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二十年孔庙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孔庙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孔庙研究成果综述

田志馥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 35007)

摘要:随着“国学热”和海外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专家学者关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研究孔子和儒学。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和儒学精神的物质载体。因此研究孔庙对于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庙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通过以时间为轴分类分主题的梳理方法将近二十年来的孔庙研究成果廓清,肯定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指出不足,并对未来走向提出期许。

关键词:孔庙分布变迁建筑装饰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清末封建王朝崩溃,儒家思想虽偶有波折,但总体上不断上升、巩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孔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与象征,因此亦随着历朝历代的尊孔从家庙发展到国庙再到遍地开花,以致清末全国共有孔庙1560多座[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学术界对孔庙的研究相应增多,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另一方面表现为成果蔚然。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教育以及古代建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拟分著述、学位论文(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其他学术论文三类对近二十年来关于孔庙的研究成果初步梳理,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著述

据笔者初步统计,关于孔庙的研究专著约有40余册。为使纷繁复杂的学术专著更具条理性,拟分全国考察视野和地方考察视野两个层面对其综述。

(一)、以全国为考察视野

《孔学孔庙研究》[2]是四川省孔子研究会首届孔子孔庙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所收论文对孔子与传统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孔庙的历史、功能及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中国孔庙》[3]以大量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为基础,图文并茂,对中国的孔庙第一次进行系统介绍。《孔子家族全书》第五卷《文物古迹》[4]对曲阜孔庙、北京孔庙、衢州孔庙及我国其他各地共计200多座孔庙的始建、重建时间和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国外的孔庙进行了概述。《孔庙史话》[5]主要详述孔氏家庙(即曲阜本庙和南宗的衢州家庙)、京师太学孔庙、现存相对完整的部分地方孔庙、东亚与东南亚孔庙的发展演进以及历朝历代祭孔礼仪等内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6]以恢弘的背景概述了隋至清期间的古建筑,其中论及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国子监的平面布局,以及对曲阜孔庙大成殿和奎文阁的构图分析。《中国孔庙研究专辑》[7]回顾孔庙发展历史,列举史上有影响的孔庙,探讨不同时期孔庙的称谓与类型,阐明孔庙的建筑文化、匾额文化以及祭孔礼制,介绍孔庙的人文景观,分析孔庙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关系以及当代孔庙的社会文化功能。该书是一部较早、较系统化研究孔庙的综论性专著。《孔子历史地图集》[8]“孔子思想的影响”一章中,对国内现存主要文庙的地理分布和韩国、日本、越南的文庙分布做了图示,并对于曲阜、北京、衢州、南京等地孔庙尤其是曲阜孔庙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图解。《世界孔庙·第一卷》[9]对孔庙发展史简单叙述后以大量图片的形式,直观的、系统的介绍了我国现存文庙。该书资料详尽,图文并茂,是了解我国现存文庙状况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孔庙》[10]分孔庙建筑发展史、孔庙在西方的发展、孔庙的建筑特色及功能、孔庙祭祀的相关程序、孔庙在儒学传播中的作用几个部分,对孔庙在国内外演变历史作了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并指出孔庙已经成为中国及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为人类所共享。《中国孔庙保护协会论文集》[11]分为孔庙的历史沿革、孔庙的保护与利用、孔庙的建筑特色、孔庙与儒学传

播四部分,收集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主题包括孔庙的历史变革、保护和利用、建筑特色、以及儒学传播等方面。《学宫时代:古代中国人怎样考大学》[12]分图说学宫、文解学宫、学宫变迁、学宫遗存四编,图文并茂地挖掘了我国古代学宫文化并搜集整理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以外其他省区的204座学宫(文庙、孔庙)的遗存资料,是“系统保存学宫遗存资料,进而细致研究古代儒学教育的知识性读物”。《元代庙学:无法割舍的儒学教育链》[13]对元代庙学的结构和祭祀、元代庙学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分布、元代庙学的管理和元代庙学学产等进行说明。《远去的历史场景——祀孔大典与孔庙》[14]以现存古迹空间的展开为叙述结构的模式,穿透孔庙、孔林、孔府文化古迹的表层存在,解读文化符号的深层内涵。《儒学之旅——全国孔庙、书院、贡院、考棚完全手册》[15]介绍了孔子与儒学,以及儒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情况,并按照行政区划概述中国现存与孔子、儒学和中国古代教育相关的古迹和遗址,如孔府、孔庙、国子监、贡院、书院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台湾学者对孔庙的研究颇有见地。《优入圣域:权利、信仰与正当性》[16]中的第二部分“皇帝、儒生与孔庙”侧重从文化、宗教、科举的角度论述了孔庙祭祀制

与从祀制等内容。《圣贤与圣徒》[17]主要从权力、学术与宗教三个层面来考察绵延长达二千余年的孔庙从祀制度,并比较了从祀制与基督教封圣制,从而理解儒教之复杂特质。这两本著作皆可谓力作,为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刻理解孔庙文化提供思路。《认识孔子、孔庙与祭孔》[18]是纪念孔子诞辰2558周年的特刊。该著探究2500年前孔子之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思想,考证孔庙之由来以及高雄市孔庙历史和庙制,以及祭孔典礼的完整仪节。

