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技术特点及实现原理:

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是指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基础上,以心脏横面胸导联的延伸作为理论根据,扩展出向左、向右各三个导联,从而形成由六个肢体导联、十二个胸前导联共同组成的同步十八导联心电图系统。具体的做法是:以V6导联为基础向左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7、V8、V9 导联,用以检测左心室正后壁心肌缺血、损伤情况;以V1导联为基础向右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3R、V4R、V5R 三个导联,用以检测右心室心肌缺血、损伤情况。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导联系统以经典的心电二次投影理论为依据,以校正Frank 导联体系为基础,对其导联轴转向角度根据需要进行一系列校正(关于心电向量产生的基本理论和Frank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的特点:

心电图的改变总的大致分为心律失常和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的ST、T 及异常Q波等改变两大类,早期的动态心电图类仪器,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面所限,一般为2-3导联同步记录形式(如V1、V5;V1、V3、V5;V1、V5、Ⅲ;V1、V5、avF等)作为单纯心律失常检测而言,二至三导联同步记录动态心电图已足以作为医生临床一般诊断应用,长时间来医学界专家一般认为动态心电图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原因皆于此。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分布部位特征所决定,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等引起的ST-T 改变和心肌坏死引起的异常Q波等,有发作部位广泛、表现的心电图现象有部位特征性等特点,一块由某枝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往往只用1-2个导联难于正确、全面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专家总结了各种方式的依靠组合导联方法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如在各种不同类型专业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部位诊断法,如:下壁缺血常观察Ⅱ、Ⅲ、avF导联ST-T情况、前壁损伤常观察V3、V4、V5导联ST、T情况等等,不一而评。

如根据黄宛教授所著《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中所提出心肌梗死区的定位划分,目前采用是根据Meyer氏临床病理对比研究,将心肌梗死分为前壁(含前壁、前间壁、前側壁、高側壁四个分区)及下壁(心室后側和膈面)

两大部份,这几个分区中任何一个分区发生心肌梗死时,可同时反映在数个导联上各有其特征。如前壁心肌梗死时在心电图胸前导联V2-V4出现异常Q波、ST-T相应特征性变化;前间壁心肌梗死则在胸前V1-V3导联出现相应变化;若梗死区局限于前側壁,则在Ⅰ、avL、V6导联出现以上几个方面变化………。

又如以正后壁心肌梗死为例:传统的后壁心肌梗死诊断过去一般为采用Ⅱ、Ⅲ、avF导联相应心电图改变确定,根据Perloff氏提出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及深凹型倒置T波可以反应在胸前导联V1及V2,表现为Rs及T波高耸,这正是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倒影,此时可同步记录到V7、V8、V9导联梗死特征心电图改变;而V1、V3导联心电图改变需在充分发展期才能反映出来,近年来学者们常在常用的12导联外加做V7、V8、V9三个导联进行综合分析,可对后壁范畴的下壁、正后壁、側后壁等部位心肌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右心室心肌发生的缺血、损伤、坏死等情况,在常用的12导联中对此无甚价值,由于右心室心肌供血也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右心室梗死几乎均合并有左室下、后壁梗死;并且,右心室心肌梗死又往往有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明显特点,在临床上常用加做V3R、V4R、V5R导联方法进行解决,无法同步记录到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

在以上所涉及的静态心电图情况下的操作,是在做静态心电图时,需在做完12导联心电图后向左右加做右心室及左室正后壁导联,且无法做到检测患者各种状态心电图变化,并可见根本无法做到同步记录下左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无法做到同步记录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

由此可见,若想全面观察心脏心电图情况(同步情况下同时观察到右心室和左心室正后壁情况),仅靠静态心电图和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还是不够的,只有能够同步描记了18导联心电图信号的仪器才能解决此问题。因此,同步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观察此类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

