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镇道路工程课件

城镇道路工程课件

城镇道路工程课件
城镇道路工程课件

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1K411010 城市道路工程的结构与材料

1K411011 掌握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

一、城市道路分类

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如果出选择题,考生应能判断出什么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二、城市道路分级

(略)

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分为高级路面和次高级路面。

高级路面包括水泥砼、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等材料。

次高级路面包括沥青贯入式、沥青表处。此外,对不同材料的使用年限要注意区别记忆。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分为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其特点对此如下:

1K411012 掌握城市道路结构组成特点

一、结构组成

(一)基本原则

(略)

二、路基与填料

1.路基分类

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堑和半挖半填三种形式。从材料划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和土石路基三种。

2.路基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料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三)基层与材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基层分为基层和底基层。

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

3.常用的基层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包括石灰稳定土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粉煤灰钢渣、水泥稳定土类。

(2)嵌锁型和级配型。

级配砂砾、砾石可用作城市次干道及以下道路基层。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教材错误,应删除)可用作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上基层。

(四)面层与材料

1.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和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中、下面层。

2.沥青路面面层类型

①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路面。

②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路面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

③温拌沥青混合料

④沥青贯入式。适用于城市次干路路面层使用。

⑤沥青表面处治

二、结构层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性能主要指标

①整体稳定性。

②变形量控制。

(二)基层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2.性能主要指标

①基层应具有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整体性好。

②不透水性好。

(三)面层

2.面层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且表面层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3.路面使用指标

①承载能力。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②平整度。为减缓路面平整度的衰减速率,应重视路面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③温度稳定性。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④抗滑能力。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

⑤透水性。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

⑥噪声量。应尽量使用低噪声路面。OGFC是低噪声路面。

1K411013 掌握水泥砼路面构造特点

一、构造特点

(一)垫层

1.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二)基层

1.基层的作用:

①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②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三)面层

1.面层砼板通常分为普通、钢筋、连续配筋、预应力砼板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3.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

5.抗滑性

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二、主要原材料选择

(一)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道路硅酸盐或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粗骨料应采用碎石、砾石、破碎砾石。

(三)宜采用洁净粗、中砂。使用机制砂时,应检验砂浆磨光值,不宜使用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砼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五)钢筋。应复试(含见证取样)合格。

(六)胀缝。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

1K411014 熟悉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一、结构组成与分类

(一)材料组成

1.沥青混合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有的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拌合而成。

(二)基本分类

(三)结构类型

1.按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是以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粘结作用为辅构成的。特点: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比如沥青贯入式)

2.按密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辅构成的。特点:结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如沥青砼)

3.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二、主要材料与性能

(一)沥青

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

1.粘结性。

定义:沥青黏度: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指标有二个:

1.常用的是条件黏度

2.60℃动力黏度(绝对黏度)作为选择性指标。

对高等级道路,夏季温度高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当需要满足高、低温稳定性时,应优先考虑高温性能要求。

(二)感温性

感温性定义:沥青材料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感应性。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表征的另一指标是:针入度指数(PI),它是应用针入度和软化点的试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较慢的路段或部位需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

(三)耐久性

耐久性即抗老化性。

通过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测定耐久性。

通过水煮法试验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反映其抗水损害动力,等级越高,黏附性越好。

(四)塑性

定义: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一般认为,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在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要求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五)安全性

定义:确定沥青加热熔化时的安全温度界限,使沥青安全使用有保障。有关规范规定,通过闪点试验测定沥青加热点闪火的温度——闪点,确定它的安全使用范围。

(二)粗骨料

1.粗骨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

3.粗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

5.粗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有较大值。

(三)细骨料

1.细骨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

2.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应采用机制砂)。

(四)矿粉(教材错误,应为填料)

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

2.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沥青路面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

(五)纤维稳定剂

1.木质纤维素

2.不宜使用石棉纤维

三、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一)AC型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次干道、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二)改性沥青混合料。

1.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

3.改性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三)SMA

1.SMA是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

3.SMA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1K411015 了解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二、再生剂技术要求与选择

(一)再生剂作用

3.再生剂主要采用低黏度的矿物油。

三、再生材料生产与应用

2.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

(二)生产工艺

2.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3.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

4.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

1K411020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1K411021 掌握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一、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二)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

(1)按照交通方案设置围档,导行临时交通

2.附属构筑物

地下管线的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3.路基(土、石方)施工

二、路基施工要点

(一)填土路基

1.路基填料和粒径: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2.原地面处理:排除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分层填实。

