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_陈珏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_陈珏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_陈珏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_陈珏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3

陈珏宇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要: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具体实践中已具一定的优势。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目前只是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并系统介绍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进展及实践进程,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述评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46(2008)02-0015-06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形成基础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起源

在历史上,“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 m er)在他们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由于他们是在单数的意义上使用“产业”(in2 dustry)一词,因此中文也常译为“文化工业”,以区别于复数的“产业”(industries)。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满足现状的社会控制工具。①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立场不同,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W alter Benjam in)就对文化产业和文化持乐观态度,承认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和历史意义,根据他的观点,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这两种观点———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产业的消极定义与本雅明强调自由的定义———引发了战后对大众文化的争论。1965年,马克拉伯(Machlup)基于他对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提出了‘知识工业’这一概念。随后,德国诗人和随笔作家汉斯?马格涅斯?恩泽斯伯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在1968年写作了《意识工业》一书。这之后,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正式提出了‘信息工业’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赫伯?席勒(Herbert I.Schiller)和阿芒德?马特拉特(A r mand Mattelart)就表明将革新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的利益和进步中去具有重要性。欧洲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使用了‘文化产业’的复数形式。欧委会还使用了另一个词:‘内容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应运而生,信息产业、媒体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等概念相继登场,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不再“把它当成一件‘好事’或‘坏事’,而是把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某些根本性变化联系起来看待。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第一次提出了

第10卷第2期Vol.10No.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W 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 on

2008年6月

June.2008

3收稿日期:2008-05-06

作者简介:陈珏宇,(1964-),女,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研究人员。

①参见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三种产业分类法。从此,不同类型产业的特征和功能,以及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及其功能的变化趋势,受到理论界的普遍重视。按照产业分类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可以把文化产业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艺术业和广播电视电影业,其提供的服务产品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表演;还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电台和电视台等文化性服务,其提供的实物产品如:绘画、雕塑等美术工艺品以及书籍、报刊、文物和音像制品等。而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应包括:教育、科研、体育和旅游等行业。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 I ndustry/Creative 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包括了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和功能的分析,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和战略的探讨,也有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案研究、区域研究、行业研究、比较研究和人文理论研究等等。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相继建立了完备的决策和研究机构,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英国在世界范围最早提出“创意产业”一词,并积极发展“创意产业”。1997年英国大选之时,托尼?布莱尔以“新工党、新英国(B ritain will be better with new Labour)”的竞选纲领而成为新首相。为了体现“新”字,布莱尔改组了内阁,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 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DC MS,简称“文体部”)成立了“创意产业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大力推进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DC MS创意产业工作组于1998年和2001年两次发布创意产业纲领文件(Creative I ndustries Mapp ing Document),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提出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这两份文件使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使各国开始关注因一个名词的整合而得到大发展的创意产业。

曼彻斯特流行文化研究所的研究认为,创意产业发源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意大利的米兰、荷兰的提尔堡、德国的柏林、芬兰的赫尔辛基、爱尔兰的都柏林。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以昆士兰科技大学为依托,建立了创意产业集群。他们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义如下:“创意产业的数字内容产品包括电脑游戏、网络、数字影像、数字电影、动画和电视电影的特效以及后期制作。”

另一种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义是由经济学家理查德?凯夫斯提出的,他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义是,“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与文化与艺术相关的,或者是为了娱乐的目的。它包括书籍与杂志的出版、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表演艺术话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影视,还包括玩具、游戏和时装等等。”

