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学试题和答案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学试题和答案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学试题和答案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学试题和答案

遗传学答案(朱军教材)

遗传学

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5)胚

(6)卵细胞(7)反足细胞(8)花药壁(9)花粉管核

(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

(6)卵细胞:10条;(7)反足细胞:10条;(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

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A’ BC或A B’C’ 或A B’

C 或A’ B C’ 或AB C’ 或A’B’ C ;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 或A’ BC 和A B’C’ 或AB C’ 或和A’B’ C 。

五、(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中期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I 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recombination of chromosome)。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exchange of segment),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染色体片断重组,recombination of segment)。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六、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练习)

一、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毛颖,后代全部毛颖;

(2)毛颖×毛颖,后代3/4毛颖:1/4光颖;

(3)毛颖×光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

二、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性。写出下列各杂交组合中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各为多少?

(1)AA× aa (2)AA× Aa (3)Aa× Aa (4)Aa×aa (5)aa×aa

三、小麦有稃基因H为显性,裸粒基因h为隐性。现以纯合的有稃品种(HH)与纯合的裸粒品种(hh)杂交,写出其F1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其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怎样?

四、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五、纯种甜粒玉米和纯种非甜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的子实,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子实。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怎样验证解释?

六、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R–r和T–t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各种杂交组合的:

(1)亲本的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1)TTrr× ttRR 2) TTRR× ttrr 3) TtRr× ttRr 4) ttRr× Ttrr

七、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子一代(F1)群体内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

八、下表是不同小麦品种杂交后代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型的比例,试写出各个亲本的基因型。。

九、大麦的刺芒(R)对光芒(r)为显性,黑稃(B)对白稃(b)为显性。现有甲品种为白稃,但具有刺芒;而乙品种为光芒,但为黑稃。怎样获得白稃、光芒的新品种?

十、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这三对基因之间也没有互作。已知小麦品种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如下,试述F1的表现型。

(1) PPRRAa× ppRraa (2) pprrAa× PpRraa (3) PpRRAa× PpRrAa (4) Pprraa× ppRrAa

十一、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

十二、设有三对独立遗传、彼此没有互作、并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Aa、Bb、Cc,在杂合基因型个体AaBbCc(F1)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中,试求具有5显性基因和1隐性基因的个体的频率,以及具有2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状个体的频率。

十三、基因型为AaBbCcDd的F1植株自交,设这四对基因都表现完全显性,试述F2代群体中每一类表现型可能出现的频率。在这一群体中,每次任意取5株作为一样本,试述3株显性性状、2株隐性性状,以及2株显性性状、3株隐性性状的样本可能出现的频率各为若干?

十四、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些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十五、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长形×圆形→ 595椭圆形

长形×椭圆形→ 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圆形→ 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椭圆形→ 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形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十六、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1)一条染色体;(2)一个个体;(3)一个群体。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参考答案)

1. (1)PP×PP 或者PP×Pp

(2) Pp×Pp

(3) Pp×pp

2. 杂交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F1基因型全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F1表现型无芒无芒无芒无芒有芒无芒有芒有芒

出现无芒机会 1 1 3/4 1/2 0

出现有芒机会0 0 1/4 1/2 1

3. F1基因型:Hh ;表现型:有稃

F2基因型HH: Hh: hh=1:2:1;表现型有稃:裸粒=3:1

4. 紫花×白花→紫花→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

PP ×pp→Pp→ 3P_: 1pp

5.解释:玉米非甜对甜为显性验证:获得的后代籽粒再与甜粒个体杂交,看性状分离情况6.

杂交组合 TTrr×ttRR TTRR×ttrr TtRr × ttRr ttRr × Ttrr

亲本表型厚红薄紫厚紫薄红厚紫薄紫薄紫厚红

配子 Tr tR TR tr 1TR:1Tr:1tR:1tr 1tr:1tR 1tR:1tr 1Tr:1tr

F1基因型 TtRr TtRr 1TtRR:2TtRr:1Ttrr:1ttRR:2ttRr:1ttrr 1Ttrr:1TtRr:1ttRr:1ttrr

F1表型厚壳紫色厚壳紫色 3厚紫:1厚红:3薄紫:1薄红 1厚红:1厚紫:1薄紫:1薄红

7.根据杂交子代结果,红果:黄果为3:1,说明亲本的控制果色的基因均为杂合型,为Yy;多室与二室的比例为1:1,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型,另一亲本为纯合隐性,即分别为Mm和mm,故这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和Yymm。