3.防路基侧向滑移: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300mm,宽度≦1.0m

4.填筑措施:分层填土、压实,严禁倾填。

5.路基压路机质量要求:采用≦12t的压路机。

6.管涵顶面高度控制:为防止压路机对管涵造成破坏或移位,应在填土高度超过管涵顶面500mm 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二)挖土路基

1.原地面处理方面:排除地面积水并疏干,妥善处理坟坑井穴。

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3.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余量。

4.压路机质量要求:采用≦12t的压路机。

5.碾压时,视土的干湿情况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6.雨水支管及检查井回填:雨水支管及检查井四周无法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压实,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三)石方路基

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

2.先修筑试验段。

3.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

4.管线、构筑物四周沟槽宜回填土。

三、质量检查与验收

检验与验收项目: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石方不做弯沉)

1K411022 掌握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一、路基材料与填筑

2.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二)填筑

1.填土应分层进行。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500mm。

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二、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一)试验段

2.试验段目的主要有

(1)确定路基预沉量

(2)选用压实机具。

(3)确定压实遍数

(4)确定每层虚铺厚度

(5)选择压实方式

(二)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1.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

2.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不大于500m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

3.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0~800mm时,路基压实时应对管道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三)路基压实

1.压实方法: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

2.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块、轮迹重叠。

3.碾压应作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超高段由内向外)

4.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

三、土质路基质量检查

(一)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

1K411023 熟悉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一、工程用土分类

(一)工程用土分类

2.工程用土的类别应根据下列土的指标确定:

细粒土:黏、粉

粗粒土:砾、砂

巨粒土:漂、卵

(二)按照土的坚实系数分类

1.一类土,松软土

2.二类土,普通土

3.三类土,坚土

4.四类土,砂砾坚土

5.五类土,软石

二、土的性能参数

(一)土的工程性质

1.土的强度性质。

2.土体应力应变

(二)路用土主要性能参数

1.含水量W

2.天然密度ρ:

3.孔隙比e

4.液限: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

5.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6.塑性指数: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表征土的塑性大小;

7.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

8.孔隙率n

(三)土的强度通常指土体的抗剪强度。

三、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

1K411024 了解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一、地下水分类与水土作用

(一)地下水分类

1.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其中毛细水可发生冻胀。

2.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又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二)水土作用

1.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

二、地下水和地表水控制

2.路基排水分为地面有地下两类。

(二)路基隔水

1.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槽标高时,应设置暗沟、渗沟或其他设施。

2.路基疏干可采用土工织物、塑料板等材料或超载预压法稳定处理。

1K411030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

1K411031 掌握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性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一)定义

(二)分类

[案例1K411031] 1.背景

某公司中标城市主干道路面大修工程,其中包括部分路段的二灰粒料(教材错误,应为水泥稳定粒料)路基施工。施工项目部为了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采取夜间运输基层材料,白天分段摊铺碾压。施工中发现基层材料明显离析,压实后的表面有松散现象,局部清楚浮料后采用贴料法补平。负责此段工程的监理工程师发现问题并认定为重大质量事故的隐患,要求项目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2.问题

(1)从背景材料看,控制基层材料离析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2)试分析压实后的基层表面会产生松散现象? (3)厚度不均的基层局部采用补平法是否可行? (4)监理工程师为何认定为重大质量的隐患? 3.参考答案

[答疑编号950201101201] (1)问题1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基层材料离析: ①基层材料生产

a.骨料堆放要采用小料堆,避免大料堆放时大颗粒流到外侧;

b.二灰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的含量;

c.混合料的总拌合时间一般在35s 左右。 ②基层材料运输堆放

为避免运输堆放的离析现象,装料时应分次,均匀上料;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整体卸落;堆放料堆应便于摊铺,避免二次倒运。 ③基层材料摊铺

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施工场地受到限制时应尽可能减少停顿和重新启动次数;特别是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和拌合机的产量相匹配等。 (2)问题2

从背景材料看,可能原因有:混合料运送堆放未很好覆盖,且摊铺前堆放时间长,(超过了水

泥的初凝时间3h)混合料含水量未视条件适当调整使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问题3

不可行。有关规范规定: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找平后基层的整体稳定性差。

(4)问题4

因为基层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的承重作用;对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出现背景所说的路面基层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所以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隐患。

应该答:将会造成沥青混合料面层的过早破坏。

1K411032 掌握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石灰、水泥、土、集料拌合用水等原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配比设计。

2.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不得使用路拌方式;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3.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骨料的颗粒组成变化;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

4.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骨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

