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方案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定

(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

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创新教育理论。

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

(一)立题背景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8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现我校已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接入互联网,大量优质快捷的远程资源进入学校,初步建立起远程教育框架体系。及时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处于小范围零散应用的局面,有关教学实践不连贯、不系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能力的纵向提高。在学校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承担过省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课题负责人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多次参加省市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培训,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农远设备、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4、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1、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主要以“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在教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调查研究法。简称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一般程序: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准备性调查—正式性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作调查报告。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5、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真正让网站成为教师间进行反思、交流、合作的主阵地,成为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

(四)研究过程(研究周期和步骤)

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l、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学校加快硬件的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3、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5、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各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6、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4、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方法),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案例集,形成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等信息资源库,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3、案例集、论文集、优秀课件集。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

5、教师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孝前

副组长:尹良喜

成员:周艳艳郭树勇杨维聪石友梅王夕松

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杨孝前: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尹良喜:课题具体负责人,主要执笔人,具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周艳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郭树勇:收集整理资料,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杨维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石友梅: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王夕松: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3、课题指导小组:特邀下列专家担任我校课题研究顾问。

孟献贵(定远县教育局电教馆主任)

程光美(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魏方尧(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马跃苍(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行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成果汇报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激励为杠杆,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三)经费保证。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勤俭节约中实验,在常规工作中出成果。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硬件保障。

我校拥有微机室、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综合多媒体教室,建有校园局域网,10M光纤24小时接入Internet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五)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

(六)工作协调。

做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相协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

(七)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科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理论缺乏,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坚定信心,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敢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

2、加强学习、培训。

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的理论水平,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

3、精心实践。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2)课题组成员要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增长。反思之后应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

(3)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因境而变。教师要善于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作为课题组成员,要积极通过报刊、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在校内外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

5、善于总结。

课题组成员应注意及时抓住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地对阶段性实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因为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不足并经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先进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题实验才能在不断的“总结—调整—再总结—再调整”中取得成功。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2011年4月1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