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民币汇率博弈理论研究

人民币汇率博弈理论研究

人民币汇率博弈理论研究
人民币汇率博弈理论研究

人民币汇率博弈理论研究

一、引言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渐近尾声,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虽然危机“余震”不断,如迪拜债务危机、以欧猪四国(PIGS)等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等,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已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然而,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同时,汇率冲突也日益加剧,而我国就处于漩涡的中心,从而引发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思考。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快慢不一,正是在这种双速复苏的背景下,由美国“主唱”、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伴奏”,掀起了一轮人民币升值“大合唱”,它们希望通过“以邻为壑”(beggar-thy-neighbor)的汇率政策来转嫁危机,提振本国经济。因此,全球经济正沿着一种不确定的路径走向再平衡,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国内外对中美汇率博弈问题研究较多,但对金融危机后中美汇率博弈演进以及潜在的中日、中德和中巴汇率博弈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可以说仍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在人民币汇率的大国博弈中还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口国及出口国,参与博弈的国家逐渐增多,既有2010年提出未来五年“出口倍增”目标、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美国,还有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并同以出口“立”国的日本和德国,甚至还会波及与中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新兴经济体(如巴西);二是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爆发的特征,在方式上呈现出交叉性传染的特征;三是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关系到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安全、经济结构转型和国计民生等核心利益,必须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二、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核心要义

为了实现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金融危机后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甚至包括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相继抛出人民币升值论,认为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进而导致他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循此逻辑,人民币升值果真是缓解全球经济失衡的灵丹妙药(panacea)吗?

(一)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参与主体的遴选

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研究的困难之一是“大国”概念本身难以界定。因为国内外对于大国与小国的判定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因此,开宗明义,首先明确大国界定的标准并遴选出参与主体是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研究基础。童有好认为,大国不仅应疆域广阔、资源众多、工业发达和经济规模庞大,而且应具有重大的世界影响力。[1]郑捷认为,大国应是某一国际市场中价格的制定者(price-maker),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接受者(price-taker)。

[2]欧阳峣认为,大国不仅应在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市场潜力上独占鳌头,而且应在世界经济中有分工、互补、适应和稳定的优势。上述研究无疑为本文界定大国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以下将按照一国的总体经济规模(见图1)、国家竞争力、国家位势、国际影响力、对华贸易关系、人民币汇率博弈的实际参与程度以及前瞻性原则,将美国、日本、德国和巴西遴选为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参与主体。

(二)中国和其他大国的进出口贸易与汇率走势

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德国和巴西将实现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于扩大出口,试图采取“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逼迫人民币升值来挤占中国在世界的出口份额。因此,以下将探讨主要经济大国对华贸易与两国汇率之间的关系。从2005—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来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对象国,日本和德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巴西排在最后(见图2)。与出口的情况不同,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美国和德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巴西排在最后(见图3)。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来看,2007年1月—2

011年10月,美元兑人民币一直呈贬值态势。虽然2008—2010年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但自2010年下半年后就进入了一条快速的升值通道。结合中美近五年的进出口贸易来看,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虽然已累计升值24%(见图4),但中国对美出口除2008—2009年危机高峰期稍有回落外,总体态势仍然是一路攀升,而对美进口则变化不大,相对比较平稳(见图2和图3)。从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来看,2007年1月—2011年10月,欧元兑人民币总体表现出振荡调整的趋势,但下行态势较为明显,2009年和2010年三次探底接近8.5上下的位置。结合中德近5年的进出口贸易来看,除2007—2008年危机高峰期以外,虽然人民币兑欧元振荡升值态势明显(见图5),但中国对德进出口态势却一直较为平稳(见图2和图3)。从日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来看,2007年1月—2011年9月,日元兑人民币总体呈现振荡调整的趋势,但上行态势较为明显,尤其是2010年后,日元兑人民币更是进入了快速攀升的通道(见图6)。结合中日近5年的进出口贸易来看,虽然人民币兑日元汇率走势趋向贬值,但中国对日出口变化不大,相反,对日进口还呈现快速振荡上行的态势(见图2和图3)。

从雷亚尔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来看,2007年1月—2011年10月,仅2009年初有过短暂的回落并一度触底在3.0上下徘徊,雷亚尔对人民币总体呈现出振荡上行的态势。结合中巴近5年的进出口贸易来看,人民币兑雷亚尔虽然2009年后贬值态势较为明显(见图7),但中巴进出口贸易却相对比较平稳(见图2和图3)。

总之,从人民币与其他大国货币汇率走势来看,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升值态势较为明显,且以美元最为突出,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却没有丝毫缓解。此外,人民币兑日元和雷亚尔虽然呈贬值态势,但中国对日本和巴西的出口并没有明显增加,危机高峰期还有回落的态势。(三)人民币升值的逻辑悖论:基于历史与现实考察

历史是沉淀的现实,而现实是正在演绎的历史。以下通过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分析,不难发现本币贬值(升值)导致贸易顺差(逆差)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并不成立。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后,美元就走上了一条自我贬值之路,1971—2011年,虽然1盎司黄金的价格由35美元升至1600多美元,即美元贬值了40倍,但美国贸易逆差依然如故。从日本的情况来看,1970—1984年,美元兑日元的比率由最初的1∶360跌至1∶231,即日元兑美元升值了36%,但日本在这15年间对外贸易有10年为顺差。1985年广场协议(PlazaAccord)签订后,日元升值态势更加明显。2009年,美元兑日元的比率更是跌至1∶93,即日元兑美元升值了60%,但日本在这15年间对外贸易持续顺差。从中国的情况来看,1980—1994年,美元兑人民币的比率由最初的1∶1.49升至1∶8.62,即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83%,但中国在这15年间对外贸易有9年为逆差,而且逆差水平远远大于顺差水平。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升值态势日趋明显,美元兑人民币的比率由2004年的1∶8.3跌至2009年的1∶6.8,即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18%,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却反而急剧攀升。[1]

三、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理论根源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三个目标的实现会存在冲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些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更是互相影响,由此造成的冲击经常使经济偏离最佳区间。于是,一些国家寄希望通过汇率手段来解决内外均衡矛盾。

(一)一国内外均衡矛盾调节的政策搭配

米德(Meade)认为,当一国既有国际收支逆差又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总需求可实现内外均衡。相反,当一国既有国际收支顺差又存在就业不足时,扩大总需求可实现内外均衡。然而,对于既有国际收支顺差,又存在通货膨胀,或既有国际收支逆差,又存在严