8.Pprr×pprr ; PpRr×pprr; PpRr×ppRr; ppRr×ppRr

9.如果两品种都是纯合体:bbRR×BBrr→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种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 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之一是纯合体bbRR×Bbrr→BbRr bbRr F1自交可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如果两品种都是杂合体bbRr×Bbrr→BbRr bbRr Bbrr bbrr直接获得纯合白稃光芒bbrr.

10.(1)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_Aa);毛颖抗锈有芒(PpR_aa)

(2)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_);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3)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_R_A_);毛颖抗锈有芒(P_R_aa);

光颖抗锈有芒(ppR_aa);光颖抗锈无芒(ppR_A_)

(4)Pprraa×ppRrAa

毛颖抗锈无芒(PpRrAa);光颖感锈有芒(pprraa);毛颖抗锈有芒(PpRraa);

光颖感锈无芒(pprrAa);毛颖感锈无芒(PprrAa);光颖抗锈有芒(ppRraa);

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光颖抗锈无芒(ppRrAa)

11.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12.根据公式展开(1/2+1/2)6可知,5显性基因1隐性基因的概率为3/32;(3/4+1/4)3=(3/4)3+3(3/4)2(1/4)+3(3/4)(1/4)2+(1/4)3=27/64+27/64(2显性性状1隐性性状)+9/64+1/64

13. 16种表型。

(1)四显性性状A_B_ C_ D_ 占81/256

(2)三显性一隐性性状:A_ B_ C_ dd;A_ B_ ccD_ ;A_ bbC_ D_ ;aaB_ C_ D_ 共4种各占27/256

(3)二显性二隐性性状:A_ B_ ccdd;A_ bbccD_ ;aabbC_ D_ ;aaB_ ccD_ ;aaB_ C_ dd;A_ bbC_ dd共6种各占9/256

(4)一显性三隐性性状:A_ bbccdd;aaB_ ccdd;aabbC_ dd;aabbccD_ 共4种各占3/256 (5)四隐性性状aabbccdd 1/256

(先求3株显性性状概率,2株隐性性状概率)

(1)C53((3/4)4)3((1/4)4)2

(2)C52((3/4)4)2((1/4)4)3

14.根据(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

根据(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

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

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15.不完全显性

16.(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第五章连锁锁传的性连锁(练习)

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2.试述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

3.在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1)为显性。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密穗203株,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交换值是多少?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多少株?

4.在杂合体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5.a和b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16%,位于另一染色体上的d和e也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8%。假定ABDE和abde都是纯合体,杂交后的F1又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何?

6.a、b、c三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试求这三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7.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

试求杂合体AaBbCc可能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8.纯合的葡匐、多毛、白花的香豌豆与丛生、光滑、有色花的香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葡匐、多毛、有色花。如果F1与丛生、光滑、白色花又进行杂交,后代可望获得近于下列的分配,试说明这些结果,求出重组率。

葡、多、有6% 丛、多、有19%

葡、多、白19% 丛、多、白6%

葡、光、有6% 丛、光、有19%

葡、光、白19% 丛、光、白6%

9.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经过一系列杂交后得出如下交换值:

基因交换值

a,c 40%

a,d 25%

b,d 5%

b,c 10%

试描绘出这四个基因的连锁遗传图。

10.脉孢菌的白化型(al)产生亮色子囊孢子,野生型产生灰色子囊孢子。将白化型与野生型杂交,结果产生:

129个亲型子囊––孢子排列为4亮: 4灰,

141个交换型子囊––孢子排列为2:2:2:2或2:4:2。

问al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11.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在让长翅红眼的杂合体与残翅白眼纯合体交配,所产生的基因型如何?