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是指,通过对源自个体的创见、技巧和天赋等智力活动进行知识产权的生产和开发,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相关产业。通常包括广告(Advertis2 ing)、建筑艺术(A rchitecture)、艺术和古董市场(A rt and Antiques Market)、手工艺品(Crafts)、设计(Design)、时尚设计(Designer Fashion)、电影与录像(Fil m and V ideo)、交互式互动软件(I nterac2 tive Leisure Soft ware)、音乐(Music)、表演艺术(Perfor m ing A rts)、出版业(Publishing)、软件及计算机服务(Soft ware and Computer Services)、电视和广播(Television and Radi o)等。此外,文化遗产、旅游和博物馆行业也被认为与创意产业关系密切,尤其是在服务方式方面适合于创意产业的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包括:(1)创意产业的源泉是个体独特的创意;(2)对独特创意的知识产权生产;(3)对知识产权的市场推广;(4)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关于创意产业的边界(boundaries),特别是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及娱乐业的交叉争论一直很大。很显然它们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不过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 I ndustries Task Force)采用的该定义有它的优点,即人们可以直接从中领悟创意产业需要经济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来实现的。

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反映和表现,主要起到促进人的发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等作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化的经济功能正在逐步被认同和推动。

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

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用“版权产业”来说明文化产业状况,将文化产业视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其“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分销版权产业和版权相关产业等。

1997年,芬兰在《文化产业最终报告》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它强调内容生产,不再提工业标准,称“内容产业”,包括建筑、艺术、书报刊、广电、摄影、音像制作分销、游戏及康乐服务等。

1998年世界银行的《文化与持续发展:行动主题》报告中提出:“文化为当地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会,并能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凝聚力”。在很多国家,文化经济化的新形式和新概念不断出现和推出,如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被提及最多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结合创作、生产等方式,把本质上无形的文化内容商品化。这些内容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形式可以是商品或是服务。”与之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一般则指那些“来源于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相比较,除了扩大了产业范围,更加注重以政策引导带动产业转型,将文化部门直接转换成产业部门。

(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的基础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源于不同的国家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主流趋向。在总体上通用的文化产业总称之后,又有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等主要概念,它与“文化经济”、“文化贸易”成为交叉关联概念,与体验产业、休闲产业、注意力经济有着密切联系。不同国家或地区鉴于自身优势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不同的理念。如美国主要以版权产业作为总体理念,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主要推出创意产业概念,日本等国则十分重视“内容产业”的提法。总之,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分工、分类的历史产物,其形成具有历史基础。

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结构性的变化,而二战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一次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在增加,第二次产业服务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第三次产业的内涵、总量及其知识化程度在迅速扩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及重要程度逐步超过第一、二次产业。而第三次产业中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在第二次产业中的作用份额不断增大,又使三次产业划分无法反映当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作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最初思想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他将初级阶段生产的产业称为p ri mary industry,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叫做secondary industry,处于第三阶段生产的产业叫做tertiary industry。费希尔所用的这三个单词,p ri mary有最初、初等的含义, secondary有中等的含义,tertiary有第三级的含义。所以,翻译也有“第X个产业”(简称第X产业,反映产业发展时序)与“第X次产业”(反映产业的演进层次)两种,只是历史的局限,当时只划分为三个先后层次。面对产业不断分化、发展、演进的实际,我们可将这种划分引申为按产业的发展时序分类与按产业的生产力层次分类:农业、工业、服务业、知识产业等,它们依次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和第四次产业。第四次产业是知识产业,它由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构成,包括高科技产业中的智力知识密集型子产业,如信息开发业、航天产业、生物产业、海洋产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等。美国经济学家拉波特就是持这种观点。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即世界经济的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以此为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由于企业寻找竞争优势,使符号价值不断进入各种生产性活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建立在这一种原因的基础上的。从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看,不同产业有依次延递、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趋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产值和工业就业成为国民总产值和总就业的重要部分。此后,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日益临近,第三产业又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文化产业是继第三产业之后的更高次产业,(有的研究者把它与信息服务业同归为第四产业,还有研究者把它归为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因此,它将随着产业高级化

第10卷总第38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的进程而变得日益重要。文化产业的这种发展趋势,是我们收入增加和需求层次上升所导致的结果。

二、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从国际创意创业的发展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联合国2004年举行的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创意产业已经占世界G DP的1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每年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达4.1万亿美元。