重失业问题的国家,就会发生内外均衡冲突。[4]为解决上述内外均衡冲突,丁伯根(Tinbergen)指出,要实现几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几个有效且相互独立的政策工具。[5]蒙代尔(Mundell)认为,可通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解决经济衰退,并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彼此不断搭配协调才能最终实现国际收支平衡。[6]斯旺(Swan)认为,为解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矛盾,应配合使用支出增减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支出转换政策,如汇率政策关税、补贴和直接管制。[7]

(二)汇率成为大国缓解内外失衡的首选工具

从财政政策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货币流动性不足,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实行了一揽子财政刺激方案,但实际效果却大不相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而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却复苏乏力。同时,由于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和日本地震、海啸和核泄漏“次生”灾害接连爆发,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前景更是雪上加霜,重启财政刺激计划困难重重,不得不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中国虽然财政资金充裕,但出于国内通胀和房地产上涨调控压力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风险加大等因素,也开始收紧财政开支。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全球货币政策操作方向也开始出现背道而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两度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准利率接近于零,操作空间已十分有限;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复苏态势基本确立,但面临更多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压力,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逐步由宽松趋向偏紧。

需要指出的是,正当全球经济处于艰难复苏之时,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不仅不为自身经济结构失衡,如产业空洞化和过度金融化等,承担应有的后果和作出必要的牺牲,反而开始诉诸支出转换政策中的核心工具———汇率,即开放经济条件下维系内外均衡的关键变量,希望通过压迫人民币升值的“乾坤大挪移”手法来转嫁危机,提振本国经济。至于支出转换政策“工具箱”中其他的一些工具,如补贴、关税和直接管制,却由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极易招致对方的反报复,或者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而不得不弃用。

四、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位势分析

位势理论来源于物理学,是各种资源积聚并经过合理组织和优化后形成的势能。在物理学中,物体由于处于某一位置而具有一定的势能,物质世界中所有物质或非物质的传导、扩散都是由势能差引起。[8]借用物理学中的位势理论,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实质上就是金融危机后大国位势此消彼长后国家利益再调整的反映,对于国内经济日益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升的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将具有长期性。

(一)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基于“位势论”的综合角力

在国家竞争关系中,每一个国家都处于某一特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势能,拥有对资源的吸引力和自身的竞争优势。社会资源的流动类似于物质的传导和扩散,同领域中处于不同位势的两个国家在进行竞争时,高位势的国家对资源拥有更强的吸引力,资源会从低位势国家流向高位势国家,被吸引的资源经过整合后形成国家的竞争力,并将国家推向更高的位势。因此,国家位势是一国经济规模、整合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而国家竞争力是国与国在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科技、军事和软实力(softpower)等方面综合博弈的表现,是国家位势发挥出来的“战斗力”。由此可见,国家位势是一国竞争力的内在,国家竞争力是一国位势的外化。更进一步而言,国家位势介于国家竞争力和国家综合资源的中间层面,任何一项资源都不能单独构成国家完整的竞争力,必须经过“组织”在特定的势场,即国家的外部环境中才能形成国家位势,表现为一国竞争力(见图9)。

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虽然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重心有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态势,但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经济大国,因此,国家位势最高,这从美国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金融公共治理中颐指气使的态度就可窥见一斑。日本和德国为八国集团(G8)成员国,制造业发达,同以出口“立”国,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作为世界第三大和第四大经济体,国家竞争力仍然不可小觑,国家位势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巴西为金砖五国(BRICS)成员国,分列世界第二大和第八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巴西则是近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迅速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两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国家位势也日益提高。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疑会影响上述大国内部利益集团之间收入再分配,由此带来了“赢家”和“输家”,相关利益集团,如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的收入受到影响之后,必定会影响到它们的政策偏好及其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能力,然后改变该国政治经济博弈的均衡,并反映到国家经济规模、国家整合资源能力、国家影响力和国家外部环境,进而最终影响该国的国家竞争力。比如,在以美元为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下,非美元区通过对美国出口商品以经常账户顺差赚取美元,并通过发放本币积累美元外汇储备资源,而非美元区最终又将美元以购买美国证券的形式被美国集聚;与此相反,美国则凭借高位势发行美元证券以资本账户顺差形式来弥补经常账户和财政赤字,同时通过发行美元进行对外投资,最终实现美元的环流(见图10)。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能实现美元全球环流就在于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最多的金融市场,并依靠其强大的国家位势和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全世界资本来美国进行证券投资。[9]联系当前国际金融现实,美国此次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能“绑架”全世界就是因为除了美元资产外,其他外汇储备资产,如欧元、日元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等都无法完全与之相媲美。后危机时代的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面对国内政治经济困局和中国的日益崛起,虽然喊出了“我们决不当老二”的豪言壮语,但这其中既折射了美国对自身国家位势降低的高度忧虑,也间接反映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头号强国。

(二)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参与主体处于“金字塔”的不同层级

在目前全球货币体系下,根据主要经济大国所处的不同位势和表现出的国家竞争力,可将其分为三大货币集团。第一货币集团由国家位势最高的美国单独统领,是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调节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世界央行”的作用,其货币政策对全球其他国家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并拥有向世界输出美元的特权。第二货币集团主要由欧盟、日本等组成,这些国家(地区)实行浮动汇率制。欧元和日元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位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第二层级。第三货币集团主要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构成,属于国际储备货币非发行国,其汇率大多钉住美元,以出口创造的外汇占款形式积累了高额外汇储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贸易和金融的实践来看,欧、美、日之间主要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发生联系,而与中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通过经常账户发生联系,并由此决定了欧盟、美国和日本之间是金融伙伴关系,而中国、巴西和美国、欧盟、日本之间则是贸易伙伴关系(见图11)。[10]后危机时代,全球三大货币集团围绕人民币币值的确定而展开的利益竞争、争夺与博弈正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数之一。