正如前面有关方面所述,动态心电图技术的不断改进是和整个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大量、有用的数据和信息,动态心电图技术的多导联化、大容量化、高速度信息处理等功能的不断加强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采用了校正的正交转换技术,经临床试验,转换图形与静态心电图图形比较有较高的符合率。并且,由于十八导联动态

心电图采用少量电极(7个)引导出大容量信息,符合少而精原则,给全面了解心脏心电图情况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最大优点在于:

1.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同步长程描记十八导联心电图包含常规十二导联和新增加的V3R—V5R及V7—V9六个导联,涵盖了包含左右房室心肌全面心电活动检测。通过运用十八导联心电图同步分析,可以了解心脏各部位的心电活动,尤其是全面了解不同部位室壁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尤其可以有效检测到常规十二导联难以检查的左室正后壁和右心室情况,对这些部位心肌出现的缺血、损伤甚至坏死样心电图改变的检测有着特别意义;基本解决了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肌由于缺血、损伤、坏死等原因引起的动态心电图改变的长时间同步监测难问题。

2.该仪器是根据心电向量理论为基础,将X、Y、Z三轴心电向量用投影方法转换为十八导联同步心电图,经大量临床验证使用和测试,所产生图形与传统方法常规心电图比较基本相同,失真度较小,基本符合临床使用标准。

3.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仪仅用 7个数目不多的电极描记出数目多达18个导联,能覆盖心肌各面,电极数量少、操作简单且观察范围大,有使用方便特点。并且由于电极片的减少而节约了使用成本。

4.Ⅱ,Ⅲ,aVF导联对逆性P’波的检测,有助于对交界区心律的确认。

三、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在临床上使用价值:

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新产品应用于临床时间不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飞速发展,从动态心电图仪的发展历程看来,多导联、大容量信息、多参数检测和使用的快捷性、方便性应能代表此类仪器的总的发展趋势。

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有使用方便、观察范围大且直接,尤其对心脏广泛面积缺血样改变的动态观察有其他同类仪器无法取代的优点:

1.对ST、T 改变的部位判断: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已较好解决了心肌前壁、侧壁、下壁及间壁等部位ST、T改变观察盲区。由于左心室正后壁一部分、右心室大部主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因此在临床心电图上在下壁或侧壁心肌梗死时常可在18导联心电图中见到V7、V8、V9导联出现ST、T改变,而右室梗死则更集中体现在V3R、V4R、V5R三个导联上,这在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上往往难于发现。18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同步显示含右室、左室正后壁在内的几乎所有部位心电信号,给观察带来极大方便

2.对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的推测:由于在心室正后

壁和右心室很少单独出现心肌梗死,而大多情况下伴随下壁或其他部位心肌梗死同时出现,这是由于其冠状动脉供血特点所决定的。如前面所述,我们利用18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观察下壁心肌梗死时注意到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出现V7、V8、V9导联或V3R、V4R、V5R导联ST抬高或ST下降、T波倒置。我们以此推测,这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不同、交通支情况不同、阻塞部位不同和有否侧枝循环建立情况不同所造成的,利用18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对观察左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肌是否由于这些因素出现缺血、损伤、坏死样心电图改变以推测冠状动脉阻塞情况就显得非常方便。我们分析:在下壁心肌梗死时若合并有V7、V8、V9导联ST段抬高则可能提示右冠状动脉病变阻塞较严重且范围较大,而若不合并V7、V8、V9导联ST段抬高,单纯出现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则可能提示冠状动脉阻塞范围较小。

3.对于变异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的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典型心电图改变及图形特征较长的持续时间常不难诊断,但在变异性心绞痛或冠状动脉痉挛用常规心电图,由于典型心电图出现时间常较短暂而难以及时观察到,此时多导联心电图就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而18导联动态心电图则更由于可直接连续长时间观察到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情况就更显示了很大的优势,从笔者观察到的多例多导联心电图非持续性ST、T改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对于心律失常检测:多导联心电图由于可以直接显示标准Ⅱ导联,因此对于P波检测的意义,尤其对逆行P’波的意义判定非常有价值,对这些心律失常诊断和心律定性大部分须经Ⅱ导联P波形态特征决定。正因如此,在心律失常诊断领域,多导联动态心电图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多导动态心电图由于可直接同步显示Ⅱ、V1、V5等导联,从而对于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伴差异性传导的定位诊断和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判断等均可有较大参考价值。