(二)、以地方孔庙为考察视野

地方孔庙中曲阜孔庙无疑最为重要,这不仅在于曲阜孔庙是孔庙发展、流变之肇始,也在于曲阜孔庙超越家庙性质具有国庙属性。因此,学者对曲阜孔庙关注最多,研究最为成熟。《曲阜孔庙建筑》[19]收录大量曲阜孔庙精美照片和实测建筑,并析述曲阜孔庙的发展、建筑和空间布局,论述历代尊孔与祀孔建筑的发展。《孔庙》[20]对曲阜孔庙的形成、发展、建筑布局、祭祀活动、轶事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曲阜庙城与中国儒学》[21]分上、中、下三篇,以曲阜为研究对象,追溯曲阜的城市发展史、儒学的历史变迁、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其中上篇谈及曲阜孔庙的发展流变。《曲阜孔庙孔林孔府》[22]对曲阜“三孔”的建筑形制、历史流变诸方面进行介绍,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孔庙做了有益研究。《孔庙孔林孔府》[23]一书中“天下第一祠庙——孔庙”一章概述孔庙历史、孔庙规制、孔子遗迹、孔庙碑刻、孔庙石雕,为我们了解或研究曲阜孔庙提供了翔实资料。《曲阜孔庙祭祀通解》[24]详述祭孔活动的起源、历史沿革、祭孔乐舞及歌辞、程序等内容,为读者了解孔庙祭祀提供了直接知识信息,也为研究孔子思想、儒家文化提供了翔实资料。《曲阜孔庙孔林孔府》[25]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孔庙孔林孔府的营建、建筑景观、祭祀礼乐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孔府孔庙文物珍藏》[26]汇集、梳理、论述了孔府有代表性的文物,包括孔子夫妇楷木雕像、孔子画像、孔氏族谱手卷、孔府档案、孔府门神等,为孔庙、孔府和孔林的深入研究提供素材。《孔府孔庙孔林》[27]对孔庙、孔府和孔林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高超的艺术价值做了详细论述。

除了曲阜本庙的研究著作之外,其他各地孔庙的研究著作也层出不穷。《建水文庙研究资料汇编》[28]利用历史文献整理了建水孔庙的发展和孔庙中的建筑、树木、匾额、石刻,祭祀人物等方面的资料。《儒家文化现代透视:安溪文庙始建千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9]收录56篇学术论文,主题涉及孔子及儒家思想,安溪文庙,儒家文化与茶文化等。《建水文庙:开启滇南文明的圣殿》[30]从建水文庙的历史源流、建筑规制、碑刻文存、文化影响等方面,对建水文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全面介绍,并配有大量的图片。《云南文庙》[31]按地区分布介绍了55座现存云南文庙的历史和现状,对文庙的起源、分布、选址、建筑做了概述性研究,并对云南文庙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夫子庙史话》[32]介绍了南京夫子

庙的人文景观、民俗活动、文化市场、花鸟市场以及夫子庙美食等。《湖南文庙与书院:儒家文化的载体》[33]收录湖南现存的文庙与书院36处,图文并茂,史料翔实,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湖南省现存文庙与书院的历史、建筑式样和建筑特色,为研究和保护孔庙提供依据。《恭城文庙武庙》[34]介绍了恭城的名胜古迹文庙和武庙,包括历史沿革、建筑装饰、庙内陈列品、人物传说等。《四川文庙》[35]对德阳文庙、犍为文庙、富顺文庙和渠县文庙做了全面研究,介绍了四川文庙的建造思想、规制、建造方法、传统工艺和各种祭祀活动等方面内容。《江南文庙》[36]对江南文庙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衰落复兴、现存状况和祭孔典礼进行考证和论述。《杭州文庙》[37]对杭州孔庙的建筑及陈设,以及碑的起源、南宋太学石经、御书、法帖类、绘画、墓志等均有涉及。《泉州府文庙碑文录》[38]收录宋元明清民国时期泉州府文庙碑文74篇,以碑文撰拟镌刻时间先后梳理,记述碑记的来源,碑石的现状,作者事迹简介,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文字。《北京孔庙国子监史话》[39]分为北京国子监史话和北京孔庙史话两篇,对北京孔庙国子监探源、古韵经纶国子监、源自国子监后院的佳话、孔子历代谥号和配享、北京孔庙的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究。《儒风同仰:首届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0]收录57篇学术论文,围绕儒家思想文化的价值、意义以及与孔庙的历史传承关系,闽台孔庙的历史、现状及其保护问题,儒家孔庙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学位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研究孔庙的学位论文始于2003年止于2010年,共约22篇。由于各位作者专业不同、兴趣迥异,将所列学位论文以某一标准分门别类而又精确的划分几乎不可能。因此,只能依据研究主题大致将其分为如下几类,以时间顺序依次概述以求杂而有序。

