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今天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互联网的碎片化已经不只是单个现象。各种信息和内容五花八门,这就是信息和内容的碎片化。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让他有兴趣关注的点是很不同的,这是用户兴趣的碎片化。每个人不用整块的时间,而只是在零星的时间使用互联网,这就是时间的碎片化。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导致所需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角落,这是资源的碎片化。各种碎片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这个碎片化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如此。可以说“碎片化”是Web2.0后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

碎片时代带来了浮躁,可以说这不仅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通病,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大家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喧嚣一时的东西很快就能成为过眼云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过去谈情说爱,靠的是鸿雁传书,从写信、寄信、等信到读信、回信,一个漫长的过程,拉长了感情交流的酝酿积蓄。在《围城》中,钱钟书是这么说的:“做了朋友通个电话算接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现在的情侣们,互相用书信来交流感情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不用说电话,各种更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短信、视频,在沟通无障碍的同时,又使得人们再也没有耐心去等待信息的到来。

碎片时代另外带来的是海量信息与注意力转移之间的矛盾。您本来打算上网是收邮件的,但是在打开网页的时候被腾讯QQ上弹出的一则新闻吸引,看完新闻后,又找到某个明星的八卦消息,点击链接后又发现《行尸走肉》新的更新剧

集。两个小时之后的结果是最初要收的邮件还没有收。这是一个场景。在很多类似的场景中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信息碎片化

对碎片化的研究在传播学的领域是最广泛的,其官方的定义是: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互联网在Web2.0前的传播模式是简单的单向传播,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由政府、各种机构或者媒体等某个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发布,而个体用户只能接受。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微博和微信被大众所广泛接受,使得任何一个个体用户都有机会去分享他的信息,为人所关注,甚至成为自媒体,从而成就了个体对个体的新传播模式。不同来源的信息不可能符合统一的规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整理分类分发渠道,使得所有的信息是凌乱无序,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整个互联网传递。就像现在同一则新闻,会以不同家媒体报道出现在不同的论坛上,出现在各个网民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上。所以当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微博会给你数万条信息,百度会给你数百万个结果,一部分是重复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当然还有一大半是不相关的。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某件事的全部,就需要从各个角落找出真相的各个碎片。

互联网上信息碎片化的一个结果就是,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反而越来越难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面对整屏的信息,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信息变成了一个课题。

内容碎片化

看起来类似,不过内容碎片化和信息碎片化有所不同。信息碎片化是从整个互联网的角度出发,网络上的信息太多太乱太碎太杂;而内容碎片化则更多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指的是个体人为把整体的内容分化成碎片。

问个简单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完整看过几本书?这个问题的重点就是“完整”。如果把“完整“二字去掉,很多人可能都看过很多书,而事实就是,很多人,不只是学生,选了很多不错的书,但是每一本都是只看了其中的一部分,而这就是内容碎片化。如前文所说,浮躁是碎片化时代的一大特征,人们又渴望了解又急于求成。面对完整的信息,只有碎片被接受了。

兴趣碎片化

我们再来看兴趣的碎片化。处在不同社会地位和利益群体的互联网受众对信息内容的需求都是完全不同的,加上自我意识强烈的80、90后占比较大,互联网受众不愿意被动接受传播内容,而是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个个不同。信息需求在整体上体现的多样化和异质化就是兴趣碎片化。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上是“流量为王“,也就是看谁能大量占据用户的时间。做好内容是“内容为王”,用内容来吸引用户,做好移动应用是“应用为王”,也就是用移动应用来吸引用户。在这里“内容”属于信息,而“应用”是个性通道,而最终也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流量,占据用户的使用时间。

人们早已不满足于7点钟的新闻联播。我们可以通过网页新闻了解这个社会,也可以看迅雷推送的新闻,还可以通过微博客户端看社会热点。或许不同的

方式最后都是展示同一则消息,但是通过各种页面和各种应用提供的各类信息渠道,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得兴趣碎片化成为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趋势。

基于互联网受众的兴趣碎片化特点,企业营销就要把对目标群体有价值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某个细分群体,并在这个基础上第一时间得到目标群体的反馈,从而形成了信息的精确传播。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同质化信息,人云亦云的重复已经很难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只有符合他们兴趣的个性化内容才能使受众眼前一亮。如果我们能够精确地把内容推送到用户面前,那么我们的传播效果也就能够做到更好。

时间碎片化

想知道每天用户化多少时间在移动终端上,其实很简单:看越来越多的人把移动电源作为口袋中的必备物品,就知道了。在都市生活的同学们使用手机,除了每天接三四个重要的电话和若干条短信外,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手机,包括刷微博,聊QQ,聊微信,访问朋友推荐的网页等,真正大段时间专心在用手机的还是比较少。断断续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可观的数字。聚少成多,这就是时间碎片化。

下图是Flurry公司做的在美国iOS移动设备上用户平均使用时间的调查。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用户一天之内的app 使用率随着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直至晚间九点左右达到了顶峰。而其中占据最多比例的是游戏、社交、图片分享及新闻杂志。虽然使用率随着时间段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数值,但从全天使用的情况来看,几乎无时无刻都有一定的用户花费时间在移动设备上。

我们大部分时候使用手机并不需要抽出特定的时间,而是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来完成的。每日最显而易见的碎片时间要算乘坐交通工具、如厕以及睡前时间了,那么这些碎片时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呢?

