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泰州市白马镇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特编制《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原《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规划,是指导白马镇镇域和镇区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白马镇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若需调整、修订本规划,须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4条凡在本规划批准前编制的各项规划与本规划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划为准。因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详细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均应按本规划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指导思想

第5条总体目标

1、全镇社会文明和谐、科技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昌盛,各项社会业协调发展。

2、镇区建设成为市内领先的设施先进、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3、农村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4、全镇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质量优良。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制定白马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2、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的总体要求,合理布置各类用地,使规划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适应性。

3、满足城市建设、镇区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长远规划、逐步实施。

4、充分利用镇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5、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力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7条规划重点

1、功能定位

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整合城镇空间,合理配套白马镇的各项公用基础设施;明确镇区性质,完善镇区功能,适度扩大镇区规模。

2、区域协调

规划在时序上、空间上协调发展,重点研究镇区和市区的分工联系,把握城镇发展方向,增强规划的可行性,使规划具有弹性。

3、空间布局

在现有城镇道路框架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型城镇的空间布局要求,合理调整用地布局结构,完善镇区功能,优化空间利用效率。

4、设施配套

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现旅游特色。

第8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建设部《城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5、《泰州市白马镇总体规划》(2006-2020)

6、《泰州市白马镇镇村布局规划》

7、《泰州市白马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相关法律、规章、条例和技术规定。

第9条规划范围

1、镇域规划范围

为镇域行政区划范围,规划面积约22.9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

东至西干河、西至前进河、南至姜高路、北至周山河,规划面积约640公顷。

第10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11条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2、相对集中战略。居民点和生产力布局相对集中,强化镇区中心职能、调整用地结构、完善镇区各项设施,加强行政村建设和改造,促进镇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3、产业振兴战略。逐步改善和提高一产质量;主动调整和压缩二产规模;大力促进和扩大三产比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完善市场体系。

4、基础设施优先战略。尽快改变小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局面,满足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需要,增强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5、科教兴镇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坚持教育为本,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全镇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6、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切实保证经济高速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注重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营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12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0亿元,人均GDP2.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15.0:40.5:44.5。

远期(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8.0亿元,人均GDP5.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12.0:30.0:58.0。

2、社会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60%,恩格尔系数降至45%,医疗保障覆盖率90%,适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5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60%,恩格尔系数降至30%,医疗保障覆盖率100%,适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达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

第13条战略发展重点

1、农业发展重点

以建设万亩生态观光农业为突破口,在姜高路南侧形成采摘、观光和花卉苗木三大种植基地。建设种养加销一条龙,科贸工农一体化之路的现代化农业综合示范区。

重点发展镇域特种农产品(药材、花卉、苗木)的生产和各种农副产品(蔬菜、水果、家禽等)的加工与交易,加快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工业发展重点

对现状工业集中区和工业企业实行总量控制,镇区和非工业区内不再新设工业项目。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对效益不高、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逐步进行关迁,以保护镇区环境。

重点发展机电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镇经济发展动力。

3、第三产业发展重点

利用水、陆交通运输和农副产品生产优势,积极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商贸交易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延伸产业链。

重点发展镇果品、蔬菜、家禽等交易市场,培育为城市配套服务的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和城镇房地产业,形成特色市场,增强城镇发展的吸引力。

4、社会事业发展重点

普遍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加强镇域路网的改造和镇容镇貌的建设;优化教育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全民素质。

重点发展镇文化教育事业,利用镇现有教育水平较高的优势,进一步

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通过开办镇成人教育培训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打造镇特色文化教育产业善办学条件,提高全民素质。

第14条战略布局与战略阶段

白马镇域发展采用“集中发展镇区,以镇区带动镇域普遍振兴”的空间战略布局。

近期:将镇区作为全镇的发展极,进一步提高其聚集度,使其镇域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村庄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点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开展康居示范村的建设。

远期:中心镇区的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镇区带动镇域共同发展。

第15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综合考虑白马镇的现状实绩与未来趋势,白马镇的城市化水平规划达到78%。

第16条镇域人口规模

1、现状(2008年):2.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3万人,寄住人口0.05万人)。

