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规划

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不考地理,鉴于这一客观情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习地理不够重视,兴趣往往不够浓厚,甚至抱有排斥的情绪。因此,本章的教学任务就不只是教参中所述的几条。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篇,本章内容难点较多,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为后面的地理学习培养兴趣,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教材以地球为中心,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星系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再讲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时刻影响着地球,这些内容难度不大,使用录像和相关图片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章最难理解的部分,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辅以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本章最后的教学内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反映了全章内容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空间逻辑,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

课时安排:共7课时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从容说课

本节涉及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

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推进新课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阅读a、b、c、d四段文字。

师(投影图片并讲述)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12光年×7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土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740倍,质量约是地球的95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子座流星雨,是1998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

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投影教材图片“天体系统”,看图讨论)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 94 605 亿千米。

●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教材第4页的活动。

(合作探究)

生(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框图)

师(学生填写后)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一生回答,他生评论)

师答得好!

(投影)(师按下列体系充实讲解)

师(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八颗行星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师太阳系中有哪八颗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方法引导)

师回答正确!八颗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八颗行星的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八颗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

么特点呢?

(合作探究)

生方向相同。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八颗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大家再看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7°。因此,八颗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较大,为0.21。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七颗行星也有。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见下表)

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八颗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很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远日行星都有卫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师(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生(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以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

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生(学生根据教材P7“活动”的设计,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思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探究内容: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探究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探究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承接上节太阳系的教学,本节包括“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部分内容。“为地球提供能量”中给出四幅直观图片,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为每个学生对太阳的影响都有亲身体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是导致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学会三维图表分析的方法。“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教学中,可以用具体的某地某时太阳活动影响短波通讯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投影展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再带领学生认识黑子和耀斑这些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强调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最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相关性)。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学会分析表达地理现象的三维空间分布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请大家看投影,填写有关内容

(投影)天体系统的级别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八颗行星的位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海洋的形成)

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什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太阳)

很好,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推进新课

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万物生长靠太阳”,靠的就是太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的四幅图(“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生(讨论,多个学生回答及补充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能量来源,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投影)

太阳辐射→球状天体→热量纬度差异→热量传递→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大气环流洋流→地理环境

(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其次,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板书)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电,看上了电视。

师太阳这么巨大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阅读教材“阅读”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

生(读书)

师哪一位同学能讲一讲太阳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生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师说的很好!下面大家看一段录像,了解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师太阳是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表面温度约6000 K,从表面向中心,温度越来越高,中心区约有1.6×106℃、3000亿个大气压,它的主要成分是H 和He,因此太阳能够发生核聚变反应。太阳是消耗了质量,放出了巨大的热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9的“活动”要求,一起参与探索,看谁先看懂并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合作探究)

这个活动中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更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先让学生理解页脚处的“生物量”的概念,然后使学生明确横、纵、竖坐标的含义,再引导学生一看某个月份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二看某个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最

后归纳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4.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生(观察,讨论,回答4个问题)

师(总结讲解)

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相关性。因为低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情况下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略

师(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2003年10月23—11月5日,太阳风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投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

图1

师同学们看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结构分为哪几层?

生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师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什么位置呢?请三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三位学生分别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师很好。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板书)有哪些呢?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射电等的变化,我们这里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

(投影)太阳黑子(图2)

图2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投影)太阳耀斑(图3)

图3 一次大耀斑的变化过程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11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方法引导)

[练习一]根据所学内容填表(表内“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以下空白待填)(投影)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师(过渡)太阳活动改变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些影响。

(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大家看教材内容,看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生扰动地球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师很好!主要是这三大影响:(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1989年3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突然中断,24次全部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另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