办法效果如何。

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用于比较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文献收集、小规模地方需求调查、以及国际研讨会。文献研究源于前期的积累和期间的收集。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10个国家(地区)作为比较研究的案例,并于12月2-3日在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国家研讨会。为了对中国的情况进行比对,

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小规模地方性需求调查。

服务需求与责任

对应前面五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本研究的成果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服务的需求和责任方面。通过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观察老年群体对长期照护的需求,我们认为,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转型,在大城市空巢老人已经占到很大比例,而现有的养老机构床位供给存在不足;其次,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巨大的阶段性差异,为了满足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应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相比,可以发现中国的养老问题和人们的行为心理取向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高度相关。中国的老人处在人口和家庭结构转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随着社会收入差距加大向社会底层沉淀,因此生活方式和养老观念都发生剧烈变化的冲突期,人们普遍缺乏养老的家庭规划和个人规划,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从社会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的层面对养老需求和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长期照护的需求调控,欧洲国家在“精细照护”(Acute Care)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需求评估标准体系InterRAI,在一些国家,长期照护病床的需求总量降低了1/4左右。日本提出“正常化”(normalization)理念,强调即使是需要照护的老年人,也尽量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家里和社区里,通过住宅改

造、无障碍设计、社区日常照护中心提供服务等,尽量让老年人适应正常的生活。

关于长期照护体系的立法。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制订了长期照护相关的政策,开发和实施了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人口老化的国家都经历了从侧重机构服务到鼓励社区和居家服务的过程,社区和居家照护服务通常被认为是家庭照顾最有效的补充。在基本立法设计和策略措施的选择方面,他们的经验具有启示意义。首先是这些国家的长期照护法案在确定需求满足范围和承诺提供受益水平方面是十分明确的。另外这些国家采用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措施来兑现法律的承诺。

五个工业化国家在长期照护立法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部可行的长期照护法案应包括质量保证机制的设计、服务可得和选择的设计、以及各种卫生和社会服务体系之间协调机制的设计。为此,立法者需要鼓励为照护服务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需要系统评估已有的质量监控体系和监控结果,需要研究选择以社会保险方式提供长期照护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居家、社区、和机构:哪里是最合理的服务提供场所

第二个方面是服务的递送方式,居家、社区和机构哪一个是最合理的服务提供场所。现有的长期照护服务的组织平台一般有三种:以家庭为平台组织的居家照护服务;以社区为平台组织的

社区照护服务;以及以专业机构为平台组织的机构照护服务。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照护服务体系都会包括这三种照护服务组织递送方式,同时很多工业化国家都在强调将不同的照护内容整合起来,统一协调,使它们不至于因为具体服务项目、专业、提供者的不同导致的分割影响到老年人的实际使用。

居家照护就是国家不直接承担老年照护的责任,而是以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的方式,间接地帮助家庭承担起照顾其年老成员的责任。在这种模式下,老年照护的主要场所回到家庭之中,但接受居家照护的老人除了接受家庭成员的照护之外,还能在家中享受来自家庭之外的照护服务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要使老人的居家照护成为可能,外部支持变得不可或缺。而这些外部支持笼统的说,就是来自三个层面的支持:国家、地方和社区。居家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覆盖了包括日常生活居家服务、居家护理、送餐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和住宅修缮等各个方面。

所谓社区照护服务,是指依托社区,组织官方或民间以及大量志愿者提供的照护服务,为生活在社区内的受照护者提供照护服务。社区照护的系统包括:失能评估、个案管理、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提供、缓解照护、辅助设备和器械的提供。

机构照护是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中常见的类型。现在西方的老年照护机构不仅仅局限于那种大型的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全方位服务的养老院,还包括社区也会兴办的一些类似的老年人照护机构,比如托老所、社区养老院、生活护理院等等,这使

得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的边界变得不是那么清晰了。同时,随着老年照护产业的日益体系化、专业化,对老年照护机构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在二战后出现过一个福利国家化的潮流,老年人和失能者照护普遍经历了一个机构照护的风潮。但是,这些国家的实践表明,由于成本昂贵,忽视老人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及普遍的过度医疗的存在,片面地发展机构照护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然长期照护体系的核心理念将是“就地养老”,那么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就必然是照护服务的居家化和社区化。这指的是照护服务要尽可能地接近消费者正常生活的范围,提高消费者对服务的可及性。就地养老模式不仅在照护成本上是适宜的,而且对保证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而言也是有利的。

