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摘要本文的目的和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以为解决问题提供参照。由于把问题限制在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而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型政府,故而先简要探析了服务型政府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以为提出和分析问题的依据。)

一、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1.地方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或曰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为首要职责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为民、利民、便民、富民为现实目标;以人民满意、社会安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精神是公共精神,即代表公共意志、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满足公共需求,即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为市场竞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和保障,为公民生活提供高质量服务。

“服务型政府”是与“管制型政府”相对而言的。管制型政府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模式,管制是计划的特征和需要;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模式,服务是在市场失灵领域社会对政府的公共需求。服务型政府有着与管制型政府完全不同的特点。概括说来,其区别主要在:管制型政府因偏好管制而往往导致过度管制,服务型政府则注重服务而辅之以必要管制;管制型政府是依靠行政审批实施管理而且重审批轻管理,服务型政府则通过便捷的服务进行管理而且重在提高公民的便利程度;管制型政府是以行政命令方式实施自上而下的单向规制型管理,服务型政府则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政策,提供服务,实行双向回应型管理。

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是服务。在政府的两大基本职能中,政治统治职能历来主要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实施社会管理;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不是通过管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服务的方式来行使。因此,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保证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的改革方向是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地方政府的根本追求是为人民服务,使人民满意。如果说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的话,那么,这场改革理应是自下而上的改革,首先要通过改革,使地方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因为公共服务项目大量的是由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的,为人民服务,人民首先感受到的是地方政府的服务,人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首先是对地方政府的直接评价。

2.服务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管理是对除政治统治之外的全部政府职能的概括,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在内;目前我国官方文件中普遍使用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政府职能的提法是从狭义角度讲的。广义的公共服务是指广义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供给,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使用的广义公共服务概念,即把政府的权力行使和活动范围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把政府职能限定于提供广义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上。换句话说,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服务的理念和服务的方式依法实施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为了不致在概念上造成混乱,本文在论述中从众,采用通行提法,即使用广义的“公共服务”概念(这是“服务型政府”概念得以成立的前提)和狭义的“社会管理”概念(这是“四职能说”得以成立的前提)。

从狭义角度说,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有四项——建立法制基础;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保护和优化环境。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组织,其社会管理职能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是上述四项。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建立法律和制度基础,无疑是政府的最基本的职责之一。无论是政府依法行政还是社会依法自治,都必须有法可依;法制化的公共政策和公共制度供给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而这是除立法机关和授权的政府组织外,任何社会组织所无法提供的纯公共产品。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环境的重要方面,因而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责任。如道路交通、水电枢纽、排污防洪、垃圾处理、公园与城市美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需要政府来投资的。虽然这些设施的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因部分的排他性而使私人组织也有投资的冲动,从而也可以部分地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但不能依赖于社会和私人的投资则是肯定的;即使由非政府组织投资,也必须由政府负责规划和界定产权。

倾向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和对穷人提供帮助,是世界上所有民主政府的基本特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政府更应当将其视之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的社会转型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保护弱势者和贫困者的基本权利不受剥夺和侵害,通过公共政策倾向、司法援助、社会救济、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扶贫开发等多项措施,为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阶层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救援,从而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协调发展,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天职。

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的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因此,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管理职能就是保护环境并不断地优化环境。保护环境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保护社会生态环境不致受损两个方面。保护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全球治理对一国政府提出的治理要求。保护并改善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各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包括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在内的各种社会生态环境,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治理要求。

上述四项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作基础;但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首先责无旁贷,特别是服务型的地方政府。

二、中国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管理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都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因为它是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所不可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性和非正义等“市场失灵”现象必然引发各种利益矛盾与社会冲突,需要政府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来予以矫正;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为了保持良好秩序和社会稳定,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

危机,更要求政府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来维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并有效执行公共政策和公共法规,从而规范社会运行,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正来予以体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和诸多问题。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指标,造成盲目投资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一些地方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一些地方官员更多关注的是财税上缴及招商引资数字,而忽视关系百姓生活及其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的发展等等。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实现目标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发展思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在统筹发展观上,地方各级政府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生活内部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统筹,很少将目光投注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统筹上。