2、近期(2015年):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万人,寄住人口0.3万人)。

3、远期(2030年):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万人,寄住人口1.0万人)。

第二节镇域空间布局规划

第17条镇域体系布局规划原则

1、明确镇村体系职能与规模等级结构,调整行政村的数量与界线,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行政村纳入镇区统一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纳入市区统一规划建设。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其发展规模综合考虑镇域和旅游活动的需求。

3、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落,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合理布局镇域基础设施,使乡村的发展更加有序。

4、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集中布置镇域内的各项生产、生活用地。

第18条镇村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镇村体系由城镇——行政村二个层次构成,形成以城镇为中心,基层村为网络的二级镇村体系。

1、城镇

规划人口2.5万人(含外来人口1.0万人),占镇域总人口的78.1%,规划建设用地为325.0公顷(含工业集中区8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30.0平方米。

2、行政村

规划镇域范围内保留5个行政村,分别为:前进村、陈家村、陆家村、

岱白村、黄河村。

行政村保留10个居民点,规划村庄总人口0.7万人,占镇域总人口的21.9%;规划村庄建设用地9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30.0公顷。(具体内容详见下表:镇村体系规划一览表)

表一:白马镇镇村体系规划一览表

第19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1、中心城镇

白马镇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积极引导分散的人口和各项建设向本区域集中,成为镇域社会、经济的增长核心。镇区设白马、金马两个居委会。

2、行政村

行政村由若干居民点组成,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各行政村分设一个村委会。

第20条镇域空间开发管制

综合现状及镇域建设需要,将全镇划分为三大建设控制区。

1、禁止建设区

主要是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分布在镇域沿主要公路两侧附近生态绿地和规划保留村的基本农田。

2、限制建设区

主要是一般农田和生态敏感区周边区域,分布在海纪馆公园和城镇发展的备用地。

3、适宜建设区

规划调整后的非基本农田区、非生态敏感区及其影响区的用地,分布在镇域规划的生产设施用地、镇区用地、村庄用地等建设用地范围内。

第21条镇域空间布局结构

以白马镇区为核心,形成中心镇区位于镇域中部、行政村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形态。

第22条镇域空间利用规划

1、工业建设空间

镇域工业的发展应逐步集中到总体规划确定的生产设施用地内,现镇区及行政村的工业应予关停或逐步搬迁集中,以切实保护镇域环境,发挥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

规划白马镇生产设施用地共80公顷,布置于镇域姜高路南侧,形成镇工业集中区。

2、农业开敞空间

镇域农业仍以种植业为主体,加快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种农业和生态农业,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同时结合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归并,对老宅基、弃地进行复垦,使农田更加规整,以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确保一定的基本保护农田数量和质量。

大力发展特种农业。姜高路以南各村建设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姜高路以北黄河村建设百万只家禽饲养基地。

3、镇村建设空间

镇区建设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和要求实施,具体建设应按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村庄建设严格控制在规划确定的各居住点内实施,具体建设应按各行政村编制的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进行。严格杜绝在禁止建设区内进行任何开发建设活动。

第23条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进行镇域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布局,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委、医疗所、文化活动室等)建设。规划撤并的村庄保持现有设施现状,不再兴建公共服务设施。

2、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面向全镇域,满足全镇的行政、文化、体育、医疗、教育以及消费需要。

第24条镇域交通规划

1、对外公路

经规划的镇区和村庄与周围城镇都能有便捷的交通,其对外交通东西向主要依托姜高公路(规划一级),南北向主要依托规划的城市东环路(规划一级)来完成。

2、航道

镇域主要航道有位于北侧东西向通过的周山河(规划六级)。

3、镇域道路

镇域内部道路除满足镇区与各行政村内部的交通需要外,镇区至周山河街区及市区的联系主要通过规划海军大道和姜高路来完成,镇区至各行政村的道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宽9-14米),行政村之间的联系道路等级不低于四级(宽7-9米)。

第三节镇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第25条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白马镇用水水源为长江水。