五、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

后危机时代,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和中国的经济复苏情况与发展态势各不相同,导致这些国家的位势和竞争力此消彼长,而博弈和争论的背后无不体现出国与国之间以利益为中心的综合角力,正如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Palmerston)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各自博弈策略选择则取决于各国在全球的综合位势差异。(一)美国的策略:剑拔弩张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出口牌”、“汇率牌”、重返“亚洲牌”以及“低碳牌”四牌连奏,掀起了新一轮的美国重商主义浪潮。[11]声浪,这也是七国集团会议上首次讨论非成员国货币问题。日本虽然如此咄咄逼人,但一个难以掩盖的事实是,日本对华贸易多年来一直呈现顺差格局,2002年对华贸易顺差就达50亿美元,2003年日本经济甚至还出现了久违的复苏。于是,几经权衡,日本政府不再高调谈论人民币升值问题,日本财务省官员也表示中国在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事易时移,当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引致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开始走上前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期在美国“锈带”地区重启工业化,增加就业并缓解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而日本虽然退居二线,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因为面对中国在2010年GDP首超日本成功问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以贸易“立”国的日本迫切希望能够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日本看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源于三大优势:低廉劳动力、日益提高的生产技术和廉价货币。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同时兼有的,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唯一能施压的就是人民币汇率。为了突破多年的经济困境,保持在亚洲经济的龙头地位,日本开始附和美国并向中国施压以转移其国内持续近20年的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2010年11月,在进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尝试的中国就因为购买日元国债这一普通的投资行为而遭到日本政府的批评,认为此举造成了日元升值,并转而要求人民币升值。

(二)欧盟的策略:低声抱怨

当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大动干戈之时,其大西洋彼岸的传统盟友———欧盟的态度却相对低调许多,仅在外围附和美国并略带微辞,其实它也有迫切希望人民币升值的诉求。首先,欧盟经济复苏不平衡源于其统一的货币政策。由于德国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在欧洲央行拥有很高的话语权,而欧洲央行自诞生后也继承了原德意志联邦银行以控制通胀为第一要务的优良传统,在后危机时代并没有实施像美国甚至像英国那样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这也使得经济韧性较差的一些欧元区成员国在流动性不足时深受其害,经济复苏乏力。其次,福利分配效应不均等源于其统一的汇率政策。从理论上而言,欧元区的汇率水平应该反映所有成员国的贸易盈余、劳动生产率、财政收入和经济状况健康程度等,是如今17个成员国货币实际汇率水平的折中。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德国马克原本作为欧盟内部最坚挺的货币之一,却由于实施统一的区域货币,德国反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无论是对欧盟内部还是外部出口在欧元区都稳坐第一把交椅。由于美国高位势带来的投资安全港角色,金融危机后美元虽然一度逆势飞扬,但总体仍表现出强劲的贬值态势,于是,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也随之贬值。相反,在双重压力之下的欧元却被动升值,并直接影响到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泥潭的相关成员国出口。然而,欧盟之所以未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还在于其高度关注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问题,因为在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三角”互动中,如果人民币不盯住美元转而升值,从经常账户来看,欧元升值压力也许会有所缓和,但若中国减持美元外汇储备,增加欧元在外汇储备池中的比重,那么从金融和资本账户来看,欧元又有升值压力,二者相抵,欧元在全球外汇市场走势就难以确定。[12]因此,处于夹缝中的欧元只能对人民币升值低声抱怨,更何况随着越来越多的欧元区国家相继卷入主权债务危机,渴望中国施以援手购买这些危机发生国政府债券的强烈诉求让欧元区成员国也只能如此作为。

(三)日本的策略:立场摇摆

2003年,时任日本财长的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会议上,敦促其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估人民币币值。在日本看来,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头号根源。因此,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已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状,强烈要求其他国家与日本一道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政府重估人民币汇率,从而在国际上率先掀起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浪,这也是七国集团会议上首次讨论非成员国货币

问题。日本虽然如此咄咄逼人,但一个难以掩盖的事实是,日本对华贸易多年来一直呈现顺差格局,2002年对华贸易顺差就达50亿美元,2003年日本经济甚至还出现了久违的复苏。于是,几经权衡,日本政府不再高调谈论人民币升值问题,日本财务省官员也表示中国在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事易时移,当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并引致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开始走上前台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期在美国“锈带”地区重启工业化,增加就业并缓解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而日本虽然退居二线,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因为面对中国在2010年GDP首超日本成功问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以贸易“立”国的日本迫切希望能够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日本看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源于三大优势:低廉劳动力、日益提高的生产技术和廉价货币。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同时兼有的,而三大因素中日本唯一能施压的就是人民币汇率。为了突破多年的经济困境,保持在亚洲经济的龙头地位,日本开始附和美国并向中国施压以转移其国内持续近20年的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2010年11月,在进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尝试的中国就因为购买日元国债这一普通的投资行为而遭到日本政府的批评,认为此举造成了日元升值,并转而要求人民币升值。

(四)巴西的策略:大声抗议

中国和巴西同属于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近10年来中巴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巴西对华出口迅速上升,从2000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307亿美元,并主要集中在大豆、铁矿石、石油和其他农矿产品。2009年中国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巴西每年对中国贸易顺差达50亿美元,而巴西也是少数几个对华保持贸易顺差的国家之一。然而,巴西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是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从2000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55亿美元。不巧的是,近年来中巴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巴西在制造业方面正与中国发生头碰头的正面角力。对巴西而言,中国现在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供货商,其对巴西出口的80%来自制造业,而这被视为正在破坏巴西工业。更为关键的是,巴西担心对华出口和来自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大宗商品领域,会有患上“荷兰病”(Dutchdisease)的风险,即大宗商品推动的经济增长导致实际汇率上升,将劳动力和资本导入自然资源行业,使制造业受到挤压,而制造业生产率增速和吸收就业往往更快、更多。因此,在巴西看来,这正是雷亚尔看起来受到如此高估以及本国制造商在与中国同行竞争过程中苦苦挣扎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由此准备对“压低本国汇率赢得出口优势的国家”采取行动。正是基于雷亚尔升值已导致那些外汇币值与美元密切相关的国家,如中国出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的主观判断,2011年9月,巴西正式建议世界贸易组织(WTO)采取“汇率反倾销”的措施,允许各国针对实施竞争性货币贬值的贸易伙伴进行报复,巴西外交官曾就该提议试探过中国,但遭到中国的“强烈抵制”。其实,这样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巴贸易大多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当美元不断贬值时,购买商认为有利可图就大幅增加对华进口,从而导致中巴贸易产生不平衡现象。事实上,要解决中巴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一方面需要两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通过公平竞争发现合理的价格,通过发展贸易增进两国人民的福利;另一方面则需要共同采取行动,要求美国采取切实措施保持美元货币稳定。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巴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并准确反映中巴之间的贸易实际情况。[13]

(五)中国的策略:独立自主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矛头均指向人民币存在某种程度的“低估”。然而,这其中至少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厘清:第一,人民币有没有“低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低估”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智库,还是在独立的经济学家眼中,都还没有一个确切和统一的答案。即便是“低估”,国内外对人民币“低估”的程度判断也并不一致。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对人民币汇率