人力资源

长期照护服务行业的运转取决于从事该行业人员的能力、工作动机和职业态度。无论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都是核心的组成部分,长期照护行业同样如此。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和投入是特别重要的。

当一个国家在发展长期人力资源时,通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区分专业服务和非专业服务需求的问题。在各国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发展了针对护理人员培训和监督的不同的标准。大多数国家

都对专业的护理人员有所要求,他们往往需要获得专业机构的专门认证并且接受同行的监督。类似的,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就被要求掌握与个人、家庭和群体处理社会关系的技能。

虽然专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对于老年照护来说是首要的,不过非专业工作人员的任务同样不可忽视。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非常繁琐的,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同时,非专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一群体所面临问题更多样和复杂。

家庭成员提供了实质性的长期照护服务。对于长期照护行业而言,鼓励、培训和支持不需要报酬的家庭成员从事护理的策略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对有酬护理人员的需求。现在很多工业化国家中,他们采取了一种直接付钱给家庭成员让其帮助执行长期照护的任务,这一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服务质量的保障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保障服务质量始终是各国和地区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同国家做出了各种努力以确保长期照护的质量。

首先,在老年长期照护融资方面,英格兰和美国相似,照护资金主要是来自于资产调查计划,将政府的援助限制于贫困人口或因为使用昂贵的长期照护服务会陷入贫困的人口。日本和德国主要通过社会保险项目来支持长期照护,向能够满足功能残疾测

试的全部老年人提供服务。澳大利亚的方式是介于以上两种方式之间,服务的提供根据残疾水平和支付能力来确定的。

长期照护的质量保障是英格兰工党政府的一大重点,监管机构是一个准政府性质的机构。澳大利亚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政府和准政府官员之间的磋商和合作。德国的方式依赖于疾病基金组织,该基金组织与服务提供者进行合同谈判,在此过程中对质量标准进行谈判。日本在近期实施的公共长期照护保险项目,是通过增加资源来改善服务质量。在美国,虽然各个州的情况各有不同,但质量保障体系都是由抗辩和监管系统为主体的。

从总体战略层面上,澳大利亚、英格兰、德国、日本和美国这五个国家主要依赖对长期照护服务提供者的检查来保证质量。每个国家在质量保障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理念,非常明显的表现就是各国是如何对待服务提供者的。同时,为了确保长期照护服务的质量,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把对设施和机构服务检查视为一项关键性手段。

上述几个国家在质保系统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首先,长期照护的质保问题在上述所有国家的政治议程中都处于显著地位。第二,这五个国家都至少部分靠对长期照护服务供应商进行检查和监管的方式,来确保服务质量。第三,为了提高照护质量,所有这几个国家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制定各项战略,而不是直接对各家机构进行检查。但是它们之间差别也同样存在。

国际经验的启示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和组织递送方式。各国基本上都有意识地将国家、市场和非盈利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整合进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之中。而且,西方各国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都向着人性化和便利化的方向发展。当然,在整个长期照护服务的体系中,我们也必须看到政府有力的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需要从工业化国家汲取的教训包括:长期照护行业的人员与其他卫生行业的人员在声望和待遇上存在的差异,长期照护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和非专业技术人员在声望和待遇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一线工作者无法得到发展,忽视家庭、朋友、社区的关键作用。发展中国家要看到这些教训,考虑人力资源规划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具体而言,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新的问题有:对人员进行什么层次的培训和教育,整合长期照护人员的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如何支持传统护理价值,如何支持家庭和社区继续履行传统护理角色,如何定位志愿者与半志愿者的角色,以及传统医生的角色。

这些国家对长期照护的质量控制也能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是系统的跨国家定量数据的收集。其次,是理解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如何以最佳方式提高质量服务、增加顾客选择和控制。第三个方面是检查监督和规章制度的作用。第四是质量保障的对抗方

法和协作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第五是寻找规章制度的补充方法,比如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加员工培训,为示范项目集资等。最后,研究中提到的四个国家的长期照护体系,正在发生系统性的变革。所有国家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增加消费者选择,丰富基于家庭和社区的照护服务。但是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来实现。