资料来源:北京蓬阳丰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144775891.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144775891.html,

动态心电图指南教程文件

动态心电图指南

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 动态心电图能够在患者自然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二导或多导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各类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获取重要的诊断评价依据,自60年代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动态心电图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适应证 1. 与心律失常有关症状的评价 心律失常可产生心悸、眩晕、气促、胸痛、晕厥、抽搐等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测可连续记录此类症状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作为症状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初步判断。实际上只有约50%患者在检测时再现相关症状,没有症状的患者也可能记录到显著的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既可有明显症状,也可以无症状,而眩晕、晕厥等症状也并不一定是心源性的,因此,如果检测时无症状发生,又未记录到心律失常,一般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价,必要时做动态心电图复查及进一步检查,如运动试验、心电生理检查等。 动态心电图对于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有心脏症状,或者心律变化与症状并不相符时,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以获得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2. 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 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对ST段变化的检测方法已有很大改进,如增加导联数以了解更为广泛的心壁供血情况,分段数字分析以判定ST段下降形态、幅度,记录并计算ST段下移阵次、总时间、总面积,并已注意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时出现的心率过快及体位改变所造成的假阳性改变,使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成为可能。但动态心电图不能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首选方法。对于不能做运动试验者,在休息或情绪激动时有心脏症状者以及怀疑有心绞痛者,动态心电图是最简便的无创诊断方法。 动态心电图是发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最重要手段,但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须在确诊为冠心病的前提下,动态心电图记录到ST段异常改变而无胸痛症状时才能成立。 3. 心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价 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一些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冠心病、二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力衰竭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对这类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对病情和预后作出有价值的估计;心率变异性是预测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危险及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重要指标,对这类患者应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率变异性分析,以评估其预后;缓慢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障碍等,对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心电图对这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它与有症状心肌缺血一样,是决定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

动态心电图软件简介

软件介绍 1. QRS波群逐波标记法准确标记每一次心博,不漏掉、无误判心博,确保24h总心博数、最长间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 率的准确性。确保心率变异分析的客观性。 2. 不应期在分析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设定不应期,拒绝R波后不应期内发生的干扰伪差;高尖T波 不再判为一次心博。 3. Demix分析技术将不同模版中的QRS波群进行快速叠加分析,从中找出形态不同的QRS波群进行定义,宽QRS波群漏 诊率降至零。经过demix分析N,V清晰可辨 4. 记忆分析心律失常如遇到误判的各种心动过速,只需修改第一个心搏,以后相同期间、相 同波形的QRS-T波群自动修正。 5. 检索心律失常的功能有3种以上在12导动态心电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微缩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心律趋 势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12导动态心电图中划分心律失常 1 在微缩图中划分心律失常在心律趋势图中划分心律失常 2 房速:2阵,共7次(0.0%)最快:150bmp,发生时间:22:32:36 总时长:0h 0m 2s,占总长的: 0.0% 房颤:17阵,共4453次(4.5%)最快:123bmp,发生时间:22:07:00 总时长:1h 37m 39s,占总长的:6.6% 3 房扑:2阵,共10117次(10.2%)最快:128bmp,发生时间:13:11:49 总时长:1h 28m 51s,占总长的:6.0% 6. 30余种直方图的应用,可判 别46种心律失常?在R-R间期直方图上搜索心脏停搏? 在S-N间期 直方图上搜索窦房结恢复时间? 在N-N比直方图右侧搜索游走节律? 在N-N比直方图左侧检查是否有漏掉的房早? 在N-V间期直方图上研