5.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拌合应均匀。

(二)运输与摊铺

1.拌成的稳定土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

2.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覆盖苫布)

3.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施工最低气温为5℃。

4.厂拌石灰土摊铺时路床应湿润。

5.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

(三)压实与养护

1.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2.摊铺好的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4.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5.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6.稳定土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二、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

(一)材料与拌合

3.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且宜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

4.拌合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

5.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二)运输与摊铺

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2.宜采用机械摊铺,且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三)压实与养护

1.混合料施工时由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

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三、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碎砾石)基层

(一)材料与拌合

1.级配砂砾、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基层所用原材料的压碎值、含泥量及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颗粒范围也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采用厂拌方式和强制式拌合机拌制,符合级配要求。

(二)运输与摊铺

1.运输中应采取防止水分蒸发和防扬尘措施。

2.宜采用机械摊铺且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3.两种基层材料的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三)压实与养护

1.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

2.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

3.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4.未铺装面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1K411033 了解土工合成材料应用

一、土工合成材料

(一)分类

2.土工合成材料可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

(二)功能与作用

1.可设置于岩土或其他工程结构内部、表面或各结构层之间,具有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等功能。

二、工程应用

(一)路堤加筋

1.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等土工合成材料均可用于路堤加筋,其中用作路堤单纯加筋目的时,宜选择土工格栅。

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后宜在48h以内填筑填料,以避免其过长时间受阳光直接暴晒。填料不应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面,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的土面上;卸土高度不宜大于1m,以防局部承载力不足。卸土后立即摊铺,以免出现局部下陷。

3.第一层填料宜采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当填筑层厚度超过600mm后,才允许采用重型压路机。边坡防护与路堤的填筑应同时进行。

(二)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1.采用土合成材料对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筋材料宜选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台背填料以碎石土、砾石土为宜。

(三)路面裂缝防治

1.土工合成材料可减少或延缓由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或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土工织物应能耐170℃以上的高温。

2.对旧沥青路面裂缝进行防治,首先要对旧路进行外观评定和弯沉值测定。

(四)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主要包括:坡面防护;冲刷防护。

土质边坡防护可采用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或网格固定撒草种。岩石边坡防护可采用土工网或土工格栅。

沿河路基可采用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土工模袋等进行防冲刷保护:

1.坡面防护

土质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在1:1.0~1:2.0之间;岩石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缓于1:0.3。土质边坡防护应做好草皮的种植、施工和养护工作。

2.冲刷防护

冲刷防护是保证路基坚固与稳定的重要措施。包括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和土工模袋两种方法。

1K411040 城镇道路面层施工

一、施工准备

(一)透层和粘层

透层、粘层定义。

3.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

(二)运输与布料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

2.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现象不得使用。

3.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开始摊铺前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

4.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二、摊铺作业

(一)机械施工

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或轮胎式沥青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2.铺筑高等级道路沥青混合料时,1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双车道)~7.5m(三车道以上),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 左右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铺筑时应选择适宜的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

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

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

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并按现行规范要求执行。

7.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

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

(二)人工施工

1.不具备机械摊铺情况下,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

2.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边摊铺边整平,严防骨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

三、压实成型与接缝

1.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

2.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

3.碾压速度做到慢而均匀

4.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段则遵循由低向高处碾压。(我们总结一下,无论是路基、基层还是面层,压路机碾压时均要遵循“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先轻后重、轮迹重叠”16字方针)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

5.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对粗骨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以防止骨料破碎。

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

6.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应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7.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

8.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二)接缝

1.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 (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五、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铺完待自然冷却至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

【案例1K411041】

1.背景

甲公司中标承包某市主干道路工程施工,其路面结构为2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40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层,300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200mm 石灰土底基层。路面下设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线,由建设方直接委托专业公司承建。

该工程年初签了承包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当年年底竣工。受原有管线迁移影响,建设方要求甲公司调整施工部署,主要道路施工安排在9月中旬开始,并保持总工期和竣工日期不变。为此项目部决定:

(1)为满足进度要求,项目部负责人下达了提前开工令,见缝插针,抢先施工能施工部位。

(2)项目部安排9月中旬完成管道回填压实、做挡墙等工程,于10月底进入路基结构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温度为-1℃;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3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开始路面面层施工时,日最低温为-3℃,最高温度为+3℃,但天气晴好;项目部组织突击施工面层,没有采取特殊措施。

(4)为避免对路下管道和周围民宅的损坏,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工程于12月底如期竣工,开放交通。次年4月,该引道路面出现成片龟裂,6月中旬沥青面层开始出现车辙。

