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 三等奖(122项) 项目名称:优质水稻生产主要环节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芜湖县农机管理局、南陵县农机管理局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完成人员:张健美、黄义德、何超波、武立权、岑竹青、江洪银 项目名称:霍山石斛人工繁育、种质优良和产业化技术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林毅、蔡永萍、文汉、聂凡、张鹤英、汪曙 项目名称:优质肉鸡-江淮Ⅰ号配套系的选育 完成单位:安徽江淮家禽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肉种鸡场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委 完成人员:耿照玉、唐骏、姜润深、杨秀娟、张云芳、屠云洁 项目名称:设施园艺作物安全、高效、轻作业化栽培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贵池高科技农业开发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科院 完成人员:徐义流、高同春、何传龙、张金云、高正辉、梅灏 项目名称: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完成人员:张训海、陈溥言、朱鸿飞、卢春、付光玺、王立克 项目名称:皖西农作物危险性病虫草害监控及其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六安市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 申报部门:六安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赵刚、刘培廷、翁良才、汪海洋、卢川平、王名林

项目名称:保护地专用型西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完成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王凤辰、祁家保、苏法、吴义兵、马春林、林茂 项目名称: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中粳皖稻54的选育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农科所 申报部门:阜阳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韩鹏、马广明、李同恩、马同富、吴涛、祝利海 项目名称: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究完成单位:太和县八里店农技推广服务站、太和县农业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太和县种子公司 申报部门:阜阳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徐淙祥、张磊、李从勇、徐大鹏、李挺、曹军 项目名称:河蚬生态移殖及品质优化技术 完成单位:寿县瓦埠湖经济管理开发区 申报部门:六安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张卫东、张世安、陈殿宏、王延兵、杨超、张世云 项目名称: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引进、选育与工厂化生产技术开发 完成单位:淮北市华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农技推广中心 申报部门:淮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宋建华、周军、朱秀芳、张利华、张红艳、吴亚莉 项目名称:万亩外销有机茶基地建设及质量安全体系研究 完成单位:黄山市翡翠绿茶有限公司、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黄山有机茶研究所、泾县翡翠有机茶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 黄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高守清、管亚明、廖万有、周坚、施丰声、王正荣 项目名称:安徽农用大型γ辐射装置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申报部门: 安徽省农科院 完成人员:杨剑波、刘超、李布青、丁增成、赵伟、徐宏青 项目名称:安全优质高效艾草食品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

2019年度湖南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一、项目名称 中部两型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意见 提名者: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提名意见:经认真审阅该成果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对照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的填写要求。按照要求,报奖单位和成果完成单位均已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 该项目科研团队立足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特点,以不同尺度区域为对象,创新了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农用地评价、节约利用与环境友好的建设用地评价、基于自由设站理论以及G PS/PAD /TS集成的快速调查测量关键技术、集成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的土地利用多目标空间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信息化综合监管等技术,综合形成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的地方标准、农用地质量折算标准,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等级评价与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范围地籍调查技术模式,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规划技术、集成规划、调查的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综合监管等土地利用管理的标准、导则、信息系统等一整套关键技术,为解决中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标准1个,项目成果在省自然资源系统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土地管理、规划、调查、评价技术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生产基地。“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其土地利用管理中建设用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产出效率低、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成为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2012年国土资源公益性项目《中部两型社会建设土地利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中部地区土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构建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下的调查、评价、规划和综合监管等整套技术体系,研制了系统平台5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个、地方标准1个、期刊论文16篇。 第一、针对调查区域GPS信号受限或全站仪通视受阻问题,对复杂环境下界址点、地物点的快速数据采集,设计了基于GPS/PAD/TS的内外业一体化的地籍快速调查技术及其系统,能够利用多作业块进行测量管理,可以实现控制点测量与界址点、地物点测量的一体化,同时最终成果界址点测量精度优于±5cm,能满足1:500地籍测图精度要求。 第二、针对当前农用地评价存在的中间过程繁琐、简单重复计算的弊端,研究提出了“评价因子→大类指标→农用地等别”的农用地评价技术,评价流程简单,问题针对性更强,可快速查询农用地质量中的“短板”、“长板”,能为农用地整治提供明确的建议,便于技术人员快速熟练掌握,便于普及应用推广。 第三、针对中部地区资源浪费,环境较差的建设现状,在已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规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部“两型”社会概念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环境质量融合的评价模型,形成了适用于中部地区建设用地的资源集约和环境友好的评价技术方法,对于中部地区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针对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土地规划技术需求,集成区域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系统、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创新了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拟技术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技术两项核心技术,为中部地区“两型社会”规划提供了空间布局和数量计划的参考依据。