早晨被闹铃叫醒后第一件事就是睡眼惺忪地摸手机看新闻,上班的地铁或者公交车上腾出一只手来刷个微博,发条微信,如厕的时间掏出手机打个飞机,晚上躺在床上入睡前还要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里面又有哪些新鲜事儿。在这些碎片时间内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们也恰恰可以针对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中的使用习惯来思考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或者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营销。

这些看似并不完整的“碎片化”时间或许不足以让我们完成工序步骤繁多而耗时的事情,但是用其来看一篇新闻、发一条微博微信或者玩一局轻松的游戏就显得绰绰有余了。这些琐事足以占据我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一旦我们有短暂的时间闲下来,拿出手机就会想起它。

用户在碎片时间中可以利用手机来做哪些事情?用户会倾向于使用什么样的应用?用户会打开什么样的网页?他们在网页上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内容?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服务是怎样的?他们对于这些应用和网页的使用频率会是怎样的?我们在研究用户需求的同时,同样需要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如何做出用户在碎片化时间能够完成某件事情的网页和应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平台碎片化

这里呈现碎片化的平台一是指互联网社区平台,二是指软件平台。

互联网社区平台的碎片化是很明显的。看新闻的去新浪搜狐,看视频的去优酷爱奇艺,看书的上起点中文网。企图通过一个互联网社区平台一网打尽,满足用户所有需求已是上个世纪互联网巨无霸们的痴心梦想了。

而软件平台碎片化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 是由谷歌首倡开发,并以开源软件方式免费提供给全球手机和平板电脑厂商的。外部的移动厂商可以自由修改定制。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了市场上的Android 系统版本极为凌乱,也导致Android 平台上出现了大量恶意应用。

我们来看ZdNet的Adrian Kingsley-Hughes做的关于Android的数据分析:

这张图是2013年10月2日前一周Google收集的关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分布。Android4.1到4.3的版本,Jelly Bean,中文翻译为“果冻豆”,占整个Android市场的48.6%,并且这一份额在不断上升。不过,旧的Android 版本依然有很多人在使用,没有在图中表述出来的早于Android2.2 Froyo(冻酸奶)之前的版本还有1%的人在使用。

如果App应用与终端不适配,那么这会导致App 应用不能被正常安装、程序出现崩溃以及意外终止等问题。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的版本越来越多,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这些困扰广大的用户的问题就愈加严重。正因为Android 系统是开源的,当终端厂商需要为他们的移动端配置操作系统的时候,Android 一定是首选,而采用哪个Android的版本就不好说,不见得会采用最新的版本。低成本、低配置的Android 终端,以异常迅猛的趋势覆盖了国内外的低端市场,同时也使得App 应用和终端的不适配问题迅速国际化。

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她已经来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碎片化特性为我们企业的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也是我们最关心的课题。

视觉语言的碎片化重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04078942.html, 视觉语言的碎片化重构 作者:李章星赵欣辰 来源:《科技传播》2017年第17期 摘要表情包文化形成源于网络语言碎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碎片化的视觉语言。它的使用带有强烈的后现代情绪,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碎片化重构、一种情绪化表达。要客观分析其合理性,积极规范引导、介入话语权争夺,将其功用转化为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手段,从而实现网络媒介的主导权。 关键词表情包;视觉语言;网络斗图;碎片化;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4-0006-02 1 表情包文化的兴起及其使用 表情是互联网社会中的一种语言表达符号,主要分为符号表情和图片表情两种。互联网最早的表情文化是符号化表情。自从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创造了第一个微笑表情字符“:-)”以来[1],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符号语言开始进入互联网生活。随后的emoji表情风靡网络世界,深受青年人的喜爱。随着技术的革新,图片表情在近年来迅速占据主导,成为最流行的网络符号。 图片表情又被称为“表情包”,主要有静态图和GIF动态图两种,它通过图片表情+文字、或者动态贴图用以表达某种情绪。表情包一般都具有简洁明了、幽默诙谐,信息含量一目了然等特点,使得它成为青年群体最常使用的沟通符号,在当今各类网络社交平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并且逐渐辐射到其他年龄阶层。 表情包常见于QQ、微信、微博中,对于某些“不可言传”的内容和情绪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表意作用。2016年年初的“帝吧出征事件”,两岸青年的表情包大战直接掀起了表情包使用的高潮,极速的推动了表情包的使用受众,这一功用被青年群体积极发挥形成了一种“表情包亚文化”。 2 视觉语言的碎片化重构 2.1 网络话语传播的碎片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网络话语权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人们通过博客打开了个体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但由于博客的信息传播具有:耗时长,深阅读、辐射广,且具有一定的语言门槛等特点,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网民对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表达与选择,势必会催生网络话语的传播与应用朝着碎片化发展的趋势,微博的兴起就直接迎合这一碎片化过程。与博客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2018-04-15——高三(2)班指导老师:胡高清作文材料——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审题说明: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 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的我们崔瑾哲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每一个家庭,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款电子产品。 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逐渐流行开来。 碎片化阅读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是带走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正如某知名媒体评论的那样: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今天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互联网的碎片化已经不只是单个现象。各种信息和内容五花八门,这就是信息和内容的碎片化。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让他有兴趣关注的点是很不同的,这是用户兴趣的碎片化。每个人不用整块的时间,而只是在零星的时间使用互联网,这就是时间的碎片化。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导致所需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角落,这是资源的碎片化。各种碎片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这个碎片化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如此。可以说“碎片化”是Web2.0后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 碎片时代带来了浮躁,可以说这不仅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通病,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大家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喧嚣一时的东西很快就能成为过眼云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过去谈情说爱,靠的是鸿雁传书,从写信、寄信、等信到读信、回信,一个漫长的过程,拉长了感情交流的酝酿积蓄。在《围城》中,钱钟书是这么说的:“做了朋友通个电话算接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现在的情侣们,互相用书信来交流感情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不用说电话,各种更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短信、视频,在沟通无障碍的同时,又使得人们再也没有耐心去等待信息的到来。 碎片时代另外带来的是海量信息与注意力转移之间的矛盾。您本来打算上网是收邮件的,但是在打开网页的时候被腾讯QQ上弹出的一则新闻吸引,看完新闻后,又找到某个明星的八卦消息,点击链接后又发现《行尸走肉》新的更新剧