经济固然是社会的基础,但社会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不能代替社会发展,GDP指标不能替代反映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各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地关注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的卫生、教育、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水平,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占人口80%的农民能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打得起官司。这不是靠单纯地发展经济能解决的问题,而必须要通过卫生、教育、司法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加大政府对此类事业的投入来不断地促进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保健支出占GNP比重为2.0%,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而在一些落后的山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甚至倒退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医疗”水平以下,农民因看病难改而去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NP比重上世纪末为2.3%,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到去年底才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持平。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停留在初期阶段,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 比例为3.6%,而同一比例在英国是22.8%,法国是30.1%,德国是29.7%,瑞典是34.7%。时下之中国,虽然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下岗失业和看病养老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困扰着社会底层广大人群的日常生活及情绪。而各级地方政府对此并没有像对待GDP问题那样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只问农民整体脱贫和人均收入增长情况,把解决“三农问题”简化为“抓票票”,并以此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主要根据;至于农民吃饱肚子后在想什么,有了“票票”后在做什么以及“票票”是怎样搞来的,还有哪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就很少过问,更甭说以此考核地方官员了。

2.在管理的方式上,地方政府更多地是采用行政专制和经济处罚的手段,而且是自上而下地单向管理,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双向回应型社会管理体制。

市场与社会是独立于国家权力之外的两种重要力量,它们有着与国家公共权力不同的运行机制,但同时又与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表现为政府必须履行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职能上,而这两种政府职能的共同目标就是建立公共秩序。无论市场还是社会,其运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都追求一种体现自由、民主、法治精神的公共秩序。就社会(主

要是市民社会)而言,一个自主的社会的存在,是自由和民主的重要保障。在中国,所谓“社会转型”,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国家化了的社会,转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相当自主性和自治性的,能够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调整的,并能有效监督和影响国家决策与执行的健全的社会。这样一个社会的出现,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重要方面;这样一种社会的塑造,要通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不断改进和转变来达到。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负有神圣的使命。

问题在于,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依然秉持一种计划习气。不但在管理理念上无意于培植自由和民主精神,而且在实施具体管理的过程中,常常用简单粗暴驱逐着人性和理性;以专制手段扼杀着自由、民主和人权。譬如在政府管理的记录中,于城市屡屡发生的“处女卖淫案”和“强制性拆迁”案,于农村在在出现的“暴力计划生育”和“武力干涉种植”事件等就是明证。特别是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这项典型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行使过程中,最能体现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行政专制作风和经济处罚特征:以罚代管,以罚代法;只要收到罚款,超生劣育两由之,毫无政策性和公共性可言。一些基层政府的执法人员,以最不人道最乏人性的方式管理着最具人性最关人本的事务。其方法之简单,行为之粗暴,以及专制和处罚的过度,达到了无以复加、令人发指的地步:上房揭瓦、进圈赶羊,推车子、搬电视、拉粮食,大有鬼子进村了之势。如果说这些是极端的例子的话,那么,强行提供一些民众并不急需的有尝公共服务以及屡禁不止的“三乱”现象则是非常普遍的。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特别习惯于也善于运用行政的(专制)和经济的(处罚)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惟独不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实施管理;因为后一种手段会限制其自由裁量权。在行政手段中,审批发证又是最常见的管理手段;因为这种手段既专制(审批毫无民主可言)又经济(以收费代替制裁),可普遍适用于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管理,能“以不变应万变”且屡试不爽。审批—发证—验证—换证—再审批,成为一些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变“公共行政”为“部门行政”,导致部门权力利益化的主要原因。

3.在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把发展只理解为经济的发展,用经济政策代替社会政策;政府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了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谋经济上,而没有足够地加强对发展环境特别是对公共软环境的建设和营造。

