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4课时 十几减8

第4课时 十几减8

第4课时  十几减8
第4课时  十几减8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4课时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

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新授

1.出示课本第13页例2图。

师:昨天我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今天我们再到游乐园里买些风车吧。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才能求出还剩几个风车?

学生汇报列式:12-8=。

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师:“12-8”,你想怎样算?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

①12分成10和2,先算10-8=2,再算2+2=4。

②8和4相加得12,所以12-8=4。

……

3.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

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8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

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数量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正确计算。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已知数量,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正确列式并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并进行“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图意,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看图解决问题。同学们知道了解决问题,先看懂图意,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决,最后检查解答是否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数学解决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一:提出问题写算式 课件出示第57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主题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1.小鹿图,用减法解决问题:(1)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述图意,先同桌说,再指名说。(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小鹿?) (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算?请你列出算式。

生:求还剩几只,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用减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这里有9只就是小鹿的总数,跑掉了的3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剩几只就是另一部分,要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2.蘑菇图,用加法解决问题: (1)先出示一堆蘑菇,写上6,像这样给出了数字6,就不必一个一个地去数了,计算时就可以直接用。再出示2个蘑菇,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问题,老师最后选定“一共有多少个?”并在下方画上括号,标出问号。 (2)让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3)学生自己填空,集体交流。 3.关于白鹅: (1)关于白鹅,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会看图表达:一共有8只白鹅,游走了3只;还剩下多少只? (2)引导;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怎样写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怎样计算?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1题。让学生说清题意。(特别是右边一个,两只母鸡是作为干扰信息的。) 2.作业: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3题。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可以从沙堆、小黄桶、小朋友、铲子)来提问,让学生先说清题意,再解决问题。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你学会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图中告诉我们的数量,写数学算式,解决问题。 (求一共,用加法。求还剩,用减法。) ●教学反思 1.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叙述情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

0856.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时 解决问题(4)(导学案)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2页例7,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知道在完成某项工程中,涉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与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 自主学习: 写出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2、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由甲队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由乙队单独做8天可以完成。甲队1天可以修(),乙队1天可以修();如果两队合作共要修()天。 合作探究: 例7、修一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完成? 阅读与理解 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知道两队独修所需时间,求合作完成需要的天数,但这条路的总长度是未知的。 分析与解答 求合作完成所需时间,必须知道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合作的工作时间 1)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2)再次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3)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1”,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回顾与反思 小结:用分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用整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相同,所用数量关系相同;在用分数解决工程问题时,通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解题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拓展练习:一条水渠长3.3米,甲单独修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修要6小时完成。两人合作,要几小时可以修完? 提示:解决工程问题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要同意,要么都用具体的量,要么都用分率表示。 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一辆卡车8小时运完一批货物,5小时云玩玩这批货物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一起做要9天完成。甲乙一起做,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乙单独做要()完成。 3)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 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难点:掌握一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先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常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2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组有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两个小组一共13人,我们组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另一组有几人,即从两组的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3.掌握破十法和相加算减法。 4.培养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九的思维过程,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开火车口算:9+2=,9+7=,9+5=,13-10=,15-10=,12-10=,10-9=,10-6=,5+4=,3+6=,13-3-6=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师生交谈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游园活动。今天小精灵邀请我们就一起去参加一个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情境1:书上10至11页的主题图) 师:看,这些同学玩得多开心呀!谁来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买气球、买风车、猜谜语、套圈圈) 师:有趣的游园活动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想不想来解决这里面的数学问题(二)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情境1:买卖气球的场景) 师:首先,我们到卖气球的地方去看一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原来有15个,小朋友买走了9个气球。 师:从你看到的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还剩下几个气球呢 让学生读题:一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剩下多少个气球呢 教师在黑板上画15个气球。 师:卖掉9个气球,老师应该从这15个球球中去掉几个气球呢 生:9个。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八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教学对策: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列表的独特价值,产生掌握这些策略的心理需求。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谈话: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信息比较多)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谈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要不要把上面提到的信息都整理进去?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吗? 学生列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展示学生列出的表格。 (3)提问:下面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怎样想?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 (4)让学生列分步算式解答,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一是: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要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二是根据桃树有3行,每行有多少棵,可以求出桃树的棵数;根据梨树有4行,每行5棵,可以求出梨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主题:设计者:人教版八年级Unit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罗荣萍 工作单位:德化中心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Unit5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学生现实生活切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并通过练习来了解各种电视节目的名称,主要以听说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有关电视节目类型及表达喜好程度的单词或短语 2.学习有关表达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偏好的句型,初步感知不定式做宾语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生动,融知识于竞赛游戏、调查采访以及小组活动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率高,以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3.使学生掌握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I don’t mind them.”学会描述自己的喜好以及制定合理的计划。 教学难点 1.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让学生运用所学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并且学会谈论计划。