文献综述怎么才能写好 如何读外国文献

为什么读文献? 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关键信息(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论述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三、如何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探索争鸣 2013年7期(上) 61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符敏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同德 415000) 摘 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选模式。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5%,美国为96?3%,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在国外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践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到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成为养老的普及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这些法令都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西方所推行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照顾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西方学界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从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且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在国外,社区养老不仅强调理论创新,而且强调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指导理论,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不仅重视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着照顾提供者。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时,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而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万。面对逐日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启动了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英国关于社区照顾有明确的法令指出,为使老年人尽可能的独立要在社区内为养老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就能接受由家人或者邻居或养老志愿者提供的养老帮助。具体包括:第一,物 质支持,如提供所需食物、安装保健设施、税收减免等。第二,生活帮助,如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购物、照顾不方便老人的起居等。第三,专业培训,如教老人了解及学习简单的治病、护理知识及传授养生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指以改善养老群体的整体生活环境为目标、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从运行模式看,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不管哪种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区照顾的相应法规政策,并组织予以实施;兴建社区照顾设施及维护,聘请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社区照顾工作;为民间社区照顾事业提供财政支持、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等。除此,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它们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任务,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无偿低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此外,英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大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老人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模式的不足。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对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的优点,更强调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在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二)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1999年,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一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显著增长。1990年,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2010年将增至131000人。 美国于1981年正式实行以医疗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主要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庭保健中心,美国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家庭保健中心为在自己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视服务项目而定。第二:托老所,这种机构都是非盈利的社会福利事业,由市政府委托社区管理,其日常活动通常是以恢复性训练为主。美国的托老所与其他行业一样竞争激烈,办得越好,社会的声望越高,以此吸引人们的捐款。该机构为那些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住在一起,但白天要照看的老人或残疾人士设置。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及关怀,供应早午两餐,开放时间一般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收费每日5一65美元不等,或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酌收一定比例的费用。第三:老人活动中心,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午餐外,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第四:免费教育,各社区大学都有义务接收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进修,但没有学分,不发毕业证。第五:志愿者服务,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此外,一些大中城市的私营公司开始建造居家援助式老年公寓,供家境比较富裕的75岁以上的能够自理老人选择,入住老人不需要24小时的医疗照顾,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室内清洁,或提供穿衣洗澡和膳食服务。 (三)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入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专业知识水平。 (四)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 061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基本养老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北京作为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养老模式体系国际上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呢—— 为什么要研究当前的养老模式 (一)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据联合国《2008世界人口展望》报告,19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010年将达到11%,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2%。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按此衡量,全球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就北京市而言,据市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95年达到了%,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到2008年底,全市万户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就北京市而言,据市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95年达到了%,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到2008年底,全市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为万,占总人口的%。根据人口年龄分布图推算,北京市现有人口将在15年后进入老龄化峰值阶段,而且该峰值阶段将持续大约三四十年。市老龄委预测,2050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二)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人口老龄化加剧,给传统养老模式带来很大的压力。千百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特别是“四二一”,甚至“四二二”式家庭(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日益增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使一些子女对老人无暇顾及。同时,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老年人也不再和子女住在一起,许多老年人家庭变成了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据全国老龄委调查,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沿用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养老的需求,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三)养老需求多样化要求养老模式多样化 当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由于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水平等具有较大差异,个人爱好也有较大差别,老人希望的养老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如健康状况良好且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希望能找到工作机会,经济状况良好且注重生活质量的老年人希望享受舒适、高品质的生活,有爱好和特长的老年人则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华,高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希望得到长期护理等等。因此,应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体系,从而满足每位老年人的需求。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就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2%。在长期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许多养老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及创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及创新模式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同时,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比如,移动医疗、医疗物联网、远程医疗以及云智慧处理中心等等,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养老提供O2O模式的综合性服务;“互联网+”智能居家养老等。 标签:互联网+;居家养老;发展方向;创新模式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领域都在逐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医疗领域亦是,比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医疗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也在加快。在健康领域运用信息科学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服务和监测人类的健康全过程,有助于提升预防、治疗和保健等健康管理的效果。因而,“互联网+”也促进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社区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家政生活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全方面的服務。本文探究的就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以期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 1.1 互联网+智能居家养老。近些年来,移动通讯、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居家养老体系提供了发展新动力。要想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能力,是需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撑的,同时,也诞生了一个新概念,即智能居家养老。智能居家养老主要是指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一些列先进技术,通过智能感知设备等途径,将老人的位置信息、活动量、生理健康指标等数据连接到数据中心、互联网,这样社区志愿者、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以及家人都可以远程自动了解到居家老人的健康监测、生活服务以及紧急救助等等[1]。 1.2 线上线下的综合性养老服务。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简单地养老供给方式和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元化不相适应。而对农村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失独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信息化又是养老问题的重难点。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多养老的医疗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智慧”,促进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将线下的养老服务和互联网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作出分析处理,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不同的老年人对健康疗养和休闲娱乐有不同的需求,因而,社区可以设置老年人社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樂、教育、医疗、旅游等综合性服务,同时,和移动互联网商城平台合作,增加线上流量人口,逐步形成养老生态系统。 2 “互联网+”背景下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探究 2.1 建立居家老人手机健康管理平台。在养老信息化过程中,对老年人身体