抓环境其实就是从调整的角度谋发展,从可持续的角度谋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大环境,特别是良好的社会人文软环境。政府创造环境,社会(企业)创造财富,是已为中外许多地区和国家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了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没有一个安全的宽松舒心的具有民主和法治气息的适宜于干事创业的社会人文环境与公共政务环境,就不可能吸引来众多的投资者和重大的发展项目。在一个缺乏安全和信用的社会,在一个政府管制、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区域封锁的地区,会使有经验和眼光的投资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台商在内地投资的40%在江苏,当问及台商为何看中江苏时,台商直言不讳:“这里社会治安好,文化底蕴深,人的素质好。”不独台商,在苏州工作了7年的美国商人告诉记者,现在位于江苏的分公司是美国总部最放心的企业,而他很喜欢晚上带着儿子在小巷子里骑自行车,品味安全宁静的“好生活”。一名外商到苏州准备投资,却没有先和官方接触,而是深夜站在街头“考察苏州的治安情况”。连续几夜,这名外商看到苏州街头一拨拨下夜班的年轻女性没有人接送,对当地的治安情况感到放心,于是再和苏州政府部门接触,商谈投资事宜。目前各界投资者普遍认为,在江苏投资心里踏实、有安全感。由此可见,营造安全而有秩序的良好环境是最大的发展资本。被中外投资者和当

地老百姓叫响了的“平安江苏”,已成为很好的招商资源、重要的投资环境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它说明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并不是谈生意抓项目,而是当好“守夜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与其“越位”招商引资,劳而无功,毋宁“补位”去治理环境,显示政府效能。

然而,像江苏各级地方政府这样有眼光善作为的并不多。许多地方政府虽然脑筋动了不少,会开了不少,舆论造了不少,路跑了不少,成天洽谈生意,忙得不可开交;但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没有抓住发展的根本,主要职能错了位,结果吃力不讨好,事与愿违,招商引资成效甚微,而生活与投资的环境不断恶化,使已有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也得不到巩固。有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措施时,提出几个“高举”,几个“加强”,几个“狠抓”,什么都想到了,惟独没有想到“治理环境”,“优化环境”,“营造环境”;在“狠抓”的日常工作中,在“咬住不放”的大事中,就是没有“社会治安”、“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舆论在论证政府要“咬定发展抓项目不放松”时竟然说,“发展的道理究竟硬在哪里?硬就硬在项目上”,真是奇谈怪论!政府抓经济建设当然没有错,发展首先要发展经济更没有错,为发展经济提倡抓项目也无可厚非;但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媒体那儿,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片面地强调,把发展是硬道理作不适当地引申,过分强调政府介入微观经济生活,过于注重抓项目、谈生意,而淡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无视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则不但是政府职能的“错位”,而且也有悖于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4.在跨城乡跨地域的社会管理中,许多地方政府或疏于管理与服务,或缺乏正义和责任,没能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农民工问题犹可资鉴。

民工潮是改革开放催生的特殊社会现象,审视地方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状况,农民工问题是一面镜子。如果把农民工问题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人口管理制度中予以考察,则民工潮现象就更具有某种改革的象征意义,理应作为政府社会管理的一个特殊对象而投之以特别的关注。然而事实上只是到了经总理批示,各地纷纷为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工钱之后,农民工问题才开始为知识阶层、市民社会和公共组织所关注。

无论对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开发,农民工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都是开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他们日渐鼓起的钱包启发着庄稼人,为乡村开发和建设注入了活力;农民工作为进城农民的先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民工进城,给城里的公交车增加了泥土气和油汗味,但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市民生活更加方便,城里人对农民工由鄙夷变为接纳进而发展到离不开农民工。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已经融入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之中的农民工群体,却并没有真正纳入城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视野之中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城里,农民工群体仍然是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服务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方便,而他们自己在城里的生活却有诸多不便。从夫妻分居、子女上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障一直到工资被拖欠等日常生活问题,使他们不堪其忧,却又告诉无门。

在城市,农民工是政府管得最多却又最不管的群体。当他们的行为影响市容或公共秩序时,政府就来了,不但严加管理,从重处罚,而且动不动就赶他们出城;但当他们生活有难场有苦衷,合法权益被侵害,需要政府帮助的时候,却找不到政府。是党员的,想找组织反