现简要介绍几个有特点的创意国家:

(一)创意英国。受电视广告和软件行业的推动,十年来英国创意产业规模几乎翻了一番。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2001年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Creative Industry Mapp ing Docu2 ment),当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磅,占G 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 DP的贡献;2001年的出口值高达103亿英磅,且在1997~2001年间每年约有15%的高成长率,而同期英国所有产业的出口成长率平均只有4%。2002年,英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十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以增加值计算,软件自2002年取代服装成为最大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虽是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但却是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195万的从业人员)。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创意产业成功推动了英国出口,有效地抵补了货物贸易逆差。英国人这样介绍自己的科技优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研发经费占全球的5%,创作全球科学著作的8%,被引用数量占9%;科学家获得70多次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最近10年中,5次获得诺贝尔医药奖;世界上平均每10种抗生素中就有5种出自英国的医药制造业。

(二)创意美国。早在1992年,当微软超过通用的时候,《纽约时报》就评论说,微软的唯一工厂资产是员工创造力。比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1999年报告》中指出: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净产值为3484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4.3%。在1977年—1997年间,核心版权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6.3%,而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7%。在这20年间,美国版权产业就业人口翻了一番,达到380万人,占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9%,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4.8%,而同期美国经济就业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 1.6%。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从国外销售和出口中创利668.5亿美元,超过了包括农业、汽车、汽车配件和飞机制造在内的所有主要产业。据统计,到2001年,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美元左右,约占国内总产值的 5.24%。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

(三)创意法国。作为创意产业重点行业之一的法国设计业,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法国设计业所涵盖的设计领域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时尚设计、企业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包装设计、设计研究等。其中,产品设计占所有设计公司业务量的60%,是设计公司主要的业务内容,但是产品设计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2001年产品设计的营业额仅占全部设计业的12%;包装设计利润率相对较高,虽然它只占设计业业务量的35%,但营业额却是设计业的35%。据法国工业设计促进协会预测:法国设计业的年营业额约为22~30亿欧元。

(四)创意瑞士。代表创意设计发展规模与程度的“创意指数”已成为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2007年发表的全球各国竞争力排行榜,以及2007年《洛桑I M D国际竞争力报告》排名表上,瑞士都位居榜首。上述两份国际权威报告在阐述瑞士何以获得殊荣时强调说,瑞士除了拥有稳健的投资环境与优秀基础设施等硬件外,高水平的技术创意产业,以及由此带动的创意经济,推动了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攀升。以高水平的技术创

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

意产业为龙头,瑞士的创意经济,成为国家整体竞争力攀升的核心因素。瑞士腕表制造业集中代表了瑞士创意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成功提升。瑞士腕表制造工艺以及腕表外形上体现出的无限创意,展示了瑞士非凡设计的创意文化。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截至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瑞士拥有近630家制表企业,从业人员约3.5万人。瑞士腕表1998年生产总量约为3390万只,产值约为82亿瑞士法郎。如果再将元件、时钟等产品出口计算在内,瑞士制表业为该国第三大出口行业,其出口总值约为76亿瑞士法郎,远超其竞争对手日本、德国等,稳居世界第一位。

(五)创意荷兰。20世纪80年代初,创意产业在荷兰开始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当时在荷兰,创意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商贸公司的业务主管或经理,他们注重创意与商业的紧密关系。因为荷兰人始终相信,没有创意的产品缺乏竞争实力,难以维持生存基础,而没有创意的商业经济也不会得到市场的长期认可,更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荷兰人开始把创意产业从纯粹的商业运作中分离出来,使其单独成为一个行业。有统计资料显示,荷兰是全球创意产业员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年专职从事创意工作的从业者已经达到近50万人,估计占全荷兰就业人口总数的47%左右。2006年荷兰创意和设计产业出口营业额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估计目前每年仍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