集。两个小时之后的结果是最初要收的邮件还没有收。这是一个场景。在很多类似的场景中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信息碎片化 对碎片化的研究在传播学的领域是最广泛的,其官方的定义是: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互联网在Web2.0前的传播模式是简单的单向传播,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由政府、各种机构或者媒体等某个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发布,而个体用户只能接受。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微博和微信被大众所广泛接受,使得任何一个个体用户都有机会去分享他的信息,为人所关注,甚至成为自媒体,从而成就了个体对个体的新传播模式。不同来源的信息不可能符合统一的规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整理分类分发渠道,使得所有的信息是凌乱无序,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整个互联网传递。就像现在同一则新闻,会以不同家媒体报道出现在不同的论坛上,出现在各个网民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上。所以当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微博会给你数万条信息,百度会给你数百万个结果,一部分是重复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当然还有一大半是不相关的。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某件事的全部,就需要从各个角落找出真相的各个碎片。 互联网上信息碎片化的一个结果就是,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反而越来越难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面对整屏的信息,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信息变成了一个课题。

“碎片化”时代下的手机游戏设计策略探究

“碎片化”时代下的手机游戏设计策略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时间“碎片化”对时下手机游戏设计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时间“碎片化”下手机游戏的机遇及所面临的问题,总结时下优秀手机游戏针对时间“碎片化”所作出的设计策略,从而表明活用时间“碎片化”对手机游戏设计的重要影响。结论:针对时间“碎片化”做出适当的设计,有助于改善手机游戏的用户体验,满足游戏用户的碎片化娱乐需求。 【关键词】碎片化时间;手机游戏;用户需求;设计策略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1]“碎片化”的产生映射到生活中的多种层面,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些零散的时间,如在电影院排队时,在餐厅等餐时,公交车或地铁上、课间、工作午休等,这些即称为“碎片时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数据库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这种移动化的生活方式造成零碎的“等候时间”不断增加,时间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方块,使得人们有限的时间呈现出越来越细分的“碎片化”特点。[2]伴随着这样一个变化,碎片化时间逐渐变成了主流

时间。可以说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碎片化的时代。 1 时间“碎片化”下手机游戏的机遇 在国内,前些年由于大型网络游戏的发展势头好,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其它类型的游戏在用户群、盈利、市场占有率以及影响力等方而都显得微乎其微。但是随着人们“碎片化”生存模式的同益凸显,大型网络游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给其它平台类型游戏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3] 特别是进入到这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随着智能机的同益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亲密的朋友”。用户 在家中进行手机游戏的时间大幅提升,这为手机游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手机游戏无疑成了最好的消遣方式。而据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人们在地铁公交上、等人时、无聊时、厕所里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分别高达67.4%、59.9%、70.0%、43.9%,可见在这些碎片化时间里,如何能够抓住用户碎片 化时间,成为手机游戏是否能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 时间“碎片化”下手机游戏所面临的问题 手机游戏产业的持续升温,市场潜力是相当巨大的,随着移动网络的更加便捷,以及wifi的更加普遍,未来“碎片化时间”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大,碎片化的时间也会凸显更多的价值,这为手机游戏营造更多的契机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同样也是利弊共存: 利: 1.“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农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阅读变得轻而易举,所有的知识与理论都可以共享,都可以平等的分享人类社会的智慧,甚至令人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 2. “碎片化”阅读令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简易、轻松。阅读不再需要专程前往图书馆借阅书籍,也不再需要苦苦背诵经典,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资讯。 3.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之需求。 4. 碎片化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或者总能够以某种免费的手段去间接获得。碎片化阅读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低其时间、经济、脑力成本,以相对快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信息,这无疑是纸质图书难以克服的缺陷所在。而且碎片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克服了读者与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感。 弊: “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1.正是由于“碎片化”阅读的全民化、普及化、简易化、轻松化,让读者产生了惰性阅读思维。用电子设备阅读,人们更易摘选式阅读。由于充斥大量信息,读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浅而广的阅读,而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信息需要读者以理性的力量进行甄别真假优劣、整理和理解归纳。而纸质书籍则不同于网络信息,其有相对严谨的内容、逻辑和观点,适于静心学习。 4.碎片化阅读降低了思维的线性发展与连续性: 读纸质书时,读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先由厚到薄,内容一页页地浮现在你的眼前,但思维会顺着书中所述内容去做线性的深入思考,长期碎片化阅读使读者对于纸质的长文