映也不得。他们只能凭着自身极强的耐力、韧性和适应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接受城市的教训而默默地忍受;像零散迁徙的候鸟,冬去春来自己觅食,一切靠自己主张,缺乏团队的依靠。

农民工问题的确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与落后,映照出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得失状况,也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的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视觉。有媒体报道,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市把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作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从政策保护、清欠工资、劳动年检、劳动合同、安全保障等方面为农民工撑起了五把“保护伞”。尽管在政府的干预和督促下,到目前为止用人单位已补发的1875.89万元,只占拖欠农民工工资总数的68.2%,但政府关注农民工问题的诚意,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的举措令人感动。

5.在社会事业管理上,政事不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发展缺乏规划,导致不合理扩张,以及因利益关系和制度建设滞后引发的条块分割、“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更为突出。

强化社会管理的目的在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也在事业的发展。但很多事业单位中部分机构的设立,并非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出于解决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甩包袱”的需要,或某种利益需要。一些本应作为营利性市场主体存在的经营性机构堂而皇之地存在于事业单位之中;而某些承担社会公益职能的事业单位,按企业化方向转制或依企业化管理要求被推向市场后,被迫放弃了公益目标,使社会事业和国家目标受到损害。

除了在事业的发展上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安排外,对一些事业单位放权过度、约束不足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各项社会事业有其不同的发展逻辑,应根据事业本身的特殊规律,区别对待。对有些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机构,在放权的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否则在利益的驱动下,某些事业可能偏离公共目标。譬如在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卫生防疫、党校和行政学院等承担法定公共责任的机构也被允许创收的情况下,如果对于创收活动及其收支制度没有必要的限制,则必然导致这类机构的目标和行为偏离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规范而走向自利化的道路,至于一些事业单位在创收中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更值得警惕。

在事业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管理责任缺乏合理划分,引致条块分割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发展的弊端。由于各地区市场发育的差别和财政能力的差距较大,致使各项社会事业在整体上发展不均衡,部分基础性事业因没有及时进行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缺乏足够的扶持而日渐萎缩,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三、造成地方各级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错位的基本原因

1.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党和政府在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作出的正确选择。是应当长期坚持的施政方针。但在思想方法存在片面性,习惯于走极端的一

些同志那里,“中心”变成了“唯一”,变成了“全部”,其它各项事业为中心工作服务变成了为中心工作让路,逐渐变得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甚至于连“人”这个根本,也被中心所淹没。曾几何时,在政府的行政理念上,一切服务于中心,一切为了中心,抓中心可以不惜一切;抓住中心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一切矛盾将迎刃而解;中心工作上去了,政绩就上去了,官位也随之上去了。各方高兴、皆大欢喜、名利双收之事,何乐而不为?于是,在各级政府官员中,相当一部分人,变成了“理性经济人”,在他们眼中,“行政学”就是“政府经济学”,“领导学”就是“经济运筹学”;在他们的日常行政行为中,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念经济经、算经济帐,讲经济效益、观经济行情、增经济数字;与经济无关的事很少有兴趣管或干脆不管,不关涉经济增长的事暂缓办或不办,无经济头脑或非经济型专门人才也是缓引缓用或不引不用。

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参与微观经济活动,而疏于基本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偏好于在经济生活内部作统筹和协调的文章,而不屑于在经济生活与其它社会事业之间进行统筹和协调。其直接的管理后果是,虽然高呼“两个文明”、“三个文明”一齐抓的口号,但总是难免一手硬、一手软;经济指标是部分地上去了,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它社会事业的发展却严重滞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未能得到保障和满足。

2.对“经济建设型政府角色”的自我认同

“经济建设型政府角色”是政府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合乎逻辑地发展。由于中心工作的重要、责任的重大,使地方各级政府将主要精力都聚集于经济建设,视经济工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为最大的政治;久而久之,在政府系统内部,逐渐认同了经济建设型的政府角色。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完成了由过去的“万能型政府”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转型。