心电图18导联

18导联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十八导联心电图是指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基础上,以心脏横面胸导联的延伸作为理论根据,扩展出向左、向右各三个导联,从而形成由六个肢体导联、十二个胸前导联共同组成的同步十八导联心电图系统。具体的做法是:以V6导联为基础向左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7、V8、V9导联,用以检测左心室正后壁心肌缺血、损伤情况;以V1导联为基础向右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3R、V4R、V5R三个导联,用以检测右心室心肌缺血、损伤情况。心电图的改变总的大致分为心律失常和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的ST、T及异常Q波等改变两大类。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分布部位特征所决定,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等引起的ST-T改变和心肌坏死引起的异常Q波等,有发作部位广泛、表现的心电图现象有部位特征性等特点,一块由某枝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往往只用1-2个导联难于正确、全面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专家总结了各种方式的依靠组合导联方法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如在各种不同类型专业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部位诊断法,如:下壁缺血常观察Ⅱ、Ⅲ、avF导联ST-T情况、前壁损伤常观察V3、V4、V5导联ST、T 情况等等,不一而评。

如根据黄宛教授所著《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中所提出心肌梗死区的定位划分,目前采用是根据Meyer氏临床病理对比研究,将心肌梗死分为前壁(含前壁、前间壁、前側壁、高側壁四个分区)及下壁(心室后側和膈面)两大部份,这几个分区中任何一个分区发生心肌梗死时,可同时反映在数个导联上各有其特征。如前壁心肌梗死时在心电图胸前导联V2-V4出现异常Q波、ST-T相应特征性变化;前间壁心肌梗死则在胸前V1-V3导联出现相应变化;若梗死区局限于前側壁,则在Ⅰ、avL、V6导联出现以上几个方面变化………。 又如以正后壁心肌梗死为例:传统的后壁心肌梗死诊断过去一般为采用Ⅱ、Ⅲ、avF导联相应心电图改变确定,根据Perloff氏提出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及深凹型倒置T波可以反应在胸前导联V1及V2,表现为Rs及T波高耸,这正是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倒影,此时可同步记录到V7、V8、V9导联梗死特征心电图改变;而V1、V3导联心电图改变需在充分发展期才能反映出来,近年来学者们常在常用的12导联外加做V7、V8、V9三个导联进行综合分析,可对后壁范畴的下壁、正后壁、側后壁等部位心肌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右心室心肌发生的缺血、损伤、坏死等情况,在常用的12导联中对此无甚价值,由于右心室心肌供血也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右心室梗死几乎均合并有左室下、后壁梗死;并且,右心室心肌梗死又往往有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明显特点,在临床上常用加做V3R、V4R、V5R 导联方法进行解决,无法同步记录到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技术特点及实现原理: 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是指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基础上,以心脏横面胸导联的延伸作为理论根据,扩展出向左、向右各三个导联,从而形成由六个肢体导联、十二个胸前导联共同组成的同步十八导联心电图系统。具体的做法是:以V6导联为基础向左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7、V8、V9 导联,用以检测左心室正后壁心肌缺血、损伤情况;以V1导联为基础向右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3R、V4R、V5R 三个导联,用以检测右心室心肌缺血、损伤情况。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导联系统以经典的心电二次投影理论为依据,以校正Frank 导联体系为基础,对其导联轴转向角度根据需要进行一系列校正(关于心电向量产生的基本理论和Frank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十八导联动态心电图的特点: 心电图的改变总的大致分为心律失常和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的ST、T 及异常Q波等改变两大类,早期的动态心电图类仪器,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面所限,一般为2-3导联同步记录形式(如V1、V5;V1、V3、V5;V1、V5、Ⅲ;V1、V5、avF等)作为单纯心律失常检测而言,二至三导联同步记录动态心电图已足以作为医生临床一般诊断应用,长时间来医学界专家一般认为动态心电图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原因皆于此。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分布部位特征所决定,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等引起的ST-T 改变和心肌坏死引起的异常Q波等,有发作部位广泛、表现的心电图现象有部位特征性等特点,一块由某枝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往往只用1-2个导联难于正确、全面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专家总结了各种方式的依靠组合导联方法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如在各种不同类型专业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部位诊断法,如:下壁缺血常观察Ⅱ、Ⅲ、avF导联ST-T情况、前壁损伤常观察V3、V4、V5导联ST、T情况等等,不一而评。 如根据黄宛教授所著《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中所提出心肌梗死区的定位划分,目前采用是根据Meyer氏临床病理对比研究,将心肌梗死分为前壁(含前壁、前间壁、前側壁、高側壁四个分区)及下壁(心室后側和膈面)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_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卢喜烈1 朱力华2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内