失调(misalignment)都有自己的解释,并尝试用不同的模型方法去测算人民币汇率失调的程度,而这也使得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相关政府机构和利益集团在双边汇率谈判和国会游说中根本无所依从。第二,如果上述问题没有答案,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这一“世界性难题”。然而,从日本“广场协议”之后遭遇的“失去的十年”(lostdecade)来看,答案似乎又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面对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大国抛出的人民币升值论,中国必须学会用政治乃至国家竞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切不可按照简单的市场原则出牌。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汇率不仅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比价,而且是一国战略性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自牙买加体系以来,美国其实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它凭借美元霸权,通过实施弱势美元政策,实现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水平提升将不可避免,但这应是一个独立、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而不能被一些大国蓄意将其“政治化”,并以此为条件要挟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和金融市场开放等相关议题。由于欧美国家在主权债务危机泥潭中愈陷愈深,全球经济复苏的具体时间表仍然难以预期,因此,按照“三性”原则推动汇率机制形成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升有降,拒绝人民币“被升值”仍不失为中国当前的一种理性选择。

六、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后危机时代,除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外,国际金融领域另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美国、日本、欧盟、巴西和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大国汇率博弈,其核心要义是要求人民币升值。从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实践来看,美国属于强势方,掌握着博弈的主动性。基于自身的国家位势,欧盟、日本和巴西即使无法直接迫使人民币升值,也可以加大对华施压力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联合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最大限度地争取自身的利益。因此,中国在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避免其他大国对华汇率政策出现合流,共同挤兑中国。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各国国家利益的此消彼长,由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集团构成的金字塔塔尖必然缺乏内在稳定性。当全球经济趋好时,尚且表现为一种短期均衡,反之,全球经济就会出现剧烈波动。首先,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然面临着内在的矛盾,因为美元、欧元、日元与人民币虽然通过经常账户和金融资本账户联系在一起,但各国之间的“位势”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缺乏一个保持多元化货币体系及世界货币供应量稳定的长效机制,每当全球经济恶化时,各主要储备货币国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放弃维护全球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金融危机后已经实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国就是很好的例证。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调结构,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把国内问题理顺了,中国才有信心和勇气去开放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中美经济结构虽然都面临失衡,但责任却各不相同。中国要做的是尽快启动内需,纠正经济内外失衡,为下一步扩大开放打好基础。美国实质上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体经济日益空洞化的问题,因为近40年来美国从金融业中获取了巨额政治经济收益,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美国理所应当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能指望通过美元贬值这种“以邻为壑”的方式来转嫁危机。

总之,作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兴领域之一,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正处于破题与立题阶段,本文主要从定性角度将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毋庸讳言,本文的研究仍是初步性的,在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对我国国家效用期望值的影响,如就业、通货膨胀、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等定量研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此外,日本、德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同样遭遇过本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研究借鉴日德在应对本币升值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国际金融课程经典习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外汇与汇率一、单顶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外汇的()。A.动态xx概念 B.动态狭义概念 C。静态xx概念 D.静态狭义概念 2.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外汇是()。A动态xx概念 B.动态狭义概念 C.静态xx概念 D.静态狭义概念 3.以下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外汇的是()。 A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 B.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 C。以外币表示的支票D。以外币表示的银行存款4.我国公布的外汇牌价为100美元等于811.50元人民币,这种标价方法属于()。A。直接标价xxB。间接标价xx C。美元标价法 D.无法判断

5.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的高低成()。 A。正比 B.反比 C.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 6.被称为“应收标价法”的是()。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多重标价法 7.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报出人民币对四种货币的汇率,这些汇率为()。 A.开盘汇率B。收盘汇率 C。基本汇率D。套算汇率 8.一国通常选定一种在本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主要货币,制定出本国货币与它之间的汇率,这就是()。 A。开盘汇率B。收盘汇率 C。基本汇率 D.套算汇率 9.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把本国货币与()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A.美元 B.欧元C。英镑D日元

10.如果客户向银行购买外汇,应该使用银行所报出的()。 A.即期汇率B。中间汇率 C。买人汇率D。卖出汇率 II.采用双向报价时,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字为()。 A。买人价 B.卖出价C。中间价 D.现钞价 12.外汇汇率最贵的是()。 A.电汇汇率B。信汇汇率 C.票汇汇率 D.现钞汇率 13.目前,在外汇市场上,已经成为确定计算其他各种汇率基础的汇率是()。 A.电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实际汇率D。有效汇率 14.名义汇率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以后的汇率被称为()。 A。有效汇率B。实际汇率 C。基本汇率 D.汇率指数 15.影响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国的()。

博弈论视角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

姓名:学院:专业: 年级:2010级 学号: 题目:博弈论视角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 关键词:经济学,大学生,考试作弊。 内容摘要: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 是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并呈现不断蔓延之势,严重影响了考试应有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严重损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如何有效地杜绝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本文从从成本-收益分析维度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考生作弊的成本,提出控制作弊的对策。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收益之博弈 作弊行为包括夹带小抄、桌面留言、互对答案、偷看他人答卷、互换试卷、替考等,呈现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样化、规模集团化、过程组织化、人员职业化、手段现代化、水平专业化等特点.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活动主体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正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内在动因。因为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表现的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奖学金、评优、入党、提干、推研、就业和心理满足。在这一动因的作用下,大学生在考试中可能会违背学校规定,具有作弊、不作弊和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进行作弊等三种不同的行为选择。寻求最佳的作弊与不作弊的概率分布是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在个体理性作用下,大学生选择行为时常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将作弊带来的超常收益与作弊被发现而受惩罚的损失进行对比,若作弊的超常收益低于受惩罚的损失,将不会试图作弊,否则,作弊有利可图,就会发生作弊现象;二是估计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的可能性,如果这一可能性很大,作弊概率就小,否则作弊概率就大。 1.学习机会成本大,课堂学习收益小