2018高考作文预测:碎片化阅读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高考作文: 历年高考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这是一个对片花的时代,我们不要迷失了自己,只有静下心来慢慢领悟,才可能找到真谛……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8高考作文预测:碎片化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 作文材料: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莫让思想“碎片化”【一】 当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耗费长时间浏览微博,微信的小段子,却在转发后的下一分钟就忘记内容,徒留不知为何而笑,为何而感动的迷茫尴尬;当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搬上新闻充斥生活,当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段落广为流传时,我们是否思考过,越来越普遍的”碎片化”阅读现象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的确,”碎片化”阅读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浮躁到无法静心翻一本书,品一首诗。运用手机,电子书,网络进行阅读演变为大众潮流,微博,微信等应用应运而生。我们无法否认,“碎片化”阅读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广泛,迅捷;我们甚至无法拒绝“碎片化”阅读时代对每个人的影响,但我们却万万不能把这样的阅读看作为心灵唯一营养,不能把这样的阅读看作为思想增添厚度的唯一方式——我们切切不能对这种看似阅读过的假像过分依赖。 “碎片化”阅读将过多的信息史无前例地全部呈现在我们眼前——利比亚两军交火,胡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布里斯班客车失事……我们如若任这些庞杂且与我们关系甚微的信息充斥生活,又怎能不心烦意乱,身心俱疲?更何况“碎片化”阅读提供的零门坎的信息传播平台,让信息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我们更需要谨防其可能带来的思想危害。 王开岭曾说:“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

碎片化时代的思考

碎片化时代的思考 时间:2017-12-17 11:31:17 | 作者:学霸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当下,碎片化的时代已悄然降临。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无论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子设备,我们就能用它在我们碎片化的时间里上上微信、翻上几页公众号、顺便再看几眼朋友圈……这些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大部分人获取信息的一大途径,然而,我们实在应该静下来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浏览,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 鲁迅先生曾说过,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们欢迎的朋友圈为例,许多人喜欢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到朋友圈,与家人朋友同事们分享。在这些风景美食满天飞的朋友圈里,偶然可见这样的标题或文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胜。”乍一看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阅读之后,对自己的内心也并没有什么帮助,转眼也就忘记了。仔细一想,“多看多想多做”这六个字,谁都会讲,听上去觉得不难,可真的要付出行动时,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后,有着许多被我们忽略的,最本质的东西。在许多时候,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它会让你觉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却忽视了其它成功的条件和方法。这种文字隐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讲大家喜欢的东西,这也是碎片化信息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阅读流行的当下,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去学习齐白石的学习方法。在那个信息贫乏的时代,他20岁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指导书在当时非常有名,对他来说就如同珍宝一般,可这套书是别人的。他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顾借来读。在他百般恳请后,主顾终于同意将它借出。之后,他便利用每晚空闲的时间,用薄竹纸附上书页,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画地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足有半年,画成十六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才把原书归还。 接下来的五年里,齐白石靠着全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反复斟酌,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几个人可以像齐白石先生那样去读一本好书呢?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我们的时间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驳的信息, 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总是被那些“标题党”所吸引,打开正文后又匆匆关掉,再滑到下一个…… 我觉得,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下,我们的思维智慧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唯独缺失了一样东西——深度。每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断。而是平凡的时间,利用起来也固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先计划性的定一下几个小小的目标,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而又不

高考作文预测:碎片化阅读

高考作文预测:碎片化阅读 这是一个对片花的时代,我们不要迷失了自己,只 有静下心来慢慢领悟,才可能找到真谛……小编为大家精 心准备了“高考作文预测:碎片化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笔者系 列文章。 作文材料: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 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 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 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 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莫让思想“碎片化”【一】

当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耗费长时间浏览微博,微信的小段子,却在转发后的下一分钟就忘记内容,徒留不知为何而笑,为何而感动的迷茫尴尬;当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搬上新闻充斥生活,当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段落广为流传时,我们是否思考过,越来越普遍的”碎片化”阅读现象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的确,”碎片化”阅读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浮躁到无法静心翻一本书,品一首诗。运用手机,电子书,网络进行阅读演变为大众潮流,微博,微信等应用应运而生。我们无法否认,“碎片化”阅读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广泛,迅捷;我们甚至无法拒绝“碎片化”阅读时代对每个人的影响,但我们却万万不能把这样的阅读看作为心灵唯一营养,不能把这样的阅读看作为思想增添厚度的唯一方式——我们切切不能对这种看似阅读过的假像过分依赖。 “碎片化”阅读将过多的信息史无前例地全部呈现在我们眼前——利比亚两军交火,胡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布里斯班客车失事……我们如若任这些庞杂且与我们关系甚微的信息充斥生活,又怎能不心烦意乱,身心俱疲?更何况“碎片化”阅读提供的零门坎的信息传播平台,让信息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我们更需要谨防其可能带来的思想危害。 王开岭曾说:“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我想,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人,他想说的恰是“碎片化”时代人们的思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今天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不是太少, 而是太多。互联网的碎片化已经不只是单个现象。各种信息和内容五花八门, 这就是信息和内容的碎片化。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 让他有兴趣关注的点是很不同的, 这是用户兴趣的碎片化。每个人不用整块的时间, 而只是在零星的时间使用互联网, 这就是时间的碎片化。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导致所需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角落, 这是资源的碎片化。各种碎片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这个碎片化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如此。可以说“碎片化”是 Web2.0后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 碎片时代带来了浮躁, 可以说这不仅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通病, 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大家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喧嚣一时的东西很快就能成为过眼云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过去谈情说爱,靠的是鸿雁传书, 从写信、寄信、等信到读信、回信,一个漫长的过程,拉长了感情交流的酝酿积蓄。在《围城》中,钱钟书是这么说的:“做了朋友通个电话算接过了,可是面没有见, 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现在的情侣们,互相用书信来交流感情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不用说电话,各种更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 QQ 、微信、短信、视频,在沟通无障碍的同时,又使得人们再也没有耐心去等待信息的到来。 碎片时代另外带来的是海量信息与注意力转移之间的矛盾。您本来打算上网是收邮件的, 但是在打开网页的时候被腾讯 QQ 上弹出的一则新闻吸引, 看完新闻后,又找到某个明星的八卦消息,点击链接后又发现《行尸走肉》新的更新剧 集。两个小时之后的结果是最初要收的邮件还没有收。这是一个场景。在很多类似的场景中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信息碎片化 对碎片化的研究在传播学的领域是最广泛的, 其官方的定义是: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碎片化时代的营销思考