(一)、关于孔庙保护与开发

《甘肃省孔庙遗存状况研究》[41]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甘肃省的各类方志、石刻资料、实地调查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的研究,将甘肃省现存孔庙及孔庙遗存的历史、现状及风貌尽可能展示在世人面前。《济南府学文庙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探析》[42]通过梳理我国各地文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目前济南府学文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并根据济南府学文庙的现实情况,结合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庙,提出运用济南特有资源使府学文庙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方法。

(二)、关于孔庙建筑与装饰

《云南明清文庙建筑实例探析》[43]以实例调研与相关文献为基础,在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认知云南文庙,分析明清时期云南文庙建筑实例多元倾向、建筑形态与建构逻辑上所显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及其深层的原因。《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44]以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对闽台包括文庙在内的建筑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即台湾不仅在宗教信仰方面源自福建,而且在传统建筑的形制、风格及营建方法方面也与福建有着深厚的渊源。《韩城文庙建筑研究》[45]根据实地调研,运用多种资料和方法,对韩城文庙的历史沿革、选址与环境、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细部特征及总体建筑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为韩城文庙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资料和理论。《广东孔庙建筑文化研究》[46]前部分阐述广东孔庙学宫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沿革,后部分以形制模式和地域特色为两条主线,论述广东孔庙的建筑特色,并对广东孔庙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详尽剖析。《孔庙建筑装饰初探》[47]以孔庙装饰为研究对象,并视孔庙装饰为建筑的子系统,与建筑的其他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关系形成建筑的系统整体,来探讨装饰系统承载的精神性以及展现的人类的社会生活、地域文化、时代精神等丰富的人文内涵。《论曲阜孔庙大成殿龙纹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48]在实地考察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装饰艺术的视角,对曲阜大成殿龙纹装饰纹样的艺术法则以及龙纹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龙纹装饰纹样今后的发展进行初步探索。《“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景观的审美》[49]视“三孔”为一个互为联

系的生命体,通过对其景观的审美研究,挖掘其体现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思想,萃取出适用于现代城市景观发展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以期对中国现代城市景观事业予以帮助和启示。《川西地区文庙建筑的装饰特点研究》[50]对成都平原的文庙建筑装饰进行大量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川西文庙装饰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从文庙建筑装饰的不同部位、构件、工艺技法、装饰题材、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川西地区文庙建筑装饰特点的文化特征和总体特征。《曲阜孔庙景观研究》[51]从孔庙景观环境研究入手,论及孔庙历史地位、祭孔活动,并结合孔庙历史对曲阜孔庙的景观元素、建筑空间组合、景观空间布局进行研究。

(三)、关于孔庙发展与变迁

《传统城镇中文庙的形态分析——以山西太原晋源镇文庙建筑为例》[52]以晋源文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对晋源文庙的历史变迁、选址与布局、单体及总体建筑特征进行初步探讨,并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曲阜孔庙的建筑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53]以曲阜孔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曲阜孔庙的建筑艺术的研究,明确曲阜孔庙的布局特色和规模发展,在各个层面上探寻孔庙建筑艺术特色的文化渊源。《宋代江西孔庙研究》[54]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江西现存孔庙,对当地居民进行人文调查,对江西孔庙的历史与现状、宋代江西孔庙对儒学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55]将文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符号进行研究,探讨文庙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挖掘文庙的遗产价值,试图建立文庙文化遗产价值体系,寻找其与当代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契合点,为更好地发挥其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化传承作用提供理论和现实上的依据。《中国孔庙研究初探》[56]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孔庙建筑群的环境形态、空间布局进行系统研究,其中亦涉及孔庙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并对现阶段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闽南文庙建筑文化研究》[57]以儒学为切入点概述文庙的缘起、发展与流变,分析闽南地区儒家文化传播和文庙发展,并剖析闽南文庙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

(四)、关于孔庙礼制与祀制

《明清时期乡贤祠研究——以河南乡贤祠为中心》[58]通过研究明清时期文庙祭祀体系中乡贤祠流变,乡贤入祀、祭祀的条件和程序,得出乡贤祠具有教化民众、扶风辅政、崇德报功之功效。《文庙祀典及其社会功用——以从祀贤儒为中心的考察》[59]以从祀贤儒的变迁为主线,梳理文庙祀典的历史发展,探讨文庙祀典的源流、构成等问题,以期从政治、文化、社会等角度对文庙祀典的社会功用进行较全面的阐述。

(五)、关于孔庙域外传播与流变

《越南国子监文庙研究》[60]结合历史学、文化传播学和儒学等多个学科理论,对越南国子监文庙的历史发展、建筑、祭祀和管理制度,及其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展开剖析,探讨其在越南的地位及其在越南传播儒家思想的作用。

(六)、关于孔庙其他方面

《神圣与世俗共筑的多神世界——从孔庙、城隍庙、本主庙看云南儒学的特征》[61]在运用民俗学原理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和文献史料相结合方法的基础上,以庙宇作为切入点,通过将孔庙、城隍庙、本主庙进行中原与云南的对比性研究,从而揭示儒学教化在云南的特征。《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62]以查阅历史文献为基础,与现时朝鲜李家王朝传承雅乐作综合性、通盘性考察,分析朝鲜文庙雅乐的历史变迁,文化成因以及朝鲜半岛从古至今对中国雅乐文化的受纳态度等。