(六)创意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自从1994年发布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来,就将创意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并且成立了布里斯班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作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直接支持的国家级创意产业振兴机构,努力以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孵化产业主体,主导产业发展。在澳大利亚,1999年创意产业已占G DP的 3.3%,就业人数34.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3.7%。

(七)创意新加坡。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这个以创意产业建设创新城市的政策取得了空前成功。据2002年的统计,新加坡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2.8%~3.2%,而且最近10多年来创意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 DP和总就业人数的增长率。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亚洲创意枢纽,并极大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根据2005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的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三。

(八)创意日本。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当中,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 DP十多个百分点,已经成为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以年营业额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三、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感受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纷纷规划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以国际化的视野、高起点的要求,以重塑国家、城市形象为载体,以提高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经验如下:

一是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意产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际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制定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落实和推进。

二是制定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如英国创意产业的推动政策主要包括:创意出口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保护智慧财产和地方自主权等6项。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和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逐步加强制度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制作经销、出口等环节进行扶持。美国也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及全社会支持文化艺术。从法律、

第10卷总第38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政策、资金、人才、市场动作等多方面创造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还充分利用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支持文化商品占领国际市场。

三是重视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目前,美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此外,美国利用各种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创意人才进入美国。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

四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据统计,美国目前近50%的产品出口依赖知识产权保护,而在20世纪50年代,这一比例只有10%,今后这种趋势还将日益加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合法权益,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五是成立创意产业基金。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以此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

六是建立创意产业园区。欧美创意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基本都建立了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发展园区可推动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集聚,使各种文化企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集聚,形成一定的规模化经营。

七是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能共享多种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性,便于开展企业合作,从而产生互补效应:同类产业集群也有利于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发展环境,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 OH0)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八是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完善。从创意策划到产品制作、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场运作体系,能够较好应对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同时,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文化创意产业这一体系的本土化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韩国十分重视本土软件的开发应用,韩国Haansoft公司自主开发的表格处理软件Nexcel已与微软的Excel相媲美,使得微软在韩国软件市场上的统治地位日益趋弱。韩国电影最大成功之处也在于其发挥本土优势,使用本土演员,本土资金,发掘本土市场。韩国近几年全国最畅销、票房成绩最好的电影,几乎全是韩国本土电影,2005年本土电影比例达到了62%。

九是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小组,负责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韩国政府也制定了文化产业促进法及相关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借鉴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

十是建立创意产业发展的统计评估体系。欧美发达国家在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构等方面,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E?凯夫斯著.孙绯等译.创意产业

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2][美]戴维?哈维著.阎嘉译.后现代的状况:对文

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澳]斯图亚特?坎宁安.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理沦、产业和政策的涵义[J].世界文化产业发展

前沿报告2003-200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4]U ltural I nitiatives Silicon Valley.Creative Community

I ndex:Measuring Pr ogress T oward a V ibrant Silicon

Valley[R].2002,htt p://www.ci-sv.or,}}index.

sht m l.

[5]Cutler&Company.Pr oducing D igital Content:An A2

bridged Versi on of the Sep te mber2002report for the

Depart m ent of Communicati ons,I nf or mati on Technol o2 gies and the A rts[R].Australia,2002.

[6]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133032458.html,.au/data/assets/pdf file/

18956/Cluster Study Stage.2Report pdf.