如果说,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转变的时期,经济建设型政府作为一种过渡型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有其现实的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全球化时代,在和平崛起时期,在认识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的今天,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局限性就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已经不能适应全面发展的社会与政治需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一个全面履行职能的政府;全面发展的人民呼唤更加理性更具人性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个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具有民主和法治精神的责任政府。

经济建设型政府角色的自我认同,使一些地方政府更加亲近市场,更加偏好投资于有经济效益的项目,逐渐远离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不愿投资于经济效益较低而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使政府逐渐远离公共性和服务性,使政府偏好与社会需求之间发生错位,使政府不能全面而有效地履行职能,也给新一轮的政府转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设置了角色障碍。

3.传统“单向规制型政府”行政模式的惯性

在依法行政的口号下,地方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仍习惯于专制的方式和经济处罚的方式,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自上而下单向推行政令的规制型政府行政模式的惯性

仍在起作用。这种历史的行政惯性对于政府转型来说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和左右着政府的行为,使之趋向于官僚化习气和专制性作风。多少侵害公民权益、剥夺公民自由、践踏民主权利的政府行为,都是在这种历史惯性的推助下发生的。要根治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左派幼稚病”,必须废弃以行政审批为制度支撑的传统“单向规制型管理”政府行政模式,而代之以“双向回应型管理”的政府行政模式。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是民主的亲民的政府,也更有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政府是天生的专制派。人治、规制、弄权、专制,是政府与生俱来的偏好;而法治、服务、宪政、民主,是主权者和委托者的要求,是人民和社会的偏好。政府一旦脱离监督和制约,就会因权力扩展的本性而走向专制,进而践踏民主与法治。因此,政府的行为方式也和其行为目标一样,是需要在监督者的不断提醒下时时自我检点,庶几乎才能大体合乎法律与民意的要求。不能希求政府永远是权力自觉者,也不能期望政府在一个早上就弃旧图新、幡然改过、实现转型。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地方政府,在历史惯性的作用下,其职能转变和行为转型的实现程度,将取决于监督者的耐心和执着。

4.现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制度的误导

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形象的塑造,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角色的认定,政府作风的养成,取决于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取决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制度和提拔晋升制度。正如中学教育教学取决于高考指挥棒,高等教育的方向取决于人才市场需求一样。正因为现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制度十分看重官员的政绩,而所谓政绩主要是经济数字、GDP增长率、脱贫致富情况等等,所以就有人为增长的魔法数字出现,就有短期行为的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涌现,就有饿着肚子却已整体脱贫了的县市再现。君不见,在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时,计划生育工作就出奇地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的地方,治安也会特别地出色,即使有血案发生,也捂着不报;因为这重要那重要,也没有官员的乌纱帽更重要;这问题那问题,只要上报的数字没问题,就照样能出官。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在地方各级政府官员中,有不对老百姓负责者,但很少有不对上级负责的;有不为人民服务者,却鲜有不为上级服务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政治命运是由上级决定的,而不是由老百姓决定的。一旦官员的政绩由人民评说,官员的升迁由老百姓说了算,政府官员就可能真的要为人民服务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要统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就很有必要对现行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从偏重考核经济指标变为全面考核综合发展指标,由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变为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划线标准。一旦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就业率、社会保险率、青少年入学率、青壮年脱盲率、教育投入率、公共卫生和安全保障率等等,都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则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行使情况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政治:23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随堂练习试题