2、用水量预测

镇域自来水总用水量为1.4万立方米/日。

3、供水规划

镇域用水全部由泰州市区域供水干管供水,给水管经姜高公路将清水引入镇区给水管网。

4、管网规划

从镇区自来水管网引出给水管,沿通往各个行政村的道路铺设至各行政村和工业区。

第26条镇域排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预测镇域污水量为0.6万立方米/日,其中镇区和镇工业集中区0.57

万立方米/日,其余乡村0.03万立方米/日。

2、污水处理规划:

白马镇区污水由镇区统一收集后沿328国道送至泰州市城南第一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

各基层村污水可设置微动力埋地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然后用作农肥或排放。

第27条供电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至规划期末预测全镇总用电负荷将达2.3万KW。

2、电源规划

近期全镇以现状35KV变电所为电源,远期改造为110KV变电所,以110KV变电所为电源。

3、镇域配电网规划

全镇以规划110KV变电所为电源,以10KV线路为主要配电网络,10KV主干线路沿镇域内主要道路敷设至各行政村。

4、线路规划

电力线路应按道路走向及规划的电力线路走廊统一布置架设。电力线路原则上以路东路南为主要通道,与电信线路分置道路两侧。

第28条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容量预测

规划至2020年全镇固定电话主线电话普及率达60线/百人,规划全镇交换机总容量达1.7万门以上。

2、局所规划

规划村庄电信由镇区电信局统一供给,村庄不设模块局,每个村庄可设邮政服务网点一处。

3、线路规划

至规划期末,全镇将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发展各种多媒体及宽带新型业务,加快信息化小区的建设,在镇域内至各行政村均采用光纤接入,镇域电信主干线路均沿主要道路敷设,电信线路以路西路北为主要通道。

第29条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1、用户预测

至规划期末,白马全镇人口将达3.2万人,预测有线电视用户达0.9万户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2、管网规划

镇区有线电视线路将根据城镇建设的要求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电视管道原则上与电信管道同侧敷设。至各农村居民点的有线电视主干线路均沿主要道路敷设。

第30条燃气工程规划

1、用气量预测

镇区天然气用户耗气定额:2510MJ/人·年,民用与工商用气比为50:50。其余乡村瓶装使用率达到100%。

2、气源规划

镇区近期仍由现状液化气储罐站供气,远期采用管道天然气,由市区燃气管网接入。其余乡村规划仍采用瓶装液化气。

3、管网规划

为保证供气安全,采用环状加支状的布置方式,中压管沿将军路敷设。

第31条防灾规划

1、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按8度标准设防。

2、镇域河道近期按50年一遇防洪设防,远期按100年一遇防洪设防。

第四节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第32条环境质量目标

1、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Ⅲ类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3、声学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生活区噪声≤55dB(A),交通噪音≤70dB(A)。

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33条环境保护对策

1、编制镇区环境保护专业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2、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引进环保资金、环保项目、环保新技术。

3、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企业。

4、坚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镇性质、规模

第34条城镇性质

近期为泰州市主城区南部近郊的现代化商贸旅游城镇,远期发展成为城区南部的功能片区。

第35条城镇人口规模

近期:1.5万人,远期:2.5万人。

第36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180公顷(其中镇区140公顷,工业集中区40公顷),

远期:325公顷(其中镇区245公顷,工业集中区80公顷)。

第37条人均建设用地

近期:120平方米(其中镇区93.3平方米,工业集中区26.7平方米),远期:130平方米(其中镇区98.0平方米,工业集中区32.0平方米)。

第二节镇区总体布局

第38条规划布局原则

充分考虑镇区现状,依托老镇区,利用现有条件,合理规划路网,全面提高镇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39条镇区发展方向

镇区以开发内涵为主,适当向东、北发展。

第40条规划用地结构

白马镇区规划用地结构为团状,镇区发展依据现状形成“一心、两带、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迎宾路东侧镇行政、商业、文化中心。

两带——秧田河、东港河两条滨水绿化景观带。

三片——海纪馆建设、镇区建设及镇区建设预留三大片区。

第三节各类用地规划

第41条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132.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比例为54.0%,人均居住用地52.9平方米。