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讲解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两年新近出现的一个名词。目前人们所认为的文化创意产业很多都是来源于英国的创意产业版本。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主要包括广告、设计、电视广播、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古董及文物等行业。 二、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1.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1)概况 纵观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就越高。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文化“巨无霸”的地位,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近几年,美国文化产业经营总额已达到几千亿美元,从事文化艺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已超过1700多万人。纽约市每年就有约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在文化产业中流通,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仅次于华尔街。 (2)以电影业为例,分析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2005年11月18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正式上映,全球票房达到了18820万美元。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2亿美元,比日本一年的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效益还多。而这部影片不过是无数成功的好莱坞商业影片中的一例。美国影片产量只占世界的6% -7%,却占据全球影院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窥一斑而测全貌。从电影业这样一个美国文化产业最著名的部分,我们也不难总结出一些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 ①实行积极、精确的营销政策 我们还是以好莱坞的电影业来说明这一点。好莱坞影片的高票房首先应该归功于其前期成功的营销策划。好莱坞电影营销中包含市场调研、媒体广告和效果跟踪三个有机部门,也就是说,好莱坞的电影营销并不仅仅就是简单的广告宣传投入而已。从目标市场的获得、分析、定位,到后期对投入的追踪调查、总结分析,每一个步骤都不曾忽略。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电影营销中,则明显的是片面强调了广告和宣传,几乎忽略了市场调研和效果跟踪,营销的精确性和科学性较为欠缺。 ②赢利模式多元化,深度挖掘一切可创造利润的资源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阅读题及答案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阅读题及答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2014年,在“反四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争局面,截止2014年底,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这些现状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低水平,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以及在新形势以下临着重大调整的机遇,这些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zxlm摘编自于建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材料二: 分行业类型来看,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0%,占9.3%;而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占52.1%,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此外,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属于文化服务业的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构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文化创意创投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意中国》选择的制作路径——文创、投资、综艺跨界融合,则显现了其对文创产业“痛点”的把握,即搭建项目、创业者与金融、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让文创业者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 节目依托综艺这一日臻成熟、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以及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全媒体的播出架构,形成了更具关注度、话题性、实效性的平台。投资人、文化名人、创业达人做嘉宾,或给出前瞻规划,或提供理性建议;投资机构代表和百姓投资人组成“百人天使团”,根据各自投资意愿,选择文创业者与项目。对参加《创意中国》的文创团队和创业者而言,闯过“猎奇好创意”“创意秀出来”“资本爱创意”三关后,就可以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就可能遇到投资的“天使”。从《创意中国》录制开始,短短3个月,就有12家创业公司与现场的投资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 (sdzxlm摘编自梅松《为文创搭建更多对接资本的平台》) 材料四: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在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单纯的文化与旅游的集聚已难以立足。未来,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将会越来越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以有效融合为核心。在一个开放的文化旅游循环中,文化和旅游是主体,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 缺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

英国总结十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

英国文化部总结10年创意产业发展成果 来源:北京文化创意网 2007-12-11 14:40:22 在英国首相布莱尔即将离任之际,各界纷纷展开了对他执政10年功过是非的讨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持续增长、北爱实现和平,功不可没;陷入伊战泥潭、丑闻迭出、国内诸多政策失误,形象大损。 而在“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最重要的成果中,他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1997年大选上台后,布莱尔着手成立“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推进文化、个人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以此作为“新英国”计划的一部分。这一作法后为各国所效仿。实践证明,创意确实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07年3月,布莱尔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演说指出,与10年前相比,英国的艺术和文化更加自信、更富有创意,也更鲜活了;而这应归功于国民的创新能力及公私共同资助艺术的混和经济模式。随后,英国文化体育与传媒部发布《文化与创意2007》(Culture & Creativity in 2007)报告,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了这10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可谓是为布莱尔的执政成果作一诠释。 布莱尔欢呼艺术的“黄金时代” 2007年3月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参观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并发表了关于英国10年艺术产业改革的重要讲演,英国引人入胜的文化生活(Britain’s cultural life is“spectacular”)。他认为,与10年前相比,英国的艺术与文化更加自信、更富有创意,也更鲜活了。 随后,英国文化体育与传媒部发布了《文化与创意2007》报告,以案例的形式总结了英国10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并在新闻稿中以“首相欢呼艺术的‘黄金时代’(Prime Minister hails ''''Golden Age'''' in the Arts)”为题,肯定了布莱尔10年执政生涯中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内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范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内容需要富有文化的内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内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