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 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心电图机导联位置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分别接在什么位置 12导联位置: 红黄黑绿分别夹在左腕、右腕、右踝、左踝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 18导联心电图的颜色顺序及位置 口诀:红黄绿棕黑紫,手和胸一样,左脚绿右脚黑。 PS:脚上可以接反,但是手上不能接反! 心电图的导联分为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颜色顺序分别如下: 肢体导联: 红色:右上肢黑色:右下肢 黄色:左上肢绿色:左下肢 注:肢体导联有个记忆方式红配黑。黄配绿。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搞错了。 胸导联: V1: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绿色在体表的位置:V2,V4连线的中点 V4:褐色在体表的位置: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黑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前线与V4同水平 V6:紫色在体表的位置: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一般情况下只用做6个胸导联, 记忆胸导联有个方法,就是以乳头为界,最关键位置找到V1后面就好办了。 V7:红色在体表的位置:腋后线 V8:黄色在体表的位置:肩胛中线与4,5,6水平 V9:蓝色在体表的位置:脊柱旁线 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五个颜色分别在身上的哪几个部位 黑白棕红绿 心电监护仪的导线位置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位置相对移一点是不要紧的,例如RA贴在右手臂上一样也会出心电图。如果是按以下位置贴的话效果是最好的: 白线(RA):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黑线(LA) :左锁骨中线与第2肋间之交点; 红线(LL):左下腹; 绿线(RL):右下腹; 棕线(C):C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C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C3 C2与C4两点连线之中点 C4 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之交点 C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C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之交点 这六种指的是测六个位置的胸电极,即在测量时贴电极时,贴V或C胸电极时,只贴c1-c6其中之一。

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使用说明书

TLC5000动态心电图仪分析软件使用说明书 分析软件操作说明 点击"分析数据"按钮,进入TLC5000界面,本菜单提示是否进行心律失常分析。如图1-1点击键,进入分析界面如图1-3所示菜单。 图 1-1 注意:如果是起搏病历,先进入图1-2所示对话框,医生根据病人的起搏器参数修改下面各项。其中起搏脉冲分析精度是相对于起搏脉冲高低而言,一般情况下选择“中”,如果脉冲很低可以选择“高”。 图 1-2 点击键,进入模板编辑(已经分析过的)或者是顺序回放(没有分析过的)。 图 1-3