十几减九

《十几减九》 杨彬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十几减九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第8课时解决问题(2)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搜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反思: 以下为赠送文档:

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九教案

第一课时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 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 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 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 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 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 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时)

6. (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 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 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 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第4课时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加深对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2、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 直尺、量角器、钟面、一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任意画一个角。 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角的分类。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 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画在本上。 4、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角的大小范围。 (1)提问: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

(板书:锐角:小于90度) (2)提问: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板书:直角:90度) 5、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 (板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并写上角的符号。 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像这样的角,它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学生量出平角的度数。(板书:180度) 提问: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 让学生看一个平角,变换方向和位置。 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 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小结:周角的定义,周角是360°。(板书:周角:360度)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8、练习。 “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角的画法。 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尝试着去画一个50°的角。 (1)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 说明:像这样画指定度数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师小结画角方法,并演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课时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第8课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一、复习导入 活动一:听一听古代故事: 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抓获,人们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他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在纸的反面写上:农民应当关押。

县官将纸条交给执行官,由他去办理。 问:他这样做合理吗? 接着讲:执行官他要乘公办事,但又不能更改县太爷的命令。聪明的执行官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救下了农民,关钾了小偷。 同学们想知道他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学完这节课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了。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件显示) 那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师问1:莫比乌斯带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2:莫比乌斯带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师问3: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要想知道这些问题还得从这张小小的纸条说起。 活动二:做一做,认识莫比乌斯带 1.每个同学拿出一根长方形纸条。 看,这是根普通的纸条,但也是一根神奇的纸条呢。 先说说它有几条边,几个面?(说:四条边两个面) 2.同学们能将它两头对接起来吗? 3.小组活动。同学们拿出①号纸条试着做一做。 4.小组同学上台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对接的?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黄泥河小学伍忠跃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探究多种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想加算减”“破十法”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究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39+79+49+6 9+89+29+99+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29+()=189+ ()=17 9+ ()=139+()=169+()=14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到公园去玩,好么? 师: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引导学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中小朋友在做什么?(左边的小朋友在买气球,有买风车的,右边的小朋友在猜字谜,套圈圈) 师:阿姨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气球?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该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15-9= 6想: 9+6=15(想加算减)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俩个算式相同在什么地方。都是十几减9,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板书课题(十几减9) 12-9=3想:10-9=1,1+2=3(破十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8和9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8和9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判断. 图中有8个。 2. (2分)判断对错 0加上4等于0. 二、填空题 (共6题;共32分) 3. (1分)看图写数。 4. (5分)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4分)填一填. 6. (12分)计算 4+2=________3+2=________7+0=________8+0=________ 4+3=________3+3=________7+1=________8+1=________ 4+4=________3+4=________7+2=________8+2=________ 7. (5分)填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5分)看图写数。

三、按要求涂色 (共1题;共5分) 9. (5分)看数划去小。 四、列算式解答 (共7题;共45分) 10. (5分)我会写算式. 11. (5分)按要求凑数. 凑9

12. (5分) (2019一上·天等期中) 13. (5分) (2018一下·云南月考) 在的右边画3个,在的左边画4个。 和一共有多少个? 14. (5分)按图意列式计算。 15. (10分)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用去一些后,第一根绳子还剩8米,第二根绳子还剩9米.哪根绳子用去的多?多几米? 16. (10分)我会写算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案78269

《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段: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课时:第一课时 学校: 南乐县近德固乡佛善村小学姓名:胡晓霞