国际金融模拟试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模拟试题(一)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中,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的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汇率政策D、直接管制。 2、购买力平价说是瑞典经济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 A.葛森B、卡塞尔C、蒙代尔D、麦金农 3、一国国际储备由()构成。 A 、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 、在国际货币改革建议中,法国经济学家()主张恢复金本位制。 A、吕埃夫 B、哈罗德 C、特里芬 D、伯恩斯坦 5、欧洲货币市场按其境内业务于境外业务的关系可以分为()种类型。 A、一体型 B、分离型 C、走帐型 D、簿记型 6、在货币同盟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三个跛行的货币区,即() A、英镑区 B、黄金集团 C、法郎区 D、美圆区 7、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我国的合法席位是()恢复的。 A、1949年 B、1950年 C、1980年 D、1990年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如,同一时间内,伦敦市场汇率为100英镑=200美圆,法兰克福市场汇率为100英镑=380德国马克,纽约市场汇率为100美圆=193德国马克。问: (1)是否存在套汇机会? (2)若存在套汇机会,假如有1000万英镑能获利多少德国马克? 2、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已知1£=US$2.8010/2.8050,1$=RMB¥8.2710/8.2810。试计算英镑与人民币的汇率(买入价和卖出价) 五、论述题(每题20分) 1、画图分析蒙代尔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内部均衡与外 部平衡矛盾的? 2、阐述人民币实施自由兑换的宏微观条件。 《国际金融学》模拟试题(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在汇率决定理论中,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提出来的。 A、葛森 B、卡塞尔 C、阿夫塔里昂 D、麦金农 2、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中,支出转移型政策有()。 A、汇率政策 B、补贴政策 C、财政政策 D、直接管制 3、在国际货币改革中,建议实行美圆本位制的学者有()。 A、德伯格B麦金农C、德斯普雷斯D、丁伯根 4、外债清偿率被认为是衡量国债信和偿付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这个比 率的()为警戒线。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 一、背景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 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从中美关系看人民币汇率问题

美国商务部发出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对华贸易差从去年12月的181.4亿美元增加至183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出口减少17.6%,降至68.9亿美元。为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汇率问题发表讲话向中国施压,紧随其后,美国国会百名议员联合上书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认为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有操纵汇率的嫌疑,要求将中国列入“操纵汇率国”名单,并敦促奥巴马政府在汇率问题上对中国进一步施加压力。 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越来越成为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力量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接踵而至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后是何种利益在驱使?面对有关人民币汇率众说纷纭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理性面对?有关于此,笔者将在下文中一一阐述。 一、中美利益对峙 (一)美国屡提汇率问题的利益动因 为何针对人民币汇率,美国政府三番五次施压,并把中国污蔑为“汇率操纵国”,一系列的行为背后必然存在深层的利益驱动,那么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因究竟有哪些? 1、美国急于逃离金融危机的泥潭,同时应对今年中期选举 首先,奥巴马在在参与大选时曾经做出允诺:在未来五年内美国对外出口将实现翻一番,由此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允诺一直未实现,因此,奥巴马对国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放在争取复苏方面,而复苏的重中之重就是美国的出口复苏。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美国必须调整出口战略,努力增加出口。奥巴马认为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贸易,建议中国发展内需,提高内需占GDP的比重,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降低,减少对美国的出口,以改善美国劳工阶层的失业状况。鉴于此,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改变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就成了美国出口复苏的主要方法,这样人民币汇率问题便成了焦点。 其次,在美国中期选举支持率出现下降的背景下,奥巴马为保住支持率,以便在2012年的大选中连任,一个方法就是在外交问题上造势,转移视线,争取美国选民,尤其是蓝领阶层的支持。因此这时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了必然的选择。 2、通过人民币升值稀释巨额国债,使中国为其背债务黑锅 根据美国财政部3月15日的公布显示,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8890亿美元,俨然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紧咬人民币汇率不放,必然有巨大的利益动因。根据美国的声明,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低估40% ̄50%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将要求人民币升值相等的百分点。在此我们不妨做一道算术题:如果人民币如美国所愿升值40% ̄50%,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将自动减少40% ̄50%,即每1万亿美元资产自动缩水4000亿到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民资产至少损失3万亿人民币以上。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美元对人民币债务的实际币值将自动减损一半。①3、通过干预人民币汇率来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首先,经济上,美国陷于金融危机的泥潭难以自拔,而中国经济却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并在去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今年还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美国不禁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其次,影响力上,中国在气候问题、国际金融新秩序等国际议题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这些情况令美国产生中国难以驾驭的危机感。因此,抛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强迫人民币升值,抑制中国出口,打压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从而阻止和减慢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达到维护美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二)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利益考量 面对美国大肆鼓吹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我们不禁要思考,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1、出口成本提高,严重冲击出口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对外出口仍高达12016.7亿美元,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4%以上,中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过高的依赖程度。 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的影响在于: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即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在下降,造成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下降会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如果出口厂商为了保持利润而提高价格,就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出口依存度较大,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企业利润缩小,有的几乎为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这在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开发的情况下,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吸收外资减少,国内就业压力增大 中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企业对促进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增加劳动就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即将来我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负面影响: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专项投资其他发展中国家。 同时,人民币升值将会抑制我国经济出口,特别是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需要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来安置这些剩余劳动力。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会使国内原本比较紧张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失业的聚集效应一旦由经济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的稳定就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大量国际游资进入,扰乱金融市场 目前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 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 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 大量短期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 流入资本市场短期套利, 极易引起国际争购人民币炒汇。一旦出现偿付外债时, 被贬值的外汇储备只能割肉。假如此后国际上抛售打压人民币汇率, 后果极为严重, 将极大地扰乱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从我国经济现状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楼市泡沫泛滥、股市不稳定,各方面出现出了明显的通胀预期, 而国际游资的进入, 更是推波助澜, 加大了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难度, 这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有关人民币汇率两大谬论 面对美国队人民币汇率的强势施压,国内外产生了许多对人民币汇率认识的谬论,面对这些错误的看法,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理性分析。归纳起来,共有两大主要谬论,在下文中我们将对其一一剖析。 (一)人民币升值能够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 主要观点:中国的贸易条件正在恶化,若不采取措施扭转这种恶化趋势,中国将陷入所谓“悲惨性增长”的泥潭②。因此,应该采取让人民币升值的方法,否则就相当于中国政府变相补贴出口企业,让外国消费者白白享受低价的好处。 有关贸易条件,我们主要从贸易条件指标的衡量入手进行评论。 首先,贸易条件指标本身如何计算,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不同时间点的商品,质量差异很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同样也给贸易条件指标的计算带来重大困难;同时,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指数,所计算的贸易条件及其变化趋势,可能差异巨大甚至完全相反。 其次,就算我们找到了某种大家公认的贸易条件指标,也不能够单纯从贸易条件的变动出发,判断一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或受损。因为无论哪种贸易指标,本质上只是一个数字,然而一国与他国的贸易,价格的下降上升都是基于多方面博弈的最终策略,贸易条件恶化或者出口商品相对进口商品价格下跌,不一定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吃亏,更不一定意味着陷入了“贫困性增长”。 (二)人民币汇率降低能解决美国经济问题 主要观点: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根源就是被低估的人民币。这种不公平提高了中国出口竞争力,造成了美国贸易失衡,导致了日益扩大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以及数百万个制造业就业机会的丧失。 而事实上,不论是国际贸易总额,还是对华双边贸易,均不是导致美 从中美关系看人民币汇率问题 张欣妍1 冯 经2 1.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 天津 300071 2.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 300071 【摘 要】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越来越成为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力量时,我们不禁要思考,接踵而至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背后是何种利益在驱使?面对有关人民币汇率众说纷纭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理性面对?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中美利益 失业率 贸易逆差 (下转第42页)