$ 图1-3所示界面是让用户选择一个具有诊断意义的波形,并调整ST段的值,如图所示,左侧视图从左至右三条彩色的线分别代表静止电位、ST段起始点、ST段结束点,鼠标点击,离点击点最近的线就会被选中,使用键盘的“← →”键就可改变被选中线的位置。 右边是控制视图,其中人工干预,为以后扩展功能所设计。 如果当前的波形比较好,可以点击“接受”按钮,系统则进入心律失常分析。如图1-4如果用户这时候想退出程序可以直接关闭。 如果当前的波形不好,可以点击“拒绝”按钮,系统将继续显示波形,直到有好的波形出现为止。然后点击“接受”按钮,系统则进入心律失常分析。 点击主分析导联右边的下拉框,选择主分析导联。 RR不应期:此参数一般为300ms,表示两个心搏之间的最短时间,默认为300ms,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果病人心率很快,应尽量将其调低,以免分析漏搏。 点击“分析导联”的各项,可以选择任何几导分析,默认值是采集的八导联。 当病历的波形幅值太低,可以在识别精度一项选择“高”。 当病历干扰很多时可以在判干扰精度一项选择“高”,分析精度,和判干扰精度一般可以不调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效果选择。 点击按钮以后,进入图1-4所示。 ( 图 1-4 点击按钮,分析可以暂时停止,用户可以通过键盘上的“↑↓← →”键浏览十二导心电图形。此时在心率趋势图上方会出现一绿色的标志线,它代表当前波形的位置。用户可以回退到一点,改变条件(分析导联、识别精度、判干扰精度)点击按钮,绿色标志后面的开始重新分析。见图1-5。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功能详细介绍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功能详细介绍 MedSun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是北京蓬阳丰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紧密合作研制开发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该产品采用Wilson导联体系记录同步十二导联24小时全息动态心电图,记录盒接收采集的动态心电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信号失真度小、数据无压缩,以供临床诊断和研究使用。多窗口分析模式 1、在同一界面下多窗口操作模式,屏幕可以任意拖动,简便快捷。 2、同步12导联数据同屏显示心电图和波形回放,也可选择1-12任意组合导联显示心电图;心律失常,特殊事件浏览和编辑功能。 全面的心律失常分析和特殊事件 采用最新图形识别技术,将固定模板与自定义模板完美结合,既可以保持原有固定模板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度。 提供至少35个诊断模块,可在人工干预下对所有自动模板内容进行单个、局部、全部三种方式修改并做出诊断;含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联律,房扑/房颤,停搏/漏搏,ST 段和T改变,自定义模版等在内的多种计算机自动诊断分类模板,调阅快捷、可修改、编辑性强。 自定义模板 精确的ST段分析功能 在传统ST段分析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将ST段偏移的分析处理可以按形态变化自动归类,根据角度、斜率和面积来确定ST段形态抬高和降低类型,能够在摸板中显示ST段和T波形态的改变,使医生对心肌缺血的判断更加方便准确。 本软件将ST段异常分为抬高五种(水平抬高、弓型抬高、下斜抬高、上斜抬高、上凹抬高),S-T段不典型抬高;下降三种(水平下降、下斜下降、上斜下降)S-T段不典型下降。T波五种形态改变由低平,双相,倒置,冠状型T,不典型T波组成。 QRS波自动叠加处理功能(图形反混淆技术) 利用计算机信号叠加技术对可以对QRS波、R-R间期等进行自动叠加和分类,可快速对室早宽大QRS波及短R-R间期进行检索,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精度,并且可以将叠加统计结果放入任何模版及自定义模版,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并减少操作者劳动强度。 强大的图表分析功能 系统具有多种图表分析、编辑功能,包括心率失常趋势图、ST波趋势图、T波趋势图、心率趋势直方图(ms)查找长间歇以及方便修改多搏或漏搏、心率趋势直方图(N-N)检索窦性心搏。 心率趋势直方图(ms)左侧是查看早搏心率趋势直方图主要是反应R-R间隔比值, 的配对间期情况,右侧是RR间隔越大查左侧反应的是短间歇除长间歇比值,右侧 看漏搏和早搏代偿间歇,查找长间歇以及右侧是长间歇除短间歇,主要是心律不齐 方便修改多搏或漏搏,并可知道在不同时 间间隔中发生过多少次。 全览图 同步12导联数据同屏显示心电图和波形回放,也可选择1-12任意组合导联显示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动态心电图简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DCG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卢喜烈1 朱力华2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 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