碎片化时代的营销思考 碎片化时代已经来临,消费者的选择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会更加强调精准和细分。想要再象从前一样用简单粗放的方式来组织市场活动的话,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碎片化时代的出现首先是由于卖方市场的产品供应极大丰富,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开始对产品进行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频繁,导致顾客越来越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个性化产品,而不是标准件。其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消费者对信息的过滤和处理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也更坚定了他的一些想法,广告再也不是影响品牌认知的唯一因素了。再次,外包和合作的业务模式,为很多企业定制化产品生产提供了机会和可能,虽然利润不再像从前一样丰厚,但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企业总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赢利方式,靠单纯的产品制造赚钱的时代行将结束。 面对汹涌而来的碎片化时代,即使你有一座金山银山,如果你没有正确的市场营销和资源整合能力的话,最后都很可能会被时代的大浪所吞没。某五金机电设备品牌经销商曾经跟我大倒苦水,说自己算的上是某地级城市最大的经销商,为了推广产品,他光网络广告费一年就投入了170多万

元,而回报却是惨不忍睹。笔者深深地为他感到可惜,五金机电产品投放网络广告到底怎么投?笔者给他的建议是好好研究一下你的客户,五金机电产品的使用人群都有哪些,这些客户平时是否会上网,如果上网他们对哪些信息更有兴趣。碎片化时代再象从前一样比拼谁家产品经久耐用,谁家舍得拼命打广告,谁家的渠道多网点密集,显然最终会逐步丧失你的竞争优势,因为今天你需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那就是研究你的顾客,发现他的需求并用比别人更完美的方式满足他。 一、碎片化时代的产品定位 工业化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效率与效益这两个关键词,而且一旦效率提升了必然会带来效益的增加,生产厂家在规模化竞争的同时纷纷纷纷祭起了“价格战”的大旗,顾客的心理期待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被推高。遗憾的是,价格并不是顾客选择产品的唯一理由!当顾客手中的货币足够富足的时候,物美价廉相对于量身定做来说,显然要退居到第二的位置上。 碎片化时代,企业如果还在做满足顾客需求的事情显然已经不够了,我们今天要做的是能够创造顾客需求,只有创新性的产品才能带来革命性的增长,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认认真真地研究一下顾客。香飘飘奶茶、王老吉凉茶、瑞贝卡假发……这些产品和品牌的出现,正是创造顾客需求的最好

浅谈碎片化知识的重构

浅谈碎片化知识的重构 浅谈碎片化知识的重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大多数学习者都在进行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看似每天获取了很多信息、很多知识,但是其中大部分被迅速遗忘了,最后我们获取的知识量可能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增加,该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 一、碎片化学习的概念 很多研究者在对碎片化学习的概念进行归纳时都强调知识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媒体的多样性、学习者的随意性。王竹立老师依托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范畴,将碎片化学习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碎片化媒体的非正式学习”。[1]而广义的碎片化学习在上述定义中扩展了正式学习范畴。有一些正规教育或正式学习虽然利用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资和碎片化媒体,但是仍然是一种用碎片化方式进行的系统学习。根据以上内容,本将碎片化学习归纳为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通过不同的媒体获取片段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属于非正式学习范畴也存在于正式学习中。

二、碎片化学习带的问题 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弊端,有学者认为它仅仅停留在了获取知识的浅层面,而缺少了对知识的汇集、过滤、归纳、反馈和创新。[2]还有学者经过调查得到数据表明碎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涉及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情感五个层面。 [3]王竹立老师认为碎片化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曾经系统的知识结构被打破了,原有的知识碎片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或者弱化,导致了知识的不系统。对此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复原,二是重构。复原就是将知识碎片恢复到原有的结构,而过去知识往往是以某学科的知识体系整合起的。重构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对碎片化知识进行个性化改造,从而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可见,碎片化学习方式带的知识碎片化,使得原本以某种逻辑关系连接起的系统知识结构不存在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或者弱化,知识以碎片的形式零散分布,缺乏组织结构,如果不进行整合,那么这些碎片知识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三、碎片化知识的重构 1.连通主义 西蒙斯的连通主义主要解决网络时代信息超载以及知识半衰期缩短的问题。知识半衰期是指“由于新发展、研究、创新或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个领域一半的知识过时的时间。” [4]连通主义主张对于知识,我们不总是建构,而是经常连