1、居住模式:镇区居住用地以迎宾路为界分为两大居住组团,即镇东居住组团、镇西居住组团。居住模式以多层和低层联排式住宅为主,严格控制低层低密度独立式住宅的建设。

2、控制要求:基本保留镇西原有居住用地,迁出其中部分混杂的工业用地,加强居住区环境建设。镇区农居及远期镇域部分建设用地内农居,应加以控制,逐步向镇区居住用地内集中。

3、开发方式:镇东居住组团以新建为主,新建住宅小区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秧田河以北地区现状居住密集,规划保留现有居住模式,重点进行环境整治,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发方式为统一规划、分期改造。

第42条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37.0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1%,人均14.8平方米。

1、行政管理用地

镇政府移址新建,建成行政办公中心,位于秧田河南侧、迎宾路东侧,同时镇区其它办公机关搬至行政办公中心,改善原有办公环境。现状镇政府保留,改为居委会办公用地。

2、教育机构用地

整合教育资源,对原有的镇区中学予以保留,扩大用地规模,小学及幼儿园迁入中学内,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采取与市区联办的方式,完善白马职教培训中心和海军泰州教育基地的建设。

3、文体科技用地

迁址新建位镇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中心,位于规划镇政府西侧,完善镇文体娱乐设施。

府前公园和居住区组团绿地内配备相应体育设施,供晨练之需。

4、医疗保健用地

原址保留镇卫生医院,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其规模应能服务于全镇。在居住区内按规范设置社区医疗诊所。

5、商业服务设施

完善现有的镇区商业设施,在金马大街与将军路交叉口附件形成镇级商业金融中心;沿金马大街、将军路两侧布置居住区级商业设施。

6、集贸市场用地

规划在姜高公路北侧、迎宾路入口处布置镇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综合型超市,在海纪馆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内布置旅游小商品市场用地;镇区规划农贸市场一处,位于镇区西侧、金马大街北侧。

第43条生产设施与仓储用地

规划镇区建设用地范围内不设生产设施用地和仓储用地。近期可保留沿姜高路北侧的部分生产设施用地,远期逐步调整到镇域工业集中区内。

第44条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3.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3%,人均1.3平方米。

镇区的对外交通联系东西向主要依靠姜高公路、南北向主要依靠塘许

路来完成。

第45条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39.9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6.3%,人均16.0平方米。

镇区道路基本采用方格网的布局形式,道路系统由三级组成:设镇区主干路——红线宽24-36米;干路——红线宽16-20米;支路——红线宽9-12米。

规划镇区主干路“二横三纵”。二横:金马大街、海军大道(海纪馆路),三纵:将军路、迎宾路、金东路。

规划镇区干路“一横三纵”, 一横:金叶路,三纵:泰白路、海军路、丰民路。(道路设计详见下表: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表二: 白马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镇区设机动车社会停车场2处。此外,镇区行政机关、公共场所必须按标准设置相应的停车场用地,居住区内根据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地。

第46条 绿化用地

规划绿化用地30.0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2.2%,人均12.0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3.0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9.4%,人均9.2平方米

1、公共绿地:规划在镇区政府南侧新建一处市政绿化广场,在居住区组团内新建三处街头绿地。沿主要道路、景观河流设置街头绿地和滨河绿化带,沿河绿带宽度不低于5米。

2、防护绿地:在镇区东南侧保留现状苗圃用地;沿姜高公路两侧设不低于20米宽的防护绿带。

第47条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规划工程设施用地2.7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1%,人均1.1平方米。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包括变电所、消防站、邮电设施、垃圾转运站、加油站、污水处理厂等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详见下表:中心镇区工程设施用地规划一览表)

表三: 镇区工程设施用地规划一览表

表四镇区建设用地计算表

注:镇域工业集中区用地约80公顷未计入。

第四节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第48条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用水量

