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晴雨表(附件1)心委考评表等附件

心理晴雨表(附件1)心委考评表等附件

心理晴雨表(附件1)心委考评表等附件
心理晴雨表(附件1)心委考评表等附件

会计学院心理委员管理制度(教学区)

第一章总则

1.为了加强各班班干部管理,明确心理委员在班级内部管理职责,使班级心理健康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各班心理委员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

3.切合班级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制度内容编写相应的规范化要求,力求使学院各项心理工作都有章可循,保证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

4.心理委员应明确各项工作职责,更好地完成心理委员应尽的义务,方便学院心理健康工作更好地开展。

第二章心理委员职责范围

1.善于倾听同学的心理困惑,并能适时适地提出一些合适的意见与建议。

2.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引导其他同学,并运用普通的心理学知识疏导同学的不适和困惑。

3.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特别是要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

4.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遭受重大挫折、处于强烈痛苦中的同学,要对其帮助、关怀、安慰、劝说,并陪同其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

5.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委员培训,提高心理学知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

6.组织班上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并作好相应的总结和记录。

7.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发现有心理障碍,或可能有偏激行为的同学要及时上报所在院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便做出有效及时的应对措施。

8.对同学的个人隐私要严格保密,但如果出现危及人生命、违法犯罪的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9.最终解释权归会计学院阳光蚂蚁工作坊所有。

第三章心理委员工作细则

一、心理委员日常工作要求

1.在班级同学中广泛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组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学会自助。

2.定时给班级同学通过飞信或者班级QQ群,发送一些心理健康小知识,或者发送名人名言励志。

3.按时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心理委员辅导培训。

4.每月向辅导员老师报告本班心理工作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5.配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心理活动,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与。

6.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月调查表,即晴雨表,并于每月25日前将电子稿上传至阳光蚂蚁工作坊邮箱zckjygmygzf@https://www.sodocs.net/doc/142061309.html,,纸质稿附上辅导员签名后投递至学院楼4楼阳光蚂蚁工作坊信箱。无论当月是否有特殊事件发生,都必须完全填写晴雨表内相关内容。

7.学期结束前一周(16周),上交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包括本学期班级心理情况总结、班级心理活动总结及下学期工作计划,交至阳光蚂蚁工作坊邮箱中。活动总结需包括班级组织的心理活动简介、成效及照片。

8.每学期一篇工作总结稿,记录自己作为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历程。

9.空余时间上心理网站,补充自己的心理知识,更好的为班级同学服务做准备。

二、心理危机应急预案

以班级为基层系统,由班级心理委员负责,通过接触同学、了解同学、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发现异常现象后,及时向所属辅导员报告相关情况。在当月晴雨表中着重提出异常情况,向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报备。对于发生过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心理明显异常的同学,要特别关注,并向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提交后续报告,可在晴雨表中体现。

第四章心理委员的考评制度

1.心理委员考评分为心理委员自评(百分制,占20%)以及他评(百分制,占80%)两个环节。他评对象分别为阳光蚂蚁工作坊(占40%),及不少于5名的班级学生(取平均分占40%)。

2.阳光蚂蚁工作坊将于16周将考评表发至每位心理委员邮箱处,请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自评,并将完成的考评表格发至阳光蚂蚁工作坊邮箱。无特殊情况下,若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发回考评表,自评按0分处理。

3.阳光蚂蚁工作坊根据心理委员工作细则来对每一位心理委员进行考评。考评细则见附录三。

4.考评结果由学院阳光蚂蚁工作坊统计好,于18周前交予各班辅导员处,考评成绩与综测任职分认定挂钩。

第五章心理委员的奖惩

1.考评工作结束以后,阳光蚂蚁工作坊将计算出每位心理委员的得分,并就其得分情况按年级作出排名。最终排名在各年级心理委员数量30%以上的,经辅导员认定无异议后,综测任职分认定为满分4分。

2.各年级心理委员数量的30%若为小数,小数部分均按一人计算。

3.若排名在各年级心理委员数量的30%以上,但其中有多人分数相同,导致达标人数超出预定人数的情况,分数相同且排名在各年级心理委员数量的30%以上均可经辅导员认定无异议后,综测任职分认定为满分4分。

4.综合考评结果低于60分(不含60分)的心理委员,综测任职分认定为2分。

每月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

会计学院心理委员工作小结与计划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班级心理委员考评表

(适用于自评、阳光蚂蚁工作坊)

班级:姓名:考评日期:

注:每学期18周前向考评完毕以后交予每班辅导员处以便作为心理委员考评标准之一。

附件四: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班级心理委员考评表

(适用于班级学生)

班级:本班心理委员姓名:考评日期:

注:每学期18周前向考评完毕以后交予每班辅导员处以便作为心理委员考评标准之一。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少知心朋友 案例1 张同学,大三女生,进校以来一直担任班干部,在寝室里同学关系不错,象个大姐姐,同学一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向她倾诉,她也会尽力想办法为别人化解,人际关系显得不错。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人,但在咨询室她却常常止不住的哭,说自己内心非常压抑,自己总是强装笑脸为别人解忧了,而自己其实很苦,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主要靠自己在学校勤工俭学和外出打工,家里问题很多,全家的希望都在她身上,她压力很大,但她很好强,却不愿向人提起,感到缺少可以信任的知心朋友,因此不愿向人说起自己的困难,所以宁愿到咨询室来一吐心事。 案例2 杨同学,大四女生,人很瘦,一眼看去精神状态不好。她谈到自己学习成绩很好,同学都认可她的聪明,表面上她和许多同学关系不错,甚至可以和男生打打闹闹,许多男生也愿意陪她玩,很关心她,她也愿意为他们出主意,可内心里,私下里,在安静的时候,她还是感到空虚落寞,其实她并没有和他们说心里话,她因为失恋一直都很痛苦,但她没有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他们,她相信也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表面上的嘻嘻哈哈掩盖的是内心真正的孤独,他们并不是是她真正值得信任和可以交心的朋友。 案例点评: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这样一类同学在大学生中不算少数,特别是在大一新生中,由于过去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亲戚、老师,学习成长样样有人关心,但到了大学,从各地来的同学素昧平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师生关系也不象中学那样密切,有时甚至几天看不到,感到没有人可以倾诉。加之中学时大多依赖性较强,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 学,新的伙伴,新的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或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一.案例介绍 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 心理案例教学法当前在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非常盛行,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篇1一、背景介绍: 小宝,男,11岁,自由散漫,五年级之前一直伴着父母在外地上学,父母常年在天津板厂打工,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但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他,他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态度,一切事情他认为都用武力可以解决。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父亲的交谈,侧面了解到他的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的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是一味的打骂,同时他母亲对该生却很是溺爱,父亲的粗暴造成了他的固执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老师的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心的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 第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

他的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同学不愿意与他玩耍,他对老师的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他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了。 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他表现的机会。课后,多给他补习。孩子这种性格的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实归根到底是学习成绩的差导致的。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级中,给他一点职务,让他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他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他的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的字他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1)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张××,男,9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家长的交谈了解到,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他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孩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孩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参考模板)

中铁四局阜阳北站扩能项目经理部标准化 工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中铁四局阜阳北站扩能工程施工现场、办公及生活设施的建设管理,促进在建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水平的提升,增强参建单位和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施工意识,实现一流的施工现场管理,一流的施工现场形象,一流的施工作业环境,一流的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中铁四局阜阳北站扩能工程,已实施的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各分部(厂)要根据本细则的要求,积极开展工地标准化建设活动,带动质量和安全的标准化管理,从而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四条、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中铁四局阜阳北站扩能工程制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实施工作的开展,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各分部(厂)要组建相应的标准化工地建设领导机构。各分部(厂)应依据本细则并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分部创建标准化工地实施方案。报监理审核后报业主核备。 第六条、施工场地布置总体标准 各分部(厂)应结合施工环境、条件,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场地总平面布置图),认真进行施工现场场容管理的总体策划、设计、布置、使用和管理,做到布局合理,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