十几减九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经历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方法,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计算方法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 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难点:理解十几减9 的算理。 教学模式: “三步梯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趣导入 1、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 ,两数凑十不马虎。 2、开火车 9+2= 9+5= 9+7= 9+3= 9+8= 9+6= 9+9= 9+4= 13-10= 15-10= 18-10= 16-10= 17-10= 12-10= 二、以动促思 1.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看许多小朋友也来玩了,他们玩的多开心啊!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从这幅图上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学生思考,教师点名回答。 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3)那么这个问题你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算式来解答呢? 15-9=()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十几减9”。 2.教学第10页例1 (1)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计算15-9。如果我们没有小棒又可以怎样计算出15-9呢?

牛津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八单元第4课时优质教案

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8 We’re twins!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Teaching contents 教学内容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 Ticking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听懂、会说字母n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2. 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Who’s he/she? He’s/She’s … Is he/she …? Yes./No.并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3.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Focus of the lesson and predicted area of difficulty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字母n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使用本课所学,并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 Reading 1. 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 Miss Chen.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2. Look, ask and answer T: Here are some animal friends.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will ask? Please have a try. S: Who’s my father?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话题是难忘的事件,通过学习学生学会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学会讲故事。能正确使用连词when和while,能恰当运用过去进行时结构进行提问和叙述。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使用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和进一步熟悉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搭配使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单元难点是体会while和when在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用法上的区别和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描述事件。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go off,pick up,fall asleep,die down,have a look,make on e’s way,in silence,take down,at first 2. 掌握重点句型: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t began to rain heavily? I was reading in the library. While Linda was sleeping,Jenny was helping Mary with her homework. 3. 能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 4. 能听懂有关过去发生事件,能简单描写过去发生的事件 二、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具体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采用角色扮演、情景交际和小组互助型学习法,并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灾害面前要更团结,更友善,更懂得互相帮助。 教法导航 采用直观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法导航 采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与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在老师的引领下相对独立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课时支配 第1课时:Section A1a-2d 第2课时:Section A 3a-4c 第3课时:Section B 1a-2e 第4课时:Section B 3a-Self Check 课时教案 1

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0页。例1借助直观的游乐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根据图列出算式,并交流讨论“15-9”的口算方法,在第一个层次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空间,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引发思维的主动运作,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然后结合例题图重点理解“想加算减”和“拆十减”两种口算方法。 “做一做”是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这两种算法,加深对减法算理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外,还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计算类似的题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寻找信息并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或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体验到计算“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初步感受到“拆十”的最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今天羊村里可热闹了,正在举行“游园活动”。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参加。(课件演示投篮、套圈等活动。) 2.看图提问。 (课件演示懒羊羊卖气球的画面,对话框“我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师:慢羊羊村长要懒羊羊去卖气球,从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有几个气球?(课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算法交流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怎么列式? 生:15-9(板书) 师:15-9等于几呢?李老师要采访一列小火车看看。 师: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说不出来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请小朋友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组小朋友最聪明。 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 ①数出来的。 ②一个一个减去的。 ③10-9=1,1+5=6 (破十法)

五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第五单元 第8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青岛版(含答案)

第8课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1.填一填。 (1)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3)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和()作单位。平方千米用字母表示为()。 (4)1平方千米=()公顷 1公顷=()平方米 (5)一座房子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00m2,()座这样的房子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6)3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 40000平方米=()公顷 6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5000公顷=()平方千米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桌面面积大约是48(); 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教室面积大约是54(); 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是2(); 山东省总面积约是15.78万()。 2.计算火车站和生活区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公顷? 3.一片枫叶林长700米,宽80米。 (1)这片枫叶林的面积有多少公顷?

(2)如果每公顷有600棵枫树,这片枫叶林共有多少棵枫树? 4.政府广场旁有1.5公顷的绿化带,如果每6平方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5.铁牛(农耕机)2小时能将一块上底是100米,下底是140米,高是30米的梯形农田耕完。照这样计算,铁牛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6.一片松树林是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底长780米,高是400米,直升机喷洒生物菌剂为松树“防病”,如果飞机每分钟喷洒面积为0.15公顷,至少要多长时间才能把这片松树林喷洒完? 7.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

相关主题