白马镇镇区为1.26万吨/日。

2、给水方式

白马镇用水由泰州市三水厂供给,经泰高路、姜高路将清水引入白马镇给水增压站,经加压后供应全镇区及周边村庄。

3、给水管网规划

镇区给水管网布局,布置成环状管网,规划到干管、支管。

4、干管布置

中心镇区沿镇区主要道路呈环状布置,环网管径DN200-DN300。

在室外给水管道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120米。

给水压力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8MPa的要求。

第49条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实行雨污分流制。

2、规划污水量

白马镇镇区为污水处理量0.58万吨/日。

3、污水工程系统规划

白马镇区的污水统一送至泰州市城南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

4、污水管网规划

白马镇区污水主要在镇区主干道敷设污水管道,主干管管径D400-D500,汇集中心镇区、居住区及工业区的生活及生产污水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5、雨水管网规划

根据河流位置、地形、道路等划分汇水区域,布置雨水管道,分片收集,排入附近河流。

当道路红线宽度在36米以上以及三块板道路时,雨水管道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

6、水系整治

根据航运、雨水排放及防洪要求,对镇区的水系进行适当调整、拓宽和疏浚;沟通部分水系,使内河河水变活,达到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保留部分水塘,满足景观和滞洪要求;对零星的断头沟加以填埋,保证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第50条供电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至规划期末预测镇区负荷达1.75万KW,人均负荷8750KW/人,平均负荷密度7609KW/Km2。

2、电源规划:

近期全镇以现状35KV变电所为电源,远期撤销现状35KV变电所,改造为110KV变电所。

3、电压等级

根据我国现行电压等级标准及本地实际,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10KV,配电电压近期为10KV,远期为20KV,使用电压为0.4KV/0.22KV。

4、线路规划

电力线路应按道路走向及规划的电力线路走廊统一布置架设,远期镇区中心地段逐步实现20KV电力线路电缆埋地化。电力线路原则上以路东、路南作为主要通道,与电信线路分置道路两侧。

第51条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容量预测

至规划期末镇区主线电话普及率达60线/百人,规划镇区电信局交换机容量达1.2万门以上。

2、局所规划

以现状电信局作为镇区电信交换中心。

3、线路规划:

镇区电信线路均采用管道埋地敷设,以路西路北作为主要通道,与电力线路分置道路两侧。

第52条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1、用户预测

至规划期末预测镇区有线电视用户达0.9万户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2、管网规划

镇区有线电视线路将根据城镇建设的要求逐步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电视管道原则上与电信管道同侧敷设,道路建设时应预留有线电视管道位置。

第53条燃气工程规划

1、用户预测

至规划期末预测镇区气化覆盖率100%,实现住宅管道化率50%。镇区管道天然气用户达0.45万户以上。

2、管网规划

镇区为保证供气安全,采用环状加支状的供气管网。中压主干管沿镇区主要道路敷设,管径DE110,其余道路上敷设DE90-DE75。

第五节镇区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54条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期80%,远期达到100%。

2、环卫设施规划

居住区每150米半径设密封式垃圾收集站,镇区主要干道沿路每隔100米设垃圾收集箱,由专人负责清理。

中心镇区设一座垃圾中转站,位于镇区东西侧,用地0.3公顷。

按规范设置镇区公共厕所,新建和改造公厕应达到三类以上厕所标准。

第55条环境保护目标

1、地表水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类标准;

3、声学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生活区噪声≤55dB(A),交通噪音≤70dB(A)。

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处理率100%。

第56条环境保护对策

1、编制镇区环境保护专业规划,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2、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引进环保资金、环保项目、环保新技术。

3、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企业。

4、坚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5、加强环境管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新建项目严格环保审批,必须进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并执行“三同时”制度。

6、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7、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

8、加强环境噪声管理。

9、提高绿地率,调节局部小气候,降低噪音,减少扬尘,控制烟尘,美化镇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建成生态环境示范镇。

第六节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57条防洪规划

1、规划防洪标准:

根据白马镇的地位,规划白马镇按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2、工程措施:

综合运用挡、排、疏等手段,建立和完善镇区防洪工程体系。

在镇区的建设过程中做好竖向规划,低洼地区需垫高地面。

开发建设时注意保留一定比例的水面,水面面积要维持在10%以上。

第58条抗震防灾规划

地震基本烈度按7度设防。避震场所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中学、小学、体育场等用地。