博弈论论文囚徒困境的启示和思考

囚徒困境的启示和思考 二、囚徒困境的解释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决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 实际上囚徒困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下面举两个进行说明

三、经济学例子:关税战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以两个选择: 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背叛) 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也会作出同样反应(亦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共同背叛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重复博弈的结果是将发现共同合作利益最大。) 四、商业例子:广告战 商业活动中亦会出现各种囚徒困境例子。以广告竞争为例。 两个公司互相竞争,二公司的广告互相影响,即一公司的广告较被顾客接受则会夺取对方的部分收入。但若二者同时期发出质量类似的广告,收入增加很少但成本增加。但若不提高广告质量,生意又会被对方夺走。 此二公司可以有二选择: 互相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开支。(合作) 增加广告开支,设法提升广告的质量,压倒对方。(背叛) 若二公司不信任对方,无法合作,背叛成为支配性策略时,二公司将陷入广告战,而广告成本的增加损害了二公司的收益,这就是陷入囚徒困境。在现实中,要二互相竞争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是较为困难的,多数都会陷入囚徒困境中。 除了这些还有的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公共产品的提供,商家的价格战等等,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五、“囚徒困境”现象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以上几个关于囚徒困境的例子,特别是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将博弈论的一些知识运用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经济生活。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之下给人们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指导。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看不见的手”还有更多内涵,有待我们去发掘。 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从中发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义启示。 第一,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一名优秀的经营者,无论做任何决策还是考虑问题应该有战略眼观,特别是在做出对企业乃至行业今后发展的竞争策略时,从长远出发,做正确的决断。 第二,保存对手就是保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让竞争对手发展就是自己发展,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共谋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避免两败俱伤的情况。 第三,市场竞争不是纯粹的竞争,在义和利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是一位有战略眼观的企业家该做的第一个选择。 2杜兰:走出“囚徒困境”《通信企业管理》[J] 2003年第4期,第31页

余云辉:中美汇率博弈的分析和对策

作者:余云辉文章来源:乌有之乡点击数:更新时间: 中美汇率博弈地分析和对策(上) 年月日第一财经日报 余云辉 从人民币升值地那一天起,中国财富就开始了国际化地转移:从中国本土转移到海外.人民币加速升值只是加速这种财富地国际转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央行采取持续加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紧缩银根,使得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却仍然抑制不了物价上涨地趋势,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人民币快速升值之后,外资地人民币资产一旦选择撤离中国,将更快地、更多地消耗掉中国外汇储备.实际上,人民币地大幅度升值将把中国经济逼进越来越缺乏回旋余地地境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经济地外贸依存度高达%,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均位居全球首位,海外资本正逐步主导或已主导中国地不少产业,同时,相对应地国内情况是生产和消费结构失衡、环境有所恶化.中美汇率博弈正在中国经济最易于受攻击地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美地汇率和货币政策博弈本质上是一场国与国之间地财富再分配之争.美国实行弱势美元政策、持续降息、推动人民币升值,其目地是将中国民众积累起来地财富转移走,并通过温和乃至动荡地方式,逐步削弱中国经济地核心竞争力.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然而,我们目前地货币和汇率政策对此似乎没有清醒地认识.如果我们被动地契合美国开出来地政策清单,而不是基于对中国价值立场地清醒认识,选择主动、针对性地措施,保卫国家地经济安全和经济成果,如果货币和汇率政策不是从开放地、系统地角度重新评估目前地国际和国内经济局势,从而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地主导权和主动权,那么,中国将非常被动.这样地案例在南美、日本和东南亚地金融危机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加速升值将产生严重后果 中国位居世界第一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成为国际游资地猎物.它让国际猎手们感到极度兴奋.其实,从人民币升值地那一天起,中国财富就开始了国际化地转移:从中国本土转移到海外,主要是美国.人民币加速升值地政策只是加速这种财富地国际转移,并没有解决中国面临地其他问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事实上,中国央行客观上在配合着美联储地货币政策.与美联储地货币政策相反,中国央行对应地货币政策是升息、人民币升值、紧缩货币.中国地货币政策在美元地攻势之下疲于奔命,丧失了货币主导权.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美央行之间政策客观上契合地结果是:美国通过持续降息、美元贬值甚至宣称无限量地提供美元,正逐步消化次级贷款危机,维持物价基本稳定,避免通货膨胀快速恶化;而中国正好相反,中国央行采取持续加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紧缩银根,使得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却仍然抑制不了物价上涨地趋势,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面对通胀压力和严重地经济结构失衡,某些舆论仍然在进一步呼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地升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笔者认为如果继续采取加速人民币升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简单机械地加息等调控政策,将会导致中国地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加速升值会使预期加大 中国经济目前地外贸依存度高达%,在世界主要国家中首屈一指.年底,官方公布地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并且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工作中的博弈论与思考

工作中的博弈论与思考 这是一篇看最后面才有意思和意义的文章 今天在职场中遇到一件事,上面发下一个任务,需要几个人同时完成,一位同事做事效率很高,先于其它几位同事倍许的速度先完成其负责的部分工作,而其它人的工作还只进行了一半,新加入的同事则刚刚开始工作,尚在熟悉中。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我决定给效率高的同事再一分配其他人的一部分任务,以便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工作。但是,这位同事先前已完成了其它人任务量的140%左右,再加量从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并出现了抵触情绪,我个人也很难忍心再给其加工作量,不作休息,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工作中许多同事都有自己善长和效率较高的工作能力,在从事同样工作时,会比他人有更高的效率(我们要感谢这些伟大的人带领我们,提供给我们贵的经验和学习的榜样),但一个人又不能单独完成全部工作(因为一个人单位效率再高,也不如人多一起干,而且会加长完成工作总时间),而在工作中我们又不能对每项工作中的效率高个体作出奖励(虽然绩效工资很常见,我个也比较倾向这种工作方式,但工作中不是每一件都绩效的),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当效率高的人先完成工作,而其它人未完成时,如果为了尽快完成总工作量,他会被分配更多的工作量,其个工作量会加大,在报酬相同情况