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房性二联律指窦性心搏与房性早搏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进展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应用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虎) 动态心电图仪(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DCG)又称Holter;是随身佩带的小型心电记录器,可连续24小时以上记录受检者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的心电信息,然后通过主机回放、分析、诊断,并打印出心电图波形和诊断报告。 动态心电图从1957年发明、6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仪由心电记录器和计算机回放系统组成。常规心电图一般仅记录数分钟的心电信号,而动态心电图具有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信号的特点,因而对一过性心电异常有很高的检出率,现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心电监测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心电图(HoLTER)仪器设备,检查项目新月异,临床应用等也迅速发展了。 一、动态心电图仪器进展

心电记录器:又称为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系统。早期主要采用磁带记录技术大多数磁带记录器采用模拟记录方式,,磁带信息存储量大,多数磁带记录器采用模拟记录方式,磁带资料可长期保存,价格较低。缺点是使用时间较久后易出现机械故障。数字式记录器:数字式记录器以能存储数码的数字式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包括超大规模集成存储芯片、微型磁盘、也可以使用数字式盒式磁带。超大规模集成存储芯片主要使用快闪式存储器(Flash memory)。快闪存储芯片可以直接组装在记录器中。也可以组装成一个部件称为快闪存储卡(Flash memory card)。目前内存芯片已由4MB已发展到64 MB,128 MB,256 MB以上。大容量的固态存储器,体积小、无机械性磨损问题,不存在数据压缩间题,可不失真全信息数字化记录,全信息的记录24 小时,48 小时多导联的Holter心电图。记录质量较高。体积微型化,。工作电池由9V积层电池发展到一节5号电池1。5V就可工作。数字化电路广泛应用。使频响、采样率均明显提高,有些仪器采样率达到1000 HZ,可清晰记录出患者的起搏器发放的脉冲信号。以利于对起搏心电图,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分析。 Holter心电图记录导联进展 目前有三通道3导联;三通道正交投影12导联,三通道正交投影18导联;八通道12导联;十二通道同步12导联心电HOLTER。实现十二通道12导联Holter心电图记录。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 及解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 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房性心律失常 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①伴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②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③左前分支阻滞;④左后分支阻滞;⑤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⑥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⑦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1.4.2 房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构成,心率>100次/分。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100次/分,QRS波时限<,不能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统称为阵发性窄QRS 心动过速。包括:⑴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⑵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⑶1∶1或2∶1下传的心房扑动;⑷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⑹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⑺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⑻慢-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⑼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⑽自律性交接性心动过速;⑾心室间隔部心动过速;⑿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性心动过速等。 1.4.3 阵发性心房扑动由一系列快速规则的F波组成,心房率250~350次/分,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为顺钟向型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为逆钟型心房扑动。 1.4.4 心房颤动由一系列快速不规则f波组成,R-R间距不规则,心房颤动的平均心室率>180次/分为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00~180次/分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100次/分称为普通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次/分为缓慢型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R-R间距>,称为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线索为:①白天与夜间多次出现>的长间歇;②心室率<40次/分,持续1min以上;③出现成对交接性逸搏,逸搏间期是相等的;④出现室性逸搏。 在上述的1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中有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或心室起搏的QRS波群插入,仍计算为1阵。 交接性心律失常 1.5.1 交接性期前收缩指单个过早发生的交接性搏动,软件和计算机无法识别交接性期前收缩,在室上性期前收缩模板中由人工检出。成对交接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次交接性期前收缩。交接性二联律,一次基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 1.1 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 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1.2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最短间期指最短R-R 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3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1.4 房性心律失常 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①伴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②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③左前分支阻滞;④左后分支阻滞;⑤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⑥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⑦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1.4.2 房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构成,心率>100次/分。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100次/分,QRS波时限<0.11s,不能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统称为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包括:?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1∶1或2∶1下传的心房扑动;?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交接性心动过速; ⑴心室间隔部心动过速;⑵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性心动过速等。