疏散救援通道为城镇一、二级道路,必须保证畅通。对所有可能与次生灾害有直接相关的建(构)筑物,不符合要求的加固。

第59条消防工程规划

镇区设消防站一处,位于金马大街南侧、海军路西侧,用地0.3公顷。消防站配备消防车2辆,城镇主要道路设消防栓,栓间间距不大于120米。

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均应留出消防通道,宽度大于3.5米,保证消防

车通行。

第60条人防工程规划

在镇政府等大型公共设施、广场等处,安排人防工事。配备地下储备、地下车库、医疗设施等。

镇区人防工程应满足镇区30%人口的人防需求。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61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使镇区改造与新开发建设相结合,填平补齐,集约发展;由南向北,紧凑发展。

2、着眼长远,杜绝短期行为,切实做到长远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资源合理利用,提高镇区综合环境质量。

第62条规划期限与规模

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

规划规模:近期人口规模1.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80公顷(其中,镇区140公顷,工业集中区40公顷),人均120平方米。

第63条镇区用地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结合镇区改造,重点进行镇西居住组团的开发建设,新建住宅小区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居住模式以多层公寓式住宅为主,条形排列式低层为辅,控制独立式别墅的建设,开发方式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2、公共设施用地

近期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是白马行政、商业金融及文化中心的建设,提高公建规模和水平,调整中、小学建设用地,将中学体育场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

3、工业、仓储用地

近期迁出镇区内零散的、效益不好的工业企业,集中安排在镇区南部镇工业集中区内,采用成片集中布局。

4、对外交通用地

新设白马镇汽车客运站,加强秩序管理,创造良好形象。

5、道路广场用地

近期主要建设的道路有迎宾路、金叶路,改造的道路有海军大道(海纪馆路)、海军路、泰白路。新设镇区停车场二处。

6、绿化用地

近期新建镇区政府前公园,加强行道树的种植,结合河道整治进行滨河绿化,使镇区的绿化网络基本成型。规划期末人均绿化用地达9.0平方米。

第64条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1、给水工程

近期仍由镇区增压站引野徐增压站的用水,远期采用长江水源,启动镇域区域供水的管网建设。

2、排水工程

完善现有排水系统,积极筹备污水处理纳入市区统一处理的工程建设。

3、供电工程

近期全镇以现状35KV变电所为电源,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启动镇区110KV变电所的改造。

4、电信工程

以现有邮电局为全镇邮政、电信中心,完善镇域无线基站的建设。

5、燃气工程

新建一座燃气中压调压站,建设镇区管道天然气的管网建设。

6、消防工程

建设镇区消防站和镇区主要道路消防供水栓。

7、环卫设施

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设立镇区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箱和公共厕所。

第六章附则

第6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件组成。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6条本规划自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

第67条本规划由泰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由白马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_2020)文本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文本 前言 (3)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5)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 (6) 第二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9) 第三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市域防洪规划 (13) 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核心城市圈规划 (17) 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20)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1) 第六章城市用地布局 (22) 第一节总体布局结构 (22)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24) 第三节居住用地布局 (25) 第四节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26) 第五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26)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规划 (27) 第二节停车设施规划 (29) 第三节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规划 (31) 第八章园林绿地及景观风貌规划 (32) 第一节园林绿地规划 (32) 第二节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九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7)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 (40) 第五节供热工程规划 (42)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43) 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5) 第十一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6) 第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48) 第一节消防规划 (48) 第二节人防规划 (49) 第三节防洪规划 (50) 第四节抗震规划 (51) 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规划 (53) 第十四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五章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5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措施 (58) 第十七章附则 (59)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白马镇人民政府

白马镇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08年上半年,白马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及区委、区府各项会议精神,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形成特点、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新观念,按照“执行的先锋、落实的楷模、创新的典范”的总体要求,重点做活了“农业奠基、工业兴镇、三产富民”三篇文章,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心组织,抗震自救,带领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经过党委政府的努力,白马镇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阶段性任务,也在“5.12”抗震救灾的工作中表现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镇立足镇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构建了中心城镇,实现了半年经济新跨越。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282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72.6%;工商各税完成5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0%;招商引资完成37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86%;完成劳务输出16500人,完成全年任务10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农民现金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元;沼气池建设规划440口,现已规划全面完成190口,在建