2019年湖南高考地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本质安全型低温型催化氧化VOCs成套处理技术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单位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尹树孟(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4均作出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中负责工艺包的详细设计开发,ATEX取证工作;核心专利2项,验收报告1项,附件3,5,16;创新点2中负责多种反应器的设计;核心专利2项,附件8,9;创新点3中负责工艺技术的小试\中试研究;参与催化剂研发及优化工作;核心专利2项,《用于VOCs治理末端的低温催化氧化工艺》,附件2,10,11创新点4中负责了不同耦合工艺的开发;核心专利3项,《安全型低温催化技术在航煤装车挥发气治理中的应用》,附件4,6,7,14) 2.单晓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对创新点3、4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3中参与中试试验研究,提出中试实验平台及流程的改进意见;参与催化剂研发及优化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1项,附件10;论文<纳米银催化剂在安全型低温催化氧化工业装置中的应用>,附件13;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冷凝吸附-安全低温催化氧化等耦合工艺包研发工作,并成功在茂名石化港口分部投入工业试验应用。支撑材料:核心专利3项,附件1,4,6;验收报告1项,附件16.) 3.古才荣(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4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多套低温催化氧化工艺的推广应用及工艺改进;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 4.于辉(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 对创新点1、2、4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创新点1中,负责工艺包PID图纸、设备图纸设计;负责工艺包HAZOP、SIL等安全评价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2个,附件3,5;在创新点2中,负责核心设备的设计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2个,附件8,9; 5. 钟东文(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1中参与了低温催化氧化工艺包中催化床层级配方式的设计,并负责了工业装置现场的安全施工;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 6. 程龙军(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 对创新点3,4作出重大贡献;在创新点3中负责了项目中试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工作,为工业项目的详细设计研发提供了设计依据。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论文<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对典型VOCs的治理效果分析>,附件12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青岛海湾集团低温催化氧化项目的工艺包开发应用。支撑材料:核心专利1项,附件 7. 7. 费志雄(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1中负责了开车及操作指南文件开发工作;支撑材料:验收报告,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 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 提 名 者 工业和信息化部 提名意见 该项目围绕高维图像类脑化语义信息提取展开研究,是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性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 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一套语义可解释鉴别化紧致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基于时空协同和内部协同的图像协同处理架构,显著提升了图像识别的准确率。 受大脑演化认知特性启发,提出了基于演化表达的图像信息描述理论和方法,突破了手工设计描述子的局限。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院士和IEEE/ACM/OSA/SPIE/IAPR/AAAS Fellow等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有力推动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推荐条件。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针对语义丰富的高维图像信号,借鉴和发展脑科学、认知科学的成果,对高维图像进行类脑化处理是减少和消除语义鸿沟重大问题的关键,代表了当前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本项目以类脑化处理为手段,建立了语义可解释、协同认知、演化表达三个方面的高维图像语义信息提取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如下科学发现: 1.受大脑基于部件的认知过程启发,提出了同时提取隐藏语义和保持内在流形结构的非负矩阵分解理论框架,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流形正则化稀疏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并应用到高光谱图像处理和恢复中,解决了非负矩阵分解可解释性强但鉴别能力弱的难题。还提出了确定性列矩阵分解子空间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套可解释鉴别化语义特征提取理论和方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认知可解释和特征可鉴别的统一。 2.受大脑协同思维的启发,提出了图像及视频的协同处理框架:针对视频内容识别,提出了时空拉普拉斯金字塔协同编码机制,能够同时捕获结构信息和运动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误配准问题。针对图像识别,提出了Gabor区域协方差矩阵描述子,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夏军资料