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已延伸到“创意产业”领域,并将其分为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三项。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由于其文化内涵性,在一些地方,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都不太相同。大体上,世界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四种:日本、英国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创意工业。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教学提纲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与发展模式解析 1.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2.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开发模式 由于园区自身特点的不同与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学术界对于园区的形成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提法,但是纵观国外知名园区的发展经验,大致可将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模式。 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

到900个以上。这些文化创意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进行过多参与,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注重集群效应,其中诸如纽约SOHO 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已成为世界文化创意园区的典范。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定位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因此,韩国文化创意园区大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诸如坡州出版产业园区、HEYRI艺术村、韩国民俗村、富川影视文化区都是韩国较具代表性的创意园区。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7年成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政府在支持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中实践出一套独特的运营管理模式,即“一臂之距”模式。所谓“一臂之距”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并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和文化的延续性,诸如以表演艺术闻名的伦敦西区、音乐产业集聚的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的布里斯托尔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园区相继应运而生。 3.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模式解析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word文档整理分享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目录 一、纽约SOHO区: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园区简介 (二)园区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1.SOHO艺术区形成的基础 2.SOHO艺术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艺术品经营为龙头 2.以时尚产业为特色 (四)入驻机构情况分析 1.SOHO区现驻绝大多数为商业机构 2.现驻画廊情况 3.现驻博物馆情况 4.现驻影剧院情况 5.现驻商铺情况 (五)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以第六大道为界,SOHO区东部入驻机构较西部密集 2.画廊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心地段 3.博物馆分散在四个区域 4.影剧院集中分布在百老汇街和第六大道 5.时装等时尚店铺沿主干道集中分布 6.SOHO区的代表性建筑:铸铁建筑 (六)园区配套 1.SOHO区基础设施 2.SOHO区商业配套 (七)园区运作模式与政策保障 1.纽约市为SOHO区制定了严格的改造方案 2.纽约市政府为SOHO区充当“把关人” 3.曼哈顿第二社区委员会负责规划SOHO区社区服务 4.SOHO联盟具体承担社区服务 5.社区居民通过选举和志愿服务参加SOHO区管理 (八)园区经验 1.工业遗产再利用使SOHO区保留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2.非政府组织对SOHO区的存留和发展至关重要 3.政府通过严格的审查机制保持SOHO区的艺术性 4.入驻商家对艺术性的自觉保持使SOHO区成为独特的艺术商业区

二、韩国Heyri艺术村: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HEYRI艺术村发展概况 1.HEYRI艺术村简介 2.HEYRI艺术村重要的文化地位 3.HEYRI艺术村的三阶段发展历程 (二)HEYRI艺术村发展主体分析 1.产权开发方:HEYRI艺术村数百位艺术家 2.建设规划方:HEYRI艺术村规划中心-设计协会 3.管理运营方:HEYRI艺术村投票选举产生的理事工会 (三)HEYRI艺术村产业业态分析 1.HEYRI艺术村产业总体业态 2.HEYRI艺术村核心艺术产业 3.其他与艺术相关的产业 (四)HEYRI艺术村空间布局 1.设施构成 2.功能分区 3.代表性建筑 (五)主要艺术家与机构入驻情况 1.入驻艺术家工作坊创作机构情况 2.入驻博物馆/展览馆展示机构情况 3.入驻音乐厅/剧院演出机构情况 4.入驻画廊/艺术商店交易机构情况 5.其他机构组织入驻情况 (六)HEYRI艺术村的营销平台与服务平台 1.举办国际性的艺术节庆和盛会,吸引国内外艺术爱好者集聚 2.召开各种文化艺术研讨会开办艺术学校,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学习 3.建立旅游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中心、出入境管理处等服务平台 (七)政府政策支持与组织机制保障 1.韩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在资金、人才、组织等方面扶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2.韩国政府鼓励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给予艺术家联盟土地开发权 3.韩国坡州市政府设文化观光科、HEYRI事务局等机构负责HEYRI艺术村的发展工作 4.HEYRI艺术村设立理事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采取会员制管理 (八)HEYRI艺术村的成功关键要素分析 1.具有艺术气息的不同风格的建筑成为HEYRI艺术村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2.全年无休的艺术节庆和文化活动成为艺术爱好者学习和交流的集聚地 3.签约众多知名艺术名家,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了集聚区的影响力 4.艺术全产业链模式、产业研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实力 5.艺术村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平台,推动了区域内文化企业与艺术机构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这些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都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信息艺术设计运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创意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域的发展与呈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参与,这样也就构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 (1)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借助创意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英国凭借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产业里个人才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设立的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协调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购买扶持,在10 年之内,创意产业在英国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2002 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9 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约有122000 家公司注册。到2002 年6 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90 万,并继续增长,成为英国解决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信息艺术设计的发展,引起了创意产业中业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数据通信、可视电话、计算机通信、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互联网、遥测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等等。通信行业与新闻媒体、语音视频、电影、音