培训与开发的文献综述

培训与开发文献综述 摘要:在现代社会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各大小企业都在不断发掘生存之道,但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找一小片栖息之地那样简单,更有寻求于长久道之说,所以人道主义应运而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地位也自然日益加强,人才的竞争自古以来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可见,人才制高点是企业运营成败的关键。培训虽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培育和加强企业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是获得人力资本增值的最直接的途径。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本篇论文结合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给广大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将来计划走此路径的人员以借鉴价值。 关键词:人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专家理论文献 1国内外人员培训与开发定义 1.1国内人员培训与开发定义 1.1.1张石森,欧阳云在《哈佛MBA培训与激励全书》一书中提出:人力资 源的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增进员工的能力,从而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业绩所做的努力。其中,培训集中于现在的工作,而开发则是雇员们对未来工作的准备。一个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实践能够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减少不希望的流动可能性来对竞争优势作贡献,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1.1.2张俊娟,韩伟静在《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全案》一书中指出:初级培训 是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和工作事项而设计,基于“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体问题出发。常见的有只是,技能,态度的培训。深层次的培训是解决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可持续变革,可持续良性发展,怎样获得面对问题的思路,如何思考才有效等问题。其内容包括潜能挖掘,思维培训,问题解决等,针对的不是一次或一时的问题解决,而是侧重于获得无数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高效思考的技能。[2] 1.1.3华敏在《培训管理工具箱》一书中指出:从狭义上讲,培训是指为提 高人们实际工作能力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学习行为。从广义上讲,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对客户和生产系统的了解以及自我激发的创造力。完整意义上的培训包括两方面:

国外养老模式简介

国外养老模式简介 ■ 美国让就业者退休后“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美国也不例外。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不同,美国的养老责任由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承担。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目的是使就业者退休后能够“老有所养”。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在职人员把工资所得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税”(社保税)上交给政府,用于发放给已退休者、残疾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在职者退休之后便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中享有相应的福利。 据美国社会保障署提供的资料,美国目前约有1.63亿在职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障体系,占全国所有在职人员的96%。 在职人员退休后获得社会保障福利(社保福利)的多少视其工作时间长短、缴纳社保税数额以及退休年龄而定。按照规定,任何人只要累计工作满10年、缴纳了总共40个“季点”(每工作3个月算一个“季点”)的社保税,退休时就有资格享受社保福利,但提前退休者的福利额将适当扣减。大多数残疾人只需在10年内缴纳20个“季点”的社保税,即有资格享受社保福利,但年轻时就为残疾人士者需缴纳社保税的“季点”可少于20个。 除了社会保障制度,美国政府和一些公司还建立有自己的退休金制度。美国政府目前制定了“联邦雇员退休制度”。政府工作人员除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缴纳社保税之外,还必须每月上缴工资收入的1.3%,政府工作人员退休后可根据其退休时的薪水、工龄长短等领取相应的退休金。此外,联邦政府雇员还可参加一项“节俭储蓄计划”,每月将工资的5%存入这一账户,作为退休投资基金。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覆盖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促进美国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一制度也面临着美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等问题。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上) 张恺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一、背景 (一)导言 今天跟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国外的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国际上经验对于我们中国大陆这几年的养老模式的启示。第一部分是导言。 我觉得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而且也很好奇,通常是请了很多外国的专家。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讲,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先好好梳理的。我们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们请外边的专家也好,国际上的专家也好,等等,讲了很多,这个非常容易。 同时,外来的和尚要念好经是比较难的。这些年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对外的交流,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被证明能针对我们实际的需求与情况,但扎准关键命脉还是比较难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在养老服务业的近十年来,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有飞跃式的发展,这个的确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要能从这个现象看清本质,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并且我也关注到了最近这些年来,由于我们国家在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这方面的发展迅猛,大家纷纷组织各种各样的考察团、学习班等等到海外去,去的人数也不少,范围也比较宽,接触的广度也比较深,可是我个人感觉到,走马观花与下马赏花之间还有一个大的差距,也就是说,除了要能做到走马观花以外,更要真正在一个地方认真地解剖麻雀式地去分析清楚,这还是比较难。(二)国外养老的原则与理念 既然要讲国外的,在这里就先要把“国外”这个概念解释得更清晰一些,也就是说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国家当中,大家都在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状况要比我们好。我觉得可能有一个基本理念需要跟大家做一个沟通。西方非常强调“天助自助者”,即帮助穷人,只帮一时不能帮一世,要帮助的话必须自己先能自立、自强,这是他们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二个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人生理念有关。当初我在年代末第一次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靠你自己。原来我们中国人到外边去要找个朋友,找个亲戚要投靠一下,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靠的,你首先要靠自己。 同时,现在国际整体上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念。年《联合国的老年原则》里面强调了老年人的基本原则。首先要自立、自强,有这样一个基本理念我们才能在后面更好地把握西方发达国家养老的基本脉络。 (三)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这个我们在“十二五”规划里面也反复强调了,包括在《老年权益保障法》也讲到了,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岗位职责样本

总干事职责 1、掌握机构发展动态, 拟定机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计划。 2、组织各个部门制定部门管理制度以及部门年度发展目标及工作计划。 3、统筹机构日常事务,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或转介给相关部门解决。 4、定期召开管理层会议, 传达机构各项决策决定, 了解各部门运作情况。 5、负责决策权限范围内的机构日常事务, 费用开支。 6、积极了解同行机构发展动态, 参与各项社会交流活动, 为机构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7、跟进机构各项大型活动或项目的开展, 确保活动或项目的顺利进行。 8、配合机构理事会协调机构其它部门完成机构突发事情处理。 项目主管职责

对机构的项目负第一责任, 与直属上级机构总干事共同承担风险 与责任; 1、在总干事的指导下, 在机构行政部、传播部门的支持下, 带 领团队执行、评估和管理机构的项目或业务; 2、制定现有项目的标准和流程, 如项目产出标准与要求、项目 执行标准与要求、项目档案资料标准与要求; 3、制定机构的项目或业务发展规划、月度工作计划及预算、 年度工作计划及预算、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年度报告及决算; 4、梳理项目经验和成效, 形成行动笔记和项目操作手册; 5、定期听取、收集、整理、反馈项目负责人或一线执行人员 的工作汇报和档案相关资料。及时提交给宣传部门专员进行宣传; 按期提交给行政部门专员留档或对外汇报。 6、向机构督导、机构总干事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投 入产出比、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制定解决或调整方案。7、配合行政部门制定下属的岗位职责说明、薪资福利标准及 考核标准、激励制度、团队建设计划、员工聘用和解雇。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无决策、执行。 8、配合传播部门制定并实施项目传播方案。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无决策、执行。 9、项目主管上级领导为机构总干事和事业发展部, 下属为各项 目负责人。