三、其他论文

近年来关于孔庙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由于专家学者的专长与兴趣点迥异,这些成果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也就五花八门。为清晰勾勒研究现状,拟以研究主题的不

同粗略分块叙述如下。

(一)、关于孔庙保护与开发

《台南孔子庙的保护和管理》[63],《如何开发利用哈尔滨文庙的几点思考》[64],《旧城改造中孔庙建筑群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5],《新世纪孔庙博物馆征集工作之我见》[66],《试论德阳文庙的开放与保护利用》[67],《云南文庙的保护与开发利用》[68],《浅谈资中孔庙的保护与利用》[69],《江西新余孔庙魁星阁的开发》[70],《郑州文庙的保护与复建》[71],《论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现代旅游业》[72],《文庙的保护与利用:应在冲突中寻求和谐》[73],《中国文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74],《热河文庙与避暑山庄——兼谈文庙的保护与利用》[75]等。

(二)、关于孔庙功能与遗产

《论元代庙学书院的规模》[76],《金元之际的庙学考论》[77],《孔庙与儒学的传播》[78],《着力发掘利用孔庙的教育功能,使之服务于当代》[79],《金代孔庙的修建及其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80],《中国孔庙在儒学传播中的历史地位》[81],《孔庙与“庙学合一”》[82],《“庙学结合”与治潮良吏兴学刍议》[83],《闽台的庙学规制探略》[84],《元代庙学考辨》[85],《恢复苏州文庙府学规模势在必行》[86],《中国孔庙的文化特征管窥》[87],《孔庙及其社会价值》[88],《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孔庙》[89],《孔庙的教育功能试论》[90],《国家性祭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91],《中国庙学教育实践及其启示》[92],《福建庙学探讨》[93],《试论文庙的现代定位》[94],《武威文庙与武威历史上的教育》[95],《平遥文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价值》[96],《南诏学校教育考》[97],《中国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利用现状研究》[98],《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构成初探》[99],《由台南孔庙庙学论清代台湾的儒教化》[100],《略论孔庙与闽台文化交流》[101],《如何发挥孔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02]等。

(三)、关于孔庙建筑与装饰

《湖南的三座文庙》[103],《北京孔庙大成殿修缮设计》[104],《漳州文庙大成殿建筑》[105],《安顺府文庙建筑装饰艺术》[106],《孔庙和学宫的建筑制度》[107],《德阳文庙的建筑特色》[108],《闽台文庙建筑形制研究》[109],《世界建筑文化——中国孔庙》[110],《韩城文庙及建筑特点》[111],《云南省建水县孔庙棂星门形制分析与探讨》[112],《探析福建汀州府文庙建筑文化特征》[113],《安顺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114],《透过建筑审视文化:德阳孔庙文化探析》[115],《岳阳文庙的建筑规制与特色初探》[116],《建水文庙植物景观艺术探讨》[117],《阿城市文庙建筑的外部装饰艺术》[118],《从韩城文庙的琉璃艺术造型说起》[119],《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探析》[120],《赵州文庙建筑沿革》[121],《长春文庙恢复设计》[122],《文庙及崇善寺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123],《徐州文庙整体复原初探》[124],《嘉兴的孔庙》[125],《资中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以文庙、重龙山和罗泉镇为例》[126],《天津文庙室外地面修缮探讨》[127],《洛阳河南府文庙戟门、大成殿建筑特征探析》[128],《杭州文庙彩绘现场保护研究》[129],《武侯祠和孔庙的对比与思考》[130],《文庙的一般性做法:以云南建水文庙为例》[131],《西安府文庙的择址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塑造》[132],《从曲阜孔庙的建筑与石刻艺术看传统美术资源的理解和运用》[133],《以台北孔庙为例谈闽南传统建筑之闽式孔庙》[134],《论中国孔庙的植物配置》[135]等。

(四)、关于孔庙发展与变迁

《中国孔庙发展史简论》[136],《宋代四川孔庙的设置及兴盛原因》[137],《古代各地孔庙发展概要》[138],《论金代的孔庙建置及其作用》[139],《曲阜历代孔庙考述》[140],《汉魏鲁城孔庙考》[141],《元代庙学的发展过程》[142],《曲阜孔庙建制考述》[143],《历代京都及地方孔庙考述》[144],《谈文庙与孔子思想的宣传》[145],《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146],《岁月凝风霜旧貌变新颜:蠡测杭州孔庙及碑林》[147],《汉中府文庙的沿革》[148],《杭州文庙:见证儒学理学化》[149],《蒙元时期山西地区的官办庙学》[150],

《四川德阳文庙调查》[151],《变愚昧为文明的僻壤学府——建水文庙》[152],《浅析德阳文庙现存格局之成因》[153],《广安文庙调查纪要》[154],《安顺文庙:凝结在石头上的儒家文化》[155],《上海文庙的变迁》[156],《文庙与云南文化》[157],《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158],《济南府学文庙》[159],《黑龙江省文庙历史遗迹考证》[160],《山西现存文庙简述》[161],《福建现存文庙述略》[162],《四川第一文庙——犍为文庙》[163],《哈尔滨文庙建筑名称考源》[164],《官府、士绅与庙学的修建:明清时期婺源庙学的个案考察》[165],《文庙与儒家文化——以昆明地区文庙为例》[166],《泉州文庙侧记》[167],《台湾庙学探讨》[168],《静宁州庙学建修述略》[169],《定州文庙考》[170],《追记南昌的文庙和府学》[171]等。