乐、数据库等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 结合,信息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在美国,由于注重法制与出自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版权产业”,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 年由经济学家完成的关于版权产业的经济报告中证实――版权产业在对经济实际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版权产业都超过了美国其他经济行业,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 年,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经济12.96%的增长率,而全部版权产业则贡献了23.78%的增长率。他们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销售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 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增值、就业水平和海外销售三方面持续增长的趋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地位。面对版权产业的状况,美国产业界深深感到:过去24 年,版权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21 世纪,当新的信息技术支持版权产业的发展时,将带来的是版权产业新的驱动力。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 的方针,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9 年2 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_陈珏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3 陈珏宇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要: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具体实践中已具一定的优势。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目前只是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并系统介绍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进展及实践进程,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述评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46(2008)02-0015-06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形成基础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起源 在历史上,“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 m er)在他们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由于他们是在单数的意义上使用“产业”(in2 dustry)一词,因此中文也常译为“文化工业”,以区别于复数的“产业”(industries)。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满足现状的社会控制工具。①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立场不同,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W alter Benjam in)就对文化产业和文化持乐观态度,承认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和历史意义,根据他的观点,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这两种观点———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产业的消极定义与本雅明强调自由的定义———引发了战后对大众文化的争论。1965年,马克拉伯(Machlup)基于他对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提出了‘知识工业’这一概念。随后,德国诗人和随笔作家汉斯?马格涅斯?恩泽斯伯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在1968年写作了《意识工业》一书。这之后,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正式提出了‘信息工业’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赫伯?席勒(Herbert I.Schiller)和阿芒德?马特拉特(A r mand Mattelart)就表明将革新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的利益和进步中去具有重要性。欧洲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使用了‘文化产业’的复数形式。欧委会还使用了另一个词:‘内容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应运而生,信息产业、媒体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等概念相继登场,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不再“把它当成一件‘好事’或‘坏事’,而是把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某些根本性变化联系起来看待。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第一次提出了 第10卷第2期Vol.10No.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W 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 on 2008年6月 June.2008 3收稿日期:2008-05-06 作者简介:陈珏宇,(1964-),女,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研究人员。 ①参见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五种典型模式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五种典型模式 近年来,文化创意园区这一载体在世界各地发展的有声有色。我们在考量与反思创意文化园区的同时,也跳出我们现有的目光,用更宽阔的视野,抱着真诚学习的心态,去了解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模式以及他们的成功之道,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按园区形成方式和核心竞争力的划分,可以将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艺术联姻商业”的模式、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的模式、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和科技为核心的模式五种模式。 美国纽约SOHO区:“艺术联姻商业”的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国,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产业门类,也是全美出口份额最大的产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版权制度的保护。 纽约SOHO(苏荷)区是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它曾是一个被废弃的地下工厂,因有大量闲置房屋且租金极其低廉,被一些从欧洲移居纽约的艺术家看中,发展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区。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园区发展,纽约市政府出台法规,规定非艺术家不得进驻。全盛时期,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如今,SOHO区成为一个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完善社区。由于商业化的侵蚀,苏荷区的房价飞涨,生活成本飞涨。苏荷区画廊林立而豪华,艺术市场多被画廊老板所垄断。自由的前卫艺术家已成为一代元老,新一代的艺术家认为苏荷“堕落”了,商业气氛已从根本上取代了艺术气氛。 