下,显然对其是不公平的,是一种对个体单位劳动力报酬的损失,降低自己的报酬。对于个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停下来等他人完成工作,再一起进入下一项工作,其它人同样如此,在完成工作后会等待其它人的工作完成,以使自己不会比其他人做的更多,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但我们也可看出,这样的等待加长了总工作时间,使任务完成总是以团队中效率最低的成员的效率为标准,这对所有团队成员也都是不利的,因为这会减少成员总的完成任务休息时间。 听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想到了这是一个博弈论问题,当然,也有人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下面,我就摘录一些百度上的囚徒困境问题回顾和讨论一下。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 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相关术语称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如同博弈论的其他例证,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 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心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 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 囚徒到底应该选择哪一项策略,才能将自己个人的刑期缩至最短?两名囚徒由于隔绝 监禁,并不知道对方选择;而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方不会反口。就个人 的理性选择而言,检举背叛对方所得刑期,总比沉默要来得低。试设想困境中两名理性囚 徒会如何作出选择: 若对方沉默、背叛会让我获释,所以会选择背叛。 若对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 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博弈中唯一可能达到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参 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8年。 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解决方案。以全体利 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1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 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8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

国际金融史上的三种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史上的三种汇率制度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制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1.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过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在金本位体系下,两国之间货币汇率由他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可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村召开的“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合作机构,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从而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欧洲国家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退出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彻底瓦解。 3.浮动汇率制度

一般来说,全球金融体系自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就不复存在,而被浮动汇率制所代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实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其货币大都钉住美元、日元、法国法郎等。 浮动汇率制是对固定汇率制的进步。随着全球国际货币制度的不断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文并正式生效,实行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由于新的汇率协议使各国在汇率制度上的选择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所以现在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多种多样,有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弹性浮动、联合浮动等。 (1)单独浮动(single float),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任何货币固定汇率,其汇率根据市场外汇供求关系决定。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在内的三十多个国家实行单独浮动方式。 (2)钉住浮动(pegged float),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随后者的浮动而浮动。一般地,通货不稳定的国家可以通过钉住一种稳定的货币来约束本国的通货膨胀,提高货币信誉。当然,采用钉住汇率的方式,也会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制于被钉住国的经济状况,从而蒙受损失。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钉住浮动方式。 (3)弹性浮动(elastic float),指一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钉住汇率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可自由浮动,或按一整套程序对汇率进行调整,从而避免钉住固定汇率的缺陷,获得外汇管理、货币政策方面更多的自主权。目前,巴西、智利、巴林等十几个国家采用弹性浮动汇率方式。 (4)联合浮动(joint float),指国家集团对成员国内部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对集团外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的汇率。欧盟11国1979年成立了欧洲货币体系,设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各国货币与之挂钩建立汇兑平价,并构成平价网,各国货币的波动必须保持在规定的幅度之内,一旦超过汇率波动的预警线,有关国家要共同干预外汇市场。1991年欧盟签定了《马斯赫特里特条约》,制定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表,1991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洲货币一体化得以实现,欧盟这样的区域性的货币集团已经出现。

博弈论与决策思维

《博弈论与决策思维》感想 这次很荣幸的去听了郑教授的《博弈论与决策思维》讲座,非常感谢浙江大学东方财智能给我提供的这次机会,听完这个课程之后,内心深处感受颇深,第一次觉得博弈思维是如此的精湛,更令人感叹的是郑教授教了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运用博弈思维来处理一些棘手的事。与我以前听过的所有精彩的课程相比,我只想说一句:教授不愧是教授,教授与老师的讲课方式与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在整个博弈论课程演讲的过程中,郑教授都是用一些有趣的例子来引导大家在课堂上的互动,从而通过在例子上总结出来的一些启示来告诉大家,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进退两的困境时,我们应当如何巧妙地运用博弈思维来思考问题,并让那些问题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如果就像宣读课本一样把那些道理说给大家听,把那些PPT画面一页页放给大家看的话,那效果肯定就犹如过眼云烟,但是郑教授说的每一点重点我们都会牢牢紧记!比如:田忌赛马,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大家都只知道田忌之所以赢了齐王是因为他改变了策略,然而改变策略视需要前提条件的:第一就是对方愚蠢,第二就是对方的信息的公知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全局、动静思维来考虑问题! 博弈分为很多种:换位思考、信任危机、收益问题、隐性激励、推理方式、、、、、其中有一点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隐性激励。说的大概就是一个公司的上层不能什么事都必须是亲力亲为,应该对有些事松松手或者对于有些事假装不清楚,让下属自己拿主意,让他们以后做事能越来越有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能逐渐成长起来,正好验证了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博弈,物品之间也同样存在博弈,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物品间的竞争是替代,合作就是互补。而市场决定着物品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博弈是无处不在的。郑教授所讲的博弈内容远不止这么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亲自去听了之后才会有那种突然觉自己的智慧一下子就升华了的感觉。 学会博弈论会让你活的更有智慧!

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的思考

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的思考 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种种数学工具,大量的数学模型成了博弈论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一条难以逾 越的鸿沟。面对这条鸿沟,很多人的反应是耸耸肩膀走开,少数人会企图通过学习数学来渡过。但是这两种反应都忽略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同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用博弈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有时候,科学并不一定意味着繁琐的计算与测量,而是一种有浓 厚艺术气息的思维方式。比如书中所讲述的一报还一报策略。 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位叫做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组织了一场计算机 模拟竞赛:任何想参加这个计算机竞赛的人都扮演“囚徒困境”案例中一个囚犯的角色。他们把自己的策略编入计算机程序,进行捉对博弈。他们每个人都要在合作与背叛之间做出选择。但与囚徒困境案例中有个不同之处:他们不只玩一遍这个游戏,而是以单循环赛的方式玩上200次。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其中包含了各种复杂的 策略。竞赛的桂冠属于一种被称为“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这种神奇的一报还一报策略说起来很简单,简单到有些 __:第一步合作,此 后每一步都重复对方上一步的行为。如此简单的程序之所以反复获胜,