(五)、关于孔庙礼制与祀制

《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172],《光绪间关于王夫之从祀文庙的争论》[173],《元儒吴澄从祀孔庙的历程和时代意涵》[174],《元儒熊禾的学术思想及其从祀孔庙议案》[175],《国家与礼仪:元明二代祀孔典礼的仪节变化》[176],《从哈尔滨文庙看中国古建筑中的等级观念》[177],《试论明代孔庙祀典礼的升降》[178],《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179],《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180],《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181],《陈白沙从祀孔庙考》[182],《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183],《礼制“损益”与“百世可知”:孔庙释奠礼仪时代性问题省察》[184],《北京孔庙的祭孔典礼》[185],《明清时期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与礼乐文化述论》[186],《文庙从祀制度考论》[187]等。

(六)、关于孔庙域外传播与流变

《中朝孔庙之异同》[188],《庙学教育制度在朝鲜地区的发展——中国文化圈存在的历史见证》[189],《近现代中国孔庙在东亚及东南亚发展的历史及成因》[190],《孔庙在日本》[191],《河内文庙及孔子思想对越南的影响》[192],《中国和海外近邻文庙制度之比较》[193],《韩国朝鲜王朝的庙学与书院》[194]等。

(七)、关于孔庙其他方面

《古代孔庙的祭祀乐舞》[195],《明代西安碑林、文庙及府县三学整修述要》[196],《泮池考论》[197],《<孔庙、国子监全图>考》[198],《泮池考论》[199],《明代石屏庙学碑考释》[200],《论金元之际庙学碑记文的文化内涵》[201],《浅释福州孔庙的匾额楹联》[202],《福州文庙讲解刍议》[203],《正定府文庙戟门》[204],《长春文庙祭孔的文化反思》[205],《泮池:庙学理水的意义及表现形式》[206],《孔庙学刍议》[207],《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208]等。

总之,近二十年来孔庙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研究人数日益增加,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角有所拓宽,研究方法逐步改善等方面。但是总体来看,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多数研究成果从孔庙的历史沿革、遗存状况、祭祀从祀、建筑装饰等角度谈及孔庙,具有一定的知识普及性和资料汇编性,从学术深度看则稍显不足;其次,学术界从历史学、建筑学、人类学、文化学、地理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孔庙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展现孔庙文化。但同时也缺乏跨学科或泛学科联动研究;再次,大多成果沿袭传统的文献搜集整理、实地考察等方法,较少尝试新理论和新方法,创新意识不足;最后,对各地孔庙的研究不够平衡,与山东、四川、湖南、云南、江西等地的孔庙研究相比,其他各地的研究成果无论数量还是深度都稍显薄弱,甚至有些省份的孔庙尚未引起学术界关注。

孔庙作为祭祀孔子及门人的国家性的礼制建筑在历史上存在时间之久、存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建筑都不能媲美。虽然经受了科举制废除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以及“文革”的浩劫,各地还是不同程度的存有孔庙。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逐渐重视对孔庙的修缮和重建,部分的恢复了孔庙建筑和格局。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研究孔庙提供了直观素材。同时,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和古代重要的教育场所,与古代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孔庙的记述浩繁如烟,散见于地方志书、碑文石刻以及其他历史文献。这使得孔庙研究具有丰富内容和不竭资源。因此,只要学术界借鉴跨学科的研究视域,采用新方法、新理论,充分

利用既有条件,必能将孔庙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张晓旭.中国孔庙研究专辑[C].南方文物,2002(4):1.

[2]隗瀛涛.孔学孔庙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1.

[3]高文,范小平.中国孔庙[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4.

[4]骆承烈.孔子家族全书·文物古迹[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5]曲英杰.孔庙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6]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张晓旭.中国孔庙研究专辑[C].南方文物,2002(4).

[8]骆承烈.孔子历史地图集[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3.

[9]陈传平.世界孔庙·第一卷[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10]范小平.中国孔庙[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11]张敏杰.中国孔庙保护协会论文集[C].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12]司雁人.学宫时代:古代中国人怎样考大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3]胡务.元代庙学:无法割舍的儒学教育链[M].成都:巴蜀书社,2005.

[14]刘业伟.远去的历史场景——祀孔大典与孔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15]杨刚.儒学之旅——全国孔庙、书院、贡院、考棚完全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6]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利、信仰与正当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7]黄进兴.圣贤与圣徒[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方俊吉.认识孔子、孔庙与祭孔[M].高雄:高雄市文献委员会,2008.

[19]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曲阜孔庙建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0]刘德增.孔庙[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

[21]傅崇兰,孟祥才,曲英杰等.曲阜庙城与中国儒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传平.曲阜孔庙孔林孔府[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3]孔祥林.孔庙孔林孔府[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4]孔德平.曲阜孔庙祭祀通解[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25]孔德平.曲阜孔庙孔林孔府[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6]孟继新孟景.孔府孔庙文物珍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7]韩秀林.孔府孔庙孔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28]杨丰.建水文庙研究资料汇编[M].云南建水文庙管理处等编印,2002.