第三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原创) 1.下列对我国政府性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③国家权力机关④全体公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有() ①2010年5月份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重大举措②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4日上午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取消城乡差别,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③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④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国务院决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政府履行职能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新生婴儿到派出所登记户口②政府办学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③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导致工人下岗④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供人们日常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0年自7月1日至8月31日河南省将继续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帮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按时进入被国家大专以上院校正式录取的院校学习。这说() ①政府应免费供学生上大学②公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③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④政府职能具有有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建设,由上海市级机关各部门及其公务员参与的市级机关“节能·低碳”主题实践活动将贯穿于整个世博会召开期间。此次活动包括“节能·低碳”主题征文活动、“绿色出行日”与“能源紧缺体验日”等内容。国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主要应履行的职能是()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10年3月27日下午3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谈到调控房价政策时,温家宝说:“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政府采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措施的依据是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2015年4月1日黄梦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观察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做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 【教学重难点】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个单元主要从“公民”这个主体出发,主要讲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我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如何积极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那第二单元主要讲“政府”这个主体,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样的,这个单元也要讲政府的权利和责任。这第一课就先来看看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讲授新课: 一.认识政府 师:讲到政府,请大家看到课本37第一句话,我国政府是什么? 生: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师:为了让大家更有力的了解,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教师引导形成以上结构图:我们前面已经告诉大家了,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哪个,所以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而全国人大又产生了国家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大家注意了,国家主席不是握有一定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对外代表国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所以他们两个都是全国人大的隶属机构。再往下才到行政机关(也就是政府),我们国家的最高政府是什么(中央政府国务院)。 接下来就是地方各级政府了,那现在请大家对照38页的彩图,看看政府都有哪些部门组成一般中央也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都以(部)结尾、省(厅)、市县(局)、乡镇(所),那请问军委、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呢,是不是属于政府部门呢?不是,是与政府并列的军事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所以不要这个几个混在政府部门里了。还有一些大家没想到的如妇联、残联这是社会团体,不是政府部门,别混淆,以上这些你们觉得是国家机构还是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各类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机关是机构的其中之一。连常识都在课堂上教你们,没见以前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连常识这些常识都不懂的话,以后出去你们就知道什么叫没文化真可怕了,以前的扫盲对象是没读小学的农民,再过几年,说不定扫盲对象就是没上大学的人了。 二.政府的性质 所以,看课本第一句话”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就是政府只是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简单的说人大代表大会有权力,但是它不执行,它只是负责拍板、决定,政策出来了才由政府去执行。这第一句话就是我国政府的性质。前面我们也说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正因为这样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性质,而政府的性质又决定了政府职能。下边请大家看看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三.政府的职能 生: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和生态职能。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政府各个职能的表现。考试题目经常是出一些材料让你们判断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职能,就比如左边这五幅图,你们能判断出吗?

什么是政府 政府具有哪些职能 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政府政府具有哪些职能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点 政府是一个国家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组织。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和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狭义政府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的组织体系。我国宪法规定,行使,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人民政府自动行使行政权。一般我们使用狭义的政府概念。政府有以下特点:(1)从行为目标看,政府行为一般以为服务为目标,在阶级社会里,它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服务目标;(2)从行为领域看,政府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领域;(3)从行为方式看,政府行为一般以强制手段(国家暴力)为后盾,具有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的权威性和强制力;(4)从组织体系看,具有整体性,它由执行不同职能的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严密的系统,彼此之间各有分工,,各负其责。 职能:维护国家的职能。提供社会的职能。提供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主义的职能。 还需要加强以下职能: 1.继续打破对各种的垄断,保证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公平、公正。 2.打破城乡阻隔,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农民进城创造有利条件 3.教育,应“免费”,允许各种民间资金办高中、大学在内的“全民大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因为老百姓的很多存款都是为子女教育存下的)。 4、发展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在内的非,改造现有的,解决银行坏帐问题。 5、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面。 6、继续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减持国有股),退出所得资金要用于社会保障、以及弥补对90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职工的历史欠帐。 7、继续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站)的投入。 8、建设,繁荣,收入。 我国的包括以下内容:(一)一般社会职能,即除外的其他社会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二)间接,即那些本身并非,但其实施对社会经济正常、健康和创造了所需的环境和条件的职能。(三)直接,从宏观层面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二是制定与相关的、规章,恰当地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及时调控经济发展。从微观方面看,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育,维护,促进市场发展;二是加强依法监督,依法完成对各项经济事务的日常管理,监督的运作,维护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启示(1)