通过专家推荐申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 二、专家推荐意见: 推荐专家姓名:崔鹏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职称:研究员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与水土保持学 推荐意见: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过程极其复杂,认清其规律对防洪和水安全十分重要。传统方法多基于线性系统理论,导致径流估算较大误差。以夏军院士领衔的团队通过多年研究与探索,在径流形成与转化的非线性机理方面,做出了有新的发现与创新的成果:(1)发现了径流形成的产流量与土壤湿度、降雨强度和不同下垫面特征参数组合的指数规律,揭示了非线性系统响应函数的水文物理机制,创建了水文时变增益非线性模型(TVGM),解决了径流非线性精准估算的理论难题。(2)发现了非线性水量转化中关键的土壤蒸发与总蒸腾比例,建立了叶面积指数、表层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蒸发/总蒸腾比例之间的函数关系,揭示了径流形成中系统界面过程水分与能量非线性交换机制。(3)创建了流域分布式时变增益非线性模型(DTVGM),揭示了流域径流形成过程与流域下垫面、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响应机制,提出了量化水文模拟不确定性新的方法。该研究8篇代表性论文总他引719次,其中SCI他引579次;2004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获国际水文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际水文科学奖-V olker奖章”。成果应用到我国江河湖库防洪减灾、水量水质联合调度以及重大调水工程管理,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上世纪著名国际水文学家J.Dooge提出的《水文系统线性理论》提升到水文系统非线性理论新的高度,推动了水文科学基础研究和理论的发展。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壹等奖。 推荐专家姓名:林学钰 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林药单面针的种子萌发机理和繁育技术研究 二、提名意见: 单面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属近濒危物种。此项目不仅在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也在单面针自然资源的优选、繁育、栽培等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成果。 该项目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种子低萌发率的分子机理,为赤霉素影响脂质代谢在促进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质性证据,有效扩展了人们对早期萌发过程中糖代谢重要性的认识。 首创性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评价技术体系1套,筛选出单面针优良无性系2个,构建了以3项核心专利为基础的单面针“种子人工萌发-实生育苗”,“种胚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嫩枝扦插繁殖”繁育技术体系,形成单面针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黄酮类、蒽醌等主要药用成份制备的工艺核心流程和技术体系,相关技术均填补国内外单面针研究领域的空白,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项目建立了单面针种质资源收集圃20.5亩,栽培示范林82亩并以“基地+示范户+林农户+公司”的生产模式开展单面针育苗及栽培示范,共计培养了生物学学科博士研究生2名,硕

士研究生7名,培养广西林科院专业技术人员4人、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材基地技术人员5人,建成了一支可全面开展单面针繁育、栽培及开发利用的专业人员队伍。 由于此项目在科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意提名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三、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森林植物学(2201070)和生物学植物生理学(1805140)研究领域。单面针又名蚬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 ),属芸香科花椒属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珍稀林药资源,其富含白藓碱、花椒碱、熊果酸及黄酮甙类等多种珍贵药用成份,具有显著的抗病原真菌活性和良好的治疗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效果,一直作为妇科千金片、妇科外用洗液等妇科中成药和其它中成药生产的重要原料。因其种子自然繁殖率低下,加之掠夺性采伐使其成为典型近濒危物种,开展林药单面针的繁育研究对于植物多样性及种群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研究过程得到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5项省部级课题、2项地市级课题支持,形成技术专利3项。开展了单面针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种子萌发机理、优良无性系的选育、高效繁育技术和有效成分分离鉴定等研究,取得以下重要研究发现。 (1)首次系统揭示了以单面针为代表的木质藤本类植物具有深度生理性胚休眠、萌发周期长、种子低萌发率的分

2019年湖南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年湖南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 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内容(2017年度)-中国科协

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内容 ( 2017年度) 项目名称: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的负性效应、影响机理及其防治策略研究推荐单位:中国科协 推荐意见: 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的负性效应、影响机理及防治策略,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促进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荣获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本成果属口腔医学领域。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复杂强烈。口颌系统作为一个包含牙齿、肌肉、关节、骨骼和神经的整体,其结构功能的稳定与心理状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中紧张时牙关紧咬,恐惧时下颌打颤,压力增加时夜磨牙、关节区域弹响疼痛等现象,都是应激状态下口颌系统反应的典型例子。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一直缺乏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负性影响的系统研究,相关的机理及防治策略更是鲜有报道,极大限制了人们对口颌系统疾病病因学的全面认识和相关诊治方法的实践。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1项课题资助下,自2001年开始着眼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健康的负性影响效应,并针对调控机制、药物对抗以及骨与软骨组织缺损再生修复方法等展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 (1)首次明确提出了口颌系统是心理应激的作用靶点。借助心理应激动物模型,课题组发现心理应激刺激对口颌肌、颞下颌关节、牙周和口腔黏膜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均可产生不同程度负性影响,证实心理因素在咀嚼肌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牙周疾病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率先阐明了心理因素启动或加重口颌系统功能紊乱的内在调控机制。在心