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 1.1 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1.2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 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3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1.4 房性心律失常 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①伴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②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③左前分支阻滞;④左后分支阻滞;⑤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⑥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⑦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1.4.2 房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构成,心率>100次/分。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100次/分,QRS波时限<0.11s,不能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统称为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包括:?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1∶1或2∶1下传的心房扑动;?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慢-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交接性心动过速;⑴心室间隔部心动过速;⑵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性心动过速等。 1.4.3 阵发性心房扑动由一系列快速规则的F波组成,心房率250~350次/分,Ⅱ、Ⅲ、aVF导联F 波直立,为顺钟向型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为逆钟型心房扑动。 1.4.4 心房颤动由一系列快速不规则f波组成,R-R间距不规则,心房颤动的平均心室率>180次/分为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00~180次/分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100次/分称为普通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次/分为缓慢型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R-R间距> 2.0s,称为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线索为:①白天与夜间多次出现>2.5s的长间歇;②心室率<40次/分,持续1min 以上;③出现成对交接性逸搏,逸搏间期是相等的;④出现室性逸搏。 在上述的1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中有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或心室起搏的QRS波群插入,仍计算为1阵。 1.5 交接性心律失常

正常人动态心电图

正常人动态心电图(DCG)表现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应综合分析 1、心率: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 bpm,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 运动员更低,约38bpm ,甚至26bpm 2、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0000次 3、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HR>100bpm (2)持续性窦速:24h总心搏数>144000次 4、心律失常 各种均可出现,各年龄段均可见。 (1)窦不齐 (2)窦性停搏:多为1.5—2.0s,多睡眠中。>2.0秒常是异常。运动员>2.0秒占37.1% (3)室上性心律失常: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达90%。 #以房早最多,一般房早<100/24h或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4)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可见,随年龄增多,通常 <100次24h,<1/1000心搏,或5/h, #超过只能说明有心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情况,要结合临床资料来定 #室早的数量不能单独作为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5)传导阻滞: 主要是房室传导阻滞(AVB),占2-8% 多为I度,II度一型,且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运动员更多,II度二型及III度AVB极少见,如出现,通常认为异常 5、ST-T变化: 上斜型压低常发生在活动后,发生率可高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约2%的人,幅度可达1-2mm ST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T波可低平、双向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时目前通常采用3个1标准,即 (1)ST段缺血型压低>0.1mv (2)持续时间>1min (3)二次发作间隔>1min 6、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反映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指标很多,目前比较公认的长程指标主要为SDNN,通常> 100ms为正常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范本

精品文档 .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ST段改变的诊断一般应根据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及标准进行。由 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长时程连续记录、计算机定量检测分析等特点,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等可参照以下标准做出诊断和评价: 1. 心律失常诊断评价标准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 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室性早搏以Lown法分级,3级及3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均有病理意义。室性心律失常药物 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才能判定治疗有 效;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速 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速完全消失。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 持续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 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 min;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窦性停搏> 3.0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要注意药物引起的 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2. 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心肌缺血标准: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 1.0mV(1.0mm),持续≥1.0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 1.0min。对于这个标准,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心率对ST段变化的影响及校正:正常心率时,ST段下移点(L点)在J点之后80ms,如心率增快120bpm 以上L点应自动转点J点之后5ms;可以ST/HR消除心率的影响,ST段为μV(1mm=100μV),HR为bpm,ST /HR≥1.2μV/bpm为异常。心肌缺血负荷测算:根据ST段异常改变幅度、阵次、持续时间计算:ST段下降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描记ST段趋势曲线的基础上,计算ST段下移的面积(min×min)根据心肌缺血及缺血负荷检测, 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及疗效。 3. 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评价 标准: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主要诊断指标有: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50ms,三角指数<15,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SDNN<100ms,三角指数<20,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评价标准:以500次心搏、5min短程记录或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以下指标 提示心率变异性降低:所有频带均有功率下降; 站立时无低频率成分增加,提示交感神经反应性减弱或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频谱总功率下降,低频/高频比值可不变;但低频下降时,此比值可减少,高频下降时,比值 可增大;低频中心频率左移。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 危险性较大,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且预后不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