2.问题

(1)项目部下达提前开工令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指出路基结构施工不妥之处。

(3)分析道路面出现龟裂、车辙的主要成因。

3.参考答案

(1)问题1

项目负责人下达开工令是错误做法。因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开工日期都有约定。项目部应根据合同安排进度,并且在开工前先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项目部应按监理的命令执行。

(2)问题2

不妥之处主要是:

①不符合规范关于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的规定;

②不符合规范关于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3~7d的规定。

(3)问题3

引道路面出现龟裂和车辙主要成因:

①路面基层采用的是石灰稳定类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其强度增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

低时强度增长迟缓。为使这类基层施工后能尽快增长其强度,以适应开放交通后的承载条件,规范规定这类基层应在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且应在出现第一次冰冻之前1~1.5个月以上完工。

开放交通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层强度不足,是整个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出现成片龟裂的质量事故。

②沥青路面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应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快压等措施,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

③次年6月以后出现车辙,主要原因是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不够,在次年气温较高时,经车轮碾压压实,形成车辙。

1K411042 掌握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一、生产和运输

(一)生产

1.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提高10~20℃。

改性沥青品种:SBS;SBR和EVA、PE类。

2.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合设备生产,且具有添加纤维等外掺料的装置。

3.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以沥青均匀包裹集料为度。

4.间歇式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应防止沥青滴漏。

5.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合均匀。

(二)运输

运料车卸料必须倒净,如有粘在车厢板上的剩料,必须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二、施工

(一)摊铺

1.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2.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方式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二)压实与成型

1.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

3.改性沥青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4.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三)接缝

1.纵向接缝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

2.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

三、开放交通及其他

1.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2.改性沥青路面的雨期施工应做到: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与变化,保持现场、沥青拌合厂及气象台站之间气象信息的沟通,控制施工摊铺段长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的准备。

1K411043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合运输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抗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

(二)搅拌

搅拌设备应优先选用间歇式拌合设备

二、混凝土面板施工

(一)模板

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

2.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或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二)钢筋设置

传力杆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

(三)摊铺与振动

1.三辊轴机组铺筑混凝土面层时,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

2.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宽度不宜小于

3.75m,并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

3.采用人工摊铺砼施工时,摊铺厚度达到砼板厚的2/3时,应拔出模内钢钎,填实钎洞。分两次摊铺时,上层应在下层砼初凝前进行。一块砼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

(四)接缝

1.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

2.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

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两种方法见图示。

3.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

道路工程课件word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道路现状评价 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量少 (1)公路通车总里程: 2010年底通车里程预计达395万公里,(2008年底373.02万公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差较大。如美国为630万公里。 (2)公路密度: 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的公路里程数。从总体上讲,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密度偏低。美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67公里,英国为160公里,法国为147公里,日本为303公里,印度为61公里,而我国只有不到40公里。 每万人拥有公路长度,美国为242公里,英国为63公里,法国为140公里,日本为91.5公里,印度为22公里,而我国不超过20公里。2.公路网等级低、高等级公路相对较少、路面质量差、标准低。 在通车里程中,二级以上的公路,只占公路总里程的10.7%多,等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为74.5%,还有达不到技术标准的等外公路96.16公里。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53.5%。 3.发展不平衡。 东西部差距较大,平原区与山区差别大。 公路密度各省市差距大。 4.通行能力低。 通行能力大、运营效益高的公路主骨架未全部形成。 5.服务水平低。 公路运输服务不满足要求。 发展规划 1990~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 至2007年年底,贯通“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2010年,基本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五射两纵七横”共14条路线,并力争到2010年基本贯通。 第二节道路的分类及分级 一、道路的分类

二、公路的分类及分级 三、城市道路的分类及分级 一、道路的分类 按其交通性质和所在位置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1、公路 是连接城市、乡村、工矿和林区的道路,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 2、城市道路 是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交通设施,并有形成和促进城市结构布局、提供通风、采光空间,作为上下水道和煤气、电力、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 二、公路的分类及分级 1、道路的分类 按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与地位分为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县公路、乡公路和专用公路。 2、公路的分级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 ①国家干线公路 是指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干线的公路,简称国道。 ②省干线公路 是指有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简称省道。 ③县公路 是指具有全县性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简称县道。 ④乡公路 是指主要为乡村生产、生活服务,并经确定为乡级的公路,简称乡道。 ⑤专用公路 是指专为企业或其它单位提供运输服务的道路。如:厂矿道路,林区道路。 ①高速公路 a.专供汽车分向、分道行驶; b.全部控制出入; c.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