是因为它实行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原则,并且用如下特质使它能够最有效地鼓励其他程序同它长期合作: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不妒忌别人的成功。 在静态的群体中竞赛是这样一种状况,那么,在一个动态的进化 的群体中,这种合作策略能否产生、发展、生存下去呢?群体是会向合作的方向进化,还是向不合作的方向进化?如果大家开始都不合作,能否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合作? 为了回答这些疑问,爱克斯罗德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假设63个对策者中,谁在第一轮中的得分高,他在第二轮的群体中所占比例就越高,而且是他的得分的正函数。这样,群体的结构就会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由此可以看出群体是向什么方向进化的。 实验结果很有趣。一报还一报策略原来在群体中占1/63,经过1000代的进化,结构稳定下来时,它占了24%。因此,以合作系数来测量,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这个结论还可以引申为:共同演化会使一报还一报的合作风格在充满背信弃义劣行的世界上蔚然成风。我 们可以用以上实验结果来对照一下商界的一句经典老话:商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就是说商业竞争的对手就是敌人,而对待敌人的办法在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上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它干掉――或者通过消灭,或者通过吞并。胜利的定义是唯一的,那就是敌人必须一败涂

中美汇率博弈的两难选择

中美汇率博弈的两难选择 刘纪鹏 一 从2008年以来,在美国遭遇持续的次贷危机中,中国始终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的积极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困难中的美国不离不弃。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没在这场金融危机之中,却能跳上美国次贷的危机之船,坐拥1.48万亿之巨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和金融机构股权,不卖反买,与美国同舟共济。 然而两年来,中国从世界经济衰退中被人们赞誉的一盏明灯,却变成了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祸首。中国与美国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的积极政策不仅没得好,反而在各种G7和G20会议上,横遭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诟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在现实中,无论是美韩还是美越的军演,无论是在黄海还是南海,无论是有意无意间制造中印对立,还是鼓动东盟国家在南海领土问题上与中国抗争,无论是日本在钓鱼岛上一反常态扣押中国渔船,还是快速将本来打算按日本国内法律进行审判的中国渔船船长快速释放,这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得罪了美国,中国麻烦不断。 这半年来,究竟是什么导致中美两国利益冲突?其关键点又何在呢?人民币汇率应否升值无疑首当其冲,而且它是双方能拿出来公开在台面上恶斗的最大焦点。 二 本月24日美国参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了针对中国的对汇率操纵国进行超越WTO协定的报复草案,其中四点特征无一不适用于中国。若中美两国继续这样对抗下去,看来美国众、参两院通过这一报复草案以及奥巴马总统签署这一草案只是时间问题。 而就中国来说,如果让步,那将意味着什么呢?一个月来,为求得中美两国之间的妥协,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6.82:1快速上升到6.69:1。从绝对值上看,升值了0.13元,而从相对比率看,升值了1.95%。我们不要小看这0.13元,如果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2.45万亿美金的角度进行测算(本文未考虑美元和其它币种汇率贬值因素),这0.13元、 1.95%的升值,给中国带来的汇率损失高达480亿美金,约合3100亿人民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国际金融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第一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其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2.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哪些因素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 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有哪几种?什么环境会使自动调节机制失效?

4.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贬值是否一定会改善国际收支?第二章汇率基础理论 1.什么是一价定律?它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2.论述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的异同

3.请用套补利率平价说证明无期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的关系 4.请指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思考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和汇率决定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在前提上,分析方法上的区别,关于本国收入上升对本国汇率的影响,为什么国际收支说和货币分析法会得到相反的结论? 6.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一分析方法与其他理论区别

7.论述本币贬值对本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第三章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1.试论述内外均衡目标的关系,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可以分为几类?它们之间互补和替代的关系如何

3.政策指派的核心精神是什么?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对解决什么问题更有效?. 4。在蒙代尔的货币,财政搭配模型中,当国际收支逆差,国内经济衰退,为什么采用扩张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搭配而不是相反 5.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资本完全不流动且汇率浮动的情况下,当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收支不平衡什么途径调节,在资本完全流动且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又是如何调节的呢,这两种情况下作用的机制分别是什么?

博弈论——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

博弈论——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了下博弈论,收获很多,于是又花了一个礼拜写了这篇算是读后感的日志,希望能激起大家对博弈论的兴趣,尤其是几个经典博弈,真的很有意思。 ? 博弈论的内涵 什么是博弈论?简单的说,就是“互动的决策论”,指在充分考虑对方的决策后做出的决策。“博弈论”的英文是“”,所以博弈论最贴切的直译是“游戏理论”。 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世纪年代开始创立,对于冯·诺伊曼我们更为熟知的头衔是“计算机之父”,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博弈论之父”。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诺伊曼与摩根斯特恩认为,博弈论就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有利益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活动中制定最优化策略的理论。 但是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年,岁的纳什写下一篇著名的论文《多人博弈的均衡点》,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解法。这是整个现代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纳什,因为那部经典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美丽心灵》,他传奇的人生,坚强的毅力,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时,冯·诺伊曼正好在普林斯顿任教,那个时候的普林斯顿还聚集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大师,包括罗伯特?奥本海默、诺曼·斯蒂恩罗德以及爱因斯坦,据说纳什曾经造访过爱因斯坦,向他讲述自己对于重力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之后,爱因斯坦对纳什说:“年轻人,你应该来学一点物理。” 年和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 表面上看,博弈论似乎是数学家玩的游戏,而事实上,博弈论首先是我们思考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论的分析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说到底,博弈论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简化问题,使问题的分析清晰明了就够了。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纳什均衡。在某个房地产开发中,假定市场需求有限,只能满足某种规模的开发量,、两个开发商都想开发这一规模的房地产,如果选择开发,则的最优策略是不开发,同样,如果选择开发,则的最优策略是不开发。这时无论对还是,都不存在一种策略优于另一种策略,也不存在严格劣策略(不论其它人采取的策略,某人采取对自己不利的策略)。研究这类问题的均衡解,需要引入纳什均衡。 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它参与人的策略情况下,己方选择了最优策略。所以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最好的,此时没人愿意先改变或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在博弈论中,博弈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即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局。参与者的总收益为零,因此一个参与者的所得必然是另一个参与者的损失。而非零和博弈,是各参与者的目标不完全对立,参与者只按本身的厉害关系单方面做出决策,有时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有时为了个人利益而对立,收益的总和是可变的,参与者可以同时有所得和有所失。 在博弈论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就是: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人是指行动者具有推理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