碎片化时代的碎片时间如何利用

碎片化时代,如何利用碎片时间 今天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互联网的碎片化已经不只是单个现象。各种信息和内容五花八门,这就是信息和内容的碎片化。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让他有兴趣关注的点是很不同的,这是用户兴趣的碎片化。每个人不用整块的时间,而只是在零星的时间使用互联网,这就是时间的碎片化。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导致所需资源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角落,这是资源的碎片化。各种碎片化最后的结果就是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这个碎片化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尤其如此。可以说“碎片化”是Web2.0后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 碎片时代带来了浮躁,可以说这不仅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通病,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大家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喧嚣一时的东西很快就能成为过眼云烟。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过去谈情说爱,靠的是鸿雁传书,从写信、寄信、等信到读信、回信,一个漫长的过程,拉长了感情交流的酝酿积蓄。在《围城》中,钱钟书是这么说的:“做了朋友通个电话算接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的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现在的情侣们,互相用书信来交流感情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不用说电话,各种更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短信、视频,在沟通无障碍的同时,又使得人们再也没有耐心去等待信息的到来。 碎片时代另外带来的是海量信息与注意力转移之间的矛盾。您本来打算上网是收邮件的,但是在打开网页的时候被腾讯QQ上弹出的一则新闻吸引,看完新闻后,又找到某个明星的八卦消息,点击链接后又发现《行尸走肉》新的更新剧

集。两个小时之后的结果是最初要收的邮件还没有收。这是一个场景。在很多类似的场景中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越走越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信息碎片化 对碎片化的研究在传播学的领域是最广泛的,其官方的定义是: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互联网在Web2.0前的传播模式是简单的单向传播,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由政府、各种机构或者媒体等某个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发布,而个体用户只能接受。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微博和微信被大众所广泛接受,使得任何一个个体用户都有机会去分享他的信息,为人所关注,甚至成为自媒体,从而成就了个体对个体的新传播模式。不同来源的信息不可能符合统一的规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整理分类分发渠道,使得所有的信息是凌乱无序,并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整个互联网传递。就像现在同一则新闻,会以不同家媒体报道出现在不同的论坛上,出现在各个网民自己的微博和微信上。所以当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微博会给你数万条信息,百度会给你数百万个结果,一部分是重复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当然还有一大半是不相关的。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某件事的全部,就需要从各个角落找出真相的各个碎片。 互联网上信息碎片化的一个结果就是,信息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反而越来越难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面对整屏的信息,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信息变成了一个课题。

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

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 时间:2017-12-28 10:40:11 | 作者:学霸 细雨迷蒙,纤细的雨丝轻扣屋瓦,拂过油纸伞面,汇成一个个小水珠,滴落到青石板路上,调皮地打着滚,亦或是跃入流水,漾起一阵涟漪。 温暖的风夹杂着潮湿的花香,飘来属于古镇的古朴味道。这是江南,青砖白瓦砌成,小桥流水铺就。不论何时,流水上方总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就像现在,在傍晚,远处的希望清晰了,又模糊了,看不真切,能让人知道它存在的,是那被染红了的半边天。晚霞照着水面,水面又映着晚霞。一阵微风跑过,卷了倒影,复又散开,恢复平静。置身于如此仙境之中,我不禁感叹:江南动静结合的美景浑然天成,也许世间美好都蕴于其中了吧,不枉我来这一回。 我走在青石板路上,蓦地,几件木雕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们的精致让我赞叹,可为什么却是在这样一个略显简陋的古老的小作坊里呢?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只见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坐在工作台前,时而手执圆刀,转折,顿挫,凹凸,起伏,时而手握敲锤,这边敲敲,那边打打,他的手好像有魔力一般,让手下的木雕充满了灵动的生气。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现我。我凑过去,看着满屋精美的木雕和老人伤痕累累的手,不禁喃喃道:“这么多木雕,一定是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雕的,难道不会因为无聊想放弃吗?”老人似乎听见了,他笑了,慢悠悠地说:“这是一门手艺,既然传承了下来,就必有个中门道,只是你们年轻人不愿去为这个花心思罢了。我这辈子全部在这个上了,自然明白其中那些个乐趣与意义所在。”我有些似懂非懂,但看着老人满足的笑容,我也笑了。 我继续向前走。天边的夕阳渐渐要消失了,但残霞依旧耀眼。手中老人临走时送给我的木雕,在余晖下发出红光。我想,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江南美,但使其真正有魅力的,是诸多诸如此般的传统工艺得到的传承与发展。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最耀眼的明珠。它们不仅展现了生动的历史,更是我国匠人精神的体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都不愿意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门手艺了,想看到,也就难了。但现在,我看到了,我们还有这些手艺人,在繁华中仍为传承传统工艺而坚持。 我的步伐愈加坚定。我觉得,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我国匠人精神的延续,那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是坚持,也是沉淀,那一件件华美的工艺品便是最好的证明,偏居清欢一隅,一生付出只为文化传承。 江南美,美在其景,美在其人,美在那些传统工艺,美在匠人精神。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作文材料】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审题说明】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 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范文广场】 拨开迷雾,乘流而行 王婉听 当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垄断阅读,当一条条精悍简要的言论指导思想,当零星几个汉字与符号在指挥发送之间联络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时代已然成为当代人崭新的精神平台。这不可逆转的洪流留给我们选择的难题:是乘流而行,还是固守原地? 于是,出现了被乱花渐欲迷了眼的“奴隶”,出现了携坟籍逆流而上的“抗争者”,但也有人擦亮了双眼,在认清趋势后选择了善待新事物,勇敢地执起了“碎片化”这一双刃剑,修炼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收获一颗完整丰富的心。 是啊,如果有一双客观、全面而睿智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碎片化潮流并非洪水猛兽。诚然,它因简短而仓促,因海量而良莠不齐,因不完整而难以深刻,但它的便捷、即时与思维火花闪烁的魅力是我们没有办法去一概否认的。意志不坚定者拨不开其上肤浅的云雾,用