12.何谓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人类有哪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

13.设有两个无角的雌羊和雄羊交配,所生产的雄羊有一半是有角的,但生产的雌羊全是无角的,试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作出解释。

第五章连锁锁传的性连锁(参考答案)

1.交换值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即: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大;反之,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小。

2(略)

3.F1表现为带壳散穗;Ft后代不符合1:1:1:1,说明N与L基因间连锁,交换值为:R(n-l)=(18+20)/(18+20+201+203)=8.6%;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4.3%*4.3%)=10817

4.8种: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6%*0.26=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

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

5.

42%AB 42%ab 8%Ab 8%aB

46%DE 0.1932ABDE 0.1932ab DE 0.0368Ab DE 0.0368aB DE

46%de 0.1932AB de 0.1932ab de 0.0368Ab de 0.0368aB de

4%De 0.0168AB De 0.0168ab De 0.0032Ab De 0.0032aB De

4%dE 0.0168AB dE 0.0168ab dE 0.0032Ab dE 0.0032aB dE

6.R(a-b)=(3+5+98+106)/1098=19.2% R(a-c)= (3+5+74+66)/1098=13.5%

R(b-c)=32.7% 符合系数=0.28

7.b,c为相引组时:

93ABC:93 Abc:7ABc:7AbC:93aBC:93abc:7aBc:7abC

b,c为相斥组时:

7 ABC:7 Abc:93ABc:93AbC:7aBC:7abc:93aBc:93abC

8.(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1:1)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光滑/多毛这对性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9. a-----------d--—b------c

25 5 10

10.141/(129+141)*1/2=26.1%

11.VgvgXWXw×vgvgXwY→VgvgXWXw VgvgXwXw vgvgXWXw vgvgXwXw

VgvgXWY VgvgXwY vgvgXWY vgvgXwY

VgvgXWY×vgvgXwXw→VgvgXwY vgvgXwY VgvgXWXw vgvgXWXw

12.伴性遗传:决定性状位于性染色体上使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随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表现交叉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限性遗传:位于Y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从性遗传: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内分泌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性状的表现在两种性别不同的现象。

13.雌性:Hh ;雄性:hh 从性遗传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练习)

1某植株是显性AA纯合体,如果用隐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F1中,有两株表现型为aa。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

2. . 某玉米植株是第九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 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12·34567,另一个是12·36547(“·”代表着丝粒)。试解释以下三个问题。

(1)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

(2)倘若在减数分裂时,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所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3)倘若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3之间和5与6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但两次交换所涉及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不同,试图解说明二分子和四分子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所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4. 某生物有三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分别为:ABCDEFGHIJ;ABCHGFIDEJ;ABCHGFEDIJ。试论述这三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5. 假设某植物的两个种都有4对染色体:以甲种与乙种杂交得F1,问F1植株的各个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

甲种乙种

6. 玉米第6染色体的一个易位点(T)距离黄胚乳基因(Y)较近,T与Y之间的重组率(交换值)为20%。以黄胚乳的易位纯合体与正常的白胚乳纯系(yy)杂交,再以F1与白胚乳纯系测交,试解答以下问题:

(1)F1和白胚乳纯系分别产生哪些有效配子?图解分析。

图解说明。

7. 使叶基边缘有条纹(f)和叶中脉棕色(bm2)的玉米品系(ffbm2bm2),叶基边缘和中脉色都正常的易位纯合体(FFBm2Bm2TT)杂交,F1植株的叶边缘和脉色都正常,但为半不育。检查发现该F1的孢母细胞内在粗线期有十字型象的四价体。使全隐性的纯合亲本与F1测交,测交子代(Ft)的分离为:

叶基边缘有无白条纹中脉色育性

半不育全育

无正常 99 6

有棕色 1 40

无棕色 67 12

有正常 1 53

已知F–f和Bm2-Bm2本来连锁在染色体1的长臂上,问易位点(T)与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何?

8. 某同源四倍体为AaaaBBbb杂合体,A–a所在染色体与B-b所在染色体是非同源的,而且A为a的完全显性,B为b的完全显性。试分析该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9. 普通小麦的某一单位性状的遗传常常是由三对独立分配的基因共同决定的,这是什么原因?用小麦属的二倍体种、异源四倍体种和异源六倍体种进行电离辐射诱变处理,哪个种的突变型出现频率最高,哪个最低?为什么?