364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二00八年上半年农村工作回顾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了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结合市、区“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我镇举办了农村干部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班,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半年,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臶”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等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规划并开始实施“一乡一品”特色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民主评议工作开展“三评三定”活动。 3、全面推行“党员议事日”活动。镇党委组织各支部开展“党员议事日”活动,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要求每村每季度必须开展一次,让党员、群众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组织管理,让党员、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特别是“5.12”地震以来,“党员议事日”是组织群众评议受灾群众民主团体,各村党支部还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扩大了“党员议事日”的影响力。 4、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效能建设”为中心,转变干部作风。目前,我镇领导干部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亲民、爱民、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广大干部队伍中更加浓厚。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池州市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文本

目录 一、总则 (1)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1) 四、旅游市场潜力与定位分析 (2) 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3) 六、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 七、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4) 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与项目建设规划 (4) 九、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规划 (5) 十、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6) 十一、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7) 十二、李白诗词旅游产品专项规划 (8) 十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8) 十四、旅游产业信息化规划 (9) 十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10) 十六、旅游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 (10) 十七、贵池旅游区与“两山一湖”旅游区的战略对接 (11) 十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互动性创建规划 (12) 十九、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保障体系 (13) 二十、附则 (13)

一、总则 第1条为促进贵池区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贵池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以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国家“十五”旅游规划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发挥贵池区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管理与利用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运用科学方法,塑造贵池旅游良好形象,构建贵池大旅游框架,以旅游带动贵池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贵池现代化建设。 第3条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适度超前原则。(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安徽省、池州市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重要文件、文献。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贵池区及各乡镇、街道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文物保护、水利、生态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 第5条规划范围。贵池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贵池区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8个乡,总面积2516Km2。 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时段为2004—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1)近期:2004—2010年,重点项目启动运营期。(2)中期:2011—2015年,全面启动配套建设期。(3)远期:2016—2020年,纵深发展提高层次期。 第7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相互协调。 二、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第8条优势分析。贵池区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千古杏花村、国家生态示范村——霄坑、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戏剧活化石”傩戏、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谷潭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这些资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是打造贵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第9条劣势分析。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之间的联动性差;旅游产业化水平较低;景点之间的交通不便捷;旅游人才缺乏。 第10条机遇分析。入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持续升温。安徽旅游业发展喜人,省旅游局预计,2020年全省入境游客将达160万人次,旅游创汇10亿美元,国内游客1.2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4亿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194亿美元。“两山一湖”旅游规划及其旅游经济的启动,为贵池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池州市政府确立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贵池区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贵池区旅游局作用加强,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监管和引导。这一切为贵池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外,交通将助池州旅游走进“圈时代”,贵池区外部交通将更加顺畅。 第11条威胁分析。周围自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部分景区景观破坏较严重;旅游人才缺乏,旅游投入较少。 三、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评价 第12条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贵池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共拥有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