员工培训中文文献综述

目录 1、企业员工培训的概述 (2) 2.关于员工培训相关理论的阐述 (3) 2.1强化理论 (3) 2.2社会学习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 (3) 2.3目标设定理论 (4) 2.4期望理论 (4) 2.5学习型组织理论 (4) 3.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中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活力强、发展迅速、见效快等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在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增加财政税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当前,民营企业员工培训还相当原始,主要方式仍然是会议学习和师带徒形式,主要内容是创业史、岗位基本技能、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培训期也较为短。而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搞培训,结果员工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培训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者专业化素质不高,培训资料和教材缺乏,培训政策不到位等等,导致培训目标并没有与岗位相联系,培训并未与员工个人发展和工作绩效的提高相联系。 因此,对于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在此笔者就查阅到的与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相关的国内文献综述如下: 1、企业员工培训的概述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员工对组织认同度、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有效的员工培训,其实就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关于员工培训体系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谈到员工培训体系的构成,很多学者的观点却都不致相同。谌新民和徐汪奇在《员工培训方案》一书中认为,一个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规划体系:承接公司战略目标,并对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梯队规划与发展储备,保障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不会出现人才断层,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三方面。 (2)培训课程体系: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与人才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是必需的,包括企业文化培训、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和领导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培训课程。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案例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2)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

借鉴国外模式__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

2012年05月 第18卷第3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JournalofInne/"MongoliaUniversity forNationalities May.2012 VO1.18No.3 借鉴国外模式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 许泽宁,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支撑能力大幅下降,而机构养老又面临资金及床位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未来普及养老方式的首选。本 文借鉴了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先进经验,并依据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不足,探究了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 改善方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2}03—0073—02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借鉴 社会。据预测,2050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一)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0%,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面对老龄人口的快速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 增长,民政部提出要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 构为支撑,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 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作为解决我国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既可以减少养老院建设过程中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 所需的高昂费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省老年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 人的养老开支、解决老年人独自生活或儿女赡养的种种困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人住老年护理院 难、减轻家庭的负担。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 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随着养老形势日趋严峻,仅靠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 政府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而社会福利募捐等方式又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 缺少统一组织,使得资金投入的随意性和波动性较大。另一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 方面,资金分配也存在着地区分配不均等问题。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2.服务内容匮乏。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慎独 务主要集中在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普通生活帮助方面,而精神。 对于精神护理、法律援助、情感支持等层面的服务则较少。(二)荷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服务队伍水平偏低,规模不足。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荷兰的养老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 老服务队伍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而在实际工础。其养老保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三个支柱”的制度框 作中,管理人员往往缺乏为老服务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架,第一支柱为普遍保障的国家养老金,每一个年满65岁的 而且待遇偏低,因此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存在着人员不荷兰居民都有权享受,实行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为行业或 足的问题。另外,服务队伍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仍处在起步阶企业举办的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约91%的荷兰劳动者 段,发展相对滞后。已参加补充养老金计划,其年金大多是完全积累制的DB计4.服务对象覆盖面偏小。由于社区居家养老仍属于一划;第三支柱为私人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完全建立 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并且受限于诸多外部因素,因此目前的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为税收优惠驱动型,由政府设计详细 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独居、残障、患疾、高龄等老年人群体,精确的财税政策。荷兰推行“首先是家庭、其次是社区、最后 覆盖面有待提高。才是保险机构”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原则,逐渐形成家庭、社 ?73? 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以济南市洪家楼街道为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 ———以济南市洪家楼街道为例 吴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传统养老方式受到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受到政府 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济南市洪家楼街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洪家楼街道探索经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创新形式,实现灵活化、人性化、个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帮扶困难老年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标准化运作;配备多样化、现代化、体系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政府;服务[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3-0006-04 2012-07-18 吴春(1978-),女,山东济南人,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部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公共管理理论。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随着“421”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与此同时,养老机构面临着数量少、成本高、床位紧张等现实问题,因此,整合社区资源,实现老人不出社区在家养老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新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要求,必须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济南市洪家楼街道地处济南市洪楼商贸区核心地带,辖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4021人,占户籍人口的14.7%,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几年,洪家楼街道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洪家楼街道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时代背景1、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口基数大国际标准规定,如果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那么表明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2年6月,洪家楼街道辖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021人,占户籍人口的14.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2759人,占户籍 人口的10.09%,按照国际标准洪家楼街道已是一个标准的老龄化社区。养老问题已成为洪家楼街道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洪家楼街道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也日益加剧,在4021名老年人中享受低保待遇的28人,空巢老年人443人,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205人,这些老年人孤独感更强,更渴望亲情,更渴望便捷的生活方式,更渴望贴心的医疗保健,更渴望社会的贴心关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机构发展滞后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洪家楼街道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截止到2012年6月,洪家楼街道辖区常住人口27347人,街道辖区总户数10013户,每户家庭平均2.73人。 “4-2-1”结构家庭意味着一对夫妇要对四位老人负有赡养义务,在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家庭养老的重担成倍增加,子女在对老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周全。家庭结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 与此同时,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滞后呼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济南市民政局相关调查显示,2012年济南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93万,而养老机构包括公办、 民营在内总共有68家,床位只有7200多张,这些养老机构只能解决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shaSocialWorkCollege第19卷第3期2012年9月 Vol.19No.3 Sep .2012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发达国家养老模式