试述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和供应主体。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城市管理同样在政府公共管理中被赋予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决定必须引入多元化主体共治,以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发挥不同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城市政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 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城市政府更应将其职能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而把非纯公共物品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企业和半行政性的机构。如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予经营权、BOT、TOT 等多种形式,与私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采用市场机制,将部分业务让渡出去,而政府则集中主要力量做好总体的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新公共管理主张从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利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对城市管理来说,在城市政府内部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将刺激政府提供更有效率的管理 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区别于农村地区。 A. 人口数量和密度 B. 人口构成 C. 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满分:2 分 2.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为主。 A. 军事功能 B. 社会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满分:2 分 3.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 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 A. 企业资源基础论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我国政府在“非典”期间的作为;归纳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为“管理与服务”。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评价我国政府部门的作为;分析我们公民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从而意识到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教学重难点】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通过flash和资料图片等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政府。什么是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府两院,两院指检察院和法院,那么府是什么?即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构成我国的政府。 【师】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要真正享有富裕、民主、文明的生活,就需

要一个能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有权威的政府。政府他到底担任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可以概括为:管理与服务。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课件展示) 9亿农民免交农业税 3000万贫困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900万就业岗位 30亿支持搞好煤矿安全工作(2004年死于矿难人数超过6000人) 【师】这是刚刚结束的“两会”定下的民心工程目标。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我国政府的性质)。 ★一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 【师】大家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吗? 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过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播放flash《行进在无畏的行列中》) 【师】看完了flash,大家有什么感想?感动吗? 直到今天,当时的情景我们都历历在目:全国上下一片恐慌,出门戴口罩,谈“非”色变,物价上涨(药品、大米、醋等)。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关注着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 思考: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材料,面对这些情况,大家认为抗击非典中政府做了哪些作为? 总结:公布疫情、稳定民心;保证供给,整顿市场;投入资金,防治结合;调整政策,恢复生产。 思考:我国政府在“非典”肆虐期间采取的作为,体现它履行了哪些职能?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看看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 思考:面对非典肆虐,大家认为政府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师】当时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稳定民心,维护安定。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职能。 【师】当非典来临,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当不法分子抢劫,贩卖毒品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时候,政府担负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图片展示-对内职能)当日本企图割占我们的台湾,妄图分裂中国的时候,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图片展示-对外职能)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 式主要有 篇一: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综合习题多项选择题 1. 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司法、 行政、立法)三种权力。 2. 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怀特、汤姆森、 西蒙、斯密斯堡)。 3. 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 X理论时期)。 4. 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 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5. 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完成的。 6. 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 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 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8. 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

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 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9. 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 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 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 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 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 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 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 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 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 著名经济学家萨繆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 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 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

公共管理学1

第一章、 一、简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二、简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方法 2. 实证方法 3. 案例方法 4. 系统方法 5. 比较方法 6. 数理方法 第二章、 三、简答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的差异 1.经济市场交易上交易的是私人物品,交易没接是货币;政治市场上交易的是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 2.经济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在单个人或单个厂商之间进行,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集团、政党之间的交易。 3.经济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交易,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和强制性。 四、论述布坎南等人对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详见p35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五、简述布坎南对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分析详见p35-36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六、简答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七、论述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综合各国行政改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几点。 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 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 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 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 八、简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

社会职能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关于征求《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 试点工作意见(代拟稿)》。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为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和农工办社会负担,进一步理顺政企、事企、社企关系,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央有关精神要求和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领导的指示,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征求中央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意见(代拟稿)》(附后)。现转给你们,请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意见:1、本地,区本部门所属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现状、自主改革进展情况及存在困难,中央出台改革政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能;2、改革应涵盖的范围、实施方式、具体内容等待;3、如何进一步理顺国有农(林)场管理体制,促进国有农(林)场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4、地方政府对改革的意愿,包括各级政府如何承担改革成本、建立有关配套改革机制等。请在10月21日前将有关意见函复我办。。 谢谢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国务院综改办二处王春播 01 O一685 52554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 关于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代拟稿) 国有农场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国家粮食和国土生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006年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取消了国有农场的农业税和农场职工(以下简称农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硬统筹升收费,减轻了农场和农工的负担,促进了农场发展和农工增收。但是,国有农场承担大量办社会职能,国有农场和农工的负担仍然较重,由此引发了不少矛盾。一些地方自主进行的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也因缺乏统一政策指导、地方财力不足等原因,改革工作不够彻底。因此,为了切实减轻国有农场办社会负担,巩固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理顺政企、事企、社企关系,促进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 01 o]1 号)有关精神,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32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我国首届MPA学员,笔者在系统接受MPA教育和对公共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