某县总体规划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鉴定成果) 苍南县人民政府 苍南县规划建设局 二00八年八月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 我院于2006年11月以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制定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工作大纲,提交苍南县人民政府和规划建设局进行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编制和评审论证工作,苍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于2007年4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随后我院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苍南向24个部门和单位收集资料、对全县域范围进行踏勘并与近10多个乡镇进行交流和座谈,另外我们和规划建设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旅游局等重点部门座谈并交换有关苍南县各专业的规划意见。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项目组通过内部讨论、个别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理清关系,拓展思路,主要对县域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城镇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交通条件等重大问题形成初步方案,并于2007年11月12日通过了苍南县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讨论会,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月,国土部门编制的《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市县两级审查,我们项目组及时进行了“两规”的初步衔接,同时根据县域总规部门讨论会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间成果。之后于2007年12月3日和6日分别向苍南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基本形成统一意见。按照省市要求,在苍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在苍南成立“两规”衔接工作组,集中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为期1周多时间的专题衔接,并就两规衔接结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的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于2007年12月27日在杭州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联查。 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及两规衔接审查意见等,我们项目组对纲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于2008年5月9日省建设厅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论证会。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县辖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会议认为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技术线路和提出的县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规划纲要经过修改后,可以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温市规2008-107号文件,我们项目组对苍南县域总规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 于2008年7月17日苍南县人民政府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省建设厅、温州市规划局、浙江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方案的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专家认为为了统筹苍南县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各类设施布局,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苍南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县域总体规划是必要和适时的。规划编制工作符合程序,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同时在大渔湾围垦、“北群南点、双核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为了更好地衔接苍南县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基层意见,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苍南分片区召开征询意见会,并于有关部门进行衔接。 现根据专家意见和片区以及部门衔接,修改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签定成果,提交省市相关部门审查。 苍南县域总规项目组 2008.8.16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191128112529.docx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图集■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年十二月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功能和规模 (5) 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四章土地利用开发舷 (8)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9) 2

第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H 市政公用设施艷 (13) 第九章瞇系统规划 (18)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3) 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引 (23) 第十三章村民安地规划 (24)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 (2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 第十规划施 (31) 第附则 (32)

常宁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有色金属工业园总体规划(2011-2030)文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科学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各项建设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规宦和要求,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水口山有色金属工业园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自批准实施之日起,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年9月); 4、《常宁市水松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正式成果、2011年12月) 5、《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 6、《水口山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11月) 7、《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8、《常宁市松柏镇上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0年12月); 9、《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2010年8月); 10、《常宁市水松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1年8月); 11、《常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3月) 12、常宁市、水松地区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规划区1:5000地形图 14、国家、湖南省、常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规划期限* 2011—2030 其中,近期:2011—2015年 4

新州镇总体规划文本 6.25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 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06~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 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 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 (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 (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商丘市黄河故道总体规划文本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商丘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商丘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底进行了商丘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概念规划的招标,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七家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经专家对方案的评审,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中标单位,委托我院进行进行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工作,并开展林七水库、吴屯水库、民权林场三个景区的总体规划和局部的详细规划。 根据项目的多专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我院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组成联合项目组,共同进行本项目的规划工作。其中我院负责总体规划、相应专项规划设计和的林七水库、吴屯水库详细规划工作,北京林业大学负责水利工程专项规划工作,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计院负责林业工程专项规划和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的详细规划工作。 项目组于2009年6月12日至27日由我院进行统筹在商丘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调研,并进行了资料收集。在2009年8月中旬完成了初步方案。2009年9月下旬,根据市里的指示,对原确定的详细规划两景区林七水库和吴屯水库进行了调整,改为对梁园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包括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南景区进行详细规划。因规划用地调整,项目组先后于2009年10月和11月两次到商丘对梁园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天沐湖景区和任庄水库根据详规深度要求进行了详细调研,2010年1月上旬,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到京再次检查规划工作进展情况,听取项目组工作汇报,并给予相关指示和工作要求。 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各投标方案的前提下,在对黄河故道现状进行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商丘市各位领导、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和建议。根据工作进程,项目组多次组织会议,三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以求得到最科学的规划成果。 2010年3月,商丘市委市政府就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专题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落实大会,项目组汇报了总体规划成果和详细规划的方案成果,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和各部门充分肯定了规划成果,并提出了修正建议和意见。 项目组根据会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6月提交评审成果,商丘市政府组织了省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提交的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经评议,评委会一致评审通过总规成果和各详规成果,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 根据专家评审所提建议和意见,以及市属各部门的意见,项目组对规划成果再次进行深入修改,并进一步深化了相关内容,规划领导小组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多轮认真细致的校正、核对,在项目组和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最终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商丘市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天沐湖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任庄水库南景区详细规划》、《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申甘林带景区详细规划》共五项内容。 在本次规划工作中,得到了商丘市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领导小组、市政协、市规划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国土局、梁园区、民权县、虞城县、文物局、环保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作,特别感谢领导小组付出的辛勤工作,我们为他们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在此深表谢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商丘市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工程规划》联合项目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