10. 使普通小麦与圆锥小麦杂交,它们的F1植株的体细胞内应有哪几个染色体组和染色体?该F1植株的孢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应有多少个二价体和单价体?F2群体内,各个植株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是否还能同F1一样?为什么?是否还会出现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相同的植株?

11. 马铃薯的2n = 48,是个四倍体。曾经获得马铃薯的单倍体,经细胞学的检查,该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12个二价体。据此,你对马铃薯染色体组的组合成分是怎样认识的?为什么?

12. 三体的n + 1胚囊的生活力一般都远比n +1花粉强。假设某三体植株自交时有50%的n+1胚囊参与了受精,而参与受精的n + 1花粉只有10%,试分析该三体植株的自交子代群体里,四体所占的百分数、三体所占的百分数和正常2n个体所占的百分数。

13. 以番茄正常叶型的第6染色体的三体(2n + I6)为母本,以马铃薯叶型(cc)的正常番茄(2n)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问:(1)假设c基因在第6染色体上,使F1群体的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型的正常番茄测交,测交子代的染色体数及其表现型(叶型)种类和比例各如何?(2)倘若c基因不在第6染色体上,上述试交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各如何?

14. 玉米的淀粉质胚乳基因(Su)对甜质胚乳基因(su)为显性。某玉米植株是甜质纯合体(susu),同时是第10染色体的三体(2n+I10)。使该三体植株与粉质纯合的正常玉米(2n)杂交,再使F1群体内的三体植株自交,在F2群体内有1758粒是淀粉质的。586粒是甜质的,问Su-su这对基因是否在第10染色体上?

15. 一般都认为烟草是两个野生种N.sylvestris(2n = 24 = 12Ⅱ= 2x =SS)和N.tomentosiformis (2n = 24 = 12Ⅱ= 2x = TT)合并起来的异源四倍体(2n = 48 = 24Ⅱ= SSTT)。某烟草单体(2n–1 = 47)与N.sylvestris杂交的F1群体内,一些植株有36个染色体,另一些植株有35个染色体。细胞学的检查表明,35个染色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成11个二价体和13个单价体,试问:该单体所缺的那个染色体属于S染色体组,还是属于T染色体组?如果所缺的那个染色体属于你所解答的那个染色体组的另一个染色体组,上述的35个染色体的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应该联会成几个二价体和单价体?

16. 白肋型烟草的茎叶都是乳黄绿色,基因型是yb1yb1yb2yb2隐性纯合体。某植株的基因型内只要有yb1的显性等位基因Yb1或yb2的显性等位基因Yb2中之一个即为正常绿色。曾使白肋型烟草与9个不同染色体(从M到U)的单体杂交,得9个杂交组合的F1,再使白肋型烟草分别回交9个F1群体内单体植株,得下列的回交子一代,

单体的单体染色体回交子一代的表现种类和株数

绿株白肋株

M 36 9

N 28 8

O 19 17

P 33 9

Q 32 12

R 27 12

S 27 4

T 28 8

U 37 8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

1.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缺失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造成假显性,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缺失环或断裂融合桥循环来来验证。第二种可能是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与亲本回交看后代的分离情况来得以解释。

2.是因为有缺失的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与正常带c基因的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使带有C基因的染色单体成为完整的染色体。

3.(1)联会出现倒位圈

(2)属于臂内倒位,参考书120页图示。

(3)有一半不育

4.如果把第一种定为原种,那么第二种是DEFGH倒位形成,第三种又是由于第二种的EDI 倒位形成。

5.第一对形成到位圈,第二对和第三对形成十字形,第四对正常

6. (1)F1形成的有效配子:YT、yt、Yt、yT

白胚乳品系形成的配子:yt

(2)测交子代基因型YyTt、yytt、Yytt、yyTt

表型黄半不育、白可育、黄可育、白半不育

40% 40% 10% 10%

7.提示:FFBmBmTT×ffbmbmtt, F1: FfBmbmTt

F1产生的配子:

FBmT FBmt Fbmt FbmT

fbmt fbmT fBmT fBmt

Ft:

FfBmTt 99 FfBmbmtt 6 Ffbmbmtt 12 FfbmbmTt 67

ffbmbmtt 40 ffbmbmTt 1 ffBmbmTt 1 ffBmbmtt 53

若无易位:F-Bm间交换值为:

(12+1+67+53)/(99+40+6+1+12+1+67+53)=47.7

很明显,易位造成F与Bm独立遗传。

易位点与F的距离:

(6+1+12+1)/(99+40+6+1+12+1+67+53)=7.2

易位点与Bm的距离:

(6+1+67+53)/(99+40+6+1+12+1+67+53)=45.5

8. (提示:分别考虑A基因的表型和B基因的表型。

P133:A表型:a表型=3:1;B表型:b表型=35:1)

四种表型:105AB:3Ab:35aB:1ab

AB表型:105 Ab表型:3 aB表型:35 ab表型:1

9.A、B、D三组有部分同源性。二倍体突变频率最高,六倍体最低。

10. .普通小麦(AABBDD),圆锥小麦(AABB),F1(AABBD),5个染色体组,35条染色体。联会成14个二价体和7个单价体。

有极少个体能与F1染色体组一样。可能出现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组相同的植株。

11. 单倍体能形成12个二价体,说明单倍体中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因此推断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

12.

90%n 10%(n+1)

50%n 0.45 (2n) 0.05 (2n+1)

50%(n+1) 0.45 (2n+1) 0.05 (2n+2)

四体:5%、三体:50%、双体:45%。

13. (1)c在Chr 6上

CCC×cc: F1基因型为CCc,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2C:1c:1CC:2Cc

假设配子存活力一样,则按下表推算

2C 1c 1CC 2Cc

c

得(CCc, cc, 2Ccc, 2Cc,)

测交子代中三体: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2)(c不在Chr 6上, CC:cc=1:1)

三体: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

双体=1:1,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

14. (1)在第10染色体上,F1基因型为Sususu,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1Su: 2su:1susu:2 Susu, 则按下表推算

1 Su

2 su 1 susu 2 Susu

1 Su

2 su

1 susu

2 Susu

得出粉质与甜质比为3:1,但由于配子成活力不一样,因此会偏离该比例

(2)不在10号染色体上,则符合3:1比例。

因此,综上不在10号染色体上。

15. TTSSⅹSS, F1基因型为TSS, 该群体的单体是TSS-1,因此,(1)属于S组。(2)如

果属于T组,联会成12个二价体,11个单价体。

16. (1)若Yb1–yb1或Yb2–yb2不在单体染色体上

F1单体基因型为21II+IIYb2yb2+II Yb1yb1+I

可以不考虑单条染色体,F1的配子为:Yb1Yb2,Yb1yb2,yb1Yb2,yb1yb2

因此子代的表现型比应为3:1;

(2)若Yb1–yb1在单体染色体上,

F1单体基因型为22II+IIYb2yb2+Iyb1

配子为:22I+ IYb2+Iyb1 则回交子代为:绿株:白肋株=1:1.

22I+ Iyb2+Iyb1

22I+ IYb2

22I+ Iyb2

因此,综上在O染色体上

第十章基因突变(习题)

举例说明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正突变和反突变。

什么叫复等位基因?人的A BO血型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知识有什么利用价值?

何谓芽变?在生产实践上有什么价值?

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与突变性状表现有什么关系?

突变的平行性说明什么问题,有何实践意义?

利用花粉直感现象测定突变频率,在亲本性状配置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高秆小麦田里突然出现一株矮化植株,怎样验证它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是由于环境影响产生的?

试述物理因素诱变的机理。

试用红色面包霉的生化突变试验,说明性状与基因表现的关系。

第十章基因突变(参考答案)

1、(玉米的子粒色、水稻的有芒/无芒)。

2、指上述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体。

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同源多倍体除外),而时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的适应性——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

人类的ABO血型,用于医学中的输血、亲子鉴定、法学利用。

3.许多植物的“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育种上每当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及时扦插、压条、嫁接或组织培养——繁殖和保留。芽变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如温州密桔、温州早桔。但芽变一般只涉及某一性状,很少同时涉及很多性状。

4.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生物——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已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的状态。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进而打乱代谢关系——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在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