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

施工现场内设施应整齐、整洁、有序,生活区、办公区和主要施工道路、加工场地、材料堆场等地坪应规范,排水畅通。施工作业区域、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应有明确划分,并设置明显的功能标示牌。 第七条、办公及生活区域建设标准 1、办公及生活区应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实施,办公区域应设:各分部(厂)各职能部室、各办公室门口应设标示牌,布置应实用、整洁;生活区域应设: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有条件的要设置文体活动室。并应根据实际条件适当进行绿化和美化。各类管理图表均应装裱上墙,如:施工平面图、各分部(厂)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自检体系框图、安全管理体系框图、工程进度柱状图、各项规章制度、工程总体目标、各部门职责、工作计划、晴雨表等。 2、办公、生活区和民工宿舍区建筑应采用活动板房或以上标准建设,食堂、浴室等应采用砖土石材料建筑,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3、生活区必须满足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防汛、防洪等要求,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源等化学危险物品;宿舍内应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必要的生活空间并应保持整洁和通风;宿舍夏季应有防暑降温和灭蚊蝇措施。配置的消防设施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一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一.案例介绍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毛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三.辅导策略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毛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毛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毛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毛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毛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例,下面就这些进行分析。 案例一: 学生简介:李克,成绩还不错,而且个性比较活泼,在班级人缘关系比较好,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望,篮球也在同龄人中也是打得比较好的.因其好动、活泼及在学生中的威望,在入学时老师也比较器重。 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刚开学一个月这几个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见到老师很有礼貌的问好;作业能及时、认真的完成;同学之间关系良好,能主动帮助他人;能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鉴于他不错的表现,在班干部选举时裴田亮被选为体育委员。 但是没过几个月,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就开始显露出来:主要有:1、上课不认真。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开小差神游万里。2、因其学习态度不好,老师经常提醒他们,但却引来的是直接与老师顶撞。3、过分热衷于体育运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活跃在篮球场上,有时在学校规定外时间打篮球。 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家庭因素。都是家中的独子,因此倍受疼爱。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比较富裕,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总是尽量满足。过多的零用钱使他们有了花钱无度的个性,也是他们对什么都不是很在乎,包括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们身上,所以对他们来说压力很大,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 2、个性因素。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们敢,做事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青少年心理因素。精力充沛,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酷爱标新立异、耍酷、好面子。 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1、意志缺失。这两位同学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经常提醒才能上课认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其他任何班级事物上也是同样漠不关心。认为班级与他无关、同学与他无关。

项目情况总结回顾

项目情况总结回顾 项目总结回顾1 20__年,在计划科两位科长的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一、项目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的工作主要是围绕中心推行项目管理展开。面对项目管理这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我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软件系统操作方法,吃透管理理念,让自己从根本上认识和适应这套管理模式。在工作开展初期,我协助科长一起,参与完成了项目管理软件数据库及操作平台搭建、项目申报及审批、项目立项及分解下达等一系列阶段性工作,中心项目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在项目管理运行过程中,我参与了系统日常维护和数据处理工作,参与项目管理督导工作,了解各单位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情况,收集相关问题,对于各单位提出的许多共性问题,主动研究思考,与同事一起探讨,大胆假设。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对项目管理软件数据的分析理解,形成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部分单位解决了产值下达、绩效发放等环节出现的问题。 二、资产管理工作 年底,根据委财经局相关部门转发的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要求,我承担了中心固定资产数据软件信息化的工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__年之前中心固定资产数据核对修正工作,并将其与08、09年新增资产数据一起导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管理信息系统,并做到汇总数据与财务报表相一致,达到预期目的。 三、20__年的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0__年,我将继续协助配合搞好项目管理系统维护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转,数据正确无误,指标真实可靠。 在企业实行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特有问题上狠下功夫,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努力研究如何有效进行进度管理、如何发挥项目组长作用、如何建立更为合理的部门考核机制等20__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习建设管理相关知识。 根据中心20__年工作会议主要工作分解意见,计划科今后的工作将涉及到二期集资建房、南院建设等项目的建设管理。 因此,20__年我将开始着手基建方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项目总结回顾2 20__年我服从公司的安排,承接担任了由___集团开发的建筑面积达二十万余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七千余万元的“__商住楼”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资金上的压力,施工技术上的难度及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的组织等一系列难题亟待解决。任何一点出现差错将对工程项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增强自信心什么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指自我评价偏低。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学生基本情况: 去年,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刚,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劳动时“胜利大逃亡”,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xx心理康健教育个案分析 二年级二班 王欣阳,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僻,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阴恶,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康健人格才能有用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剧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严重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

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项目具体情况 学习方面 普遍觉得学习压力大,感到学习时间不够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学习没有头绪和效率。对考试没有把握,未来很迷茫。部分同学感觉学习比较困难。部分班级已经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热情高。 本班同学在学习情况上有明显差异,一部分同学学习认真,好问,上课活跃;有少部分同学上课缺乏气氛。(学习积极性、兴趣、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压力、学习时间管理、考试准备情况) 生活方面 每个同学自理能力较好,各自的事情都能独立完成。但是部分同学每月的月底出现缺钱现象,常有超支,不够节俭。 国庆放假来,不能马上适应紧张的学习,时常想家。一般同学们身体状况良好,有一位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常感冒,请假回家。 在运动方面做得不够。(身体健康状况、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作息时间、消费、适应情况) 人际方面 趋于寝室化,同学之间合作能力较好,有默契,能够与每个人都和谐相处。部分男女生存在交往过密的情况。(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情况) 危 机事件有同学休学;另有一位同学出走归来。 有同学课间发生激烈的争吵。(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事件) 综 合 评 价 整体情况较好。