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途径摸索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探索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0-22 下午06:23:04 [摘要]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我国政府职能,探索一条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

行政管理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章节测验 1 【单选题】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分别是A ?A、全国人大;国务院 ?B、国务院;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政府 ?D、政府;全国人大 2 【单选题】有关“行政”这个概念,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下面解释中与“行政”不符合的是C ?A、《左转》里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 ?B、《史记?周本纪》里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C、《论语》里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D、《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行政”的解释是“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3 【单选题】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认为“行政是指所有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的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理活动,所以这种观点又被称为广义行政观。”关于这个观点( )的说法是错误的。D ?A、美国学者怀特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行政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B、上世纪60年代西蒙提出:行政是“若干人为达到共同目的所做的合作的集体行动。” ?C、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在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D、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体现了行政组织的特性,能真实反映行政管理的规律 4 【单选题】行政管理的主要构成要素中,( )是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也是行政机关设置的依据。 B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能 ?C、行政组织

自媒体时代中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自媒体时代中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 摘要: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技术的发 展脚步,同时推动了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归类相关文献资料,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最基本的概述。并针对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围绕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互动的行政方式等三个方面,建立起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特点路径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实现腾飞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象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自媒体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政府信任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因为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信任的建构方式,在宏观上冲击了公共管理的信任基础。就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要面对新的压力,需要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这样才能建立一条适合自媒体时代发展背景的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指的就是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通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向不确定的大多数人群或者确定的社会个体传播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机会成为“记者”、新闻传播者、评论家,将自身持有的信息源或者观点通过麦克风、社交媒体公众号传递出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有着明显的交

互性、自主性特点,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WeMedia)是由普 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言论的自由度极高,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更为广阔。在自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的流传速度、广度都有着极大程度上的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渠道随之增加,能够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政府必然会有社会民众的坚强后盾,社会个体自我动员能力普遍提升是自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社会个体广泛热衷于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造成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信息、观点、态度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信息泛滥、难以甄别、难以管控的现象由此生成,“信息爆炸”就成为自媒体时代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 二、该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面对的挑战 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原有的以强制执行命令的公共管理工作开展思路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在该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认识到应该面对哪些挑战已经是路径建设的基础。 (一)行政方式必然要发生改变 行政方式指的就是以行政机构或管理者的权威为基础,通过行政体系采用强制性的政令,针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更为直观的讲就是以命令式为主的行政方式。在自媒体时代的驱使下,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行政机构的命令式行政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不是处于被动接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主标题: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政府职能、宗旨、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考点剖析: 根据《考试大纲》在命题时,国家职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多以问答题为主,同时也有适量的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国家职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我国的国家职能中,近几年突出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考题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时政性,侧重考生对时政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今年全国卷中18题,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此题考查有关政府职能和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考查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思维的发散性对于这类题目显得极为重要,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提示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试题考查,结合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如医疗制度改革、保障房建设等典型事例,分析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政府职能:全面把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具体内容原因或者目的举例 (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①民主: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 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②专政: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原因: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查禁违法网吧;打击走私活动;反恐活动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原因:这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根据经济运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理解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作用; 2.能力目标: 从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认同。同时,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 【学习重点】 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 【学习难点】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知识导航】 (一)预习提纲 1、“公仆”的本色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3)政府职能是有限的 3、便民利民的政府 (1)政府的作用 (2)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梳理 1、我国政府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职能 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举例:打击恐怖主义势力、毒品犯罪等;治理和打击商业贿赂,惩治腐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职能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职能 ①政府宣传__________________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政府组织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举例: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