理应激的肌-骨/关节效应方面,探明心理应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改变以及中枢和外周中胶质细胞活化分别参与应激致咀嚼肌运动、感觉功能改变;肌功能改变导致颌骨体和颞下颌关节负荷增加,颌骨的骨皮质发生改建,而关节区应力微环境则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完成力学信号转导,引起髁突软骨发生适宜应力作用下的进行性改建,或者过度应力作用下的退行性改变。在心理应激的牙周效应方面,证实心理应激可通过促进炎性因子浸润和抑制bFGF表达影响牙周炎组织修复进程。 (3)提出了药物保护和组织工程技术有效预防心理应激对口颌系统肌-骨/关节负性效应的新策略。发现中药姜黄素可有效逆转应激所致口颌肌病理性改变,并开辟应用牙龈、牙髓、牙周膜和牙槽骨骨髓来源干细胞、组织工程材料PRP/PRF以及基因传递等手段修复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及牙周局部骨组织缺损的方法,同时证实创新性构建的干细胞膜片与PRF膜片的双膜复合体经生物力学微环境优化后可以很好地用于应激所致或加重的髁突软骨及牙周组织实质性缺损修复。 本项目完成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3项军队及省级科研项目,此外尚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研。相关结果已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EI收录31篇,总影响因子98.535,单篇最高引用219次;已培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28人。主译专著1部,主编专著1部,参编、参译教材和专著8部,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5次,在国际及国内学术大会上报告研究论文30人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 客观评价 1、全军卫生专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意见 “该研究立足于军事心理应激状况下口颌系统的功能异常及对应的诊疗方法,对军队平战时的健康、战斗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既有理论创新,又有临床实用性,对口颌系统疑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军队科技成果鉴定证书》,No.2014331004)。 2、荣获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本研究项目2016年荣获中华口腔医学会最高奖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3、学者评价 3.1课题组发表文章《The combined use of cell sheet fragments of periodontal

湖南省2019年高考物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2019年高考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 2.(6分)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3.(6分)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

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 4.(6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2F B.1.5F C.0.5F D.0 5.(6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1<<2B.2<<3C.3<<4D.4<<5 6.(6分)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光功能共轭聚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应用的基础研究 二、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围绕重大疾病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对共轭聚合物的设计、荧光信号放大性能及其生物应用展开了系列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材料,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新方法,率先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首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和累积检测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人群结肠癌七种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结肠癌诊断准确率大于80%;首次构建了可逆抗生素超分子组装体系,提出了共轭聚合物高效抗菌的新策略。该项目研究特色鲜明,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分子基元设计合成、光物理性能与传感机理及其在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该项目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将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限1页,不超过1200字): 发展重大疾病的早期、高灵敏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对提高国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分子层次上标志物(如DNA和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及诊断,但检测中由于生物探针分子与大多数的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后其光学信号或电子特性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如何理解和认识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分子体系,并将其作为信号传导基元把生物分子结合事件的信息转化为可测量的光信号,这是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正确理解分子材料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设计发展光学功能化学分子及其光学检测体系是推动该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该项目以共轭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独特的电子共轭结构与光学信号放大特性,建立和发展了快速、简便的生物识别与检测方法,在分子与细胞水平实现了重大疾病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的高灵敏检测并获得与肿瘤的关联性信息;通过设计高效抗菌新体系,实现了共轭聚合物在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该项目将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离子型共轭聚合物,阐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集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通过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发展了生物识别与传感

2019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试题与答案

2019年湖南省高考英语试题与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In a museum. 2. 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g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 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一、广西自然科学奖

一、广西自然科学奖 1、项目的名称:低维功能材料设计及其储氢、生物传感特性研究 2、拟推荐单位:广西教育厅 3、项目简介: 低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储氢、传感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也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前途的研究内容。由于低维纳米粒子属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内部原子存在有序-无序结构,因此低维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壳层结构,与体相材料的长程有序不同,这导致了低维功能材料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有的现象和性质。这些特性使得低维功能材料在储氢、传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瞄准储/制氢和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低维材料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的调制入手,借助相图与第一性原理设计,系统开展了低维功能材料的创制及其在储氢、传感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本研究工作不仅实现了低维功能材料储能功能的热力学动力学控制、阐明了其构效关系,丰富了相关基础数据,而且为探索开发新型低维功能材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科学发现一:创新性提出了在MOFs材料上复合氢溢流催化剂,通过掺杂氢溢流催化剂并在催化剂和多孔金属有机化合物间构造碳桥,有效地实现氢气分子在活性金属原子上的解离,并通过碳桥实现了氢原子向多孔金属有机化合物孔内部及表面的溢流扩散和吸附,从而提高了MOFs在温和条件下的吸放氢水平,阐明了储氢机理,为开展MOFs常温储氢性能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首次合成了高热稳定性的纳米级的Al基MOFs材料,发现Al-MOFs具有优良的气体吸附性能,对CO2 优良的选择性吸附,对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开展新型高热稳定性MOFs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合成了新型氨基修饰孔道MOFs材料(CAU-1),并从理论计算的角度指出氨基修饰孔道MOFs材料的气体吸附机理(代表作1,2,6,7) 科学发现二:采用碳纳米材料构建了纳米生物相容电极界面,显著提高了生物分子和细菌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速率,将葡萄糖的检测范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发展了碳纳米生物传感的研究方法。采用铂、金纳米粒子和氧化物诱导生物分子和电子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了生物分子和电极之间的快速电子传递,为发展新型生物传感和生物燃料电池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性地采用导电聚合物修饰的电极诱导生物分子和电子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了细菌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为生物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代表作3,8)。 科学发现三:基于相图与理论计算系统地开展了LaNi5和Mg基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为