5.无性繁殖作物:显性突变即能表现,可以用无性繁殖法加以固定;隐性突变则长期潜伏。有性繁殖作物:

a.自花授粉作物——突变性状即可分离出来。

b.异花授粉作物——自然状态,一般长期潜伏。

自交,出现纯合突变体。

6.由于突变平行性的存在,可以考虑一个物种或属所具有那些突变类型,在近缘的其他物种或属内同样可能存在,这时人工诱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例如:小麦有早、晚熟的变异类型,属于禾本科的其它物种的品种如大麦、黑麦、燕麦、高粱、玉米、黍、水稻、冰草等同样存在着这些变异类型,对人工诱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7.(纯合显性基因作父本,纯合隐性作母本)

突变率的测定:

花粉直感:估算配子的突变率。

例:玉米非甜Su 甜粒su

P susu × SuSu

↓对父本进行射线处理

F1 大部分为Susu,极少数为susu

(理论上应全部为Susu)

这在当代籽粒上即可发现。

如果10万粒种子中有5粒为甜粒,则突变率= 5/100000 = 1/2万

.根据M2出现突变体占观察总个体数的比例进行估算。

突变率:M2突变体数/ 观察总个体数

8.解题思路:(1)是否真实遗传---是,(2)显性或隐性?-----(3)新突变?(等位性测定)---新基因,(4)与其它基因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5)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变异是否属于真实的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突变频率的高低,都应进行鉴定。

∵由基因发生某种化学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而由一般环境条件导致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例:高秆——矮秆,其原因:有基因突变而引起?因土壤瘠薄或遭受病虫为害而生长不良?鉴定方法:可将变异体与原始亲本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高秆——矮秆,后代为高秆,则不是突变,由环境引起;后代仍为矮秆,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如何进行遗传研究?进行定位?

9.辐射:

高能射线的诱变作用:但不能作用于DNA的特定结构:

引起DNA链的断裂;引起碱基的改变;

紫外线(UV):

特别作用于嘧啶,使得同链上邻近的嘧啶核苷酸之间形成多价的联合。使T联合成二聚体。

C脱氨成U;

将H2O加到的嘧啶C4、C5位置上成为光产物,削弱

C-G之间的氢键,使DNA链发生局部分离或变性。

10.(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酶控制性状的表现)

红色面包霉——合成其生活所需物质——一系列生化过程——由一定的基因所控制。

A、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基+ 维生素、基本培养基基+ 氨基酸

不能生长能生长能生长不能生长

说明是控制维生素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B、基本培养基+ 硫胺素(VB1)、不能生长

基本培养基+ 比醇素(VB6)、不能生长

基本培养基+ 泛酸、不能生长

基本培养基+ 肌醇能生长

说明发生生化突变的是控制肌醇合成的基因。

现已鉴定几百个生化突变型,它们分别控制着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嘧啶、嘌呤等的合成。∴是基因通过一系列生化过程来控制性状的表现,并不是基因直接作用于性状。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习题)

1. 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2. 何谓母性影响?试举例说明它与母性遗传的区别。

3. 如果正反杂交试验获得的F1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于(1)性连锁;(2)细胞质遗传;(3)母性影响。你如何用试验方法确定它属于哪一种情况?

4. 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5. 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有何异同?二者在遗传上的相互关系如何?

6. 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核DNA的异同。

7. 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几种类型?其遗传基础如何?

8. 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上,为什么?

9. 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

10. 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全部正常可育。将F1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株可育株和270株不育株。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

11. 现有一个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有的F1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的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3:1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将F1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后代呈1:1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试分析该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参考答案)

1、(P273-274)遗传方式为非孟德尔式,后代无一定比例.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只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

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基因定位困难。

∵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2、(P274-276)。

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十分相似而已。

特点: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3. 连续进行自交。F2出现分离则属于性连锁;若F2不分离,F3出现3:1分离则属于母性影响;

若F2、F3均不分离,则属于细胞质遗传。

4、真核生物有性过程:

卵细胞: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含遗传物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它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

5、共同点:

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区别,但作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仍与核DNA有许多相同点。

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表达方式一样,

DNA——mRNA————核糖体——蛋白质

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

不同点:

细胞质DNA 核DNA

c 突变频率大突变频率较小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难于定向突变性

c 正反交不一样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基因通过雌雄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杂交方式基因定位

c 载体分离无规律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细胞间分布均匀

c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无感染性

两者关系:核基因可以引起质基因的突变,质基因的存在决定于核基因,但质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决定遗传性状的表现。

6、(P278、P281)

7、A、质遗传型(细胞质控制)

B、质核互作遗传型(应用价值最大)(质与核共同控制)

C、核遗传型(核基因控制)

8、p289-290

9、形态学鉴定:

个体大小特别小,可能是单倍体。

细胞学鉴定:

鉴定染色体数是否正常?染色体配对是否正常?