[29]陈支平,曾荣华.儒家文化现代透视:安溪文庙始建千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0]柯治国.建水文庙:开启滇南文明的圣殿[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

[31]许儒慧.云南文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2]吴福林.夫子庙史话[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33]邹律姿.湖南文庙与书院:儒家文化的载体[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34]王咏.恭城文庙武庙[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5]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文庙[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6]张亚祥.江南文庙[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7]杜正贤.杭州文庙[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

[38]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泉州府文庙碑文录[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

[39]李永康,高彦.北京孔庙国子监史话[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40]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儒风同仰:首届闽台孔庙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

[41]刘袖瑕.甘肃省孔庙遗存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10.

[42]石伟.济南府学文庙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0.

[43]胡炜.云南明清文庙建筑实例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3.

[44]林从华.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45]李轶夫.韩城文庙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46]魏星.广东孔庙建筑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

[47]王琳.孔庙建筑装饰初探[D].同济大学,2004.

[48]邵婷.论曲阜孔庙大成殿龙纹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D].西安美术学院,2009.

[49]马丽雅.“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景观的审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50]秦莉.川西地区文庙建筑的装饰特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孙成.曲阜孔庙景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52]郭建政.传统城镇中文庙的形态分析——以山西太原晋源镇文庙建筑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07.

[53]徐斌.曲阜孔庙的建筑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4]朱茹.宋代江西孔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55]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6]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57]刘昭南.闽南文庙建筑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10.

[58]张玉娟.明清时期乡贤祠研究——以河南乡贤祠为中心[D].河南大学,2009.

[59]房伟.文庙祀典及其社会功用——以从祀贤儒为中心的考察[D].曲阜师范大学,2010.

[60]罗超.越南国子监文庙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61]陈洁.神圣与世俗共筑的多神世界——从孔庙、城隍庙、本主庙看云南儒学的特征[D].云南大学,2003.

[62]迟凤芝.朝鲜文庙雅乐的传承与变迁[D].上海音乐学院,2009.

[63]林开登.台南孔子庙的保护和管理[J].四川文物,1998(12).

[64]杨华,王禹浪,黄澄.如何开发利用哈尔滨文庙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3).

[65]范小平.旧城改造中孔庙建筑群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文物,2000(4).

[66]仇起.新世纪孔庙博物馆征集工作之我见[J].博物馆研究,2002(1).

[67]李芸.试论德阳文庙的开放与保护利用[J].四川文物,2002(1).

[68]李世凤,许儒慧,张凌云.云南文庙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创造,2003(11).

[69]李建初.浅谈资中孔庙的保护与利用[J].四川文物,2004(2).

[70]聂朋.江西新余孔庙魁星阁的开发[J].南方文物,2004(3).

[71]宋秀兰.郑州文庙的保护与复建[J].中原文物,2006(4).

[72]柳雯.论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现代旅游业[J].新疆社会科学,2007(4).

[73]唐红炬.文庙的保护与利用:应在冲突中寻求和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6).

[74]柳雯.中国文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现代商业,2009(26).

[75]田淑华,邱珊珊.热河文庙与避暑山庄——兼谈文庙的保护与利用[J].文物春秋,2010(2).

[76](日)牧野修二,赵刚译,刘恩格校.论元代庙学书院的规模[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8(4).

[77]张鸣岐.金元之际的庙学考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6).

[78]李芸.孔庙与儒学的传播[J].四川文物,1998(2).

[79]张敏杰.着力发掘利用孔庙的教育功能,使之服务于当代[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3).

[80]张敏杰.金代孔庙的修建及其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J].北方论丛,1998(11).

[81]范小平.中国孔庙在儒学传播中的历史地位[J].四川文物,1998(12).

[82]周聪.孔庙与“庙学合一”[J].文史杂志,1999(3).

[83]林英仪.“庙学结合”与治潮良吏兴学刍议[J].寒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3).

[84]黄新宪.闽台的庙学规制探略[J].教育评论,2000(2).

[85]申万里.元代庙学考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86]张晓旭.恢复苏州文庙府学规模势在必行[J].南方文物,2002(4).

[87]袁能先,孟琳.中国孔庙的文化特征管窥[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88]孔祥雷.孔庙及其社会价值[J].沧桑,2006(8).

[89]骆承烈.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孔庙[J].孔子研究,2007(2).

[90]于学斌,刘思游.孔庙的教育功能试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9).

[91]邱雪静.国家性祭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1).

[92]田增志.中国庙学教育实践及其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93]黄新宪.福建庙学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94]唐红炬.试论文庙的现代定位[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6).

[95]王其英.武威文庙与武威历史上的教育[J].历史文化,2009(6).

[96]刘爱琴.平遥文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价值[J].沧桑,2009(6).

[97]胡玉萍,杜成辉.南诏学校教育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9(9).

[98]柳雯.中国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利用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7).