2019年湖南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9年湖南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 In a museum. 2. 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agu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 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B. She is looking for the man. C. She has an extra tick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 张宏福:西北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杨经绥:南京大学、教授、地质学、中科院院士 李献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球化学、中科院院士 提名意见: [张宏福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如何运行是国际地球科学的前沿问题。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水由于其显著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效应,是探索地球内部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该项目选择中国东部的深源壳幔样品,围绕典型矿物含水性开展了系统化的野外和实验室工作。经十余年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为认识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以及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还首次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其含量明显高于下覆岩石圈地幔,这极大改变了干态下地壳的传统认识,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水含量的垂向差异造成壳幔界面附近流变强度

的变化,影响深部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对深俯冲榴辉岩的研究发现了石榴石具有极高水含量及其高度不均一的分布特征,意味着大陆板块深俯冲过程中石榴石和绿辉石都能将大量水携至地球内部,同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能力非常有限。该项目关于名义上无水矿物含水性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特色性和原创性的工作,是国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这些成果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东部的深部过程和大陆动力学具有突出的科学意义,这是基于我国地质的实际背景、解决了我国东部大陆壳幔作用过程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的重要工作。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经绥院士提名意见]地球内部水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夏群科教授等人根据国际上相关研究进展和中国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名义上无水矿物为对象,围绕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深源样品,系统开展了以“中国东部上地幔和下地壳中水的分布、循环和效应”为主题的综合研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1)发现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高水含量和新生代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水含量分布的不均一性。高水含量确定了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地幔水化密切相关,而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特征为认识东亚大地幔楔的动力学提供了重要参考;2)发现了大陆下地壳含水且水含量明显高于下伏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含水性的发现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面向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的驾驶行为形成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提名单位:北京市 三、提名单位意见: 减少交通事故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该项目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的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取得三项重要科学发现:1)驾驶行为形成机理;2)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3)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3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不超过1页): 减少交通事故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挑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其核心是从车辆行驶本质安全化层次上,辨识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内在耦合结构与固有演变规律。该项目围绕驾驶行为形成机理、人车单元微观险态行为解析、人车路系统风险控制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和科学发现如下: 1 提出了驾驶可信性概念并定义其是可靠性、安全性和差错恢复能力的集合式综合测度,从理论层次上阐明了驾驶失误的不可避免性特征;构建了智能交通信息网络环境下数字驾驶行为模式,推导出数字驾驶的综合感知、合作决策、协调控制的表达算法,确定出面向舒适性的生态人机界面功能分配基准; 2 对人车单元微观行为形成进行了规则化、模型化的定量描述,界定出驾驶险态行为特征参数,研究了人车单元在跟随、换道、遭遇行人等态势下的纵横向微观运动规律,构建了考虑不同驾驶特征的车辆安全接近模型,成功地识别出驾驶人在车辆行驶中的跟随动作滞后、跟驰速度波动以及操作时距受心理因素影响的扰动现象; 3 依据人车路系统不良征兆和系统行为信息流传递过程,提出多类型事变的模糊信息量算法,创建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事变树模型及分析方法,用于定量解析系统行为风险演变的随机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解决了事故致因机理的动态辨识与微观不良要素的预先性控制难题。 该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著他引276次,其中中文他引50次,有4篇论文曾进入ESI前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进入ESI前0.1%高被引论文,226次SCI他引论文来自中、美、英、德、日、法、澳等31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中国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宇航中心等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如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Klette Reinhard教授认为“王等的研究辨识出驾驶人的多规则决策机理,揭示了跟随情景下驾驶行为的加速和减速变化规律,这一研究突显了模糊逻辑对驾驶行为建模的有效性"。该项目相继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教育部自然科学奖、KSCE-Springer奖和Springer Nature中国新发展奖。第一完成人自2015至2019年连续五年在通用工程学科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作为发起人和会议主席连续主办了10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在特重大社会活动以及在极端危险环境下车辆行驶自主控制中得到应用,开拓出基于驾驶行为的人车路系统本质安全研究方向,对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效能、减少交通事故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