碎片化时代的思考作文1000字完美版

碎片化时代的思考作文1000字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当下,碎片化的时代已悄然降临。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无论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子设备,我们就能用它在我们碎片化的时间里上上微信、翻上几页公众号、顺便再看几眼朋友圈……这些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大部分人获取信息的一大途径,然而,我们实在应该静下来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浏览,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 鲁迅先生曾说过,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们欢迎的朋友圈为例,许多人喜欢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到朋友圈,与家人朋友同事们分享。在这些风景美食满天飞的朋友圈里,偶然可见这样的标题或文字:“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胜。”乍一看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阅读之后,对自己的内心也并没有什么帮助,转眼也就忘记了。仔细一想,“多看多想多做”这六个字,谁都会讲,听上去觉得不难,可真的要付出行动时,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后,有着许多被我们忽略的,最本质的东西。在许多时候,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它会让你觉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却忽视了其它成功的条件和方法。这种文字隐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讲大家喜欢的东西,这也是碎片化信息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阅读流行的当下,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去学习齐白石的学习方法。在那个信息贫乏的时代,他20岁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指导书在当时非常有名,对他来说就如同珍宝一般,可这套书是别人的。他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顾借来读。在他百般恳请后,主顾终于同意将它借出。之后,他便利用每晚空闲的时间,用薄竹纸附上书页,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画地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足有半年,画成十六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才把原书归还。 接下来的五年里,齐白石靠着全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反复斟酌,勤学苦练,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几个人可以像齐白石先生那样去读一本好书呢?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我们的时间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驳的信息, 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总是被那些“标题党”所吸引,打开正文后又匆匆关掉,再滑到下一个…… 我觉得,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下,我们的思维智慧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唯独缺失了一样东西——深度。每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断。而是平凡的时间,利用起来也固然不是什么坏事,可以先计划性的定一下几个小小的目标,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而又不影响到其他工作,比如背上十来个四六级单词,钻研钻研自己看过的一小段文章,又或者是听上一小段轻音乐,放松放松呢。

评碎片化阅读作文800字完美版

评碎片化阅读作文800字 如今,科技的发达使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地铁公交上的短暂阅读,休息时间的新闻搜索,排队等待时的短暂交流,使生活中的零零碎碎聚小成多,凝微成巨。 碎片化的阅读使人们的生活更充实。公交地铁上的出行时间,或许不够读完一部小说,但是至少能看上几个篇章,或者可以选择阅读新闻了解天下事。若不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阅读,那这将是多么无趣的一段旅程?呆呆的看风景等下车,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读上一条新闻,看上一章小说,在零散的时间里不知不觉的提升自己丰富内涵充实生活。 碎片化阅读使人紧跟时代的脚步。人都是有社会性的,时事新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生,而这些我们都需要去了解。没有必要利用大量完整的时间摄知新闻,那就利用零碎的时间吧。休暇时间的利用,使你丰富阅历紧跟世界。 碎片化阅读使人学到更多。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碎片化阅读不会给人带来压力,看到的一些东西就会记得住,令人印象深刻。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实用便捷又高效。 当然,把阅读碎片化带来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碎片化阅读使人们多出了一些重复劳动,也浪费了一些时间。就拿阅读小说为例,碎片化的阅读虽然抓出了一部分时间,但是由于两次的阅读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可能部分情节会有所忘却,导致你只能再次返回重新阅读,比较抓出的那一点零星的时间,到有点显的得不偿失了。 碎片化阅读破坏了人们思维逻辑的完整性。中文十分严谨充满逻辑的一种语言,上下文之间都有着连贯性和一个个对照与伏笔,把阅读碎片化之后,就容易使人不在具有这种纵观全局的视野,对作者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不仅如此,长久以后自己的语言表达也会失去整体完整性,令人模棱两可感到晦涩难懂。 为了避免这种危害,我们需要合理的进行碎片化阅读。新闻时事政治通过碎片化阅读对人十分有益,需要保持;但长篇的论文或者名家名作最好还是腾出一段时间用来细细品读,体会和揣摩作者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东西,这点是不沉下心的碎片化阅读所做不到的。 合理的利用好零散时间,让自己变得胸有丘壑,知晓天下事,饱读圣贤书。