1)国外养老模式回顾 1.1 主要类型:西方福利(独居型)养老和东方儒文化养老(我认为这个分类不太好,因为我们在考察东方比较成功的养老模式时,通常选用的是日本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既是东方儒文化养老的代表,同时也享受着高福利的养老待遇)西方福利养老: 国外老年人的养老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养老金、自身的积蓄和财产性收入、 社会捐赠和救助。国家养老金是发达国家普通百姓的主要养老资金来源。 目前,绝大多数DECD国家的养老金制度实行的是待遇确定型和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养老金主要来自于国家的税收收入,再加上每年资金的市场运营收益。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是指正在工作的下一代人缴费,直接用于支付当前退休者的养老金。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一制度运行是有效的。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这种模式会逐步面临财务不平衡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难以为继时,这些公共养老储备基金进入给付期,从收益或本金中拿出一定金额用于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以房养老也是西方国家养老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即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将自己的产权房出售、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获取一定数额养老金或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

表4各国养老模式特点比较 东方儒文化养老: 日本: 亚洲国家受儒家文化特别是孝道文化的影响赡养老人被看作是个人的美德是为人子女 应尽的义务,因此家庭养老模式被普遍提倡并以政策性加以鼓励。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 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其养老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父母与长子同住的家庭养老型模式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父母将养老的希望完全寄托 于长子,而对较小的孩子则完全不抱以希望?同时,长子可继承父母家产,分家出去的孩子 则无继承的权利.近年来亦有学者呼吁应该差额分配父母财产,实现差额分财、共同养老. 政府支持并鼓励家庭养老日本政府推出了一项家庭养老保障措施,如:若子女照顾低收 入的70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税;若老年人的照顾需要特殊设备,政府予以提供?此外,政 府也利用舆论呼吁提倡三代同堂,子女应赡养老人的观念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机构服务(在养老机构接受全方位的服务)和居家服务(以家庭养老为主)?日本政府为居家服务提供全面的帮助,如对上门服务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

居家养老,这六种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居家养老,这六种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2005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我国部分地区立足于当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实际需要,在居家养老中实施了财政资金购买服务和相关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政策。至此,我国依托城乡社区初步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实际状况与国家总体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与老年人口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相去甚远。 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很早就迈入了老龄社会,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模式。本文将从运行机制、筹资机制、服务项目等方面分析和比较部分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对我国居家养老运作模式提供借鉴。 一、英国居家养老模式:福利国家+社区照顾 运行机制:在政府层面,英国居家养老主要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地方社会服务局管理。1948年工党政府根据贝弗里奇报告的核心原则,建立了国民医疗保健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国民医疗保健制度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并实行分级制,其中一级保健(或称基础保健)由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等构成,负责提供社区医疗和转诊服务。1974年英国成立了地方社会服务局,根据职能划分,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和监督,地方社会服务局主要负责养老服务购买、老年人服务评估和服务资源配置等工作。 在社区层面,英国的社区照顾体系主要由经理人、专业工作人员和照顾员构成。经理人作为社区照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聘用工作人员、监督工作情况以及资金分配使用等。专业工作人员上岗需要通过相关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专业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照顾员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其中包括部分志愿者。 筹资机制:英国的居家养老大多以国家福利的形式提供,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余部分通过对私人企业、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等募集获得。地方政府负责确定居家养老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控制在老年人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并且由政府为服务费用提供适当补贴。 服务项目:英国居家养老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等四大部分。 生活照料主要包括为生活自理、半自理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送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上门服务以及依托社区托老所提供短期托老服务。 物质支援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为老年人生活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安装无障碍设施以及对65岁以上纳税人给予纳税补贴或纳税优惠。 心理支持主要包括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检查疾病、传授养生之道和提供心理慰藉等服务;健康访问员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探访,提供换药、洗澡等护理服务,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