遗传学鉴定:

F1育性表现,可育——隐性;不育——显性?进行不同亲缘材料杂交?

改变生物环境条件:育性改变?

10、aabb ⅹAaBb

(ab ) (AB Ab aB ab )

可育不育

(两对基因互作,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不育,必需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可育) 11、(提示:显性雄性核不育,MsMs,F1,Msms,低育性,自交后不育:可育=3:1,与可育亲本msms回交,不育:可育=1:1)

第十三章数量遗传(习题)

解释下列名词:

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近交系数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主效基因微效基因修饰基因表现型值基因型值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在哪里?这两类性状的分析方法有何异同?

基于对数量性状遗传本质的理解,叙述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叙述主效基因、微效基因、修饰基因对数量性状遗传作用的异同之处。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什么是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它们在育种实践上有何指导意义?

根据下表资料估算其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世代平均数(X)方差(s2)

P1(矮脚南特) 38.36 4.6852

P2(莲塘早) 28.13 5.6836

F1 32.13 4.8380

F2 32.49 8.9652

B1 35.88 9.1740

B2 30.96 5.3804

F1杂种优势表现在那些方面?影响杂种优势的强弱有哪些?

第十三章数量遗传(参考答案)

2.

杂交后代中不能得到如同质量性状的明确比例——需对大量个体进行分析研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平均效应、方差、协方差等遗传参数——发现数量性状遗传规律。

质量性状:进行分类,确定明确的分离比例。

3、A.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

B.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C.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

D.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4、主效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效应较大的基因;

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

修饰基因:基因作用微小,但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基因型的作用。

5、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这是在育种工作中能够实际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是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互作)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部分,称为显性离差。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因为随着自交或近亲交配以及杂合体的减少,显性效应也逐代减少。但显性离差可以反映F1的杂种优势,所以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互作)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属于非加性的基因作用,同样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6、广义遗传力:指遗传方差(VG)在总方差(VP)中所占比值,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7. 直接代入第6题公式,即可。

8. P333-334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习题

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型频率遗传漂变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什么是生物的进化?它和遗传学有什么关系?

拉马克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不同看法?他们的进化观点还存在哪些不合理性?什么是自然选择?它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怎样?

什么是遗传的平衡定律?如何证明?

有哪些因素影响基因频率?

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叫物种?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几种不同的形成方式?

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互配可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代代相传——遗传学上称为“孟德尔群体”或“基因库

基因库: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群体内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一个群体内由许多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组合。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移

生殖隔离:指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指由于某些地理方面的阻碍而发生的。群体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彼此不能相遇。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阻碍了生物的自由迁移、交配、基因交流,最后就形成为独立的种。)

2.(略)

3.拉马克:《动物学哲学》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原理——解释生物进化——认为动植物生存条件的改变是引起遗传特性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否定选择的作用。

达尔文:否定获得性遗传。

核心是选择——作为选择材料的基础是种内个体间的微小差异。

自然选择——自然条件下个体微小差异的选择和积累。

∵种和变种内存在着个体差异和繁殖过剩现象——出现生存斗争——自然选择,这是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人工选择——人类对这些变异进行多代的选择和积累、选育出新的品种。

4.(略)

5.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能保持不变;

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原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就可达到平衡。

当一个群体达到平衡状态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当一个群体内正反突变压相等时即成平衡状态:

6.(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移)

7.(略)

8.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

元,也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A.渐变式:在一个长时间内旧的物种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渐变式的形成方式:

亚种——逐渐累积变异成为新种。

渐变式又可分为二种方式:

(1)继承式:指一个物种可以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

(2)分化式: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成不同新种。由少数种变为多数种。

B.爆发式:这种物种形成方式,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新种。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

9.(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