[99]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构成初探[J].飞天,2009(24).

[100]林至庸.由台南孔庙庙学论清代台湾的儒教化[J].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2009(12).

[101]何振良.略论孔庙与闽台文化交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02]王敬萍.如何发挥孔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103]黄建华.湖南的三座文庙[J].华中建筑,1994(1).

[104]高洪莉.北京孔庙大成殿修缮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1).

[105]陈木霖.漳州文庙大成殿建筑[J].古建园林技术,2000(2).

郭秉红.安顺府文庙建筑装饰艺术[J].贵州文史天地,2001(4).

[107]张亚祥,刘磊.孔庙和学宫的建筑制度[J].古建园林技术,2001(12).

[108]范小平.德阳文庙的建筑特色[J].四川文物,2002(1).

[109]林丛华.闽台文庙建筑形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110]张群.世界建筑文化——中国孔庙[J].华人时刊,2003(9).

[111]贺林.韩城文庙及建筑特点[J].文博,2004(3).

[112]陆泓.云南省建水县孔庙棂星门形制分析与探讨[J].古建园林技术,2004(4).

[113]林从华,邱宏,林兆武等.探析福建汀州府文庙建筑文化特征[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4).

[114]宗旭,黎青,陈慧.安顺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J].中华手工,2005(1).

[115]林岭.透过建筑审视文化:德阳孔庙文化探析[J].四川建筑,2005(1).

[116]张迎冰.岳阳文庙的建筑规制与特色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117]秦庆秀,唐岱.建水文庙植物景观艺术探讨[J].林业调查研究,2006(2).

[118]才大泉.阿城市文庙建筑的外部装饰艺术[J].黑龙江史志,2006(3).

[119]黄凡.从韩城文庙的琉璃艺术造型说起[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1).

[120]姜东成.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探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2).

[121]苏文珠.赵州文庙建筑沿革[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4).

[122]左南,李哲,陈强.长春文庙恢复设计[J].中国园林,2007(6).

[123]王爱明.文庙及崇善寺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J].山西建筑,2007(13).

[124]杨倩.徐州文庙整体复原初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25]钱明亮,张小建,任丽琴.嘉兴的孔庙[J].山西建筑,2008(6).

[126]周兴春,胡蓉,王维等.资中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开发:以文庙、重龙山和罗泉镇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Z1)

[127]张凤梧,曹鹏,杨大为.天津文庙室外地面修缮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28]吕军辉.洛阳河南府文庙戟门、大成殿建筑特征探析[J].中原文物,2009(6).

[129]徐飞,万俐,王勉等.杭州文庙彩绘现场保护研究[J].文博,2009(6).

[130]孙博洋,李勇.武侯祠和孔庙的对比与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09(8).

[131]姜力,黄靖淇.文庙的一般性做法:以云南建水文庙为例[J].云南建筑,2010(1).

[132]白海峰,王如冰.西安府文庙的择址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塑造[J].文博,2010(1).

[133]司继琳.从曲阜孔庙的建筑与石刻艺术看传统美术资源的理解和运用[J].艺术教育,2010(2).

[134]吴孔诏.以台北孔庙为例谈闽南传统建筑之闽式孔庙[J].山西建筑,2010(2).

[135]彭蓉.论中国孔庙的植物配置[J].山地林业科技,2010(3).

[136]范小平.中国孔庙发展史简论[J].四川文物,1990(5).

[137]周原孙.宋代四川孔庙的设置及兴盛原因[J].四川文物,1990(5).

[138]干树德.古代各地孔庙发展概要[J].四川文物,1990(5).

[139]范寿琨.论金代的孔庙建置及其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1993(2).

[140]曲英杰.曲阜历代孔庙考述[J].孔子研究,1993(3).

[141]曲英杰.汉魏鲁城孔庙考[J].史学集刊,1994(1).

[142]胡仁.元代庙学的发展过程[J].文史杂志,1994(5).

[143]曲英杰.曲阜孔庙建制考述[J].中华文化论坛,1995(1).

[144]曲英杰.历代京都及地方孔庙考述[J].孔子研究,1996(3).

[145]王建平,梁英平.谈文庙与孔子思想的宣传[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6(2).

[146]景军.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1).

[147]陈进.岁月凝风霜旧貌变新颜:蠡测杭州孔庙及碑林[J].浙江工艺美术,1999(4).

[148]陈显远.汉中府文庙的沿革[J].陕西史志,2001(6).

[149]金平,陈进.杭州文庙:见证儒学理学化[J].观察与思考,2001(9).

[150]瞿大风,崔树华.蒙元时期山西地区的官办庙学[J].蒙古学信息,2004(4).

[151]孙颖卓,田林.四川德阳文庙调查[J].文物春秋,2004(5).

[152]杨炳学.变愚昧为文明的僻壤学府——建水文庙[J].云南档案,2004(6).

[153]李芸.浅析德阳文庙现存格局之成因[J].四川文物,2005(4).

[154]刘敏.广安文庙调查纪要[J].四川文物,2005(5).

[155]史继忠.安顺文庙:凝结在石头上的儒家文化[J].当代贵州,2005(6).