社会现象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 10级心理01班 张明明信息碎片化时代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让自己了解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而百科类的网站发展正是将这种碎片式的知识愈合在一起供网友阅读和了解。 现在年轻人生活模式基本是每天就守着个电脑,工作文件处理自不用说,生活也完全是网络化。QQ天天挂着,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偷菜、抢车位还有各种网络游戏,让她们乐此不疲。几乎所有的购物,包括书籍、衣服、化妆品,甚至方便面、饮料都从淘宝网上淘取。这些网络化生存,本无可厚非,但爱人讲她们全然不看书、不读报,甚至一年间都不会完整看任何一本书,甚至包括完全消遣类的小说,也全然没有兴趣阅读,这却有些让我暗暗吃惊。细细想来,尽管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但其实自己也被电子产品和网络异化了,只是有时候浑然不觉。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碎片化。时间被电子与网络技术碎片化,知识被搜索引擎碎片化,人际交往被通讯工具碎片化,人格也处于分裂和碎片化之边缘。 所谓时间的碎片化,我想说的就是没有整块或大块的时间集中精力专注去做某一件事,比如读书,比如写字,甚至只是一段儿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也成了奢望。拿昨天上午来说吧,在去单位的路上,用手机更新了一条自己的微博(俗称织围脖)。到单位后,首先浏览自己的博客和年轮日记,看有没有跟帖与留言。上午工作相对轻松一点,写了篇《八月新书过眼录》,耗时一小时,中间电子邮箱收邮件和浏览新浪、搜狐新闻数次。午休时间,用rss软件追踪自己喜欢或关注的博客更新,现在每天关注的博客数量有50人左右。如果几天不看,也许积聚的信息就有上千条。而所谓的信息焦虑症我是感同身受,也深感时间的局促和逼仄,悠闲和恬淡的心情,与我渐行渐远。 所谓人际交往的碎片化,反映在数量和质量上。朋友同学都很忙碌,平时见面交流的机会也很奢侈。更多的是,在聊天群上打个招呼,或者通个电话表示问候和惦念。但更多的却是有了什么事情和难处,不得不请求帮忙,总让人感觉突兀和不舒服。老朋友老关系尚且如此清浅,遑论结交新朋友了。要不,我说能在一起吃过两次饭就算是熟人和朋友了。更多时候的感触,一见茫然,再见杳然。那种一见惊艳,再见依然的奇遇真是传奇了。我的手机通讯录上有将近400人的电话,有300人左右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联系或被联系过。每天都通个电话的包括家人,也不会超过5人。当有一天突然被寂寞击中,想打个电话倾诉心声,惊觉孤独才是自己最信赖和忠实的朋友。 所谓知识结构碎片化,就是我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知识记忆与储存的渴望和本领。提笔忘字的经历,我们都不陌生。各种名目繁多输入法的联想功能,使我们的电脑输入近乎完全取代了写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有些时过境迁。“外事不决问Google ,内事不决问百度”成了网络名言。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知识的积累也成了过气的做法。问什么当今社会如此发达,科技如此进步,而我们却产生不了如胡适、梁启超、陈寅恪等大师级彪炳千秋的人物呢?知识爆炸的时代,谁还会下苦功夫、笨功夫去做知识搜集、分类和融会贯通的登堂入室的工作呢?更多的是诚实品质的泯灭,而欺诈却大行其道,如正龙拍虎,唐骏读博等成语应运而生,因为立竿见影,更是名利双收。历史风起云涌,而几千年来我们人性的进步却十分缓慢。搜索引擎可以给我们答案,但却不会给我们智慧。 碎片化生存是现实,甚至是种趋势,作为渺小的个人也许无力抗拒。但我们应该警醒的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淡忘,人,也只有人才是万物之灵,什么时候“人为物役”,我们发明创造的各类先进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我们曾经丰饶的知识高地荒芜化,将我们浑然一体的生活无情碎片化,那我们收获的也许不是甘甜的美酒,而是无以抗拒的焦虑和郁闷,甚至孤独也成为一种奢求。因为,我们的生活欠缺精神和灵魂驰骋的空间。情感最忌碎片化。情感之美好在于虽无千娇百媚之功,却有细水长流之效。表面波澜不惊,内心风雷激荡。还是古人说的好,情不知因何而起,一往而深。

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

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刘大伟校长在新学期开学式上的讲话 春节期间,相信每个人都会收到以各种形式发来的祝福,短信的、彩信的、微信的,其中也不乏心灵鸡汤、养生秘籍、八卦新闻、网店推介等等。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过去需要耗费脑力和体力的事情,现在只要动一下手指就可以完成。但技术也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在手机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在视频中乘车,在短信中上课,在网游中吃饭……碎片化正无情地撕碎着我们的生活。 碎片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使我们的智力下降。《南方周末》题为《碎片化造成现代人智商下降》称,人类正处于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随时被打断,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强,处于这种多任务切换的人,其智商下降比吸大麻还快。工具给我们造成了“多任务错觉”,它让我们误以为我们能够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而科学研究的结论恰恰相反,如果你同时做两件事情,那么你哪件事都做不好。其次,碎片化生活使我们的精神矮化。我曾查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注意力涣散等,可怕的是这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在“低头族”身上都日益表示明显。第三,碎片化时代使我们的人际关系疏离。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最远的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作为师大附中的学生,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我认为应当具备以下三种力量。 第一是阅读的力量。碎片化正在使我们的阅读变成消遣,以至于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读一部完整的著作,甚至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哪怕是看微信,超过百字也会立即刷屏,总在期待下面的精彩。据说曾有人问拉美文豪博尔赫斯,你心目中的天堂什么样?他答:就是图书馆的样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对话,是一种很奇特的精神生长,是修炼人格的过程,是教化自己和修身养性的过程。关于阅读,我给同学们提三点要要求:一是一定要读精典,精典书目就是时间帮我们选出的“真经”;二是要趁最年轻的时候读最难懂的书,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是神学的;三是以轻松的心态读书,享受读书的过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应当成为每一个师大附中人的生活方式,我读故我在! 第二是感恩的力量。最近有一则新闻,欧洲一家媒体向社会征集“谁是最幸福的人”,并从众多的答案中选出了三个最幸福的人。第一个最幸福的人是母亲给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第二个最幸福的人是医生治好了病人,目送他远去;第三个最幸福的人是一个在沙滩上筑起了自己的沙堡的孩子。结果出人意料,人们突然发现这些幸福大多数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于是人们抛开了评出谁是最幸福的人的初衷,转而讨论为什么当今忙碌的人们身在福中却不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