纽约依靠自身的国内外地位和综合实力,很自然地成为人才高地,各类人才的大量汇聚又激发城市建构创意资本的能力,进而为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纽约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能够创造大量机会释放不同群体的创意,因而可以引致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并为其提供激发创意的永久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发展。纽约是著名的移民城市,自由、宽容、生活方式多元化,对艺术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艺术家在苏荷区集聚之后,这种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园区的创造活力,造就了如今时尚、个性、前卫,集艺术、时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创意产业园区苏荷。 苏荷区所在的曼哈顿岛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创意园区的发育,园区的欣欣向荣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此类园区的重要生命体征。 英国伦敦西区: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况 与英国沿用的“创意产业”相比,美国则采用“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的分类方法,按此新分类方法,英国所指的13项文化创意产业,几乎已全部列入美国所指的版权产业。 早在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简称IIPA)已利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特定产业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 1990年,IIPA第一次调查与版权保护有关的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在贸易中的地位,第一次将美国版权产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归到了一起。1990年11月,IIPA委托有关机构首次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报告;1992年9月,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1977-1990年》;此后分别于1993年10月、1995年1月、1996年10月、1998年5月、2000年12月、2002年4月、2004年平均每一两年发表美国版权产业系列报告。这些报告从增值、就业和出口等方面反映了美国版权产业概况及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 “2004年报告”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 在以前关于版权产业的九个经济报告中,IIPA将版权产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部分、发行、版权关系。这是lIPA在1990年的首个报告中发展和界定的。 “2004年报告”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 在以前关于版权产业的九个经济报告中,IIPA将版权产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部分、发行、版权关系。这是lIPA在1990年的首个报告中发展和界定的。 在“2004年报告”中,IIPA仍然使用这四种分类,但为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IIPA采用由世界知识产业组织(WlPO)界定的四种版权产业分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其中: 分类项目定义主要产业群 核心版权产业(Core Copyright)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 其它物品的创造、生产 出版与文学:音乐、剧场制作、歌剧、电影与 录影;广播电视;摄影;软体与数据库、视觉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内容提要:“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刚刚开始播种的“创意产业”正在中国各地全面展开。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九届十一次会上的讲话时提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等六个行业中心”。北京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大势,既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探索和认识,以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 全球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带动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中国的高度重视。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产业的提出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目前,对相关概念还有不同的看法,欧美称之为创意产业,有的国家称为文化产业等,中国台湾使用的概念是“文化创意产业”,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将文化创意产业做了以下定义:“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英国和台湾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以下13种类型: (1)视觉艺术产业:从事艺术品的创作及经营。 (2)表演艺术产业:从事戏剧、歌剧、舞剧、音乐等表演及经营。 (3)文化展演设施产业:从事美术馆、博物馆、演艺厅等的经营管理。 (4)工艺产业:从事工艺设计、工艺创作、工艺品展售、工艺品鉴定等。 (5)电影产业:从事影片制作、发行、放映及电影周边生产制作服务等。 (6)广播电视产业:从事无线电、有线电、卫星广播电视、电视经营及节目制作供应。 (7)出版行业: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不含电影发行及广电节目和录像带节目的发行。 (8)广告产业: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制作等,独立经营分送广告和招揽广告也属此类。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由lovebear 发表于2013-04-07 来源:中国国际动漫网我要评论 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另外,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 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广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大理和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西安、成都和重庆)以及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沙)。另外,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 1、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交易为主。目前北京首批规划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创意类企业2万多家。此外,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并强调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图1环渤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

2、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上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单,集聚区总数达到了75家,建筑面积225多万平方米。上海以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为目标,推动着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聚集了一批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图2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分布概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