[156]顾延培.上海文庙的变迁[J].档案春秋,2005(12).

[157]廖国强.文庙与云南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6(2).

[158]林振礼.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59]张幼辉常祥.济南府学文庙[J].中国文化遗产,2007(2).

卢玉华:《黑龙江省文庙历史遗迹考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61]李彦,张映莹.山西现存文庙简述[J].文物世界,2007(4).

[162]陈圻.福建现存文庙述略[J].福建文史,2007(4).

[163]萧源锦.四川第一文庙——犍为文庙[J].成都文物,2008(1).

[164]林笑薇.哈尔滨文庙建筑名称考源[J].今日科苑,2008(2).

[165]廖华生.官府、士绅与庙学的修建:明清时期婺源庙学的个案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2). [166]廖国强.文庙与儒家文化——以昆明地区文庙为例[J].思想战线,2008(3).

[167]黄子红.泉州文庙侧记[J].福建乡土,2008(6).

[168]黄新宪.台湾庙学探讨[J].教育科学,2009(5).

[169]王科社.静宁州庙学建修述略[J].丝绸之路,2009(12).

[170]贾敏峰.定州文庙考[J].文物春秋,2010(2).

[171]黎传绪.追记南昌的文庙和府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172]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J].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96(5).

[173]陈勇勤.光绪间关于王夫之从祀文庙的争论[J].中州学刊,1997(1).

[174]朱鸿林.元儒吴澄从祀孔庙的历程和时代意涵[J].亚洲研究,1997(23).

[175]朱鸿林.元儒熊禾的学术思想及其从祀孔庙议案[J].史薮,1998(3).

[176]朱鸿林.国家与礼仪:元明二代祀孔典礼的仪节变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177]蔡惠芳.从哈尔滨文庙看中国古建筑中的等级观念[J].活力,2004(11).

[178]赵克生.试论明代孔庙祀典礼的升降[J].江西社会科学,2004(6).

[179]刘融.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J].广西社会科学,2005(1).

[180]赵克生.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1).

[181]刘融,朱加林.王守仁从祀孔庙之争[J].史学月刊,2005(8).

[182]黄海娟.陈白沙从祀孔庙考[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83]朱鸿林.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J].史学集刊,2008(6).

[184]杨朝明.礼制“损益”与“百世可知”:孔庙释奠礼仪时代性问题省察[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185]文文.北京孔庙的祭孔典礼[J].科学大观园,2009(8).

[186]李绍先,袁能先.明清时期德阳文庙的祭孔活动与礼乐文化述论[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187]房伟.文庙从祀制度考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188]孔祥林.中朝孔庙之异同[J].齐鲁学刊,1993(2).

[189]高明士.庙学教育制度在朝鲜地区的发展——中国文化圈存在的历史见证[J].韩国研究论丛,1995(1). [190]范小平.近现代中国孔庙在东亚及东南亚发展的历史及成因[J].孔子研究,2003(1).

[191]魏丽莎.孔庙在日本[J].东方博物,2004(11).

[192]黄汉宝.河内文庙及孔子思想对越南的影响[J].华夏文化,2005(4).

[193]孔祥林.中国和海外近邻文庙制度之比较[J].孔子研究,2006(3).

[194]高明士.韩国朝鲜王朝的庙学与书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95]王赛时.古代孔庙的祭祀乐舞[J].文史杂志,1987(3).

[196]路远.明代西安碑林、文庙及府县三学整修述要[J].文博,1996(1).

[197]张亚祥.泮池考论[J].孔子研究,1998(1).

[198]王秋方.<孔庙、国子监全图>考[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9(1).

[199]张亚祥,刘磊.泮池考论[J].古建园林技术,2001(1).

[200]苏佛涛.明代石屏庙学碑考释[J].云南史志,2002(1).

[201]陶然.论金元之际庙学碑记文的文化内涵[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202]黄善勇.浅释福州孔庙的匾额楹联[J].福建史志,2005(6).

[203]黄善勇.福州文庙讲解刍议[J].文化论丛,2005(11)

[204]梁小丽聂松鹿.正定府文庙戟门[J].文物春秋,2006(4).

[205]杨海龙楚燕洁.长春文庙祭孔的文化反思[J].孔子研究,2007(2).

[206]沈旸.泮池:庙学理水的意义及表现形式[J].中国园林,2010(9).

[207]刘振佳.孔庙学刍议[J].济宁学院学报,2010(4).

[208]李鸿渊.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J].学术探索,2010(2).

Research Summary of Confucian Temple Studies in Last 20 Years

TIAN zhi-fu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Fujian Fuzhou 35007)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places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us academic studies of the Confucian temple have also been increased. This article makes comments on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summary of Confucian temple studies in last 20 years. Definitel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insufficiencies. And the writer hopes that there are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study of Confucian temple.

Key words: the Confucian Temple;distribution;vicissitude;architecture;decorate

作者简介:

田志馥(1979-),男,汉族,内蒙古商都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区域历史地理。

联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17号电教大楼15层省规划办田志馥(收)350007

邮箱:tzfandyyj@https://www.sodocs.net/doc/114595297.html,

手机:1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