意见建议通过组织班级主题班团活动改善了班级关系。 建议为心理老师为我班做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培训。希望心理咨询室多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和指导。建议为心理老师为我班做一次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 备注:本表由班级心理委员每周一向心理咨询室报送; 每周每班填写一张《班级心理状态晴雨表》,2名心理委员轮流完成。班级:初____()班周次:第____周填表人:____________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一、背景介绍 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在刚接手这些孩子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很难以说明的感觉。现在孩子大多数腼腆,性格内向。上课如果是老师点名回答其问题,声音很小,有时还发抖,只有自己充分准备好了才敢回答。老师讲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转悠,看其他小朋友玩。现在体育大课间做游戏,他们动作协调性很差,练习时,我要教他们才可以。我仔细的想过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信赖心太强,没有主见,以至于他们缺少信心。 二、案例分析 面对竞争,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少信心卑,同样在学校里,学生也会产生缺少信心的心理现象。缺少信心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收到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这种状态持久持续下去,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阴影。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1、个人成长习惯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少有人和他勾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跟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和几个这样孩子的家长勾通过,家长们给出的答案是大都这样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里,白天夫妻都上班,孩子白天都是和老人一起的,老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孩子都是自己做游戏、读书,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开始脱离实际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勾通这个概念,除非有什么实际的需要,否则很少有孩子能主动的开口。 2、家庭包办的因素 他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导致他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上学了,学不好时,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形成自卑心理,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这样就会使孩子没有自信心。 3、辅导的具体方法 (1)和家长勾通家校连手 孩子心理上的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而且关键在于他的父母,因此通过电话,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反馈情况,共同商量对策。比如:在家里,多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出门,走访同龄同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多鼓励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从自己做事的实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毛某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毛某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5.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毛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毛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的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毛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6.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毛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会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 面对毛某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毛某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三份)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

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毛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毛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毛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毛某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毛某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1)

一、个案研究背景 (一)学生基本情况 徐鹏,男,坨里中学学生。学习成绩很差,考试成绩在班上总在最后几名里徘徊。上课爱不发言,而且总是在回避和老师的接触的机会,平时话不多,自卑、不擅长体育、不擅言谈。在学习上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家庭生活背景 徐鹏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甚至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其唯一的教育方法就是粗暴的打骂,尤其是在学习的问题上。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二、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一年来的观察与了解,发现他与人交往的主要心理表现是:严重自卑心理、孤独焦虑心理、胆小压抑心理。形成该心理的原因有: (一)父母对学习要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通过家访和与家长的谈心,了解到徐鹏的父母都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生活比较艰苦,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出人头地。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徐鹏的成绩让他们在村里、邻居、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为此,家长也十分着急。孩子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是性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非常渴望父母的关心、呵护和指导。此时徐鹏正为自己的学习苦恼。父母的打骂使他形成了严重的胆小、焦虑心理特征,造成了如今自卑、孤独的社会交往现状。 (二)同学的排斥 因为他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差,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错题订正,考试经常不及格。每次考试,只要老师说有一个人不及格,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肯定是

他。在班级里面他感到非常的不光彩,更加使他不敢和同学平等交往,受到同学欺负也不敢告诉老师,形成了自卑胆小的社会交往心理现状。由于长期不被群体接纳,徐鹏在班级里一直就像一个陌生人,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无助让他多么痛苦了。 三、疏导帮助矫正措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一)个人疏导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相信,个体内心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才能真正达到心理的成长,只有发挥他个体的自我力量,他才能真正走出孤单、走出胆怯,树立健康的社会交往心理。 1、发现优点,树立自信心。 人不能主动交往,主要原因是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所以首先就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应当不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任,并且要找到自己的优点,给自己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几次的与他谈心中,我逐渐体会到他那颗孤独、自卑的幼小心灵。他完全默认了所有人对他的指责,承认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他。 我就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引导他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自暴自弃,意志消沉,自我否定,而要冷静下来,辨证地看待自己,接纳自我。引导他有回忆从小到大的的人生经历,把每一次获得赞扬的内容、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细细回味。同时发动家长、同学和朋友一起帮助他找优点,并把这些优点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